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圆柱》教学设计(精彩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认识圆柱》教学设计(精彩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渗透学习方法。

1、复习。(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揭示课题。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用长、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探索圆柱的特征。

1.引出研究问题。

出示教学挂图:(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

图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圆柱形)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2、举出生活中的圆柱。

在咱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3、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①观察研究圆柱。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物体,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圆柱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独立观察、操作)

②指名汇报交流。(圆柱有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周围的面。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圆柱有无数条高。)

③认识圆柱的高。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圆柱的高在哪里吗?(学生指)

教师划一条侧面上的斜线,这是圆柱的高吗?为什么?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是高吗?高有多少条?

④小结:大家的观察很仔细,确实圆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两个圆和一个曲面,并且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在圆柱中,两个圆叫圆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板书)

4、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的研究。

(1)猜想圆柱的底面和侧面的关系。

①圆柱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呢?(不是)我这里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他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

②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学具进行研究。

(2)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3)各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师生共同总结。

我们可以把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把它展开后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就把侧面这一曲面转化成了平面,现在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5)同桌两个用本子作学具互相说一说。

(6)师生再次演示圆柱的展开情况。

设计意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使学生的操作经验内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丰富了对圆柱特征的理解。在比较圆柱的侧面和底面圆的关系时,教师适时地启发学生联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推导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运用特征,解决问题。

(1)明确小组合作要求。

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了圆柱的基本特征。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张长方形纸(长厘米、宽厘米),请你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以这张长方形纸为侧面的圆柱,请大家先讨论应该怎样去做,有了想法后动手操作。

(1)小组合作交流。

(2)各组汇报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出有两种制作方法)

(3)各小组相互欣赏制作的圆柱。

(4)小结。

虽然两个小组做成的圆柱形状不同,但他们都用到了今天所学的圆柱的基本特征:圆柱由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设计意图圆柱体的制作,引导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1、练习二第1题:下面各图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圆柱?请指出来。

2、练习二第2题: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请标出来。

3、教材第11页做一做:指出下面的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4、练习二第3题:折一折,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图形,写到括号中。

设计意图有效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侧面展开——长方形      化曲为直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具准备:圆柱体、硬纸、剪刀、胶带、圆规、直尺、挂图

课后反思:

设计理念

1、遵循初步感知,再抽象概括的规律。教学圆柱的特征时,先让学生观察,找一找圆柱的特征,从许多各不相同的圆柱中粗略地找出圆柱的共同特征——都有两个面是圆,上下粗细相同,有一个曲面。然后再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认识各部分特点,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揭示底面和侧面的名称,全面归纳各部分特点,抽象出圆柱的空间图形,建立圆柱的空间观念。

2、加强动手实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认识底面的特征时,先

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使学生的操作经验内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丰富了对圆柱特征的理解。在比较圆柱的侧面和底面圆的关系时,教师适时地启发学生联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推导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对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去体验,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新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圆柱体的制作,引导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圆柱的认识》【第二篇】

年级:六年级

内容:

圆柱体的认识课上,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圆柱体模型总结了圆柱体的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列举、展示、观察了生活中常见的典型圆柱体后,在指导学生制作圆柱体模型之前。

师:你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吗?

……

生1:硬币是圆柱体。

师:是吗?你能指出它的底面和高吗?

生1:(拿出一枚硬币)这两个圆就是底面,这个厚度就是高。

师:大家同意吗?有硬币的同学拿出来看看。

生:(一边交流,找硬币)同意。

生2:(站起来,举着硬币,大声地)硬币不是圆柱体。

师:(感到意外,但是兴奋地指着生1)很好,你跟他讨论,大家认真听,有意见的可以插话发表意见。

生2:(对生1)你说,圆柱体有几个面?

生1:三个呀。

生2:三个什么样的面?

生1:两个圆圆的平面,一个曲面。

生2:你摸摸硬币的两个圆面,是平的吗,是光滑的吗,上面是不是有很多字和花纹,还有国徽,不是平的。

生1:(摸硬币,迷惑),……但是……

生:(热烈交流,有争论。)

生1:他差不多是个圆柱体。

生2:差万分之一也不行呀。

生3:(跑到前面来,冲着生2)你是钻牛角尖,那你说说,什么是圆柱体。

生2:(拿过圆柱体模型--教具,很精致,做了油漆)这才是。

生3:(好像抓住了什么把柄似的,高兴地)你是说,这是万分之万的圆柱体?

生2:(好像意识到什么,有点犹豫)是的。

生3:现在如果有一个显微镜,来看圆柱体,肯定会看到上面有凹凸不平的。

……

(下课铃响,学生还在热烈交流)

师:老师很高兴,你们,特别是这两个同学是我见过的最肯动脑筋的同学,大家课后再讨论一下,我看不出谁有错,这个问题究竟该怎样解决?下次课把你们的结果告诉我。不过在家里还是请你们做一个尽可能(放慢速度,一字一顿地)近似于圆柱体的东西,要求底面半径5厘米,高10厘米。

没有等到上第二次课,同学们就讨论出了结果,由生2写在纸上交给我:“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平面、直线、圆等等实际物体,所有这些物体都是近似的。”老师在纸上写着:“你们真了不起,对于12岁的孩子来说,这个发现同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奥秘一样伟大,老师为你们骄傲!”

简单分析:

这个片断有这样几个特点。

1. 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教师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教师在本节课既定教学任务完成受到影响的情况下,给学生表演的舞台,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老师始终兴趣盎然地表示鼓励,给学生极大的勇气,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没有平时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师生关系,不会有这样的结果。对学生提出的见解,即使是荒唐的,但是没有简单忽略,而是加以关注,不是简单给予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解决。最后布置作业 的时候使用的词语“尽可能接近圆柱体的东西”。

2. 教师够准确地把握住了课堂上稍纵即逝的教育机会。培养学生辩证的思想方法和看问题的态度,当然同样是数学教师职责,但是,往往很难找到这样的好机会。教师在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后,敏锐地捕捉到了问题的价值,使得学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3. 给了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体验成功既可以让学生产生追求更大成功的欲望,又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生2的成功与失败,来自老师的一念之间。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片断〕

师:你对圆柱有哪些了解?

生1:圆柱有两个底面

生2:圆柱的底面是圆形

〔学生举手的人不多,有点冷场〕

师:看来大家对圆柱有了一些了解,下面我们来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

(接着,教师出示小组学习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圆柱实物,围绕3个问题,探索圆柱的特征)

师: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圆形。

生2:我觉得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相等。

师:你们有办法证明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吗?

生3:〔该生是学困生,但在公开课中回答问题一向很积极〕如果圆柱的两个底面不相等,那么圆柱就会一头大,一头小。

师:恩(停顿),你能再说说吗?〔这时我听得不太清楚〕

生3:两个底面不相等,一头大,一头小,会东倒西歪。

师:(没有做出评价)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4:我是通过把上面的盖子取下和底面相比,得出两个底面大小相等的。

师:说得太好了。(露出满意的神情)

(之后,老师拿出一个有盖的茶叶罐,按生4的方面演示了一遍)

板书:面积相等的两个圆

师:圆柱的面还有什么特征?

生5:我发现圆柱的表面摸起来很光滑,永远也“摸不到头”。

师:为什么“摸不到头”?你觉得圆柱的这个面和底面有什么不同?

生6:底面是个平面,而这个面不是平面。

师:我们就说这个面是曲面。(板书:曲面)

〔反思〕

一、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他们的数学学习不仅仅在数学课堂上,在生活中他们也在不断地积累数学的知识和经验。因此“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圆柱形的物体在生活中可谓太常见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一定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有关圆柱的知识和经验。基于“尊重学生的已知,引导学生的未知,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我提出了“你对圆柱有哪些了解?”的问题,试图通过这个问题,找到学生学习新知的生长点和联结点,达到“立足旧知,激起学生灵动思维”的目标。从学生的回答不难看出,学生对于圆柱的整体把握显然不感兴趣,他们更多的关心是某个局部,如两个底面,底面的形状等。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对于我的这个安排学生并没有领情,举手回答的学生不多,我所想要看到的“各抒己见”、“百花齐放”的情景并没有出现。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冷场?除了学生进入高年级,由于生理、心理的诸多问题导致不爱回答问题,羞于表达,或懒于表现的原因以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平时的课堂上,为了追求所谓的“教学质量”,所谓的“高效”,牺牲了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渐渐的,学生也就习惯沉默了。

二、给学生发现的机会

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学生亲自把知识发现出来。在本环节的教学中,老师并没有把圆柱的特征“教”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圆柱体实物,用他们自己的眼睛和双手去发现,去感悟圆柱的特征。特别是在有一位学生发现了圆柱的两个底面大小相等后我并没有就此作罢,而是让全体学生想办法证明这个发现。通过汇报我们不然看出,由于老师给了学生这个机会,其结果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从各自的视角出发,证明了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展示了学生有个性的学习方式。

三、生成需要互动

证明“圆柱的两个底面大小相等”这个环节,在备课时预想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证明方法:1、将圆柱形容器的盖子取下与底面相比较;2、用圆柱形实物的底面在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将另一底面和画好的圆作比较;3、用尺子量出两个底面的直径或半径作比较。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意想不到,生3的说法就没有在我的预设之中。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想法?如何把握生成?是对教师把握课堂水平的一次考验。在这个过程中,令自己感到惋惜的是在生3回答之后,我竟然没有做出任何评价。我用沉默这盆冷水,浇灭了该生创新的火花;我的无动于衷,击退了该生答题的热情。这样一来,创设一个敢于质疑,乐于表达的课堂学习气氛的想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在后来的评课中,教研组长陈老师评价说:“生3的回答,从反面论证了圆柱的底面积相等,应该得到鼓励和表扬。”学困生这样一次精彩的回答,独辟溪径的思路,我却视而不见,至今我还后悔不已。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当时没有听懂该生的意思,没有马上反应过来;另一方面,暴露出在我的思想深处,关注课堂的进程比关注学生多一些。因为学生的回答在我的预设之外,便敷衍了事,心里更想听到的是预设中的答案。后来这位学生的回答,我之所以满意,我想也是这种心理在作怪吧。以学生为主体,具体落实到课堂上,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表现,重视教师评价对学生所起到的激励作用。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而生成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只有互动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生成,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圆柱的认识》【第四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圆柱体实物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体的立体图形,使全体学生经历从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

2.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量一量,想一想,做一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高、侧面、及侧面展开图形状及其与圆柱体的对应关系,并能够对一些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或实验验证。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猜想、操作、分析、概括水平,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师生互动中是全体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圆柱体)的独特魅力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使部分学生大致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准备:圆柱体实物及模型、王牌、直尺、色卡纸、剪刀、胶带、小棒、ppt课件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在一年级就认识了圆柱,对圆柱体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认识圆柱,你想知道有关圆柱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探索特征

1、先让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体实物,再展示ppt圆柱形实物图片。

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圆的、直直的、上下一样粗)

如果把这些圆柱形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

电脑课件演示:抽象出圆柱的几何模型。

并指出像这样的几何体叫做圆柱体。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丰富学生头脑中圆柱形象的储备,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柱的广泛应用。

2、结合实物及模型,初步探索圆柱的基本特征。

要研究圆柱,我们首先要研究圆柱的组成。

请你仔细观察你学具袋中的圆柱体或你收集到的圆柱形实物,圆柱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再仔细看一看,动手摸一摸,滚一滚,量一量,做一做,还有什么发现?

和同伴们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吧。

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一下对圆柱的认识。

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

底面2个圆形完全相同平行

圆柱两底面和侧面垂直

侧面1个曲面

3、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你是如何知道圆柱的两个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的呢?

教学预设测量、画下来比较、拆下来扣上等。

生汇报后电脑动画演示上下两个底面圆完全重合。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两个底面完全重合?

围成圆柱的面和围成正方体、长方体的面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并感受其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广泛应用。结合电脑演示,是教学更加直观形象。

4、圆柱的高

同学们非常了不起,运用了多种方法研究认识了圆柱的底面特征。

下面再来看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它们分别是跟圆柱的什么有关呢?

出示两个底面和高都不同的圆柱体。

预设高低不同,粗细不同,与两个底面大小及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

教师结合圆柱体模型演示并讲述:底面半径和高。

圆柱的粗细与谁有关?(底面半径)

圆柱的高低与谁有关?(圆柱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即圆柱的高)

圆柱有几条高?

连接圆柱上下底面上任意两点的线段都是圆柱的高吗?

同一个圆柱体上的任意一条高都相等吗?

电脑演示:连接上下底面圆心的连线段长就是圆柱的高,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且都相等。

你能给你手中的圆柱画高吗?

日常生活中圆柱的的高还有那些不同称谓?

例如:硬币的高教做厚;钢管横放时的高叫做长水井的高叫做深等。

设计意图圆柱高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中的难点,应突破侧面高的教学定势,以两底面间的距离从内外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高,画高。丰富学生空间意识观念。

5、圆柱的生成

试着把一张长方形硬纸板长边粘在小棒上,快速转动,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和同伴一块儿体验一下吧!转成的圆柱的半径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何联系?如果按短边转呢?又会怎样?

6、圆柱的侧面

先猜想一下如果沿着圆柱的高剪开,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

再拿出你事先准备好的圆柱模型、剪刀、直尺、色卡纸、胶带等物品做个试验吧。根据你的实验完成下列报告:

实验报告单

第小组组长组员

①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是一个形。

②该图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

具体关系是。

③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说出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剪开、围裹等实践操作,把圆柱体的侧面化曲为直,培养学生想象的空间。

三、深化巩固,解决问题

1、下面那些物体是圆柱体,若是,请指出它的底和高,若不是,请说明理由。图略

设计意图巩固理解所学新知,重点区分圆柱和圆台。

2、判断题

3、小小设计师

4、小画家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逐步认识了圆柱体,我们都探究了圆柱体哪些方面?对圆柱你都知道了什么?

圆柱体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建筑、日常用具、工艺美术、产品设计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增加了许多情趣。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加以利用。

五、板书设计:

底面2个圆形完全相同平行

圆柱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无数条相等

侧面1个曲面

展开后是长方形

长=底面周长宽=高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圆柱的认识(p10-12)

教材分析:

教材先呈现出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再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结合图形的名称,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见过那些圆柱形的物体,丰富了学生头脑中圆柱形象的储备。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柱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体,学生有广泛的认知基础,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圆柱体、硬纸、剪刀、胶带、圆规、直尺、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渗透学习方法

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

生: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向大家所说,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评析用长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图片引入,探索圆柱的特征

1.课件引出研究问题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

(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2.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师:研究圆柱,我们先要研究圆柱的组成,每个人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物体,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援助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独立观察、操作)

生1:圆柱有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周围的面。

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生3:圆柱有无数条高。

师: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圆柱的高在哪里吗?(学生指)

教师划一条侧面上的斜线,这是圆柱的高吗?为什么?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是高吗?高有多少条?

师:大家的观察很仔细,确实圆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两个圆和一个曲面,并且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在圆柱中,两个圆叫圆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板书)

( kb) 3.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的研究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圆柱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呢?(不是)我这里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他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不能)

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学具进行研究。

汇报1:

生1:圆的大小和侧面的粗细一样。

师:大家的感觉没错。可是老师总感觉底面圆和侧面之间的关还不够具体,谁有办法能让大家很容易的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次进行小组合作。

汇报2:

组1:我们可以把圆柱的侧面剪开,把它展开后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它们就都成了平面图形,就容易进行比较了。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把侧面剪开变成了长方形,是沿哪里剪的?(圆柱的高)这样就把侧面这一曲面转变成了平面。板书:化曲为直

在以前的学习中,还有哪些知识也用到了这一方法?

生2:学习圆的周长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

生3: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把原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

师:大家的想法很有创造力,那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底面圆之间有什么关系?

组2:现在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师:大家把剪开的圆柱体再围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结果。(学生操作)

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4: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圆柱的关系?

生5: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板书:

师:请同位两个用本子作学具互相说一说。

4.课件演示,建构圆柱的特征

评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使学生的操作经验内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丰富了对圆柱特征的理解。在比较圆柱的侧面和底面圆的关系时,教师适时地启发学生联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推导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运用特征,解决问题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了圆柱的基本特征。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张长方形纸(长厘米、宽厘米),你能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以这张长方形纸为侧面的圆柱吗?请大家先讨论应该怎样去做,有了想法后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组1:我们组是利用长厘米求出了底面圆的周长也是厘米,÷÷2=10厘米,所以底面圆的半径是10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粘起来就做成了一个圆柱。

组2:我们是把厘米作为圆柱的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是5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做成了圆柱。

师:请大家把做成的圆柱举起来互相欣赏一下。虽然两个小组做成的圆柱形状不同,但他们都用到了今天所学的圆柱的基本特征:圆柱由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评析圆柱体的制作,引导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请标注来。

2.折一折,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图形,写到括号中

评析有效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2 346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