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数的组成写数教学设计(优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一年级数学数的组成写数教学设计(优质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一年级数学数的组成写数教学设计【第一篇】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小组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亲爱的同学们,你在课余时间喜欢做哪些运动?(学生可能会说打球、游泳、踢毽子、跑步、跳绳等等)。其实跳绳就是一项非常好的活动,通过跳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减肥,还可以长高哟!

2.课件出示课本第78页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3.教师谈话:小东、小红和小亮非常喜欢跳绳,你看,今天他们三个就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他们三个的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睛仔细观察统计表,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4.学生活动:学生汇报数学信息:教师板书:小红跳了40下,小亮跳了28下,小东跳了32下。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2.学生活动:给学生留几分钟思考时间,也可小组合作交流,然后点名学生算出列式。

3.老师提问:为什么要列减法?点名学生回答。

5.学生讨论:小组内交流讨论算法。

6.交流算法:

(1)计数器: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拨珠子过程:(让学生边演示边说算理)在计数器上拨出数字40,减28时,根据笔算规则,先从个位算起,但个位上0—8减不着,需要从十位上借1当10来用,10减8等于2,十位上原来是4,因被借走了1而变为3,3减2等于1,合起来就是12。

根据这个学生的拨珠计算过程,让每个孩子都来试一试。

(2)口算:

生1:先用40—20=20再用20—8=12。

……。

(3)笔算:让学生把他的笔算过程写到黑板上,边写边让该名学生讲解他所理解的笔算的过程。(最后点一名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板演)最后老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笔算的运算规律。

板书: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上借1。

……。

7.师生活动:对照上面的几种算法,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理由是什么?不管学生选择哪种方法,一定要让学生把算理说清楚。

8.教师谈话:计算这道题有很多的方法,只要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做得又快又对就行了。

9.及时雨练习:课件出示学生提出的另外一个问题: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

先让学生口头算列式,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出得数。

叫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

10.教师谈话:对比这两个算式,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就叫两位数与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板书:退位退法(二)。

11.挑战“试一试”。让学生认真看书,理解题意,然后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

三、反馈练习与应用:

1.完成教材第79页的第1题。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点名4个学生用计数器来算,边算边让孩子说算理。

列式解答,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完成教材第80页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之间交流算法。

4.完成教材第80页的第5题,点明用竖式计算,几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本子上练习。集体反馈时,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没有退一,数位没对齐等。

四、总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可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说说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运算规律。

一年级数学数的组成写数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同学加深理解本册教材所学的内容,体验自身学校生活中存在的数学。

2、培养同学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前一段时间,俺们学校开展了一些体育方面的竞赛。想一想都有哪些活动?

同学回答:踢毽、跳绳。

问:想一想,还有哪些活动是你喜欢的?

2、活动:俺们到教室外面去比一比。

设计项目:踢毽、跳绳、跑步、拍球、跳“房子“、跳远、

(1)同学自由活动,教师巡视。活动时间15分钟。

(2)回教室同学汇报,其他同学帮着补充。

问:根据跳绳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a、可以说一说参与跳绳的一共多少人?

b、谁和谁一共跳了多少个?

c、谁比谁跳的多几个?

请同学列式解答这些问题,你是怎样想的?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思路?

问:跑步的.同学又是怎样的呢?

同学自由说,可能说谁跑了第几名?也可能说有几人跑?

其他同样方法解答。

二、指导练习。

1、出示准备的大挂图,根据同学活动项目填表,讲明图中各列的含义。

2、示范,根据同学跳绳人数在虚头像上涂色。

3、让同学把其他的板演在挂图上涂色。

4、教师提问:

(1)参与哪项活动的人最多?哪项最少?

(2)跑步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5、同座相互提问,全班交流,充沛肯定同学的合理想法。

一年级数学数的组成写数教学设计【第三篇】

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发展他们的数感.并且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

(少)几”的问题.

一、理解情境图。

(一)理解主题图。

1.出示图片:操场上。

2.根据图意请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1)男生有()人;。

(2)女生有()人;。

(3)男生与女生共有()人;。

(4)男生比女生多()人;。

(5)女生比男生少()人;。

……。

(二)尝试解决问题。

1.出示图片:学生与椅子。

2.先拿出小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再比一比.

(1)学生列式:10-9=110-8=2。

(2)教师提问:“1”是什么意思?

椅子的`数量比老师和同学的人数多1或者老师和同学的人数比椅子的数量少1.

(3)教师提问:“2”是什么意思?

椅子的数量比同学的人数多2或者同学的人数比椅子的数量少2.

3.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巩固练习。

(一)摆一摆,填一填.

1.出示图片:摆一摆1。

教师: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图片:摆一摆2。

教师: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图片:摆一摆3。

(2)怎样列式?

4.出示图片:鸭子。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再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实践活动“小调查”

(一)出示图片:小调查。

1.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

2.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3.全班汇报.

四、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列出一个比较单子同学明天互相交流.

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探究活动。

找座位。

游戏目的。

1.使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游戏准备。

根据学生人数准备相应的写有口算题目的“电影票”.

游戏过程。

1.把教室里的椅子摆好(桌子搬出),模拟成电影院的座位.

2.然后每人发一张写有口算题目的“电影票”.

3.每个学生只有算对加减法,才可以找到自己准确的座位,一次找准座位的同学可以成为“文明观众”,并佩戴“文明观众”标志.

游戏说明。

电影票制作方法:在电影票的前面画上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形象,后面注明几排几号,但排数和号数不直接写明,而是由加减法算式化替,如:9-5排1+4号.

一年级数学数的组成写数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通过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1.初步体验统计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感受统计的必要。

1.昨天我们聊到了一件事,就是六一那天我们去哪举行入队仪式,都可以选择去哪来的?(课件出示)。

2.你昨天选择的是哪?还记得吗?

4.想去哪的人都有,到底选择去哪呢?(板书内容)。

你有什么好办法?

举手,什么意思?(2)投票,什么意思?

6.那要想知道去哪的人多,我们就要先看看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

二、体验统计过程。

1.老师昨天把同学们选择的地方都打在了表格里。(出示表格)。

你能一眼看出每个地方的有多少人喜欢吗?

2.那怎么办呢?

(1)数一数:怎么数?分类数一数,这个办法我们倒是用过,可以试试!

还有其它办法吗?

(2)分四类:什么意思,说明白点?谁再说说!

我来重复一遍,看看是你说的意思吗?

(3)这个办法,我们还真是很少用,今天我们就来体验一下?

1.请你们拿出1号题卡。我读一个,你们就在相应的位置,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一个。

师生共同经历分类分享的“一年级数学数的组成写数教学设计(优质8篇)”,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

(2)谁来汇报?有跟她数据不一样的吗?

监控:a数据正确。

b数据不正确。

总数不对,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快速判断出谁错了?(算总数)。

他的总数和咱们班人数没对上,她一定错了。

他的是不是就一定对了呢?咱们班有这么多人呢,借助别人的结果检验自己的,这个办法不错。

总数都对:你有什么办法,能够判断出谁错了?咱们班有这么多人呢,大家互相借鉴一下,借助别人的,反思自己的,会学习。我们看看电脑给我们的正确答案是什么?(电脑出示答案)。

(1)你用什么记录的?为什么选择画对钩?

(2)你为什么选择画正字?

小结:我们在学习百以内数的认识时,学习了5个5个的数,它把这个知识用到了今天的学习中,真有想法。

画正字记录的方法数起来确实比较方便,今后,你们也可以试着用用这种方法。

(二)描述数据。

1.刚才我们一起合作,找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1)其实为了区分地点和数据我们一般可以画上线(课件演示:把边线画出来)可以加上边线。

区分每个地方,还要竖着画出线。

这一列代表什么?这一列呢?这样就是一个统计表了。

(2)看着这个统计表,你都能读懂什么?

(3)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喜欢去哪的人最多吗?(手势)。

喜欢去哪的人最多呀?我们应该选择去哪?

好,我们班就选择去游乐场了。

喜欢去游乐场的人最多是我们的首先选择去游乐场,万一出现问题,我们还可以选择人数第二多的,去海洋馆。

3.研究统计图。

统计里还有一种表达数据的方式,能让我们一眼看出谁最多,谁第二多,想看看吗?

(1)直接出示条形统计图,你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第二多吗?怎么看出来的?

(2)看这个图,你还能读懂什么?(频数范围、表示的人数、横向表示的地点)。

(3)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添加辅助虚线)看来左边的数还真有用,它能一下子让我们看出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

这么方便的表达数据的方式,叫统计图。

(三)分析数据。

1.读懂数据:体会统计图表各自的优越性。

这些数据我们既可以用统计表表示出来,也可以用统计图表示出来,下面我们就看统计图和统计表,来回答几个问题,看谁反应快。

嗯,统计图挺好的!

(2)喜欢去天安门和喜欢动物园的一共有多少人?这回你看哪算的?怎么又看统计表了?

统计表也挺好的。

(3)他俩到底谁好呢?

小结:看来统计图和统计表各有各的好处,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很重要。

总结:结合选择去哪举行入队仪式这件事,我们收集整理了(*),用统计图和统计表表达了数据,而且通过分析数据决定选择去游乐场,这个过程就是在进行统计。(板书课题:统计)。

(四)巩固练习。

1.我们班的问题处理完了,咱们看看一班同学的情况。(展示统计表)。

为了让一班的张老师也能一眼看出他们班的情况,帮他们把这些数据在统计图里表达出来,会吗?(拿出2号题卡,自己根据这些数据涂色。)。

2.反馈学生的统计图,提出意见。

(1)出示正确的。这个同学涂的对吗?

(2)出示错误的:先出示数据不对的:有问题吗?你想提醒我们点什么?

再出示没对齐的:有问题吗?你又想提醒大家点什么?(如果有改正的,直接出示,提醒:虽然他错了,但我仍然想表扬它,因为它非常有反思能力,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出示不太好看的,他也对齐了,数据也对了,你想对她提点建议吗?

(3)怎么画才能又对、又快、又好呢?

小结:对齐、对准数据和地点,做出标记钩边线。再涂色,就能涂得对、快、好。(边说、边展示涂色方法)。

3.来,现在我们给一班老师点建议,他们班应该选择去哪?

小结:通过统计,我们班和一班都确定了要去的地方,你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和其它班交流交流,让他们也尽快确定要去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

(1)统计班里同学们的视力(2)喜欢吃什么蔬菜(3)每天下午都谁参加课外班。

2.不仅是这些,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信息:(展示图片)。

总结:看来真是这样,统计在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问题,用数据来说话,可以使问题解决得更加合理。

一年级数学数的组成写数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学目标:

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挂图、小动物贴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左、右。

一年级数学数的组成写数教学设计【第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网友帮大家分享的“一年级数学数的组成写数教学设计(优质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5页例1以及课后的“做一做”。

1.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课件、水彩笔、练习本。

师: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小朋友们做几节律动,看谁的眼睛亮最先学会,好不好?

(教师示范:拍手两下拍肩两下。师重复两次后边做边说:学会的可以跟着老师做。师生一同接着活动,重复四、五遍后教师喊停)。

师:真不错,那再换一组头部运动:左右左右左右。(学生随着老师的示范不由得跟着做下去。)。

师:做得真好!刚才小朋友们为什么学得这么快?

生:因为动作太简单。

生:就是几个相同的动作重复做下去。

师:那你们能不能也创造一组这样的动作让大家跟着做一做?

(学生思考,自己比划。)。

师:好,谁先上来把你创造的动作教给大家,看谁最勇敢。

生:一边说边做。

师:真棒!创造了这样特殊的动作让我们大家做,其他小朋友还有没有自己的动作。

师:像这样的一组动作重复做下去就叫做规律。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1.观察场景,探究规律。

师:同学们开了联欢会,特意把场地装扮了一下。看,漂亮吗?用什么打扮的?(出示课件)。

生:有花、彩旗、灯笼。

师:都是什么颜色的?

生:有红旗和黄旗,有红灯笼、蓝灯笼,还有红花和紫花。

师:它们是乱摆乱放的吗?

生:它们排列的也有规律。

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都有怎样的规律。(出示彩旗的课件)彩旗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之间合作)。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黄红黄红黄红。

师:能完整的说一说吗?

生:我发现彩旗在排列时是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这样重复地排列下去的。

师:很棒,那是以什么为一组排列的呢?请你试着在书上圈出来。

生:是按黄红为一组重复地排列的。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是啊!彩旗是按这样的规律排列的,再看看灯笼呢?(课件出示灯笼的排列,留给思考的时间)。

生:灯笼是按一个红两个蓝为一组这样排列的。

师:是这样吗?(是)看小朋友又有怎样的规律?看谁找的最快。

生:小朋友是一男一女为一组排列的。

师:是的,彩旗是按黄红一组重复排列的,灯笼是红蓝蓝为一组重复排列的,小朋友是一男一女为一组有规律的排列的。从这里找到了这么多的规律,棒极了!

师:看,谁能猜一猜这个后面是什么?

生:后面是一个红色三角。

师:可以怎样想呢?可以先观察形状再观察颜色。

生:因为前面的图形是按一红一黄有规律的排列的,所以后面是一红一黄。

师:小朋友们同意吗?

2.图形的规律。

师:按你找到的规律,把后面空白的图形涂上颜色。(学生拿出图涂色)。

教师巡视,发现有涂完的同学,可以让互相介绍自己的想法。

师:谁来介绍你的方法?

生:我是这样涂的。前面是按绿黄一组重复排列的,到了这里正好是涂绿色和黄色。而三角形是按黑红紫这样的顺序重复的,后面就要是红色和紫色。(学生到展示台前介绍)。

师: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

生:同意!

师:检查一下,有没有涂错的同学?

生:没有。

师:把纸和彩笔放在桌子的最前面,看谁收拾的最快!

师:看到小朋友们都能找到图形的规律,顽皮的智慧星想来考考大家,故意把一些图形藏了起来.

(课件演示:顽皮的智慧星笑着挡住了每一组其中的一个图形)。

师:看!智慧星先把谁藏起来了?生:红色的圆形。

师:同意吗?生:同意。(课件演示:智慧星消失。)。

师:智慧星又把谁藏起来了?生:黄色的倒立的三角形。

师:对吗?生:对。

师:这个智慧星的后面是谁?生:绿色的三角形。

3.猜规律。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猜对了。下面,老师也想摆一摆有规律的图形,请看老师做的。(出示ppt)。

师:谁来猜一猜,老师下面接着会怎样摆?

生1:会是一个红色正方形和一个蓝色圆形.

生2:可能是一个黄色的三角形。(教师接着操作)。

师:谁猜一猜,下面会是什么图形?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两个蓝色的圆形。)。

生:因为前面就两个图形,还没有找到规律,后面找到了规律了。

师:是呀,只有图形重复出示了两三次之后才能找到规律。也就是说图形的规律不仅要看形状、颜色,还要看数量。

页做一做。

2.欣赏规律美。

师:生活中规律也是无处不在的,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规律的图片,请欣赏。(课件演示)。

3.创造规律。

师:这么多的规律,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其实,你们的双手就可以创造出很多的规律美。现在请小朋友们当一个小小设计师,发挥你们聪明才智,创造出规律行不行?要求:用彩笔创作规律,分组合作,想想该怎样设计才有规律,然后动手画一画。看哪组作品最多。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活动结束后,教师有目的的让学生展示)。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规律,找了规律,并且创造了这么多的规律,希望你们长大后当一个真正的大设计师,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

一年级数学数的组成写数教学设计【第七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利用“一图二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重点: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课前准备:。

课件主题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1、学习1+5和5+1。

师: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一共有6个圆片。用加法算:5+1=6。

师:你是从哪哪儿往哪儿观察的?能完整的再说说吗?

师:说的真棒!谁能像他那样说?师:你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从右往左观察。

师:那可以怎样说?又怎样列算式呢?

师:你说的真完整。同桌之间快速的像他那样说说吧。

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能够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呢?明确:看的是同一幅图,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圆片的排列顺序不同,所以列的算式就不一样。

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明确: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相加的得数相同。

2、学习6-1和6-5。

课件展示:先摆6个圆片,然后分成5和1。

师:仔细观察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的过程说一说?

生:一共有6个圆片,分成两份,左边5个,右边1个。

师:如果把右边的一个去掉,左边还剩几个圆片?你能列式计算吗?

生:一共有6个圆片,去掉右边的1个,右边还有5个。用减法计算:6-1=5(个)。

师:如果我去掉右边的又该怎样说,怎样列算式呢?(同桌之间快速的小声的说一说。)。

汇报:一共有6个圆片,去掉左边的5个,右边还剩1个圆片,用减法计算:6-5=1(个)。

小结:从总数中去掉左边部分,就得到右边部分;如果去掉右边部分,就得到左边部分。

3:学习一图四式。

根据这幅图你可以怎样列式?同桌相互说一说,并列式计算。

从左往右:4+2=6。

从右往左:2+4=6。

去掉左边:6-2=4。

去掉右边:6-4=2。

小结:同一幅图,我们不仅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

4:找计算方法:

师:你瞧老师这样摆了一些小棒,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呢?(学生独立的口头列式)。

师:如果没有这些小棒,这些算式你可以怎样计算呢?

生:利用分成和组成。

5和2组成7:。

5+2=7。

2和5组成7:

2+5=7。

7可以分成2和5:

一年级数学数的组成写数教学设计【第八篇】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3、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5以内的加法计算。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课件、小圆片、小棒、数字卡片若干。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一、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习过5以内数的分成,我们一起来拍手说一说吧。

同学们说的真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这位同学看到了猴子,这位同学看到了小鸟,还有那位同学,他看到了桃子。孩子们,看一幅图画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这样就能有序的找出图画中有关的数学信息。

谁能有序的说一说图画中的数学信息?

你来说。

说得真好:左边有4只小鸟,右边有1只小鸟。

你来说。

说得真清楚:树上有4个桃子。

这位同学,你来说。

他说了有关猴子的信息,石头上有2只猴子,树上有3只猴子。

你还想说什么?

真好,他发现山上还有5个小朋友,还有1朵红花、2朵黄花。

1、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个信息呢?

真棒,我们一起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

岩石上有2只猴子,树上有3只猴子,一共有几只猴子?

说得真完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哦,你说用数一数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1、2、3、4、5、有5只。

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我们一起用小棒来摆一摆。

用一根小棒表示一只猴子,左边摆两根,表示石头上的2只小猴子,右边摆3根小棒,表示树上的3只小猴子,把他们放到一起,就知道一共有5只小猴子。

同学们,你知道吗?我们刚才摆的过程可以列算式来表示:2+3=5。

你见过这样的算式吗?你知道这个符号+是什么符号吗?

同学们真棒,认识这个符号是加号。

你知道该怎么读这个算式吗?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加2等于5。

2、我们解决了猴子的问题,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

这位同学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鸟?

那位同学提出:一共有几个桃子?

这两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你能列出算式来吗?

谁来说一说你列的算式。

你来说。4+1=5,2+2=4。

谁来说说4+1=5中的4和1分别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你来。

真好。这里的4表示左边的4只小鸟,1表示右边的1只小鸟。5表示一共有5只小鸟。

2+2=4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呢?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三、自主练习。

同学们,看这幅图,我们解决了三个不同的问题,认识了加号,知道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自主练习。

第1题,用你的学具摆一摆,填一填,给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请你自己填一填。谁来说说你怎么填写的?

3+1=4,2+3=5。

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同学们真棒,全部正确。

第3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谁能全部做正确呢。

做得这么好,表扬一下自己吧。

四、总结。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这节课,你是怎样找到数学信息的?提出了哪些问题?你又是怎样操作的?每位同学的表现都很棒,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

22 3351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