蒲松龄《狼》教学设计(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蒲松龄《狼》教学设计(精编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积累文言词汇: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4)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进入课文。

(2)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自己感悟课文,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学生表演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2)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词汇,理解文意,体会道理。

难点:怎样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课型及课时:

阅读探究型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做好充分预习:读准字音,读顺句读,发现疑难问题,回忆巩固作者及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说带“狼”字的成语。然后谈起狼的本性顺势导入。

(二)回忆巩固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

1、检查朗读情况: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检查字词句疏通情况:(以考查的形式进行)

3、让学生口译进一步发现疑难问题。(小组解决或向老师提出)

(四)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述怎样的一个故事,并能说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矛盾双方、故事的开端。(准备抢答)

2、理清情节

(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五)变换角度,读评故事。

1、揣摩屠夫当时的心理和狼当时的心态。

屠夫天晚回家,从遇狼到最后把狼杀掉,他当时心理是如何变化的,而狼当时的心态又是如何?请同学们展开丰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自选角色(四人小组,其中一人用客观叙述的语气旁白屠夫的行动)作形象表演。

要扣住几个主要情节:

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狼: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假寐诱敌,挖掘出狼的性格。

(教师点评,师生共同分析屠夫和狼的形象)

屠夫:机智、勇敢、警觉、善于斗争。

狼:贪婪、凶狠、狡诈。

2、悟读:明主旨,谈感受。

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谈。学生畅谈之后,教师点评、小结。)

请结合图片适当想像,将此文改写成1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屠夫:机智、勇敢

恶狼:贪婪、凶狠、狡诈

寓意: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上4篇蒲松龄《狼》教学设计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狼教学设计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文典型的文言实词。

2、了解一词多义现象。

能力目标:

1、会自主探究学习,理解本文内容。

2、锻炼学习搜集资料及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对于狼一样的恶人必须坚决斗争去夺取胜利。

教学重点:

深切感受故事情节,揣摩语言,分析形象,领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体验,多角度地阐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昔日的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和关爱”,险些丧命于中山狼之口,但幸亏有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有一位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那么这位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的身上汲取了教训,没有让自己的爱心泛滥,抑或是又重蹈旧辙了呢?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二.蒲松龄及其作品的简单介绍。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19岁中功名,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4年后便死去,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穷愁潦倒的一生使他对社会有深刻的认识。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是在他40岁左右历时30多年完成的著作。“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听读课文:注意重点词语的字音和字形以及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和节奏。

2、译读课文:结合课文下方的注释,疏通文意,注意圈点勾画重要的字词和语句。(教师适时点拨归纳)

3、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运用恰当的动词补全下面的空白处。

屠户_遇_狼_惧_狼_御_狼_杀_狼

四.课文分析(结合故事的四个情节来分析文章)

1.遇狼: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四大要素

时间:晚归

地点:途中

人物:一屠

事件: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惧狼:请思考屠户为什么会惧怕狼?这样写合适吗?

明确:狼是阴险凶残的动物,只身一人晚归的屠户必然会惧怕狼的攻击。作者这样安排是合乎情理的一种手法。

3、御狼:在贪婪凶狠的狼面前,屠户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呢?

明确:投以骨,复投之,弛担持刀等。

4、杀狼:最终,屠户是如何杀死了对自己虎视眈眈,阴险狡诈的狼?

明确: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5、结合你所学习的知识试分析狼的特性和屠户的特征。

五.合作探究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这两只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呢?明确: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恶狼,而是借“狼”来讽喻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及恶势力。(简单介绍作者所在的社会状况,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的腐朽等。)

六.布置作业

如果你是屠户,你会有如此的勇敢机智吗?将自己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之中,你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写成1篇200字小短文。

七.板书设计

蒲松龄

狼的特性:凶狠、贪婪、阴险、狡诈

屠户的特征:忍让、反抗、机智、勇敢、细心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准确形象地复述课文内容,朗读、背诵。

3、对课文的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屠户勇敢果决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可播放歌曲《十面埋伏》,用其中的“随身莫忘打狗棒,锦囊带着绝情丹”歌词来为本课小结作铺垫。

2、本课以“根据提示,猜成语”的游戏为开端。准备成语如下:

狼狈为奸鬼哭狼嚎豺狼当道引狼入室声名狼藉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以上都是一些贬义词,对狼的性质定义为邪恶与狡诈,可见狼在人们心里的印象并不好。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有关于狼与人斗智斗勇的记载,最后谁技高一筹呢?下面让我们进入蒲松龄的《狼》来一探究竟。

二、检查预习:

1、在研读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下作者:

(1).名: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

(2).时:清代(1640-1715)

(3).地: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

(4).评:著名文学家

(5).作:《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

郭沫若曾在起书房——“聊斋”,题对联一副: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疏通文意:

我们说学习文言文首先要疏通文意,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解释老师在PPT上所出示的字词:

屠尽止缀驱窘顾苫蔽驰眈眈径去犬瞑暴洞隧股寐盖黠变诈

3、梳理结构:

(1)接下来我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我在PPT上所给的提示,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课文(要求说出课文主要情节):

a.复述情节时,首先应该选好角度,文中矛盾双方:屠户和狼,你选择哪个角度?

b.其次应注意开始尽可能将时间地点交代一下。

c.最后注意情节的完整性。可以借用一些语句来强调,例如“故事的开端是……”和“最后……”

示例:故事的开端是一天晚上两只饥肠辘辘的狼在觅食途中遇到了只身挑担回家的屠户……最后另一只狼被屠户杀死,它们的计谋也被识破了。

(2)在梳理情节时,最后一段不会被考虑进去,可由此提问: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去呢?(生:不能)为什么?(生:是作者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生:点明主旨)因此课文可以分几个部分?(生:两个部分)

师:请根据PPT所示和刚才XX同学复述的故事梗概,将各段大意概括出来:

a.(遇)狼(开端)(惧)狼(发展)(御)狼(发展)(杀)狼(高潮、结局)(议)狼(作者议论,点明主旨)

三、问题讨论,文本感知:

同学们在看这条结构主线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屠户“惧狼”与“杀狼”是否矛盾)

设想1:(学生找出问题)就问题展开讨论:两者是否矛盾?说出你的依据。

甲生:矛盾,理由……

乙生:不矛盾,理由……

设想2:(学生找不出问题)师:没关系,让我们先齐读感受一遍这故事,再来思考。(齐读毕,就齐读点评)在读完后你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感觉,第二段中“惧狼”的屠户在第四段中好像变了一个人:原先“惧狼”的懦夫,一晃成了“刀劈狼首”的勇士。这两者是否矛盾?

甲生:矛盾,理由……

乙生:不矛盾,理由……

师:(讨论时,不宜去否定,作评价和引导才是关键)

引导:在屠户“惧狼”和“杀狼”的过程中有几个细节值得我们关注:

a.第二段中,直接点明“屠惧”是为了说明他是个胆小的人吗?

b.作者在写屠户“惧”时,写了他哪些具体的行为(动作),请找出?

(你能设想一下他当时在做这些动作时的心理活动吗?)

c.第四段中“屠暴起”和“又数刀毙之”如何理解?

d.如果当时屠户没有“暴起”,结果又将怎样?

分析:

a.“惧”字无疑就是害怕的意思,屠夫为什么害怕?或者说人为什么害怕?是因为对敌人还不够了解,不清楚,也就是对于未知的一种恐惧,这是人的共性,不能说明屠户的胆小。

b.抓住“投……复投……”这个动词,(心理设想:扔块石头试试,也许……)这种试探,不确定性,反映屠户当时那种心存侥幸的心理。

c.“暴起”表现屠户动作迅速,反映其果断;“又数刀毙之”反映其态度的决绝。

d.两只狼此时“一径去,洞期中;一假寐,诱敌”,采取暗渡陈仓的策略。意图偷袭屠户,如果没有果断出击,后果不堪设想。

总结:

四个细节说明了屠户本身并不胆小,开始只是不了解敌人,因而心存侥幸,采取迁就退让的策略。而当屠户认清现实后,他的果断和决绝帮助他战胜了敌人。

四、课堂小结:

最后一段是从狼的角度来启发我们:讽刺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而我们刚才分析的时候一直是站在屠户的角度,你是否能从他的角度来概括你学到的经验呢?

生:……

师:(点评)在课前我们听了一首《十面埋伏》,我准备用其中的两句歌词来小结本课,当我们面对喜爱玩弄阴谋,贪得无厌的敌人时,不能心存幻想迁就退让,应“随身莫忘打狗棒,锦囊带着绝情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给对手任何可趁之机。

五、作业:

结合课文运用适当想象,将此文改编成1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600字以上)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知道故事的叙述者与故事蕴含的道理密切相关。

2.懂得了解作者对于理解文章的重要性。

通过多种阅读方法理清故事的层次,理解角色形象,并着力挖掘故事中的哲理。

学习重点:

通过多种阅读方法理清故事的层次,理解角色形象。

学习难点:

挖掘故事中的哲理。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活动形式:朗读课文,交流,听写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初步疏通课文大意。

2.检查朗读,交流疑难字词。

目的:读懂课文,扫除字词主要障碍。独立读懂课文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面对新课文。文章选在专题活动中,注释比较多,学生自读基本能理解课文。

二、复述故事。

活动形式:复述,交流,朗读课文。

请2-3位同学复述故事,互相补充,调整,修正。

目的:进一步熟悉课文,落实重点字词。文言文教学,如何处理文和言的关系,是一个难题。我喜欢在一步一步的师生交流中落实言的学习。

三、换角度叙述。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朗读课文,总结。

小组合作活动。

一位同学讲述故事,他需要重新选择一个讲述的角度,如“屠夫”、“狼”等;另外三位同学分别设想好自己的角色来听故事。讲(听)完后,交流自己的心情。

目的:变换叙述者,故事的细节、故事的整体面貌都会发生改变,蕴含在故事中的寓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小说的叙述者与预想的读者都很重要,也就是读小说要注意“谁讲”与“向谁讲”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阅读一个成语故事,如“鹬蚌相争、滥竽充数”等,换一个角度讲述该故事,讲给父母或同学听,并交流各自的感受。

目的:作业指向目标的巩固。

22 6950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