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场景中的小学语文班会【优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育场景中的小学语文班会【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育场景中的小学语文班会【第一篇】

第一文库网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的同时,通过文化的感染、思想的熏陶、精神的提升,建构人文精神与人文性格,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地人生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中国是文明古国,传统文明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提到传统文化,人们就会想到“仁、义、礼、智、信”的做人教养;想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想到成熟、准确、丰富而优美的熟语;想到风、骚、赋、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精华。而语文恰好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她能涵盖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元素,融载道、载情、载史于一体。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外来文化正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悄悄抢夺阵地,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七夕节斗不过情人节,春节斗不过圣诞节,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语文的热爱远不如外语、电脑和数理化,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让语文教学退居到纯技术性、操作性的语言训练状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学习并传播中华文化经典,是当仁不让的使命。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气氛,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现总结如下,和大家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1、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当涉及到传统文化课文教学时,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或影像资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与此同时,也可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古筝曲创设传统文化的校园育人氛围。

2、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生活,积淀文化底蕴。

作为古典文化的四大名著,别说是小学生,就是一些初中生、高中生哪怕是大学生都很少有时间或特意安排时间静下心来读一读。但每天抽出一点儿时间读一读,对文化的熏陶有很大的帮助。现在不需要有过多的研究,只需博览,为今后的精读打下一个基础。于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书籍,如:作为古典文化的四大名著、《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以及像冰心一样的儿童作家的作品。特别是课堂上遇到相应的人物、作品,我更会不失时机地推荐和引用。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诗、词、小说等古代作品,虽然不多,但它们蕴涵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巧妙利用这些古诗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而诵读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南窗读书吾伊声”,苏轼以此强调诵读的重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更形象地说明了诵读的作用。在平时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自由诵读,开朗诵会,演讲等,让学生咀嚼体悟,同时教师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4.传统节日熏陶。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他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但如今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却在中国大行其道。如果能在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并吟诵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中秋节时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并收集有关月的古诗文,专门开一节专题课进行赏月品诗,进行一次诗文熏陶;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时引导学生诵读杜牧的《清明》等诗篇;在端午节时,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从而了解爱国诗人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5、重视书法教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用筷子吃饭,用毛笔写字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书法艺术,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汉字构型中表现出来的对称、平衡、流动与形象四种美,书写过程中的动态美、新鲜美,使中国书法成为具有图像性美感的艺术。放眼世界文字,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像汉字那样可以独立发展成一门享誉世界、博大精深的艺术。

古代社会是十分重视书法教学的,人们也重视书法本身的文化内涵,把它当作修身养性的法宝,也涌现出了许多书法大家,如王羲之等。遗憾的是,在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的今天,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现状却不容乐观,且不论及美感,能够正确书写而无错别字的现象都很少见,而书法更是作为一种消遣性的艺术被束之高阁,少人问津。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人们的字却越写越难看,因此,语文教学中要适当渗透书法教育,让学生了解我们的伟大艺术形式,带领学生欣赏书法,感受书法特有的东方神韵,让学生的精神品味得到提升。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民族文化的传承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语文教学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职责。事实证明学生对传统的东西不是不感兴趣,而是因为缺乏生动有趣的形式让他们接受,也缺少参与感受民族文化的机会和氛围。只要引导得法注意营造“书香校园”及“书香氛围”,学生一定会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语文教师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吧。

教育场景中的小学语文班会【第二篇】

我校在围绕“健康与成长”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建立健全我校“素质教育月”活动制度。结合我校校园特色,创新素质教育载体,构建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推进模式,在我校逐步形成点面结合、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素质教育长效活动机制,促进学生素质全面主动和谐发展。

“健康与成长”作为今年的素质教育月主题,更是强化少年儿童健康、阳光、乐观性格的教育决策。我们紧紧围绕“健康与成长”这一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深深懂得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逐步走向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短短的几个月,我们却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效果。

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活动小组。

中小学“素质教育月”活动,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切实做到了提高认识,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我校加强对“素质教育月”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加大对活动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经验、宣传典型,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二、以“健康成长”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我校通过一系列文体和游戏活动、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主题队会、读书活动和心理咨询等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强健的体魄、良好的意志;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养成良好的性格,培养学生活泼、乐观、宽容、感恩的良好品质,让学生们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取得成效。

(一)宣传教育(3月第4周)。

1.利用好“国旗下的讲话”进行启动宣传教育。围绕健康与成长主题,组织1次“国旗下的讲话”(3月22日),由六年级学生作国旗下讲话(活动的目的、进程及具体安排)。

2.组织部分班级观看有关心理健康宣传片。

3.心理健康班队会。(各班主任负责)。

4.各班刊出了一期心理与健康黑板报,班级黑板报大力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

4.学科健康教育的渗透。(科任教师)。

5.各班利用晨会课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发动学生从我身边小事做起,小手拉大手,大队部发出倡议,让学生学会“热爱运动、关爱他人、团结合作”。

(二)活动实施。

1.学生设计了一条健康成长宣传标语。

2.创建了一个班级心理咨询邮箱。

3.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4.开展了一次主题班会。(4月第1周)。

5.在四至六年级开展了以“成长的天空”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并予以评比。

7.展了“放飞梦想快乐成长”绘画比赛。

8.开展了“感恩励志红五月”——感恩励志系列活动。结合母亲节各班开展“妈妈,我想对你说……”活动。

教育场景中的小学语文班会【第三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力求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感受视听语言,把教材中静态的内容转化为动态的视觉形象,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生动真实,如小学五年级教材《鲸》一课的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神秘变幻的海底世界,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鲸的进食、睡觉情景清晰可见,配以教师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感知,充分了解鲸的生活习性,收到很好的审美教育效果。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通过对事物形象直觉的感知,产生美感,而感官使美的形象更加明确具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得到精神愉悦,产生显著的审美效果。

二、创设情境体验美。

创设审美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精神和谐,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创设意境,以情动情,通过表情范读、配乐朗诵等多种手段,提升语文教学美的境界。例如,《慈母情深》一课的教学,教师创设情境,展示画面,随着轻柔的音乐,学生来到妈妈身边,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意境。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肤浅,鉴赏美的能力不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拓展延伸创造美。

审美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供给学生创新的机会,敢于质疑,大胆创造,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发现美时会产生创作冲动,教师要因势利导,抓住机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依据课文内容的角色扮演,就是一种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教师要启发学生善于思考,给学生留有想象的余地。利用优秀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挖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育场景中的小学语文班会【第四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提到:“施行素质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二解决基础教育是进行片面的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机械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地发展。”《纲要》和《讲话》为中、小学语文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上述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

一、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矗。

[1][2]。

教育场景中的小学语文班会【第五篇】

[内容]。

在我国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体系中,小学是基础,中学是关键。小学毕业生向初中过渡,两个不同的群体呈现不同的认识能力及个性倾向,而两类不同的学习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又往往使相当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能力的培养出现断层。因此,针对中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连贯地进行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身心健康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是个重要课题。

一、应持之以恒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生获得知识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坚持启发式,教会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钥匙的能力。这种能力被人称为“智慧窗户的注意力、智慧眼睛的观察力、智慧仓库的记忆力、智慧中枢的思维力、智慧翅膀的想象力、智慧升华的创造力”。17世纪西方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夸美纽斯也非常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要求。朗读能力的形成除长期坚持朗读训练外,最重要的一条是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含义,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能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教师在教学上要注意贯彻启发原则,讲读课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注重问题的阶梯性,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而写”等,促进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小学就坚持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文素质的训练,到中学后,仍然坚持,使之进一步完善,深化和发展。

二、应持之以恒地进行情感教学。

情感是联系师生心灵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是陶治学生道德情操的甘露。语言教学应持之以恒地进行情感教学。朗读,要读出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读要把全班同学带入课文所体现的境界中去。如教《桂林山水》,能把学生带入“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卷,得到一次美的享受和一次热爱祖国美好的山河的德育熏陶,才是成功的情感教学。

三、持之以恒地进行第二课堂活动。

[1][2]。

教育场景中的小学语文班会【第六篇】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这个共和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导进行德育教育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黄继光》、《刘胡兰》、《我不能忘掉祖国》、白杨》、《长征》、《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在班里表扬。然而对于犯有一点错误的学生,一般他们也总不想失面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结果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给自己复写了一遍。当时,我看了卷子真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面子,过后和他交谈,晓之以理,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泪。我在同学面前,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后来进步了。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决心和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还主动担任全校的厕所卫生员,被评为文明学生。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就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它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教育工作的整体阶段,即根据学生中带普遍的、倾向性的问题,有侧重点地突出一个重点,解决某一个问题;另一层是教育内容的分段进行,即:低、中、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就不一样,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各段重点,在教低年级爱莫能助教育时,我十分注意从懂得入手,让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在教高年级语文时,我十分注重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国家,性质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必须使每个学生明白,而学生守则的落实必须靠广大学生自己,这样就是说要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在这方面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语文教材《邱少云》、《张海迪》等教材的教学,我都让学生写心得、写体会、联系实际对自己拟定奋斗目标和要求,学习要求,纪律要求、卫生要求、艰苦朴素要求等。结合单元教材写作文重点。记人就记本班学生、写事就写本班事情。这样班级里模范同学生先进事迹就得到了彰扬,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班级的样样工作都走在了前面。学生个人的集体荣誉感、自尊、自强感也增强了。个别学生的讲吃、讲穿、随便花零钱,逃学、进游戏厅等不良行为得到了彻底改变。四、德育教育要体现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的满堂说和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空间说教,不但激起其兴趣,而且会使小学生厌倦,只有把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八十年代的新雷锋》一课时,我在引导了学生学习朱伯儒和雷锋的事迹后,就组织学生寻找班级小雷锋的足迹,同学们积极发言,课堂气氛热烈,列举了许多雷锋做好事的例子。大家纷纷表示要向朱伯儒、雷锋叔叔学习,争当活雷锋,课后同学们自觉地组织了学雷锋小组,主动为集体做好事,助人为乐,例如:我班同学赵杰得了病住进医院,她在家是和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困难,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就有两个学雷锋小组到家里帮助干家务和到医院帮助她学习,同学们把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凑起来共48元,送给了赵杰。社会上有一种说法:“雷锋三月来,四月走”。而我所教的班中,雷锋小组的同学不论刮风下雨都定时去敬老院、车站等处整理环境卫生、送茶水。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首要任务。在小学主文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起,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组织活动的实际性,长期坚持,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场景中的小学语文班会【第七篇】

[内容]。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小学是基础,中学是关键。小学毕业生向初中过渡,两个不同的群体呈现不同的认识能力及个性倾向,而两类不同的学习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又往往使相当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能力的培养出现断层。因此,针对中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连贯地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身心健康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是个重要课题。

一、应持之以恒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生获得知识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坚持启发式,教会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钥匙的能力。这种能力被人称为“智慧窗户的注意力、智慧眼睛的观察力、智慧仓库的记忆力、智慧中枢的思维力、智慧翅膀的想象力、智慧升华的创造力”。17世纪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也非常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要求。朗读能力的形成除长期坚持朗读训练外,最重要的一条是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含义,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能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教师在教学上要注意贯彻启发原则,讲读课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注重问题的阶梯性,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而写”等,促进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小学就坚持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文素质的训练,到中学后,仍然坚持,使之进一步完善,深化和发展。

二、应持之以恒地进行情感教学。

情感是联系师生心灵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是陶治学生道德情操的甘露。语言教学应持之以恒地进行情感教学。朗读,要读出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读要把全班同学带入课文所体现的境界中去。如教《桂林山水》,能把学生带入“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卷,得到一次美的享受和一次热爱祖国美好的山河的德育熏陶,才是成功的情感教学。

三、持之以恒地进行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部分,它侧重于实践,是综合知识的运用,与课堂教学同时开发大脑功能,培养和发展各种能力。它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接触社会新信息,获得新知识,扩大知识面,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开展课外活动,应针对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爱好和特点,因材施教,内容要丰富多采,形式要灵活多样。

从小学到初中,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语文素质教育,坚持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听、说、读、写的基本素质,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教育场景中的小学语文班会【第八篇】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思想大学英语教学目前已经成为输导文化教育的途径之一,文化一词也逐渐成为英语教学的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需要遵循文化准则,所处不同文化环境的人们思考方式千差万别,从而导致在叙述客观事实时存在较大的审视角度差异。大学英语教学想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英语,不通过讲解文化内涵的途径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即使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往往在肢体语言表达方面也容易出现失误的情况。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思想就是在培养学生如何说英语的能力,而不只是说什么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奠定夯实的基础。

大学英语文化教育的范畴教师在进行文化教育时需要分阶段、分层次,文化教育程度需要随着大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提升而逐渐提高,与此同时文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也应有所增加。并且教师在英语教材选取方面也应该很据学生特点进行文化知识输导的取舍,以便提高教学的实际性和针对性。文化知识范畴主要包含一个国家的建筑风格、河流山川以及、服饰等普遍的物质事物,而文化交际范畴主要包含民族的表达特点、思维习惯等抽象概念。教师必须有效处理好两种文化的关联,合理控制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比例,以便于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的内涵。

英语教学方式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师主要起到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所学知识的作用,而获取知识的多少实质上只取决于学生本身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能力。然而目前大多数学校英语教学方式都是通过老师讲解的`途径,其中英语基础文化内容还是以注解法居多,教师只是将书本文字进行扩展,来达到英语课文中文化信息得到说明的效果。也有不少学校的英语老师组建小组学习体系,该教学方式表面上解决了教学中心的转移,实质则是英语教师的另外叙述形式展现。

英语教学内容的问题文化教育具有复杂的特性,不同英语教师对英语文化都持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绝大多数教师将文化分成文化语言和文化交际,也有不少学者将其分成语义、语用以及语构文化等等,无论何种分列方式,教学内容的重点都是围绕英语文化展开的,然而西方文化中民族节日在逐渐超越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教师过于强调英语文化的先进思想,而忽略传统文化的必要因素是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

5针对目前文化教育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目前文化教育问题所采取的对策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应该培养教师具有基本的文化教学观念,从而逐步建立具有文化意识的教师团队,在二十一世纪,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更要具有母语与英语的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贯彻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相应英语教学部门还要加强教师的跨文化理念,可以通过开展教师文化培训课程来实现这一目的。其次,完善现阶段的教育评价体制,改变教师目前教师的填鸭子教学模式,杜绝针对英语等级考试开展的有关英语教学课程,达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基本要求。

6结论。

英语教学逐渐得到大学的重视,文化教育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这样不仅没有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正常进度,反而提升了学生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篇论文主要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取向等方面展开论述。相信随着文化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一定会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16 3111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