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专业【优质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专业【优质10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第一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由于写作是多种英语能力的配合,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其他英语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过程教学法是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时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这种方法进行创新,不仅仅注重写作过程中的指导教学,还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在引导之前,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写作,还能够促进课堂氛围的营造。例如,笔者在进行“书信”写作教学的过程中,首先会根据写作主题进行一段视频或者几张图片的演示,让学生能够了解这些英语写作情境,然后笔者会让学生积极表达出自己的写作思路。笔者进行引导教学,要让学生能够明白书信写作的格式,最后通过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的作文都能够趋于完善。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笔者会提出不同的目标,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要求语句连贯;而对于基础较强的学生,要求从句、语法等应用。

以交际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英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对写作主题有所了解,然后积极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可以在小组内进行,然后讨论每个学生出现的闪光点和错误处,这样就能够形成学生之间的互补。

例如,笔者在进行“日记”写作教学的过程中,选择的写作主题一般都会贴近学生的生活,一方面能够消除学生对主题的陌生感,另一方面让学生有东西可写。笔者设置主题之后,会让学生积极进行交流,小组内部每个学生都需要进行发言,讲述自己对于这篇作文的构造以及相应的思路,组内成员进行互评。

在写作的过程中,虽然对于学生的写作主题有所限制,但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往往包含着自身真实的情感,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写作兴趣的提升,并且能够提高学生作文的真实性。教师以教学内容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不但能够极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让学生对于英语写作充满热情。

以阅读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学生良好的阅读积累是学生写作能力厚实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用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阅读一方面能够让学生逐渐模仿文章的写作形式,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另一方面,还能为学生的写作积累材料,真正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所依据。

例如,笔者在进行“电子邮件”教学的过程中,就会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微课、导学案的教学,通过微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引导,让学生积极进行课文的自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思考问题。同时笔者也会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阅读材料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逐渐从模仿变成真正的创新。

学生在阅读不同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比如叙事短文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时态问题,科普文章则是让学生明白从句的良好应用。对于阅读文章的整体感知,更是可以促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于自身作文的整体把握,让文章变得更加完整和连贯。

3结语。

核心素养是教师需要积极引导的,教师怎样建立起一个以学生兴趣为核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效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是所有高中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就现阶段而言,大部分高中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注重自身句子、语法、词汇的学习,而忽略了整体写作能力的感知,就导致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很难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面对这种情况,高中英语教师应该积极寻找创新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训练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北生.浅议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相关问题与对[j].理论教育,.

[2]王国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研究——基于“汉式英语”写作例析[j].科教文汇,2016.

[3]仪晓芹.浅谈核心素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体现[j].新课程,.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第二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更新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发展形势,难以满足新时期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快教学方式的革新与创新,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该转变老旧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改进,以便提升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对当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高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进一步实施,英语教材的涉及面越来越广泛,且越来越深入。在这种情况下提升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是非常有必要且急切的。怎样实行有效教学的策略,并且充分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已成为当前一线高中英语教师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在高中英语教学当中教学目标在其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完全忽视了教学目标的重要作用。这种情况将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讲授的知识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仅仅只是空泛之谈。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没有明确地了解并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2.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

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指导下教学活动的形式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式将致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不愿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懂的问题、不会解答的题目不愿动脑思考,依赖教师的讲解。这种情况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很多教师都遇到过,这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以及学习思维的扩散极为不利。此外,一些学生喜欢英语这门学科,但是没有寻找到合适自身的学习办法,进而致使在努力学习之后并未获得所期待的效果,英语水平并未得到明显的提升。

3.教学方式单一。

在进行新课程改革以前我国高中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缺陷,即教学方式被动、单一,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并且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充分地表现出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仅仅只能学习到比较浅薄的理论知识,口语水平与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提高。所以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学习兴趣与热情不高。在实行新课程改革以后,单一教学方式的不足越来越明显,落后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极大的影响。

4.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不充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已经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手段是伴随着素质教育体制推行而出现的,它可以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常使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只是用于ppt课件中,并未将其拓展运用在为学生讲授课外知识中。

众所周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建立高效的英语课堂是一个极为急切且重要的任务。有效的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有效,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有效教学指的就是教师在遵守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在投入最少的精力、花费最少时间的情况下,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并且能够符合个人与社会在教育价值上的需求而组织实行的一项活动。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优化配置,并且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是当前摆在高中英语教学前的一大难题。

1.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

首先,教师应该加强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摒弃传统滞后的教学观念。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地位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如,在进行人教版unit3themillionpoundbank-note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若干篇课外的英语话剧,如macbeth,othello以及kinglear等,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对话剧编写的基本技巧以及步骤等进行充分准备,从而设计出一个符合高中学生水平,同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与学习兴趣的话题,进而协助学生完成英语话剧的写作。教师加强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要求的学习,对自身教学理念加以转变,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气氛。

其次,教师应该在教育创新视角下,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进行创新。对学生来讲英语属于一门外语,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研究,把最新的学习方法和英语知识,为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以便促使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2.英语教学目标的明确。

高中英语有效教学有五个教学目标,分别是语言知识、学习方法、情感态度、文化知识以及语言技能。高中英语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就必须将上述五个目标作为出发点,制订出科学合理且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计划,从而实现计划的可操作、具体以及明确,最终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3.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加以引导,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教师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在考试时可以获得不错的成绩,然而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却害怕运用英语交谈,不能实现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进而使学生主动地加入到英语的学习过程中。

其次,分层教学法。依据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对其进行分层,并实行因材施教。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较差、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中等以及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较好,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对学生提出不一样的学习任务。以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为例,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学习好单词和简单语法,打好基础。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创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抱着愉快的心情学习,享受英语学习的过程,而并不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压抑、痛苦、沉闷。这种效果的获得不单单是功在课堂,更重要的是功在日常。一名教师,爱岗敬业、关心爱护学生,并且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那么他必然会受到学生的尊敬与欢迎,进而在无形中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某种层面上来看,这有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可见教师在平时应该多深入学生当中,多关心学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就是自己最亲切的朋友。那么学生就会乐于上教师的课,并且在英语学习中将会更加的积极与主动。和谐的环境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资源。

多媒体是一个复合术语,它是伴随着人们对传播媒体的普遍运用与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促使了英语教学的不断健全与完善。通过实践发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尤其是在阅读课堂或者是在听力课堂中,多媒体的使用使得学生在认识并理解课堂内容方面,实现了图像、文字以及声音等各个方面的多渠道和多样化。另外,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时间,进而促使课堂信息量的加大,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一些具备多媒体设施的教室,教师利用实物投影、计算机、幻灯等多种方式替代传统板书,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同时能够拓展课堂授课的信息量与知识面。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1festivalsaroundtheworld时,教师可以用幻灯或者是投影设备,将我国和其他国家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展现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指出我国与其他国家节日的不同之处,从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并且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最终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高中英语的有效教学,教师就必须充分结合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并坚持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充分发挥教育创新精神,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展开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促使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不但能够学习到语言知识,并且能够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加以锻炼,最终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赵静。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16)。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第三篇】

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积极追求教学模式的创新,让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得到极大的提升。英语核心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自身的学科基础素养和能力外,还要拓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其中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阅读能力。本文从核心素养融入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意义的角度出发,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做出了一些探索实践,望广大业界同仁加以斧正。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探索实践;。

英语写作是需要学生多种英语能力相互协调的一种英语学习行为,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词汇量的积累以及语法的掌握,更是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对于英语语言文化的透彻了解。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文化品格以及语言思维等,都是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从英语教学来看英语核心素养。

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高考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因此英语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英语能力,更是看重学生自身的成绩。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学生提升自身英语能力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结合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来引导学生学习,全面促进学生积极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高中英语是学生进一步提升英语能力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英语核心素养,能够立足于学生未来发展,通过良好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引导,让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的英语能力。

教师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学,采取开放式课堂,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分层教学、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能够全面启发学生的语言思维,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在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从写作教学来看英语核心素养。

写作能力是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中的重要能力之一,从写作教学来看,英语核心素养就是将核心素养具体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引导以及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渗透英语核心素养,不仅仅能够促进其他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还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和效率,让学生不论是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在考试的过程中,都能够拥有强大的写作信心,从而改善学生的英语学习心态。

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是学生英语思维综合应用的.过程,学生拥有良好的英语基础知识,才能在写作的过程中随心所欲地进行词汇的应用,也不会出现“无词可用”的情况。因此,可以说写作是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考验,而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更是对教师教学的考验。教师基于核心素养视进行英语习作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魅力所在。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第四篇】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该门学科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升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作用。然而,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本文中,笔者就将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对于每一个小学生来说,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都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语文课程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然而,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以往的语文课程教学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来就会对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较大的阻碍。因此,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而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良,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转载自

缺乏对课文的深入了解。

在目前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当中,笔者发现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其本身对教材都没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这就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课文内容的讲解上,同时对于学生的提问也不能进行深入的解答,从而会对学生课程的学习造成阻碍。

缺乏明确的教学目的。

之所以会出现教学目的不明确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并没有制定一个完整、系统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根据一个短期的备课计划来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很有可能会出现教学内容的脱节,导致学生无法良好的理解教材内容。除此之外,由于小学生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在急速发育的时期,因此在保障他们生理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与锻炼同时,还需要注意他们思维能力以及感知能力的培养。而教学内容连环性的缺乏,很有可能会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对他们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造成阻碍。

缺乏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板书与口述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接收课程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乏味,同时学生也很少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学生失去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和效果产生不良影响。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下,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教学,这样一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

2关于加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加强教学准备阶段工作。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准备阶段的工作,也就是备课工作。在进行备课的时候,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要了解,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进行备课的时候,也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其次,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教材内容来展开。

因此教师在准备阶段一定要吃透教材,并且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提取精华,精炼内容,从而更好的保障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与关联性,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将所有教学内容关联起来,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最后,教师无论是在准备阶段还是教学阶段,一定要对自身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了解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改进,这样一来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想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成果,那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十分依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在交流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轻松、愉悦并且平等的环境,这样才能够达成交流的真正目的,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需要重视两个方面,首先就是教师一定要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个性,这样才能保障学生更好的成长。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绝对不能存在态度上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以及不偏不倚的态度,让学生更加信赖和亲近教师。

提高学生的兴趣。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没有任何事物是比兴趣更好的老师,因此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打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由于小学生是处于一个好奇心旺盛又极为活泼好动的年纪,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到课堂活动当中。当然,因为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差,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因为过于投入游戏而忽略了课堂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活动当中,一定要注意维护课堂的秩序以及课堂的游戏时间,这样才能使得游戏教学真正发挥作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丰富教学的方式。

在小学他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制定当中,丰富教学方式无疑是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这是因为,教学方式的创新必定会让课堂教学发生改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教学方式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确保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除此之外,还需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必须要建立一套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这样一来才能更好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而在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绝对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一定要从多方面去进行评价,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并且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课程学习,并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还需要挑选适当的评价方式。教师要明白的是,评价并不是要对学生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批判,而是要通过教学评价来激励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传统的试卷测试虽然能够检测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但是方法较为单一,并不能对学生整体的发展进行良好的评价。因此,教师一定要采取多角度以及不同的评价方法去进行评价。最后要做的.就是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当前的教学评价当中,都是以教师评价为主,辅之以家长评价,从而来检测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的评价也过于片面。在进行评价时,应当丰富评价主体,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评价当中,评价的方式可以采取自评或者是互评的方式,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通过教学评价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同时还能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

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

在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当中,虽然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然而教学的主体依然是教师。因此,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就必须要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首先,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与讲座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学科知识以及其他与本学科有关的边缘知识,比如说文学、美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从而帮助教师更好的整合教材知识,因此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其次,学校可以开展与姐妹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让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交换教学经验,以此来帮助教师在教学方式以及手段上的创新。

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外,还需要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这样一来,教师才能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审视和思考,从而寻找出行为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有意识的改善自身的行为,帮助语文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那么必须要正视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改进。改进的方式包括了加强教学准备阶段的工作、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并且帮助教师养成一个良好的反思习惯,这样一来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帮助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强化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并且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以此培养出更加符合当前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3]祝小珍.积极学习心理:有效学习的基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08(3):5-6.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第五篇】

孔子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启发学生乐学,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从心理学角度讲,一堂优质课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乐学,以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所谓“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就包含着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学习,能够主动地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去学习,而不是让老师督促着学习,这就是乐学,卢梭在《爱弥儿》中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品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同样是课堂,有的学生视为畏途,有的学生视为乐园。同是1篇课文,这位老师讲,学生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气凝神,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那位老师讲,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忽而哈欠连连,忽而神思游离,纠其原因,关键在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乐学。下面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乐学的问题。

一、重视语文教学的生动性。

从心理学角度讲,具有生动特点的信息最能使人兴奋,从而产生兴趣。启发学生乐学就是借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魏书生老师十分注重教学的生动性。他认为,“兴趣象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兴趣的柴在每一个同学的脑子里存在着,区别不在于学生有没有兴趣,而在于有的教师能点燃兴趣,有的教师只能捣毁兴趣”。为了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他常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文字变成图画。在引导学生想象时,有四步要求:勾勒出形态,染上色彩,使画面动起来,让画面更细致、更逼真。例如他在讲张志和《渔歌子》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时,对学生说:“这是一首景色描写极其鲜艳美丽的词,我们应该认真品味,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下面请大家打开大脑电视机。”同学们闭上眼睛,进入想象状态,魏老师便接着说:“先勾勒形态,请同学们先在脑子里放映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的轮廓。再染上色彩,请把黑白电视变为彩色电视,看谁脑子里的画面更鲜艳美丽。”这时候,有的同学说:“脑中出现了青色的山,粉红色的'桃花,碧清的水……。”

启发学生乐学,注重教学的生动性,则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如果说小学教学的生动性侧重于“画画说说,做做说说”,那么中学则更进一个层次。如宁鸿彬老师的课堂常规训练,求异思维;钱梦龙老师的三主四式导读法。

当然,教学的生动性虽然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但教学语言的生动性也不能忽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明道理,要比空洞说教效果好。如某校有些学生因没有考人重点中学而产生自卑感,意志消沉,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娓娓动听他讲述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用曹操的一胜一败,告诉同学们这样一个道理:胜败乃兵家常事。其目的是让同学们明白:没有考入重点高中,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并不是自己天生愚笨,从而使他们放下了自卑的包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实验证明,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乐学,就必须把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结合起来。

[1][2][3]。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第六篇】

摘要:对心理健康的内涵进行了全新的生态学解读,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的途径,包括模式的转变、对象的转变和媒介的转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学;创新。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生机勃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发挥了巨大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已无需多提。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创新,更大地发挥它的作用,更好地为师生服务是心理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结合当今的时代背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可以说,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性探索是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意义的。

一、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时代背景。

1.多元文化的冲突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冲击。

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承载者和体现者。大学生的个性呈现出这样的特点: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角度,大学生相对于小学生、初中生来讲具有一定的成熟性,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仍然处于变化和不断的成熟、完善中,其心理尚未成熟。大学生知识水平高,内心体验细腻、敏感,他们对社会有着自己的见解,看问题有比较广阔的视野。但是,他们的情感还不稳定,情绪变化大,易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且对事物的认识,往往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还不能深刻、准确、全面地认识问题。因此,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大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以下特征:影响程度大,影响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泛等。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文化全球化同经济全球化一样,是一种世界发展的趋势,文化全球化直接导致了多元文化的冲突,几十年前那种只受单一文化的影响已不复存在。文化全球化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而大学历来是不同文化和文明交流的殿堂、汇聚的场所。多元文化的冲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校及学生,因此,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值得关注。这就更加需要大学生们坚定正确的人生观,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积极的心态,能够学会辩证地、全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

2.实现中国梦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全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人民要幸福,每一个公民都身兼重任,责无旁贷。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具有较高素质的群体,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无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还是人民幸福,大学在这个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曾任康奈尔大学校长的弗兰克ht罗德斯()在《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一书中,分析了大学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充分肯定研究型大学对美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认为大学能够起到引领社会向前发展的作用。因此,大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是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大学生除了要进行先进文化知识的学习,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状况同样需要重视。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需要全国人民的勤奋工作和不断努力。国家富强了,民族振兴了,人民的幸福感就一定会增强。当然,人民幸福还涉及到个体如何认知幸福,如何追求幸福。是否幸福,对于个体来说,其实是一种“主观幸福感”的问题,除了外界客观因素,还与很多主观因素密切相关,这就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诸多内容。实现中国梦当然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谐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大学是社会构成的重要单位,因此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就理所应当地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和谐状态有很多方面的体现,其中就包括学生人格健全、全面发展,教师自我实现良好、幸福感指数高,学校总体人际关系和谐,等等[1]。从这个角度讲,亦不能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这都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助一臂之力。

二、生态主义视域下的心理健康新解读。

要想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质的飞跃,符合时代发展特征,能真正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助一臂之力,能够充分发挥出促进校园和社会和谐的作用,首先要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内涵从全新的层面上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探索和具体的手段、方法的探讨。从生态学的视角,对心理健康的内涵进行解读,这是富有创造性的、全新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探索。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包括层次观、整体观、系统观和协同进化观。生态学方法论的基础是生态交互论,即强调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生态心理学大约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的美国。这种研究取向认为人与环境密不可分,强调人与环境的动态交互过程,强调研究人的现实行为和自然发生的心理过程。科学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心理现象”,认为可以像物理学研究物理现象一样去研究心理现象。这已引起无数批判,人的心理活动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时刻变化的,是非常容易受外界各种环境因素影响的。因此生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关系”,是真实环境中的动态系统。长期以来,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就是处在不断的争论和发展之中,心理学、生态学取向研究的观点和论述对此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和建设性。综合来看以下两点论述具有代表性意义。

1.心理成长论。

葛鲁嘉的新心性心理学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心理现象转向心理生活,强调变化、创造、生成,心理生活与环境是一个共生的过程,这亦是在生态学背景下的探讨。人和环境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人与环境应该是协同发展的。那么如果把心理生活作为对象,在探讨心理健康标准时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心理障碍的矫正实际上就是心理生活的拓展,人的心理健康可以是没有心理疾病的健康,也可以是心理得到充分成长的健康,所谓的充分成长就是心理生活的拓展,越是得到充分的拓展,心理健康的程度就会越高,因此,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且是心理的充分拓展。”[2]这实际上强调了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所追求的并不是没有心理疾病这种平静的状态,心理的充分拓展和不断成长才是人们的目标。心理的拓展和成长都是动态的、发展的,都是与它所依赖的环境相互影响的,这正符合了生态主义的宗旨。

2.心理平衡论。

还有学者提出,从生态主义的角度看,心理健康的实质就是自我的平衡以及自我与环境的平衡:“自我的.平衡包括自我的心理平衡和自我生理与心理的平衡,自我与环境的平衡包括自我与社会环境的平衡、自我与自然环境的平衡。[3]”可以这样理解:自我的平衡实质上意味着对自我有一个良好的认识,能够接纳自己,个体的各人格结构稳定协调,基本的心理过程如认知、情绪、意志等处于正常状态;自我与环境的平衡则意味着自我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否有能力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状态。自我的平衡、自我与环境的平衡强调的也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平衡意味着变化,意味着发展。意味着协调,平衡最终的目标就是达到一种和谐状态。这个概念与“心理和谐”的概念不谋而合。心理和谐是心理以及直接影响心理的各要素之间在总体意义上的协调统一、相对稳定的关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首次提出了“心理和谐”的概念,指出了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以执政党文件的形式将心理和谐的问题提到如此高度,这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是一种激励。通过以上分析,心理平衡与和谐这个概念要优于心理健康概念,因为它是从整体和动态的视角出发对人的心理进行定义的。综上所述,心理的平衡―不平衡―平衡这样一个过程是不是就可以看作是心理的成长过程的呢?心理的平衡状态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和自己认知行为的改变会进入到一个不平衡的状态。当心理不平衡时,或者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或者改变环境来符合自己的要求,然后达到下一个平衡状态,这实质上就是一个心理成长的过程。因此这两个概念在实质上是有共通之处的,是相辅相成的。心理的成长、平衡与和谐的标准都是相对的,因为它们都是与所依赖的各种环境相互影响的,是不断变化的,是富有个性的,没有大一统的标准,不需要每一个人都去符合一个统一的标准。有关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一直都是学者们争议的对象,心理成长、心理平衡与心理和谐概念的提出对此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有了这些基础性的探讨,下一步的工作就会有据可循。

三、生态主义视域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创新性探索。

基于前面的探讨,即对心理健康的内涵有了全新的拓展性的解读之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就有了切入点,有了依据。

1.模式的转变由关注心理问题向关注心理成长转变。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最关注的就是学生已经出现的或者潜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老师和学生们都普遍认为,只有出现心理问题了之后才会去寻找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这种看法不妨改变一下。如前所述,心理健康可以是没有疾病的健康,也可以是心理得到充分拓展的健康。关注心理成长并不意味着不关注心理问题,正相反,心理问题的克服和治疗正是心理成长的一部分。心理成长是包含解决心理问题在内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心理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最终目的,还要帮助学生的心理得到充分的拓展,使他们的“心理生活”更加完满。当然这种拓展是与外界情境密不可分的,是依赖于具体情境的拓展,因为无论是心理的成长还是心理的平衡与和谐,都不能离开具体环境而孤立的存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改变以往的模式,除了关注已出现的心理问题之外,还要探索帮助学生心理成长的方法和手段,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拓展,不断地达到平衡与和谐状态。也有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观念转变的问题,例如,探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以发展的视角、积极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问题”[4]。并且积极心理学不只关注问题,更加关注发展。因此,这方面的探讨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很大程度上创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对象的转变由关注学生向关注学生、教师、家长的转变。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毋庸置疑就是学生,而在生态主义视域下,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由关注学生向关注学生、教师、家长转变。例如说,心理咨询机构应该让所有家长和教师知道这个机构的存在以及所肩负的任务;发现学生的某些问题之后应该及时与家长和相关教师取得联系以便更详细地了解这个学生的成长史以及寻求他们的协助;要让家长和教师明白心理咨询机构非常欢迎他们的主动联系,以便更好地更积极地帮助每一个学生;要不定期地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和教师们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的观念和知识,使相关人士共同关注、重视这个问题。关注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危机,帮助他们心理成长,就不可能忽视他们的成长环境和与他们关系最亲密的人。

3.媒介的转变由师生点对面的教育向以网络为基础的互动模式转变。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师生点对面的教育,教师在讲授,在宣传,但学生领悟的怎么样不得而知。甚至很多学生望心理咨询而却步;或者意识到自己内心不太“平静”,但是却觉得还没达到求助心理咨询的程度;或者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心理很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与自己无关,等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就没有达到相应的目的。网络具有自由、随意、方便、私密等特点,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互动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可建立相应的网站,设立不同的栏目,既可以宣传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又可以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网络上回答学生的问题,可以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还可以预约咨询,等等。综上所述,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下,在实现中国梦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中,绝对不可忽视校园的主体、校园文化的体现者和承载者大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因此,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性探索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而基于生态学视角的考察和研究更加具有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积极地加以实践。

参考文献:。

[1]唐荣双,陈铭彬.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和谐校园构建[j].经济与社会发展,(9):192194.

[2]葛鲁嘉.心理学视野中人的心理生活的建构与拓展[j].社会科学战线,(1):4044.

[3]杨峰.大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4]包春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5(1):108110.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第七篇】

有效教学即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之际,广大教师必须拥有有效教学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作者:任树华作者单位:如皋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刊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roadtosuccess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第八篇】

摘要:课堂是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知识生成与发展的互动交流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有针对性地设置对应的教学方案和流程,引导学生追本溯源,互动生成。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互动;探究实验;课堂反思。

新课改告诉我们,课堂教学过程不是照本宣科的理论宣讲,也不是昏天暗地的题海战术,而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求证的动态生成过程。这就要求一线生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并能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流程和方案,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互动,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索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鉴于此,笔者特借片语之地联系一线教学经验,对如何完善高中生物课堂互动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课堂伊始,激情导入。

良好的学习互动得益于科学的课堂导入,生动有趣的导入才能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他们紧跟老师步伐进行探索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一上台就一节课滔滔不绝地宣讲抽象理论,而要事先根据学生的认知情感设置大家喜闻乐见的情境,来牵引大家进入探索和学习的状态。

例如,笔者在引导大家学习“遗传规律”内容时,就联系学生都熟悉的生活问题,来牵引大家的注意力:咱们身边有的人是天生卷发有的人是直发,有的人会卷舌尖,有的人则不会,这是咋回事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是怎样的生物学道理?……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语和常见的现象,追问其原理,却一时色难,心中的疑窦被打开,激活了探索欲望。这时教师再适时诱导,就能产生出最大效能的学习动力,课堂效果不言而喻。

二、以史为鉴,学习方法。

每一项自然科学的发展进步,都有刻苦的治学精神和科学的探索方法在里面。为了激发学生探索生物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习先人的探索方法,我们可以借用生物科学家的科学方法来进行启发,并引导大家运用到实际的知识探索中。

比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我们可以借鉴科学家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来探究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克里克和沃森通过分析dnax射线的衍射图谱成功构建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斯塔尔和梅塞尔森共同用等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证实了dna传递信息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又如,在教学遗传的基本规律时,可以给学生渗透孟德尔能成功发现遗传的两大规律的重要原因,一是精心选材,二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观察方法。在信息繁芜的杂交实验数据中,只选取其中的一对性状,对其他性状先行搁置,这样就简化了研究对象,然后再用数学统计法进行科学探索,取得了成功。知识探索史是趣味的,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知识探索精神是严谨的,可以启发学生一丝不苟治学精神。

三、学生为主,实验探究。

生物教学中,学生对许多概念都比较陌生,许多生物规律也比较抽象,为了完善学生的形象认知,提高课堂效率,高中一线生物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创建自由讨论和自主实践探索的空间,为学生动脑思考和积极动手实践创造机会。笔者建议,生物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形象、直观的演示实验或探索实验来将抽象理论知识形象化,达到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这些有针对性的问题的启发下,学生经过分析和实验探索来思考答案:(1)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一下其他植物表皮细胞来完成实验,从而证实也是可以用的,这时再总结用紫色洋葱的`原因是:其紫色部分细胞液泡和细胞壁以及原生质层对比观察起来相对方便,用显微镜观察质壁分离情况更为清晰。(2)蔗糖试剂的缺点是容易黏染实验器材。在笔者的启发下大家经过理论推理得出选用其他试剂也可以,比如有的学生就提出nacl溶液。实验中,一定要注意调控实验浓度,太浓会杀死细胞;太淡,实验效果不明显。(3)实验过后,学生通过反思和讨论,得出实验操作时如果直接把盖玻片打开滴入外液,可以避免操作不当而污染显微镜,这就是大家切实体味知识生成后得出的创新性结论。

这样设置在实验探索中让学生感悟知识生成、发展的过程,不仅帮学生夯实知识基础,还让他们掌握了积极探索、大胆分析的治学精神。

四、教学反思,完善课堂。

反思是对课堂的回顾,反思可以发扬优势,弥补不足。每堂课我们都不能忽视教学反思过程,一方面教师通过反思寻找自己的教学漏洞,从而弥补不足,提升教学技能;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反思完善自我认知,提升探索能力,让基础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反思中得到矫正和强化,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总会给学生留白,给他们时间回顾知识,并用新学的知识来解释有关生物的热点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诱导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应用技巧,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新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和内化,最终生成技能。如,教学“生长素发现”相关内容时,笔者就先通过阳台上的植物向光源弯着生长,指导大家透过现象提出问题,然后设计探索方案,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这样以探究、实践为核心,还原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思想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但利于大家及时巩固知识,激发探索兴趣,还能帮大家树立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信心,最终由知识生成技能,这样的课堂才是流畅的、高效的。

诚实地说,限于课时关系,一线生物教师务必摒弃以往的照本宣科的抽象流水账式理论说教,要从课堂伊始就注意趣味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有效问题牵引大家探索认知,最后在反思阶段渗透应用提升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产生良性的学习互动,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青为。高中生物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学习:综合,(12)。

[2]李辉。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尤溪文公高级中学)。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第九篇】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有效的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的,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新课改下,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殊不知,学生如果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那么必定也难以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那么有效教学也就无从说起了。众所周知,兴趣对于学习至关重要,因而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这样,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必定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此,方能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提倡合作探究,培养自学能力。

新课改的下的高中语文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逐渐转变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较好发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并解决问题,辅以教师的指导和鼓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当然,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重以问题为引导,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尤其在模式上,要从学生和教学需要出发进行优化。

三、关注语文生活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语文素养的培养基于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故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语文从教室中走出来,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语文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任务法驱动学生,如,在作文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故事收集做起;在小说的阅读教学中,以读名著,写小说的实践活动来进行。诸如此类,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学习中发展。

总之,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树立学生本位意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着手,注重应用合作探究学习,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如此才能推动新课改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中学)。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第十篇】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国家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因此,中学教学方针发生变动,中学体育教学日益受到重视。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仍然存在定位不清、强度不足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中学体育教学现状,探讨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以期推动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智育能力的培养,更要加强对学生体质的锻炼,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体育教学作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目前中考成绩已经将体育成绩包含在内,中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学校、教师和家长也逐渐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但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首先转变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打造趣味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1.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中学体育教学的定位不清晰。从根本上讲,我国中学教育仍处于以考试为主要手段的考试导向阶段,因此,语文、数学、英语等应试教育学科被视为“主科”,受到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在体育教学方面,虽然体育成绩已经纳入中考总成绩的考核,但中学体育课并不受重视,体育课始终被视为一门“副科”,考试也只是“临阵磨枪”,体育教学的定位出现偏差。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学生,都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真正内涵,认为体育教学可有可无。事实上,即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也只是因为其能够缓解部分文化课压力,并非发自内心地对体育课程拥护,认为将来考大学还是需要文化课成绩。因此,许多学校和教师会将体育课的时间肆意挪用,以期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许多家长也支持这一决定,一些努力学习的学生也很高兴。

1.2中学体育教学的强度不足。体育教师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肩负着直接而重要的责任,中学体育教师必须从体育课程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实际教学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训练计划、训练强度,明确培训方式。近年来,为了适应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在聘用中学体育教师时,会进行严格的专业能力审核,选拔专门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然而,虽然这些教师的体育素质较高,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性有所欠缺,很多体育教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对体育课堂没有一个清晰地认识,缺乏课堂协调和组织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体育教学的强度不够。

1.3体育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从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通常会选择跑步、跳远、体操等常见的运动方式,这些枯燥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他们从小学开始就一直接受这些项目的训练,所学内容基本相同,中学体育课自然也就丧失了原本该有的吸引力。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体育教师未能真正把握体育教学的目标,在课程设计时仍然沿用传统观念。

22 2533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