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的创新教学范例(精彩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育专家的创新教学范例(精彩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育专家的创新教学范文【第一篇】

在众多关于素质教育见仁见智的论述中,有一点似乎是统一的,即真正成功的素质教育既应面向21世纪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又应着眼于学生个性的身心全面发展以及精神世界的完美。语文素质教育自然也不应例外。笔者置身于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长期关注并学习当今各位语文教育改革大家的经验,同时也总结清理自己的教学实践,深深地体会到:不管采用什么语文教学方法或模式,凡成功的语文素质教育,无不体现着民主、科学与个性的教育精神。

一、民主: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这也是教育民主的真正体现。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因而语文教育更是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都说语文是伴随每个人终生的工具,那么,任何一位学生都有权利掌握这个工具;而我们的学生中哪怕有一个人没能较好地掌握好这工具,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有一种失职感。德高望重的张志公先生去医院看病时,面对连病例都写不通顺的医生曾感到脸红:我搞语文工作搞了什么呀?号称语文工作者,语言教育工作者,我干了什么呀?他们不是天生写不好字、写不好病例的!我们不该好好反思反思吗?语文教育家张老先生这令人肃然起敬的自责真该让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惭愧!有了这种惭愧,我们在教学中就不会无视学生语文基础的差异而一刀切地用高考标准去要求所有学生,就不会仅仅着眼于狠抓上线生甚至高考状元而放弃我们眼中的差生,就不会置多数学生错字连篇、词不达意的实际于不顾而去精心培养少数几个文学新苗不管我们所教的学生中,有多少人在这样或那样的语文大赛中获得金牌银牌,如果多数学生连一封信都写不好,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就没有半点民主气息,也决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语文素质教育中的民主,还意味着教师学生之间在尊严和情感上的平等关系。无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封建专制文化的残余至今还存在于我们不少教育者的头脑中。在师生关系上,一些善良的教师往往不知不觉甚至是好心地损害着学生的尊严和感情;在某些语文课堂上,不但没有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的民主气氛,反而存在着唯师是从的专制色彩。我认为,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民主的教学态度,主要应体现为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并且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和同志。在语文素质教育的天地中,具有真诚人文情怀和博大民主胸襟的教师,既能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让心灵体贴心灵,用尊严赢得尊严,并以一颗赤诚的童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进而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更能与学生同志式地探求真理尊重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提倡学生与教师展开观点争鸣,鼓励学生公开指正教师的教学错误;还应该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管理训练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师生共同遵守有关教学要求,甚至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有建议、监督与评价的权利。通过民主的语文教学实践,教师所收获的是教学的不断完善以及教学质量理所当然的大面积提高;而学生的收获,除了终生受用的语文素养,还有平等观念、民主意识的日益增强而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培养的三个意识之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决不是教育者居高临下的亲切关怀或者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教学艺术设计,而是教师民主精神与教育人道主义的真诚流露: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二、科学: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所谓科学,通俗地说,就是符合客观规律。我们讲语文素质教育的科学,就是指语文教学应符合语文自身的学科规律,同时又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这样说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在科学的旗号下,却做了不少违反语文教育科学的事:追求语文知识体系如数理化一般的逻辑框架,无视语文教材的人文性而力图进行客观的理性分析,标准化考试使教师及学生投入相当多的精力进行猜谜似的模拟训练对语文教育的科学,也有这样论,那样观,还有性法式等等说法,其实,真理总是朴素的叶圣陶先生一句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便道出了语文教育的科学精髓:教,着眼于教师的教育过程符合学科规律;用不着教,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符合认知规律二者统一于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转化: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可以设想,叶老所期待的境界一旦达到,我们的学生将会有怎样优秀的素质。

关于语文教学应符合学科自身怎样的性质特点,近来不少专家有许多精辟的见解,我倾向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这二者都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未来的社会适应和人生境界。另外,科学的教学观有赖于民主的学生观。我们许多老师总是急于学习那些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可是往往画虎成猫,不得要领。须知科学的教育方法不过是民主的教育思想的体现视学生为具有独立人格和主观能动性的人,就必然会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心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开发学生的认识潜能,并引导其形成语文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己任。教育者确立了这样的思想,具体的教学方法以至流派完全可以也应该不拘一格乃至百花齐放。比如,同样是教1篇《七根火柴》,钱梦龙老师可能是以三主为特色的导读,魏书生老师可能是以六步法引导学生自学,于漪老师可能是以点、线、面、体的立体化、网络化课堂教学结构去感染、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宁鸿彬老师则可能以八字四性的教学模式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们的教学风格各异,但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更重要的是,学生离开了他们,都能在社会生活中继续学习语文知识并自觉运用语文能力。许多成功的语文教改专家的实践已经证明,凡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且着眼于学生自觉能力形成的语文教学,必然既是民主的,也是真正科学的。

三、个性: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柳斌同志在谈到素质教育时曾说: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主要是通过为每个人的个性发展服务来实现的。正在审定中的语文教学新大纲也第一次提出了发展个性和特长的教学目的。我认为,这是我国教育观念上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如果我们承认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那么我们就理应在语文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

但是,长期以来,个性一词因往往容易使人联想到极端个人主义而声誉不佳。其实,早在1944年,毛主席同志在致秦邦宪的信中就讲过: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到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更早一些,在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已用人的自由发展来说明共产主义革命的最终目的: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今天,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更是明确要求我们培养千百万不断追求新知,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这里所说的发展个性,不仅仅是指因材施教之类的教学方法,更主要的是着眼于发现并发展学生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同时鼓励学生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既然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只能有一种理解呢?既然大自然是丰富多采而又千变万化的,可为什么到了我们学生的作文里却只有千篇1律杨朔式欲扬先抑的托物咏志呢?马克思曾抨击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照耀下都闪烁着无穷无尽的色彩。但是精神的太阳,无论它照耀着多少个体,无论它照耀着什么事物,却只准产生一种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遗憾的是,当我们孜孜以求学生高考时的保险文保险分时,他们本来最具青春活力的精神花朵却统统涂抹上了教师的色彩!学校不是工厂,学生不是产品;工厂生产出标准化的产品,是其生产的成功;而学校若培养出模式化的人才,却是教育的失败!

语文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主要体现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应该通过每1篇课文的教学,每一回作文的训练以及每一次语文活动的开展,引导、鼓励学生发表正确而又新颖独特的见解、构思或创意。在这方面,宁鸿彬老师的语文教育创造性思维训练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特别令人称道的是,宁老师向学生明确提出的语文课三・三原则,即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师)、三欢迎(欢迎上课随时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意见,欢迎提出与实验老师不同的观点)和三允许(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不同意见)。宁老师以及其他优秀语文教师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比起充满公式、定理的数理化,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鲜明个性方面更具广阔的天地。

民主、科学与个性,当然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紧密联系甚至互相渗透的,但是,在语文素质教育的思想中,我认为这三者各有侧重:民主主要体现为一种学生观,科学更多地是与教学观相联系,而个性则反映了语文教育的人才观。还应特别强调的是,培养学生民主、科学与个性素质的前提,是教育者本人强烈的民主意识、饱满的科学精神和鲜明的个性人格。离开了这一点,语文素质教育无异于纸上谈兵。

教育专家的创新教学范文【第二篇】

江-泽-民早就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又一次强调:“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的标准,以及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随后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再次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江的讲话,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从振兴民族、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高度阐明了创新教育的重大意义。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它把素质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而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

1.正视现状。长期以来,划一性的教育把教师的教学思想引向了僵化的死胡同。教材非科学化的编排和使用以及近乎法律的严格限制扼杀了教师的灵活性;利用行政手段强行推广的一些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教师个人特长的发挥;一些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命题、考试使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一些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的主观主义、管理上的命令主义扼杀了一部分教师各具特色的教学思路。在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的驱使下,教师只需要墨守成规,循章办事,而不需要承担风险的改革创新。

2.敢于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要敢于向传统的课堂教学挑战,教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要有创新,甚至教学内容也要创新。因为教师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还应当是富有创造性的智慧启迪者,是学生学习时的共同探索者,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者。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本身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没有创造能力的教师很难想象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作为创新教育的主要参与者与实践者, 教师必须加强“创造性思维与方法”和“创新教育实践”的理论学习,尽快做到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转变,自身素质的转变,树立创新意识。魏书生老师就是一个勇于创新的杰出代表,他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20年前他就敢于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教改实验,不断的努力探索,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学成就,成为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

1.活用教材。从创新型课堂的显著特点来看,课堂中的教与学既凭借教材又不是局限于教材,既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教师重视“临场发挥”,根据学生发展的客观水平与主观需要,随时调整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引进富有针对性、趣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内容,引进科学与艺术、生活与社会的源头和活水。现行的课程、教材,当然会有不适应或不满足素质教育特点和需要的地方,对于这些地方我们要敢于用质疑的眼光、否定的态度和发展的思路经常进行反思与改革。教师对教材不能只满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低层次教学的思考,而要深究其教材“为什么是这样”,“怎样编写的”,“能不能有新的提法”等深层次、多-维性的教学思考。要学会抓住课本知识的特点和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而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不要以为凡是书本上说的就全是对的,要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创新思考。

2.树立“大课堂”观。我们不要以为只有配给学生课堂学习用的课本才是教材,课外学习以及社会实践就不是教师的教学内容。我们要树立“大课堂”观,把课外学习、社会实践与课内学习看作同等重要,教师同样有责任将这些纳入自己的教学范围,组织学生学好。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小学语文第十册),为了使学生真正认识环保的重要性,自觉担负起环保的责任,教师可借课后练笔,将思想教育延伸到活动课中。分小组让学生分别从水资源、森林资源、大气资源、生物资源等几个方面去进行社会调查,查阅“它们为什么不但不能再生,有时还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的资料,办一期学习报。在调查和交流中,学生一定会被一个个惊人的`数字震住,会从自己办的学习报中发出“精心保护我们的地球吧!”的呼唤。这样,学生在课外学到的东西比在课内学到的更加丰富多采,更有效果。

1.更新课堂空间概念,拓展广阔的求知领域

多少年来,中小学的教学基本上是在比较封闭的班级授课模式下进行的,知识和信息的来源主要依靠教师讲解和教材感知,这就形成了封闭的空间和单一的信息渠道,教育活动也就显得单调而缺乏活力。我们必须打破这种界限,使学生把求知的触角伸向广阔的生活领域。

2.建立新颖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者的对象。”(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和-谐的、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主动地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就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麻雀》的主题思想之所以把“母爱”改为“亲子之情”,就是学生在这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结果。

3.探索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目前,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大多数为“秧田式”,学生面对教师依次而坐。这种组织形式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针对这种弊端,我们进行了“构建分组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课题研究与实验。“分组式教学”,首先在形式上打破了常规,采用了“小组围坐式”,学生五人或六人一组对面而坐。教学时,既有师生交流,又有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每个学生获得的发言机会猛增几倍。在同龄人之间,较少权威因素,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连那些胆小、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也有开口的机会。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在一种亲密合作的伙伴关系中学习,感到轻松愉快毫无压力,会全身心地投入,是一种人人参与的主动学习,并在讨论中互相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小组“代言人”的担当,锻炼各自的组织能力,使他们各自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不断变动的小组,使学生获得了和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同学交往的机会,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了解他人、用他人眼光看问题、向他人学习的能力,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通过一年的实验,“分组式教学”基本上改变了陈旧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4.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主体教学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摈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单从某个环节、某个教法去改革是不够的。系统科学整体优化原理告诉我们,任何系统只有通过要素和结构的优化,才能实现整体功能的优化。因为系统是由各组成要素按一定方式联系而成的整体,所以系统的整体功能在于各孤立要素功能的总和加上结构的功能。课堂教学的总体功能并非是组成它的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新的、特定的功能。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要探索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近年来,我们在全市开展了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的基本策略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讨论、练习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它的主要特征是全员参与,注重过程,强调发展,崇尚合作,重视实践,突出创新。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构建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思品、音乐、美术等六个学科各种课型的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我市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初见成效,构建了多种教学模式。如语文科,有“自能识字教学”、“自主性阅读教学”、“自主-情境作文教学”等;数学、英语科有“让位教学法”、“五步教学法”等。这些模式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给学生学法。过去的传统教法,是把知识喂进学生的大脑,不少教师把知识的答案简单地“交”给学生,甚至把题目的答案规定式告诉学生,并宣布是唯一标准答案。而当今的素质教育,不但教知识,教过程,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清末教育家梁启超先生说过:“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到结果的方法、教人。”这说的就是教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学习方法犹如一把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就能用这把金钥匙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获取更多的知识。

2.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他们既有共性又有特点。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方法,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布鲁纳的“发现法”告诉我们:学生要利用教师与教材提供的某些材料,亲自去发现所应得的结论和规律,成为“发现者”。引导学生发现各种知识的特点及知识间的联系,进而发现其规律,学生的学习就会由盲目而变为自觉,知识由零散而变为系统。例如初教学生识字时,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汉字的特点,当学了一定数量的汉字时,就引导他们寻找联系、有共同特点的汉字并加以归类。如“足”旁的归一类,“木”旁的归一类。然后再把每类字举出一例,启发学生发现这些字含义有什么规律,结果他们很快发现,“足”旁的与脚的动作有关;“木”旁的与树有关。这样的发现,不仅对知识本身理解得深刻,记得牢固,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学,面对世纪的挑战,必须通过创新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创新,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成为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全面地打好基础。

教育专家的创新教学范文【第三篇】

五一前,我前往北京参加了全国“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从之前的数次磨课到北京讲课,真的可以说一次难得的经历,也是一个苦尽甘来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蜕变的过程。

从接到通知,我便开始着手准备,选课、做课件、备课,每天除了学校的日常工作,每天都要忙到很晚。在选定了《杨氏之子》这一课后,前前后后共经历了八次试讲,其中有四年级学生,也有五年级的学生,有本校的,也有外校的。每一次试讲的感受和效果都不尽相同,课后随着老师们,校领导,市教研室的老师,省教研室的老师的指导和教研,不断改进。每次试讲后都会是一个不眠之夜,对教学的思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方法,甚至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仔细揣摩,精雕细琢,力臻完美。通过一轮轮的试讲和在北京的听课、学习,我对教学有了更清晰、也更清醒的认识。特别是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的《重叠问题》,给我很多启发,虽然不是语文课,但教学的理念是相通的,一堂课可以说上得生动有趣,孩子们主动积极的学习行为,令在场的每一位老师为之心动,这不是我们一直梦寐以求的课堂吗?而老师真得成为了一位引领者,带领学生很自然地走进一个个数学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并且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合作互助,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我坐在台下,能清楚地感觉到每个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愉悦之情。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有个孩子在黑板上贴图时,由于个子矮,极力踮起脚尖,这时已是六十岁的吴老师,竟毫不犹豫地抱起那个孩子,使那个孩子顺利地完成贴图的过程,我们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回到座位时,脸上的那个笑容。我想,这正是吴老师高尚师德的真实体现,更看到了吴老师对学生全方位的关注。我想:这堂课,定会成为那个孩子永生难忘的课堂。

其实,细细想想,学校一直提倡的“双主创新”教学模式,也是这个思路,真正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老师在什么时候导学,怎样导学,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从北京回来,我更加钟爱文言文的教学了,而且对文言文的教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又在我五年级尝试教学了六年级下册的《伯牙绝弦》,没想到孩子们异常感兴趣,完全没有了初学文言文的畏难情绪,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孩子们已经能基本背诵下来。于是在参加矿区组织的教学模式大赛时,我毅然选择了《世说新语》中的1篇新的文言文《咏雪》作为教学内容,尝试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课后通过市教研室李老师的评课,发现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人才观”的问题,教师必须对教材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方向。

北京之行,开阔了我的眼界,做教师必须见多识广,所以必须丰富自己的见闻,而且要多经受锻炼,丰富自己的经历,就如学习游泳不是站在岸上可以听会的,而应该是亲自跳进游泳池,不断尝试之后学会的,也许会喝几口水,这些都不可怕,但毕竟有了真实的体验,学习起来也会更加轻松。

我相信这次北京之行,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几张奖状,视野的开阔,思想的转变,经历之后真实的体验,才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教育专家的创新教学范文【第四篇】

论文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推广,创新教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不可分开的,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论述在素质教育开展的背景下,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推广创新教育。

目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创新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标志着未来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使得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谁能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和国家创新能力,谁就能在未来剧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因此素质教育已经是全社会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2)普?及教育思想:“我们普及的教育,不是少爷教育,不是小姐教育,不是“政客教育”,而是“平民教育”、“劳苦大众的教育”;(3)创造教育思想;(4)全面发展教育,强调关注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全党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国民受教育的年限和水平显著提高,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熟练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工作经验,初步建立起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但是,面临着21世纪的严峻挑战,我国的教育还存在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问题。对此,世纪之交,国家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上提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之后,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不仅对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给予了精辟而深刻的论述,而且还为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思路。目前,国家教育部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可以说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

几年来,素质教育在全国教育系统中的大中小各个级别学校中得到了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教育实践中去。从9月开始,全国约有63所高校开始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工作,其中以北方的著名大学居多,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要求大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能够均衡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四有”新人。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中小学担负着素质教育推广和深化的重任。从上世纪末开始,国家教育部和教委等相关部门先后通过了《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的文件,对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调整原则、方向。评估体系和考试要求等提出了指导性的文字。这些文件指出要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积极进行教育改革,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素质教育在中国推行的效果如何呢?有调查显示,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大部分师生已经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同时,可以发觉应试教育的历史惯性依旧存在,部分学校对素质教育仍然存在着阳奉阴违的现象,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仍然要有一段路要走。

探讨这个问题,应当从两者的概念开始说起。现在,中国实行的素质教育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教育界基本上对素质教育形成了一些共识:素质应指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这个共识对素质教育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素质教育立论的基础。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李岚清同志曾经讲过:“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国家教委引发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是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这是政府文件第一次对“素质教育是什么”的明确阐述,该定义的提出对消除有关素质教育的种.种争议起了重要的作用。

再看创新教育问题。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认为:“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创新是现代型人才的一种基本素质,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其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最大,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没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就不会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认识、人格、社会层面的综合体,是知、情、意的统一,它涉及人的心理、人格、智力、思想等诸多方面的基本素质,并以这些基本素质为基础,同时反过来可以巩固和丰富这些素质。可以说,创新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造创新人格,开发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今后的创新、创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它也是随着知识经济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教育理念。

现在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创新是一种综合的素质,从这个角度上说,素质教育是综合的素质,从这个角度上讲,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因为只有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能力。然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包含于素质教育中,素质教育指向创新教育。从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看,两者并不矛盾,素质教育目标强调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应当说两者是一致的。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讲到的:“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探索精神的培养。它要求学生不是盲目接受和被动地记忆刻本和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再次发现和人类以往积累的知识的参与式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获取结果,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任何科学知识都是人类艰苦努力,不断付出的结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2.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就是将现有知识重新组合为新知识的能力,新组合的独特和新颖标志着创新。西蒙顿在《科学天才》一书中讲到:“天才们进行新颖组合比仅仅称得上有才能的人多得多,天才们就像面对一桶积木的顽童,会在意识和潜意识中不断把想法、形象和见解重新组合成不同的形式。”课程学习中知识的重组通常包括三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将某学科课程内部的知识进行重组;二是将不同学科课程的知识进行重组;三是将学科课程所包容的知识与未包容的知识进行重组。三种层次的重组目的在于学生最终能够做到跨学科和跨出学科内容进行自学,把进入现代社会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重新组合,融会贯通,运用这种重组的知识解决复杂问题,从而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意识是驱使个体进行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没有创造意识的人不可能进行创造和发明。创造意识包括强烈的创造激情、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也包括具有远大的理想、不畏剑仙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创造潜能,在适当的教育之下,它可能再每个学生身上得到体现和发展。因此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应当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培养。

创新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阶段,还要求学生要把新思想转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时代结合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际,认识和解释复杂的现实问题,同时不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和竞争协作精神,将创新精神落实到实践中间去。目前,教育部正在向全社会征集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创新教育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创新教育的思想已经被社会各界接受并深入人心,相信随着发展规划的公布,创新教育也会相应得到的合理科学的实施,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素质教育也会进入更深层次的推广。

参考文献:

[2]程炎明,黄少堂.规范素质拓展计划,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3]丁静,周峰.素质教育究竟离我们有多远[j].现代教育论丛,,(5):21.

[5]李岚清.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j].人民教育,,(5).

[6]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海口:海南出版社,.4289.

[7]杜永谦.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3).

[8]兰毅辉.思考的艺术——天才是如何思考的[j].百科知识,,(6).

教育专家的创新教学范文【第五篇】

实践性与高度参与性。

这一特征针对的是学生与学习过程的相互联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是十分尽职的,在课堂上,他们为学生详细地讲解学习内容,在遇到课程难点时,选择直接为同学讲解,这样减少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与机会,导致他们在做题时采用固定的、老师提供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完全没有自己的原创性,这样即使他们在考试时获得高分,自己的学习能力却没有提升,他们只能应付已经学到过的相关习题,对于一个全新领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很难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性的人才,不能满足国家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对国家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高度参与,避免老师的“独角戏”,在老师提出一个难点时,学生要积极思考,不能干坐着等待着老师的讲解,学生应积极与同学、老师讨论,实现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学生要学会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这便是实践。学生只有经历自己来解决问题的实践,才能够真正做到灵活运用知识,并了解知识的真谛,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他们不断探索的渴望。

自主性与主动性。

上面也提到过,传统教育模式下,老师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他们兼具着主导与主体的双重角色,这种情况下,学生完全跟随着老师的脚步前进,遵循着老师的要求去学习,有些学生在脱离了老师之后,完全不知怎样去学习,也不会激起主动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会因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被很快地淘汰。创新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与自主性的特点,能够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脱离老师的监督与指导后,能够独立、高效地完成学习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潜力。

个性化。

培养学生的独特性是创新教育的一项基本理念,独特性是创新的基础,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独特性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是创新教育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一种观念是差别化教育,但是竞争与合作对个性形成的发展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创新教育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个性化发展途径为前提,为学生的'发展营造适合的环境,鼓励学生在发展个性的同时进一步深化。

2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教学观念老旧,学生学习兴趣缺乏。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的情况可谓是屡见不鲜,老师完全按照书本展开讲解,这种授课方式太过老套、无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个性化教学的理念的提出、引进已经有些年头,学校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购买相关的硬件设备,但是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太过腐朽,他们没有兴趣去接触新型的教学模式,对这些设备采取轻视的态度,这导致先进的教学仪器被弃至一边,不单是对教学设备的浪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难被调动,导致授课的效率较低。

学生学习起点参差不齐。

高职学院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方,他们的学习水平、高中学习课程、与计算机接触机会多少之间的差距较大,导致他们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那些家庭经济条件稍好些、高中课程涉及计算机课程的学生,平常与计算机接触的机会较多,他们学习起来上手较快,熟练度较高,而那些平常与计算机接触较少的学生学习起来的难度相对较大,对计算机的基本指令、知识的认识相对匮乏,导致学生学习水平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一些老师和学生对课程的认识程度不够。

因为传统的应试教学的影响,导致一些老师和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对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的重视度不够,老师在相关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敷衍了事,学生也只是应付公事的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与积极性都不高,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不足,学习效率不高。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授课质量,很难实现授课的科学性、高效性。

计算机授课与其他的课程相比,更具灵活性与实践性,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的要求较高,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学的地位举足轻重。所以,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采用新型的教育理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一个引导但不要是主导的角色,帮学生树立一个创新性的学习观念,把握计算机教学中的创造性因素,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发觉内在的潜力。老师要避免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方法,采用创新性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思路,同时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实践水平,消除学生对“创新”的恐惧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渴望,教会他们敢于直面自己的失误。

启发式教学。

当今社会中,即使对素质教育的推行力度与重视程度大大增加,但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屡见不鲜,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便是老师、学生对考试成绩的过于重视。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着老师的脚步,被动地去学习、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学习自主性也随之减少。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主动地参与进来,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应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启发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破学生固定的思考方式,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采取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不是单纯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应该具有将知识运用自如的能力,学生动手实践能够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在高职计算机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应结合课堂上的授课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布置一些课题,让学生在课下解决,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练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创新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4总结。

创新教育的实施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让学生消除对“创新”的恐惧感,在面对问题时,给予学生独立解决的能力与信心,开拓学生思维,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顺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高职计算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教育方式,使计算机教育体制逐步完善。

教育专家的创新教学范文【第六篇】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如大学生该不该应聘猪肉佬?英王室是否应退出历史舞台等。

(二)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生活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许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四)开辟“时事论坛”,高一高二每堂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经济学、哲学原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如:南海问题、乌克兰问题、俄美欧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等。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选修课中《美国两党制》借助多媒体美国总统大选资源而设计的三道逻辑性较强的思考题:

(1)为什么每个总统竞选者都需要“广筹资金”?

(2)为什么有人愿为竞选捐钱?

(3)材料中反映出,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中“钱”“和权"的关系是怎样的?

引发学生思维的振动和共鸣,进而非常顺利理解知识并进行推理出新的知识点,同时努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性较强,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能提出有深度的观点,衍生新的知识点和再现原有知识,使课堂提升到一个高度。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师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而通过教学研讨、专题研究等形式,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更让我们在教学中有了更深的反思,从而不断探索,力争使自己的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教育专家的创新教学范文【第七篇】

本文为分享的“教育专家的创新教学范例(精彩8篇)”,希望大家从中有所收获,欢迎大家阅读学习,喜欢记得点赞哦。

他首先把土豆煮熟,切片,然后取其中一片夹在锌片和铜片之间,接好灯泡,连上导线——灯泡亮了。这个吉林师范大学化学系的大四师范生把上述制作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拍成视频,是为上一节课,讲电能和新能源的发展,并且要用实践演示给自己未来的学生们: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已经研制出一种土豆有机电池。

最近几天,在东北师范大学的“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师范专业理科学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决赛现场,赵增博的“课堂”绝不是唯一热闹的。为培养“未来的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未来的老师”大显身手。

有的“老师”讲概率,先设一个“赌局”,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隆重登场;还有的“老师”讲起原子结构模型来就像变魔术,用3种化学药品喷洒在酒精灯上,让火焰呈现不同的颜色。

坐在下面听“课”的,是刚从高中走出的东北师大大一新生。数学与数学应用专业的孙亚洲这次大开眼界,新颖的课程和高中时他感受到的“老师灌输式讲课”完全不同,“什么时候能这样上课,太有趣了”。

不过,他的同学许轶南却觉得,有趣归有趣,毕竟有些浪费时间,“刚从高三走过来,高中的课业压力非常大,都忙着考大学,哪有时间上这样的课呢?”

“新的教学理念在大赛中呈现得很充分,但离教学实际还有距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曹一鸣是本次大赛数学组的组长,在他看来,青年教师把创新的教学方法带到一线教学中去,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的人才选拔方式并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所谓创新,既有灵感,也有偶然因素。这和教育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更无法用分数或者某种普遍标准去衡量。”

教育专家的创新教学范文【第八篇】

为认真贯彻“两全”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充分调动广大教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成果的教师,在精神鼓励的同时,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

一、各校在语文、数学、书法、美术、文艺、第二课堂等学科单项,学生在街道办事处、区及以上各项竞赛获奖给予指导者奖励。(单位:元)。

奖次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鼓励奖。

街道办事处4030。

区80604020。

杭州市1201108040。

省16014012060。

全国xx8012080。

团体加倍,凡优秀奖视作同级三等奖,不重复计奖。不是教育部门组织获奖的只计荣誉,不发奖。读书征文同级加倍。现场书法、美术、作文、数奥按同级三倍奖。

二、区学科抽测及格率、优秀率达到区常模,奖给年级学科组参加抽测的有关教师每位每项1000元;街道办事处学科抽测及格率、优秀率达到常模,奖给年级学科组参加抽测的有关教师每位每项200元。

学校抽测年级组奖励合格率、优秀率及优秀提高率、合格提高率第一名任课教师80元,第二名任课教师60元。由于试卷原因,提高率为负数的奖负数最少的一、二位,以学科始接收成为为标准。(区、街道学科抽测奖励在学校奖励的基础上另加。区、街道不重复奖。)。

三、凡在区以上教育、教学杂志、报纸上发表的`文章,每篇奖励40元;街道办事处简讯上发表文章每篇10元;学生文艺报、区局简报上发表文章每篇20元(学生的作品奖给指导老师)。

奖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鼓励奖教育报刊杂志发表。

街道。

办事处100805020。

区13012011050区地省全国。

市18015013060。

省220xx8080。

全国300250xx00100130180200。

同1篇论文在区、市或省同时获奖,只奖高、不奖低。

注:获奖论文是非学科课题的加2倍奖,是专题论文的加倍奖。

五、教师上公开课、观摩课奖励方法:单位:元。

区教研室组织街道办事处组织兄弟学校之间。

六、教师参加教具、投影片、电脑课件制作、教案、征文比赛获奖。单位:元。

奖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鼓励奖。

街道办事处50403020。

区80605030。

市1201108040。

七、评为教坛新秀和学科带头人的教师奖励方法:单位:元(不重复奖)。

级别学校级街道办事处级区级市级以上。

教坛新秀4080100200。

学科带头人。

骨干教师204060100。

优质课204060100。

八、片学校知识性(片体育比赛)比赛团体前三名,奖励指导教师:

第一名:30元第二名:25元第三名:20元。

学校田径运动会获团体前三名奖励学校或班级:

第一名:50元第二名:40元第三名:30元。

九、体育达标经验收达到学校提出指标,奖励有关班级和体育老师各50元,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再奖10元。学校被评为区、市、省达标先进,分别奖给有关班主任和体育老师20元、30元、50元。(凡一所学校中某一班级不达到学校指标的不给奖)。

十、学校文艺汇演一等奖50元,二等奖40元,三等奖30元。

级别街道办事处文艺汇演区文艺汇演。

级别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奖金300xx50700500400。

十二、学生参加区体育比赛得一分奖给20元,奖给学生4元;地区及以上加倍,教办减半。(环城接力获区第一名至第六名分别奖300元、200元、180元、150元、100元、100元)。

十三、鼓励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本科、专科函授、自考按上级有关规定报销。

十四、顶班代一节课补贴3元。

十五、教师参加各种竞赛、书籍出版由主办单位发放奖品、奖金或出版费的,学校不再给予奖励;对于获奖而未发奖金或奖品的,能与本制度对号入座的按制度奖,不能对号入座的,学校根据竞赛的项目、性质、层次、奖级给予适当物质奖励。

十六、见习期教师参加有关内容的竞赛,其奖励办法为:街道办事处级一等奖20元,二等奖15元,三等奖10元;区级一等奖40元,二等奖30元,三等奖20元。

22 32196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