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拜年》教学设计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小拜年》教学设计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抄写员》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强烈的父子之爱;

2、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活动表达人物(父子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

3、强化朗读训练,培养语感。

教学设计:

一、检查自学情况。

(一)、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1、抽生根据记忆板书生字;

2、抽生补充音节;

3、抽生组词,尽量组成语。

教后补记:我抽了三个学生上讲台凭记忆板书,余下学生分三组对应支援一个学生――在不看书的前提下补充写不出来的生字。这样做,比预案设计效果好;另外在检查组词的环节中,我把一般组词的检查任务落实到小组,集体检查只管成语积累。

(二)、交流自学所得信息。

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交流:1、作者信息;2、原著《爱的教育》;3、人物印象;4、感受(爱的主题:《荔枝》、《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5、写作顺序;6、选自……

二、抓住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口述课文内容:儿子偷偷帮父亲抄写签条。

教后补记:这一环节在“检查自学效果”环节已经解决

2、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搞清事情发展过程中的环节。

(1)父亲的态度:希望――责怪――动怒――绝望――懊悔

(2)儿子的心情:用功――委屈――伤心――痛心――欣慰

教后补记:这是动作最大的一个环节,也是整堂课的一大亮点。我完全放弃了自己设计的上述思路,临时改为学生分组研究思路,凡是认为有价值的板书都可以派人板书在黑板上,把板书的权利给了学生

三、朗读训练,进一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找出自己最喜欢读或者最受感动的部分,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再多读几遍。

自由读――同桌读――自我展示

引导学生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课文中有些句子表达的意思没有明确写出来,用我们生活中的话说,就是“言外之意”、“话外之音”、“话里有话”。

教后补记: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两节课很难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但是考虑是研究课,老师们不可能连续听三届课,为了完整展示课改精神指导下的阅读教学课,我只完成了“自由读”一个内容,后两个内容与后面的辩论补上一课时

四、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作者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他写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一些好的方法,你跟作者学到了什么方法?

重点引导学生领会:

1、体会作者通过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课文中好几个地方都写了叙利奥的心理活动,找出来,标上序号,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结尾的作用:言已尽而意无穷。

教后补记:学生大致表述了以下意思:1、父亲的头靠在儿子的胸口,以表示父亲对儿子的愧疚和疼爱;2、父亲表面上对儿子冷淡,实际一直为儿子担心,几个月来没睡一个好觉,现在父亲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3、儿子能为父亲分担家庭责任,父亲可能从儿子的身上感受到一种依托。4、父子俩的心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爱融合在了一起(学生原话)。这一环节充分证明,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完成。

3、父亲醒来后,父子俩会说些什么?(可以在第三环节进行,根据课堂生成的条件而定)

五、辩论:父亲还会让叙利奥继续抄签条吗?

《小闹钟》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材分析

《小闹钟》是北师大版第二册第十三单元中的1篇课文。这一单元以“时间”为主题。时间极为抽象,极为宝贵,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学生不易理解、把握。学习时,要在学生自读课文基础上,多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直观的事例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让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一去不复返,渗透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思想教育。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揭题激趣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

2、出示谜面:三条腿、圆脸蛋、耳朵长在脑袋上。日夜滴答滴答唱,提醒我们早起床。

3、学生猜谜底,借机提示课题,板书课题。

4、认读“闹钟”。

5、出示实物闹钟,问:看到小闹钟你们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老师范读,学生听故事。

2、喜欢这个故事吗?调动学生认真读故事。

3、自读课文,自读课文前,请大家说说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闯三关,学习字词。

(教师预设:此环节设置三关,让学生参与闯关识字游戏中。第一关:我会读。主要师范读,生生互读,调动学生互帮互助顺利读通课文,认识生字;第二关:我巧记。可让四人为一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生字字形后,组内交流巧办法,组间互动交流,学优褒优;第三关:我能写,先让学生自主观察本课字的'特点。再学写,重点指导:纸、使、劲,然后学生练习书空、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最后优秀作业展示、激励。)

三、看图帮助理解课文

1、分段出示:小闹钟到猫头鹰家、小兔子家、小熊家的画面。

思考:小闹钟看到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结合交流指导朗读

(教师预设:指导学生小闹钟不吵醒他人,应怎么说,怎么叫?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当时人物的心情、心理活动、从而生发情感,更好地指导读。

3、情境再现:分角色朗读。

4、小结升华(教师预设:可再结合实际补充事例,让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学习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

四、续编故事,拓发文本

1、想一想,小闹钟还有可能到谁的家去?

2、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互相说一说,听一听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和方法。

4、续编故事,即时评价。

五、作业(略)

《小拜年》的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小拜年》,了解我国民不同地域欢度春节的习俗。(价值观)

2、通过学唱歌曲《小拜年》,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热烈氛围。(技能)

3、通过学习《小拜年》,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歌唱,培养学生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情感、态度)

4、通过聆听、参与、学唱与表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小拜年》

教学难点:歌曲风格;附点音符的演唱。

教具:多媒体课件、锣鼓打击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歌曲!一年级时学过的《龙咚锵》、《新年好》两首歌曲。

一、音乐导入:《春节序曲》前2′17″

在其音乐的氛围下,让学生跟老师学几个简单的律动。问:

1)愉快不愉快,高兴不高兴?

2)音乐表达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或者(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表达什么事?听不出来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看几幅图画(设计理念:培养音乐欣赏素质,培养审美情趣。)

二、感受歌曲

1、课件出示几幅图画,背景音乐《小拜年》:

问:你知道这是在做什么吗?跑高跷、贴春联、贴福字、放爆竹、吃水饺等)(设计理念:通过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2、交流:这是我们这儿过年时的热闹情境,同学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我们开心的喊一声:过年啦・・・・・・你知道吗,过年还有一个名称,叫?・・・・春节

3、简单介绍湖南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幅员辽阔的国家,看看这幅图,这是我们中国的政区图,同学们看到这个绿色的地方,它是中国的湖南省,(插入地图)听说那儿的春节啊,可好玩了。

4、导入课题,出示歌谱,第一遍范唱: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一首《小拜年》,来了解一下他们有哪些好玩的?

5、第二遍范唱:你还知道了哪些内容?

6、第三遍范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具有湖南花鼓调风格的歌曲。(边听边做律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动作表达一下过年那种热闹的气氛)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湖南小朋友过年要耍狮子灯、舞龙灯、哥哥打鼓、弟弟敲锣、爸爸戴红花(打课件)一片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的热闹景象。

7、听范唱第四遍,看歌谱,

1)锣鼓声在歌曲的什么地方?

2)你能唱一唱吗?

3)你觉得“咚咚”敲打的是什么乐器?“锵”又代表的什么乐器?

4)随范唱加入动作:“咚咚”敲凳子面,“锵”拍腿。师敲锣打鼓示范

5)认识锣鼓:个别学生随音乐敲奏,其他学生敲凳子拍腿。

8、增加一下难度,我们左手敲凳子,右手拍腿来合作一遍。先看老师做一遍。

9、生读歌词:知道了湖南小朋友怎么过年,也学会了演奏锣鼓声,你能把歌词读下来吗?解决不认识的字。(设计理念: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实践能力)

三、学唱歌曲

10、跟琴学唱歌曲第一段。

1)小声跟琴逐句学唱,随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2)接唱。师生、生生接唱

3)齐唱。把第一段完整演唱。

11、学唱第二段,并将学生唱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1)跟琴慢唱,随时解决唱中出现的问题

2)齐唱第二段

12、完整演唱歌曲,随音乐范唱进行。

13、随伴奏分组进行

1)女生2)男生

14、随琴演唱,加入“敲凳子”“拍腿”,模仿“咚咚锵”。

四、律动表演

1、学生随音乐边唱边编动作,老师观察动作好的同学。

2、找动作好的同学带领大家一起表演。随音乐进行。

3、将全班学生分四个小组,每组自己分配人员唱歌、律动、“咚咚锵”。

五、拓展

1、本学期学过一首湖南民歌,你记得是哪一首吗?随范唱学生表演唱。

2、湖南花鼓调:今天学的这首《小拜年》是一首湖南花鼓调,花鼓调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段湖南花鼓小调《洗菜心》。

小结:湖南人拜年,除了舞龙灯、狮子,还看龙灯、放鞭炮、唱花鼓戏等。大年三十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红灯笼高挂,晚上点亮灯笼,整宿不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他自己过年的民风习俗,对于我们当地过年的习俗还有哪些?回家问一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下节课我们一同分享。下课!

《小拜年》教学反思【第四篇】

二年级第三册中有一首歌《小拜年》。这是一首湖南民歌,有着浓厚的花鼓戏味道。在初听这首歌曲的时候,让我想到了湖南人的语言。音乐的音调与湖南话得音调极其相似,这就让我在教授歌曲的时候有了突破口。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歌曲的旋律难度着实有点大。因为歌曲中的旋律跨度,装饰音的运用都是比较难的。可是通过了解湖南话的特点之后在去学习歌曲就显得简单多了。很多时候歌曲的旋律跟我们平时说话是的语音语调很接近,有人说,中国人学习音乐有着先天优势,因为我们的国语中就有四个音调。很多作曲家在写歌曲的时候也会按照歌词的。音调来谱写旋律,我们常说,这首歌曲朗朗上口,就是说这首歌在唱的时候不用费多大劲在旋律上拐来拐去。

虽然,我们音乐课的教学以音乐为主,重在旋律的体验,但有时候在旋律并非那么容易体验的时候就可以结合语言来进行教学。尤其是地方民歌的教学,每个地方的民歌旋律,都带有当地语言的特点。把握好音调与语言的特点会让美味的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22 15080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