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通过孙权劝学的故事,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如何提升自身素养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通用范文 篇1

【教材简析】
《孙权劝学》一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主要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文章记事简练。
【教学目的】
1、知识训练点:
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2、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朗读、翻译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3、德育渗透点:
了解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结果学有所成的故事,体会“开卷有益”的主旨,启发学生不断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对比阅读、课外拓展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新的学习模式。
【学法指导】
读──悟──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周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要求同学们去收集一些有关于学习的格言、警句或谚语,大家都收集好了吗?下面找几个同学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学生自由发言)
师:很不错,大家任务完成得很出色。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积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刚才同学们谈到的格言警句,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学习是何等的重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则阐述了学习需“勤奋”的真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现代人如此,古人又是如何看待学习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板书:孙权(quán) 劝(quàn)学
二、新授
1、《孙权劝学》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有谁能谈一谈有关《资治通鉴》的知识吗?(指名介绍)
问:你是从哪里获得这些知识的呢?(课下的注释)
师:真聪明,今后我们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要向他学习,充分利用课前预习提示和课下的注释来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同时还要注意利用手中的工具书,广泛地查阅有关资料,这些对我们语文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2、整体感知:
⑴ 这是1篇比较短小的文言文,前面我们讲过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三个环节“读一读,悟一悟,背一背”。下面我们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读一读”。
①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疑难词句,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解决。
② 指名朗读,一人评价,教师正音。
③ 全班齐读。
⑵ 刚才同学们一起比较流利地朗读了一遍课文,不错。朗读课文除了要求流利以外,还要做到富有感情。文言文的学习是要在读中去悟,在悟的基础上再读,读和悟是不可分开的。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悟一悟”。
① 先请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把这篇文章翻译成现代汉语。四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向老师提问。
② 指名翻译。
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课文的翻译情况,我准备找四个同学分两组完成,第一组负责翻译到“蒙乃始就学”,一人读,一人翻译。第二组翻译后一部分,其他同学注意发现问题,然后对他们四位同学作出评价。
教师小结:刚才这几位同学任务完成得很出色,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在本文中有几个词语请同学们特别注意:
初:当初 谓…曰:对…说 当涂:当权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当涉猎:只
多务:事情多 遂:于是(遂不可见:最后)
涉猎:粗略地阅读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吴下阿蒙: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指没有学问。现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有长进,或地位高升,由贫穷而变得富有,都用此语。例如:你知不知道,小黄已是经理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⑶ 大家通力合作把课文翻译了,下面,谁能说一说本文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劝”那么,谁劝谁呢?谁能够帮助老师在劝字的前后添上两个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小结:课文主要讲了孙权劝说吕蒙要经常学习,吕蒙听从孙权的劝说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
3、合作探究:
刚才我们一起通过整体感知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老师还有两个问题没弄明白,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老师吗?老师不解的问题第一个是:文章题目是:“孙权劝学”,那么孙权是怎样劝吕蒙学习的呢?原文有这样的句子吗?请同学们读出来给老师听一听!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引导说出必要性和可能性)
刚才同学们帮老师弄懂了孙权是如何劝吕蒙的?可以看出孙权劝说是很有方法的,他劝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劝呢?(语重心长,谆谆告诫,耐心,严肃……)你能读给老师听一听吗?(指导朗读)
谢谢同学们帮老师闯过了第一道难关,老师的第二个问题是,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你们了解鲁肃吗?(鲁肃是东吴周瑜之下的二号人物,他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那么,他为何要与吕蒙结友呢?(因为吕蒙学有所成,鲁肃喜欢这种求上进的人,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吕蒙学有所成。)吕蒙学有所成,他自己高不高兴?(高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他与鲁肃的对话)“士别三日……何见事之晚乎?”这里该用什么语气读?(自豪,兴奋……)
4、对比阅读: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努力学习,终于学有所成,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前面学习过的课文中还有没有与学习这个话题有关的文章呢?你能把这两篇文章结合起来谈谈你的感受吗?
小结:本文写的是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一文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导致“受于人者不至”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令人刮目相待。二是虽天资聪明却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道理:学习,永远不能放弃。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中长进,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学习永远不能放弃。
三、拓展延伸
下面,我们还要来共同探讨一个问题,课文提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如何理解?有什么现实意义?
1、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人和事。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人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
2、在班级里面,由于种种方面的原因,客观上存在一部分成绩暂时不理想或组织纪律性不是很强的同学,这就是同学们眼中的所谓差生,面对现实,有的同学瞧不起差生,有的差生也自甘落后,破罐子破摔,请同学们运用本课文的观点,谈谈假如你是优生,我们该如何看待差生,假如你自己是差生,该如何做?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归结起来说:
1、我们不要歧视差生,他们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努力学习,努力改变自己,他们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大家共同进步。
2、作为差生,千万不能自暴自弃,要分析落后的原因,寻找差距,确定目标,迎头赶上,通过不懈地学习,学知识,学做人,一定能获得成功的,老师在期待着你们的进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对我们很有现实意义。
四、指导背诵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孙权劝学》这篇短文,同学们表现都不错,大家不但了解了课文内容,还通过对比阅读,合作探究等形式,体会到了“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会有不断进步。东莞作为中国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沙田,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两港两城三个园区”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的目标是“做现代人,建现代城市,过现代生活”,三现代的核心是“现代人”,这就对我们在座的同学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担当沙田发展建设的重任,做一个合格的现代人,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老师送给同学们两句话与大家共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并祝愿你们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六、布置作业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通用范文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⑵、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⑶、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

⑴、反复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⑵、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

⑴、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⑵、理解“开卷有益”的主旨。

三、教学难点:

⑴、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对话的情味有何不同。

⑵、联系生活实际,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及表演法等。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习。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点击课件,播放苏轼诗词《赤壁怀古》创设教学情境,导入课题)教师口述:《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手下有一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受吴王孙权常识。但他年青时不爱读书,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孙权多次劝他学习,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辞,还说自己一介武夫,只要会领兵打战就行了,这不,孙权又来劝学了,这次结果如何呢?

(目的:通过教师口述相关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教师点击课件显示课题并板书《孙权劝学》)

(目的:引起学生特别注意,了解学习课题,围绕课题展开学习)

2、把握人物,深化主题

(点击课件,了解学习目的,显示作者及作品简介,以及文中三个重要历史人物及简介)

1、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简介(见课件图片)

2、三个重要历史人物及简介:孙权、吕蒙、鲁肃(见课件图片)

(目的:让学生对本课中的重要人物有一个初步了解,便于进一步理解课文)

3、把握节奏,多层朗读

(点击课件,显示教学目标:多层次朗读及相关教学要求)课件显示如下: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文中人物对话语气和文中的停顿,从而体会人物的心理。

2、朗读步骤:

⑴、读准字音

⑵、读出句意、读出节奏 ⑶、大声朗读

⑷、读出感情(分角色)⑸、背诵全文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展示课件、显示朗读节奏、全班齐读。

(目的:以读理意,既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课文)

4、品读文章,理解文意

(点击课件,显示教学目标:⑴、参考注释,疏通课文,作出批注,划出读不懂的句子。

⑵、质疑,共同讨论)

1.以小组为单位,了解故事大意,小组内拿不准的字或者句子做上记号,待会提交全 班解决。

2.学生提出疑问,全班内解决。(目的: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一):用课件辅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片断一:男生一简述其意义 片断二:女生二简述其意义

(二):点击课件显示文章重难点词及词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意思。5、品析揣摩,感知内容

1、学生齐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

(点击课件显示图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思路:

图片一:孙权劝学 图片:吕蒙就学 图片三:鲁肃赞学)

2、点击课件显示问题: 找一找:《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再请结合孙权的身份,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3、课件显示相关语句及注意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 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4、模仿表演,体验反思(教师强调学生要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注:男生一:扮孙权。男生二:扮吕蒙。男生三扮鲁肃。作者的话全体学生朗读。

(目的: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兴趣,检验学生对文中人物角色的准确把握)

5、再现故事、品析人物(课件显示)图片一:孙权劝学 图片二:吕蒙就学

图片三:鲁肃赞学(目的: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6、结合本文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课件显示)

孙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好学。(劝)吕蒙:知错能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好)鲁肃: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赞)6、合作探究,互动释疑:(课件显示)问题一:孙权是如何劝告吕蒙的?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用现身说法,更使劝告有理。

问题二: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教学中要求学生用文中原句回答,便于准确地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原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目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理由:“蒙辞以军中多务。” 问题三: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原因: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爱才敬才,二人又情投意合。

写此事作用: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和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问题四: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问题五: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a、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b、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c、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7、对比阅读、能力拓展(课件显示)将本文和《伤仲永》联系,你有何收获?(可从内容、写作手法,启示等方面来谈。)8、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课件显示)

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课件显示、引导参考)①、开卷有益: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才干。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③、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④、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9、总结全文(课件显示)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学习本文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10、能力展现:

1、背诵全文。(要求学生能熟读与熟背本文,享受成功的快乐。)

2、词语积累:

请解释“刮目相待”“吴下阿蒙”并造句。11、板书设计:

孙权

吕蒙

鲁肃 爱才

坦诚

爱才 关爱部下

豪爽

敬才 善劝

知过能改

文人雅士 好学

有礼 12、课后反思:

文言文的朗读至关重要,尤其是以对话描写为主的文章,更要加强对人物语气、情感的把握。这和现代文朗读相比难度更大,学生通过认真训练,也能够很好的进入角色。通过朗读对人物角色和文章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通用范文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

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法学法】朗读法,揣摩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有几个问题请教同学们:

1、孙权是三国中哪一个国的开国君主()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2、在孙权心目中胆识、学问、才能、谋略仅次于周瑜的大将是()

A、关羽 B、吕蒙 C、鲁肃

二、介绍故事出处和文中人物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三、朗读感知课文

1、听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显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2、疏通文意。

要求:同学们间互相翻译句子,把有疑问或不懂的词、句作符号。

3、检查自学情况。

词:(1)卿今当涂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

(3)但当涉猎 只 粗略地阅读

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2)卿言多务,孰若孤?比得上

4、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见PPT)

5、口译全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天下大事,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四、精读课文

(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可以分为几层?

可分两层。

1、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2、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二)、朗读并理解:

1、第一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____涉猎,见往事耳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亲近、关心和期望的一句话是_____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三)、朗读第二层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即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和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3、“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主动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4、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5、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侧面描写)

6、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7、评价孙权、吕蒙、鲁肃?

孙权: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善劝)

吕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好学)

鲁肃: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德高。(敬才、爱才)

五、总结、归纳:

孙权:关心下属、平易近人、谆谆善诱

吕蒙:前:才疏学浅(吴下阿蒙)

后:好学、自信(刮目相待)

8、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10、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六、比较阅读

试分析《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篇课文在创作风格以及人物形象吕蒙和方仲永的不同?

《孙权劝学》:对话为主,言简意赅;

《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吕蒙:年长好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年幼不学,毫无所成。

七、揣摩语气

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八、讨论、质疑。

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说出来,大家来帮帮你。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改写课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通用范文 篇4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民勤六中

李发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2.掌握有关文学常识。能力目标: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情感目标:

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品味人物对话时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也许你因为贪玩耽误了学习,你感到困惑;也许因为基础差,你掉队了,你感到失望。没关系,三国时期的吕蒙会告诉你该怎么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借鉴吕蒙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

二、分析题目

针对题目,你们会提出什么问题 1孙权是谁?

2他劝什么人学习? 3学习效果如何?

4谁能够证明吕蒙学习突飞猛进?

用大屏幕显示孙权、吕蒙、鲁肃的介绍。A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B吕蒙(178-220),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C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三、作家作品 1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 , 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世称涑水先生。他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宋神宗评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司马光自己说:“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四、出示目标

五、生字注音

六、范读文章

七、疏通文意

八、分角色读

九、人物形象

十、课文启示

十一、对比分析

十二、拓展延伸

1、读书名言

2、读书事例

十三、本文小结

同学们,吕蒙通过学习不再是吴下阿蒙,令人刮目相待,我们也不应该落后,因为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大好青春几时有,莫让年华付东流。最好让我们在九个字的朗诵中结束本课——“读书好

好读书

读好书!”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通用范文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最好达到背诵。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朗读法,教授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平时你不学习或不做作业时,你家人都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你们家里人都会苦口婆心的劝你们“还不赶紧做作业啊”,“作业不做,学习不学将来就没有好工作”。而在三国时期,也有这么一位大将,他曾经追随周瑜打破曹操于赤壁,曾经为孙权立下赫赫战功,他就是吕蒙。孙权十分的信任他,可他有一坏毛病,就是不爱学习。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学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劝说的,劝成功了没有。

二、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终于学有所成,得到鲁肃的赏识。

2.简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发展。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三、研读课文

1.孙权劝学。

①要求学生找出来文中的句子。

孙权一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请同学朗读,对照注解翻译重点字词与整个句子。

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比得上我吗?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传授经学的学官;涉猎:粗略的阅读;往事:历史。

③揣摩孙权劝说的语气。

一劝:语重心长的,威严的。

二劝:语重心长,但又有点生气,却还是委婉。

④劝学的结果。

蒙辞以军中多务——蒙乃始就学

2.鲁肃赞学。

①吕蒙学成了吗?你是从哪知道的?

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如今的才干谋略,不再是过去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

②你怎么理解鲁肃“遂拜蒙母”的行为?

一是侧面烘托吕蒙学有所成,二也表现了鲁肃惜才、爱才。

③学习成语。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3.分角色朗读。

①全班试分角色朗读。

②模仿表演。

请四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旁白。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

③师生点评。

④以四个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

四、拓展延伸

1.吕蒙从不学到学的这个过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结合课文内容多角度理解)

从孙权:当你劝说别人的时候要有耐心

从吕蒙:读书的重要性,要虚心的接受别人的好意见,懂得不断改变自己进步

从鲁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要有礼貌重视朋友。

2.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年幼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而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五、作业

1.结合页下注释,巩固背诵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2.背诵全文。

六、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一劝又劝

吕蒙辞学就学

鲁肃大惊结友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通用范文 篇6

【学情分析】

学生升入初中半年来,已经初步具有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第一课时学生已疏通文意,初步感知了文章内容,积累了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为本课时学习字斟句酌的精读方法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字斟句酌精读文言文,把握人物特征。

2.能够结合拓展阅读,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点评课本剧活动,提高深入研读文本的能力。

2.将研读文本与拓展阅读结合,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古人爱才、善劝、善于学习等优秀品质。

2.了解我国古代贤主与名将的品行与风范。

【教学重点】

1.研读语气、神情、称谓等方面的词语,把握孙权等人物的特征。

2.结合《三国志》《资治通鉴》的拓展阅读,加深对孙权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学难点】

拓展课外阅读,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教学准备】

让学生提前准备课本剧表演。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用原文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吕蒙不想学习的原因是什么?军中多务。

3.表现吕蒙学习有惊人长进的语句有哪些?

(1)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二、演读课文,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

(一)学生在小组分角色朗读,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

(二)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选出四名优秀的朗读者(旁白、孙权、吕蒙、鲁肃),在全班表演。

(三)学生以原文为依据,字斟句酌,点评同学的表演。

(四)学生演读后,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个性化语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用叹号,隐约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意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十分惊奇的神态。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写鲁肃和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三、拓展阅读,把握人物形象

1.阅读《资治通鉴?汉纪六十》节选。

吕蒙未及受封而疾发,权迎置于所馆之侧,所以治护者万方。时有加鍼1,权为之惨戚。欲数2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不然则咄唶3,夜不能寐。病中瘳4,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已而竟卒,年四十二。权哀痛殊甚,为置守冢5三百家。

——《资治通鉴·汉纪六十》

【注释】

①加鍼(zhēn):施针灸。

②数(shuò):屡次,多次。

③咄(duō)唶(jiè):叹息。

④瘳(chōu):病愈。

⑤守冢(zhǒng):守墓者。

2.字斟句酌把握孙权的人物形象。

思考:哪些字句体现了孙权的“贤主爱才“?

四、谈感悟:

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五、布置作业:

期中考试在即,同学们都在紧张备考,咱班某位同学贪玩,无心学习。请你作为朋友给他写一段话,劝说他专心复习,争取考出理想成绩。

六、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人物形象字斟句酌

君主风范语气

孙权:善于劝导神情

贤主爱才称谓

吕蒙:善于学习

鲁肃:爱才知人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通用范文 篇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文言语气词;

2.通过诵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

3.品析人物语言,概括人物性格,学习孙权、吕蒙坚持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学习并会运用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难点:品析人物语言,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谈话法、表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吟唱,导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唱起这首歌,大家都知道这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而说到三国,我们不禁会想起一批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人才辈出,孙权即是其中的一位。这是为什么呢?孙权作为帝王,他是如何劝下属学习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略知作品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请一位学生介绍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明确:《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作者是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听名家范读,整体感知课文。

3.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概情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从旁答疑解惑。

明确: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三)深入研读,品味语言

1.全班通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请同学说一说对孙权和吕蒙对话的理解,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读出来。

3.请两位同学模仿表演孙权和吕蒙,表演出其神态和语气的变化,其他学生在旁体味。

4.同学评价这两位同学表演如何。小组讨论应该从语气语言等方面有哪些改进。

明确:孙权语重心长、循循善诱。

5.吕蒙对孙权劝学一事的态度如何?有何变化?结果如何?

明确:吕蒙刚开始是拒绝的,后来同意了。经过一段时间,吕蒙大有长进。

6.从哪儿看出吕蒙进步了?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从鲁肃的评价中看出来吕蒙进步了。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式。

7.孙、吕蒙二人的对话和吕、鲁二人的对话语气有何不同?

明确:孙、吕二人是君臣关系,语气严肃郑重。吕、鲁二人是同事关系,语气诙谐幽默。

(四)学习成语,巩固拓展

文中有两个成语,请同学们找出来,说一说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并造一个句子。

(明确:吴下阿蒙,刮目相看。)

(五)小结作业,延伸思维

这节课我们看到了孙权作为帝王,苦劝下属吕蒙学习的一面。也知道了一个人无论多么忙,多么学识多么少,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也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令人刮目相看。大家学完后,有什么样的领悟呢?请大家自由地谈谈。(学生自由说自己的体会。)

好,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课下,请同学们试着把本文背下来,并找1篇同样是努力学习,改变人生的文章读一读,下节课同学们分享。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通用范文 篇8

教学重点: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

见往事:知道

以为:认为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一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一就学一议论一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⑧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⑧“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

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请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六、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

七、说话训练: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八、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一、二题.

2.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3.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冶通鉴》

劝学:辞一就

(恳切、关心)

议论:非复吴下阿蒙

(惊异、赞叹)

何见事之晚

(自得、自豪)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通用范文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案。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

重点:

1、字词。(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

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

1课时

预习:

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全班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字词过关。

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五、翻译全文。

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总的指导)

六、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吕蒙为什么能够打败关羽呢?——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孙权。

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孙权——

吕蒙——

我们在《最后一课》中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

——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七、总结。

这是的1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八、作业。

1、小练笔(任选一题):

(1)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小作文《当吕蒙碰到方仲永》

2、新学案第15课。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孙权劝学教学设计通用范文,不知道有没有帮助到你呢?那么本次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我们下次再见,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本站推送。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通用范文 篇10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孙权劝学》教学设计3。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

重点:

1、字词。(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1课时

预习:

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全班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字词过关。

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孙权劝学》教学设计3》。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五、翻译全文。

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总的指导)

六、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吕蒙为什么能够打败关羽呢?——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孙权。

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孙权——

吕蒙——

我们在《最后一课》中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

——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七、总结。

这是的1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八、作业。

1、小练笔(任选一题):

(1)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小作文《当吕蒙碰到方仲永》

2、新学案第15课。

22 39307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