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设计【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设计【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第一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结合语境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前准备:德国风光课件。

鲜花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质疑问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写的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同学们在上一节课已经熟读了课文,也自学了生字词,在读课文时遇到过什么问题吗?现在可以提出来。要注意,提的问题要经过认真思考,提得有价值。(多媒体出示相关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预设探究问题:

(1)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为什么说景色是“奇丽”的?民族是“奇特”的呢?

(2)第三自然段中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

(3)“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美丽”的东西指得是什么?

(4)“这是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梦”?

二、依据单元目标,提炼中心问题

1、过渡:大家提的问题都很好,既有思维价值,也很有整体性。这些问题中,先研究哪个问题呢?在学习本课之前,我们阅读了这一组的单元导读,这组课文的单元主题是什么?

(这组课文的单元主题是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从表达上,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

2、在刚才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中,哪个问题与“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这个主题更为密切?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个问题。)

3、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多媒体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4、咱们就先围绕这个问题来研读课文,我们在研读的过程中,再逐一解决其他问题。可以吗?

三、自主合作探究“奇丽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句段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又是从哪些句段体现民族的奇特?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2、学生默读课文自学、教师巡视。

四、披文入境赏“奇丽”。

1、我们首先一起来交流,你们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请一个同学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2、生汇报,师相机点拨:

预设(1)从“家家户户“这个词可以体会出德国的所有人都是把花摆放在窗外的,不是一家两家把花摆放在窗前的。可以让人感受到这里的景色又奇特,又美丽。

(2)从“任何”这个词看出那里的每一条街都盛开着鲜花。不是只有一条街有如此美的景象,而是所有街道上的家家户户都自主的把花让别人看。走在那条街道都能看到这样美丽的花。

(3)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看出花太多了,花多得成团,一簇连着一簇,都紧紧的簇拥在一起,颜色有各种各样的,非常鲜艳,特别美丽。

(4)从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看出景色的奇丽。

3、同学们理解得真好。下面请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看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一会请你描述一下。

4、师放配乐磁带,生闭眼想像后谈自己想像的画面,师简要评析。

5、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奇丽的景色?(想)现在让我们一起插上翅膀,飞到德国,一起来欣赏这一幅幅奇丽的美景!

(多媒体播放图片。)

6、漫步在德国的大街上,徜徉于花的怀抱,沐浴着花的芳香,聆听着花的私语!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点什么?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7、大家描述得可真美!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这幅奇丽的景色,看看哪位同学能让我们听出他内心深处那种强烈的感受,能把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带到那奇丽的异国风光。

8、多么美的异国风光,你能背下来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一背。谁背下来就可以向老师举手示意。

9、学生背诵。

五、披文入境悟“奇特”。

1、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你从哪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让我们接着交流。

2、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相关句子,并引导学生分析奇特之处。

(重点出示实物鲜花,帮助学生理解花的脊梁。)

3、德国人养花,却偏偏只给自己看花的背面,只看花的脊梁,真是奇特无比,不可思议。读完这段话,我们和季羡林一样,也禁不住满腹狐疑。如果你是一个德国人,你能解开季羡林心中的。疑问吗?

4、创设情境,老师扮演季羡林,手拿鲜花依次采访不同学生扮演的女房东(欧朴尔太太)、小学生、的士司机。

采访的主要问题:欧朴尔太太,您为什么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

这位德国小朋友,你好,你们家种花吗?你们是怎么种花的?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种花给别人看?

这位先生,您好,为什么在德国大街上可以看到这么多的花?

5、小结:哦,原来是这样!只有每个人都把花种给别人看,才能够在大街上欣赏到无数人种的花。这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师停顿,引导学生答出“我为人人”,并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6、假如每个人都把花藏在屋子里不给别人看,那么又会是怎样一幅景象呢?

(小结:这就是我不为人人,人人也不会为我了 。)

7、从种花这件小事,我们看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美好的品质。这的确是一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多媒体出示句子)

(学生汇报)

8、读到这,你想到哪些语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生联系实际谈理解)

9、正是因为所有德国人拥有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的品质,才创造了一幅奇丽的景色,一个奇特的民族,一个和谐的家园。这一切都让季先生魂牵梦绕,终生难忘。四五十年后,当作者再度踏上德国这片深爱着的土地时,他又发现了什么呢?

(读最后一段。)

(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句子。)

10、“美丽并没有改变”,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汇报)

11、是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没有改变!这种心灵美,和谐美没有改变!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季先生发出这样由衷的赞叹:

(男生深情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此时此刻,我们的心里也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

(全班深情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六、总结全文。

附整体板书: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花美、多 人人为我

奇特 自己种花让别人看 我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第二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杂谈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玉沙小学 揭 萱

〖走进语文教学新课堂·把握教材方法新〗

“以学定教”是此次教学竞赛中凸显的亮点。提到备课,我们都能说出一套程序:无非就是备教材、备学生、编写设计教案。我们常常精心“设计”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读自悟”,这样贴着“标签”的自主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依然是游离于文本之外。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荆州实验小学杨晋老师在执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在教学中,杨老师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及初读课文后,就课文内容提出他们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了以下6个问题: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什么境界?2、“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到底是怎样的梦?3、景色奇丽在哪里?民族为什么奇特?4、“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之中“美丽” 并没有改变指什么?5、为什么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6、为什么看到家家户户将花种到屋外,作者会感到吃惊?接着,杨老师出示了单元导读中“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这一要求,引导学生先解决“景色奇丽在哪里?民族为什么奇特?”这一问题。杨老师在指导学生对“奇丽”与“奇特”两个词语的理解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去品读课文,合作探究,在阅读中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和学习的思路。这一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找到了整篇课文的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关键问题的解决带动了其他问题的突破,真正当上了课堂的主人。这一巧妙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愉悦的学习过程,又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是水涨船高。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大同中心小学 叶明德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开展综合性学习〗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时候都可以进行综合性学习,它重在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

比如,在学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德国风景图片和民俗特点的材料,学生多数从网上搜查到有关资料。这些搜集到的资料有的帮助学生阅读课文,有的在课文结束后专门抽了一块时间进行了交流。这样,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学习了搜集资料的方法,并帮助阅读课文,使文本丰厚了内涵,拓宽了外延,了解了更多的知识,也进行了语言交流的实践活动。当然,有的是在上完课文后再引导进行综合性学习的。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小学 熊仁国

〖真实乃习作之本·认识生活,感悟真实的人生〗

案例:一段真情的告白

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我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实例,再写读后感。有的同学说,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有的同学说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有的同学在读后感中写道:“读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我懂得了很多:我们不应该以自我为中心,心中应该有他人,你为别人着想,别人会用同样的方式回报你。”还有同学在读后感中写到,“如果我们每个人做事都先想到别人,从自己身边的一滴滴小事做起,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每个人只要做到多为别人想一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社会将不再是一个梦想。”

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文如其人。透过语言文字的外壳,表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文就是要让学生认识、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激发学生美的情感,凭借习作这个平台,反映学生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体味人生百态,触动表达真、善、美的琴弦,以达到认识生活,感悟真实人生的目的。不过小学生往往对生活的认识是肤浅的,描述是精糙的,评价是模糊的。教师要立足从小学生的认识和语言实际出发,不求全责备,切不可以成人的目光和语言习惯去苛求学生,要尊重学生,认同学生。

广东省深圳市宝城小学 龙 慧

〖语文学习资料的拓展是为了什么?·结构的理解〗

季羡林的散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作者先回忆自己在德国留学时看到的德国人爱在窗外种花,当他四五十年后,再次回到德国,他发现美丽并没有改变。于是他在文章结尾处写道:多么美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为了让学生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思,我补充了老先生的自传《我的留学生活》中的文章来帮助学生对最后一段的理解及呼应开头的写法。

最初生活并没有怎样受到影响。慢慢地肉和黄油限量供应了,慢慢地面包限量供应了,慢慢地其他生活用品也限量供应了。在不知不觉中,生活的螺丝越拧越紧。等到人们明确地感觉到时,这螺丝已经拧得很紧,很紧了,但是除了极个别的反法西斯的人以外,我没有听到老百姓说过一句怨言。德国法西斯头子统治有术,而德国人民也是一个十分奇特的民族,对我来说,简直像个谜。

后来战火蔓延,德国四面被封锁,供应日趋紧张。我天天挨饿,夜夜做梦,梦到中国的花生米。我年幼无大志,连吃东西也不例外。有雄心壮志的人,梦到的一定是燕窝、鱼翅,哪能像我这样没出息的人只梦到花生米呢?饿得厉害的时候,我简直觉得自己是处在饿鬼地狱中,恨不能把地球整个吞下去。

德国人民怎么样呢?经过我十年的观察与感受,我觉得,德国人不愧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民之一。文化昌明,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大文学家、大哲学家、大音乐家、大科学家,近代哪一个民族也比不上。而且为人正直、淳朴,各个都是老实巴交的样子。在政治上,他们却是比较单纯的,真心拥护希特勒者占绝大多数。令我大惑不解的是,希特勒极端诬蔑中国人,视为文明的破坏者。按理说,我在德国应当遇到很多麻烦。然而,实际上,我却一点麻烦也没有遇到。听说,在美国,中国人很难打入美国人社会。可我在德国,自始至终就在德国人社会之中,我就住在德国人家中,我的德国老师,我的德国同学,我的德国同事,我的德国朋友,从来待我如自己人,没有丝毫歧视。这一点让我终生难忘。

江苏省连云港市院前小学 李 慧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预习的趣味性的〗

指导预习当然要注意趣味性,让孩子们动力十足。那怎样加强趣味性?一种经验似乎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和父母一块在地里劳动,因为有父母监督的压力,劳动不能自主(何时动,何时休息,任务多少等,或不明确,或不能自主决定),因此倍觉劳动无趣,但如果没有父母监督,任务明确(即使多),干不干,怎样干,都由自己做主,此时他们会或多或少会感到劳动也并不是什么负担,至少较父母在跟前监督有一定情趣。因此不能让孩子在强劲的压力下阅读,只需让他们知道自己有任务,同时又有能自主安排如何完成的充分权利。

另外,趣味往往与竞赛有关。让孩子们自主预习,自主质疑,老师的要求可以是笼统的“看谁发现的问题多?”(预习目标就是开放式的质疑解疑)这样就容易激起孩子们预习思考的兴趣来。

也或者可以从现实入手,挑出问题,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课文有针对性地思考对现实问题的看法,或者思考如何解决现实问题。因为与现实离得较为切近,孩子们的兴趣可能会大一点。如,要孩子们预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可以向学生提问,你家的花是种阳台上还是家里面?你观察到的其他人呢?种花,是种在家里好还是种在阳台好?种在阳台种在家里反映了人怎样不同的心态?德国人为什么喜欢把花种在阳台上?

增加情趣的方法可能很多,只要集思广益就会有收获。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育才小学 周穗敏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新课改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都比过去增强了。语文教学重视朗读,重视理解、感悟。语文课堂出现了一派可喜的现象,但可喜的背后似乎又缺失了点什么。

有人说小学语文课是感性的,强调书声琅琅,情意浓浓。这不错,但不能以此忽视甚至排斥理性,排斥冷静思考。教学如歌,教学过程有时高亢激越有时低吟慢咏,是有节奏有起伏的。这次有幸聆听了十三节优质课,感受颇深。十三节优质课似乎让我找到了那点缺失的东西,让我感受到课堂上老师不仅仅只停留在朗读、理解和感悟上,不仅仅只沉浸于情感的激动之中,还让学生“跳出”课文来看课文,推敲词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领悟句式,理作者的思路等等,求得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张百修老师上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引领孩子们读读悟悟,读读思思,读读写写,在感性的认识上不忘小学语文姓“小”名“语”。如在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老师板“脊梁”一词让学生读,学生反反复复读,老师及时纠正字音,直到读准为止,并指导书写,接着让学生读带有“脊梁”这个词所在的句子。在读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扣住这个词推敲、理解,研读“自己看自己家的花──只看脊梁”,老师问:花的脊梁是指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层层深入理解感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初步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耐人寻味的境界。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第十一小学 李秀萍

〖五年级语文教学的感受点滴·挖掘“活”因素,促思维 育情感 积知识〗

一个教学内容,如果我们不去探究,一成不变的教下去,就会越教越死越乏味。为了让教学生动,我们要善于反思以前的教学,挖掘出“活”的因素(一是教学内容的“活”,二是教学方法的“活”),让学生乐于去想,去说,去体验,去积累。

比如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在其中设计引导学生先想再说,并要求举出大家熟知的事例。学生越说越动情,这样训练了听、说,调动了“情”,还积累了知识。

四川省广元市雪峰开发区广元外国语学校 罗 宏

〖要重视语文课中的科学问题〗

有位老师在上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全文小结时对孩子们说:“……德国人心灵很美,德国人的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 能这么讲吗?我们到底该学习别人的什么?能仅以“栽花”一事就这样妄下结论吗?这且不是在抬高别人,贬低自己吗?二战中的德国法西斯我们又怎么评价?就这样草率地下结论,是不是有些太片面?为什么我们不给孩子们渗透科学的、辨证的、和平、和谐、共生的世界观?为什么就不挖掘一点儿我们民族的美?更有趣的是:在拓展时,老师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的美。有位孩子站起来对大家说:“我给大家讲一件事情,首先请大家不要笑。有一次,我和妈妈在成都的公交车上,妈妈在前面找到了一个空位子坐下了,我看见后边还有个空位子,就往后走,走到才看见一只狗坐在上面。我只好站着,也没有人让座位。过了一会儿,我感觉好像有人在后面拉我的袖子,我还以为有人给我让座位,回头一看,才是那只狗,它把我拉到它坐的位置上让我坐下。我觉得狗都知道让座,这也是一种美。”他这一说惹得大家一阵哄堂大笑。大家这么一笑,上课的老师竟乱了方寸,不知所措,也不做任何评论,干脆一笑了之。多好的素材呀!就这样白白地浪费了。为什么不渗透科学的环境观、生态观?人与动物共生、和谐相处,狗通人性,这不也是一种美吗?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朝阳小学 朱 林

〖语文教学中几点感悟·从文本展开想像,在展示中验证〗

语言和思维紧密联系,是一个整体。借助多媒体手段,在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上能收到显著成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应当及时引导学生联系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去正确认识事物,反映事物,不断提高认识水平。这是语文教学整体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例如:在《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教学中,老师找到了德国人种花的相关图片,但没有急于在开始就展示出来,而是先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想像当时街道的花景。特别是讲到文中具体介绍花景的自然段时,老师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让学生发挥想像,说出所想到的景色。师生交流后,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刚才想像的画面得到验证。同时,老师还结合图片适机地讲解了段中的几个重点词语的含义: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理解了词语并学会了应用。最后,老师引导回到文本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有感情地朗读。多样性、丰富性、多功能性的电教教材是对文字教材内涵的超越和扩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想像能力,而且让学生在成功快乐的体验中学习。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拱辰中心小学 翁 静

〖写批注的一点思考〗

我为了让学生更好阅读文本,使其在自主状态下与文本进行创造性对话,要求他们在预习时,运用符号和文字,记下自己的所疑、所思、所想,为课堂学习与讨论做充分的准备。经过近一年的训练,我发现学生开始学会质疑、学会品词析句。

有些学生对于词语比较敏感,注重品晰重点或准确生动的字词,比如在学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一个孩子质疑为什么作者写女主人用“莞尔一笑” 而不用“微微一笑”,一语激起千层浪,引发其他学生探究词语运用的乐趣;有些学生属于理性思考,注重批注疑难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有些学生善于感性思考,着重批注感人之处,将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

2022暑假教师培训总结【第三篇】

在校为期三天的培训结束了,但带给我的思考却是深切的。现将这次的培训总结一下。对我来说收获颇多,同时也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这是我参加工作一年以来首次参与这种大规模的集中培训,本次培训主要讲到低年段语文教学,教学风格,特级教师王____的语文课,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新课改教学模式等美容,让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的培训环境虽然比较吵闹,但还是带给了大家很深的体会,上午是两节低年级语文课程对比——-《老树的故事》,两位语文教师各具特色的教学课方式都让我这个即将踏上一年级教学岗位的新教师受益良多。明白了环节简单,目标明确,以识字写字内容为主,课堂环节大致以导入——-识图——-识字——-写字进行开展,同时穿插朗读教学。

下午听了有关教学风格的讲座,让我明白了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多么的重要,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是一位教师不断学习与批判的过程。不断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不断建构与解构的过程。在这破与立的交替上升的过程中。“课堂性格”得以形成,得以巩固,一个年轻教师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教师由模仿到有风格的教学阶段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艰辛过程。

培训第二天上午听了王____老师的语文课《威尼斯的小艇》,很有特色,在王老师层层启发与断诱导下,学生解读课题,朗读感悟品词品句,尝试背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体悟全文,顺利而成功地完成了本课教学。王____老师的教学理念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追求不同的观念,价值体会。因为学习语文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迫与复制这点让我深受感动。

后来的培训内容都是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主动教育是指学生有积极的发展需求意识和内在意识,让学生能动的发展,教学中应以主体性教学原则,能动性原则,学习研究。教师认真主动教育是符合时代变革与生命发展的教育,这种独特的教学风格完全值得我们年轻教师认真的学习研究。

新课改是近些年来一直没有停歇的口号,虽然近些年来一直在倡导,但是好像收效甚微,听了培训讲座和冯姬冬老师与马海昌老师的报告,我深深地体会到有些地方,有些学校在课改方面取得的具大成效,新课改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且小学阶段是关键,所以,虽然新课改的内容与要求我们都已经学习了解,但一定要立马付诸实践,不可拖延迟缓。

新课程改革可不容缓,这次培训给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带来的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与探讨。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第四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1篇含蓄隽永的散文,读来清新自然,读罢回味无穷。自以为经过充分的挖掘,精心的预设,能够上出一节有滋有味的课。但是上完后,还是强烈感觉到有两个活动设计明显留下了遗憾。

一、其一 关于“莞尔一笑”的解读

我所采用的方法,是表演。目的有二:1、通过表演,意会“莞尔一笑”;2、通过表演,渗透文明交际教育。从过程来看,第二个目的显然达到了。师生在互动表演时,学生的确忽略了教师对话中的称呼,只是将文章中的语言简单地说了一下。第一个目的,单从形式来看,学生也笑了。但是,很明显没有能把女主人那种 “淳朴、善良、平和”的形象,没有把作者心目中女主人美好的一面,没有把这个词语独特的内涵给表演出来。如果从目标的达成度来看,这个活动环节还是有效果的,不过,从课堂效率、实现高效角度来看,这个活动就不尽合理。

原因:

1、目标设置尽管存在多元化,但首先应该实现主体目标,毫无疑问这个环节的主体目标是通过意会“莞尔一笑”来感受人物的内在品质。

2、意会“莞尔一笑”本身就是个难点,对于难点的突破教师采用了一个实现起来更为困难的方法,实际上就犯了形式主义错误。没有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加以解读,以教师的能力代替了学生的能力,想当然地“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把难点解决了”。

课后看了另一位老师的教法,活动设计的确高明。

1、借助学生经验,说说你知道有哪些“笑”?

2、读读课文,品位文章中 “莞尔一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3、结合老师介绍的相关背景资料,谈谈通过“莞尔一笑”体会到女主人什么样的品质?

4、如果将女主人比作一种花,你愿意把她比做什么?为什么?

如此设计,中心明确,从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文本与学生经验巧妙结合,课堂效率焉能不高?两相对比,活动设计孰为合理,一目了然。

二、其二 关于“梦”的解读

作者的梦实现了吗?并且设计了一个具有相当思维空间的练习,牵动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我认为这个活动设计还是比较有力的。但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因过于关注预设“实现”的答案,而未能即使调整学生回答“没有实现”后的思路,致使一度出现生拉硬扯的僵硬局面。学生不是发自内心对老师的观点赞同,所以后面的练习紧接着便大大失去了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是没有很好的确定自己的角色。后来与同事讨论,一下子就清楚了。

1、学生否定回答后,问:谁来实现?

2、你会怎么做?我们该怎么做?

3、出示练习:

1、在德国,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______;走

在街上的时候,______。

2、所以,满眼______,满心______。

3、在中国,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______;走在街上的时候,______。

4、所以,满眼______,满心______。

以上两个活动设计的遗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

1、要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一定要力求合理。

2、合理的设计一定要通过师生情智来加以保证,以最终实现课堂的高效。学生的发展是课堂高效的标志,高效才是检验课堂活动设计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

22 5782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