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览】优质的范文能让您的写作方便快捷,远离加班,以下这篇“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0篇)”是由阿拉题库网友整理分享的,供您参考之用,希望对您有些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一篇】

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是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关键是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新课标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关系,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通过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情感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数学能力。在学习正比例之前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变化规律。学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比较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游戏引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归纳正比例的特征。

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说,善于说。

本节课我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用游戏的方法将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为后面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环节: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计算游戏得分,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得出:得分随着赢的次数的变化而变化,他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

第三环节:创设情景,观察实验。

用多媒体呈现数据的获取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水的体积和高度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以及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学生在反复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第六环节:全课小结。

在教学的始终,我一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正比例的意义,加上课件的辅助教学和课堂练习,学生在理解掌握并且运用新知上,一定会轻松自如。所以,我预测本节课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都能全面促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具体环节的安排上,可能还存在不足的地方,恳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二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本课时设计,在“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的认识的设计上,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关知识,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在本课时第二大块内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时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真实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尝试探索规律,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新。

导入新课。

1、找找比比:

(判断下面的比,哪些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518:::。

5/8:1/:32:89:27。

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说说判断过程。

2、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比例的有关知识。

学生练习。

学生回顾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二、认识比例。

探索规律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3:5=18:30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5=18: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3/5=18/30。

2、教学例4。

(1)理解题意,信息搜索: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2)、学生写不同比例:

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3)、学生探索规律。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写比例,验证规律:

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5)、师生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3、思考分数形式的比例3/6=2/4,通过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相等。

4、练习:“试一试”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出示“3.6:1.8和0.5:0.25”。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

学生练习:找出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

6:5=36:30。

4:7=21:49。

学生自主表达,图中有哪些数据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学生练习: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

学生分析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

比较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思考后归纳:判断时可以先把两个比看成是比例。如果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

三、巩固练习。

拓展提高。

1、做“练一练”

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3=():6。

4:()=():5。

3、做练习十第1、2题学生尝试练习后交流讨论。

先让学生尝试填写,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

四、全课小结。

总结反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把你发现规律的方法介绍给朋友、亲人。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3、4题。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三篇】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关联的量。

3学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一、导入。

师(板书:关联):知道关联是什么意思吗?

生:指事物之间有联系。

生:也可以指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师:对,关联就是指事物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

师:能举一些生活中相互关联的例子吗?

生:天气热了,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就少一些;天气冷了,穿的衣服就会多一些,气温与我们穿的衣服是相关联的。

生:我的考试分数多了,爸爸妈妈就很高兴;如果少了,他们的脸上就会阴云密布,所以我的考试分数与家长的脸色也是相关联的。(其他学生大笑)。

生:我想姚明打球时,姚明的动作与防守他的对方队员的动作也是相关联的,即姚明怎么动,对方总有一个相应的对策,不可能永远不变。

这时,一名学生干脆带着他的同桌走到讲台上,两个人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做起了学生经常玩的推手游戏,即一人推手,另一人立刻向后闪开。然后这位学生说:“我们刚才的动作也是相关联的。”

生:上星期,我们班举行智力竞赛,每个小组每答对一题就得到10分,答对两题得到20分……答对的题目越多,分数也就越高。因此,我认为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也是相关联的。

二、新授。

师:好一个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相关联!我们把它们的情况列成下面的表格,可以吗?

师:从这个表格中。你还知道什么?

生:答对一题得10分,答对两题得20分,答对三题得30分……。

师:表中有哪两个量?它们的关系怎样?

生: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它们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师:你们能够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生:从左向右看,答对的题目越多,分数就越高;从右向左看,答对的题目越少,成绩就越低。

师:还能发现什么呢?

生:答对的次数扩大多少倍,得分也随着扩大多少倍;反之,答对的次数缩小多少倍,得分也随着缩小多少倍。

师(小结):也就是说,成绩随着答对的次数变化而变化,像这样的两个量也叫做相关联的量。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板书:10/1=10、20/2=10、30/3=10、40/4=10……)。

师:刚才这位同学在算出比值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不管怎样,它们的比值不变。

师:这个比值实际上就是什么呀?(板书:每题的分数)。

师:你能用一个关系式表示吗?

板书关系式:成绩/答对的题目=每题的分数(一定)。

师:我们再来看一道题目。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将桌上信封中的信息单分给每一位同学。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四个问题进行分析,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如果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可以举手,老师非常乐意帮助你们。(投影出示例1)。

1表中有()和()两种量。

2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3任意写出三个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算出它们的比值。

4比值实际上表示(),请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学生交流汇报,师板书关系式)。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板书,最后由学生通过看书,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由此完成概念教学)。

反思:

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基础,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情境,课堂气氛活跃。

以往教学此内容时,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仅仅局限于“比值一定”,与后面学习“反比例的意义”教学未能形成有效的联系,因而教学收效不大。此次教学,首先从教学目标上进行修改,增加了第一个教学目标,即“理解什么是相关联的量”。教学设计大胆开放,真正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教材的重点并不一定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给抽象的数学知识赋予了浓厚的现实背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教学强调接受、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最后,由学生独立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似在新授之前浪费了不少时间,实则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学生有了更多自主、个性探究的机会,值得借鉴与提倡。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四篇】

3、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一、复习旧知。

1、回顾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值?怎样求比值?(指名口答)。

2、出示求比值的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并发现其中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二、情景导入。

三、探究新知。

2、多媒体出示三面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长米,宽米。

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3、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口答)。

四、课堂练习。

1、判断哪些是比例?

指名判断,并说明理由,明确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2、教材40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3、教材40页做一做第二题。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写出的比例。

4、教材43页练习八第一题。

明确什么是相对应的两个量,并写出能组成的比例。

小组比赛哪个小组写得多。

五、课外拓展。

介绍黄金比例。

六、作业。

练习八第二题、第三题。

七、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五篇】

苏教版p40页例3、练一练及练习九的3----7题。

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师手指课题:从课题中我们不难看出,比例和比有一定的关系,你们还记得比的意义吗?(学生回答)。

好,那下面我们就先来用比的知识解决几道题。(出示四幅图在一起的.)。

2厘米。

厘米。

厘米。

3厘米。

厘米。

4厘米。

厘米。

6厘米。

二、新授。

(学生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

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把定义补充完整)。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学生口答)。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

学生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学生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三、巩固应用。

(一)数的比例。

课本.40页练一练。(学生汇报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教师板书比例式)。

(二)形的比例。

出示两个具有放大关系的三角形。

3厘米。

5厘米。

厘米。

厘米。

师: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这个图形?(学生讲这是两个相似的三角形,几个数字分别是它们的底和高。然后汇报比例)。

(三)生活中的比例。

师:通过刚才的几组题,我们进一步弄清了比例的意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比例吧!

1、课本41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交流。)。

2、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花了9元钱,李刚买了5本同样的笔记本花了15元。(你能根据题中的数据写出几组比例式吗?并说出理由。)。

四、总结。

师:这节课,大家都非常的积极和认真,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肯定很多,那谁来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比例,并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还会自己根据数据组比例,看来同学们这节课真是掌握了不少的知识。

五、课堂检测。

1、下面哪些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如果能,在()打对号。

10:2和35:42():和:()。

:4和3:():和12:8()。

2、在下面的六个比中,选择两个比组成比例。

::4:::10:15。

3、写出比值是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六、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九4题、7题。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六篇】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与反比例是比较重要的两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学生理解正、反比例意义的重要基础)而新教材没有都将常见的数量关系形成关系式,也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难度。让学生有画折线统计图的经验,所以基本能自己动手画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对比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在保留原来表格的基础上,去除了表格下方的三个小问题,取而代之的是“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一个更开放、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更能提供让学生有足够研究的空间与思维想象的空间,以及创造性的培养。旧教材中的3个小问题实际上就是正比例概念的三层含义(两个量必须相关联;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比值一定)。旧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这3个问题观察表格,发现表格中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虽然这样的编排能让学生明确观察方向,少走弯路,及时的发现变化规律,但是这样的数学学习体现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指令在行动。而新教材的编排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如何更好的组织、引导学生在没有3个小问题的帮助下也能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呢?新教材的这一变化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有效完成这节课的前提。教材精简了例题,例1通过研究圆柱形杯子的体积、底面积与高这三个数量的依存关系,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材不再对研究的过程作详细的引导和说明,只是提供观察研究的素材与数据,出示关键性的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另外,增加了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例2让学生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作用,加深对正比例的认识。

教材的改动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出表中的规律,而不是像原来那样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去回答。但是如果一开始马上放手让学生去寻找规律,学生会感到盲目,不知从何入手,那势必会造成合作学习的低效。新课程标准在修改稿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从这一句可以看出,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修改稿中不再回避而是接纳和提倡接受学习)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努力为学生创设充足的观察,分析、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成正比的量的特征、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二、努力实现扶与放的和谐统一,共同构建有效课堂。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可能完成的,充分相信学生,发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优点,让学生有一个充分体验成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有困难的,给予适当引导,拒绝无效探究,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用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作用,加深对正比例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情感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

比例的意义数学教学设计【第七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发现成正比例量的规律,概括成正比例量的特征。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的,就让学生亲自去探究。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一、复习铺垫激情促思。

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价数量总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师:这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当其中一种量变化时,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学生口答,相互补充。

二、初步感知探究规律。

1、出示例1的表格。

说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1)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得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板书:相关联的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寻找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根据学生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肯定并确认这一规律,特别是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根据发现的规律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教学“试一试”

学生填表后观察表中数据,依次讨论表下的4个问题。

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作适当的板书。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k(一定)。

揭示板书课题。

先观察思考,再同桌说说。

大组讨论、交流。

学生可能发现一种量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几倍。也可能发现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变。

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表中路程和时间成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填表。

完整说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

学生概括。

三、巩固应用深化规律。

1、练一练。

生产零件的数量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练习十三第1题。

先算一算、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要求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的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三第2题。

先独立判断,再有条理地说明判断的理由。

4、练习十三第3题。

先说出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再画一画。

分别求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填写表格。

讨论、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它们才成正比例。

讨论、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说明判断的理由。

说一说,画一画。

填一填,议一议。

讨论。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八篇】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1、2页,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学法引导: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试算,探究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性质。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第九篇】

苏教版p40页例3、练一练及练习九的3—7题。

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师手指课题:从课题中我们不难看出,比例和比有一定的关系,你们还记得比的意义吗?(学生回答)。

好,那下面我们就先来用比的知识解决几道题。(出示四幅图在一起的)。

2厘米。

厘米。

厘米。

3厘米。

厘米。

4厘米。

厘米。

6厘米。

二、新授。

(学生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

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把定义补充完整)。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学生口答)。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

学生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学生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三、巩固应用。

(一)数的比例。

课本。40页练一练。(学生汇报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教师板书比例式)。

(二)形的比例。

出示两个具有放大关系的三角形。

3厘米。

5厘米。

厘米。

厘米。

师: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这个图形?(学生讲这是两个相似的三角形,几个数字分别是它们的底和高。然后汇报比例)。

(三)生活中的比例。

师:通过刚才的几组题,我们进一步弄清了比例的意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比例吧!

1、课本41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交流。)。

2、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花了9元钱,李刚买了5本同样的笔记本花了15元。(你能根据题中的数据写出几组比例式吗?并说出理由。)。

四、总结。

师:这节课,大家都非常的积极和认真,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肯定很多,那谁来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比例,并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还会自己根据数据组比例,看来同学们这节课真是掌握了不少的知识。

五、课堂检测。

1、下面哪些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如果能,在()打对号。

10:2和35:42():和:()。

:4和3:():和12:8()。

2、在下面的六个比中,选择两个比组成比例。

:4:::10:15。

3、写出比值是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六、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九4题、7题。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十篇】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2—33页的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能说出比例的意义。

3、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说出比和比例的区别。

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大家想一想,什么是比?比有几项?比有什么性质?并给我们举出实例。

二、比较分析,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第一幅:xx前的升国旗仪式。

第二幅: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

第三幅:教室前面的红旗。

第四幅:谈判桌上的红旗。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问题:1:你能说一说这四幅图中国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2:你们想知道这些长和宽是多少吗?

出示国旗的长宽数据。

3:请同学们观察、计算一下,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3板书::=2360:40=2。

4、探求共性,概括意义。

师:比较一下,你什么发现?

师:那既然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请你想想用什么符号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

生:用等号(师把左右两个中间板书=)。

生:表示相等的两个比。

生: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

(师板书:比相等)。

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

同桌互相说说。

这个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比例的意义(板书:比例的意义)。

三、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比例。

1、探索组成比例的条件。

师: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2、寻找比例。

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15∶1060∶40=5∶)。

3、介绍比例的第二种表示方法。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区分比和比例。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小组交流)。

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四、根据意义,判断比例。

生:看比值是不是相等。

1、完成“做一做”。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见书上做一做)。

3、反馈:(1)你给5:8找的朋友是(),组成的比例是(),向大家介绍你用了什么方法找到的。

4、想一想,能与5:8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几个?你认为这无数个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5、处理做一做第二题。

6、处理练习六第一题。

四、目标检测。

1、判断:

(1)、有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

(2)、如果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那么这两个比的比值一定相等。

()。

(3)、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

(4)、:与2:6能组成比例。

()。

(5)、组成比例的两个比一定是最简的整数比。

()。

2、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3、练习六第二题。

五、总结。

师:这节课,大家都非常积极和认真,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肯定很多,那谁来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

操场上的国旗:∶=。

教室里的国旗:60∶40=。

∶=60∶40也可以写成。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22 28524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