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热选(精选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热选(精选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1.在生活中有时并不需要算得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2.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怎样快速口算出一个大概的结果。
3.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4.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汇报,归纳。
5.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
小结:我们在解决同一问题时可有不同的`方法,在生活中有时不需要一个精确的数时,就可以通过估算算出一个大概的数。
6.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
7.完成练习六第2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8.完成练习六第3题,学生交流汇报。
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第二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实物投影、主题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去过超市吗?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4。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1)、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
(2)、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估算方法。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学生汇报,归纳。
(3)、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来检验一下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检验以后学生汇报想法。
2、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1、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方法。
2、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
2、完成练习六第2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加减法估算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第三篇】
笔算、口算、心算和估算是小学生计算的几种主要方式,从计算结果的角度来看,笔算、口算、心算可归入精确计算,而估算则可看作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估算是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的结果做出粗略的推断或预测的过程,也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笔算、口算能力的培养,对估算的要求较低。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又离不开估算,比如:从家到学校估计有2千米,步行上学估计要用15分钟;带了10元钱去买菜,估计只能买一斤猪肉和2斤西红柿,18+23经估算知结果应是40左右……所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我思考这个内容时,是反复考虑要不要讲“四舍五入”法;要不要讲“约等号”;估算如何用算式来表示。因为人教版二上第31页首次出现估算专项学习内容“加减法的估算”,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出现,只要求用语言叙述估算的过程。《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但还没有出现约等号。这块知识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只要学生会把题中的数转化成与之接近的整十数就可以啦,出现个别问题再个别解决。
在进行练习时又碰到了一个难题。p32练习六第一题“先估算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这里有两个指令,先估算,再比较。我先让学生写出估算的过程,来巩固估算的方法,但是解决第二个问题,又不能只看估算的结果,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只能让学生把精确计算的过程也写出来,来帮助解决第二个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
我想如果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我会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2)让学生学会估数,因为在估算中,估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3)一定要明确在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应选用整十数相加减的方法来估算。
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第四篇】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分为加法、减法笔算和加、减法验算。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这是本单元主要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在教学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所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去尝试、讨论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法则,基本上学生都能够做到迁移类推,且能通过自己的想像、估算等方法,正确完成笔算。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估算,学生的估算方法越来越灵活和科学。不仅是估算方法呈现了多样化,学生们也初步有了估算的意识。练习五的21页第9题:走哪条路最近?可以怎样走?很多人刚开始无所适从,愣了一会儿后开始笔算,大部分学生认为从小君家到邮局再到书店绕弯到超市回家最近,而有个别同学此时是沉默不语,思考片刻后叫了起来:“不对,是从小君家到邮局到书店再回到邮局去超市回家最近,而且他不是算出总路程,而是将中间不同的一段路进行比较75+329(估算结果是400米左右)比440米要近,所以从学生的反应情况来看,他们的估算水平、估算意识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我感到很欣慰。从学生的作业可以看出,学生对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题目正确率总是不十分高,老是会错,一问算理都懂,自己也会订正,可动手一算,十道题一般总要错那么一、两道,十分伤脑筋。另外,计算速度也很成问题。
学生计算能力弱,我想能得到解决办法就是增加练习。增加练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类型的补充虽然学生可以用迁移的方法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但我们还是觉得一上课就端出连续进位、连续退位题让学生讨论步子过大了一些。像减法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连续退位的'减法。在解决例题517—348之前,我先补充不退位减法567—346、一次退位减法567—348让学生做,我觉得这些都是新课教学的基础,虽然现在是新课程,但是一些好的旧做法还是应该适时地用一用。
(2)题量的增加虽然学生可以用迁移的方法学习笔算,但是要形成技能技巧还是得一定量的练习。除了教材中的练习外,我还补充一些练习,让学生在大数学上笔算。
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66页,有关10的加法和减法。教材省去了学具摆的内容,让学生对照点子图直接利用10的组成进行计算。在内容的呈现上教材采用了逐步提高要求的做法,从7+3和10-3起,后面算式中的数基本上要求学生自己根据点子图去填写,同时5+5和10-5的计算教材取消了点子图,直接让学让想相应的10的组成算出得数。教材这样安排,既反映了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也体现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及规律。
教学目标:
1、掌握得数是10的加法以及10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进而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另一个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悟“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规律。
3、通过用10的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能过“一图四式”的探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能过操作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用抽象思维(10的组成)直接计算10的加减法。
教学关键:掌握10的组成,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互逆关系。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10的加减法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让学生联系图意列出相应的四道算式,学生心理上很乐意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
教学过程:
(一)导情激趣,复习铺垫。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快乐天使领我们到数学王国开开眼界,你们想去吗?不过,快乐天使要和你们对对密码,如果密码对上了,数学王国才会“芝麻开门”噢!
复习完10的组成后,快乐天使说:“小朋友们真聪明,密码已经成功对上了,我们一起去游览数学王国吧!
设计意图:此外采用与快乐天使对密码的形式进行10的组成的复习,学生边举数字卡片边说10的组成,他们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同时课堂气氛也很快活跃起来了。
(二)参与游戏,自主控究。
1、套圈游戏。
快乐小天使先带我们去数学王国的游戏室参加套圈比赛,你们想参加吗?
(1)课件出示甲、乙两队分别套10个圈。
(3)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甲队套圈的情况,你能说出哪些算式?等学生说完后,课件出示4道算式:
6+4=10-6=4+6=10-4=。
你能自己算出得数吗?
(4)师生交流,请任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回答:
数一数,共有10个圈,所以6+4=10。
因为6和4组成10,所以6+4=10。
……。
(5)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乙队套圈的情况,说出四个算式:算出得数,并说说算式。
2、玩玩想想,操作探索10的加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
(1)四人小组合作做套圈游戏。
四人小组围成圆圈,举行套圈比赛,看10个圈能套中几个。
(2)观察套圈情况,在小组内说说算式和得数,并说说是怎么想的?组长经过整理后,把小组内列的算式写在课题下。
(3)班级交流。
谁愿意把自己列的算式说给大家听?并说说你是怎么列出来的?与这位同学不一样的小朋友请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每组的4道算式。
设计意图:做中学,玩中悟,学动中拓展,符合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的心理特征。在这一环节中,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套圈游戏,根据每次套中和没套中的圈列出四个算式,通过交流掌握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会了新知识,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
3、讨论记忆方法。
(1)你们能想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吗?说说看。
(2)老师和学生一起来表演“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在一起,五五凑成一双手。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游戏“找朋友”
学生扮演快乐小天使,我是快乐小天使,飞呀飞呀找朋友,我是“2”,谁是我的好朋友?其余学生(拿着数学卡片),我是“8”,我是你的好朋友,两人合:“2加8等于10”。
2、10减几(完成教科书第66页“做一做”第二题)。
(四)课堂小结,结束新课。
课件出示数学王国小天使。
1、小朋友,数学王国里玩得开心吗?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感想,对我说说看。(学生小结)。
2、教师总结。
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第六篇】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有目的地进行创设的,我在“加减法的估算”这节课的教学中,进行了多次设计,尤其是在导入环节的设计处理上,收获较大。
加减法的估算这节课,从课的设计开始,我力求体现课改精神,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标准》在计算方面强调的内容,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几个不同的方案,从学生喜欢生活情境入手。第一个方案,我是这样设计的,我们创设了学校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三年级的学生了解到矿泉水瓶可以回收利用,就收集矿泉水瓶,出示了书上的例题,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解决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接着进入下一个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感到我的教学组织费劲,课下询问了几个学生,发现,接受能力强的孩子学会了,但有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问题出现在哪呢?我仔细看了教学设计,回想了课堂的整个过程,是不是问题出现在这——我重视了情景的创设,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情景,但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过于单一,整节课学生都是一种学习方式,孩子会厌倦的。刚开始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很高,但课进行了20分钟后,有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集中了。再者,创设情景,这种情景是孩子喜欢的吗?在这节课中,对于学生评价也非常的少,评价的适时、到位是非常必要的。想到了这种情况,我改进了教学设计,在另一个班上了这节课,这次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考虑到学生对书上的主题图形创设的情景不感兴趣,课一开始,估数游戏导入,游戏的形式开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被调动了起来,估数游戏也不是单纯的做游戏,游戏内容为新课引入做了良好的铺垫。接下来,以谈话的形式询问学生是怎样来上学的,学生一听和自己有关,发言积极性异常高涨,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兴趣很浓,下面环节看书——收集矿泉水瓶——植树,几个不同的形式学生很高兴的在学习、活动,对于植树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自选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己选题,解决。这种方式学生是非常喜欢的,但是在课后小结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知道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估算,学生说不出,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并用于生活中,如果只会做题,不会运用于生活,那么这部分的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是和课改倡导的相违背的。
这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都比第一次好,解决问题也比较熟练,问题出现在哪呢?我又一次回忆了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原因是不是出现在这儿——整节课我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素材有关生活中的.就很少。我尝试设计了第三种方案,结合情景估算,以植树活动为主线,设计了相关内容,乘车——植树——浇水——水果——农民种菜,将活动串成串,给学生自己选择的权利,引出以拍皮球等一系列生活中有关估算的知识,增加了趣味性,将学生的思维和课堂外的情景联系起来,充分挖掘了学生想象。同时一节课三种不同的设计,三种不同的效果,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可以说,考虑到学生的越来越多了。通过不断的反思,一次又一次的深切体会了课改的含义,体会到了什么样的课是让我满意、让学生满意的课。
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第七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20页的相应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万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较好的掌握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出示:120页第1题)。
走进数学王国,有好多数学问题在等我们去解决,瞧,小刚已经开始做了,(课件出示:小刚和小强做的175+62=795)小刚做得对吗?为什么?学生分析出错原因后全班交流。
练习1。
李刚太粗心了,我们可不能跟他一样,做题一定要认真细心的去做,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120页第1题。
班内交流。学生谈自己做题的感受。
练习2。
数学王国里还有图书馆呢,看,这里的书可真多,(课件出示:124页第2题)。
师:你还能提出别的问题自己解决吗?小组内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学生同桌讨论完成后全班交流。
师:南村到北村又有几条路?哪条路远一些?远多少米?东村到北村呢?西村到南村呢?
小组内完成。班内交流。
小结:
笔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1)学生充分发言。
(2)教师小结。
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第八篇】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探索10的加减法的所有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的组成,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
2、看图、说图意、写算式。
(2)看图你想知道些什么?(自由发言)。
板书:7+3=。
3+7=。
(4)我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操场上有10个小朋友,其中有3个在踢毽子,跳绳的有几个?
操场上有10个小朋友,其中有7个在跳绳,踢毽子的有几个?
板书:10-4=。
10-6=。
(5)你能算出每一题的得数吗?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出结果。(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板书结果。
3、观察、分析,谈谈你的新发现。
(1)仔细观察这一组数,你发现了什么?
(2)说说这4道算式各表示什么?
(3)如果不看图,你会算吗?请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根据数的组成算加法,根据数的分解算减法,数数的方法,想加算减法……)。
三、再次观察图,探索所有10的加减法算式。
2、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得到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并板书:
根据红绿领巾来分,可以写出:5+5=1010-5=5。
3、师:刚才的这几组题如果没有图,你可以怎样算?请你选一道来同桌互说。
4、汇报,我是怎样算的。
四、轻松一刻(课间操)。
五、引入游戏,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做一做”第1题)。
(1)师生一起玩。
(2)同桌俩人合作,互相出卡片“凑十”
(3)小组比赛,组长负责,轮流当裁判出示卡片,其他三人比快。
2、猪八戒吃西瓜。
(2)师:谁能说说图中表示的意思?
(3)学生填写表格.
(4)把算式与具体事物结合起来说一说.
例:10-3=7表示有10块西瓜,猪八戒吃了3块,还剩7块。
[设计意图:将书上单调的练习题转化成猪八戒吃西瓜,学生兴趣盎然]。
3、算一算、比一比。
(2)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要我们干什么?
(3)填在书上,看谁算的又对又快。结束后评出5个“计算能手”。
六、全课小结。
总评:
4、注重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态度,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组织有效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热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