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精彩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通过对折射现象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具备了学习光的折射的基础知识,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较强也为上好本节课打下基础。但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生活积累和感性认识比直线传播和反射要少得多,“叉鱼”、“看彩虹”不要说是城镇学生,连乡村学生见过的也不多,因此在折射现象的呈现环节必需充分、直观。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时间不长,动手实验有一定的模仿性,在这一阶段需作必要的演示指导。有光的反射探究的经验,只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光路的可视化问题,折射规律的探究操作就不困难了。
设计意图
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反射角、法线等。针对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实验、观察分析、探究、讨论法,通过学生猜想、做出假设,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和观察,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改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4)会用光的折射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及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领略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奥妙,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浓厚的学科知识;
(3)激发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
1、光的折射概念及折射规律;
2、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
作图、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做一个学生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在杯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杯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如下图所示:
图一 杯中的筷子
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1、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
2、实验
让一束光从空气以不同的角度射入水中(图二所示),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光束进入水中以后传播方向是否发生了偏折?向那个方向偏折?并绘制看到的光路图。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的解释。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的解释。
教学工具
光的反射实验装置、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向上弯折)
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可以看到,好象碗底变浅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学后就可解释了。
3.捕鱼中,渔民叉鱼时,总向看天的鱼的下方叉才能叉到鱼为什么?
二、新课教学
1.观察折射光路
演示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光路,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也是沿直线传播,但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过程,让学生把光路画下来。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refraction)
引导学生和反射光路比较,得出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折射光线、折射角及位置关系。
2.斜射入两种介质的界面时才发生折射
问: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一定发生折射现象吧?
演示2让光垂直入水和空气界面时,不发生折射,只有斜射入时,才发生折射。
3.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演示3让光由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
演示4让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归纳:当光在空气与其他介质发生折射时,不论时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总是大角。
4.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5.光的折射应用举例
A、渔民叉鱼时,总向看天的鱼的`下方叉才能叉到鱼为什么?画图解释。
B、参书,解释为什么。
6.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再射出来。
7.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分析]如图所示,从碗底S点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反向延长线交点S′发出来的。S′就是S的虚像,S′比S与水面的距离近。所以,人看上去盛水的碗底好像变浅了。
2.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小石头,加上水又会看得见。
[分析]在未加水之前的小石头S点,射入人眼的这部分光,被杯的边沿挡住如图甲所示,射向其他方向的光线,也没有射进人的眼睛,所以,人眼看不见小石头。当水加到一定程度时,S点从水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如图乙所示,人可以看见小石头,其实,人看到的只是小石头的虚像。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3.用光的折射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光的折射【第三篇】
课题
第六章 第一节
执教
教学
目标
1. 知道什么是现象及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和折射角
2. 知道光从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 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 能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重点
理解并掌握规律,知道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
难点
折射现象的解释,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教具
演示
烧杯,筷子,水,全反射实验器,光具盘、玻璃砖,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向上弯折)
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可以看到,好象碗底变浅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学后就可解释了。
二教学过程 设计
1. 观察折射光路
演示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光路,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也是沿直线传播,但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偏折,这就是过程,让学生把光路画下来。引导学生和反射光路比较,得出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折射光线、折射角及位置关系。
2. 斜射入两种介质的界面时才发生折射
问: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一定发生折射现象吧?
演示2让光垂直入水和空气界面时,不发生折射,只有斜射入时,才发生折射。
3. 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演示3让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
演示4让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归纳:当光在空气与其他介质发生折射时,不论时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总是大角。
4. 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5. 光的射应用举例
教学过程 设计
(1) 渔民叉鱼时,总向看天的鱼的下方叉才能叉到鱼为什么?画图6-4解释。
(2) 参书P83图6-4,6-5,解释为什么。
(3) 我们看到天上的星星的位置是它实际的位置吗?
6. 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再射出来。
(2) 光由空气斜射入三棱镜再射出来。(光会向玻璃较厚的一方偏折)。
课堂小结:
1. 知道什么是折射现象,并能叙述折射规律,特别要注意斜射入的条件,不要记住在空气中角大的意义,叙述时要注意因果关系。
2. 能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并能根据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 知道折射时,光路可逆。
三。思考与作业
本节《课课通》
四板书
第一节
一。
1.什么叫: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2.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
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光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是大角
二。现象的解释。
五说明
光的折射【第四篇】
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光的折射现象
2.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3.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4.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
5.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呈现形式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是填空题和简答题的最好物理模型。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在作图题中经常出现,特别是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路图,同时,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解决问题仍是这部分考试的重点。
知识结构
一、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河水变“浅”,游泳者看岸边的灯“变高”等。
二、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4.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应用
1.凸透镜:(1)凸透镜的主轴、焦点、焦距;(2)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2.光学仪器:(1)照相机;(2)幻灯机;(3)放大镜。
3.凹透镜:(1)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凹透镜的主轴、焦点、焦距;(3)近视眼的矫正。
方法提示
1.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异同点:(1)当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般要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2) 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与对应的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3)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和对应的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4)反射角和折射角都随对应的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5)光在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
例题1一束光线在水与空气的界面发生了折射,四位同学画出了四幅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
解析
应将每幅光路图与光的折射规律进行逐条对照,符合折射规律即为正确。必须注意以法线为基准确定好入射角和折射角。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故a不正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分居法线两侧,故b不正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故c不正确,答案:d
2.三条特殊光线
(1)与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通过焦点。
(2)通过光心的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3)通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为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
例题2完成如图2所示的光路图。
解析
在完成光路图的练习或考试中。重点要看是什么光学元件,然后再看缺少什么光线。a、b两图凸透镜,缺少折射光线;c、d两图是凹透镜,缺少入射光线。a图中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b图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的焦点上;c图中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且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上,所以入射光线是平行于主光轴射入的;d图中折射光线是平行射出的,可知入射光线是会聚射入凹透镜的,且入射光线的延长线交于主光轴的焦点上。
本题作图如图3所示,解答该题时要牢记三条特殊光线的性质,是作图的关键。
3.如何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
(1)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条直线上,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实验时可由大于2倍焦距之外开始,逐渐向凸透镜靠拢,逐一完成各项实验步骤。
例题3有a、b、c三只凸透镜,将这三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做成像实验,当保持各透镜到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时,得到的实验记录如表:
由此可知a、b、c三只凸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 〕
>fb>fc b. fc >fa>fb,
c. fa<fb<fc d. fb>fc>fa
解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采用两种方法求解:一种是几何作图法方法,比较形象直观地求解;另一种采用数字推理的方法求解。
根据a、b、c成像情况,以及已知三种情况下物距相同这个条件,用作图法确定出三种情况下,一倍焦距及两倍焦距的位置,可直观判断出:fc >fa>fb
例题4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然后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两侧,如果它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烛焰的像,则可能有几种原因?
解析在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不会成实像;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在1倍焦距处时,成像在无穷远处;当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在1倍焦距外,但接近1倍焦距时,虽然成像,但像的位置离凸透镜很远,光具座的长度可能达不到,另外,因为光具座为一直线状,且光屏不可能太大,所以若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将会或上或下离开光屏的位置,综上所述,主要原因有三个:(1)由于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凸透镜不能成实像。(2)凸透镜成实像,但由于物距太小,光屏调不到烛焰的像所在的位置。(3)凸透镜成实像,但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4.凸透镜成像规律
(1)列表法
(2)图像法
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位置 应用举例
正立或倒立 缩小或放大 实像或虚像 同侧或异侧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f
u=f 不成像
u 例题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实验中,当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是20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该透镜的焦距是20cm b.该透镜可作放大镜 c.当蜡烛距透镜的距离是40cm时,光屏上可得到缩小的像 d.当蜡烛距透镜的距离是10cm时,在光屏上得不到像 解析本题是考查灵活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凸透镜成像中,若要分析物体经过透镜后的成像性质,必须知道凸透镜的焦距和物距,按凸透镜成像规律“抓两点,观两变”,本题的关键是算出焦距f的大小及物体在镜前不同位置与焦点的相对位置,再判断像的性质,根据题意,当u=20cm时,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可以知道此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则f2f,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缩小的像,当物距u"=10cm时,物体的位置u" 对应训练 1.一束光从空气中斜着射入某种透明物质,已知入射光线跟界面成37o,且它的折射光线跟反射光线垂直,则它的反射角为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 2.当你漫步在池塘边,常会看到池塘中的“白云”和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的鱼。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虚像;看到的“白云”是光的 形成的虚像(选填“折射”或“反射”) 3. 请你对下列光学仪器归类:a近视眼镜;b老花眼镜 c防盗门上的“猫眼”;d照相机镜头。(1)类: (2)类 。 4. 照相机照相时,如果被照的景物由远变近,应将镜头往 ,使胶片离镜片 些。完成这一动作是调节照相机上的 。 5.放大镜的原理是: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焦距时,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 个 像。 6.投影仪是利用 透镜来成像的,它上面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使 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7.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当物体放置在主光轴上距透镜16cm 处时,光屏上可以得 到一个清晰像的特点是 a.正立、放大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 c.正立缩小的像 d.倒立缩小的像 8.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厚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则她在光屏上得 到的像与未遮住前相比 a.所成的像只是上部一半 b.所成像只是下部一半 c.所成像没有发生变化 d.像的大小、正倒、位置无没化,但像更暗些 9.当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实像时,像的大小会随物距的减小而增大,那么物体在凸透镜中成虚像时,像的大小与物距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去探究。 10.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中。 透镜的焦距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像到透镜的距离 像的正倒 透镜的焦距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像到透镜的距离 像的正倒 14 20 47 倒立 16 20 80 倒立 14 30 26 倒立 16 30 34 倒立 14 40 22 倒立 16 40 27 倒立 14 60 18 倒立 16 60 22 倒立 11.(1)手持凸透镜站在离窗户2米远,通过透镜观察窗外。你看到了什么? (2)使凸透镜离你眼睛远一些,再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变化? (3)现在把凸透镜旋转到窗户和一页纸之间,使其离纸近一些。看着纸,慢慢地向窗户方向移动透镜。这时,你看到了什么?当你移动凸透镜时发生了什么现象? 12.小明想替爷爷买一副老花镜,约了几位同学到眼镜店去选购。他看中一副样式新颖的眼镜,但不知道是老花镜还是近视眼镜,请你为小明提出一个既不伤害眼镜镜片,又能最简便最快的正确判断的方法,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度 37度 2. 折射 反射 3. 凸透镜:b d 凹透镜:a c 4. 前伸 远 调焦环 5.小于 正立、放大的虚像6.凸,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7..b 9.提示:u
上一篇:《称赞》教学设计(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