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精彩9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通过分析战争原因、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否引发深入讨论?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篇1

第一板块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探究和课后反馈所要达到的程度,它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使学生明白了学什么的问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在目标设计时,我尽力做到目标的具体化、层次性,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思维规律。另外注意使用一下可操作性的行为动词,比如本课设计了三个目标: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情况,2、了解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简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这里就用到“知道”、“了解”、“简述”、“认识”等行为动词。

第二板块学法指导

学有方法,方能事半功倍。设计学案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有章可循,如果说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那么方法就是路标。在这一板块中,我的具体做法就是:首先告诉学生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能有的放矢,抓住本节课的核心。然后教给学生从哪些方面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最后交待本节课可能用到的学习方法有哪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会运用这些方法。

第三板块课前热身

所谓课前热身,就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要掌握的内容,这些都是本节课最基础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内容才能有利于突破本课难点,我设计的这一板块是以知识填空的形式呈现,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基础知识中的要点。

第四板块课堂探究

课堂探究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一节板块的具体做法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问题的设计注意层次性,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的思维规律。比如本节课我就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分别是怎样形成的?分别以哪个国家为核心?2、试画出两大军事集团的大体位置示意图,想想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带来了什么后果?3、结合本课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请阅读课文后回答下列与萨拉热窝事件相关问题

(1)比一比:看看谁的口才好?讲讲什么是萨拉热窝事件?

(2)想一想:萨拉热窝事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什么作用?

(3)谈一谈:在萨拉热窝事件中,19岁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了奥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但却引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世界大战。对普林西普与一战的关系,人们有这样一种看法:普林西普是导致一战爆发的罪魁祸首。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依据这些问题进行学习,主要从以下几环节来完成:

一、自主学习:上学生自主完成力所能及的问题,同时对疑难问题做出标记,有新的疑惑可写出来留在组内讨论解决。

二、合作研讨:经过自主环节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讨论时争取解决,小组讨论的目的是要达到组内资源的共享。通过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讨论中产生的新问题由小组记录员写到本组小黑板上。由其他完成的小组帮助解决。

三、展示讲解:由组内小主持抢题,对抢到的问题,由本小组展示,本组小主持可以选派小组代表发言,也可以全部同学参与展示。展示完毕后请求其他小组给予评价,记录员负责记录评价得分。

四、课堂总结:这一环节我一般是引导学生梳理基础知识,抓住知识点,编织知识结构。多采取学生尝试总结,教师引导补充的方式进行。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知识升华的过程,找寻总结历史知识的规律。

第五板块巩固提升

这一板块主要是对课堂学习的反馈,也是对本节课基础知识的进一步落实。这一板块我的具体做法是选择一些有利于目标达成的题目,做到问题目标化。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题目设置要注意有梯度,难度要做到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利于大多数同学掌握基础知识,又能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升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我这节课就设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

第六板块学后记

主要是让学生记录本节课学习心得,可以是收获,也可以是上完这节课后产生的疑惑。当然也可以是对教师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做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力,坚决做到学生能做的事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能回答的问题老师坚决不讲。这节课我采取的是班级“小老师”,组内“小主持”的方式,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教师只是当好“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要大胆的把一切学习的权力都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乐园里自由驰骋,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篇2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极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多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本课概括地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树立热爱和平、维护祖国利益等观念。

2、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期的矛盾与冲突;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的作用。

思想教育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依据:通过学习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依据:通过教学中对战争残酷的描述,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培养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二、说教法

利用萨拉热窝事件的故事性,引发学生兴趣,自然过渡到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运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供了导火线。同时利用历史地图、文字、图片、影视等资料,让学生对如: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地图)、“导火线”引发的地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地图)、“争霸”野心的表现(漫画)等事件有直观、感性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通过演示照片、形势图、影视录像、具体战役介绍和大战武器库等资源,使复杂的历史过程直观化、简约化。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阅读、分析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在评论历史事件时注意运用史实分析和说明问题,坚持“论从史出”,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自然过渡到本课上来,便于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便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

2.学习新课:

第一框题: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1)、萨拉热窝事件出现在课前的导读部分,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叙事性描述,增强故事性(观看萨拉热窝事件的影片、出示斐迪南像),启发讲述,双边活动。让学生明白萨拉热窝事件是大战的导火线 。

(2)、在讲解第一框题时重点讲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31页小字部分),各国逐渐走上帝国主义道路,矛盾异常尖锐。让学生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分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让学生对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地图)、“争霸”野心的表现(漫画)等事件有直观、感性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第二框题:大战的爆发

“导火线”引发的地点(观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地图)自然过渡到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运动为大战提供了导火线。(阅读133页“火药桶”的材料)强调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的作用。使学生获得以下信息:大战的爆发时间、地点、交战的双方、起因。

第三框题:空前的灾难

讲解凡尔登战役(指导学生阅读134页小字部分描述;观看凡尔登战役的影片),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战争不是实现和平的工具,启发学生思考和探讨人类发展过程中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使学生了解凡尔登战役的时间、地点、双方、结局及对此战役的称呼。

同时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新式武器(幻灯片展示)及造成的后果。

大战的结局(观看幻灯片展示)——同盟国失败

讨论:一战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你怎样评价战争?

使学生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觊觎全球,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次,虽然塞尔维亚顺应战前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3、最后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你哪些思考?面对21世纪新的形势和挑战,你认为应该怎样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也加入讨论,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五、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从课题入手,理清历史发展线索,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六、测试:

依据学习目标,反馈教与学的质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是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间对殖民地进行争夺的直接产物。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民族。我们为了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做出过和正在做着大力的努力和巨大的民族牺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战爆发的原因以及过程

教学重点:一战后的国际局势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采用图片导入。幻灯片展示光棍节,每年的11月11日,英国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因为19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在硝烟中放下了刺刀。

图片导入的意图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质疑,在教师适当的讲解中,学生明白战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破坏性,由此引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

(二)活动探究、寻求真知

三站旅行:第一站—-萨拉热窝

活动一 探究萨拉热窝事件(教师投影并板书)

问题设计:

(1)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

(2)普林西普是不是做了一件好事?

设计意图:

教师设计的目的,一是贯彻新课标让学生“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讲述将萨拉热窝事件的故事情节展示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让学生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

教师指导学生在评论历史事件时,注意运用史实分析说明问题,坚持“论从史出”、“ 一分为二”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历史观。三是通过这种途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从而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以暗杀等恐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突发事件,以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

活动二 探究一战爆发的原因(教师出示课件投影并板书)

教师投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对比表》和“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形成”的有关材料。

问题设计: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从材料中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

教师这样设计,一是能够培养学生从图表反映的数据得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二是通过材料的阅读培养学生从中获取历史信息,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教师设计这两个问题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与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旧的力量对比划分的。这样矛盾就产生了。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决不满意仅仅得到一些残羹剩饭,他们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正如列宁所说:“世界是第一次被分割完了,所以将来只有重新分割,也就是从一个‘主人’转归另一个‘主人’。

而不是从‘无主’的变为‘有主’的。”“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这正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由于矛盾的变化,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这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第二站:凡尔登

活动三 探究战争的残酷性(教师投影并板书)

教师投影展示如下图片:

教师在展示图片后引导学生思考:

(1)面对凡尔登战役的图片,你有何感想?

(2)新式武器的发明与刚刚结束的哪次科技革命有关?由此,你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

教师设计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有关战争的知识,并总结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战争都给交战双方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学生通过图片与课本内容的介绍认识战争的残酷性。

教师展示新式武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认识一战的残酷,究其原因,是因为战争中大量的武器被发明并运用到战争中。这样做,第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更好地使学生辩证对待科学的作用。

在上一课中,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学生比较容易的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没有过多的介绍科技的负面影响,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使学生明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运用于军事领域,新式武器(潜艇、飞机、坦克、远程大炮等)能使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大到海洋和空中;新的交通工具和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又扩大了战争的规模。总之,科技可以给人类世界带来光明,也可以毁灭人类文明。只有科技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才能使人类世界有个真正美好的明天。

第三站:华盛顿

活动四 探究美国的参战(教师投影并板书)

教师投影材料和图片:

教师设计问题如下:

(1)美国为什么在战争前期宣布中立?

(2)为什么美国选择在19参战?

教师设计这几个问题的目的,一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在于使学生通过美国参战、俄国退出更进一步认识一战的非正义性,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活动五 探究一战的性质及影响(教师投影并板书)

教师投影如下材料:

设计问题:从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一战的性质是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

教师设计的意图在于通过学生的自主分析,总结出战争性质和影响。教师出示投影材料,引导学生得出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从而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活动六 探究一战的启示

当今的世界并不太平,仍然存在战争,假如你是相关国家的领导人,你会从一战中吸取哪些教训?

课后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间对殖民地进行争夺的直接产物。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民族。我们为了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做出过和正在做着大力的努力和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但并不代表中华民族惧怕战争,为了民族利益,“是可忍孰不可忍”之时,只能通过战争才能解决问题。

回首20世纪初的那场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发列强经济上的竞争和对殖民地的争夺成为战争爆发的根源,科学技术应用于战场使战争空前惨烈和异常残酷。面对着废墟中的欧洲,理性的思考和人性的善良是人类文明的希望所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篇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三条战线。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2.从战争引起各国人民的革命,各国人民革命又加速战争结束的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2.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这场世界大战是一场罪恶的战争。

3.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爆发,把交战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推向高潮,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体味战争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刽子手,激起人们珍视和平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操。

二、学法引导

1.理解一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2.关于几次重大战役,要认识这几次战役都对德国不利。

3.“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学习时要认真思考。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萨拉热窝事件和西线三大战役。

难点:大战的性质和战争与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疑、思、讲、读教学法。

五、教具学具的准备

电脑一台、电脑软件、,投影仪、投影片、课本插图。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对本课的基础知识获得初步感知。

经过整理知识阶段,使学生对一战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概念。

培养学生表达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提问)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

两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耢权和殖民地都在准备打仗,进行疯狂的扩军备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已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分析:

1、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首先,一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总爆发。它改变了欧洲、亚洲的政治格局,使欧洲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开始削弱,并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上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其次,在战争中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力地冲击和威胁资本主义制度,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2、作用:本课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载体。它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之间关系的验证,可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对国际关系的分析,有利于学生树立维护祖国利益的观念。有助于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分析和认识当今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引导学生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贡献力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问题框架:本课围绕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不断发展”阐述了“一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经过和影响。

4、教材加工与拓展:

教材加工:将教材的前两个子目合在一起,都作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实际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发展。这样,一是使教材更紧凑、充实、完整。二是使本课内容更加简明,突出主线。

教材拓展:提供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并设置情景,以便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5、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与现实意义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

依据:1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属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史的内容,前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相连,后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接,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发展思维能力的关节点。

2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难点:“一战”的影响

依据:此处是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台阶,也是学生能力形成的’障碍。由于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又是学好世界现代史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目标

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熟悉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和步骤,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充满热情和自信。但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方面尚有欠缺,个别同学的思想认识还比较肤浅。结合上述学生状况,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了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确立目标如下:

1、基础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实质、表现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的爆发;大战的性质;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大战的结果。

2、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把握矛盾的变化,学会抓住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

(2)通过搜集和整合信息,训练学生史论结合,论证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逐渐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

(2)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没有永恒的友谊,有的只是永恒的国家利益。教育学生时刻把祖国的利益放在心上。

(3)揭露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明确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进而找到制止帝国主义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阅读、分析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3)通过“历史论坛”和“质疑反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于我校具有先进的现代化信息资源和多媒体设备,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并具备了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因此本课采用网络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进一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流程:

程序一:学生课前自学

程序二:师生、生生课上多向交流

1、导入新课:

展示有关20世纪战争的图片,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心灵受到震撼,启激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2、学习新课:

环节一:展示个人自学成果,建构知识体系,组织学生展示知识结构、

意图:

1、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达到基础知识目标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知识结构,目的是推动学生主动加工教材并从中体会有效学习的基本途径,进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展示师生知识结构,达到生生间和师生间的思维交流,实现知识共享。

策略: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采用激励式评价,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同时,利用生生互评和教师点拨,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预测:学生愿意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思维过程,这既能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解读教材的能力,又有利于教师有效地对学生因材施教。

环节二:检测基础知识,获得反馈信息根据网络中基础知识检测题,检查和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环节三:突破重点,深化认识、提高能力

策略:依据大纲的要求,结合知识体系和能力建构的需要,在自学和反馈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组织探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研究性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并在网页上展示研究成果,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达到其最近发展区。

问题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分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二: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你认为“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这种观点正确吗?

问题三:如何看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意图:使学生明确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旧的平衡被打破,产生了新的动荡的帝国主义大国间的关系。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环节四:再现历史过程,强化知识目标

意图:利用网络中的资源,将一战的史实活化,让学生体验历史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与兴趣,强化记忆效果,提高知识目标的达成度。

策略:通过演示和引导学生查阅网络资料库中的照片、形势图、影视录像、具体战役介绍和大战武器库等资源,使复杂的历史过程直观化、简约化。

环节五:探究难点,综合信息,迁移思维

问题:一战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你怎样评价战争?

策略:引导学生搜集查阅资料,整合信息,论证观点。

意图:培养学生深入探讨、多角度论证、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明确一战除了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外,也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环节六:拓展思维,启智明理

意图: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阅读网络上的相关资料,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放思维的研究性问题,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问题一:对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加入协约国集团方面作战一事,你有何感想?

问题二:美国参战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三:美国的参战和俄国革命对大战的进程会起什么影响?

策略:组织学生分组研究、互相讨论,发表看法

预测:学生能够认识到国家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环节五:总结并思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你哪些思考?面对21世纪新的形势和挑战,你认为应该怎样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意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及网络资源,实现历史学科的课程价值,突出时代感和使命感。

策略:学生进入历史论坛,各抒己见,教师也加入论坛,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环节六:课后检测题(见课件)

意图:多角度、分层次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

1、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抓住适当时机,介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过程中去,以避免因人机交互冲淡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

2、历史教师一定要站在现代课程观的高度上,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为使学生成为具有时代精神和历史责任感的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电子板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实质:重新瓜分世界

3、表现: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大矛盾

4、发展: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二、大战的爆发: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爆发:1914年7月28日

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三、大战的进程:三个阶段

四、大战的结果与影响

总之,教育学生认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场战争对世界历史和政治的影响。通过了解战争的起因、结果和影响,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现代世界的历史和政治格局。希望本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世间的意识和能力。

2.能力要求: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

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三、【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请大家阅读导入部分,提问引起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

美国和德国,垄断组织,托拉斯。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二次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由资本主义主义向垄断主义即帝国主义发展过渡。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后期的国家(德)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P132 一段话

三国同盟:德、奥匈帝国、意大利 三国协约:英、法、俄。

二、大战的爆发

巴尔干半岛成为火药桶。

导火线:萨拉热窝刺杀事件。197月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三、空前灾难

凡尔登战役(19) 被称为“绞肉机” 欧洲战场

19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1911月,德国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3 篇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三条战线。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2.从战争引起各国人民的革命,各国人民革命又加速战争结束的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2.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这场世界大战是一场罪恶的战争。

    3.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爆发,把交战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推向高潮,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体味战争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刽子手,激起人们珍视和平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操。

    二、学法引导

    1.理解一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2.关于几次重大战役,要认识这几次战役都对德国不利。

    3.“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学习时要认真思考。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萨拉热窝事件和西线三大战役。

    难点:大战的性质和战争与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疑、思、讲、读教学法。

    五、教具学具的准备

    电脑一台、电脑软件、,投影仪、投影片、课本插图。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对本课的基础知识获得初步感知。

    经过整理知识阶段,使学生对一战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概念。

    培养学生表达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提问)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

    两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耢权和殖民地都在准备打仗,进行疯狂的扩军备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已是不可避免的。

    讲授新课

    第5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板书)

    指导学生结合问题阅读课本大字部分。

    (提问)(1)这次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2)大战的起止时间?主要有哪几条战线?发生过哪些重大战役?

    (3)大战是怎样结束的?

    (4)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5)大战的后果怎样?

    结合阅读题阅读本课大字部分,思考、议论问题。

    (师生共同整理知识。)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篇7

    一、大战的导火线及爆发(板书)

    1、教师简单介绍大战的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分害世界的日趋激烈。

    (2)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和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然后指出)直接影响大战爆发的地区是巴尔干半岛,它成为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1.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板书)

    (1)巴尔干半岛危机

    (置疑)为什么巴尔干半岛会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肥肉和大战的火药桶呢?

    (电脑演示)“一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

    观察图,了解半岛的局势,记忆各国的位置。诱发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导学。形象、直观,激发情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简介半岛的状况并指出,各帝国主义对这块肥肉都垂涎三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仅仅是找个借口而已。

    (投影问题2)

    (2)斐迪南夫妇被刺

    (投影)“被刺前的斐迪南大公夫妇”画像及斐迪南简介。

    指定一名同学复述事件的经过。

    说明斐迪南访问的挑衅性。

    2.大战的爆发(板书)

    交战一方是同盟国的德、奥匈;另一方是协约国的英、法、俄;意大利望风使舵,参加了协约国一方。

    二、大战的进程(板书)

    1、欧洲的三条战线

    西线

    东线

    南线

    (投影问题3)

    (电脑演示“一战中的西线形势图”和“一战中的东线形势图”。

    (学生了解每条战线的地理位置及每条战线上交战双方的国家名称。师生共同总结。)

    通过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电脑显示“三条战线简表”

    (战线、地理位置、交战双方。)

    表格形式便于掌握。

    2,大战中的几个重大战役(板书)

    (1)马恩河会战

    电脑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形势图”

    指定一名学生到前面指图复述战役概况。

    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

    观察图,认识战役的重要性。阅读37页双方军队利用战壕进行对峙图。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1914年—1915年东线战况。

    (电脑显示一战中东线形势图)

    (指图简介)1915年欧洲战场重点在东线,双方互有胜负,处于对峙状态,德军未达成使俄军投降的目的,德国的计划再一次落空。

    (2)凡尔登战役

    电脑显示“一战中的西线形势图”。

    介绍凡尔登要塞的战略位置重要性。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战况及插图。

    (使学生快速阅读课本第38页小字第三段及本页插图“戴防毒面具的机枪手”。激情导学,制造气氛。使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激发对帝国主义的憎恨之情。)

    德国的打算又宣告破产。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此后的形势对德国更加不利。

    (3)索姆河战役

    电脑显示“一战中的西线形势图”。

    这是英法联军为牵制德军而发动的一次战役。战役中英国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

    观察课本第28页“索姆河战役的战壕”、第39页“英军坦克”。培养学生的联想及识图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

    小结。经过几次战役后,双方不但消耗巨大,而且伤亡人数众多,德国的实力已消耗殆尽,失败已成定局。

    三、1917年的几件大事(板书)

    (使学生快速阅读课本第39页小字第二段。了解大战带给各国人民的灾难及各国的危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小字部分。

    快速阅读课本第39页小字第二段。了解大战带给各国人民的灾难及各国的危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战争给俄国带来巨大灾难,人民反抗情绪日益激烈,大大加速了俄国革命的爆发。

    (1).俄国革命和俄国退出战争(板书)

    提问:1917年俄国发生了哪两件大事?

    (学生分组讨论)

    提问:俄国革命对战争有什么影响?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2).美国参战(板书)

    打出漫画

    (让学生议论图的含义并发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认识美国参战的目的。)

    启发认识美国中立的虚伪性。

    在战争中美国以中立面目出现,向交战双方提供军火,大发战争财。1917年美国看准了时机,宣布参战,坐收渔翁之利。美国参战对加速大战的结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板书)

    1,大战的结束(板书)

    1918年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

    指导学生阅读彩图。

    (让学生观察彩图历“福煦车厢”研讨回答。)

    2.大战的性质(板书)

    (投影问题5)

    启发学生从参战国的性质、目的等分析。

    (归纳)大战是帝国主义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结果。因此,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3.大战的后果(板书)

    (1)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

    看插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飞机远程大炮’”

    (思考回答)进一步鞭挞帝国主义的罪恶,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新式武器大大增加了人力物力的伤亡和破坏,给各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置疑)一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哪些事件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总结: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战争,它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以同盟国一方的失败宣告结束。

    这节课到这儿就都讲完了。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和平总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视和平、热爱和平。最后,让我们在《友谊地久天长》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七、板书设计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篇8

本课地位

第一次世界规模的大战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必然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改变了国际格局。同时加快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也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之在整个二十世纪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点分析:

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是帝国主义争夺的肥肉和大战的火药桶,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发端。西线三大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是影响大战进程的关键战役,影响到战争的结果和未来世界的格局。

难点分析:

要弄清一战的性质涉及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具体原因。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具体原因是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要弄清这些原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战争与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由于一战导致出现了十月革命,同时革命的爆发加速战争的结束。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重点突破方案:

萨拉热窝事件和西线三大战役:主要通过动画展示和视频播放的方式突破重点。

难点突破方案:

大战的性质和战争与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弄清大战爆发的原因从而理解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思考大战对俄国的影响同时这些影响又促成了革命的爆发,俄国推出战争又加速了大战的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篇9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极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多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本课概括地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树立热爱和平、维护祖国利益等观念。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②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③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④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②通过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多动手查资料,勤用脑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③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②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③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依据:通过学习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依据:通过教学中对战争残酷的描述,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培养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二、说教法

利用萨拉热窝事件的故事性,引发学生兴趣,自然过渡到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运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供了导火线。同时利用历史地图、文字、图片、影视等资料,让学生对如: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地图)、“导火线”引发的地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地图)、“争霸”野心的表现(漫画)等事件有直观、感性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通过演示照片、形势图、影视录像、具体战役介绍和大战武器库等资源,使复杂的历史过程直观化、简约化。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阅读、分析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在评论历史事件时注意运用史实分析和说明问题,坚持“论从史出”,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投影显示)斐迪南大公遇刺画面

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名塞尔维亚青年为什么要刺杀斐迪南大公?引起这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

2、学习新课:

第一框题: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1)萨拉热窝事件出现在课前的导读部分,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叙事性描述,增强故事性(观看萨拉热窝事件的影片、出示斐迪南像),启发讲述,双边活动。让学生明白萨拉热窝事件是大战的导火线。

(2)在讲解第一框题时重点讲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31页小字部分),各国逐渐走上帝国主义道路,矛盾异常尖锐。让学生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分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让学生对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地图)、“争霸”野心的表现(漫画)等事件有直观、感性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第二框题:大战的爆发

“导火线”引发的地点(观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地图)自然过渡到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运动为大战提供了导火线。(阅读133页“火药桶”的材料)强调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的作用。使学生获得以下信息:大战的爆发时间、地点、交战的双方、起因。

第三框题:空前的灾难

讲解凡尔登战役(指导学生阅读134页小字部分描述;观看凡尔登战役的影片),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战争不是实现和平的工具,启发学生思考和探讨人类发展过程中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使学生了解凡尔登战役的时间、地点、双方、结局及对此战役的称呼。

同时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新式武器(幻灯片展示)及造成的后果。

大战的结局(观看幻灯片展示)——同盟国失败

讨论:一战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你怎样评价战争?

使学生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觊觎全球,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次,虽然塞尔维亚顺应战前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3、最后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你哪些思考?面对21世纪新的形势和挑战,你认为应该怎样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也加入讨论,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4、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从课题入手,理清历史发展线索,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板书设计(略)

22 40055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