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学设计(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跳水教学设计(精编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跳水》教学设计1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按什么方法学习《跳水》的前三自然段?(板书:注重事物的联系)

2.一学生复述课文第1—3自然段的内容,体会故事的“趣”。

[演示gai课件1]动画(1):一艘轮船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航行。船上的水手、船长的儿子正在逗猴子取乐。突然,猴子抢了孩子的帽子又撕又咬,做怪相,逗得水手大笑,孩子气得脸通红。

3.学生摆放卡片,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水手、猴子、孩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二、学生质疑。

导语:故事又是怎样发展?如何结束?事物间的联系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请继续看画面。

[演示gal课件2]动画(2):猴子将帽子放到最高横木的一头后,爬到桅杆的顶端,孩子摇摇晃晃走上横木取帽子。水手全都吓呆了。

1.学生摆放卡片,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形成如下板书:

附图{图}

2.看了、听了故事的后部分,你们感到什么问题最不好解决,告诉老师。

[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设计教案。下面以2000年本人在《四川教育》助教行动——创新教育研讨会(乐山)上的课为例。]

学生质疑:(1)孩子为什么非要拿到那顶不值钱的帽子?(2)为什么孩子在横木上难以转身?(3)船长会不会向孩子开枪?(4)“40秒钟”,时间很短,为什么大家觉得它太长了?

(老师板书:拿帽 开枪 转身 40秒钟)

三、精读,理解。

导语,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会读书,爱动脑筋。那么,这些问题由谁来解决?

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故事的“险”。

1.小组讨论:孩子为什么非要拿那顶不值钱的帽子?

(小组争先发言:(1)孩子觉得自己是人,却被小小的猴子耍了,太丢人了。(2)水手的哄笑,大大地伤了孩子的自尊心。(3)猴子的放肆,水手的大笑,使孩子觉得自己太没面子……)

2.书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孩子觉得自己太没面子了?(学生读书)

听听,猴子好像在说什么?

(学生想象 回答:(1)来呀,来拿你的臭帽子吧!(2)哈哈!笨蛋,你是拿不到你的帽子的!……)

真气人,孩子怎么想?

(学生想象回答:(1)哼!死猴子,我非把你捉住拿回帽子不可。(2)你不要高兴得太早,看我怎么收拾你!……)

3.为了夺回面子,维护自尊,洗刷耻辱,孩子又是怎么做的?(一学生读有关句子)

“气极了”这三个字该怎么读?(气愤,语气加重)试读,齐读。

4.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吓呆了”是什么样子(学生体会:口张得大大的,眼睁得圆圆的,全身僵硬,气也出不来了,呆若木鸡了。)

这三个字又怎么读?

(学生体会:语音要小,语速要慢,“呆”要重读。师范读,生自读、齐读。)

5.下面讨论大家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孩子在横木上难以转身?

(学生讨论:书中描写孩子处于绝境的两个句子,第一句讲桅杆高,甲板硬,从横木上掉下来,就会粉身碎骨,说明处境危险。第二句同样讲他的处境危险。从图上可看出横木周围没有遮拦物,没有扶手,横木很窄。此时,孩子心中也很紧张,他稍微一动,就会失去平衡,掉下来,更不可能转身了。)

写孩子处境危险的这两句话又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紧张,语速稍快)齐读。

6.请一学生读本段最后两句。学生评析。

7.按要求读有关句子。

8.同学们,难道我们就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被摔死吗?快想办法救救他呀!

(学生想办法:(1)搭云梯。(2)拉网接。(3)抬垫子。(4)叫水手爬上横木抱孩子。(5)叫直升飞机……)

9.抽一位没发言但在思考的同学,问:你觉得他们的办法行得通吗?为什么?

(生答:行不通。他们的办法虽然可行,但是时间不允许。他们没有注意事物间的联系。若照他们的办法去做,孩子早就没命了。)

学习第5~6自然段,体会船长的“智”。

导语:大家的办法都很好,关键是时间不允许。咱们还是看看船长是怎么化险为夷的。请默读第5~6自然段。

1.船长是怎么做的?结果呢?

(板书:瞄准 跳水 得救)

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沉着、机智、当机立断)

2.同桌同学讨论大家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船长会不会向孩子开枪?

(正方发言:(1)会开枪。为了逼孩子跳水。(2)与其让孩子率死,或变成残废,长期痛苦,不如一枪打死……

反方发言:(1)不会开枪。因为世界上没有父亲向亲生儿子开枪的。(2)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开枪打死自己的儿子,岂不是没有人性了吗?(3)不会的。打死了儿子,就断子绝孙了。即使开枪,也不会打在儿子身上……)

大家发言很激烈,也很精彩,我们还是看看书吧。齐读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思考:如果要开枪会喊“三”吗?(不会)有个同学讲得好,即使开枪也只是鸣枪示警,不会朝孩子身上打。

2.讨论:父亲的话该怎么读?

(学生体会:命令,着急,大声喊。每句后面一个字应拖读。“二”比“一”读时语音还应长一些。读出父亲迫切希望孩子跳水的语气。)

3.大家想想,猴子、孩子、水手,船长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请用“因为……所以……”,“……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回答。(将此句式投射在银幕上)

4.出示幻灯片:

附图{图}

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解决最后一个问题。

(学生看法:(1)水手太紧张。(2)每分每秒都关系到孩子的生命安危。说明水手的心早已系在孩子的身上。)

四、总结,深化。

1.大家的问题都解决完了,老师有一个问题请教大家:风平浪静一词与《跳水》这个故事有什么联系?

(学生发言:(1)因为风平浪静,水手才拿猴子取乐,导致故事的发生。(2)因为风平浪静,孩子才走向最高横木处于绝境,推动了故事的发展。(3)因为风平浪静,船长才举枪命令孩子跳水,使故事走向高潮。(4)因为风平波静,水手跳进大海很快地救起了孩子。)

总结:谢谢!从你们的发言中,老师体会到了“风平浪静”贯穿了故事的始末。看似轻轻一笔,可见作者的匠心。因此,我们作文时,特别是在描写自然环境时,一定要注意你所写的自然环境必须要与事情发展有联系。

2.读完这课,你想到些什么?

3.再次捧起书本,用你们的声音,你们的语气,向大家讲述《跳水》这个故事中最令人惊心动魄,最扣人心弦的一幕吧。齐读第4~6自然段。

附图{图}

评析:

1.以读为本,领悟全文。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以读为本,以读带讲,以读促思,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贯穿始终。随着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默读、自读、试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在读中感知、理解、体验情节的趣味、故事的惊险、船长的机智,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2.质疑解难,自主求索。

本课的教学设计打破了老师早就设计好固定的教学模式圈让学生钻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是充分尊重学生,根据他们在本课中想知道什么,想学些什么,让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课堂上灵活地按照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通过自读、自悟、讨论、评价等课堂教学体系,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师则在当学生思路阻滞时给予疏通;认识模糊时加以点拨;方法欠妥时给予指导;表达不畅时给予帮助;学有成效时给以鼓励。让学生自主求索,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整个课堂其乐融融,民主和谐。

跳水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资料。

3、感情朗读,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策略:

运用“质疑探究法”引导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学特色:

以学生的问题提出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以疑引读,将读、思、议、练贯穿

全过程,进行自主、互助和师生伙伴式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理清线索。

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刻谁能根据。

板书和故事之间的联系,说说《跳水》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取乐,逗、追、命令、跳水)

二、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自主合作式教学。

1、课件出示问题并读题:昨日,经过合作学习,大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一、一顶帽子并不值钱,孩子为什么非要去夺回它?

问题二、在万分危急的时刻,其它人都束手无策,刚从船舱里出来的船长却为什么能这么快这么果断地作出跳水的决定?

问题三、“40秒——大家已经觉得很长了。”40秒的时光很短,为什么大家觉得很长?

2、师:中国有句谚语:勤学又勤问,不愁没学问。我相信,会提问的同学都是会思考会学习的`同学。今日,教师加入你们的讨论,倾听你们的发言,共同参与解答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

三、自读自悟,展开辩论;释疑解难,适时点拨。

(一)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读书。

(二)围绕问题,自主合作;展开辩论,发展思维。

问题一:

1、师:同学们,你读懂了什么,告诉大家,让大家分享你学习的欢乐。谁读懂了第一题?

2、放录像帮忙理解课文。

3、感悟:经过生动的录像,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

3、指导朗读: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划一划,读出猴子的放肆,孩子的气恼。喜欢读描述猴子的句子,还是喜欢读描述孩子的句子,自愿选择练读。

4、投影出示猴子和孩子的句子:请喜欢读描述猴子的句子的同学站起来读,其它同学读描述孩子的句子。(学生评议,教师点拨。)

5、教师小结:

问题二、

1、在万分危急的时刻,其它人都束手无策,刚从船舱里出来的船长却为什么能这么快这么果断地作出跳水的决定?

2、 导读:船长的命令。

3、点拨难点,激发情感:

同学们,孩子的生命随时可能结束,父亲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爱子,这时的父亲他要用一切力量挽救孩子的生命。他用尽了全部的气力高喊,那声音充满暴发力,十分响亮,甚至带点嘶哑,让我们一齐去感受那伟大的父爱,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全班同学读船长的命令。

4、求异、发散与辩论:

除了跳水,你还能不能想出别的办法?同桌交流。

5、学生自主板书:

你觉得船长是个怎样的人?学生板书,其他同学做有关《自主练习设计》。

问题三:

1、积累练习:学生用 40秒的时光把课文中或想到的形容处境危险或情景紧急的词写在《自主练习设计》上。

2、师:就这么不够写几个字的功夫,可课文中为什么说“40秒——大家已经觉得很长了。”呢?引入第三题,学生自由发言。

3、在读中体会40秒钟的意味,齐读第五节。

四、拓展迁移,入境明理;师生合一,领悟中心。

1、事后,经历了这场生与死的考验的孩子、船长、水手们会说些什么?展开你的想像,四人小组分主角互相说一说。

2、合作学习小组演示人物对话:

3、师生合作,主角表演,揭示中心。

4、总结全文。

五、板书设计:

13、 跳水

( 俄国"托尔斯泰)

取乐 逗 逼

水手 猴子 孩子 船长

追 跳

《跳水》教案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的层次。

3、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板书:跳水

2、同学们,看到这个词语,你都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1篇新的课文,课文的题目就是“跳水”。文章的作者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4、看到这个题目,你肯定有很多问题要提出来,谁先来说说?(学生发言。)

5、教师归纳。

(1)谁跳水?

(2)为什么跳水?

(3)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

(4)经过怎样?

(5)结果又如何等。

6、引导阅读:下面我们就从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方面来了解这个故事,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再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

4、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理解词语。

①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②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只顽皮的猴子在船上蹦来蹦去,成为了水手们的笑料。它越发放肆,摘掉了船长儿子的帽子,爬上了桅杆,孩子恼羞成怒,追了上去,一直到了桅杆顶上的横木上。他虽然取得了帽子,但也把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一失足就会摔到甲板上,落个粉身碎骨,即使不失足,也难以转身走回。在场所有人都提心吊胆,为孩子处境担忧。孩子的父亲——船长用枪“逼”着孩子跳水。最后,孩子得救了。)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3、在课文中标画出故事中有哪些角色,简单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4、用简单的。语言说说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1)起因:帆船上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2)发展: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3)高潮: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4)结局: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文中的会写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了解生字的结构。

2、学生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学生习字,师生评议。

五、作业设计:

读读课文,把课文多次描写水手的句子标注出来,说说它们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

3、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指导朗读。

二、再读课文,探究初成。

1、提出问题: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2、学生自由读书,在课文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收获,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汇报交流。

三、细读感悟,深入探究。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1)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孩子为什么爬上桅杆?

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在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①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a、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b、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反而“笑的声音更大了”。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②议一议: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

③指导朗读,读出猴子的调皮,读出水手们的快乐,读出孩子的生气。

(2)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孩子为什么爬上桅杆?

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①读一读,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孩子为什么走上横木?(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②区分“气急了”与“气极了”(“气急了”指因生气而着急了;“气极了”指气愤到了极点。)感受孩子“气极了”的心情,体会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猴子的调皮,在朗读中表现出孩子的“气极了”。

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的句段,旁批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和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①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②从孩子的表现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③从孩子所处的位置能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4)指导交流: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迫在眉睫、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5)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读出水手们的紧张。

(6)拓展交流:假如此时你就是甲板上的一名水手,你的心情会怎样?你想救孩子吗?你想用什么办法来救孩子?(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在甲板上铺上厚厚的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爬上桅杆去救孩子……)

(7)小组交流:逐个分析以上提出的办法,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能救下孩子。

①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或厚厚的被褥:孩子掉下时不一定能落在预估的位置——不可行。

②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位置预估不一定正确,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即使位置预估准确,从那么高的地方掉下来,不一定能接住。——不可行。

③找直升飞机:时间不允许。——不可行。

④让水手爬上桅杆去救孩子:由于位置特殊,这种办法成功的希望太渺小。——不可行。

……

3、就在我们积极地寻求救孩子的办法时,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他会怎么做?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水?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①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②因为水有浮力,往水里跳不会摔死;

③船上有水性很好的水手可以救助;

④节约时间。

(3)读一读,说说你感受到船长的什么品质?(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船长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在朗读中表达出对船长的敬佩之情。

4、“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段话中的“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5、“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甲板上的谁说几句话?最想说什么话?(学生自由发言。)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读全文。

2、学习课文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要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3、孩子得救了,而那只调皮的猴子还在桅杆的顶端,它会有怎样的结局呢?课后,请大家以《猴子的结局》为题给《跳水》写续篇。

跳水教案4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四至六自然段,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重难点: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活力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熟读了课文,了解了“跳水”这个事件的发展过程,谁来说一说。

(船员逗猴子,猴子放肆起来;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孩子为拿到帽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把孩子救上船。)

那么孩子是如何遇险,最终又如何转危为安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引导学文

㈠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猴子越闹越凶,孩子一气之下追猴子,出现了什么情景?读课文,思考问题并抓住重点词句读一读、画一画,理解之后自由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自由组合,充分理解、讨论)

2、指读第四自然段,并用词语概括段意。师:结合课文资料,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这段资料?(情景紧急、万分危急、千钧一发)板书:万分危急

3、为什么说情景万分危急?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想法。

(①“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即使……也难以回转身来”②“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孩子只要……就没命了”③“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4、假如你当时在场,你会想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体会当时情景的危急)

5、有感情朗读课文。情景如此危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能够表现出来?(语速快,声调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练读,指名读,范读,再练读。

㈡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读课文讨论:

⑴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

⑵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样想的?

1):

①“立刻”

②“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2)想法:

①孩子掉在甲板上必死无疑,只能往海里跳,借助海水缓冲可能有生还的机会。

②要快,否则孩子就会失足掉下来。

③用枪逼迫孩子,使孩子不犹豫,立刻跳下来。

2、拓展:还有没有其他的搭救办法?

(学生充分讨论、争论后,认为仅有船长的办法最可行、最好。加深理解船长在短时光内想到最佳办法,十分机智果断。)

3、你认为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理由。

4、怎样读来表现船长的机智、果断?(语气坚决、语速快、声音响亮。)

练读,指名读,示范读。

㈢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事情的结果如何?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读课文思考讨论。

(孩子得救了。理解体会①“孩子像颗炮弹……”②“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光太长了。”

①说明孩子从很高的横木上跳下来,就像炮弹一样猛,如果落在甲板上必须会死。由此可见船长机智果断。

②40秒钟虽然不长,但水手们由于担心、害怕、紧张,因而觉得时光太长了。)

三、总结:

作者经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和同学交流。(船长机智果断,值得学习。开玩笑要适度。做事要多想后果。)

四、质疑问难

五、拓展练习: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六、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一部分资料在上完课以后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这篇课文情节紧张、惊险,描述生动。本课时教学重点抓住“情景危急”和“急中生智”两点资料来学习。学生在课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在真切理解“情景危急”的基础上,体会到船长“急中生智”的机智、果断、了不起。对文章重点资料及表现的主要思想有了深入理解。学习效果较好。课上学生发言进取主动。这节课资料涵盖量较大,课上应注意时光的把握。在理解、活力的基础上,应重视有感情朗读的训练,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本事,并使学生能够在读中“思”到达深入理解课文思想资料的目的。设计特色:⒈课上进行了拓展思维练习,如:还有什么解救孩子的办法?⒉设置了情景教学环节,如:假如当时你在场,你会想些什么?

跳水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习“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教学难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三)读课文,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二)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三、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跳水》,请大家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从题入手让学生设疑,展开想象,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深入课文之中,由“要我学”自然变成“我要学”。

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

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是怎样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于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课文中的人、物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用符号表示出来。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

(三)分段、概括段意。

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事情发展的过程,初步认识事物是在相互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结束的。

谁来谈一谈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各是什么?

(起因:水手们取乐猴子,猴子十分放肆;发展: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高潮:孩于走上高最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赶猴子。第三段(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第四段(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五)分组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小组的同学相互解答,质疑问难。如果有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在讲读课文时大家共同解决。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22 19670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