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汇聚【实用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汇聚【实用10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一篇】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3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四、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二篇】

3月23日中国教育报发表题为《警惕中考成为应试教育又一指挥棒》的中教评论,仔细分析我们小学的“小升初”,也逐渐多了一份硝烟,多了一份争抢。很多市区重点初中对非施教区的小学毕业生的入学门槛是“凭优入学,凭奖入学”,在这样的升学压力下,有若干个小学也在电子屏幕上打出“离小升初毕业考试仅剩几天”的大标语。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叹,我们的教育到底为了什么?我们的评价系统是否已经歪曲了方向?仔细分析一下的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和的修改稿,我们不得不反思课标一直强调的评价体系和要求。本文针对目前教学现状中的实际评价要求和标准,对比科学的评价标准,要求教师充分认可以下几个过程。

第一,注重数学问题的运用。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一个能力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运用数学的前提,是小学数学所要培养的基本能力的前提工作。在小学数学中,我们要逐渐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假设、设计、实验、总结等能力。比如: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的学习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是我们的知识目标,而“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是我们的技能目标,这个环节的学习不是让学生牢记分米和毫米,更不是让学生知道两者具体的大小关系,而是要让学生以已经学过的厘米为纽带,亲自去衡量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尝试着比较他们的大小关系,如课题中所提出“铅笔的长度”,再在老师的引导下,去较比我们生活中的牙刷的长度,硬币的厚度等,创造多种情景和机会给他们更多的经历、交流,这些思考过程会让学生达到会估、会量、会比、会画的效果。这样的学习才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才能真正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达成。

第二,注重数学方法的积累。从小学教育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生成情况来讲,我们不一定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多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习惯,但是我们却要积极培养学生去努力地探索更科学更严谨的数学研究方法,不仅仅是解题能力和技巧,更是探究那种情感和思维的经历,那种为了解决问题而努力探索的竞争过程。比如: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学习中,我们的重点就是要求学生能用乘法一步计算和连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教师在突破此环节时不能仅用简单的例题反复演算,习题再三训练巩固,而应注重学生解题的过程,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前提下,感受这个思维的过程,再努力总结学习方法。以此来一步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比较、分析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第三,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中的技术和技能目标的达成不仅仅依托于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看在整个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存在着强烈的合作和竞争意识。比如在学习《分数的约分和通分》的时候,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是因数、公因数、倍数、公倍数、质数、合数等相关概念,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交流解答,在学生相互合作和竞争中,把这些概念真正搞清楚。

例:(1)偶数都是合数,奇数都是质数。()。

(2)任何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3)只有两个约数的数,一定是质数。()。

(4)20以内最大的质数乘以10以内最大的奇数,积是171.()。

(5)5的倍数都是合数。()。

……。

出示这样的题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在合作中灌输竞争意识。学生在讨论解答这些题目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能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这样的意识一旦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充分实践的话,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很快提升。

注重数学能力的提升。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看到优秀学生闪亮的一幕,却很难发现后进生进步和发展的一面。在很大程度上,这不仅抹杀了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还打击了后进生的自尊和信心。这是我们教师的通病,这样做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我们要对每个学生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原有基础的差异性,而且由于学前教育重视或者过分注重左脑开发,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原有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但是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几个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确实不是很理想,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原来不会而忽视他们,反而应该更加重视这部分学生,想办法去帮助他们找到自信,树立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他们出现进步或者赶上别人的时候,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甚至是表扬。当然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同样也需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关注。这样,学生的差距才可以缩小,学生的兴趣才能得以培养。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培养成学生自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达成需要教师和学生摒弃应试教育制度的束缚,全面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发展与创新的达成情况,切实落实学生学习能力的达成。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三篇】

我们课题组自承担“教语文”教学与“学语文”教学之比较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人员热情饱满,态度积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结合理论上实验课,阶段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简要汇报如下:

早在20xx年5月,本课题组顾问特级教师林惠生老师在带领本课题主持陶波老师去江门参加人教版教材培训会议期间,陶波比较具体的了解了林惠生老师所主持的省级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从教语文走向学语文”。在林惠生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陶波老师决定开始着手“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

征得林惠生老师同意后,陶波、陈振华、黄咏志、黄广萍四位高中语文教师开始协商筹划,准备将“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作为林惠生老师“从教语文走向学语文”这一省级科研课题的子课题,并准备将此课题作为一个单独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报。至此,“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课题组成立。

20xx年8月,课题组在林惠生老师的指导下,为“教语文与学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这一教学科研课题撰写了“汕尾市教育科研项目申请评审书”,正式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报,并很快有了回应,课题组就积极投入了该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确定了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的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准备阶段(20xx年8月——20xx年9月)。

(1)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请课题立项。

(2)准备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

(3)确定参加课题研究的有关人员。

(4)制定研究实施方案,确立各项研究的主要承担人,落实各项研究的研究计划。

第二、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8月)。

(1)本课题的各项研究内容按计划开展研究。

(2)深入开展行动研究、理论研究。

(3)组织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

(4)20xx年3月对各项研究进行中期检查,各项研究的负责人汇报研究进展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第三、总结验收阶段(20xx年10月)。

(1)各项研究先后各自进行总结,并将总结上报课题组。

(2)课题组进入总结阶段,并完成总结报告。

(3)申请教研室领导对课题组进行评估验收。

(4)将验收后的结果上报课题组。

本课题需要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所以课题组重视加强理论学习。力求每一个参与研究的教师能充分的理解“教语文”与“学语文”这两种不同教学思维。

为此,课题组召开了多次会议,通过讲解,交流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强化理论学习,并以集中统一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先后学习了林惠生老师撰写的《从教语文教学走向学语文教学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从教语文教学走向学语文教学的三大转型》等重要文章,还阅读了《语文教改20年的科学价值》,钱梦龙《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等等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大量的著作。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很多网络信息。课题组还要求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要在学习中写读书笔记、心得,定期进行交流、讨论、总结。

在近半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深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能共同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自觉参加每一次的课题组活动,或学习或讨论或开设公开课,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下去,并且有所得。课题组成员都各自开了一节公开课,实施开放性教学,形式各种各样,内容丰富多彩。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的平时管理,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商议后,拟定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约定,对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保证各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

经过半年来的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探求,教师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陶波老师已撰写3篇课题研究的论文:《“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目标之比较》,《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的比较》,其中《“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目标之比较》已投稿至《中学语文》杂志社,杂志社编辑发来用稿通知书,将于20xx年2月第二期发表此文。《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的比较》一文和由陶波老师、陈振华老师分别执教的两个学语文教学的课例也送交林惠生老师,作为省级课题母题的结题资料。

一年来,我校所申报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关系的研究”课题在区课题组的统一领导安排下,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工作,为了提高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促进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实现预定的研究目标,现将课题所开展的情况做中期报告如下:

在区课题组的组织和支持下,我校于20xx年2月成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关系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与管理小组,制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随机抽取本校41位课题实验教师进行了教师问卷调查并做了认真细致的数据分析和文本报告,根据问卷调查,课题组进一步完善了课题研究内容和方向,再向区课题组申报,20xx年3月初本课题正式立项。

自课题申报以来,我校课题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

1、学习相关著作。学校课题组为全体课题组成员提供与本课题相关的著作书目,要求全体教师认真、系统学习,如王荣生教授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叶黎明教授的《写作教学内容新论》、刘仁增老师的《文本细读》等。此外课题组还根据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情况,为教师推荐教育教学网络、杂志中的好文篇目,如刘仁增老师《“语用型教学的整体框架”》、范国强老师的《语文知识教学一个合理的定位分析》等,这些文章为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背景和基础,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外出学习。选派课题骨干教师积极参加总课题组举行的各种培训,如开题工作培训会,课题论证工作培训会,选派老师参加市进修学院举行的课题工作培训会议,倾听林斯坦副所长和徐国裕校长关于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课题工作,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赴福州仓山小学的学习培训。

深刻的认识,这些将对教师们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起指导作用。此外学校还邀请了黄喜洋等老师来我校做讲座、参加教师的课题研讨,指导我校课题工作的开展。

4、同伴交流。在所有的学习方式中,同伴之间的交流是最有效果的。我校课题组的老师除了每周一次的集体教研活动时互相交流各自心得之外,各教研组以微信群、qq群的方式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随时随地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1、积极参加总课题组所举行的课题研讨活动。一是选派老师参加灵川中心小学和区第一、第二实验小学、沟头小学等学校举行的语文专场课题研究集体备课活动。二是选派老师展示观摩。11月13日上午,总课题组在市第二实验小学举行课题研讨活动,我校林丽丽老师在会上展示了六年级语文《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教学。林老师的课堂有效地落实了课题理念,展示了我校近阶段课题研究的成效,受到与会专家与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2、真实扎实地开展校内课题研讨活动。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与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紧密结合,教师的备课、上课、研讨、反思等等工作都紧紧围绕课题工作开展,做到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一条线而不是“两张皮”。本学期,我校每个教研组每个星期都会举行一次课题研讨,每个教研组本学期都举行一次集团级的课题研讨活动,如六年级的《为人民服务》、《卖火柴的小女孩》,三年级的《燕子》等,教研组先是围绕课题集体备课,就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案的设计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再由授课老师整理、展示,受到了与会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1、课堂的变化。课题研究的直接成效和最大的成效都体现在课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老师们对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教一些什么给学生?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老师们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落实到课堂,便是体现在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和语文总体素养的提高。

2、辐射影响。林丽丽老师的论文《聚焦表达长文短教》发表在《福建教育》20xx年第12期;许丽双老师的《“整体把握”的学段特征及其教学》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全文转载。此外,由郑海英、许丽双老师指导的《老人与海鸥》一课在城厢区的教学能手比赛中获得好评,执教的蔡丽娟老师也获得了城厢区“教学能手”称号;在城厢区进修学校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中,我校林丽丽老师执教的《小桥流水人家》同时也是一节展示我校课题研究成效的观摩课,受到了参与活动的老师的好评。

1、每次的校本教研的深度还不够。

2、需要有专家进行更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引导。

3、老师们对课题研究中的发现的问题,进行的思考等形成文字的积极性还不高,更多的老师是“形成意识,低头教书”。

1、增进互动交流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水准。

后期的研究将进入决战阶段,付出需要更多,任务更加艰巨。从下学期开始,各教研组每周的集体教研活动要更加坚实有效地进行,教研组织要做好研讨的组织工作,紧紧围绕课题展开研讨。组长还需投入更多的时间钻研、学习,以提升自身的素养,提升教研组研讨成效,提升教研组教师水平。

2、紧密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增强科研实效。

课题研究本身就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我们的研究一旦脱离了教学那就没有什么意义可言,因此,在后期的研究中我们必须把课题研究渗透到课堂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使我们的研究更加贴近孩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3、注重积累一手材料,充实过程研究档案。

课题研究的成果来源于大量的一手材料,材料的积累来源于脚踏实地的研究,是研究轨迹的记载,决不能是想当然的做作。大家在后期的研究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用心、细心、耐心、专心,做到分类明确、归类科学、整理规范、内容充实、观点鲜明。

4、加强科研理论学习,完善自身综合素质。

要求全体课题组教师大家利用教学工作之余通过网络、媒体、书刊、杂志加强科研理论水平的自修,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科研理论素养,竭力使自己达到教育科研专业水准。

5、要求专家参与指导,确保课题顺利结题。

下个阶段本课题组将尽能力邀请总课题组的专家到我校指导课题的开展工作,一是参加学校的日常课题研讨活动,以期能更好地开展研究;二是指导在研究语文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关系的同时,思考一种可以有效提升教师语文专业素养(如教材解读能力、备课能力等)的培训模式;三是指导把脉我校课题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问题,以期“对症下药”确保我校课题有效有质开展,顺利结题。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四篇】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相遇问题“的教学,一是要求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二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前学的是一个物体的运动,而现在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有些学生对题中的术语,如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的意义不明白,就会对题意理解不清,造成学习困难。本人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首先是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接着两车相向而行,直至相遇的全过程,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手段,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了障碍。这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二、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乐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的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乐学。如本人在教学面积计算时,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想一想等启发学生认识到: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基础推导出来的;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平行四边形是用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梯形是通过拼合成平行四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导学生在这些关键的地方思考,把面积计算知识系统化,既沟通了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了思路,又渗透平移、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圆的面积”时,就是通过“化圆为方”的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实验操作、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学地位,体现教育教学价值。

三、认真评价分析,使学生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如:“这位同学的题目符合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那么应如何改动呢?“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6+6+6+6+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6×4+4(2)6×5-2,出乎本人意料的一个同学却是做7×4。本人热情表扬他大胆创新,同学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们不知不觉地参与辩论。此时全班的同学学习热情及课气氛热烈活跃。本人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和特长都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不但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五篇】

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上有自己的主见,在学习时间的安排方面,学生自己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好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和要参加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也可以说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俗地讲,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策略,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效地进行自我监控,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学习。自主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自主学习是可以给学生带来数不清的益处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培养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自主学习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学生可以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自主学习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信心等等。既然自主学习可以给学生带来这么多的好处,那就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总结为以下两点。

“自主学习”就是小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如果小学生自己不想学,那么谁也教不会,所以必须克服这种不良的情绪,形成新的“我要学习”的积极的心理。要想让小学生形成这种积极的心理,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兴趣。那么,怎样让语文这一学科有足够的吸引力呢?或者说怎样让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深厚的兴趣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语文教师要保证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丰富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也可以加上一些有趣的肢体动作来吸引小学生,还可以在讲课过程中添加一些小学生身边的典型事情或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歌词等等。除却以上,语文教师要把多媒体设备充分利用起来,不要只是干巴巴地讲,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直观的.感受,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

2.语文教师要妥善合理地安排语文课堂,让课堂变得动静结合。语文教师可以先给小学生讲解一些知识,然后要让小学生都动起来。因为小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总是不断地讲,小学生会进入疲劳状态,从而产生厌倦的坏情绪,所以,语文教师要把握好时间,讲到这节课时间的三分之一,就让小学生动起来,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比如说让小学生来说一说刚刚都学到了什么、让小学生说一说希望如何上语文课、语文老师组织一些智力问题来让小学生来抢答等等课堂活动,做完这些课堂活动,然后语文教师再继续讲知识点。这样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

3.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综合素质。小学语文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小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带领小学生进步。一个老师有魅力,并不是因为这个老师穿着有多个性,外表有多光鲜,而是看这个老师是否具有丰富的知识、专业素养和较高的素质,只有老师有丰富的知识,和一定的综合素质,才是有真正的魅力,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综合素质,要做有魅力的教师,这样才能吸引小学生,只有小学生对语文教师有兴趣了,才会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兴趣,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亲师性”。

4.语文教师要给小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多给小学生表现的机会,多表扬小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小学生来回答。语文教师要多制造一些问题,最好是让每一个小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然后给予表扬。这样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

5.语文教师要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心。有些小学生上课不爱发言,下课也不爱和别的同学一起活动,这是自卑的表现,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来帮其树立信心了。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每天都朗读一遍自己的优点,可以增强自信心。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结论,让每一个小学生写出同桌或者前后桌同学的几条优点,然后交给同桌或者前后桌的同学,也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每一位小学生的优点,这样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对于自卑的同学,语文教师要多鼓励,多带领这样的同学参加活动。在课上多安排这样的同学回答问题,无论回答得正确或者错误,都不能批评,如果回答正确,语文教师要表扬其非常聪明非常有智慧;如果回答错误,语文教师就要表扬其勇气可嘉,鼓励其再接再厉,以后多发言。这样慢慢地自卑的同学就会变得自信,而他们只有变得自信了,才会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兴趣。

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有了兴趣,小学生才会有积极性,才能促进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这样老师讲的所有内容,学生都得全盘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拉开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而且还抑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而且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都过于强调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内容,知识教学都被看得很重,而忽略知识技能技巧的训练,从而禁锢了小学生的创新思想,教学也陷入了公式化。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的方法,要采用放手式的教学方法,不要把小学生抓得太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只制定一个学习的框架,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去填充这个框架。语文教师让小学生课前预习,然后课上让小学生根据全班同学的发言来总结这个知识点。语文教师也不要把授课内容局限于教材上,可以推荐小学生去看一些课外书,或者给小学生打印一些资料,这样有助于拓宽小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思维,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观点,不要因为小学生的观点与自己所想的不一样就否定小学生。如果语文教师毫不留情地否认了,下一次小学生就不敢有自己的观点了,小学生自己就会对自己的观点产生怀疑。所以,对于小学生的观点,语文教师可以引导,但不能绝对否认。语文教师只有摒弃传统教学中的陈旧的部分,学会适当放手,才能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六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

学习

活动的主人,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人都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都能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益。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

小学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笔者就如何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进行了探究。

一、激发学习情感,让学生“乐学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才能有效改变学生“被动学”和“不愿学”的状态。小学生年龄尚小,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形成,很容易受到

其他

新奇事物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必须使自己成为激发情感的高手,将学生情感发现线索与数学学科特点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状态。比如在学习“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时,就可以联系实际设计问题:“草地上有5只小白兔,现在又来了3只,请问这时草地上一共有几只?”这样既能化抽象为形象,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传授学法要领,让学生“实践学”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掌握知识不如帮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知识。教师可以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延展。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知识点时,我先请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人民币的资料,了解人民币都有哪些分类和面值,颜色;接着在上课时用多媒体展示人民币,考察预习结果,完善知识体系;课后布置有关人民币兑换方面的作业,巩固知识。

三、重视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学”

必要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和合作性学习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分组、分题。比如在学习“第几”相关知识时,我将学生分成小组,制作号码牌,以小组为一个单位,每人一组1~8的数字卡,请学生自己排列,这样学生就可以共同探讨

怎样

排序,共同学习了。

总之,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为小学数学教学贡献力量。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学习”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课题,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地、积极地、独立地进行学习,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因此,教师仅看到学生是主体还不够,还要对学生进行自觉主动学习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本人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少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其中几个同学叫起来:“这样不公平。”为

什么

这样做游戏不公平?(因为有的同学离中心近,有的同学离中心远)那应该怎么站才公平?(围成一个圆)为什么?那圆究竟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和优势。整体拼摆活动伴随着说(用了多少个什么学具)、比(比哪个拼的图形多、美,哪一组合作好)、帮(组内相互激励帮助)等环节。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经历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体验了自主学习的艰辛与乐趣。老师在整个活动中始终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形成良好的“会学“的学习习惯。

是安排时间复习,注意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结构。教师应从“教”的角度来唤醒学生“学”的意识,尤其是对于缺乏认知基础,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学生,应适当地加大教师指导所占的比重。学生只有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进一步主动探究、学习。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在于教师长期不懈地努力。

四、挖掘认知潜能,推动自主探索

学生的认知结构既包括已掌握的知识,也包括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认知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模糊的认识明朗化,具体的对象概括化,成为学习新知中可利用的认知条件,这不仅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有义务与责任去尊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小能主动获取自己所需的数学知识,学会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七篇】

数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作为中学数学来讲,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熟悉模型。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来看,高中教材知识量增大,理论性增强,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从而导致系统性增强,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加之学科间综合性增强,对高中生智力发展、能力要求更高。从学生的现状来看,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在学生面前形成了一道道难关。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科学,许多学生进人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感觉不适应,听不懂,学不会,甚至成绩不及格,高挂红灯。究其原因,非智力因素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意志对此影响很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自身的发展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的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体验探索的艰辛,分享成功的喜悦。因此,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是造就创造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综上可知,形成不用任何人督促、监督,不需要任何外在力量约束的一种自在、自觉,并能持之以恒的甚至终其一生都能维持下去的学习能力非常必要,这正是自主学习能力所要求的。

4数学兴趣教学。

开展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具有好奇、好胜、注意力不持久、易分散、理解力差、记忆力好的特征,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手段。采用游戏式教学,激发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让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在快乐有趣的气氛中学会、学好。但我们也不能无限制地运用游戏教学,有研究表明,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是逐渐降低的。根据这一点,我们应把游戏教学放在低年级中。一般情况下,低年级学生只能连续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如果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产生迫切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如:“小猴子最爱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3个同样大的饼,拿出一张饼平均切成3块,给小猴1块。(小猴得到这块饼的1/3)。中猴见到说,‘给的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就把第二张饼平均切成6块,给中猴2块。(中猴得到这块饼的2/6),大猴见到更贪心地说,‘我要3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张饼平均切成9块,给大猴3块。(大猴得到这块饼的3/9)。你们想一想,哪只猴子分得最多?”学生回答正确后再设问:“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这时教师就可以揭示课题,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们就清楚了。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理解,学生才能产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数学意识。

组织动手实践,直接助推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这是新课改特别强调的理念。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促进学生的数学活动,本身就具有引导的意义。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如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八篇】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阅读教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养成一种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对数学的深厚感情,形成数学思维方式,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学习智商和情商,获取学习数学乐趣,培养对数学学科专注力。通过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概念透彻理解,对公式熟练运用,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养成用数学眼光看待事物,用数学方法改善生活质量。

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独立开展学习研究独立工作者,这种能力就要从小开始,逐步培养,要实现从“学会”到“会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一个实质上转变,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从学习奴隶变成学习主任,这是一个教育理念的革命,解放学生个性,让他们科学领域自由飞翔,这是时代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九篇】

把自主学习教给学生,落到实处。

自主学习我们必须落到实处,从实质上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我们只有立足学生、教材、新课标,全方位整合,找准最佳切入点,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能。

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习惯十分重要,习惯养成,学生形成学习的自动化、自觉化、程序化、规范化。一开始学生有畏难情绪,我们要求必须规范,但是学习难度可以适当降低,必须自己发现问题,运用数学知识问题,坚强自己的意志,直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形成问题意识,养成推理严密,数学公式运用准确,熟练演算,验证答案正误,规范书写,步骤严谨习惯。

研究数学问题模型,全方位解读数学关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只要把题解出来了作数,不注重习题思路解析,要交给学生解题金钥匙,所以在习题教学中,要引导将习题中已知条件和未知数要弄清楚,在分析已知条件的内部和已知条件和未知数的内在联系,这样就很容易给学生讲清思路,突破思维的常规的约束,进行创新思维,长期训练学生就会形成数学特有的思维模式,对数学问题有特有敏感性。对于一个数学问题解出来,问题还没有完,还要总结这类问题常用方法,看看问题陷阱在哪里,问题是否还可以演变,能演变哪些数学问题,问题变了又如何解答,这个数学问题的结论能否作为公式定理来运用,这个数学问题考了哪些知识点,还有哪些考点没有在此题中出现,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作这些总结,学生解数学习题就不会茫然了。例如有这样一个古代数学问题,“木马板凳33,100个脚脚地上翻,问有多少木马和板凳?”。数学教师在讲解这个问题时要补充生活常识,木马三只脚,板凳四个脚,设木马有x个,板凳有(33—x)个,板凳有多少个脚呢?4乘以(33-x)个脚,木马有3x个脚,木马板凳共有100个脚就有等量关系了,思路讲清了解题就容易多了。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十篇】

《小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是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采取合理的策略和方式进行研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学生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对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心理机制进行了分析,调研。

(二)指导学生掌握自我评价与反思的方法。

(三)指导学生写反思日记。

(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五)引导自主学习,初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一)指导学生学会反思。

通过对学生自我评价的分析及反思,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指导学生写好反思日记,主要分四个阶段:

1.开始学习写反思日记。首先向学生详细地介绍学习反思日记的含义,并给学生加以演示,或给定一个主题,或提供一个范围。如指定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其中某一片断的学习过程加以记录。

2.当学生逐渐明白了学习反思日记应该记录些什么内容之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循序渐进提高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自觉写学习反思日记的习惯。

3.改变评价方式,对学习反思日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定,注重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养成自觉撰写学习反思日记的习惯。

4.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会。

(1)与学生在学习反思日记中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阅读老师评语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成功的鼓励,得到意见或建议的反馈,从而使学生把跟老师在学习反思日记中的对话,当作一种乐趣,提高写作学习反思日记的积极性。

互评的活动中,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解决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

(二)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具体的步骤如下: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首先我们让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其次交给学生掌握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交给学生这一点上掌握学习和思考的方法,我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后等方面指导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1)课前主要指导学生做好课程内容的预习。

(2)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3)、在课后加强课后知识巩固和扩展。

2.形成自我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体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具体做法有。

(1)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积极主动参与的氛围。

(2)适时恰当地表扬激励,注意自己的评价语言。

3.树立成功的信心。

4.利用竞赛、评优等激励手段,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好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引导自主学习,初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引导在自主学习中思考,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发挥学生自主性,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抓住“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

2.引导在思考中发现质疑,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3.引导在训练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在这点上主要做法有: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能力、抓住课堂培养自学能力、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学生掌握了自我反思的策略,能够如实恰当地写好反思日记。

2.自主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3.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学习习惯基本形成。

4.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靠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按步骤地培养。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打开学生乐于探究的大门。

5.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出于主导地位,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自主学习中,教师为学生引航,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评价,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有理可依。6.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有不同的要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7.本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我的课题思考有如下几点:

(四)如何将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在教学中应用更加具有实效性?

22 26093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