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教学设计(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动量教学设计(精彩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动量教学【第一篇】

教学内容:动量守恒定律习题

1、质量为1kg的物体从距地面5m高处自由下落,正落在以5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的小车上,车上装有砂子,车与砂的总质量为4kg,地面光滑,则车后来的速度为多少?

分析:以物体和车做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在物体落入车的过程中,物体与车接触瞬间竖直方向具有较大的动量,落入车后,竖直方向上的动量减为0,由动量定理可知,车给重物的作用力远大于物体的重力。因此地面给车的支持力远大于车与重物的重力之和。

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系统总动量不守恒。但在水平方向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所以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车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重物 初:v0=5m/s

0 末:v

v

Mv0=(M+m)v

vM4v054m/s Nm14即为所求。

2、质量为1kg的滑块以4m/s的水平速度滑上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3kg的小车,最后以共同速度运动,滑块与车的摩擦系数为,则此过程经历的时间为多少?

分析:以滑块和小车为研究对象,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总动量守恒。以滑块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滑块

小车 初:v0=4m/s

0 末:v

v

mv0=(M+m)v

vM1v041m/s Mm13再以滑块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动量定理可得

ΣF=-ft=mv-mv0

tf=μmg 即为所求。

vv0(14) 10

3、一颗手榴弹在5m高处以v0=10m/s的速度水平飞行时,炸裂成质量比为3:2的两小块,质量大的以100m/s的速度反向飞行,求两块落地点的距离。(g取10m/s2)

分析:手榴弹在高空飞行炸裂成两块,以其为研究对象,系统合外力不为零,总动量不守恒。但手榴弹在爆炸时对两小块的作用力远大于自身的重力,且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初速度方向为正。

由已知条件:m1:m2=3:2 mm2 初:v0=10m/s

v0=10m/s 末:v1=-100m/s

v2=?

(m1+m2)v0=m1v1+m2v2 v2(m1m2)v0m1v15103(100)175m/s

m22炸后两物块做平抛运动,其间距与其水平射程有关。

Δx=(v1+v2)t x(v1v2)y=h=gt2

即为所求。

4、如图所示,质量为的木块以2m/s的速度水平地滑上静止的平板小车,车的质量为,木块与小车之间的摩擦系数为(g取10m/s2)。设小车足够长,求:

(1)木块和小车相对静止时小车的速度。

(2)从木块滑上小车到它们处于相对静止所经历的时间。

(3)从木块滑上小车到它们处于相对静止木块在小车上滑行的距离。分析:(1)以木块和小车为研究对象,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以木块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木块m

小车M 初:v0=2m/s

v0=0 末:v

v

mv0=(M+m)v

v2/s M5(100175)275m g10(2)再以木块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动量定理可得

ΣF=-ft=mv-mv0

tf=μmg

vv0(2)4 10

fg2m/s2 mf10/s2,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2(3)木块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1vt2-v02=2as

2vt222 在此过程中木块的位移S12a2211车的位移S2a2t2

22由此可知,木块在小车上滑行的距离为ΔS=S1-S2= 即为所求。

另解:设小车的位移为S2,则A的位移为S1+ΔS,ΔS为木块在小车上滑行的距离,那么小车、木块之间的位移差就是ΔS,作出木块、小车的v-t图线如图所示,则木块在小车上的滑行距离数值上等于图中阴影部分的三角形的“面积”。

5、甲、乙两小孩各乘一辆冰车在水平冰面上游戏,甲和他所乘的冰车的质量共为30kg,乙和他所乘的冰车的质量也为30kg。游戏时,甲推着一个质量为15kg的箱子,和甲一起以2m/s的速度滑行,乙以同样大小的速度迎面滑来,为了避免相撞,甲突然将箱子沿冰面推向乙,箱子滑到乙处,乙迅速将它抓住。若不计冰面的摩擦,甲至少要以多大的速度(相对于地面)将箱子推出,才能避免与乙相撞?

分析:设甲推出箱子后速度为v甲,乙抓住箱子后的速度为v乙。分别以甲、箱子;乙、箱子为研究对象,系统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外力为零,总动量守恒。以甲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甲推箱子的过程:

甲:M

箱子:m 初:v0=2m/s

v0=2m/s 末:v甲

v=?

(M+m)v0=Mv甲+mv

(1)乙接箱子的过程

乙:M

箱子;m 初:v0=-2m/s

v 末:v乙

v乙

Mv0+mv=(M+m)v乙

(2)甲、乙恰不相撞的条件:v甲=v乙

三式联立,代入数据可求得:v=/s 反馈练习:

1、质量分别为2kg和5kg的两静止的小车m1、m2中间压缩一根轻弹簧后放在

光滑水平面上,放手后让小车弹开,今测得m2受到的冲量为10N·s,则

(1)在此过程中,m1的动量的增量为

A、2kg·m/s

B、-2kg·m/s

C、10kg·m/s

D、-10kg·m/s(2)弹开后两车的总动量为

A、20kg·m/s

B、10kg·m/s

C、0

D、无法判断

2、质量为50kg的人以8m/s的速度跳上一辆迎面驶来的质量为200kg、速度为4m/s的平板车。人跳上车后,车的速度为

A、/s

B、/s

C、/s

D、2m/s3、如图所示,滑块质量为1kg,小车质量为4kg。小车与地面间无摩擦,车底板距地面。现给滑块一向右的大小为5N·s的瞬时冲量。滑块飞离小车后的落地点与小车相距,则小车后来的速度为

A、/s,向左

B、/s,向右

C、1m/s,向右

D、1m/s,向左

4、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小车,甲乙两人站在车的中间,甲开始向车头走,同时乙向车尾走。站在地面上的人发现小车向前运动了,这是由于

A、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

B、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小 C、甲的动量比乙的动量小

D、甲的动量比乙的动量大

5、A、B两条船静止在水面上,它们的质量均为M。质量为

M的人以对地速度2v从A船跳上B船,再从B船跳回A船,经过几次后人停在B船上。不计水的阻力,则

A、A、B两船速度均为零

B、vA:vB=1:1 C、vA:vB=3:2

D、vA:vB=2:36、质量为100kg的小船静止在水面上,船两端有质量40kg的甲和质量60kg的乙,当甲、乙同时以3m/s的速率向左、向右跳入水中后,小船的速率为

A、0

B、/s,向左

C、/s,向右

D、/s,向左

7、A、B两滑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受向右的水平力FA,B受向左的水平力FB作用而相向运动。已知mA=2mB,FA=2FB。经过相同的时间t撤去外力FA、FB,以后A、B相碰合为一体,这时他们将

A、停止运动

B、向左运动

C、向右运动

D、无法判断

8、物体A的质量是B的2倍,中间有一压缩的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由静止同时放开后一小段时间内

A、A的速率是B的一半

B、A的动量大于B的动量 C、A受的力大于B受的力

D、总动量为零

9、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一辆小车的长度为L,质量等于M。在车的一端站一个人,人的质量等于m,开始时人和车都保持静止。当人从车的一端走到车的另一端时,小车后退的距离为

A、mL/(m+M)

B、ML/(m+M)

C、mL/(M-m)

D、ML/(M-m)

10、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之间用轻弹簧连接,放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A紧靠竖直墙,现在用力向左推B使弹簧压缩,然后由静止释放,则

A、弹簧第一次恢复为原长时,物体A开始加速

B、弹簧第一次伸长为最大时,两物体的速度一定相同 C、第二次恢复为原长时,两个物体的速度方向一定反向 D、弹簧再次压缩为最短时,物体A的速度可能为零

11、如图所示,小球A以速率v0向右运动时跟静止的小球B发生碰撞,碰后A球以v0v的速率弹回,而B球以0的速率向右运23动,求A、B两球的质量之比。

12、质量为10g的小球甲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30cm/s的速率向右运动,恰遇上质量为50g的小球乙以10cm/s的速率向左运动,碰撞后,小球乙恰好静止。那么,碰撞后小球甲的速度多大?方向如何?

13、如图所示,物体A、B并列紧靠在光滑水平面上,mA=500g,mB=400g,另有一个质量为100g的物体C以10m/s的水平速度摩擦着A、B表面经过,在摩擦力的作用下A、B物体也运动,最后C物体在B物体上一起以/s的速度运动,求C物体离开A物体时,A、C两物体的速度。

14、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台子离地面的高度为h,质量为m的小球以一定的速度在高台上运动,从边缘D水平射出,落地点为A,水平射程为s。如果在台子边缘D处放一质量为M的橡皮泥,再让小球以刚才的速度在水平高台上运动,在边缘D处打中橡皮泥并同时落地,落地点为B。求AB间的距离。

参考答案:

1、D、C2、C3、B4、C5、C6、D7、C

8、AD9、A10、AB11、2:912、20cm/s,方向向左 13、/s,/s

14、Ms Mm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材料【第二篇】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分析

“动量定理”一节是学生学习了动量、冲量、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基础之上,以日常生活现象为依托,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抽象法,得出动量定理的实质。它是进一步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所以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动量定理的导出,以及动量定理的应用。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学习新知识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这有利于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学习“动量定理”这一节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掌握动量,冲量基本概念,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等。高中生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学中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为此,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呈现出生动直观的实验现象,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现象,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任务分析与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②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用于变力。③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中的应用。②通过动量定理的定量讨论,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意识。②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团队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能够通过物理现象,抽象为物理模型,利用旧知识得出新结论,是探究物理的基本方法,所以在本节教学中,要把动量定理的导出定为本节教学重点。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他们以前学习过动能定理,因为动能定理不涉及方向。受动能定理的影响,他们普遍会感到动量定理的矢量性有些困难。所以把本节课难点定为动量定理的矢量性。五、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事件1 通过图片,视频,应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组图片。事件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视图首先想到的是力对物体作用了一段距离,没有想过同时力对物体也作用了一段时间。教师回放,让学生体会铅球的抛出过程,以及物体下落的过程确实力需要作用一段时间,此时教师提问: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时候可能有些学生想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物体的动能发生了变化,物体的动量发生了变化。教学设计说明 事件1中,笔者选取了几个力作用力相对较长的例子,与传统的碰撞,打击类例子作用时间较长的例子不同,笔者认为,采用作用时间较长的例子更容易让学生体味出力作用时间的效果,再次,笔者选取的三个例子都是初动量与末动量方向相同的例子,初学者更容易接受,综合以上两点也更容易帮助学生从实际现象抽象为物理模型,从而为“动量定理”的导出作准备。(2)建立模型,导出公式

事件3 教师播放几副视图时,让学生近一步观察比较各个实验现象。事件4 抛铅球的过程中,推冰块的过程中,物体下落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物体都要受到合外力的用,这样可以把问题抽象为F合作用到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上,此图可以投影到屏幕上。事件5 动量定理的导出――教师引导学生,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力F合作用必定满足牛顿第二定律,(此公式亦投影到屏幕上)再次引导学生:由运动学公式导出F合=ma.教学设计说明 观察日常生活现象,由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物理知识得出结论,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分析公式,突破难点

事件6 师生共同讨论公式的物理意义,等式左边为合外力对物体的冲量,等式右边第一项是物体末状态的动量,第二项是初状态的动量,即等式右面是物体动量的改变量。师生达成共识:合外力对物体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这样事件2中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即力对时间的作用效果将导致物体动量改变。事件7 突破难点,再次回放抛铅球,推冰块,下落的物体的例子,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物体合外力冲量的方向,再找出物体动量改变量的方向,比较二者发现它们的方向是相同的。此时教师再放几个别的视图,使学生观察到与已有经验矛盾的结果,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时候教师再仔细的引导学生分析足球受合外力冲量的方向以及足球动量改变量的方向,发现它们也是同方向的,所以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物体动量改变量的方向与合外力冲量的方向相同。事件8 在幻灯片上放一段生活中的场景,两只鸡蛋从相同的高度下落,一个落到海绵上,一个落到硬板上。利用做好的视频,分析鸡蛋从接触海绵到海绵压缩到最大位置,海绵的形变不断发生变化,这样大部分学生意识到鸡蛋和海绵的作用力是变力,自然得到动量定理也适用于变力,此时教师再强调动量定理使用于变力。教学设计说明 从分析动量定理公式的物理意义,到强调动量定理的矢量性以及强调动量定理使用于变力是本节课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从事件7中说明动量定理可以解决一些变力问题,事件8中又分析了碰撞过程的作用力,即作用力是变力,这样学生就自然地想到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4)动量定理的应用

事件9 观察生活中的例子,当用锤子订钉子的时候,锤子的速度很小时,钉子不能进入木版,当锤子速度很大时,钉子进入木版,试用动量定理让学生解释这是为什么?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作出点评。事件10 利用做好的动画,让学生观察飞机撞鸟事件,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鸟能够撞坏飞机?

事件11 教师指导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是为什么。事件12 各个小组达成共识,选出代表回答本小组讨论的结果。事件13 教师对学生最后讨论的结果给予点评,提出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事件14 让学生思考课本中的例题,教师引导学生解答。事件15 把锤子钉钉子的题目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考虑并且计算。事件16 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此题,并且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事件17 让学生讨论课本中的几幅插图,并且说明其中的道理。事件18 教师提问学生,学生解答。教师给予肯定,提出表扬。教学设计说明 物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以致用,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事件19 布置作业

Ⅰ.质量为m的铁块在空中下落,从开始下落到沉入水底需时间是t1,物体从接触水面到沉入水底时间为t2,设物体进入水中的阻力恒为f,求物体沉入水底的速度。Ⅱ.科技小论文: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观察汽车和摩托车等交通工具,都有什么样的安全措施,应用你学习的知识,尤其是动量定理加以分析。实现从物理到生活,从理论到实践。教学设计说明 笔者之所以设计第一个题目,因为关于动量定理的应用大多数题目都应用“外力对物体冲量的总合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而用“合外力对物体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相对较少,显然此题用“外力对物体冲量的总合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较为简单,即用“mgt1-ft2=mvt-mv0”因为全程中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是变力,不好直接求出。六、总评

物理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应该根据知识的特点,采取突出重点的教学方式。由于“动量定理”是规律性教学,结合本节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本教学设计中,着重突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动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建立模型、导出公式、以及运用公式等几个探究要素;重视将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学生学习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七、板书设计

板书、板画的直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较强,在黑板上停留的时间较长,对学生视觉的刺激作用明显。教学中将整块黑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板书写概念、规律、图、以及公式的推倒过程等。一部分为副板书,用来画草图,解答例题等。

教学设计1:动量和动量定理【第三篇】

动量和动量定理 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量和冲量的定义;

(2)从前面的推到中总结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3)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4)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能力与方法

(1)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工具在物理学的作用。

(2)能够应用动量定理处理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交流、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意识。(2)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明白只有勤奋努力才可能有丰硕的收获,寄希望于侥幸是不可取的。教学重点

利用动量定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难点

动量和冲量方向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动量定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2.引经据典法:通过对故事的创新旧事新演,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给学生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引导学生对兔子撞树桩的过程进行思考,借助于所学物理知识,建立物理和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展开对本节课新课内容讲授,带着这个故事的结局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授课结尾对故事的发展及结果以及启示进行阐述。新授: 模型建立

兔子以v0的初速度奔跑,来不及躲闪,撞到了一个树桩上,与树桩成为一个整体,假设在此碰撞过程作用时间为t,作用力为恒力,兔子质量为m,求此作用力F? 分析:

在此我们可将此碰撞过程看做一个减速运动过程,兔子在水平方向只受到树桩对兔子的弹力F.由牛顿第二定理可得Fma(1)由匀减速运动过程的原理可得 avtv0(2)t(1)(2)两式结合可得 Fmvtv0(3)t对(3)两边同时乘以时间t,可得 Ftmvtmvo(4)得出(4)式,我们对式子左右两边分别进行讨论 一.冲量

1.定义: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2.公式:IFt 单位为Ns 3.冲量是矢量,方向与合力方向一致 二.动量

1.动量定义: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表示为P.(1)公式:pmv 单位为kgm/s

(2)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2.思考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效果与哪些物理量有关?

举例:(1)同样质量的竹箭,一支用弓射出,而另一支用手掷,哪一支穿透本领大?(m同v不同)

教学设计1动量和动量定理【第四篇】

动量和动量定理 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量和冲量的定义;

(2)从前面的推到中总结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3)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4)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能力与方法

(1)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工具在物理学的作用。

(2)能够应用动量定理处理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交流、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意识。(2)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明白只有勤奋努力才可能有丰硕的收获,寄希望于侥幸是不可取的。教学重点

利用动量定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难点

动量和冲量方向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动量定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2.引经据典法:通过对故事的创新旧事新演,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给学生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引导学生对兔子撞树桩的过程进行思考,借助于所学物理知识,建立物理和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展开对本节课新课内容讲授,带着这个故事的结局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授课结尾对故事的发展及结果以及启示进行阐述。新授: 模型建立

兔子以v0的初速度奔跑,来不及躲闪,撞到了一个树桩上,与树桩成为一个整体,假设在此碰撞过程作用时间为t,作用力为恒力,兔子质量为m,求此作用力F? 分析:

在此我们可将此碰撞过程看做一个减速运动过程,兔子在水平方向只受到树桩对兔子的弹力F.由牛顿第二定理可得Fma(1)由匀减速运动过程的原理可得 avtv0(2)t(1)(2)两式结合可得 Fmvtv0(3)t对(3)两边同时乘以时间t,可得 Ftmvtmvo(4)得出(4)式,我们对式子左右两边分别进行讨论 一.冲量

1.定义: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2.公式:IFt 单位为Ns 3.冲量是矢量,方向与合力方向一致 二.动量

1.动量定义: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表示为P.(1)公式:pmv 单位为kgm/s

(2)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2.思考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效果与哪些物理量有关?

举例:(1)同样质量的竹箭,一支用弓射出,而另一支用手掷,哪一支穿透本领大?(m同v不同)(2)在足球场迎头飞来的足球人会用头去顶,那如果换成以相同速度飞来的铅球人就会躲开。(v同m不同)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效果不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还 和物体的速度有关。换句话说,就是与物体的动量有关。三.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改变量,这叫做动量定理。

(1)公式:F合tmvtmvo

(2)说明:

①动量的变化量等于物体末动量与初动量的之差;

②冲量的大小总等于动量改变量的大小,冲量的方向总跟动量改变量的方向一致,也就是说与合理的方向相同;

③F 可以是恒力也可以变力,动量定理通常用来解决碰撞、打击一类问题。

三.应用

1.讨论:在动量变化量一定的情况下,F与t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F与t成反比。

教师:据上述关系,我们得到:要是动量变化量一定时,要增大力F,可缩短作用时间;要减小力F,可延长力的作用时间。

2.解释导入中兔子撞树桩,为什么兔子会撞得头破血流,而一只苍蝇撞到你脸上却安然无恙,要求学生用本节课所学内容加以解释,可以适当补充,让学生掌握定性分析的方法。

巩固:利用动量定理解释下列现象

一.据报道:1962年,一架“子爵号”客机在美国上空与一只天鹅相撞,客机坠毁,十七人丧生;1980年,一架英国的战斗机在空中与一只秃鹰相撞,飞机坠毁,飞行员靠弹射装置死里逃生。为什么小小的飞禽能撞毁飞机这样的庞然大物?(引导学生解释清楚,注意鸟的速度对与飞机来说是很小的)二。现场演示的现象 1.动量小实验

墨水瓶下压一张纸条,要想把纸条从底下抽出又要保证墨水瓶不动,应该缓缓、小心地将纸条抽出,还是快速地将纸条抽出?说明理由。1.运送易碎物品时,需要在物品与物品间、物品与箱子间垫衬纸屑、泡沫塑料等柔 软物体,为什么要这样做?

2.轮船正准备停靠码头的过程,为什么轮船的码头上装有橡皮轮胎? 小结:1.动量与冲量的概念,二者都是矢量;

2.动量定理的内容及应用。

内容拓展:继续将未讲述完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讲完,教育学生要勤奋努力,寄希望于侥幸是不可取的,最后以这个故事为背景编一道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完成。作业:假设兔子的头部遭受等于自身体重的撞击力可以致命,设兔子与树桩的作用时间为秒,则兔子奔跑的速度可能是多少? 板书设计: 动量 动量定理 一.冲量

1.定义: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2.公式:IFt 单位为Ns 3.冲量是矢量,方向与合力方向一致 二。动量

1.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2.公式:pmv 单位为kgm/s 3.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三.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改变量,这叫做动量定理。

F合tmvtmvo

22 2153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