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说课稿精选29篇
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了对亲情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采桑子重阳说课稿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幼儿园大班秋天综合游戏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由于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很快,耕地越来越少,幼儿园的孩子与农田接触不多,秋收时带孩子到外面去体会秋天丰收的情景,幼儿感到很新鲜,也很兴奋,同时细心地观察到秋天大自然的变化,树叶变黄了,庄稼丰收了,孩子们高兴地说:“秋天真好!”发出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抓住孩子赞美的情感,我想在艺术中会得到更好的升华。因此,回幼儿园之后,我设计了本节活动《秋天多么美》,让孩子的情感在音乐中得以渲泻。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优美的乐曲,并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来。唱时要表现出喜悦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歌曲教学加深幼儿对秋天的认识。
3、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应放在通过对优美乐曲的感受,让孩子加深对秋天的认识,同时发自内心的赞美秋天的美丽。
难点是在歌曲演唱时符点音符、跳音的正确演唱,及它们在歌曲感情处理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
棉花、高梁、水稻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十分陌生,活动前搜集实物,让幼儿看到植物真实的外部特征,加深对植物的印象,同时加深对秋天的认识。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声、形、色各种感官的结合,让幼儿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体会作品的内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秋天的序曲教师同幼儿一起随《秋天多么美》的音乐进活动室。
师:棉桃宝贝们咧开你们的小嘴,跟棉桃姐姐跳起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殿堂。
二、基本部分
1、感受秋天师:看来,小宝贝们对秋天的认识可真不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歌声走进秋天去感受一下秋天的美丽,请宝贝们欣赏歌曲《秋天多么美》。
播放多媒体课件:《秋天多么美》mtv,让幼儿视听结合,感受秋天的美丽及歌曲的演唱情绪。听完后让幼儿交流对歌曲的感受。(优美抒情)
2、聆听秋天师:棉桃宝贝们这首歌这么好听,棉桃姐姐也想唱了,小宝贝们听完后要告诉棉桃姐姐,我的歌里都唱到了什么?由老师范唱,幼儿捕捉歌词里面唱到了哪些植物?(秋风、棉桃姐姐、稻花姐姐、高梁姐姐)教师与幼儿一起认识棉桃、高粱、水稻三种植物。
3、朗诵秋天师:秋风一吹,棉桃姐姐的嘴都笑咧了,你们看他笑的多开心啊,我们要使出小宝贝们的绝活——说儿歌,把开心的棉桃姐姐说出来。
(1)教师边弹旋律,边说歌词,幼儿跟教师一起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2)让幼儿发挥想象,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示强弱,为儿歌伴奏。
4、轻颂秋天师:小宝贝们说得这么好了,棉桃姐姐听了更高兴了,棉桃姐姐想请你们把她开心地唱出来,看看谁唱得最好!让幼儿随音乐小声哼唱第一段,以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帮助。
5、赞美秋天(歌曲的感情处理)
(1)“秋风秋风轻轻吹,”应唱得轻柔。
(2)跳音的正确演唱及对歌曲感情处理的帮助。
(3)“秋风吹黄了庄稼,吹得人们大丰收”应唱的高兴喜悦。播放多媒体课件《收获的秋天》让幼儿欣赏。
6、舞蹈秋天师:宝贝们唱得这么高兴,下面让我们站起来放松一下,我们来跳一段丰收舞。让幼儿自己创编舞蹈,自由发挥,给幼儿创作的空间。
7、歌颂秋天师:宝贝们这么高兴,棉桃姐姐建议我们来开一个中班的专场演出,每一位宝贝都要参加,让我们齐心协力,把最好的歌,最美的舞,最棒的乐队献给今天在场的所有老师!棉花舞蹈队,稻花合唱队,高梁小乐队同台展示。
三、结束部分
美丽的秋天秋天是丰富多彩的,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踩一踩、听一听,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吧!师幼随《秋天多么美》音乐离开活动室。(让幼儿真正走进秋天,观察秋天的变化、秋天的美丽。)
四、活动延伸
小宝贝小宝贝要记牢,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田里忙收获,高兴背后也有辛劳。幼儿通过背诵古诗《悯农》总结不能浪费粮食。
教学反思
《秋天多么美》是一首优美、活泼的儿童歌曲,本次活动有三个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优美的乐曲,并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来。唱时要表现出喜悦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歌曲教学加深幼儿对秋天的认识。
3、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为了达到本节活动的目标,我把本次活动分为四大环节,即秋天的序曲、认识秋天、歌唱秋天、美丽的秋天,从听、看、动、作、思五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设计。
一、听,即用耳朵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在歌曲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多听多变的形式,变换着不同的形式让幼儿多听。如听mtv唱片、听老师范唱、带着问题听、打着节奏听、跳着舞来听等,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学唱歌曲,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避免了老师唱一句,幼儿唱一句的灌注式教学。
二、看,百闻不如一见,活动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棉桃、水稻、高粱三种植物,让幼儿过目后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了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如考虑到城市的孩子大多生活在水泥钢筋建筑的高楼里,离秋天里农村收获的景象距离很远,因此,我把农村收获的景象用相机拍下来制成课件,让幼儿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分享收获的喜悦,加深了对秋天的认识,同时利于歌曲的感情处理。
三、动,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因此不失时机给孩子提供动的机会,让幼儿心动、脑动、口动、手动、全身动,感情处理让其心动,歌曲创作让其脑动,歌曲演唱让其口动,节奏强弱让其手动,丰收舞蹈让其全身动,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四、作。即创作,在平日的活动中孩子的创新总是令我赞叹不已,因此我大胆地进行着教学实验,不论是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我都用歌声与孩子进行交流,鼓励孩子把想说的用歌声唱出来,我想充满歌声的童年一定是快乐的童年。
五、思。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有着丰富的内涵,借助《秋天多么美》优美的音乐,结合新课改的精神,我从各个领域进行教育渗透,如自然科学教育、艺术教育、品德教育、卫生教育等,使幼儿不仅仅是学到了一首好听的歌,而是学到了许许多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
《春》朱自清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涵咏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课堂讨论、评述课文精彩片断的基础上,借鉴语言表达技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概念,更是有着感知和生命的歌咏对象,许多名� 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表达喜爱之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板书文题)
二、根据背景材料,感知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
三、感知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1)正音正字。(查阅字词典,注意辨识)
(2)释义。(结合注解,理解词义)
2.感知阅读,要求读得顺口、流畅。请班里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1~2名范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针对朗读的情形,作简短的点评。
3.放多媒体课件的配套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循声朗读,进入情景,欣赏如诗如画的春景。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本文语言的形式特点,选请小组代表陈述,教师可作如下归结:
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短句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2)请同学们浏览文章,找出文中用了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比喻、拟人来描写景物,你最喜欢哪些?谈谈看法,进而可仿例造句。
学生可能提出的例句有: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教师提示: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朗读,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②“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请仿照这个句式造一个句子。
比如:蝴蝶满天飞:五彩的,绚丽的,缤纷的,聚集在空中,像姑娘,像花朵,还羞答答的。
“野花散在草丛里”的“散”,是否可以改成“开”呢?说出你的理由。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解释为“炫耀”,含贬义。在本句中还可以这样理解吗?为什么?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句中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如果将“不错的”� 依次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可称之为“春之五图”。(板书加粗词)
2.提问:请同学们轻声诵读第1段,体会其中两个“着”、两个“了”动态助词在语气上的柔和亲切的感觉,思考它和文章主体绘春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学生交流。
明确:叠用“盼望着”是运用反复手法,生动地表达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则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喜春的感情。(教师适机补充拟人手法的常识: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在于使事物人格化,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感情)写盼� (板书加粗词)
3.朗读8~10段,思考这样的结尾与描绘景物时所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
学生讨论。
明确:三个形象化的比喻各自成段,是按照喻体由出生——美丽——健康的成长顺序排列的,强调春天的“新”“美”“力”(适机补充比喻的有关常识)。作者在完美地制作了春天的画卷后,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颂春,着墨于意。(板书加粗词)
小结:文章以盼春落笔,中间以绘春续笔,结尾以颂春收笔,这是本文的思路。
五、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呼朋引伴()
A.指引B.牵引C.引申D.招引
(2)欣欣然张开了眼()
A.然而B.的样子C.这样D.对
(3)一年之计在于春()
A.计算B.主意计谋C.打算D.策略
(4)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A.声音相呼应B.依照别人的样子做C.和谐D.和悦
2.没有使用两种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春》朱自清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写景散文时,要注意分析描写景物时写了哪些景物,从哪些方面来写,写出景物什么特征,哪些词语用得好,写出了作者的什么感受?
教学时数:
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课,引用古诗名句展现春的意境,并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二、简介朱自清
朱自清,我国著名散文家,其散文富于诗意,善于通过细致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本文大概写于1928-1937年间(联系《背影》)三、学生朗读全文,注意正音:
Zhǎngzhàngcángzàngsǎnsànyùnyūnhèhuò
涨:涨潮涨红了脸藏:藏起来宝藏散:散在草丛里散会晕:黄晕头晕和:应和和面薄
bóbáonènyùnniàngsuōhōngzhǎchēng
薄:单薄薄烟嫩绿酝酿蓑衣烘托眨眼撑
四、分析结构第一段(1节)盼望春天。第二段(2至7节)描绘春天。第三段(8至10节)歌颂春天。
五、分析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反复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要求轻声朗读)3作用:紧扣题旨,点明春至,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六分析第二段:绘春。
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分别写出春草出土、树叶翠绿,春山光泽;冰雪融化,春雨落地,春水涣涣;太阳升射,气温上升,春日暖人
(3)朗读第3节春草图,春草有什么特征,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用了什么修辞?
钻,写出顽强的挤劲与生命力。嫩,写出质地柔软鲜嫩。绿,写出颜色浅绿。满是的,写出长势旺盛。软绵绵,写出姿态。还写了人的活动,突出小草给人带来的欢乐和吸引力,人的心情舒服惬意,从侧面写小草。运用了拟人和排比。(引导比较夏草的旺盛,秋草的枯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分析第4节春花图,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描写顺序?写出一派怎样的景象?春花特点?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哪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写蝴蝶,蜜蜂的作用?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顺序?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从高到低从静到动,一派热闹景象。写花的争春,花朵多,花色鲜艳,花味甜,有实写,有虚写(由春花想到秋实“仿佛”不能去掉,表明是想象之景)有动景,有静景。“闹”(“红杏枝头春意闹”)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叫”则感情色彩不浓。蝴蝶,蜜蜂都是从侧面写出花的特点。写野花,“散”含漫山遍野之意,写出花多,又写出在阳光照耀下,春风吹拂中野花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绚丽色彩。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也自然引出春风图。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如何写出春草春花的特点
二、分析第5节春风图,春风有什么特点?作者怎么样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富有感染力?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从触觉写风的温暖柔和(不寒,母亲的手),从嗅觉写风的清新芬芳浓郁(发酵),从视觉写风的色彩绚丽(繁花嫩叶),从听觉写风的和谐悦耳。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喷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三、分析第6节春雨图。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春雨的特点是什么?
找出文中的词把雨的形态、情态讲出来。春雨的作用是什么?写景顺序?
第一层正面写雨,“多”“细”和“密”。(三个比喻分别写出雨的形态紧密,闪光,细长)“斜织”,“薄烟”写出雨的情态轻盈和迷蒙,“笼”写出高度与范围。第二层写雨中的景物,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写出春雨的滋润万物,雨中的景物气氛安静和平人们都在享受着春雨的滋润,“慢慢”“撑起伞”“披蓑戴笠”,“春雨贵如油”。顺序从近到远,从动到静到动。
“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全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四、分析第7节迎春图。写出了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与前4幅自然春景图有何联系?
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工夫:时间。点睛之笔: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告诉人们要莫负春光,抓紧时间,创造美好生活。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五、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动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六、分析第三段:颂春。
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作用?如何设喻?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按照春天的生长过程,赞颂了春天的“新”“美”“力”的特点,而且各段独立成段,强调了春的不同成长过程,表达了作者赞美奏的真挚感情。作用:点题,呼应开头,点明中心。
七、总结作者感情:
赞美春天,赞美大自然,号召人们抓紧时间创造美的生活。
八、总结写作特点
1、观察细致,描述生动真切,注意抓住富有特征的春天的景物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
2、诗情画意相融合。没有直接写自己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而是用抒情的画笔,赋予各种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情融于景。
3、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句式富于变化,在散语中大量使用对称或排比的短语式短句,既流畅又整齐。再加上叠音词和口语词的使用,使文章活泼,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九、学习准确描写景物的方法:
1、认真观察,力求细致。
2、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发现美。可以写动景,也可以写静景。
3、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比如通过联想,想象写景);可以正面描写,也可以侧面描写。
4、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景物。
5、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加文章的文采。
6、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感情。
歌颂教师的散文朗诵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您们好!我是来自*中学的。这天能站在那里我要衷心地感谢教会我一切的老师,没有他们年复一年的辛苦耕耘,我不可能从治平那个偏僻小山沟里走出来;没有他们不厌其烦的教诲,我不可能懂得“师道无言”的真谛,不可能知晓“人类灵魂工程师”所赋予的深刻含义和那份工作的艰辛。庆幸,我选取了教师这一“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一天总有新鲜的故事发生:哪个学生进步了、手机收到了祝福的信息——所有的这一切感动着我,激励着我前行的脚步。同甘苦共患难,分享着他们的快乐、伤悲,还有他们的“秘密”,日子充实而快乐着。在这,请允许我真诚地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孩提时代就曾想过老师是不是就是简单地教教同学怎样做哪道题也疑惑,为什么伙伴们见了老师总是说一不二,父辈们见了老师总是恭敬有加,难不成老师身上有什么魔力如今,为人师者已十年有余,个中滋味让我明白了一名教师神圣的地位和肩负的职责,社会在变迁,知识在更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日新月异的当下,这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要让他 这要求我们不仅仅要有“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的榜样力量,还要有“博学深知”的文化涵养、“灵活多变”的育人技巧、“扎实过硬”的专业素质、“大爱无形”的慈母心肠、一颗睿智的管理头脑。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清楚明白我的一言一行将影响到每一个孩子,甚至是影响他们一生的命运,我留意翼翼地呵护着每一个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也曾有过无助和彷徨,可孩子们如阳光一般灿烂的笑脸,让所有的一切被喜悦、成功的感觉替代。前行的道路虽荆棘满布, ”等到白发苍苍时,我想那时的我是幸福的,快乐的,因为桃李已遍天下。
最后,衷心祝愿天底下辛勤工作的园丁们幸福快乐一生!
重阳节的古诗:《采桑子·重阳》 篇5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
1、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2、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3、黄花:指菊花。
4、不似:不类似,不象。
5、廖廓:空阔远大。
【翻译】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赏析】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更借凄清、萧瑟、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一“悲”字者。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难老”并非“不老 ”,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矛盾论》)。“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但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和比的特点。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下片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这瑰丽的景色难道不“胜似春光”么?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遗体在北京天安门水晶棺内。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重阳节的诗句——《采桑子·重阳》 篇6
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译文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
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春》朱自清的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2、掌握课文写景特点,并应用到写作当中。
3、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难点
1、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2、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唐代的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1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一、作者及作品
[提出问题]在小学同学们就学过朱自清的《匆匆》,对朱自清先生也有一定的了解,那么现在就请你来说说你所认识的朱自清。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二、预习检查
(一)给加点字注音
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niàng)应和(hè)
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黄晕(yùn)蓑(suō)衣巢(cháo)
(二)解释词语,并给加点词造句
欣欣然朗润酝酿赶趟儿舒活
呼朋引伴宛转花枝招展烘托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提出问题]江南是作者刻骨铭心时常思念的故乡,江南之春更是让他魂牵梦绕,那么江南的春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作者在文章中为我们描绘了几幅画面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聆听,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
(播放朗诵)文中从迎接春天写到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
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
(一)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近”)
2、“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叠用,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3、课文的1段和绘春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围绕“春”,先写盼春,再绘春,最后赞春,表达了作者对生气勃勃的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二)第二部分
春醒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二)第三部分
新、美、力
歌颂教师的散文朗诵 篇8
小学生涯已匆匆流过,而我也迈进了八中的校园,成为了一名中学生,我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新的同学、新的环境,尤其是新的老师。
老师,一个最神圣的职业。他们如园丁,哺育着花园里娇嫩的花朵;如阳光给予着我们生长必需的养分;又如露水,让我们尽情吸取甘霖。他们为我们的成功,洒下了无数辛勤的汗水。
我们的成长和老师是分不开的,更是和好老师密不可分。没进八中时,我就耳闻八中的老师是最尽职、最好的老师,现在更是领略到了他们的风采。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每天不辞辛苦,对我们全方位盯紧;我们英语老师讲课幽默风趣;我们数学老师对我们要求一丝不苟……尤其我们的语文老师,我特别喜欢他。
语文老师是一个男老师,姓王,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他笑起来特别和蔼可亲。王老师知识渊博,见识广,总能把不懂的知识点通俗易懂地讲出来。
就说有一节课吧!王老师讲到“文学”这个词,为了让我们更深入得了解什么是文学作品,什么不是文学作品,语文老师让同学读了两篇文章。
第1篇的题目是《搭桥》。文章中那个可爱的小男孩,用一颗善良,真挚的心,把我们深深地打动了。在文章结束时,小男孩的心愿达成了:小男孩的家门前有了一座桥;村外的河上架起了一座桥;而邻家小妹妹的心脏搭桥手术也做了,小男孩的愿望成真了。
第2篇文章《老爸是个大忽悠》中,那个爸爸时时�
这两篇文章都是文学作品,都有过艺术加工,现实中不一定真实存在那样的小男孩,但是为母亲,为村民,为邻家小妹妹而着想的小男孩一定有,只是不像文中的小男孩把全部都想到了而已。现实中不一定有这么用忽悠来不让家人操心的父亲,但是,爱家庭,爱家人,不让家人操心的父亲一定有,只是没有文中的具体……
语文老师用两篇文章把文学作品和不是文学作品的区别给解释的清清楚楚,让我们理解的很深刻,又记住了文学的意思。你说,这是不是一个好老师?
怎么样?你羡慕不羡慕我身边有这么多好老师呢?
迷。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几篇歌颂优秀教师演讲稿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歌颂教师的散文朗诵 篇9
小学生涯已匆匆流过,而我也迈进了八中的校园,成为了一名中学生,我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新的同学、新的环境,尤其是新的老师。
老师,一个最神圣的职业。他们如园丁,哺育着花园里娇嫩的花朵;如阳光给予着我们生长必需的养分;又如露水,让我们尽情吸取甘霖。他们为我们的成功,洒下了无数辛勤的汗水。
我们的成长和老师是分不开的,更是和好老师密不可分。没进八中时,我就耳闻八中的老师是最尽职、最好的老师,现在更是领略到了他们的风采。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每天不辞辛苦,对我们全方位盯紧;我们英语老师讲课幽默风趣;我们数学老师对我们要求一丝不苟……尤其我们的语文老师,我特别喜欢他。
语文老师是一个男老师,姓王,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他笑起来特别和蔼可亲。王老师知识渊博,见识广,总能把不懂的知识点通俗易懂地讲出来。
就说有一节课吧!王老师讲到“文学”这个词,为了让我们更深入得了解什么是文学作品,什么不是文学作品,语文老师让同学读了两篇文章。
第1篇的题目是《搭桥》。文章中那个可爱的小男孩,用一颗善良,真挚的心,把我们深深地打动了。在文章结束时,小男孩的心愿达成了:小男孩的家门前有了一座桥;村外的河上架起了一座桥;而邻家小妹妹的心脏搭桥手术也做了,小男孩的愿望成真了。
第2篇文章《老爸是个大忽悠》中,那个爸爸时时�
这两篇文章都是文学作品,都有过艺术加工,现实中不一定真实存在那样的小男孩,但是为母亲,为村民,为邻家小妹妹而着想的小男孩一定有,只是不像文中的小男孩把全部都想到了而已。现实中不一定有这么用忽悠来不让家人操心的父亲,但是,爱家庭,爱家人,不让家人操心的父亲一定有,只是没有文中的具体……
语文老师用两篇文章把文学作品和不是文学作品的区别给解释的清清楚楚,让我们理解的很深刻,又记住了文学的意思。你说,这是不是一个好老师?
怎么样?你羡慕不羡慕我身边有这么多好老师呢?
歌颂教师的散文朗诵 篇10
因为感恩,我站在这里。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比如我们成长的领路人敬爱的老师。
老师,您就像蜡笔,在我们的心里画上了五彩缤纷的色彩;老师,您就像建筑师,在我们的心里建筑了壮观雄伟的工程;老师,您就像橡皮,在我们的心里擦去了黑暗。记得我刚上一年级时,看到校园里陌生的一切,我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就在我惴惴不安的时候,是老师您阳光般的笑容给了我安慰,把我带进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带进了快乐的学习殿堂,让我感受到校园生活原来是那么丰富多彩。有一次妈妈没来接我,同学们都被接走了,只有我独自在教室里的座位上静静的坐着,是老师把我送回了家。老师的关心让我感受到一种人间的亲情和无尽的温暖。虽然我已经忘了那个老师的模样,但是,她的慈爱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老师就是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记得以前,我回答问题不积极、不主动。有时我虽然已经把答案想好了,可就是怕抬起那只手。老师见此情景,找我谈话,对我说:“不要害怕,勇敢举起自己的手!要相信自己!”就是这一句“要相信自己!”时时在我耳边回响,时时激励着我不断战胜自己。从此,我克服了内心的胆怯,那只手也总是高高举过头顶!学校的活动我敢参加了,唱歌比赛,班长竞选,大队委竞选……随处可见我活跃的身影。这一切的成绩都来自于您呀,老师!如果没有您的细心栽培,我怎么可能有今天?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应该报答可敬的老师们。我把手放在自己的胸口扪心自问:我能用什么来报答老师呢?想来想去,没有答案,我忍不住问:老师,怎样才能报答您?老师微笑着说:孩子,你们个个成才就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呀!原来,老师是不要回报的,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他的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师的恩情我们又怎么能报答得了呢?同学们,我们从心底感谢老师,我们无法报答我们的老师,那就让我们好好学习,努力成才,让我 让我们高喊:感谢老师,勤奋学习!谢谢大家!
第一册采桑子・重阳 篇11
第一册采桑子・重阳
教学目标:
1、体会词的意境,品味词的豪放风格。
2、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浓郁的诗情画意。
2、反复诵读,在吟诵中体味词的意境。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检查《沁园春・长沙》的背诵。
学习毛主席的另一首词――《采桑子・重阳》。
二、.写作背景
教师结合课文后注释,补充: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心情。
本词是一曲战地秋景的颂歌。历代的诗人、作家,一接触“秋”字,总是要发一通悲秋的感叹;在他们笔下,“悲”和“秋”永远难于分开。主席的诗词一反悲秋的传统情调,把秋写得无比可爱,读了以后给人以很大的鼓舞。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诗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从容不迫、欢快愉悦的心情。
三、诵读,理解文意
1.请一学生朗读、评价。
2.集体朗读。
3.补充注释:
【采桑子】44个字。双调。前阕,后阕各4句。平字押韵,阳、阳、香、光、光、霜。一韵到底。重阳和春光的重复,韵律匀整和谐,但这不是规则,而是作者的技巧。
【重阳】9月9日的节日。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重阳节习俗: 1.登高: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远,思念家乡和亲人;希望自己生活顺利,步步高升;锻炼身体。
2.吃重阳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3.重阳节还有插茱萸辟邪的习俗。 4赏菊:喝菊花酒。
“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作为菊花节,要喝菊花酒。哪一个都有驱邪的意思。
【黄花】菊花。重阳节时少不了菊花,所以在李白的诗中有“九日龙山仗,黄花笑逐臣”(见子《九日龙山饮诗》)。李白的诗可能是漂在杯中的菊花瓣儿,但毛泽东的一定是盛开的菊花,秋天花香浓郁。卢照邻的诗里有“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裙。”咏桂花的香味在衣服周围绦绕的情景。
四、阅读鉴赏:
毛泽东的这首词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它写了深秋的战地风光,写的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弘。它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而使人受到无限鼓舞。
1、分析上片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宛如一山飞峙,起势突兀。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天难老”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只是进一步申说。首先,“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对比着说,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既对立又统一。其次,“天难老”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再次,“人生易老”不是慨叹人命朝露,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而恰恰相反,着重说的是“天难老”,是说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让小我化入大我,以有涯积为无涯,尽可能多发些光和热,生命才更充实更宝贵。它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
“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岁岁年年,都有重阳,重阳是过不完的。古人每逢重阳,也往往作诗填词,大约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萧瑟,满怀岑寂。只有毛泽东此词,意趣横生,戛然独造。假如说“今又重阳,”犹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战地黄花分外香”,那就横扫千古了。
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
2、分析下片
下片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此情豪迈异于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为什么“胜似春光”?这里可以使人想起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因为春风比秋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黄庭坚《登快阁》:“木落千山天远大”,秋天叶落以后山明天远大,就感“寥廓江天万里霜”,写出秋天开阔的景象。“寥廓江天万里霜”七个字活画出了一幅宏阔的江天万里的秋景,表现了诗人乐观、开阔的革命情怀。
五、强调鉴赏本词要点:
1、恢弘开阔的艺术境界。
这首词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恢弘开阔的艺术境界。词人从大处着眼,从人生感悟落笔,摆脱了个人的荣辱得失,站在历史的、宇宙的、人类的高度抒发一个革命者的壮志豪情。
“寥廓江天万里霜”,一个“霜”字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画景,它既指“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霜叶,也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霜天。这样的秋景比起“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来,实在是别有风致。这秋高气爽、江净波平、既鲜明又绚丽的寥廓景象,难道不“胜似春光”么?
2、重叠的句法。
《采桑子》上下片的二三两句,词家常用叠句,如辛弃疾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又如吕本中词:“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用叠句的,则与第二句断读;不用叠句的,则通读下来。这里的“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和“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都似叠非叠,有反复又有递进,既断读却又连转,语势流宕,音节浏亮,风调韵致都极隽美,句法则为创格。于此等处,似不着力,却见出含英咀华的功夫。
六、拓展延伸:
1、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试举例赏析。
A、[唐]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简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B、[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赏菊:喝菊花酒。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作为菊花节,要喝菊花酒。哪一个都有驱邪的意思。
C、重阳节还有插茱萸辟邪的习俗。茱萸,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气味。人常插茱萸辟邪,祝福全家平安。[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简析:诗中很朴实地抒写了对兄弟们的怀念。全诗主客相契,情景交融,“每逢佳节倍思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写出了人们共通的感情。
2、鉴赏古人于军中写重阳。
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是什么情调?厌战思家。
岑参本来是以反映边塞生活而著称的诗人,而在战地重阳,想到的只是长安故园,只是故园的菊花,还未能免俗,了无新意。读过“战地黄花分外香”这类诗句,感染到诗中所洋溢的那种高度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再回过头来,检阅古人的重阳诗词,无论陶潜的“露凄喧风息,气彻天象明”(《九日闲居》)、“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己酉岁九月九日》);无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无论李白的“携壶酌流霞,摩菊泛寒荣”(《九日》)、“九日龙山饮,黄花无数新”(《九日》)、“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无论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登高》);无论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边愁”(《南乡子》);无论黄庭坚的“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南乡子》)┅┅岂
歌颂教师的散文朗诵 篇12
金风送欢笑,丹桂花香飘。
老师的节日,今天又来到。
老师为我们的成长,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劳。
老师对我们的抚爱,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老师,您好!
人们把老师比作红烛,照亮别人而把自己燃烧。
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培育桃李开遍天涯海角。
教师是太阳底下崇高的事业。
老师给了我们理想的阳光和智慧的阳光。
老师引导我们走上洒满阳光的人生之路。
老师期望我
老师的话儿像春雨滋润我的心。
老师用知识的雨露浇灌我们成长。
温柔的春雨,就是老师对我们的抚爱。
老师的言传身教,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老师甘当绿叶,把我们当红花托起。
老师是一片绿叶,乐于默默奉献。
绿叶的绿色象征着老师青春常在。
当我们像鲜花盛开时,永远忘不了绿叶的恩情。
老师像大树,头顶蓝天,脚踩大地,默�
老师是大树,为世界带来一片春色。
老师播撒希望的种子,把我们培育成一片树林。
小树长成栋梁材,不忘园丁培育恩。
是啊,老师的热情像太阳,老师的教诲像春雨,
老师的风格像绿叶,老师的事业像大树,我们的老师就是好。
以上第一范文网小编分享了歌颂教师的散文朗诵3篇,你喜欢吗?还想了解相关的资料,请关注第一范文网网。
毛泽东词――采桑子•重阳.. 篇13
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双基分析)1、清本词的思路,体味作者精妙的构思。
2、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3、分析全词的内容,把握词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1、体会本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胸怀,学习他天下为己任的革命精神。
教具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重阳是传统的登高赏菊的日子,文人骚客也少不了吟诗为文以记,但凡作诗文咏重阳,大抵离不了《登高》赏菊、吟秋的内容。多有凄凉之慨。在青年革命家毛泽东笔下重阳节所见所感的又是什么?
板书:采桑子•重阳
二、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帝国主义在华矛盾随之尖锐,各派军阀之间的混战加剧,给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发生和坚持焉提供了条件。1929年,毛泽东领导的红军第三次入闽,这次入闽,天高气爽,秋色烂漫,胜利在望。诗人的心头充满了喜悦畅抒胸臆,写下了这首情景交融,饱含哲理脍炙人口的词作。
三、讲授新课
1、教师范读课文
2、解释词语
黄花 秋风劲 万里霜
3、引导学生讨论、赏析
(1)第一句有何哲理?
提示:这是一句带有大彻大悟意味的警句,出得非常的突兀,给人的出头捧喝之感,亦使课接下来的内容平添一般渺远苍凉之气,以自然万物的永恒写人生的短暂。
(2)诗人为什么会觉得“战地黄花”分外香?
提示:乐观的精神,对革命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3)下阕应如何理解?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讲的是一般的自然规律,通常人们也都能具备这样的感受和境界,但是“寥廓江天万里霜”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体味到的。这里的霜,不仅仅是“霜白”的意思,还是五彩斑斓,包括了黄花,叶红和各式草树,还包括了各种秋实和天高气爽的寥廓景象。
(4)末句为什么用“万里霜”而不用万里秋?
提示:A、押韵
B、既响亮又含义丰富,再现诗人炼字之精当。
板书提纲:
采桑子•重阳
特点:富含哲理:人生易老天难老
情景交融:战地黄花分外香
寥廓江天万里霜
[1]
毛泽东词二首――采桑子•重阳。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歌颂教师的散文朗诵 篇14
有一缕阳光,它只温暖山峦下的阴霾;有一种花朵,它只怒放在尘嚣之外。是的,它的另一个名字就是教师。正是他们,活跃在渔峡口的深山曲水间,将辛勤的汗水挥洒在三尺讲台,将踽踽的脚步烙印在这里的深谷和山巅。他们播撒种子,妆扮田野;他们燃烧自己,照耀山川。在他们呵护的这一片蓝天下,深山的田野生机勃勃,初胎的花朵舞姿婆娑。他们从不与伟大相提并论,但是他们的爱与执着,却存照在历史画卷中,为人们讴歌。
曾几何时,山高路远,百废待兴,无处寻高歌。渔峡口的教育事业陷入困顿,漫山遍野无光彩,草木凋零堪冷落。好在,夷城古国春秋流转,沧桑变易,一群甘于寂寞、有着雄心壮志的才俊们,勇敢接过了渔峡口传承不敝的教育大旗,唤醒了拂晓前的沉默,也奏响了渔峡口教育重生的序曲。
从此,这里的教育事业也一年一个新台阶,灿烂的花儿,又一簇簇地开放在了渔峡口的荒野山坡——是的,自从新的教育改革发生以来,渔峡口的教育成绩全县瞩目:以前,学区的毕业成绩只能甘附骥尾;再看如今,学区每一项教育成绩在全县都是名列前茅。从毕业成绩到服务管理,从师资配备到基础建设,每一项都是硕果累累,每一面都尽显健康和谐。
然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千秋的功业,需要一代代人不辞羸苦的舍身投入。这里如今的鲜花盛开,正是因为有着一代代的园丁们忘我的奉献。饮水思源,回忆往事,我不由得不心潮澎湃,一幕幕感人的事迹也涌上心间:
曾记得,渔峡口中心学校的八年级班主任黄长湖老师,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他承诺要访遍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家庭,他真正把学生的事当自己的事,数十年如一日。他虽然被授予省优秀农村教师等多项荣誉,却不改勤勉,俯首甘为孺子牛。在从教的20多年间,他踏平了坎坎坷坷的乡间小路,他征服了高不可攀的峻岭崇山。解决了一个个学生的难题后,留下了1篇篇家访日记。他一步一步摸索着乡村教育的道路。是的,他做到了。他用行动证明了——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曾记得,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十月末,中心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顶着酷烈的寒风冷雪,骑着摩托车去枝柘坪家访。是时,道路泥泞,颠簸不平,青竹坳,打磨场,一个地势险似一个。但却阻挡不了老师们火热的心。家访路上,老师们落泪了,有的学生家境贫困,求学道路坎坷重重,让老师们心酸,感叹渔峡口的教育事业还任重道远;学生们落泪了,老师们不远千里来家访,促膝谈心,出发前学校筹集的捐助款也及时发放到手中。在家访归来的交流会上,一片感动,一片融洽。渔峡口教育有你们的夙兴夜寐,舍身投入,幸何如之!
一场场风霜雨雪,一道道山重水复,在这迢遥万里的征途上,有你们的付出。 一树树桃李灼灼,一年年累累硕果,在这富饶肥沃的土地上,有你们的功绩。 一岁岁春去秋来,一幕幕花发花开,在这开满鲜花的深山里,有你们的企盼。
今天,是花开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把你们感谢和赞颂;明天,在你们的呵护下,定有百花齐放,春色满园好景多!
歌颂教师的散文朗诵 篇15
老师这个称谓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她/他像呵护万物的阳光一样照耀着我们,照耀着祖国的希望,大家每天都念叨着“尊重老师”的字眼,可有谁真正体谅老师?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不管怎么去报答,总是报答不了的。我们是一滴渺小的水滴,老师就是海洋,我们是一棵树苗,老师就是——碧绿的树林!我们身边关于老师的感人事迹数不胜数。
我举个例子吧。我那是还是三年级的学生,总不懂事,老师给我们上堂课,可以说累得很。一天下来,已经累得不能再累了,课堂上,老师和颜悦色地上课,课后,老师的喉咙难受至极,喝口水,下堂课继续上,宁可身体累垮,也不落下一节课。洪老师勉强挺着感冒的身子给我们上课,站了一节课,连口茶都没喝,下课后,老师的声音早已变得沙哑,看着老师杯子里的胖大海,作为一个男孩,我也红了鼻子。这时,我多想给老师倒杯水,好润润她那沙哑的嗓子;也想为她唱首曲子,好愉悦愉悦他那沉重的心情。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我是说不完的!老师啊!你为我们奉献了太多,也无数次得感动了我们!我们难道就没有一丝感恺和伤感?
老师啊!你就是那清晨的阳光!照顾着我们这些幼嫩的绿草!都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可若是没了您的播种和浇灌,我们终将会枯萎,都说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可要是没了您的教导和关怀,希望终将会幻灭!为了我们,您挺着身子上课,为了我们,您呕心沥血工作!为了我们,您累垮了身体!老师为我们担忧,为我们病痛!我们要体恤老师。今天是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也是所有老师的生日,在今天,在永远,我们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感恩老师,回报老师,让她得到一丝小小的安慰吧!
《采桑子 重阳》的教案 篇16
一、由上节课导入新课: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眼中的一种秋景。其实,在诗人的眼中,秋天还有另一番景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的。另一首词《采桑子重阳》。
二、本词的写作背景: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采桑子重阳》这首诗反映了毛泽东病中的心情。
三、学生自读全词,了解大意,走进词作所创设的意境,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全词:自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退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五、课堂练习:
1、根据有关词的知识,从选项中选出恰当的一项:
沁园春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晨霜耿耿;云山离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呤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A、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B、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C、渐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D、渐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2、阅读以下两首诗,请说一说哪一首是毛泽东作品。
咏蛙
果然生就大肚样,会有人来下池塘。人静夜寂叫荷叶,“不是胆小是谦让。”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咏蛙
蛤蟆本是地中王,独卧地上似虎形。春来我不先张嘴,哪个鱼鳖敢吭声?”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词。
2、课外选读一首毛泽东的词作,并写1篇赏析性文章。
歌颂教师的散文朗诵 篇17
采桑子重阳说课稿优秀30篇
一、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新时代下的师德师风不但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同时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执教不足一年时间,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学生跟教师之间是一个相互磨合的过程,脾气需要磨合,默契也需要磨合,对于之前没有教学经验的我来讲,这些经历将会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生活中处处是学问,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上也得到了不少启发,他们身上给我以教学的灵感,课下与他们的交谈,也近一步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一代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不会用旧眼光去看待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对于初中生,可能成绩更重要,因为面临着中招的压力。从怀揣梦想到实现梦想,这一路上感触颇多,在教学
虽然我没有用旧眼光去看待学生,但能感受到这些学生身上的特殊性,所教的学生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更有不是河南省的,这些孩子跟着自己的爸妈来到郑州上学,本身心里面就会有很强烈的寄人篱下的感觉,因此教师在教育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情况,将心比心,这样效果会比较理想。我觉察到班级的特殊性,在私下跟学生聊天的过程中,我会让他们把我当成倾诉对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天生的敬畏感,他们 教师要尊重与信任学生,同时也要保护学生的隐私。经过自己的努力,有一位学生的表现真的让我觉着自己的工作没有白做。
二、德育故事,潜移默化
有一次自己上完课,一位学生捂着嘴就进办公室找我了,我看她的神情很伤心,一直在啜泣着,我想着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于是就开口问了一下,这位女生的眼泪哗的就打开了。我赶紧安慰她并让她跟我一起来到了心理咨询室,我们需要一个安静不受打扰的空间,这样她才可以敞开心扉跟我进行交流。回想那次的交流,总共是一个小时,她哭哭啼啼的将近45分钟,在这期间,我一直去安慰她,让她能够稳定自己的情绪,以便自己从中找到问题的根源。原来是学校要举行运动会,但是因为她个子高,跳绳的时候腿踢着后面的学生了,班主任就建议她换个项目。这是一个导火索,真正的原因在于她在家觉着不开心了。我觉着一个学生在对我说她的家庭情况,是对我的信任,我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说明了。就是这样两件事情碰到了一块,她觉着自己的存在很多余,有一种强烈的失败感。了解到这样的事实,我先对其进行安慰,然后跟她一块进行了分析。最终一个小时的时间,她终于露出了笑脸。
这件事也给我了很大的鼓舞,说明我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能够在自己伤心时想到自己的语文教师,愿意过来倾诉。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三、持之以恒,教贵有思
参加工作以后会有所发现,当你把自己大学期间学的知识忘记以后,剩下来的才是你自己的。在工作单位中,有很多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在教学中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丰厚自己的积淀,使自己在业务上、思想上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能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做创新型、科研型教师。
学生跟教师之间的交流很微妙,我发现自己的脾气也在发生变化,我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跟学生站在一个战线上,用心去感染他们,当自己伤心时,学生会很认真的去问你怎么了,这点让我很感动。今后的工作更要努力,以诚相待,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我会努力用真情教育学生,用真爱感动学生,在帮助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本,处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让学生在与老师相处的过程中明白诚信的,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做事。教师一言一行都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学习负责,做学生可以信赖、值得尊敬、言行一致的教师。
幼儿园大班秋天综合游戏教案 篇18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对果实的分类及特点了解甚少,希望通过学习让其了解认知相关知识。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交流有关果实的经验。
2、观察了解秋天的果实,能运用多种方法对果实进行分类。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清楚明白不同种类果实的特征及其分类
活动准备
1、各种果实实物或自制的果实图片。
2、自制果实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分发给幼儿各种果实,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分发了很多果实,那么大家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二)基本部分
1、感知水果和坚果的不同
请幼儿品尝水果和坚果,引导幼儿通过看、摸、品尝等感知它们在形状、颜色、吃法和味道等方面的不同。
①师:首先请小朋友们先观察一下水果和坚果,它们的形状和颜色是什么?
②师:其次请小朋友们摸一摸水果和坚果,两种果实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③师:最后请小朋友们品尝一下水果和坚果,它们的味道怎么样?有什么不同?
2、讲述故事《果果开会》了解水果和坚果的特征
教师一边讲述,一边出示核桃、栗子等坚果及苹果、梨等水果的图片,引导幼儿知道什么是坚果,什么是水果,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师:听完了这个故事,请小朋友们相互讨论一下你所知道的水果或坚果有哪些特点?你知道怎样区分水果和坚果吗?有几种方法?
小结:师:水果和坚果都是果实,但是水果皮薄,水分多,味道酸甜,容易食用。而坚果皮厚,基本没有水分,而且食用起来比水果麻烦。其实要区分水果和坚果非常简单,只要通过看、摸及品尝就可以判断出来了。
3、玩游戏《寻找果实妈妈》,对果实进行分类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写有水果、坚果的大卡片,幼儿戴上各种水果和坚果的头饰,寻找自己的果实妈妈。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区分水果和坚果,请小朋友们回去自己动手找一找其它的果实,运用今天学过的区别方法帮它们找找果实妈妈吧。
教学反思
1、幼儿的独立思考和讨论的空间太少了,今后应给予幼儿适度的自由空间。
2、上课活动太过于机械化,有些死板,缺少新意,没有创新。
3、进行的游戏太少了,“玩中学”的教学思想贯彻的太少了。
《春》朱自清的教学设计 篇19
第十一课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写景的方法——抓住特点描写。
2、进一步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二.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及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在景物描写中抒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记录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本文是1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三.1.生字词
眨(zhǎ)眼酝酿(yùnniàng)巢(cháo)朗润(rùn)稀疏(shū)
卖弄(nòng)应和(hè)薄烟(báo)蓑(suō)衣笠(lì)
抖擞(sǒu)嘹(liáo)亮宛(wǎn)转嫩叶(nèn)
(zhǎng)涨价(sǎn)零散(cáng)捉迷藏
(1)涨(zhàng)涨红了脸(2)散(sàn)散步(3)藏(zàng)宝藏
(yūn)晕车(báo)薄片(huó)和面
(4)晕(yùn)黄晕(5)薄(bó)薄礼(6)和(hú)和牌
(bò)薄荷(hé)和谐
2、解释词语。(hè)一唱百和
(1)欣欣然:欢欢喜喜的。(2)朗润:明朗润泽。(3)赶趟儿:原意是赶得。文中是指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4)卖弄:炫耀。
(5)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6)黄晕:黄色的光圈。(7)舒活:舒展,活动。(8)抖擞:振作
(9)应和:相呼应。(10)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文中指“衬托”。
(11)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12)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娥娜多姿。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13)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3、课文层次
全文可分三段: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
四.探究质疑
1、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第一部分的?明确:总起全文,写的是盼望春天的到来。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春天的脚步近了,是把抽象的春天具体化,人格化了。将春天比做人,她的到来便是慢慢的踩着步子款款而来。更加生动形象。
2、同学们齐读第二部分,并思考:
(1)、第二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答:主要是对春天的景物的描绘,这里面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人们迎春。
(2)请同学起来朗读第三段,并思考:
①春草图中作者怎样描绘小草的?
(1)用“偷偷”“钻”写春草的情态;
(2)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
(3)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
(4)用“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春草的长势。
②“钻”和“偷偷地”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③“嫩嫩的、绿绿的”是修饰小草的,按正常的语序应该放在“小草”的前边,作者却将它们放在句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把它们放在句末,强调小草的质地和颜色的特征。
④写春草为什么又写“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讨论并归纳:通过小孩在草上兴致勃勃地嬉戏侧面衬托春草勃发给人的欢乐
⑤“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写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人在草上的感受,表达喜爱春草的感情。
(3)同学起来朗读第四段,并思考:
①作者是怎样描绘春花图的?
讨论并归纳:
(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写花朵多;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花色艳;
(3)“花里带着甜味儿”写花味甜;
(4)“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由眼前的春花,联想到秋实;
(5)写蜂闹蝶舞侧面衬托春花的竞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
(6)“野花遍地是”写野花的多;“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不仅写出野花的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
②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拟人,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排比,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
(3)“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用比喻、拟人,写出野花多、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情景。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春花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如果把“闹”换成“叫”好不好?
讨论并归纳:不好。因为蜜蜂的嗡嗡声音不是从嘴巴里“叫”出来的,而
是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所以不能用“叫”;而且用“闹”不仅有声响,还呈
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热闹景象,一个“闹”字,境界全出。
④如果把这段文字分成两层,应怎样分?各写了什么?
第一层:从开头到“大小蝴蝶飞来飞去”。
写树上的花(木本的花)。
第二层:从“野花遍地是”到本段完。
写遍地野花(草本的花)。
⑤这一段中有相互的对比,请找出来。
答: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
五、小结
描写景物要抓住特征,如春草图,抓住春草的情态、质地、色泽、长势来写。如春花图,则抓住春花的多、艳、甜的特征来写。还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导入新课
二.探究质疑
1、请同学起来朗读第五段,并思考“春风图”从哪些感觉写出春风的什么特征?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写出春风的温柔;
(2)“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空气里酝酿”从嗅觉写出春风的芳香;
(3)“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成天嘹亮地响着”从视觉、听觉写出春风的和悦。这段文字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2、“春风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引用、借代,写出春风的温暖。
(2)“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拟人,写出春风的温柔。
(3)“(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运用拟人,写鸟儿迎春的欢悦。
3、请同学起来朗读第六段,并思考:
①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春雨图”如何抓住春雨的特征来写的?
(1)“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春雨的经常;
(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写出春雨的细密;
(3)“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春雨的轻盈;
(4)“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写春雨的润物。
②“春雨图”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讨论并归纳:从静景到动态,从物到人,由近到远。
③“春雨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博喻、排比,写出春雨多、细、密的特征。
(2)“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用拟人烘托出乡村的安静而和平。
4、请同学起来朗读第七段
①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
讨论并归纳:由景及人,从天上的风筝写到地上的孩子;蜗居在屋子里一
冬的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春到人欢,舒活舒活筋骨,抖搂
抖搂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春天充满着希望,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②文章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俗语有什么好处?
引用俗语启迪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5、请同学起来朗读最后一部分(8—10),并思考:
(1)、最后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答:是通过三个比喻,表达对春的赞颂。,强调它的“新”“美”“力”。
(2)、这三段可不可以互换,或者是合为一段?为什么?
答:不可以。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三.概括主旨
四。课后反思
《春》朱自清的教学设计 篇20
学习目标
1 、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2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 、学习选用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感情地描绘景物。
重点难点
1 、学习抓住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描写景物的方法。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领会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景物。
3 、通过各种感觉,有感情地描写景物。
4 、文章中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一、准备阶段
让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唱春的歌曲
二、情境导入
(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师生同唱)
1 、一曲《春天在哪里》即将拉开今天学习的序幕。同学们都经历了十几个春天了吧!能不能简单地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2 、感受真深刻!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春有着怎样的感受呢?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的散文《春》,去享受繁花似锦、如诗如画的春天!(师板书课题:春,齐读课题)
3 、关于朱自清,谁能知道多少?(每人回答限制7秒)
4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出示字幕:学习目标)
美读课文品味语句体会情感
三、自学指导
1 、同学们,能不能完成这些目标?
2 、按照以下学习指导,开始自学吧!(出示字幕:学习指导,时间3分钟)
①自由地朗读课文,说说这是一个的春天。
②这篇文章按顺序主要写了什么?(盼春、绘春、赞春)
③绘春部分描写了春天的哪几幅图画?
四、展示交流:春天里的风景
1 、初读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几生说)说说这是一个的春天。
2 、你觉得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生说师板书:盼春、绘春、赞春)
3 、作者写得很有条理,谁来读读盼春这一部分?(一生读、齐读,读后评价)
4 、绘春部分描写了春天的哪几幅图画?(生说师板书: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5 、你最欣赏什么图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提示:从字、词、句、修辞手法、感官等来赏析)
★春草图
1 、咱们先来看看春草图,哪个字词或句子写得不错,谈一谈你的见解。生:“偷偷地”:写出了小草的活力,小草神不知,鬼不觉地钻了出来,更现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 “钻”,表现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
2 、 “偷偷”是贬义词,分明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嘛,怎么能用到小草身上呢?(贬义词作褒义词用了,能突出作者对小草的喜爱。)
3 、师:不光喜爱,还流露出作者惊喜的心情来。
4 、师:把这种喜爱之情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就能读出味来了,试试好吗?(一生读)
5 、师:果然读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来,来,同学们,一起把作者这种喜爱、惊喜的心情读在脸上。(生齐读:)
6 、 “偷偷”两个字贬义词褒用了,你能不能再举一个贬义词作褒义词用的句子?(如:枫叶红了)
7 、写完小草以后,作者又写了“坐着,躺着,打两个滚?? ”,一连用了几个动词,这是写什么的?(写人)
8 、这句其实运用了动静相生的写法,创造了一个春草勃发、儿童嬉闹的动人意境。 9 、作者这样写,突出了人们什么心情?(高兴、兴奋、愉快)
10 、是啊,快乐的人与美丽的景合为一体,体现了一种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来,读出这种感觉来。(生齐读这一节)
11 、 (师打开课件)、由这幅春草图,你可以联想到什么词语?你会想到什么诗句?(几生:)(野火? 、浅草才能没马蹄、草色遥看?)
★春花图(打出春花图来)
1 、我喜欢“桃树、杏树?赶趟儿”这句话,从“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可以看出花开得很多”
师:你能读出“多”的感受吗?(学生读)
2 、我喜欢“赶趟似的?”因为他描写出了春天百花竞相开放。
师:读一下这个句子,读出他的竞相开放来。(一生读)
3 、来,咱们继续交流。
4 、实写:色彩绚丽的桃花、杏花、梨花,虚写了桃儿、杏儿、梨儿,由春花想到了秋实,并且采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
5 、闹:“花下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闹”字用得好,既有热闹的意思,又有闹腾的意思。一个“闹”字很精彩,把这样的情景表现的很形象。
6 、 “闹”字既写出了视觉的感受,又写出了听觉的感受。既有声音,又有形象,还表现了蜜蜂像孩子一样活泼好动。(师:一字用好,境界全出)
7 、这个“闹”字,让人想到了一句诗“红杏枝头春意闹” 。
8 、师:这一节里,作者为什么写了成千成百的蜜蜂和蝴蝶?(花香才会招蜂引蝶)
9 、 “散在草丛里”的“散”用得好,这个词给人的感觉是十分随意,自然,像是天然点缀,不是人工刻意装饰的。(师:也许是天女散花吧,想得真好!)
10 、师:春是有声音的,只要你用心倾听,就会听到大自然的絮絮低语,(师打开春花的图画:看看这些图画,大家想象一下,桃花、杏花、梨花会说什么悄悄话呢?
11 、多么匀称、和谐的春景呀!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和谐的画卷中!(生齐:桃树、杏树、梨树??)
12 、读得真好,我好像被深深地陶醉了一回。
13 、由这幅春花图,你可以联想到什么词语?你会想到什么诗句?(几生:)
★春风图(打出春风图来)
1 、这一节从触觉、味觉、听觉等方面写出了春风温暖、鸟语花香的特点。
2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中的“抚摸”一词用得好,我读这句话时,感到有阵阵柔和的春风吹进我的胸怀,充满了温暖,充满了爱。(说明春风很柔和)
3 、作者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
4 、你被母亲的手抚摸过吗?(抚摸过)
师:有什么感觉?(生说:温暖、亲切、慈爱)
师:“抚摸”,一词传递着柔和、芳香和喜悦。
师:回答真精彩!抚摸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慈爱。春风本无形,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是有情有意。请你读一读这一句,传递你被抚摸时的感受好吗?
4 、我们一同来感受这种幸福的感觉。(生齐读:)
5 、师:同学们想想看,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以外,我们还可以怎么说?(春风着你。如:像老师的手、像我受伤后奶奶的吹吁声、像爷爷的胡须扎着我的脸蛋儿)
6 、师:想象力真丰富,我们一起为他们鼓掌!
7 、还有哪个词用得好?“卖弄”一词用得好(师:换成“展示”行吗?)
生:用“卖弄”好,因为小鸟像让大家听听它的歌喉。
生:用“卖弄”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卖弄”虽然是贬义词,但在这里当作褒义词来用了
生:用“卖弄”好,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鸟儿有了自己美丽的家园,通过卖弄喉咙来表现一下高兴的心情。用展示就不会呼朋引伴,因为展示是发挥自己的特长,别人主动来听。而“卖弄”是炫耀的意思,自然要呼朋引伴。
8 、说得多好啊!你想对小鸟说什么?(师打开小鸟图)
9 、由这幅春风图,你可以联想到什么词语?你会想到什么诗句?(几生:)
10 、多么令人愉悦的美景啊!来,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那亲切柔和、温馨惬意的春风吧!(生齐: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雨图(打出春雨图来)
1 、(师打开春风图)在作者的笔下,春雨最具有诗意,“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排比句用得好。
2 、 “斜织”着,写得好,使人联想到,春姑娘是一位心灵手巧的织匠。
3 、写草儿的青哪个词用得好?(逼)说说理由。(因为小草颜色鲜艳有点刺眼。)师:小草勃勃的生命力真叫人无法抵御!
4 、描写春雨的词怎么说来着?(生说)描写春雨的诗怎么说来着?
5 、春天,就是具有一股永恒的魅力!因为,朦朦细雨之中——(——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有披着蓑戴着笠工作的农民??)
★迎春图(打出迎春图来)
1 、师:多美的春天啊!于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涌出户外,拥抱——春天,放飞——希望。
2 、师:于是,人们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正如一句名言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 。
五、升华主题
1 、(师打开课件)看到这些多姿多彩的图画,于是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生齐:“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2 、最后这三段很明显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的哪三个发展阶段?
像娃娃—— “新”(万物复苏,新的生命开始)(初春)(生说师板书)
像小姑娘—— “美”(百花争艳,景色动人)(仲春)
像青年—— “力”(春天充满活力)(暮春)
3 、作者认为春天像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有力的青年,� 生:春天像火炉,驱散了严寒,送来了温暖。生:春天像一道方程式,它的解属于奋斗者。
生:春天像一首曲调优美的歌,唱出了大自然的鸟语花香。
生:春天像指南针,为孜孜不倦、努力向上的人指明了方向。 ??
4 、同学们对春天的设喻,可以和课文的三个比喻句相比美。看到这么美的春天,我们也会和作者一样由衷地发出这样的赞叹——(生齐:“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5、走进姹紫嫣红、鸟语花香的春天,谁都会发自内心的赞叹道(生齐读:“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六、展示交流:春天里的人
1 、春天的风景好美哟!春天里的人呢?他们又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首先请你们诗意地表达(点击课件显示):诗意地说:草地上的人花下的人风中的人雨里的人户外的人(学生思考)
2 、老师举个例子,例如风中的人,牧童用笛声应和着鸟鸣、轻风、流水的声音,人与自然共同为春谱曲,所以老师给了一个诗意的命名:“同一首歌” 。勇敢地尝试,相信你们会比老师说得更好。
★我说花下的人:花前倾诉。花样年华。沐浴花雨。花香中的遐想。
★我说雨里的人:雨夜春忙。播种希望。
★我说草地上的人:绿中的点缀。相约青草地。
★我说户外的人:风中的希望。随风飘荡的希望。放飞梦想。同在一片蓝天下。
★我说风中的人:与春天同呼吸。与春天共舞。春之歌。
3 、同学们,这所有徜徉在春天里的人给你的整体感觉是怎样的?能概括地说说吗(点击课件显示):
概括地说:春天里的人是的。
★春天里的人是忙碌的。
★春天里的人是幸福的。
★春天里的人是朝气蓬勃的。
★春天里的人是充实的。
★春天里的人是充满希望的。
★春天里的人是精神抖擞的。
★春天里的人是满怀信心的。
★春天里的人是充满幻想的。
★春天里的人是快乐的。
★春天里的人是美好的。
★春天里的人是浪漫的。
★春天里的人是不知疲倦的。
★春天里的人是喜气洋洋的。
★春天里的人是飞翔的。
4 、太精彩了,老师真不忍心打断你们!希望我们都能飞翔在大自然的春天,更希望我们能飞翔在人生的春天!其实,当我们在春天卫飞翔的时候,只要你用心倾听,你会发现大自然会对我们轻声地说话,告诉老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点击课件显示):大自然与人的对话春草告诉我春花告诉我春风告诉我春雨告诉我泥土告诉我柳条告诉我提示:可以充满情感地说,也可以富有哲理地说。
★春雨告诉我:春天是对人类心灵的净化。春雨荡涤了人类的灵魂。你和我一样朝气蓬勃。(春草鼓励了你)只要有一股钻劲,就一定可以成功。(春草给你的启示)团结就是力量,因为春雨是由许多雨丝组合而成的。(水滴石穿)
★泥土告诉我: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生命是一棵大树,愈是同泥土为伍,愈是有云彩作伴。)这里洒下的汗水,孕育着秋天的收获。(洒下的是汗水,孕育的是希望。)
★春花告诉我:只有勇于竞争,才能使人生灿烂。(用爱成就理想,用心托举希望。)贮蓄了整个冬季的热情,才酿成了春天美丽的笑脸。
★春风告诉我:将你的理想放飞吧!(与梦想一起飞翔。)
★春草告诉我:只要根扎得深,就不怕风雨的残暴。(把信念扎入地下,才可能将生命探向蓝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只有顽强不屈的人才能在黑暗中重见光明。)
★春花告诉我:不努力是结不出果子的。(不在春天开花,就不能在秋天结果。)
★柳条告诉我:做人要谦虚。因为柳条是下垂的。(谦虚是一种美丽。)倾吐春天,会让自己更美丽;享受生命,会让人更完美。
5、同学们,你们把春天真正地读在脸上了,读进了心里。真了不起!
七、用一句话说春天
你能用一句精典的话来说说春天吗?比如说:(出示字幕:春天是一位飘着芳香的少女。春天是一幅清新明朗的画。春天是从冬眠中醒来的岁月。春天期待一种绽放的心情。春天,鸟巢是树的风景。春天,彩虹是天空的发卡。花朵站在枝头欣赏春天。)
八、结束语
同学们,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青春年华,就一定能够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歌颂教师的散文朗诵 篇21
有人说老师是园丁,辛勤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也有说老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没错,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老师在奉献自己,而我们却不能为老师做些什么。
李老师,自身也是一个妈妈,把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当做自己的宝宝,自己是一个慈祥的妈妈,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宝宝都健康成长。虽然平时李老师都没有多少时间可以陪陪自己的女儿,但是每天李老师都有充足的精力,照顾、哺育、培养着班级里的七十多个孩子,每次的活动都是那么的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很好地调动起了孩子们学本领的积极性,这也是李老师最希望看到的,也是李老师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
记得有一次,李老师的亲人生了病,住在了医院,李老师完全可以向学校请假去照顾亲人,而李老师却没有这样做,因为塌了一节课就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成绩,所以她放弃了这样的念头。李老师一大早就起来,接着,把做好的饭菜送到医院,又急匆匆地赶到学校为我们上课,中午又箭一般的赶回家做饭,然后又送到医院,忙了大半天,李老师又赶回学校上课,改本子。放学了,李老师披着劳累的身子回了家,这样的生活“习惯”一直进行了好几个星期,而李老师却没有一点怨言,课堂上,李老师仍然认认真真的教我们学习语文,教我们怎么做人。
啊!老师是园丁,辛勤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无私地奉献着她所有的光辉!
教育,不是用那难听的嗓音去骂人,而是用那甜甜的嗓音,真挚的话语让人由心的感发。
李老师一直脊椎不好,特别是阴雨天,疼的要命,可她却没有因为这个原因而不去改本子。有一次,李老师脊椎又疼了,李老师就到医院做推拿,医生说只能多休息,病才能好,可李老师天天都要批改作业,想休息要比登天还难。可李老师仍然没有塌我们一节课。假如你生病了,你会干你觉得疼的事吗?显然不会,可李老师却坚持批改着本子。李老师坐在病床上,还拿着红笔,认真地批改着我们的作文。
啊!老师是园丁,辛勤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花朵需要园丁的辛勤浇灌和施肥,而我们在春天的感召下,茁壮的成长着,如果问我们为什么会长得这么好,答案是园丁的照顾。
针对花儿来说,园丁是必不可少的。针对我们来说,老师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身边有许多的好老师,他们都把身上最美好,最充足的光辉洒向了我们。甘露般的知识洒向了我们,让我们一天一天地茁壮成长。
李老师就是这样,不私的奉献着,毫无怨言地为我们付出着。
老师是园丁,辛勤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老师是红烛,默默地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
歌颂教师的散文朗诵 篇22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珍藏着一份信念鼓励你走向成功。因为有了信念,才能拔起擎天的巨木,才能升腾冷漠的生命,才能裸露许多灵魂,以及在长长的黑夜袭来时也有耐心期待天光。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每每看见老师站在讲台上给我们讲课,我就觉得教师这一职业多么的令人向往啊!于是我坚定信念,将来我一定要当一名教师。八年前,我终于走上了这神圣的讲台,看着台下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不由自主的产生了要当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念。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我如饥似渴的学习,以满足一名优秀教师所需要的知识功底和教育教学功底。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业务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有颗爱心。作为老师,在学校的身份是多重的,既是知识的引导者,又是学生的知心人,更要像慈爱的母亲那样去关心他们,因为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他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春天般的温暖,让他们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广。
对待同学的错误时,我往往最先考虑的也是学生的自尊,以学生最能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改正错误,走向成功。努力做好孩子们"最满意教师"。
太阳总在有信念的地方升起,月亮也总在有信念的地方朦胧,信念是永恒的微笑,使你的心灵永远充满激情,使你的双眼永远清澈明亮。教师就像一颗星,没有太阳那样热烈,没有月亮那样温柔,没有朝霞那样眩目,没有白云那样高远,但从来无怨无悔,与世无争,总是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奉献那份光和热。
《春》朱自清的教学设计 篇2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欣赏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学会运用。
过程方法诵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品味,小组合作完成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学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具多媒体
教法学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法、引导法。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会课调整个性化调整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学过的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句。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二、走进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其作品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初中课文选入的有散文《春》《背影》。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三、检查预习
教师分发《春》导学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完成学程单1—3题。
四、整体感知课文,感受语言美。
1、听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朗读要领。
2、分组朗读课文!比一比哪一组朗读得最好!并思考本文语言的形式特点。
3、课文都描绘了春的哪些景物?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4、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由此看来,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完成学程单第一部分第4题。
五、精读分析课文。
1、师生互动,分析第一部分。
(1)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2)首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品读课文绘春。
春草图:
(1)作者使用了哪些词语描绘春草?描绘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2)第三段写人在草地的活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这段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春花图:
(1)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春花的?写了春花的哪些特征?
(4)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体现在哪些原词上?
(5)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
春风图:
(1)从哪些感觉写出春风的特征?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了什么修辞?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
(3)“卖弄”一词如何理解?
春雨图:
(1)作者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
(2)“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好在哪里?
(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不是写春雨,能否删去?
(4)这一段的写景顺序怎样?传达怎样的气氛?
3、分析颂春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的什么特点?这三个句子可否调换位置?小组合作完成。
六、妙笔生花运用你所学的描写景物的方法,描绘出屏幕上的这幅画。教师展示,学生描绘。
七、教师小结
《春》是1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作业布置1、第11课学程单、小练习册和大练习册。
板书设计11、春
朱自清
盼春:东风来,春天近东风报春
春草图→由物及人→正面侧面相结合
绘春春花图→由高到低→虚实结合层层铺垫
春风图→触觉、嗅觉、听觉→运用通感描写衬托迎春
春雨图→由物及人,由近及远→动静结合
像娃娃→春之新生
颂春像小姑娘→春之美丽
像青年→春之健壮
幼儿园大班秋天综合游戏教案 篇24
设计背景
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果实丰收的季节,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着许多的变化,叶子变黄了,果子熟了……。而这些自然界的变化也正是教育引导孩子的良好时机。利用这个时机我组织孩子进行了一次野外活动——秋游,我园是一所县幼儿园,地处县镇、农村交界处,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幼儿更进一步的走近大自然,亲身体验一次农民伯伯丰收时的忙碌,体会一下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感受农田里面真“热闹”。同时这次秋游幼儿还收集了秋天的各种种子,体验了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充满情趣、形象化的语言,理解诗歌内容并乐意学讲诗歌中优美的词句。
2、乐意倾听并学习词语。发音较准确。
3、能够安静入神地倾听,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4、知道秋天是丰收季节,增进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会读说词语“小麦、玉米、棉花、石榴”,并发音正确。
教学难点
朗诵诗歌并理解其内容。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已实地感受过秋天农民丰收的情景,并讨论过。
2、资料准备:
(1)幼儿用书《语言》,儿歌挂图一张。
(2)儿歌录音带,录音机,VCD及相关碟片。
(3)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石榴”等词语卡片以及实物。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秋游活动的情景。
教师一边指着桌面上孩子们秋游时收集的种子,一边说:
1、“你们看桌子上都有什么呀?”幼儿——小麦、玉米、黄豆、水稻等。
2、“这些都是哪里来的?”幼儿——是上次秋游时收集的。
3、“原来,它们都是秋天的果实呀,那你们知道秋天除了我们采集到的果实,还有那些果实啊?”幼儿——各种水果(石榴)和种子。
二、欣赏挂图,初步识儿歌。
1、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儿歌中都有哪些果实?”
教师朗诵一遍儿歌,幼儿倾听,回答老师的提问。
2、教师:“刚才你们都听到儿歌中有哪些果实?”(小麦、玉米、棉花、石榴)
3、教师出示儿歌挂图。
教师边指着挂图,边朗诵儿歌,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
教师:
(1)“请小朋友说说秋天到了哪些地方?”(麦田、棉花地、玉米地,果园)
(2)“请小朋友一起来玩接字成句游戏(教师读出前四个字,幼儿接着读出剩下的字)。“秋天到,秋天到,小麦弟弟笑弯了(腰),玉米爷爷(点点头);石榴姐姐涨红了(脸),棉花奶奶(哈哈笑)。”
三、师生共同小结
1、师幼一起朗诵儿歌,感受丰收的忙碌与喜悦。(农田里面真热闹)
2、表演丰收的秋天
教师:“小朋友朗诵的这么好听,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把诗歌表演出来。”(幼儿分角色表演)
四、扩展延伸
1、给家长一封信,让家长配合,提供各种渠道,让幼儿收集更多的果实,进一步理解主题“丰收的秋天”。
2、经常进行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
3、仿编儿歌。
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丰收的秋天》,重点是学会朗诵儿歌,难点是尝试根据儿歌的句式结构,用绘画以及讲述的方式仿编儿歌,并乐意在集体面前有表情地朗诵儿歌。我设计了一套图文并茂的教具,并为这首儿歌配了优美的音乐。
活动开始我提问导入,我问小朋友:上次秋游我们一起体验了丰收的喜悦,收集了许多果实。我又问,那秋天除了我们收集到的这些果实还有那些果实?这个问题是发散小朋友的思维。等小朋友说出了更多的果实,我再把小朋友的回答编成了一首儿歌《丰收的的秋天》。我请孩子们说说你听到儿歌里是怎么说的,当孩子们回答出儿歌中的话时,我出示相应的图片,孩子们边看挂图边朗诵儿歌,一会儿就学会了,掌握的很好,重点得到了突破。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是请小朋友根据儿歌的句式结构仿编儿歌了,我提问:“玉米爷爷点点头,棉花奶奶哈哈笑,那位小朋友能同样仿编一句”。可是小朋友的回答都是很简单的一句话,根本就不象儿歌,朗诵的时候也没有原来的儿歌优美。我想:可能这样空手仿编儿歌对中班的小朋友有一定的难度。
于是,我重新调整了设计的方案,在最后的仿编儿歌处改成先观察再仿编,我决定先给每个幼儿看一些秋天各种果实的图画,根据儿歌句式结构分成四段,要求幼儿在空的地方添上物体和称谓及形容词,然后再用四句好听的话说出来,这样就是一首完整的儿歌。我试用我修改的方式进行教学,结果效果很好,难点处也突破了。
通过此课的教学,我觉得有时候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自己想想真的挺简单的,但孩子做起来就比较难,我想在以后设计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更加慎重,不单要备教案,还要备幼儿,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重阳采桑子的诗歌解释 篇25
重阳采桑子的诗歌解释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本于古乐采桑曲。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题解】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重阳节读毛泽东《采桑子・重阳》有感 篇26
关于重阳节读毛泽东《采桑子・重阳》有感
《采桑子・重阳》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于1929年创作的一首词。此词通过重阳述怀,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表达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前后阕都是由议论转入写景,寓情于景,景中抒情。哲理寓于直叙,议论,写景之中;深情寓于宏观秋光之中。整首词写得鲜明爽朗、气度恢弘,有着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
原文: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读后感:
读着这样荡气回肠的词,让人感到心潮澎湃,激动万分。毛泽东的这首词与古人写重阳节诗词的不同在于:它脱尽了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此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起句,起势突兀,气势恢宏。“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人们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难老”并非“不老 ”,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矛盾论》)。“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揭示着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毛泽 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和比的特点。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
这一句让人们读到:这是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革命意志、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而不仅仅是“战地黄花分外香”七个字的本义,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而“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极写景色之瑰丽。
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革命意志、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歌颂教师的散文朗诵 篇27
这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照亮生命的那缕阳光。
我们都明白:老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他们被比作燃烧自我照亮别人的蜡烛、被比作吐丝不止、孜孜不倦的春蚕,用自我的奉献,成就着我们每个人光明的未来。
总觉得蜡烛和春蚕的比喻过于残忍,因为,我期望我们的老师能够和我们一齐,永远守望青春而不会老去。我更觉得他们是照亮我生命的那缕阳光,永远散布在我的周围,给我悄无声息的温暖。
记得六年级时教我们数学的李老师,不高不矮,不胖不瘦,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文诌诌的。他是我们的年级主任,每一天有许多事情要去做,一个年级有九个班,所有的常规管理都由他负责,但是徐老师不会因此丢下学生。他是个十分有职责感的好老师。
刚上六年级时,我根本不明白学习的紧迫感,每一天像个幼儿园的小朋友那样玩个痛快,一点危机感也没有。
那一天,李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课,阳光很好,我拿着新买的三角板对着阳光玩,阳光射进来,经过反射,在屋顶上构成了一个明晃晃的点。当时李老师正在讲解一道例题,我玩得正高兴,他突然停了下来,对照着座次表点到了我的名字:“张嘉扬,你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这时,全班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我的身上,我不知所措地愣在那儿,脸涨得通红,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同桌小声地说了答案,我又大声重复了一遍。之后,李老师又随便点了另外几个同学回答,他们都对答如流。徐老师对我后面的那个同学说:“很好,请坐。”我还以为是对我说呢,坐了下来。李老师装作又生气又好笑的样貌说:“哎——谁让你坐下去的?算了算了,坐就坐着吧。”全班哄堂大笑。
在那一年的期中考试中,我的数学发挥得很不理想,在徐老师的自习课上,我壮起胆子小声地问:“李老师,我是不是下降了好多名次?”说完我不敢正视老师的眼睛。他听完也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笑笑说:“以后努力点儿就好了。”
直到此刻,每当我玩兴正浓的时候,都会想到他的那些鼓励的话,以及他总是对我充满期望的眼神,真的,就像是一缕阳光,扫去我内心的阴霾,给我悄无声息的温暖。这样的好老师,我碰到许许多多,在那里请允许我对你们说一声:多谢你,我的老师,我的阳光!
采桑子·重阳古诗赏析 篇28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译文】
人之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
重阳节又年年都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
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
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
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
【诗词赏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宛如一山飞峙,起势突兀。在这两句中,从近处看,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从远处看,前句是主,后句是宾;前句中“天难老”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只是进一步申说。于此,必须弄清楚以下三点:首先,“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对比着说,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古诗词中伤春怨秋,嗟贫叹老,这种作品是太多了。但在这里,却完全是另一种思想感情,这里着重说的是“天难老”。其次,“天难老”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天”就是片段,“难老”就是指发展变化的过程无穷无尽。这三个字简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的诗的说明,必须注意。再次,明白了“天难老”的涵义,也就明白了“人生易老”的说法,不但不是慨叹人命朝露,而且恰恰相反,在这里是说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以有涯积为无涯,尽可能多地发些光和热,但这又何妨?天是难老的呀。这意义是丰富的,这情绪是昂扬的。它揭示出不朽的历史发展规律,它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象格言一样精警,真是耐人寻味。在这壮大,它是由“岁岁重阳”这一自然现象或客观现实生发出来,是通过具体感性而显现的抽象理念。所以,前主后宾,后句是前句的申说,却不意味着后句较之前句不重要;因为,从另一角度着眼,便又看到:前虚后实,诗意乃是由“岁岁重阳”逗起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则是升华,两句是有机合成的精金,缺一不可。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岁岁年年,都有重阳,重阳是过不完的。古人每逢重阳,也往往作诗填词,大约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萧瑟,满怀岑寂。只有毛泽东此词不达意,意趣横生,戛然独造。假如说“今又重阳”,犹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战地黄花分外香”,那就横扫千古了。为什么“战地”的`“黄花”会“分外香”呢?战地播种着英雄的头颅,灌溉着烈士的鲜血,在炮火连天中野菊挺立开放,绽黄吐芳,使人看了怎能不感到格外美丽,怎能不感到加倍喜悦?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紧承上片意,写景,写的是真实感受。自是秋风劲厉,不似春光妩媚。但却绝对不是“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假如说在这两句中,于秋风春光,尚无所轩轾;那么,紧接着写道:“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这就于秋风春光,已有所抑扬了。为什么“胜似春光”?春天里哪能有这天高气爽、江净波平的既鲜明又绚丽的寥廓景象呢?“寥廓江天万里霜”,这可同杜甫的“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大不相同。同是秋霜,杜甫联想到的是“公堂”,毛泽东联想到的是“春光”。而以秋比春,所作出的审美评价,显然根据不全然在于春与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更喜欢劲厉,不接近妩媚。因而在这种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秋风劲”使人联想到如花似锦的和平生活。于是“胜似春光”,便是合乎逻辑的推论了。“江天”句则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这些寓意和寄托,都是在写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其妙处是“味在咸酸之外”。不得把诗的形象看作某种概念的象征,这比那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又高一筹,是真正的诗意与精深的哲理的统一,是浓郁的诗意中放射出的巨大哲理光辉。它首先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并从而又给人以刚毅的意志的鼓舞和智慧的理性的启发。这是诗的最高的意境。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重阳节诗句古诗大全
2.和重阳节相关的古诗
3.重阳节关于赏菊的古诗
4.重阳节古诗《过故人庄》赏析
5.重阳节古诗词吟唱
6.重阳节古诗王维
7.各朝代重阳节古诗赏析
8.关于重阳节诗句古诗
9.重阳节古诗《九日登高》
10.重阳节古诗《长安九日诗》赏析
歌颂教师的散文朗诵 篇29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这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最美的眼神》。
最美的眼神是什么样的呢?什么样的人才有美丽的眼神呢?我从小就一向在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直到之后,我渐渐的明白了……
在我小的时候,父母都很忙,没有时间来陪我,因此我总没有安全感。在我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时,胆小怕事依然困惑着我。我记得妈妈总是着急地说我懦弱,可那时的我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是懦弱。在学校里,我没有朋友,下了课也只有我一个人坐在座位上看书;课堂上,我总是安静的听老师讲课,从来都不敢大胆的举手发言,我曾多少次暗下决心要改变我自我,但是每当机会来临时,我总是缺少勇气与自信,我明白我能够,可我就是没有胆量把手高高地举起来。
老师好像发现了这一点,在一节课堂上老师叫起我回答问题。我从座位上站起来,像做了错事一样,低着头,我的脸红得发烫,心也跳得很快,双手冰凉冰凉的,腿也微微发颤,我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可眼泪却快要流出来了。老师并没有批评我,而是给予我鼓励的眼神,让我坐了下来。
课后,老师经常鼓励我,告诉我必须要有自信,要相信自我能够做好,上课要用心的举手回答问题,试试就能成,争争就能赢。老师的眼神中流露出了鼓励和肯定,我看着老师的眼神,突然觉得那眼神真的好完美美,我也会认真地看着老师的眼睛,点点头。
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那个美丽的眼神总是在鼓励着我。从一年级到此刻,我对自我充满了自信,我相信我能行,那个眼神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前进的动力,让我有勇气应对一切,让我有勇气站在那里。
而此刻我也最后明白了,那最美的眼神,就是当初在我遇到困难时,老师鼓励我的眼神,也只有心中有爱,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人才有这样美丽的眼神,而那个人,就是老师。
每一条小路都有它的起点;每一条江河都有它的源泉;每一座大厦都有它的根基;每一个人,都曾有恩师相伴!感动你我那真情,是老师的传道、授业,是老师的教诲、叮咛;是老师的批评、怒斥,是老师的呵护、引领。
教师一生默默奉献,不求回报,换来的是知识的传承和道德的延续!
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
您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辛劳浇灌,用心血滋润。
感恩老师,不需要华丽的词语,因为全社会对老师的感谢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的。
多谢老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