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优秀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优秀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第一篇】

教学地点:温州第二中学多媒体教室

一、 课前闲聊:

学生入坐,老师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

小女生:老师,你是几班的老师?是十一班的?

老师笑笑,

另一女生:老师,你教哪个级段的?是初二的吧?

一男生:老师可能不是我们学校的。

师:你们猜猜看,猜测也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聪明的表现。

小女生:老师,你会吸烟吗?把手给我看看。

老师笑着把手伸到她的眼前。

女生在老师的手指上嗅了嗅:老师,你会吸烟!

师:我二十来岁的时候吸过,现在不吸了。

女生:难怪还有一股淡淡的香烟味,我对烟味有敏感。

师生大笑。

男生:老师,你喝酒吗?

师:喝,但中午没喝,怕上课时你们敏感。全堂大笑。

师: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二、 情景导入:

师:刚才与同学们聊天,很开心!同学们对我这个新老师很好奇,很想了解我的一些情况。看来同学们很聪明,很有探究的精神。看到你们,不由使我想起冰心的诗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课件一)

师生齐读。

师:是啊,自古以来,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至今流传,成为人们的美谈。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少年儿童的故事呢?

生纷纷举手回答:“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丕称象”、“王冕画画”

一生:“陈太丘与友期”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看的。

师:很好,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哎,你是这么知道今天我来上这一课的?

生:我们老师说的。

师:噢,原来你们是有备而来的!预习是个好习惯,这位同学已经养成了,是位好学者!

好,我们来读读课文的题目。

生齐读。

师:要注意停顿,“陈太丘/与友期”,再读一遍。

三、 朗读指导:

师:好,《陈太丘与友期》中讲的是哪位机智少年呢?请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课件三(1))学生自由朗读。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其他同学作好点评的准备。

一生朗读。

生:这位同学翘舌音读的不太准,总体还可以。

生:有些地方停顿太长。

生:这位同学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读得很好。

师:我也觉得这位同学读得不错,特别是“不”字,他怎么读?

生齐声说:fǒu

师:为什么读“fǒu”?

生:它是个通假字,通“否”。(老师板书)

师:同学们在初一刚学文言文就知道了通假字,通哪个字,就读哪个字,很了不起!字音没有困难的了。我觉得,节奏方面要注意。你们觉得哪个句子的节奏难处理?

生:“陈太丘与友期行”。

师:该怎么读,谁说说看?

生:“陈太丘”后面停顿一下,“与友”后面停顿一下,“期行”一拍。

生:我认为“陈太丘与友”一拍,“期行”一拍。

师:很好,两位同学都对,只是一位分得细些,一位粗些。

生:“待君久不至”。

师:谁来读读。

一生读,师:噢,他是在“待君”后面停顿,同学们说对不对?

生齐声答:对。师:好,我们一起把这两句难读的读一读

学生齐读。(课件三(2))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再读课文,一定读的更好了。谁来试试?

一生读。

一生再读。

又一生读。师:这位同学有点紧张,有两处读得颠三倒四。但语气语调节奏读得很好!

师:大家齐读,好不好?

生齐读全文。

四、 疏通文意:

师:接下去请大家利用注解或工具书,口译全文,疏通文意,若有不懂的,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不了的,提到班级里集体讨论。要求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给重点词语加点,疑难句子画横线,并写上评注,疑难问题在旁边打个问号。

圈点勾画示例:(课件三(3))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

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五、

到师解说:我认为句子中这三个字是重点词语,所以加点,并写上它们的意思;句中“期日中”我不会翻译,所以划横线,并打个问号;对于“去后乃至”,就这样翻译,说得不够明白,我就产生疑问,谁“去后”?谁“乃至”?

师:好,就按照我举的这种方法,请你们开始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气氛活跃。

三四分中后,师:好,请把你们遇到的疑难的字词句,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生:“非人哉,与人期,相委而去”

生:不是人啊,与人约好一起走的,却不再等待就走了。

师: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个地方难翻译?

生:本来是“相委而去”,因为注解中有了,所以是“非人哉”。

师笑道:注解中有的,不一定就不难了。“委”是什么意思?“去”又是什么意思?

生:“委”是丢下的意思,“去”是走了的意思。

生:“去”是离开的意思。

师:这个词,古代的意思跟现在的意思一样不一样?

生:一样。

师:比如:古代说“去温二中”是什么意思?

生:离开温二中。师:现在说“去温二中”是什么意思?

生:到温二中去。

师:可见,这个词古今异义。还有疑难的吗?

生:“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生: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师:我认为你翻译时,还没有把省略的补充上去。你认为什么地方有省略?

生点点头。

师:请你再翻译一遍。

生:你中午没到,就是没有信用;你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师:很好。谁还有问题?

生:“待君久不至,已去。”

生:我父亲等你,等了很久,你还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师:这位同学现学现用,把省略的都补充完整了。太了不起了!(老师树起大拇指)

师:好象同学们没有疑难的了,起先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时候,有同学在争论“下车引之”的“引”字。根据注解是什么意思?

生齐声答:拉

师:有同学说,拉什么啊?是拉车吗?

生:拉元方。

师:这个“拉”字,说明客人怎样的心理?

生:有惭愧之心。

生:有道歉之意。师:所以翻译这个句子,最好把这个意思补充上去,说起来,容易让人理解。哪位同学试一试?

生: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想表示歉意。

师:很好,大家学得很认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一定读得更有感情了。为了让同学们读得有味,我们进行分角色朗读,谁当叙述者?谁当元方?谁当客人?

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

五、 探究人物:

师:读得真好,现在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文中主要讲了哪个机智少年呢?

生齐答:元方

师:除元方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客人。这两个人分别是怎样的人?先分析客人,要求以文中的句子为依据进行分析。

生:从“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他粗野无理,不讲礼节,缺乏教养。

生:“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说明他言而无信。

生:“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他诚恳认错,知错勇改。

师:那么元方又是怎样的孩子?

生:“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说明他很有教养,是个知书达礼的人。

师:这句话还能看出他的其他品质吗?

生:反映元方很懂事,大人气。

生:这句话说明元方很尊敬父亲,当他人辱骂父亲时,他据理反驳。可以看出父子情深。

师:是啊,我们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亲情。

生:我认为元方很勇敢,面对父亲的朋友,只有七岁的他,敢跟大人讲道理。师:是啊,有理走遍天下!友人不仅是父亲的朋友,是元方的长辈,而且是坐着车来的,可见他的身份不一般。根据我的了解,客人当的官,比陈太丘还大。对了,陈太丘是他的真名吗?

生:不是,真名是陈shi 。

师:太丘是地名,是他在这个地方当过县令。可见,客人的官大于县令。因此,元方的勇敢主要表现在哪里?

生:面对长辈,面对权贵,他据理反驳,直言不讳,不但勇敢,而且正直。

师:体现元方品质的还有吗?

生:“元方入门不顾”,可以看出元方也失礼了,客人已经知错就改,向他表示歉意,而元方不理睬,这不也失礼吗?

生:我认为这是元方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应该!

师:哦,人家对粗野,你也粗野对他;人家对你失礼,你也失礼。是这样的意思吗?

学生觉得自己说得不妥,说:对粗俗无理,品质恶劣的友人就应该这样。

生:元方毕竟只有七岁的孩子,好恶情感易外露,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体现他的童真童稚。

师:文末的。最后一句,让我们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见解,我认为这两种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多是对的。

六、 创编表演:

师:对人物形象,我们分析的很透切了,大家都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现在给你们一个表演的机会,给你们一个想象和创造的机会。要求:1、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其思想感情 ,尽量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2 、以艺术创编的方式,通过合理想象,对原故事人物、事件作合乎逻辑的丰富和补充,甚至改编。3、学生自由组合,演员人数自定,不准带书,可用现代语言,也可用文言。给你们五分钟准备。

学生各自排练。教师巡回指导。

五分钟后,请一组学生登台表演。表演结束后,

师:请同学们点评。

生:表演得很逼真,人物的语言栩栩如生。

生:客人表演得很生动,粗野无理的时候和惭愧歉意的时候各不相同,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生:他们的表演很有创造性,有些地方省略的都表现出来了;有些是他们自己的创造的

师:的确,表演很出色,这几位演员都有表演的天赋。但,有一处,我觉得不妥,陈太丘与友人相约,表演成相约去什么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你们支持他们相约去游玩的说法吗?

生:这不符合文意。如果去游玩迟到了,陈太丘就不等待,管自己走了,未免太不够朋友了。

生:根据文意,他们相约应该是去办很重要的事,时间迟了,就会耽误大事。所以,陈太丘不等他。

师:言之有理。我赞同你们两位的看法。我们感谢这一组同学精彩的表演,让我们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让我们记住一句话:“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师:最后,让我们最书声朗朗中下课,大家一起朗读全文,会背的同学,试着背。

七、 课后交流:

下课时,哪位小女生又问:老师,你到底是哪儿的?

师:是瓯北的,与你们学校正好隔江相望。

男生:我就知道不是我们学校的。

师:怎么?老师的课上的不好,让你们失望了?

生:不,不。我们觉得很好,学得很轻松。

老师扶着小女生说:你真有趣,很可爱,也很聪明。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情感目标:了解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中华民族守信、有礼等传统美德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课文的朗读、背诵

2.文言词语的积累

3.把握人物性格,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教学难点

1.自主阅读文言文,自行提出并解决问题

2.感悟守信、有礼等美德的现实意义,反思自身日常行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引趣

CAI课件:播放出自《世说新语》里的成语故事——《道旁苦李》,展示七岁少年王戎的聪明;引出《世说新语》一书(教师出示实物书),简介此书作者、特点,并向学生推荐阅读;引起学生学习《世说新语》里同样也是表现七岁少年聪颖机智的另一则故事——《陈太丘与友期》的欲望

二、熟读悟趣

1.(听一听)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找应注意读音的字词,清除字词障碍

2.(想一想)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主要人物?课文用什么描写方法来描写人物?(语言描写)想一想人物的对话应该怎样读?

3.(试一试)学生找出人物对话的语句并随意模仿文中人物语气自由朗读文中人物对话

4.(品一品)CAI课件:播放课文Flash动画、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把握朗读语气并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5.(读一读)学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课文教师再次点拨、正音

三、探究解趣

1.学生分组自主、合作、探究地研习课文,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派代表写在黑板上(教师指导学生提出好问题)

2.全班一起先解决黑板上字、词、句等有关疏通文意的问题

3.课件显示本课重点文言词语,教师适当拓展,学生掌握并积累

期:约定 君:您,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委:舍弃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去:离开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4.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里的故事,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全文大意

5.小组再次探究、解决课件显示的问题(大致与黑板上剩下的问题类似,均为理解性的问题)

课件显示:a.假如你是陈太丘,会先走吗?为什么?

b.元方共指出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

d.友人是个怎样的人?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小组派代表选自己喜欢的问题发表看法

四、反思添趣

1.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学习课文后的感悟、收获、启示,并反思自己日常行为有无做到守信、有礼

2.课件显示教师赠送的有关守信、有礼的名言,学生诵读、默记

a、言必行,行必果——孔子

b、青少年从小要培养有礼的良好习惯——约翰。克洛

五、背诵记趣

1.师生讨论背诵古文的方法

课件显示背诵方法:a.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b.抓关键句子背:客问元方→答曰

友人便怒→元方曰

c.按叙事线索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门外戏)……→引之(入门不顾)

2.教师按背诵方法带学生背诵

3.学生按方法自由背诵全文

4.集体背诵全文

5.学生自荐背诵全文,检验是否活学活背

六、拓展生趣

1.课件显示教师推荐的其他聪明少年的故事题目,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故事推荐: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少年宰相甘罗……

2.课件显示读书笔记,引导学生课后小结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出现的基本字词,翻译并且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时的语气、停顿,并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做人做事讲诚信”是立世之本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人物语言从不同的标准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聪明机智的孩子,同学们可以举几个例子吗?(同学回答,教师总结)有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作《七步诗》、王冕四岁学画、王羲之七岁通书法这些都是大家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伴着古人的脚步走进另一个孩子—元方的世界,看看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二、读古诗,品诗味

1、了解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小说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本文选自“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2)作者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洲)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洲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2、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由教师总结,读的时候不仅仅要把字音读准,同时还要注意停顿以及感情,最后全班齐读。(暂设5分钟左右)

课堂细节:为什么同学们“尊君在不”要读成“fǒu”?指出这是通假字,请同学们思考下,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还有哪些是通假字?

《童趣》中“项为之强”,《论语十则》中“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是知也”。(重新读一遍,男生、女生、教师合作,读旁白、元方、友人)

3、根据文章注释和工具书,给同学们五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翻译全文,并且把遇到的不明白字词圈出来,全班解释。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太丘舍去:舍,放弃;去,离开。乃至:才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下车引之:拉;顾:回头看

4、请同学翻译全文。(暂定八分钟)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后友人没有到达,陈太丘不在等候就走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嬉戏。客人问元方说;‘你的父亲在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都不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的说:“真不是人啊!与人约定同行,丢下我自己就走了。”元方说:“您和家父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您还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的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三、品句子,评人物

1、当友人知道陈太丘已经离开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文中是用哪个词表示的?(学生集体回答)友人便怒

2、纵观整篇文章,在整个事件中怒的只有友人吗?(不是)那么还有谁也怒了呢?(学生答)陈太丘、元方请根据你的理解来谈谈他们分别是为什么怒?

友人:因陈太丘没有等他已经先离开而怒。

陈太丘:因友人没有按照约定准时赴约而怒。

元方:因友人不仅失信而且还责骂自己的父亲而怒,或者说因友人不但无信而且无礼而怒。

3、友人怒后对着元方责骂他的父亲,对于友人的做法你是怎样看待的?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你是怎样看待的?

①我反对友人的做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没有遵守约定就没有权利去责备别人;作为一个长辈不应该在元方面前对陈太丘不尊重,这影响了父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不仅没有信用而且没有礼貌。

②元方的做法并非无礼: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而且当子面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③有失礼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认得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知错能改的人,不正体现了一个人的胸襟宽广和修养吗?

4、在你看来,友人是个怎样的人?元方又有什么性格特征呢?

友人:“期日中”,结果“不至”,说明友人言而无信,不讲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先离去时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说明他是一个缺乏教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义正言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较为诚恳,说明他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元方:有良好的家庭修养,懂礼识义;“入门不顾”,流露出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同‘方正’相联系)

四、散思维,表立场

1、文章中有小小的遗憾,陈太丘无声的抗议,元方因“入门不顾”而使知错就改的友人尴尬,这样在无形中就激化了矛盾,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面对迟到的友人陈太丘应该怎样做呢?面对友人的道歉,元方应该怎样做呢?

①陈太丘应该等一会

②如果不能等,就留一张纸条让元方带给友人,让元方成为化解矛盾、传递友谊的使者。

③元方应该说话婉转些,接受友人的道歉。(联系生活实际,同学们之间发生的小矛盾和摩擦)

五、诵课文,悟哲理

1、请同学们背诵课文。

2、布置作业:做完《智慧大课堂》。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古人的生活。

2、学习元方,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学习重点:

1、体会思想感情。

2、积累文言词语。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言:

在南北朝时期,志轶小说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有一部作品被鲁迅先生称为“名士的教科书”,同学们知道是哪一部作品吗?(明确:《世说新语》)。它里面记载了我国古代许多名士的言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其中的一位小名士,与他做一次真诚的对话。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二、板书课题,明确学习重点。

投:1、体会思想感情。

2、积累文言词语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课前预习了吗?

1、老师找一个同学来给大家读一遍课文,请大家注意两点①字的读音、②句子的节奏。哪一位同学来为大家读一遍课文?

找生读课文。

2、师:有没有读错的?你认为他读的怎么样?找生评价,并追问你能为大家读一遍吗?

生再读课文。

3、下面,请大家自由的大声的美美的把课文读上一遍。

四、疏通文意,初步理解

读懂了吗?能理解吗?

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一人一句,结合注释,疏通全文。有弄不懂的字、词、句,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解决。

小组内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生质疑问难,班级内讨论解决疑难,老师稍作点拨。

师:那,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应该掌握哪些重点的文言词语呢?生发言,逐步明确,并着重强调:“期”、“引”“顾”等字词的意思,并就“顾”的意思进一步的深化,以期与现代汉语建立联系,增强理解与积累。

师:“顾”的解释是回头看,就“看”这一点说,现在有些成语中是不是还有这个意思?你能举个例子吗?生拓展,进一步的巩固理解。

下面,请同学们用一分钟的时间,记住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词语。

五、质疑问难,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针对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提出哪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呢?

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小组,交流,提出本文值得探究的问题。

生合作交流,提出本组的问题。

教师整合,归纳主要问题:

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2、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3、“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六、交流问题,深入探究

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哪个小组先来谈?

提3—4个同学,发表见解,补:还有不同意见吗?生就此问题深入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2、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根据课文内容,说出理论根据。

生讨论回答,师问:还有补充吗?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人物的语言)再问:你能读读吗?大家评评,他读的怎么样?

思考:当时元方说话时是什么样的语气、语调?交流一下,谁来读?找生读,再找一生读,最后,大家齐读!

师问:光是语言吗?(明确:还有动作)哪个动作?(明确:“入门不顾”)老师给他换个动词行吗?“入门不顾”的“顾”换成“理”、“问”呢?元方当时会怎么想?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就提出的问题,再进一步的交流,并深入的、有感情的朗读。

师结:对于友人不守信用,元方是那样的鄙视,我们也可以看出元方一定是一个守信的人。

3、“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一一发言。

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

师总结并板书:言而有信

小结:让我们再重新审视这个故事,小小的元方是多么聪明、大方而又明白事理的人啊!元方能做到的,相信大家也一定能做到!让我们带着对小元方的深深敬意,齐读课文。

老师给大家2分钟时间,看能把全文背下来吗?

生试背全文。

七、检查背诵、深入巩固

找生背课文,大家齐背。

八、总结拓展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的,人是应该讲信用的,诚信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成语都说出了这种意思,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成语呢?

生说成语: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师:老师还知道这样一个故事:

投:《贾人渡河》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请同学们自由读《贾人渡河》,师问:能读懂吗?谁来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渔者第二次为什么见死不救?你想对贾人说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九、再次拓展。进行思想教育

贾人渡河只是一个故事,老师这里却有几张真实的图片。

投:安徽假奶粉事件中大头娃娃的一组图片

生看。

师深情结:放羊娃“狼来了”的故事依旧经典,贾人渡河的悲剧是否重演,值得我们深思。

当假农药、假化肥,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时,当劣食品,假药品危害人的生命,导致部分家庭家破人亡时,当安徽劣质奶粉造成婴儿死亡,“大头娃娃”露出无助的眼神,有的甚至连眼睛都睁不开时,让我们重新审视“诚信”二字的含义吧!

十、拓展训练

投:请同学们以“诚信”为主题,设计一条宣传标语或一则公益广告。

生设计,并一一展示。

十一、全文总结,思想提升

同学们,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今天,作为现代人、世界人的你们,作为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老师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当我们背起行囊赶路的时候,有一样东西,千万不要丢下,那,就是诚信,因为诚信是人的第二生命”。

22 1045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