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推荐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推荐8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一篇】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主动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在各种学习学习方式中居于重要地位,它对于学生的主体性、自立性、自觉性、主动性,创新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条件下,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因此,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国学者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的主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只有当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习动机无疑是一个好的途径,而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比较好的做法。

比如:世博会开幕前夕,在引导学生学习“镶嵌”的内容时,我这样引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师生共同分析什么是镶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世博会某场馆的设计人员计划采用正多边形地砖铺设地面,请你帮他设计一种方案。学生们跃跃欲试,于是马上就产生新的问题,有同学问:“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还是两种或几种正多边形镶嵌?”这正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重点内容,在学生经历探究,得出结论后,我又问:“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你还想研究什么样的问题?”有的同学问:“能不能用一般多边形进行镶嵌呢?”于是教师组织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这样在学生不断发现问题、经历探究等活动中获得新知,充分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

二、教给学生充足的认识策略

自主学习有时是在没有教师或他人指导帮助的条件下进行的,让学生拥有充足的认知策略并且能够熟练得运用这些策略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

研究证明,以下策略的掌握有助于提高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

1.阅读的能力。我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是在课前预习时可先粗读,大致了解所要讲的内容;再精读自己不太理解的部分,这时需字字推敲;第三步是结合课前老师印发的自主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阅读。课后要结合当天所学主要内容进行阅读,还要思考本节课内容与后续内容有什么关联。

2.记忆策略。它用于记忆事实性的知识,包括复述、利用表象、记忆术等策略。新学的知识要在一段时间内反复记忆,过一段时间再次强化。对于有些知识师生可共同编成故事或口诀便于记忆。

3.解题策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教给学生解题策略为:(1)理解题意。(2)拟定方案。(3)执行方案。(4)回顾。同时提炼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学建模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数思想,方程思想等。

4.粗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用于深入理解学习材料,包括释义、 作小结,创设类比、做概括性的笔记、提问等策略,以及选择要点,列提纲等。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及时记录学习中遇到的典型题目、自己归纳整理一些知识点等。

三、在教学中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1.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和谐

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效率最高,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也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课堂教学民主化和活动化

我在教学中采用“双标前移,主体探究”教学模式。所谓“双标前移”,就是把“学识目标”设置在课前预习,通过预习把“学识目标达标”解决在课前,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主体探究”,就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指导、点拨学生对学识目标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挖潜和拓展,充分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实施课堂教学民主化和活动化。下面介绍一下这个模式的程序:

(一)双标前移(课前部分)

编制课外学识目标。把新授课的学识目标以标题或试题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外自学,并结合试题自主达标。

编制课外学识拓展目标。把对学识目标的初步运用以试题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加深理解学识目标。

(二)主体探究 (课堂部分)

操作程序:

(1)情境引入,复习提问。情境引入是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复习提问设计是把学生近期所学的主要基础知识进行滚动式复习,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探》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二篇】

《小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是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采取合理的策略和方式进行研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学生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对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心理机制进行了分析,调研。

(二)指导学生掌握自我评价与反思的方法。

(三)指导学生写反思日记。

(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五)引导自主学习,初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一)指导学生学会反思。

通过对学生自我评价的分析及反思,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指导学生写好反思日记,主要分四个阶段:

1.开始学习写反思日记。首先向学生详细地介绍学习反思日记的含义,并给学生加以演示,或给定一个主题,或提供一个范围。如指定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其中某一片断的学习过程加以记录。

2.当学生逐渐明白了学习反思日记应该记录些什么内容之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循序渐进提高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自觉写学习反思日记的习惯。

3.改变评价方式,对学习反思日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定,注重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养成自觉撰写学习反思日记的习惯。

4.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会。

(1)与学生在学习反思日记中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阅读老师评语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成功的鼓励,得到意见或建议的反馈,从而使学生把跟老师在学习反思日记中的对话,当作一种乐趣,提高写作学习反思日记的积极性。

互评的活动中,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解决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

(二)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具体的步骤如下: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首先我们让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其次交给学生掌握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交给学生这一点上掌握学习和思考的方法,我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后等方面指导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1)课前主要指导学生做好课程内容的预习。

(2)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3)、在课后加强课后知识巩固和扩展。

2.形成自我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体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具体做法有。

(1)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积极主动参与的氛围。

(2)适时恰当地表扬激励,注意自己的评价语言。

3.树立成功的信心。

4.利用竞赛、评优等激励手段,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好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引导自主学习,初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引导在自主学习中思考,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发挥学生自主性,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抓住“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

2.引导在思考中发现质疑,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3.引导在训练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在这点上主要做法有: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能力、抓住课堂培养自学能力、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学生掌握了自我反思的策略,能够如实恰当地写好反思日记。

2.自主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3.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学习习惯基本形成。

4.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靠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按步骤地培养。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打开学生乐于探究的大门。

5.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出于主导地位,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自主学习中,教师为学生引航,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评价,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有理可依。6.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有不同的要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7.本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我的课题思考有如下几点:

(四)如何将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在教学中应用更加具有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三篇】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

针对一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首先,我讲一些科学家小时候怎样立志成才;工农子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结果成为农艺技师,养猪、养鸡专家等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些榜样,通过具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才是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学习,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学习。激发他们“我要学,我想学,我一定要学好”的信心。但是,动机教育是长期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对随着年龄增长,却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动机,情趣不稳走,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直至改正为止。其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必须靠教师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影响。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此,我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操作学具,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不觉疲倦。

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有四个要素。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指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内部活动的技能),四是学习方法。

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后两者。因而出现高分低能的倾向,为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又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1.重视教给学生使用教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一堂数学课往往是到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才打开书。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

[1][2][3][4]。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四篇】

信息技术是一门带有探究性的、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的学科,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基础,“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载体,而教师可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在引导学生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地产生学习的需求。因此,恰当的“问题”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大胆质疑,乐于思考。

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思考。许多教育家都主张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气氛。巴班斯基指出:“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当代教育学家沙塔诺夫更强调:“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可见,良好的教学气氛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营造这种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方能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

(三)大胆创新,自主互动。

有人说过:“创造性在一致性的要求中慢慢被泯灭”。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比如在教学生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幻灯片时,最初学生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大多雷同,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在制作过程中相互之间很少交流和讨论。笔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把教学中所需要的资源准备好,放在网上供学生共享,学生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在网络中寻找相关资料来完成学习。另外笔者还给学生推荐了一些网址。来自网上、老师、同学的大量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四)大胆放手,独立自学。

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首先,每学期刚开学,笔者就把这个学期的教学安排,包括计划、进度和课时都告诉学生,让他们心中有数。一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的学生,在完成相应阶段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他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水平和爱好,提前向老师提出学习要求。笔者鼓励学生独立自学,实施个别辅导。在讲到程序设计初步时,有一些层次高的学生对于程序设计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满足于课堂教学内容,对这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笔者鼓励他们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兴趣,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编写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独立自学不等于放任自流,当学生遇到问题,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启发学生思维,指点学生找出解决办法。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五篇】

自主学习能力即知识接受中自主学习能力,是我校整体改革实验,全面发展学生“五自能力”之一。下面是我们在近一年的研究、探索中的体会和做法。

依据学生现有知识接受自主学习能力调查情况和教学大纲要求,制定阶段目标(一级)、单元目标(二级)、课时目标(三级)。

1、课内一条训练线,侧重自主学习指导。

(1)提高学生参与系数。

“参与”是发挥人的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人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人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倡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即主体参与意识与主体参与的行为,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内化教材中的知识。实质就是倡导学生的自主意识,尊重学生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因素,把一切外部的教育因素转化为学生的主体素质,在发挥学生个体潜在中实现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具体做法是:创设民主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

教学中组织学生主动提问。学生只有先学会提问,才能学会解疑,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形式,让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质疑,在质疑过程中巩固知识,这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使教学优化定向之所必要。

发挥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形式。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对于某一同题,只要理由充分,完全可以自由发挥,各抒已见。我们还通过座位改变,进行小组讨论(面对面坐、四人围坐)、大组讨论(小组集中围坐)、答记者问(一邪先生”面对全班同学,回答同学提出的各种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参与系数,包括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过程。

我们在以教师作为教学评价主要执行者的同时,放手让学生进行一部分自我评价。

如总结出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在教师指导下自批作业,小组自批(最后教师仍然要批改复查);依据级别标准(本班将学习情况定为四个级别:重量级、次重量级、轻量级、次轻量级),对照自身情况,定期自我评价,属于哪一级别等,学生学会自我分析、自我评定,逐步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

(2)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根据低中高不同年级的知识要求及学科特点,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如预习的方法,提问的方法,理解字、词、句、段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的方法,朗读课文的方法等。

2、课外一条训练线,侧重自主学习实践。

按照激趣--自读--评价的模式学习。“激趣”就是激起阅读兴趣,引起动机,让学生回忆有关的知识,方法和学习经验,为学习新内容做好准备;“自读”即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阅读技能进行自读、自思、自写和质疑;“评价”即让学生在师生交流,生与生交流中自查和解决问题。

在不增加总课时的前提下,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从语文课中抽出一节),努力做到“五保证”,即读物保证,时间保证,地点保证,辅导保证和笔记保证。

目前,四(小)班学生阅读总量达30万字,是实验前的3倍。

课外阅读“六指导”:即借阅、保管读物指导、读物推荐指导、读书方法指导、交流评论指导、读书笔记指导、读后活动指导。读后活动指导包括“讲一个好故事”--读书汇报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读书演讲会、读书笔记征文比赛、学生自编杂志、自办小报等。

四、密切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在优化环境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不能在优化的家庭,社会与学校的密切联系的环境中得到促进,其提高速度是缓慢的。因此,我们特别注意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开展了“对家长开放日”活动,采取向家长问卷调查相关问题。与家长的座谈会等形式,一方面教师了解到学生在家的自主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注意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家长更清楚育人目标,便于最大限度地配合学校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为调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开展了学生喜爱的丰富多彩的学习竞赛活动,如听写竞赛、背书竞赛、快速读报竞赛、一分钟演讲竞赛、学习活动中的考级竞赛等。学生的准备过程即是自觉学习的过程。对于优胜者,或授予博士帽,或颁发奖品,或配发学校图书馆图书证,或少做家庭作业(省下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在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六篇】

实践证明:初中生的思维活动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学习数学知识必须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己去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探索新知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在实践操作中得到亲身体验。

精心设计练习,诱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欲望。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而课堂练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反馈的手段,而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措施,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时机。因此,教师要尽心设计课堂练习,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满足其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条件,达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目的。

建立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一是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愤悱”心理状态,或在问题中融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二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探索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善于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抓住契机,让学生产生新的需要。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在知识的岔道口指路,使学生能动地发展。数学的核心是思考,而有价值的思考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余地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教学时要遵循教材的意图,创设空间让学生在经历了一些自我亲身探究后主动获取知识。

2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在探究实践中,培养合作自学的方法。

小学数学涉及面比较广,而在数学世界中,一个问题常常有许多种方法来解决与处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则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有一个比较好的机会来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也可以分享其他学生的解题方法。笔者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有讨论,也有争辩,且在小组讨论及争辩过程中可以升华学生的解题思路,可以多途径来分析问题,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比如,在学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点之后,笔者就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探究的实践性的问题:为一个制作铅笔盒的厂家设计出一种可以摆放50枝铅笔盒的纸箱,题目要求制作纸箱的纸板要最省。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可以明确的是40枝铅笔盒无论如何摆放,其体积是固定不变的,而变化的则是表面积。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以动手自己操作一下不同的摆放形式所产生的形状,然后分组学习探究不同的摆法的表面积之大小,接着在多种方法的比较中比一比哪种方法的纸板最少。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学生小组探究中很轻松地获得探究体验,收获不少。笔者也发现,通过小组合作的思考,学生很快找到几种方法,这就是集体智慧火花发生碰撞所产生的结果。同时,笔者发现,运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可以比较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比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境创设缺乏针对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让学生亲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精心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情境教学可以使单调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具体的情境中对问题有更具体深刻的认识。情境教学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个别教师为了强调个性和新奇,创设情境时会安排一些不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这就不利于课堂教学氛围地活跃也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在讲“认识认识对称图形”一节时,教师就可以选择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例,比如圆、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等。,但是有些教师为了突出新颖选择一些联系不紧密、不容易让学生联想的图形来创设一个情境。这就使得学生不容易明白教师这样设计的目的,而且更容易迷惑。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七篇】

内容摘要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点在于课堂教学上。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好小组的合作精神,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并且把握好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基于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呢,我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趣味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的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可爱的草塘》时,我创设了图片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的:我先将有关的图片展示出来,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或去过草塘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参观在‘北大荒’的一个草塘。”然后请学生说出对草塘的感觉。有的说“很美丽”,有的说“很迷人”,还有的说“很清新”,于是我就顺势问他们:那为什么作者要叫它可爱的草塘,而不说它是美丽的草塘呢?”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中去了。通过图片情景的创设,既给了学生直观的认识,又引发了他们的探究的欲望。

另外,除了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还可以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我播放了配乐,使学生的情绪先受到感染再学习课文。无论是因为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下面还是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为例,课前利用音乐渲染了悲哀的气氛,使学生融入情景中去。然后请学生想象,假如你在这种情景之下,你会想什么,说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看法,由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不用我教授,学生也能体会到人们悲痛的心情和对总理的热爱。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让他(她)来做好组织工作,从而保证了每一次的讨论结果。另外,我还会给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教《古诗三首》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朗读。可以自由读,也可以小组读,要读准字音,读出情感。(2)我会理解。古诗的教学应避免老师逐字逐句地解释,所以要求学生借助参考书自己去理解发挥。(3)我会画图。根据课后的要求,我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其中一些诗句的景象出来。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如教学《蟋蟀的住宅》时,我让学生看题目提出问题。有学生就问:“住宅是对人来说的,为什么蟋蟀这种昆虫也会有住宅?”在初读课文以后,学生又会问:“为什么蟋蟀可以做出那么复杂的住宅?”随着这些问题就可以层层深入地去学习课文了。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应多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可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因为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例如在教《田忌赛马》时,我让学生分四大组来进行表演比赛。自己根据课文来编剧本,自己分配角色,自己安排时间排练。因为要表演,所以学生得仔细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从而更深一层去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为了避免学生任意发挥,我重点强调了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是评比的关键。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主学习。最后师生再共同评评选出最佳男演员和女演员,还有最佳小组表演等奖项。另外,我在语文教学中还采用过采访这一方法。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内容是写“成功的滋味”。我先让一些学生介绍曾做过哪件事获得了成功,并选四位同学当小记者,对介绍的同学进行访问,向他们提出:“取得成功时的心情。”并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质疑。这样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提高,思维应变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从中得到了锻炼。

学生自主学习使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展现,也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学生们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邮箱:angelmissyou@。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八篇】

小学数学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创新的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便是思考的源泉,是创新的动力,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要适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好奇心,对他们好奇的表现要给予肯定,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调动他们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教师应该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二、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

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是这样导入的:教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上有圆”?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圆桌的桌面是圆的,一元钱硬币的面是圆的,光盘是圆的,汽车的轮胎是圆的……教师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和椭圆形的`?”学生回答:“做成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不平稳。”“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教师的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教师就此引入新课:“今天研究了圆的特征,同学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三、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

针对一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首先,我讲一些科学家小时候怎样立志成才;工农子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结果成为农艺技师,养猪、养鸡专家等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些榜样,通过具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才是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学习,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学习。激发他们“我要学,我想学,我一定要学好”的信心。但是,动机教育是长期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对随着年龄增长,却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动机,情趣不稳走,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直至改正为止。其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必须靠教师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影响。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此,我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操作学具,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不觉疲倦。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我们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档为doc格式。

22 2597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