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三年级翠鸟教案教学设计汇聚(通用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实用三年级翠鸟教案教学设计汇聚(通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新三年级翠鸟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篇】

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年级语文下册《翠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孩子们也喜欢这样可爱的小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自己的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这篇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本课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作者在介绍翠鸟时,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表达方法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多种方式。比如,“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中的“喜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中的“等待”,无不反映了作者为翠鸟赋予的人性化的色彩;“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作者在描写翠鸟机灵、敏捷的动作特点时,是把它和小鱼做了一番对比的。小鱼“悄悄”地吹了个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是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是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教师在课前准备有关翠鸟挂图、幻灯片、录像资料,如果有条件,与学生一起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11个,读音难点主要有“赤、衬、衫”(翘舌音)、“秆、衬、衫、泛、翁”(前四者为前鼻音,最后一个为后鼻音)。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秆、绣、褐”,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翁”,颜色或衣服学习“赤、褐、衬、衫”等。“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要注意到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落实到位。

3?本文在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同时,表达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本文语言浅显、生动,学生初读课文,大致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怎样将其表达清楚的。这一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首先是翠鸟外形上的特点。外形上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体态小巧玲珑;眼睛灵活、嘴巴长尖,“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以上外形上的特点都属于静态的描写。

第二,翠鸟动作上的特点。动作上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鸣声清脆;飞的速度极快,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课文当中有一个学习伙伴的泡泡“翠鸟的动作真快啊”,目的是引导学生注意翠鸟的飞行速度和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再次是翠鸟机灵,它的反应特别迅速,“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作者在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时,除了将其特点分为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之外,还注意到了描写的顺序,比如,在介绍翠鸟的颜色时,先写头,后写背上,再写腹部。此外,作者没有单纯、枯燥地介绍翠鸟的动作上的特点,而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捕捉小鱼的例子对其灵敏、迅速的特点做了生动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翠鸟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关系密切,正是由于翠鸟在外形上具有上述的特点,它在抓鱼时才会如此的敏捷、迅速。这一点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格外注意。作者之所以将翠鸟的特点写得如此细致,是与其日常的认真观察分不开的,进而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作者在仔细认真的观察基础之上,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描写翠鸟的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如果缺少对翠鸟的浓厚的兴趣、没有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作者是不会那样认真地去观察、那样生动地去表现的。作者在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这个想法尽管与保护动物的宗旨不相吻合(因为翠鸟是野生的,在大自然里成长才是它们最好的生活方式),但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孩子们是多么喜爱翠鸟;“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这反映了“我们”在老渔翁的开导之下,从内心深处懂得喜爱翠鸟不应该是将它们捉来饲养,而是应该和它们做朋友的道理之后,盼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留一会儿。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没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这种想法对不对。

4?要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表示颜色的“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等词语,均体现了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因此,朗读时声音应该略重。“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句子中的“小巧玲珑、透亮灵活、又尖又长”,从不同方面展示了翠鸟的外形特点,朗读时语气也应该略重。朗读老渔翁说的话,语速可以稍慢些,这样较符合人物说话特点。

5?课后练习第三题,引导学生体会和发现语言表达方面准确、具体、生动的句子。第一组,“鸣声清脆”比“叫声清脆”更合适,虽然“鸣声”和“叫声”都可以指鸟叫,但是前者更准确,同时还含有感情色彩。“爱贴着水面疾飞”比“爱在水面上飞”更能准确、生动地体现出翠鸟动作轻盈、迅捷的特点。第二组,“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与“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相比,“蹬开”比“离开”更具体,将翠鸟离开苇秆时的动作、神态、速度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像箭一样飞过去”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它将翠鸟飞走的速度和神态进行了形象的表达。除了这个题目,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的积累,这属于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有条件的地方或者学校,可以针对本篇课文开展一次拓展性学习,以“我最喜欢的鸟”为题目,介绍自己所熟悉的鸟的外形、活动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也可以讲述自己和鸟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6?在本文后面,安排了这一学期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在三年级上册,教师和同学已经接触到了“综合性学习”这一形式,在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时,可以适当回忆上学期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的。

本次“综合性学习”,紧密联系本单元专题“环境保护”展开。在提示的内容里面,教材引导学生去了解家乡的环境,调查空气和水是否受到了污染以及人们为环保所做出的努力。这些提示,仅仅是举例性质的引导,教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应该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变通处理,比如,空气和水受到了怎样的污染,污染源在哪里,当地的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污染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污染情况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等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或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专题内容学习的一个部分,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不能游离于“环境保护”这一专题。时间的安排上,要随着本组教学内容学习的结束而结束。特殊情况下,适当延长开展活动的时间。要加强“综合性学习”的中期检查、指导。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安排了提示的要求。对于浪费时间、可操作性差的调查内容和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更正。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要反映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借助于和语文密切相关的手段开展活动,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提高保护环境意识。同时,开展环境调查活动,注意小组合作参与,通过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翠鸟 翠鸟中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是欧亚翠鸟。这种鸟在我国东部、南部常见,也叫钓鱼郎。翠鸟体长约15厘米。头大,体小。翠鸟常常蹲在河溪、水塘、湖泊、海湾的水面上,或盘旋在上空,只要鱼鳞银光一闪,它便紧夹双翼,尾上头下,全身笔直插入水中,双喙像镊子一样张开,钳住小鱼,随即张开双翼,龟缩着脑袋,掉头振翅浮出水面,整个过程前后不过几秒钟。翠鸟把抓住的小鱼往自己爪上狠狠打几下,再将鱼抛向空中,张大嘴接住,美餐一顿。

翠鸟这种高超的捕鱼本领,来自它独特的身体构造。它的羽毛里,隐藏着许多气袋,尾部有分泌防水油的腺体,借此可在水中迅速潜游而不致弄湿羽毛。翠鸟在插入水中的瞬间,能够精确调节因光线的折射而造成的视差。进水之后,仍能保持极佳视力。

最新三年级翠鸟教案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同学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同学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战略和方法。

3.

使同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考虑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组织同学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同学可以自身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同学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同学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同学的叙述进行指导。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27+85。

=113(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同学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协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同学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同学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同学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同学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

最新三年级翠鸟教案教学设计【第三篇】

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的画、形形色色的翠鸟图片、翠鸟叫声、苇秆。

设计理念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及生活习性,让学生认识鸟儿,走近鸟儿,从而爱上鸟儿,保护鸟儿。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生:翠鸟又名鱼狗,也叫叼鱼郎,属于佛法僧目,翠鸟科。由于该鸟全身以翠绿色为主,所以就叫翠鸟。嗜食鱼类,所以也被人们称以“鱼虎”、“水狗”、“鱼狗”等名称。翠鸟的寿命很短,大概也就二年。

生:翠鸟具有高超的捕鱼本领。它天生有一种人类无法做到的俯冲绝技。因此被人们封为“捕鱼能手”。

生:翠鸟是一种羽毛美丽的观赏鸟,背上、尾巴上的羽毛在某种角度的光线照射下,会发出翠绿色的光芒,即使羽毛掉落了也不会退色。所以翠鸟的羽毛可以用作工艺装饰品,非常漂亮。

师:刚才我们同学介绍到翠鸟全身以翠绿色为主,看课文,找出翠鸟羽毛是绿色的句子读一读。

生: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师:“翠”还指绿得发亮,说明翠鸟的羽毛有光泽。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了解翠鸟的欲望)。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自己读,找找翠鸟身上还有那些颜色?

生:腹部赤褐色的羽毛,红色的小爪子。

师:加上漂亮的绿色,谁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生:颜色鲜艳。

师:课文还描写了翠鸟的什么?

生:透亮灵活的眼睛,又长又尖的觜。

师:按顺序说一说课文是怎么描写翠鸟外形的。

生:爪子——羽毛——眼睛——嘴(师板书)。

师小结:第一自然段按这样的顺序描写了翠鸟的外形,重点描写了翠鸟的羽毛,我们不仅知道了翠鸟样子,还了解了它的外形特点。同学们在描写小动物的外形时就可以学习这样的方法,按顺序,抓特点,突出重点。

拿出自己课前画好的翠鸟到前面展示,互相欣赏,把画送给自己的学习伙伴。

师:谁能用一个此概括一下翠鸟的外形?

生:小巧玲珑(师板书)。

资料:翠鸟体长15厘米左右,和寻常一般麻雀大小,称的上是小巧玲珑。

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同时为后面明白翠鸟的捉鱼本领和外形特点之间的关系作好铺垫)。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过渡:外形漂亮,还要有真本领才行。翠鸟有什么本领?

生:某某同学刚才介绍了,它的捕鱼本领高超。

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翠鸟捕鱼的活动?

生:二、三自然段。

师:自己读,画出写翠鸟捕鱼时的动词。

指名说动词:注视、等待、蹬开、飞、叼起、贴、飞。

指名读二、三自然段,强调动词。请读得好的同学说说怎样读好。

生:我认为第二自然段应该读轻一些。

师:为什么?

生:因为翠鸟在等鱼,声音太大就把小鱼吓跑了。

师:那第三自然段呢?

生:我觉得应该读快,慢了就抓不住鱼了。

练读。强调:尽管——还是——。

生:在这里写小鱼机灵是为了衬托翠鸟的行动更快、更敏捷。(板书:动作敏捷)。

齐读二、三自然段。

师: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生: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我们先来听听翠鸟的叫声。(播放)。

师:爱贴着水面疾飞是翠鸟的行动特点,老师带来了一根苇秆,翠鸟能停在上面说明它体态轻盈,前面说到它小巧玲珑,可以想见。

晃动苇秆,持续的时间不长就恢复了平静。

联系书上“只有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说明翠鸟捕鱼的动作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叼鱼郎”果然名不虚传。(板书:捕鱼高手)。

同时引导学生再读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只有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时,应读得慢一些,轻一些,给人以还在回味的感觉。

自有练读,齐读。

(设计意图:体会课文用词的贴切、生动,了解翠鸟的捕鱼本领高超。)。

一、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我们想把这鼎鼎有名的捕鱼高手带回家做客,你们觉得行的通吗?

生:不行啊,它的家住在陡峭的石壁上。

师:自己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哪些词语表达了我们想接近翠鸟的愿望。

真想远远地看着(怕惊扰了它)希望(为了多看几眼)。

师:同学们也想看吗?(播放收集到的翠鸟图片),让我们和美丽的翠鸟一起回归自然吧。

(设计意图:了解翠鸟的生活习性,延续学生的兴趣)。

二、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翠鸟》,知道了翠鸟的外形,了解了翠鸟的习性。正是这些美丽的鸟儿点缀了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希望同学们都能够爱鸟护鸟,让鸟儿与人类和谐相处。

教学反思:

为了把1篇耳熟能详的老课文上的新颖活泼,我通过布置学生课前作画,上网查资料,师生共同搜集翠鸟的图片、叫声,做好准备工作,并将收集到的翠鸟图片一部分打印成彩色的小图片,当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积极精彩时奖给他(她),并告诉学生:翠鸟飞来和你做朋友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强。

附板书:

翠鸟。

外形(爪子—羽毛—眼睛—嘴)。

小巧玲珑动作敏捷捕鱼高手。

喜爱保护。

最新三年级翠鸟教案教学设计【第四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

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4、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

5、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媒体资源:教学课件《翠鸟》。

播放《翠鸟》录音,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可利用《翠鸟》课件中“认一认”部分内容结合教学。

2、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

3、分组分段朗读课文(结合《翠鸟》课件中“课文朗读”部分内容进行教学)。

1、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2、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

3、四人小组自学。

4、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1)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

(2)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鲜艳”)。

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第六句。

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

眼: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5、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指导训练朗读。

最新三年级翠鸟教案教学设计【第五篇】

生:你叫于老师。

生:你叫于永正。

师:谁敢再叫一声我的名字?

多位学生站起来叫了于永正,全班一起叫。

师:人呢,本来就可以直呼其名的,比如我们的——,就可以叫他。

生:于老师,我觉得叫你的名字不大礼貌,叫你于老师好一点。

师: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啊!

生:我可以叫你老于吗?

师:你们有没有开始喜欢我了呢?

生:喜欢!

师:第一次见面,那你想跟我说些什么呢?

生:于老师,你真幽默!

师:好!看出我幽默了,真了不起!

生:于老师,认识你,我真是三生有幸!

师:认识你,我四生有幸啊!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今天我们要上的是哪一课啊?

生:翠鸟。

师:这篇课文你读了几遍?

生:五遍。

生:十遍。

生:六七遍。

生:“翠”上面是个“羽毛”的“羽”字。

生:不带钩的。

师:噢,明白了,谢谢大家的提醒,“羽毛”的“羽”字下面不带钩的。

请小朋友抬起头来,看于老师写,并且一边提起手来跟着于老师把课题写一写。

生:是绿色的。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读读句子。

生:头上的羽毛象橄榄色的头巾,橄榄是绿色的,所以“翠”就是绿色的。

师:噢,有理,那还能从哪儿看出来呢?

生:背上的羽毛象浅绿色的外衣。

师:既然“翠”是绿色的,那为什么不叫“绿鸟”,而要叫“翠鸟”呢?

生:因为叫绿鸟声音不好听,叫翠鸟好听。

师:叫翠鸟声音就好听,叫绿鸟声音就不好听?这可不一定。

生:因为翠鸟外形美,音节动人。

有一种竹子,叫翠竹。为什么要用上这个“翠”字呢?听了有什么感觉呢?

生:翠就是很亮。

生齐读课题。

生自由读全文。

(指着一位没举手的说)你来,你为什么不举手啊?

生:我怕读不好。

师:哦,怕读不好?怕不怕我?

生:怕。

生:怕。

生:敢。

师:大声点。

生:敢!(全班学生热烈鼓掌)。

师:好!自发地鼓掌了,真好!请你读。

生读,但是读不好。

师:噢,还真有些害怕呀,坐下读,好吗?你坐下来读,应该能读好一点的!

学生坐下读了一句。

师:坐下读,果然好多了,大家再给他一点掌声(掌声),好,继续读。

生读毕。

师:嗯!真不错!读错的句子也改过来了。(学生再次鼓掌)。

师:谁还想来读读这个句子?这回请个举手的。

一女生读。

谁还愿意读读这一节?超过她?

一男生读。

一男生读。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再接着往下读?

一女生读第二自然段。

生各自读。

师(指着刚才那个女生):好,你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不错,这个“清脆”读得比刚才好多了!

谁再来读读?

(指名多人读,分别表扬):不错,轻多了。

更轻了。

还更轻了一点的吗?

……。

生:因为如果重重地停,哪还有小鱼儿敢来呀?

师:哦,原来是怕惊跑小鱼儿呀。

好!谁接着往下读?

一学生读不好。

生再读,终于读好了。

全班齐读两遍。

师:接着往下读,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

学生自己读第三自然段。

师:好,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一学生读,读了第一二句时。

生继续读。

师:这两句读得更有味道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全班齐读。再指名读。

师:啊呀,水波还在荡漾呢!我听他们这么读,我心里也痒痒的,我也想读。

师范读。生热烈鼓掌!

学生齐读,老师不时发出表示赞许的惊叹。

师:谁接着往下读?(生举手踊跃)这个机会给谁呢?

请了一个还没读过的,读。

学生练习读。

师:谁来试试?我还是把这个机会给他吧。(指刚才那位学生)。

学生读。

师:啊呀,一眨眼的功夫,小渔娃就五十多岁了呢。(生笑)。

生读。

师:听她读,几岁了?

生:六十。

师:好!你们三人读(指三个说能读出一百岁的学生说)。

三人一齐读。其余学生还想读。

师:别再读了,再读下去,我们就不用读小学了,全都去上老年大学了呀。(生笑)。

还有请你再往下读。(请刚才读这一段的学生)。

学生声情并茂地读。

学生各自自由读第一三自然段。

师:累不累?要不要休息?

生:不累。不休息。

师:听课的老师们要不要休息?

学生笑:要!

师:好,那我们就先休息五分钟,下课最重要的一件事别忘了。下课!

第二课时。

生自由读。

指名四人板画,其他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

师点评:看!这只翠鸟正在叫呢,鸣声清脆,我给画点声音出来。(师加了一笔)。

这只翠鸟正停在苇杆上一动不动呢。

这只翠鸟飞起来了呀。

啊,这只翠鸟刚出生呢,羽毛还没丰满呢。

师:同学们画得这么好,可不能浪费了,谁能来介绍介绍这些翠鸟?

要想介绍得好呀,得把第一自然读好!读得滚瓜烂熟!

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介绍介绍?(指名)你来,下面这些同学都是来参观的。

生:这只翠鸟……。

师:停!你看,同学们都坐得这么好,在听你的介绍,你要不要先说些什么话呢?

生笑了一下,再一想,说:同学们好,你们看,这只翠鸟……(学生介绍得较简略)。

师:你学得介绍得怎么样?

生:还不错。

师:这么自信?

生:是。

生:不知道。

师:于老师告诉你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把第一自然段读好。

谁还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些可爱的翠鸟?

一女生介绍。(介绍得很详细,很生动)。

生:因为我把课文读熟了,而且记住了。

师:同学们,这就是好经验啊,把课文读熟了,并且记住了,就能把这个介绍好。

生:愿意!

生:愿意。

师:好,那么我们现在开始采访。

你们的声音那么好听,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鸣声清脆。

师:噢,鸣声清脆,叫几声试试。

生纷纷放开嗓子学鸟叫。

生:会。

指名唱。

师:唱得真好听!

翠鸟们,我听说,你们还有一个外号叫“叼鱼郎”,不是“大灰狼”的“狼”哦。

你们叫叼鱼郎,可见你们叼鱼的本领很高,谁能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叼鱼的?

生:小鱼儿刚一露出水面吹个小泡泡,我就发现了。

师:哦,刚一露面,你就发现了?然后呢?

生:然后我就象箭一样飞过去,把它叼起来了。

师:你讲得比较简单,谁能来详细讲讲呢?

生:我们一蹬,就蹬开苇杆了。

师:你就是再蹬,我也感觉不到你们的本领高,速度快呀。

生:我打个比方吧,从这个角落到那个解散,我们只要一眨眼功夫就能飞过去了。

师:噢,一眨眼。还有吗?

生:只有那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也能看出我们的速度快。

师:这怎么就能看出来呢?

师:啊呀,是啊,你可真是太会找证据了。我现在心服口服了。

生:我们家在草地上。

师:是吗?翠鸟怎么搬家了呀?我听说你们不是在草地上的呀?

生:我们家在石壁上,洞口很小,你们人类是进不去的,真是可惜了!

……。

你们还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

生:欢迎你以后再来我们这儿。

师:你们这儿热情好客,我一定会再来的。

生:希望你多帮我们宣传宣传。

师:这个不用你们说,我也会做到的,我一定会好好写1篇文章给你们宣传的。

生:以后我要发明一样东西,可以把你变小,然后请你去我们家坐坐。

师:啊呀,你真是想得太周到了,谢谢你!

你们对我们人类还有什么要求吗?

生:以后对我们鸟类要保护。

生:不能再伤害我们了。

生:要保护环境,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和你们人类做好朋友。

……。

嗯,你们这儿有没有现成写你们翠鸟的文章啊?我带回去翻译一下。

生举起手中的书:这篇就是啊。

师拿起书,作惊讶状:嗯???这是什么字呀?我怎么不认识?

生:这是中文。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听出来了,写得不错,翠鸟们,这一段是写你们什么的呢?

生:外貌。

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我又听出来了,这两段也写得不错啊,这两段又是写你们什么的呢?

生:写我们怎样捕鱼。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师:这一段又是写你们什么的呢?

生:写我们住在哪里。

师:噢,也就是说住处。

谢谢各位翠鸟们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我的采访。

师:同学们,现在我又是于老师了,而你们也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

师唱京剧《苏三起解》。

结束!

最新三年级翠鸟教案教学设计【第六篇】

课文生动形象的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特点,感受翠鸟的美丽,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及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同时,有效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融为一体,综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多媒体课件。

3课时。

第一课时。

1、你们喜欢小鸟吗?(生:喜欢)你们认识哪些鸟?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种会捉鱼而又长得非常漂亮的小鸟,它的名字叫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我们就带着大家的提问,深入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以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同桌讨论的方法来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上记号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检查预习。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齐读词语。

4、齐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三方面写了翠鸟的特点?相机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最新三年级翠鸟教案教学设计【第七篇】

1.直接揭题,介绍边塞诗。

告诉学生“边塞”指“边关”“边界”,而边塞诗就是描写边疆军事生活的诗。诗中有的展示了雄伟苍茫的边塞风光和战争场面,有的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许身报国的英雄气概。

2.解释“从军行”

“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

3.简介作者新课标第一网。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白,擅长写七言绝句,以边塞诗著称,被称为“七绝圣手”。

设计意图从介绍边塞诗入手导入新课是为了让学生对这类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总体感知边塞诗的风格除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为了让学生真正品读《从军行》时能更快地融入此诗特有的情境。

二、品诗句,明诗意。

1.初读,读准字音。

2.再读,整体感知。

(1)指名读,教师读,齐读。

(2)通过这几遍读,你们能不能感受到诗人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

3.研读,读懂诗意。

(1)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初步感知,把诗读懂。

(2)指名谈对诗句的理解。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而把诗初步读懂是这一切的前提,此环节中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的学习时间,感悟理解诗的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情感。并注重了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大家将自读自悟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逐步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三、想意境,悟诗情。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指名读,教师随手将“暗”“孤”加上点,再请同学读。

(3).请你走进这个画面,你是那个遥望玉门关的战士,你心中会在想些什么?

(4).将你的体会融入诗句,读这两句诗。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你从这两句中又读出了什么?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黄沙“百战”“穿”等重点词语去体会环境的艰苦,边地的荒凉,战争的残酷,时间的漫长。抓住“终不还”去体会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2).教师用语言去渲染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用自己的朗读去表达。

3.感受此诗的艺术技巧。

(1).一、二句的写景对表现边疆将士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2).小结: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的高度统一是王昌龄边塞诗的一个突出特点。

4.配乐朗诵,背诵。

设计意图古诗的用词极其精妙,所以这个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在反复诵读中走进诗的画面,从而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碰撞,去理解.感悟文字背后的意思。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入情入境中用诵读去展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与诗境融为一体,并自然而然地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最新三年级翠鸟教案教学设计【第八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

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4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

5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多媒体(教学录像)生字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翠鸟的教学录像,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

3、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投影翠鸟,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2、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

3、四人小组自学。

4、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1)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

(2)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鲜艳”)。

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第六句。

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

眼: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5、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指导训练朗读。能够背过。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第1、2句: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4句:行动迅速敏捷。

(1)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

(2)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最新三年级翠鸟教案教学设计【第九篇】

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孩子们也喜欢这样可爱的小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自己的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这篇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本课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作者在介绍翠鸟时,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表达方法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多种方式。比如,“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中的“喜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中的“等待”,无不反映了作者为翠鸟赋予的人性化的色彩;“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作者在描写翠鸟机灵、敏捷的动作特点时,是把它和小鱼做了一番对比的。小鱼“悄悄”地吹了个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是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是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目标。

1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3谐相处的意识。

4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

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三、教学建议。

1条件,与学生一起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211个,读音难点主要有“赤、衬、衫”(翘舌音)、“秆、衬、衫、泛、翁”(前四者为前鼻音,最后一个为后鼻音)。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秆、绣、褐”,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翁”,颜色或衣服学习“赤、褐、衬、衫”等。“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要注意到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落实到位。

3喜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本文语言浅显、生动,学生初读课文,大致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怎样将其表达清楚的。这一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首先是翠鸟外形上的特点。外形上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体态小巧玲珑;眼睛灵活、嘴巴长尖,“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以上外形上的特点都属于静态的描写。

第二,翠鸟动作上的特点。动作上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鸣声清脆;飞的速度极快,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课文当中有一个学习伙伴的泡泡“翠鸟的动作真快啊”,目的是引导学生注意翠鸟的飞行速度和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再次是翠鸟机灵,它的反应特别迅速,“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作者在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时,除了将其特点分为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之外,还注意到了描写的顺序,比如,在介绍翠鸟的颜色时,先写头,后写背上,再写腹部。此外,作者没有单纯、枯燥地介绍翠鸟的动作上的特点,而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捕捉小鱼的例子对其灵敏、迅速的特点做了生动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翠鸟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关系密切,正是由于翠鸟在外形上具有上述的特点,它在抓鱼时才会如此的敏捷、迅速。这一点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格外注意。作者之所以将翠鸟的特点写得如此细致,是与其日常的认真观察分不开的,进而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作者在仔细认真的观察基础之上,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描写翠鸟的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如果缺少对翠鸟的浓厚的兴趣、没有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作者是不会那样认真地去观察、那样生动地去表现的。作者在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这个想法尽管与保护动物的宗旨不相吻合(因为翠鸟是野生的,在大自然里成长才是它们最好的生活方式),但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孩子们是多么喜爱翠鸟;“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这反映了“我们”在老渔翁的开导之下,从内心深处懂得喜爱翠鸟不应该是将它们捉来饲养,而是应该和它们做朋友的道理之后,盼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留一会儿。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没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这种想法对不对。

4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表示颜色的“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等词语,均体现了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因此,朗读时声音应该略重。“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句子中的“小巧玲珑、透亮灵活、又尖又长”,从不同方面展示了翠鸟的外形特点,朗读时语气也应该略重。朗读老渔翁说的话,语速可以稍慢些,这样较符合人物说话特点。

5具体、生动的句子。第一组,“鸣声清脆”比“叫声清脆”更合适,虽然“鸣声”和“叫声”都可以指鸟叫,但是前者更准确,同时还含有感情色彩。“爱贴着水面疾飞”比“爱在水面上飞”更能准确、生动地体现出翠鸟动作轻盈、迅捷的特点。第二组,“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与“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相比,“蹬开”比“离开”更具体,将翠鸟离开苇秆时的动作、神态、速度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像箭一样飞过去”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它将翠鸟飞走的速度和神态进行了形象的表达。除了这个题目,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的积累,这属于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有条件的地方或者学校,可以针对本篇课文开展一次拓展性学习,以“我最喜欢的鸟”为题目,介绍自己所熟悉的鸟的外形、活动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也可以讲述自己和鸟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6三年级上册,教师和同学已经接触到了“综合性学习”这一形式,在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时,可以适当回忆上学期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的。

本次“综合性学习”,紧密联系本单元专题“环境保护”展开。在提示的内容里面,教材引导学生去了解家乡的环境,调查空气和水是否受到了污染以及人们为环保所做出的努力。这些提示,仅仅是举例性质的引导,教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应该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变通处理,比如,空气和水受到了怎样的污染,污染源在哪里,当地的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污染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污染情况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等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或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专题内容学习的一个部分,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不能游离于“环境保护”这一专题。时间的安排上,要随着本组教学内容学习的结束而结束。特殊情况下,适当延长开展活动的时间。要加强“综合性学习”的中期检查、指导。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安排了提示的要求。对于浪费时间、可操作性差的调查内容和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更正。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要反映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借助于和语文密切相关的手段开展活动,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提高保护环境意识。同时,开展环境调查活动,注意小组合作参与,通过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四、参考资料。

翠鸟翠鸟中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是欧亚翠鸟。这种鸟在我国东部、南部常见,也叫钓鱼郎。翠鸟体长约15厘米。头大,体小。翠鸟常常蹲在河溪、水塘、湖泊、海湾的水面上,或盘旋在上空,只要鱼鳞银光一闪,它便紧夹双翼,尾上头下,全身笔直插入水中,双喙像镊子一样张开,钳住小鱼,随即张开双翼,龟缩着脑袋,掉头振翅浮出水面,整个过程前后不过几秒钟。翠鸟把抓住的小鱼往自己爪上狠狠打几下,再将鱼抛向空中,张大嘴接住,美餐一顿。

翠鸟这种高超的捕鱼本领,来自它独特的身体构造。它的羽毛里,隐藏着许多气袋,尾部有分泌防水油的腺体,借此可在水中迅速潜游而不致弄湿羽毛。翠鸟在插入水中的瞬间,能够精确调节因光线的折射而造成的视差。进水之后,仍能保持极佳视力。

最新三年级翠鸟教案教学设计【第十篇】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1.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分享的“实用三年级翠鸟教案教学设计汇聚(通用10篇)”,听,它唱着歌和大家打招呼呢!它的名字叫翠鸟。

看老师板书。(提示:翠字上边是羽毛的羽,不带钩,下边十字这一竖不要太长,别把上边的两个人分开。

2.齐读课题——《翠鸟》。

二、检查预习。

三、研读课文,体会翠鸟的外貌和活动特点。

(一)体会翠鸟的外貌特点。

1.同学们读得真专心,谁能说一说翠鸟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2.看,老师这儿也有只翠鸟,你觉得它美吗?美在哪里?(出示图片)。

爪子:红色。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背上:浅绿色的外衣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句子1: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1)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2)老师看到翠鸟想这样来写:翠鸟的头是橄榄色的,背是浅绿色的,腹部是赤褐色的,现在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你喜欢老师写的还是作者写的呢?比较: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翠鸟的美丽。

思考: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3)谁能通过朗读把翠鸟的美丽读出来?(指名读)(4)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写作手法把翠鸟写的这么美的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一句话。

书上先总写了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接着按顺序分别写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这样先总后分的写法就是总—分式的写法。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学习作者用这样的方法来描写某一种事物。

句子2: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小巧玲珑”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形容小巧而又精致)哪些地方能看出翠鸟小巧玲珑?

(二)体会翠鸟的活动特点。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二三段,把描写翠鸟捕鱼的动作的句子画出来。

交流:你认为翠鸟捕鱼的动作如何?生:快、很快„。

同学们你认为哪句话最能体现翠鸟的动作敏捷呢?

(1)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杆上了。

师:什么是“疾飞”?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疾飞”是指飞得很快的意思。这句话充分表现出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2)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品读)。

用笔圈出表示翠鸟捕鱼动作的词。

出示:翠鸟离开桅杆,很快地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读一读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个?品析:“蹬”、“像箭一样”

过渡:作者笔下的小鱼十分机灵,怕被翠鸟捉住,翠鸟会放过小鱼吗?

(3)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师:用小鱼的机灵体现出翠鸟的什么特点?(对比读)。

四、拓展延伸。

过渡:翠鸟可真是捕鱼能手啊,连老师都佩服!小练笔: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翠鸟,了解了如何写动物的外形,课后你们也去仔细观察生活,也把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样子写下来。

五、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从翠鸟的外貌和活动两个方面认识了翠鸟,这样一只鲜艳美丽、小巧玲珑的小鸟,你们会怎样跟它们相处,我们下次课的时候再来交流。

六、板书设计。

外貌颜色鲜艳小巧玲珑活动动作敏捷专心机警。

22 3098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