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教学反思范例优秀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植物教学反思范例优秀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植物教学反思范文【第一篇】

本节课教学中,以下几点我认为可继续做:

1、导学案给了学生学习的抓手。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通过它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小组要做什么,自己能做的就做了。

2、设置、实施多种不同的展示交流形式,促动绝大多数同学参与课堂,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质疑、纠正中,正确答案形成了。

3、教学技术的选择上。课间按排每一小组各派一人在黑板绘出黄豆种子剖面图,实际上每个小组都已有多数人参与,对要学习的那么多生物新词汇有所了解,既用足了教室内的课程资源又给学生提供了发展了个性特长的机会,为提高课堂实效设了伏笔。运用课件很直观说明了裸子植物种子无果皮包被。

4、教学目标体现在导学案上确定具体,表述明了,便于学生操作。

5、教学方法开放、有启发性,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交往渠道畅通。

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堂学生展示规则中对发言的要求,要阶段性改进。

2、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打入导学案中。

3、学生适应这种上课形式后,教师的重复语言、指令性语言要减少。

4、设置有梯度的问题还不够。

5、学生之间的质疑、互辨还有带于建构。

6、新课堂中教学机智还要完善。

困惑是:

2、怎样的导学案是最合乎学生需要的。

植物教学反思范文【第二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藻类植物的种类,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学会用放大镜观察衣藻和水绵,比较衣藻和水绵的形态结构特点。归纳藻类植物的特征。

二、学习重点:

水绵、衣藻的形态结构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三、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思考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于蓝。这些诗句描写的是____植物。

(二)学习任务:

1、(自学课本p24)完成下列任务:

(1)生物圈中已经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____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可以分为四大类群:____,____,____,____。

(2)淡水藻类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观察衣藻和水绵(参照课本第5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并对照课本中衣藻和水绵的示意图,比较它们形态结构的异同点。

3、自学课本p5,完成下列任务:

(1)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____,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____。

(2)藻类植物的整个身体都浸没在____,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能进行_____________,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养料、运输或进行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结构简单,没有____,____,____的分化。

(1)释放____,

(2)可做____。

与人类的关系:

(1)可供____,

(2)可供____。

4、拓展反思:(小组讨论并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1)为什么海带是褐色的?

(3)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这是什么原因?

(5)藻类植物的形态与你平时常见的陆生植物有什么不同?

植物教学反思范文【第三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常见的藻类植物,了解其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海带、紫菜和水绵等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比较藻类植物与其他类群的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一、本节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海带、紫菜等常见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海带等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们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三、教法建议。

藻类植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学生对藻类植物了解却又十分不够。原因是像海带、紫菜等食物同学都是了解的,但是海带、紫菜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学生又是不清楚的。建议可将海带、紫菜等用水泡后让学生进行观察,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看其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拿市场上出售的不完整的或经过加工的植物体来讲述时,要解释清楚以免学生产生误解。

另外,像水绵、衣藻等藻类植物学生更是缺乏直观了解。水绵的细胞具有复杂而精细的结构。它的细胞很微小,液泡、细胞质、带状叶绿体和细胞核的位置关系,单凭口述是讲不清楚的,因此应该使用挂图或者自制的水绵细胞立体模型来讲述。有条件的学校,应当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或演示水绵的细胞。在低倍镜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水绵细胞的结构。观察时要思考它们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问题,特别是藻类植物为什么必须生活在有水、有阳光的环境中,要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可尝试让学生观察统计含衣藻水样的烧杯中向光面和背光面、水的表层、中层和深层不同位置衣藻的分布密度。)。

藻类植物与人类以及对自然界的意义,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或教师收集资料后让学生讨论。讨论时要让学生体验自然界中藻类植物的多样性,让学生知道藻类植物中许多种类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还应该让学生知道海洋环境污染后出现的赤潮生物也是藻类植物,这样能使学生从多方面认识藻类植物。在讨论中更应该要让学生认识到如何保护环境,保护藻类植物多样性的意义。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1、常见藻类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2、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水绵的细胞结构。

设计思想:通过观察多种常见的藻类植物,使学生对藻类植物建立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寻找它们的共性,得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手段:采用观察实验、分析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一、导入:出示一养鱼缸(水已变成绿色),提出问题:鱼缸中的水为什么会变绿,什么原因会使水变绿?组织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鱼缸中水变绿主要原因是因为水中存在着一种植物,即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的种类非常多,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开始学习藻类植物。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干燥的海带、紫菜让学生辩认。从而介绍自然界中除了刚才鱼缸中存在的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藻类植物,还存在一些比较大型的藻类植物,如海带、紫菜。

2、组织学生按实验六的方法步骤进行观察,了解海带、紫菜和水绵的外部形态和颜色。

3、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总结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4、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点:

(1)无论是淡水,还是海水,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

(2)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海带、紫菜往往是不完整的。完整的海带、紫菜虽然个体比较大,但并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只是从外形上分为叶状体和根状物。

(3)虽然藻类植物的颜色各异,但都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4)水绵的细胞不仅具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同时具有带状叶绿体。(此内容如条件允许,可制成临时装片,利用实物投影或挂图进行讲解)。

(5)衣藻虽然可以自由游动,但它具有杯状叶绿体,可进行自养,所以仍属于植物。

(二)藻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及对大自然的意义:

提出问题:“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藻类植物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之处?”组织学生自由发言出示藻类植物经济意义的录像,进一步总结藻类植物的经济意义。教师应指出,藻类植物虽然具有很重要的经济意义,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对大自然不利的因素。如赤潮,就是由于藻类植物和以这些藻类植物为食的单细胞动物大量繁殖,一些单细胞动物产生毒素,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当然这一现象也是由于人类大量的向水中排放污染物造成的结果。

三、反馈:

提出问题:绿色植物都是绿色的吗?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以本节中的切身感受进行回答。

板书设计:

一、常见的藻类植物实验:观察海带、紫菜和水绵。

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植物体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但是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2、大都生活在水中。靠孢子繁殖后代。

三、藻类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及经济意义:食用、药用、鱼类饲料、制造氧气。

探究活动。

调查孢子植物。

调查学校附近生活的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种类、分布特点。可分小组进行:1、写出所在小组如何进行该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计划。2、该研究性课题做完后,每个小组以自己的形式,报告研究成果。

制作迷你池塘。

实验目的:培育藻类。

实验材料:透明的广口玻璃杯;池塘水(从湖泊、池塘、沼泽或要换水的金鱼缸内取水);水草(到池塘、湖泊等地方采集)。

实验步骤:1、往玻璃杯中倒入池塘水。

2、将水草放入玻璃杯中。

3、把杯子放在阳光晒得到的窗户边。

4、7天后观察杯子内的情况,14天后再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水的颜色变成了浓绿色。

实验原理:藻类约有3万种之多。多数的藻类都具有叶绿素,因此会呈现出绿色。藻类和其他绿色植物相同,会利用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是二氧化碳、水、阳光及叶绿素。藻类会在光照好的水中生长,并不断繁殖。随着藻类细胞的不断增加,水的颜色就会变得更浓绿了。藻类当中,有的会呈现茶褐色或红色。例如红海的颜色带有点红就是红藻造成的现象。

植物教学反思范文【第四篇】

然后我接着问:是否真的有叶绿素,能够去掉叶绿素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进行看看。这个时候我就进行操作去掉叶绿素的实验。由于用的水不是很热,因此这个实验用了较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中,我和学生只是进行耐心的等待。现在想来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安排其他的活动,或者烧杯里的水用比较热的现象就会很快的出来。如果在等待的过程中,我安排什么活动?我想如果这个活动不精彩就会效果比较差,因为演示实验在进行,部分学生就会被吸引。还是在设计和操作实验的时候,用热水,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很快得到满足。在演示实验结束之后,我问学生你们发现什么。学生都很好的进行观察。然后我就是介绍这酒精里的绿色就是叶绿素。这样讲叶绿素和叶绿体。

然后就是进行一个过渡:叶绿素、叶绿体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看完下面的实验就知道了。当时我们说没说这句话我现在忘了。现在想来应该说说。

然后介绍几个有关光合作用发现的实验。在介绍完赫尔孟德的柳树实验植物,我问:柳树的体重增加了这样快,营养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进行思考猜想。经过思考,排除,得出是柳树自己制造的。这个过程现象想来应该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进行汇报。

然后介绍普利斯特列的老鼠,植物和阳光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我直接进行介绍,现在想来我首先引入老鼠呼吸需要什么?学生回答之后,我引入这个实验,学生就会较为容易的理解和掌握这个实验。

通过介绍以上的实验,学生知道只能够自己制造养料和氧气,为下面的光合作用打下良好的接触。

书上的漫画,我没有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现在想来如果学生在了解实验之后,我让学生进行阅读漫画,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的得出什么是光合作用。

植物教学反思范文【第五篇】

一、教学过程: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种子植物》这节课中我首先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创设学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情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以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为重点进行探究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得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概念,以及胚是幼小的植物体,最后进行练习巩固。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如让学生收集种子,尝试了解种子,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种子的乐趣,从中感受种子的魅力。再如在课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在观察种子的结构上,教观察与解剖的方法,对每个探究的实验都要进行总结归纳,再利用表格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进行比较,最后得出胚是幼小的生命体。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分析比较得到的,教师只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

此外在课堂上采用了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对本节课本人的评价:

整体设计自然流畅。比如教学胚的结构时,让学生看书、画胚的结构、和书中的图对比学习结构名称、多媒体演示胚的每部分结构。通过四个细致的步骤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落实到实处。与学生互动发挥了主体参与。

四、缺点:

当然还有不足的地方:激励评价语言生硬。课堂上不能和学生融为一体,不能和学生很好地互动,启发学生学习的引导方法还有一定的欠缺。这些都是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植物教学反思范文【第六篇】

我们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类型,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又是不具体,甚至是错误的,本课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虽然学生有了一些经验,但却不够深入。对于这样的课型,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的进行,是激不起学习的兴趣的,自然也不会有好的效果。那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就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个超过学生现有知识能力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通过对原有知识的简单总结,提出了新的问题:水分和养料是如何到达需要的部位的?学生只要了解了植物身体的结构,就会很自然想到植物的茎。从而确认了植物茎的运输作用,为本节课的研究确定了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

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如何研究?对于茎的内部构造进行大胆猜想,在进行实验观察,丰富学生经验。

在学生通过环割现象分析出茎的表皮有运输养料的作用。其实也是应用探究运输水分的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经验。

从本节课授课过程看,学生始终有研究的愿望,探究的兴趣浓厚,课堂讨论相当热烈。教师要实现对课堂的准确掌控,教师有效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在课堂中呈现的学生已有经验不足,教师应该在课前多做些交流,巩固已有经验。另外,课堂上学生对于实验结论的得出存在困难,也反映出课堂问题设计的不够合理,总之,本节课还需要再用心雕琢。

植物教学反思范文【第七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常见的藻类植物,了解其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海带、紫菜和水绵等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比较藻类植物与其他类群的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一、本节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海带、紫菜等常见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海带等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们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三、教法建议。

藻类植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学生对藻类植物了解却又十分不够。原因是像海带、紫菜等食物同学都是了解的,但是海带、紫菜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学生又是不清楚的`。建议可将海带、紫菜等用水泡后让学生进行观察,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看其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拿市场上出售的不完整的或经过加工的植物体来讲述时,要解释清楚以免学生产生误解。

另外,像水绵、衣藻等藻类植物学生更是缺乏直观了解。水绵的细胞具有复杂而精细的结构。它的细胞很微小,液泡、细胞质、带状叶绿体和细胞核的位置关系,单凭口述是讲不清楚的,因此应该使用挂图或者自制的水绵细胞立体模型来讲述。有条件的学校,应当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或演示水绵的细胞。在低倍镜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水绵细胞的结构。观察时要思考它们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问题,特别是藻类植物为什么必须生活在有水、有阳光的环境中,要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可尝试让学生观察统计含衣藻水样的烧杯中向光面和背光面、水的表层、中层和深层不同位置衣藻的分布密度。)。

藻类植物与人类以及对自然界的意义,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或教师收集资料后让学生讨论。讨论时要让学生体验自然界中藻类植物的多样性,让学生知道藻类植物中许多种类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还应该让学生知道海洋环境污染后出现的赤潮生物也是藻类植物,这样能使学生从多方面认识藻类植物。在讨论中更应该要让学生认识到如何保护环境,保护藻类植物多样性的意义。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

1、常见藻类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难点:水绵的细胞结构。

设计思想:

通过观察多种常见的藻类植物,使学生对藻类植物建立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寻找它们的共性,得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手段:采用观察实验、分析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一、导入:

组织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鱼缸中水变绿主要原因是因为水中存在着一种植物,即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的种类非常多,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开始学习藻类植物。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干燥的海带、紫菜让学生辩认。从而介绍自然界中除了刚才鱼缸中存在的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藻类植物,还存在一些比较大型的藻类植物,如海带、紫菜。

2、组织学生按实验六的方法步骤进行观察,了解海带、紫菜和水绵的外部形态和颜色。

3、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总结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4、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点:

(1)无论是淡水,还是海水,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

(2)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海带、紫菜往往是不完整的。完整的海带、紫菜虽然个体比较大,但并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只是从外形上分为叶状体和根状物。

(3)虽然藻类植物的颜色各异,但都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4)水绵的细胞不仅具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同时具有带状叶绿体。(此内容如条件允许,可制成临时装片,利用实物投影或挂图进行讲解)。

(5)衣藻虽然可以自由游动,但它具有杯状叶绿体,可进行自养,所以仍属于植物。

(二)藻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及对大自然的意义:

提出问题:“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藻类植物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之处?”

组织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藻类植物经济意义的录像,进一步总结藻类植物的经济意义。

教师应指出,藻类植物虽然具有很重要的经济意义,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对大自然不利的因素。如赤潮,就是由于藻类植物和以这些藻类植物为食的单细胞动物大量繁殖,一些单细胞动物产生毒素,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当然这一现象也是由于人类大量的向水中排放污染物造成的结果。

三、反馈:

提出问题:绿色植物都是绿色的吗?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以本节中的切身感受进行回答。

板书设计:

实验:观察海带、紫菜和水绵。

1、植物体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但是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大都生活在水中。靠孢子繁殖后代。

三、藻类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及经济意义:

食用、药用、鱼类饲料、制造氧气。

植物教学反思范文【第八篇】

《植物的叶》是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课内容主要是通过捡树叶、研究树叶来发现叶子具有相同的结构;再从新鲜的叶与落叶的比较,显出叶子的生命特征,最后从一条枝叶的叶子变化过程中得到叶子具有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

课前,我安排每位学生捡各种各样的落叶,以便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从整体来看,同学完成很不错,大多数同学都按要求带来了,只是有个别学生带的比较少。为了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我给同学们留了三个问题进行讨论:

1、你们小组一共捡到了几片叶子?

2、一共有几种树叶?

3、观察他们有什么异同。很多同学都能从大小不同,形状不同作为叶子分类的依据,见此我引导大家多角度去观察叶,比如叶片的形状、叶片表面的光滑程度、叶片边缘、叶片的质地、软硬和厚薄等等,从而加深了同学们对树叶的印象。

在教学第四个环节时,我让同学们判断一根枝条上不同位置的叶子的生长状态时,着重引导学生从大小和颜色上进行对比观察,进而分辨出叶芽、小叶片、嫩叶等。对于枯叶失去了生命特征,就跟小动物失去了生命特征一样,同学们很容易地理解叶的组成和叶的生长变化过程。

在最后的活动环节中,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自制好的树叶标本。然后,我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动脑,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安排活动:同学们用树叶做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形,但也有部分同学看着树叶无从入手,不知道该做什么为好……。尽管如此,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一个属于自己团队的小作品,同学们倍加兴奋,大家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运用了一节课进行教学,虽然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了,但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讲解不同的叶子具有相同的结构即叶片、叶柄时,没有强调叶脉是叶片的一部分,不要把叶脉和叶片并用,对于这些细节方面我的讲解是不够的,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

植物教学反思范文【第九篇】

《植物的茎》这节课有个典型的实验:课前将一株植物浸在滴有红色墨水的瓶子中,放在阳光下几个小时,在课堂上让学生切开植物的茎,发现茎内液体是红色,从而推想茎的作用。之前的教学我采用过这种方法,但发现了缺点:

1、课前教师做的实验学生不得而见,他们没有经历、目睹过这个过程,即使切开后发现了茎内有红色的液体,他们也不会有太大的惊喜。

2、由于要在课前做这个实验,时间上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一定得提前半天,还得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所以不好操作。

3、由于本级部有6个班,上完一轮课要2到3天,如果要做6次实验时间上很难完成,如果一次实验多用一些植物,后来的班级观察效果也不理想。

所以我想能否另辟蹊径,找到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能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我也能偷点懒呢。下面是我设计这节课时的几点想法。

我带了一株灰菜,一株很大的灰菜,最粗的茎直径有1厘米多。一上课就出示它进行复习:根和叶各有什么作用?然后让学生猜测在叶和根中间的茎可能有什么作用?学生看到一株完整的实体植物,无论是复习还是进行猜测,都很显性化、直观化,很容易让学生打开话匣子、敞开思路。科学老师一定不能怕麻烦,能带实体的不要带模拟的,没有实体的也要有模拟的。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看到一个和所学知识有直接关联的物体,非常重要。

植物的茎是怎样输送水分和养分的,内部的通路是什么样子的,对于学生来讲,是个“暗箱”,难以看到。但学生已经猜想到茎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输送、运输养分和水分,这和我们生活中熟知的马路的作用非常相似。我们可以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先观察马路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功能,再迁移到植物的茎上,推想里面输送养料和水分的通路是什么样子的。从课堂上的实际效果来看,还是令人满意的。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诽不发。在学生对植物的茎内部的通路进行了大胆的推想以后,他们非常期待证实自己的想法是合理的。此时,适时地出示显微镜,让学生细致观察显微镜下植物茎内部的构造。学生的猜想得到了证实,水到渠成。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得到了落实。可谓双赢!

科学课中怎样进行人文教育,既要适时又要适度,我一直在摸索中。本课是《植物的生活》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这几课的学习,学生对根、茎、叶这三个植物主要器官的作用有了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认识。它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团结合作,构成了完美的植物体。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去赏识它、赞美它、学习它。所以,我主要设计:如果你把它看做一个人的话,你想对他说什么?你想怎么赞美他?由于火候正好,孩子们说的真是那么回事。

俗话说:孩子看着自己的好。古诗云: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对于自己的课,难免也会这样。还请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非常欢迎!非常感谢!

植物教学反思范文【第十篇】

由于上星期最后一节课因为自己参加赛课没上,所以没能布置好课前收集树叶的任务,所以在实际上课时,我对原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略微的改变,临时增加了一个环节,课堂前五分钟,我先带领孩子们一起到校园里收集树叶,再把收集到的树叶拿回教室进行观察、分类、讨论。在整个课堂活动中,重点展开了对“是否是同一种树的叶”的讨论,虽然直到最后,这样的判断对孩子们来说还有难度,但是我觉得这不是关键,关键是让孩子们形成一种意识:在下判断的时候,必须要有充分的证据。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包括最后有关叶的生长变化的推测与讨论,关键也是要孩子们用事实证据来说话。

22 30265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