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开天辟地》教学设计带反思【范例5篇】
【导言】此例“优质课《开天辟地》教学设计带反思【范例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句、重点词的品味,感受盘古的神力无比及巍峨形象。
2、通过对课文第7自然段的品析,进一步感受盘古的伟大、无私,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记成涌。
3、认识文章“对仗”的写作手法,初步感受对仗的特点。
设定的三个教学目标一二两个应该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品读来感受,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我觉得也是最重要的方式,现在我们有些课堂,已经脱离文字,学生凭空感悟,很不可取。
课后要求背诵六、七、八三个自然段,孙老师选择了第七自然段进行背诵,应该说,考虑到了本班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舍有得,很好。课上,班上有困难的几个学生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说明了这节课的有效性。
第三个目标,是配合的课后的第四题,教学中也有所体现。
总体来说,我以为这三个目标,定位基本准确,课堂执行也比较到位,同时,也给老师们制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一点启示:那就是依据学段特点,考虑自身实际,结合课后习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件的准备略有瑕疵,没有能看到盘古的头,顶天不够明显,是没有调试好。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开天辟地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板书:开天辟地
生齐读课题。(生如果读不到位教师范读。要求读出力量感。)开和辟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2、那文中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就是---(投影出示:齐读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找出文中的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这符合课程标准对这一学段的要求,但是,建议,同时训练学生如何将书上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也是一种学习,应该是四年级的学生需要去掌握的。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话,让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一幕幕重现在我们眼前。
二、 新授
1、出示课文第一小节。指名读。注意“混沌”一词的读音。
出示词语:混沌。知道在课文中什么意思吗?(天和地搅在一起。)
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你就是天地间的第一个人——大神盘古。(师旁白:很久很久以前,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时候,天地尚未分开,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这里没有白天也没有黑夜,没有鸟叫,没有虫鸣,没有山川,没有河流,甚至,也没有时间。四周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睁开眼睛,此时的盘古,你有什么感受?
这里的感悟我存疑,我倒是觉得“大鸡蛋”这个词语需要好好玩味一下,一来,为何将宇宙比作大鸡蛋,二来,开天辟地就跟打碎个鸡蛋那么容易吗?
2、开天辟地
是啊,盘古也这么想。于是就发生了接下来的这一幕:开天辟地。这个叫盘古的大神,在混沌不分,昏天黑地的巨蛋里昏睡了一万八千年。引读:“一天……变成了地。”
读了这一段文字,我们的老祖总盘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
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指读,说说你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段话的?(急切的、敬佩的、渴望的……)
是啊,盘古凭着一股冲破枷锁,奔向光明的意念,(这一段的叙述,我以为较为生涩,不贴近儿童。)用他的神力大刀阔斧,开天辟地,此时,出示: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观察这两句句子,有什么特点?(字数相等,句式相近,意思相对。)(此处不太充分,应该学生没有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一是可以从文中继续寻找,二是可以迁移一下。)轻而清对重而浊,冉冉上升对慢慢下沉,天对地,这种句子就叫作对仗句。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轻而清,这就是天,天的感觉,重而浊,这就是地,地的感觉,同学们,我们不但能从意思上看出天地的不同,还能从声音上,从感觉上感受天地的区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天和地的感觉来
3、电光火石间,天和地分开了,你看到了什么?
老师不但看到了天地出现了,还看到了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站在天地中间,不由地使老师想起了一个成语,顶天立地。
师生对话:一万八千岁,一万八千年啊。盘古盘古,你撑在天地之间这么长时间,你不累吗?(累。)你休息一会儿行吗?(不行啊,我一休息,天地就会重新合拢。)你都撑了一万八千年了,休息一会都不行么?(不行啊,我好不容易才找到光明,才能把天地分开,万一休息,前功尽弃怎么办,我怎么都要坚持下去。) 虽然您是个巍峨的巨人,可毕竟还是血肉之躯,不是一根柱子呀,这都已经过去了一万八千年了,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你不如就放弃吧。(不行,开天辟地是多么艰难呀,即使我是巨人,一次已经使我筋疲力尽了。哪里还有力气再来一次呀。)出示第六小节。 齐读这一小节。读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疑问么?出示词语:“精疲力竭”。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是啊,此时的盘古,经过漫长岁月的苦苦支撑,精神已经极度疲乏,力气也用尽了,他心力交瘁地倒下了。可是此刻的盘古,没有感到痛苦,反而……(含着微笑倒下了。)他为什么含笑倒下,这微笑中包含着什么?这是怎样的微笑呀?
1、因为他开辟了天地,创造了光明。这是幸福的微笑。
2、因为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他死而无憾,这是坦然无畏的笑,是英勇乐观的笑。
4、引读:盘古虽然倒下了,可他舍不得这个自己创造的世界。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揭示盘古勇于献身的精神
三、合作探究
同学们,开天辟地的故事我们学完了,我们都知道这是一则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丰富的想象编造出来的。那么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故事呢,这个故事又表达了他们怎样的理想和追求呢?
(此处涉及到神话的体裁的问题,我到是觉得可以借此探讨一下神话的体裁、产生等等,第二个问题,有点空了。)
课后读读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神话,并写下你的感受。
板书: 开天辟地
开辟天地
勇于献身
化生万物
《开天辟地》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②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③品析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④分析盘古开天辟地的四个过程,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
过程和方法:
以奇特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体会盘古形象的高大,气势的豪壮,威力的巨大,贡献的宏伟,从而体会古代人民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魄力。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掌握盘古开天辟地的具体细节。分析课文词语。
教学难点: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和古代神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启发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
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或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也许你听老祖母向你讲述过《夸父逐日》的故事,你佩服他“与日逐走”的英雄气概,也许你听父母向你讲述过《大禹治水》的故事,你被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不治理好水患誓不罢休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也许你读过《嫦娥奔月》的故事,你也曾经幻想过有一天能变成白衣素袂的嫦娥,轻盈地驾着长风飞向那神奇的月宫,在清朗的月光下长舒舞袖翩翩起舞。你知道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怎样描写宇宙起源的吗?神话传说中的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大自然的一切是从哪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让我们从这篇课文中找到答案。
深入分析
积累文学
激情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师板书课题《盘古开天辟地》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孟子和他的著作。
一、检查预习生字和生词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请同学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向老师提问。
三、回答学生问题,导入神话的'概念,帮助学生复习。
四、分析课文
同学们初读课文有这么多新鲜的感受真好!看来人类的老祖先盘古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们来分析一下盘古开天辟地分为几个过程?
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1、天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是什么样的?
黑暗混沌,好像一个大鸡蛋
回答老师问题例举自己读过的中国古代神话
走进故事情节之中。
多米诺骨牌式回答问题
两名学生读课文
向老师提问
复习神话的概念回忆神话的起源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展示导语,利于激情
屏幕展示题目《盘古开天辟地》和图片
展示生字和生词。
展示神话的概念和神话的产生过程。
板书四个过程
黑暗混沌
斧劈天地
撑天拄地
化生万物
教师范读课文,通过学生自己课下预习,已经圈出的生字生词与老师的标准读音再核查一遍,培养自学能力。
检查学生的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理解写作的思路。读准字音和句子停顿。
利用多媒体录音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加强断句的练习
走进课文
培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积累文言文知识积累文言文重点字词,培养学生翻译能力
教师讲解学生翻译课文
教师点评并讲解文中出现的典故
2、“在天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的景象是黑暗混沌的一片,好像一个大鸡蛋。”这里用到了一个什么修辞?
比喻,本体:宇宙的景象
喻体:大鸡蛋
相似点:黑暗混沌
3、“我们的老祖宗盘古就孕育在这个大鸡蛋中”,这里的“孕育”一词是什么意思?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4、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找出盘古最初在宇宙中是什么状态?
在大鸡蛋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
这些都属于什么描写?
动作描写。
5、盘古醒来的感受是什么?请同学用波浪线画出来。
睁开眼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看见的只是漆黑黏糊的一片,闷得人怪心慌的。
6、说说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盘古开天辟地时最能体现出他神力无穷的句子
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面前的黑暗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山崩地裂似的一声:哗啦!大鸡蛋突然破裂开来。
同学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天地初开时盘古的神力吗?
你的朗读铿锵有力,似乎让我们听见了那霹雳巨响,盘古的力大无穷!
7、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宇宙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另外有些
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了地。这些词语有哪些特点
它们都是相互对应的
“冉冉上升”是什么意思?与它们意思相近的词还有哪些?
缓缓渐渐徐徐
8、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是怎样变化的呢?
“天每升高一丈,地每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极长了。”与这段文字比较“天生高了,地加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增长了。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很高了,地也变得很厚了,盘古的身子变得很长了。”你认为哪种说法好?请说明理由。
这也是一种奇特的想像,“每天”“一丈”反复出现,突出表现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三个“极”,更说明天升高到了尽头,地也达到了最厚,盘古的身子也长到了最长。
9、盘古的身子变得极长了,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
作者神奇的想象,九万里那么长。九个长城立起来那么长,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数字,九九归一,有”九重天”,”九霄云外”之说,皇帝也是九五之尊。
10本段中有一个比喻句,请找出,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这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地的中.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盘古顶天立地的巨大形象
11、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词语能体现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精神?请同学在这些词语下画点。
孤独撑天拄地辛苦担心实在终于
同学们,读着这些句子,再看看这些图吧!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想对盘古说什么?前后桌讨论。
12、盘古身上的东西都变成了什么?这些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
想像
13、作者在文章最后用一句话来评价盘古,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总之一句话:这“垂死化身”的盘古,就用了他的整个身体来使这新诞生的世界变得丰富而美丽
13这句话有几层意思?赞扬了盘古的什么精神?
①盘古创造了新世界,赞美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②肯定他创造的新世界,“丰富而美丽”赞美他的创造精神。
14、盘古就是这样一个巍峨的巨人,在临死时把自己化身为万物,你想对盘古说什么?联系实际,你认为盘古身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精神?
课后练习,请同学们看《上帝创造宇宙》这则材料,思考问题。
1、上帝是怎样创造世界万物的?跟盘古创世神话有什么不同?
2、你对中外两则神话有什么看法?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盘古这样一个巍峨的巨人他顶天立地地站在天地当中,他的光辉形象深入我们的内心,其实同学们所说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这些古老的神话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与大自然抗争、艰苦劳动与自然的一切灾难做着不懈斗争的体现,盘古身上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积厚流光的写照,正是这样的精神一代又一代地在我们民族中传承。就让我们以一首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请大家高声朗诵,发自内心地赞美盘古和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听老师讲解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看教材,听录音
朗读课文
回答问题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理字音
在书上画线
找出关键句子加以分析
学生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句子
学生仔细观察
分析句子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思考交流
分析思考问题
进行比较
回答问题
记笔记
回答老师问题
思考问题
记笔记
从书中圈点词语
讨论发言
思考从书中找答案
讨论发言
学生分析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发言
听老师总结
展示老师的问题
同上
出示问题
待学生回答完毕后,出示标准答案
出示句子
学生回答完毕后出示正确答案
出示句子
出示两个不同的段落,用颜色标出区别
出示问题
出示正确答案
出示正确答案
出示问题和三张表现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片
出示答案
出示问题
出示答案
《出示民族文化千句文》
鸿蒙未辟,
宇宙洪荒。
亿万斯年,
四极不张
盘古开天,
浊沉清扬。
天高地厚,
乾坤朗朗
日月经天,
星宿列张。
江河行地,
浩浩汤汤
女娲补天,
日月重光。
夸父逐日,
血气贲张
精卫填海,
荡气回肠。
后羿射日,
功德无量
神话故事,
意味深长。
民族精神,
积厚流光
附:板书
盘古开天辟地
袁珂
过程盘古精神
黑暗混沌孕育、成长、睡觉
斧劈天地抓、挥冲破黑暗束缚、追求光明自由
撑天拄地顶、踏、孤独、辛苦艰苦劳动创造世界与自然环境做斗争
化生万物倒下来奉献创造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第三篇】
摘要
由学生最初的阅读体验入手,抓住“神”字,感受神话的神奇,进而把握主要内容,最后达到复述大意,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关键词
开天辟地、神话、神奇、复述
教材分析
《开天辟地》一文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的1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我们的老祖宗盘古在蛋里孕育成熟,后来劈开了这个蛋,以头顶天、以脚撑地,完成开天辟地的任务后,盘古就累死了。死后,他又把自己的身体献给了他开辟的世界。这篇课文是根据上古神话改编而成的,其想象之神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盘古以头顶天、以脚撑地的人物形象也因为这篇故事而深深刻在我们心里。
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2篇精读课文,围绕“感动”这一单元主题,让学生体会古代神话的神奇,对我国古代神话中的英雄形象加深理解,感受盘古的奉献精神。根据神话的特点和第二学段目标要求,结全本篇课文对学生进行复述训练十分有必要。
教学目标
1.认识“沌、孕、拢”等9个生字,会写“创、孕、氏”等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无私奉献精神。
4、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用得准确的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盘古勇于献身的。奉献精神。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常握了生字词的学习方法,对于神话传说比较感兴趣。
教学策略
根据学情,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分探索、发现的机会,使其感受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精华,领悟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和探索自然奥秘中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智慧。重点通过让学生感受神奇、复述课文来加深理解,感受单元主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文题
1、大家喜欢神话故事吗?你们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神话故事,请大家先看动画。(播放课件)大家知道这个神话故事吗?(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感受神奇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
3、那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播放课件)
4、汇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故事呢?(把时间、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结说清楚;抓住文中的词语。)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导学第1自然段。
(1)师范读1自然节
同学们,《开天辟地》是一个神话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读这样的文章,咱们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边画画,把一段又一段的课文画成一副又一副的画面。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进入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
(2)刚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交流)
(3)自由读1节。同学们,这画面太神奇了,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画面去读一读1自然段,读出它的神奇,一会儿请同学读一读。
(4)指名读1自然节。(播放课件指导朗读:读出神奇)
2、自学第2、3、4自然段。
(1)默读课文2、3、4自然段。
我们继续往下读,看看天地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也象刚才一样,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画出神奇的画面。(默读课文第2、3、4自然节)
(2)谁来,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指名读文)
(3)师生配合读。引出重点句子:轻而清的阳气,逐渐上升,变成了蓝蓝的天;重而浊的阴气逐渐下沉,凝成了大地。(课件出示开天辟地视频)
(4)同学们请看屏幕,这就是盘古顶天立地的画面。(出示盘古顶天立地的视频)
(5)看着这幅画,你想用文中的哪句话来描述。(盘古只得头顶头、脚踩着地支撑着,不让天地合拢。)(大约又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已经变成了一个九万里高的顶天立地的巨人,矗立在天地之间。)
(6)盘古顶天立地多长时间?(一万八千年)
是啊,这一万八千年,盘古每一天、每一年都在(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支撑着,不让天地合拢。)(课件出示强化练读)
3、学习第5自然段。
(1)自读第5小节。(盘古完成了他开天辟地的使命,但他对于世间的奉献却没有停止。他的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
(2)老师想问同学这整整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这段文字表现了盘古最后的奉献,你最想读其中的哪一句?(生汇报)
(3)让我们一起把第五小节完整地读一遍。(学生齐读)
(4)同学们,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让我们共同合作,分享这神奇的文字,再现这神奇的画面吧!(出示课件,感受变化的神奇)
(4)读得真好。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会是由盘古变成的呢?小练笔:他的()变成了()(课件出示)
(5)同学们的想像力很丰富,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第五小节。
(学生朗读第五小节)
4、复述训练
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同学们一定喜欢听,大家能不去看书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吗?(课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主要环节进行复述练习)
四、拓展阅读
1、小结:
美丽的神话传说是我国文学宝库当中的璀璨明珠,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感到神秘莫测,比方说天地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发生自然灾害?他们的知识水平低下,无法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因此就认为这么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控制着,于是他们在生产劳动中,遇到自己心目中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在口头流传,这就是神话的起源。广为人知的神话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播放课件)
2、拓展阅读:
老师这里给大家找到了2篇神话故事,大家现在读一读,看谁读的认真,读的快。(能读几篇读几篇)(播放课件)
3、谈感受。(感受神话特点)
附:板书设计
8开天辟地
盘古
天地混沌——顶天立地——创造万物
伟大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第四篇】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7
江阴市实验小学 傅 红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游戏“看图猜故事”,出现四个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2、引导学生初步说说神话故事的特点
3、揭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读准读通课文
2、带领学生学习6组词语
(1)合拢、裂开、崩裂、破碎(混沌一团、黑暗混沌)
(2)劈、凿、撑
(3)精疲力竭(疲惫不堪)
(4)光芒万丈、皎洁明媚万顷良田(良田万顷)
(5)巍峨
三、再读课文,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1、分节读文,思考: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2、指名回答,教师归纳,相机板书:黑暗混沌开辟天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
3、指导学生按顺序简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文中找出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5、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四、识记生字
1、出示本课9个生字,默记
2、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3、校对五、布置作业用两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范文 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开天)
此问转载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材分析: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伟大无私的献身精神。本文一共8个自然段,以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过程。故事十分生动精彩,尤其是第二自然段描写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和第七自然段描写盘古身躯的变化,十分传神。
教学意图:
喜欢神话,想探索宇宙是怎么形成的,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本课教学,我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探索、发现的机会。主要采用了“以读为主,读悟结合,直观辅助,体会感悟”的原则,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对话文本,感受盘古的力大无穷和伟大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8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的力大无穷和伟大无私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的力大无穷和伟大无私的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那么
学生自渎课文,思考:盘古为什么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相机板书:混沌一团、开天辟地、化生万物
4、找出课文中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5、小结:这就是两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1、按照故事的先后顺序简要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用文中的语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在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混沌”一词的读音,以及在课文中的意思。
3、想象,理解昏天黑地。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2、复习主要内容
用上“混沌一团、开天辟地、化生万物”这三个词语,简要地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师小结
(通过复习,巩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二、学习“开天辟地”
1、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从第2自然段中,可以看出盘古是个怎样的神?(板书:力大无穷)从哪里感受到的?拿出笔画出相关的语句。
2、交流
相机出示:
句子(1):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引导抓住“一使劲”、“咔嚓”、“‘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等关键词句体会盘古的力大无穷。
男生齐读。
句子(2):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大鸡蛋”破碎了。
引导抓住“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 等关键词句体会盘古的力大无穷。
(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的力大无穷。)
指名朗读。想象
(穿透文字,呈现画面,是读懂文章的重要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历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小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句子(3):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地。
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这个句子的特点。
齐读这句话。
三、学习“顶天立地”
1、师:“头顶天,脚踏地”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板书:顶天立地)
2、引读第3自然段
3、模拟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的样子,交流感受。
(借助形体表演,通过自主体验,让学生感受盘古的力大无穷和顽强的意志力。)
4、引读第4自然段
5、出示课文插图,理解盘古身体的“变化”
出示句子:这个巍峨的巨人,……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理解“巍峨”一词。
6、指导朗读这句话。
四、学习“改天换地”
1、导学,理解“精疲力竭”,盘古为什么含着微笑倒下了?这是怎样的微笑?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相机板书:伟大无私)
2、师小结,板书:改天换地
3、默读第7自然段,找出盘古身躯都变成了什么?画出来。
4、交流。
5、盘古的身躯还会变成什么呢?用“盘古的( )变成了( )。”句式说一说。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课件出示美丽的图片,配乐欣赏。
(通过现代教育多媒体手段,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盘古所创造的美丽世界中,进一步感受盘古伟大无私的献身精神。)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
8、指导背诵第7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结尾用板书的成语总结全文,既回顾了神话故事的情节,又积累了语言,收一石二鸟之效。)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8自然段。
2、从课文里找出像“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这种类型的句子。
3、继续搜集神话故事,为开神话故事会做准备。
(作业的设计是想让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课内学习与课外搜集资料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
板书设计:略
上一篇:《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精选4篇
下一篇:“余弦定理”教学设计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