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学设计一等奖最新14篇
通过多元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荷花淀的热爱与理解,培养观察与表达能力,能否更好地传承文化?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荷花淀教学设计一等奖”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荷花淀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1
第一位老师采用了讨论的形式,将学生预习后提出的问题归类合并成四个,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
1.本文为何用诗情画意的手法来表现血雨腥风的战争?2.本文的写作背景是战争,为何要选择一群荷花淀女人作为 “主角”?3.本文人物语言朴素自然,尤其是划船寻夫过程中的 “妙语”令人忍俊不禁,请用 “实话实说”的方法“译出”她们的“潜台词”。4.小说最讲究细节,请找出文中有关的细节,并研究这些细节的作用。
问题虽然不多,但教师能够删繁就简,涵盖了文章最主要的艺术特点。在对这些问题的推进过程中,教师或精彩点评,或适时点拨,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把问题各个击破。不仅有场面的热闹,更有心灵的共鸣。第二位教师则像一个熟悉路径精于鉴赏的导游,用朗读法、比较法、改编法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细致体会、深入揣摩,在一些注目或不注目的地方品读小说的新颖精巧的构思之美,诗情画意的景物之美,富有个性的对话之美和含蓄传神的细节之美。整个教学流程在教师精心的设计下完整流畅,抓住了学生的思维,达成了“深入语言,体会美感”的教学目标。
无意评说两节课孰优孰劣,我只是想到了一个问题:面对语文课堂,我们究竟该满足学生的需要,还是努力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在讲授《荷花淀》时,我们常常会把教学目标锁定在“人物形象分析”、“生活化的人物语言”和“抗战中妇女的成长”等方面,把我们对作品的分析想当然地认为也是学生需要的。而教学实践表明,这些通过点拨、朗读、思考和讨论,学生并不难掌握。我们“设定”的学生的需要事实上并没有构成知识的层递,只是一伸手就能摘到的苹果,只能满足多数学生的浅层次的需求。而且,统一设立的教学重点难点也没有考虑不同认识层次学生的个性需求,没有了更有趣的、更令人兴奋的发现和探究,天长日久,势必会消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材所选篇目无论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到体裁的运用,从对生活的思考方式到感情的表达习惯,还是从审美趣味到语言特色,无不显示出各自的特点,每篇文章都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和生命的绽放。那么,语文课上,学生到底需要什么?需要大胆的尝试、需要成长的空间、需要文本的理解、需要教师的激励、需要学术的探究、需要对权威的质疑、需要生活的感悟……归拢到一个词,就是需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的产生需要长期地培养,而消失,却可能就在那几节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上!所以,合格的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且能够不断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优秀的教师更善于创造一种情势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
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会经过思考萌生疑问。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概括、求得答案,那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就一定高。而且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他的学习会愈加积极,内在学习的需要会更高。很欣赏第一位老师,以学生的需求为课堂的基点,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在一个又一个问题里,老师能够看出端倪:学生理解了什么?不理解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整理归类,自然就抓住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而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当务之急。但又不能止步于此。下一步就该是怎样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引领他们深入文本,事实上,也只有在不断满足这种需要和创造需要再满足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才会被不断地激发出来。有这样一个细节。
师:芦苇在古代叫蒹葭,《诗经》中有一首《蒹葭》——
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师:后来琼瑶写的电视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歌,是根据《蒹葭》这个意境来改编的。
师:从《诗经》到《在水一方》,芦花在中国文化当中象征着爱情。谈谈你对这篇文章中“芦花”这一意象的理解。
生:(小组充分讨论后得出结论)芦花的圣洁,芦花的幽怨,在芦花荡,发生了多少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荷花淀》中,孙犁写的芦花荡,通过跳动在女人怀中的洁白的苇眉子,飘落在发际间的芦花,我们能够穿越时空看见它交织了多少女人们对丈夫的思念,对正义战争的支持——同样是爱情,这是战火中的爱情。
教师的问题是一个有梯度的问题,设置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小说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和对亲人的深情,对国家的忠诚。即使是战争年代,表现这种自然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不正是“荷花淀派”小说一贯的风格吗?从学生的回答看,对于什么是“诗化的硝烟”,自然应该是理解了,而且我还吃惊于学生严谨的思维和流畅的表达。由这个问题的解决,教师又抛出了一个总结性的问题:“战争留给人们的似乎只有无尽的眼泪和悲伤,可孙犁为什么要写得那么美呢?”一堂课,总该有让学生深思的地方。从当时的执教情况来看,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整堂课的亮点,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真正在用心思考问题。随着问题的解决,看着学生们的表情,我相信热爱家乡、呼唤和平的感情已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中,而是植根到了每位学生的心里。
其实,最佳的学习需要在于对积极探索的欲求,当学生对所学材料“有所发现”时,会产生发现的兴奋感和自信感。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学生从已知出发,在“有所发现”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产生进一步求知的愿望,也就是激发了学习的内在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一旦满足,便会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这又是下一场求知过程最优质的动力资源。
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的学生,其学习行为往往越会受外在动机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在学习需要的作用会逐渐增大。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反馈、评价、竞赛等各种强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在两位教师的课堂上,随处都有精彩的评价。
满足需要与激发需要是相融相生的事物的两方面,只是满足了需要的课堂是寡淡的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堂要满足学生的需要,但学生的需要不是教师想当然地分析出来的,它从学生的思考中来,带着稚嫩,伴着差异,色彩斑斓。而激发学习的需要,正是把潜在的、或形成中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起来。满足是激发的前提,激发又伴随着新的需要的产生。教与学的过程就是这些需求不断地被满足,然后新的需求被激发,再被满足的过程,就是师生智慧不断碰撞、绽放和沉淀的过程。只有以满足需求为出发点,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被激发出来,那样才会是活力四射的课堂!
荷花淀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2
教学目的:鉴赏并领悟此“诗体小说”的诗情画意之美,特别是人物的情操美,并以此了解“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置疑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整体把握小说的内容和特色
教学步骤:
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小说〈荷花淀〉。(板书课题)小说与诗歌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而〈荷花淀〉却有“诗体小说”之称。此该作何解?
——–虽为小说却具有诗情画意之美。本节课的任务就是鉴赏本文是怎样表现这种诗情画意之美的。
一:整体把握内容
1.解题:荷花淀——长满或生长着荷花的湖。听到这个名字让我们想起了什么?
—–朱自清的〈菏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菏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紧扣月色写菏塘。
2.本文是怎样荷花淀的景色之美的?
月夜:“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菏叶荷花香,
晌午:“万里无云”“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
“不知几亩大小”“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菏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
水面有野鸭,水下有大鱼(秋天)芦花飘飞苇叶黄
—–运用简练、优美、生动、像散文诗一样的语言来描绘,显得诗意盎然。
3.让人想起了什么?(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
4.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面临着什么?
——日本鬼子来侵犯
5.当地的人们是怎样做的?
水生(男人):报名参军,保家为国
女人:承担家务,勤劳能干
“我不拦你”,深明大义
父亲(老人):“我不拦你”,支持革命
四个青年妇女:藕断丝连,冒险探夫温柔多情
“假如敌人追上,就跳到水里去死”
“打仗有什么出奇?”—-坚贞勇敢
怕丈夫小看—-不甘落后
成立队伍,学会了射击,来回警戒,配合子弟兵作战—-提高觉悟,迅速成长
6.他们为什么能这样?
—-抗日根据地人民在党的教育下思想觉悟高,深明有国才有家的道理
二.重点研讨:
1。主要人物写谁?—女人。
2.怎样描写的?
–有点有面。
点—-水生女人(典型)
面—-四个青年妇女
3..她们长得怎样?—没有写。
4.抓住什么来描写的?—–人物的语言。
5.集中表现在何处?表现了什么?
水生夫妻话别——在爱情与家国情之间牺牲小家的幸福,投身革命或支持革命的事业中
女人们探夫未遇途中—–依恋丈夫,坚贞勇敢
伏击战胜利之后—-,不怕打仗,不甘落后,为反抗鬼子入侵享有和平的生活,而成立队伍,在战争中迅速成长,由依恋丈夫的农妇成长为配合子弟兵作战的女战士。
6.同是劳动妇女,从语言描写中可看出她们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重点鉴赏34页到35页的人物对话:
—-或聪明婉曲或憨朴率直或沉稳持重或忸怩羞涩。
7.为什么重点写女人?—-在旧社会,劳动妇女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解放到什麽程度,常常是我们衡量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种尺度和标准,因此,着重描写妇女的生活和思想行为,描写她们怎样一步步地站起来参加革命和社会斗争,对于反映解放区人民的斗争生活,反映革命战争在人民精神上所引起的巨大变化,都是很有意义的。连最没有地位、最受压迫、觉悟较低的妇女也起来了,那么,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难道还会远吗?
三,布置作业:将祥林嫂与水生嫂的性格命运做比较写篇文学评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鉴赏其语言艺术及创作特色
教学方法:以训练为主
教学步骤:
1.检查作业(请一位同学口头发言。)
同:同是中国农村普通的劳动妇女,都朴实善良勤劳能干,都爱家爱丈夫爱孩子
异:祥林嫂:生活于封建社会末期偏僻闭塞保守愚昧迷信落后的鲁镇;
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毒害,屡遭不幸打击,命运极其悲惨;
丧夫丧子后想当奴隶而不得,无家可归沦为乞丐,因再嫁的寡妇身份被封建礼教迫害,最后惨死雪夜。
水生嫂:生活于抗战时期党领导下的解放区,有深明事理的公公,有积极参加革命又深爱着自己和家庭的丈夫“水生”,还有可爱的儿子“小华”,家庭幸福;
思想开明,深明大义,由积极支持革命到勇敢参加革命,由普通农妇成为巾帼战士
2.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描写?—-细节描写。
重点鉴赏33页的夫妻惜别:—写出水生妻细腻复杂的情感活动。
2.本文写了一次荷花淀伏击战,可谓战争题材的小说,但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只有寥寥几笔,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使人感受不到通常那种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惨烈景象。为什么这样写?
—–因为本篇小说的主题不在表现战争的残酷而在表现解放区普通劳动妇女的成长。这样处理也是为了更加集中地去表现被战争本身的残酷所忽略的原本的生活之美。
3,本文不仅淡化了战争,而且淡化了生活中的一切矛盾冲突,又是为什么?
–战争的发生使得敌我双方你死我活的矛盾成为当前生活中的主要矛盾,而和平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微妙的矛盾纠葛也就很容易被暂时搁置,这时的亲情关系、邻里关系乃至阶级关系等大都会自然或自觉地服从于战争所划定的阵线。《荷花淀》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对战争现实的把握和感受,才大胆地把人的情感冲突、心理冲突、日常生活冲突高度淡化,表现了一种高度纯净与宁静的生活之美,留给读者的是那如同新鲜的“荷花菏叶香”的一片温情。可以说《荷花淀》是纯美的诗化小说,它在一种纯粹美的极致中,蕴涵着一种健旺明净的人的精神,一种民族精神。由此也形成了“荷花淀”派素淡朦胧的诗情画意与浓郁的生活气息有机结合的创作风格。
4.课堂练习:1,鉴析修辞
1.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借喻。以“洁白的雪地
“洁白的云彩”喻席子。
3.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明喻)
4.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明喻)
5.她们—驶(小船)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明喻)
6.—-大菏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明喻)
7.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暗喻)
8.那肥大的菏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拟物)
9.“祥林嫂?怎麽了?”——“老了。”(讳饰)
2.鉴赏用词
1,水面()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笼)
2,小船()进了荷花淀。(窜)
3,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出一个人。(冒)
4,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给了他们。(丢)
三,布置作业:课外阅读《现当代小说鉴赏》
荷花淀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处理;教材特色;课堂设计
时下,中学语文教学面临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加之其它原因,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如何改变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学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要解决它,需要从多方面努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角度试作一些探索。
一、巧置悬念,以疑激趣
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味,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原因,那么课堂教学定会活起来。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群英会蒋干中记》时,预习之后,设置悬念,是蒋干中记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产生争论,不是蒋干,还会是谁呢?进入课文,学生分析后便得出答案,并能理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即情节了,进而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创设情境,以境致趣
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激趣的目的。具体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笔者曾执教市级赛课《荷花淀》,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美丽的荷花,美丽的荷花淀。并以之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因美而产生学习兴趣,因美而震撼心灵:荷花的美就是家乡的美,就是祖国的美。丈夫们有如此美丽的祖国,有如此美丽的家乡,而如此美丽的家乡却正在遭受日本侵略鬼子的蹂躏,为了美丽的家乡,为了美丽的祖国,荷花淀的普通人民甚至女人逐渐成长为坚强的抗战游击队员。进而学生便不难理解荷花淀人如荷花一样的美好品质了。他们善良纯朴,他们热爱生活,他们向往和平……也理解了反侵略、保家卫国的小说的重大主题,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的艺术描绘。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利用教师精美的语言,借助美术手段等多种方法达成。
三、利用朗读,以读促趣
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读。课堂上恰当运用读的方式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以《荷花淀》课堂教学为例,在品味“夫妻话别”段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的时候,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男同学读水生的语言,女同学读水生嫂的话,教师旁白。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人物性格演泽得淋漓尽致: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理解加深了,学生兴趣味浓了……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激活课程资源,让学生爱学高中语文课文历来就吸引学生,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更是占了很大比重,它们承载着传播文化的重任,其人文性更能引起读者(学生)共鸣,“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必然吸引学生,让学生喜爱语文,喜欢上语文课。
四、用活教材资源,使学生在“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中驰骋。
针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实情,灵活处理教材,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既注重语文运用,又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网络,四和院的特点之后,才能体会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学生习得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的建筑,生活习惯等等所包孕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举办学生喜爱了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学生驰骋于开放的语文教学中,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学生在不断思维中轻松地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是《课标》的载体,是课程目标实现的手段。因此,教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应用活教材这个例子,而不是把它当做死材料。
用活教材内容,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学《促织》分析到文章结尾时,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我认为文章结局太圆满,削弱了鞭策的力度,是个败笔,应该删去。”问题一出,课堂热闹了,我将同学分组讨论,几分钟后,一个或稚嫩或成熟的闪烁着思维火花的看法登场了。有人认为“魂化促织”,尔后“裘马过世家”是不可能的,是用荒唐写社会黑暗。但马上有人站起来反对这个结局有因果报应的思想,是宿命论的体现。又有人认为,作者只是心有美好的愿望而已。给小人物一个美好结局何尝不可,任何中国古典文学总是喜剧多过悲剧,即便是悲剧,也往往是悲极转喜,如《窦娥冤》尚可昭雪,《梁祝》不也化蝶双双飞了吗?一个同学补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人生存的空间,只好把愿望寄托于虚幻的东西上。”另一个同学得到启发,“让我想起了前边学过的卡夫卡的《变形记》,人为了活下去竟然心甘情愿是去做一只小小的蟋蟀,这是人的自我否定。不仅否定了自己的生命,而且连人的价值,尊严也一起否定了,有什么比这可悲的?”“是啊,貌似喜剧的结局,难道不是人生悲剧,社会悲剧,时代悲剧吗?”新教材中选入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不少文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的内容。《伶官传序》“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论述,《我与地坛》对生与死的思考,《我的空中楼阁》中“动与静”、“大与小”有形与无形,有限与无限的阐释,《米洛斯的维纳斯》残缺与完美探讨……无一不染上强烈辩证思维和理性色彩,若能对文中涉及矛盾关系细加品味,深挖本质,触类旁通,改变视角,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些矛盾关系的看法。不仅使课堂活跃,而且有利于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国栋,吕达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
荷花淀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4
一、教学目标
认知
1、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读懂一至三自然段。
能力
1、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情感
1、通过自主探究、交互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2、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荷花》主要写了两个内容:
①荷花清香、形态各异的美。
②“我”被荷花的美深深吸引了,陶醉中,自己也仿佛成了一朵荷花……课文共两课时完成,这里主要是对第一课时,也就是对上面的第一个内容的教学进行了设计。
重点、难点
(1)学习第二自然段,品味词句。
(2)看荷花的图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荷花。
三、教学对象分析
1、所任教的班级有较好的朗读能力,初步懂得欣赏词句,本节课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运用以往领悟的品读词句的方法欣赏本课遣词造句的特点。
2、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实施自主探究基础上开展同伴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
3、学生基本掌握文字输入,上网浏览等计算机基础,但熟练程度不一。因此更需发扬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资源设计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关资源虚拟成专题网站——“荷花小站”,并发布到校园网上。“荷花小站”设有六个部分,分别为“荷花文化”、“课文学习”、“荷花图展”、“荷花知识”、“网上资源”、“荷花论坛”。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
为了使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的整合,教学设计“以生为本”,从学生素质的良好发展出发,努力把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如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获取、归纳、编辑的能力)与语文学科的任务(如大量读书,品味词句,情感熏陶,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化课堂教学。“荷花小站”六个部分中,“课文学习”部分集文字、图片、影视、动画、音乐于一体,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恰当的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词语的品味、感悟更立体、更丰富、更有个性化;“荷花图展”与“荷花论坛”则把欣赏精美的图片与说话、写话结合起来,并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让师生对写话练习进行欣赏、评议、修改,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其余的几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大量的信息资源,使教学不局限在课本中,拓展了学生对荷花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
教法设计
本文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了“情境、主动、交互、发展”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扬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精神,理解和品味语言,激发情感,唤发想象,增强表达欲望,从而了解荷花,热爱大自然,使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多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网络导入 设境激情
1、【导入】“荷花,因为它的高雅清香、冰清玉洁受到不少人的赞美,课前,不少同学通过各种途径找了一些资料,老师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放在我们的?荷花小站?上,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荷花文化?,找出你喜欢的片段读一读。”
2、【网络课件】快速浏览“荷花文化”中的诗歌、文章。
3、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歌、文章片段并与身边的同学分享。
(二)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
1、【提出读书要求】同样写荷花,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喜欢的或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投入。
(学生自由、反复地朗读课文。)
2、【音乐】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听老师读课文第一到第三自然段。要求
学生边听边思考,体会文中的荷花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学生表达对荷花的感受。
(三)品味词句 感悟语??
1、布置学生进入“课文学习”部分,认真读第二自然段,找好词、好句,说说好在哪里。
2、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3、【网络课件】学生进入网络课件,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词句,先独立思考再与旁边的同学交流看法。(借助动画、影视、图片等自主学习。)
4、汇报交流学习结果(把朗读训练、看图想象、词语欣赏、动画演示、师生评议有机结合起来。)
5、【提出读书要求】这些荷花各有怎样的姿态?找出来读一读。
(在学生朗读时随机出示富有立体感的荷花贴图。)
6、【提出背诵要求】在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中选自己喜欢的一句感情背诵。
7、【音乐】【贴图】学生借助贴图通过摆摆、指指、移移理解词句(如挨埃挤挤、饱涨等),感情背诵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四)图片欣赏 论坛发??
1、【网络课件】让学生进入“荷花图展”,一边欣赏荷花图片,一边展开想象,用丰富生动的语言把荷花的美描绘出来。
(学生欣赏图片,展开想象。)
2、【网络课件】进入“荷花论坛”描写荷花。(论坛提供参考词语)
3、【网络课件】师生评议修改句子。
4、学生小结写好句子的方法。
(五)配乐朗读 升华情感
1、【导读】看着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由衷地、情不自禁地赞美,他发出怎样的赞美呢,我们读第三自然段。
2、理解“画家”指的是什么。
3、【音乐】和学生一起配乐感情朗诵第三自然段,表达对大自然,对荷花的赞美之情。(喜欢读的同学出来站成一排和老师一起配乐背诵)
(六)布置作业 拓展知识
上网下载一幅或多幅荷花图,可以用一句、几句、一段或1篇来描述,体裁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记叙文等,形式不限。作业上交方式:可以发邮件,可以打印。
荷花淀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5
教学目的
一、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想
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难点: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三、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四、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只能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二、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
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2.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检查预习。
1.全文三部分的标题:
(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3.夫妻话别(开端)
探夫遇敌(发展)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四、重点探讨。
1.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提示:景物描写是整个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怎样鉴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首先应领会写的是什么样的景,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和上下文来理解它为人物创设的活动背景。其次,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领会画中之意,理解景物中蕴含着有关人物的丰富感情,体味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第三,理解景物描写,画面情景的转换,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在阅读和鉴赏时,还必须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只有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才能进入美好的艺术境界,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意旨。
(1)放朗读录音或范读课文部分内容: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2)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讨论明确: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问: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提示:人物对话要根据上下文和语言环境,考虑分析其用意、心理、情感、效应等因素,充分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整体上去体味,进而理解其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发展故事情节的作用。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叙述人的语言由一人读),朗读要力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2)鉴赏讨论:
问: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问: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3.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也是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试举一例进行讨论。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讨论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4.概括派的创作特色。
(l)介绍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一九四五年后,他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为题材,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这篇小说。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2)学生回答思考与练习一。
明确: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3)概括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五、布置作业 :
1.课后完成思考与练习四。
2.情景作文,要求突出对话的个性化。试围绕谈理想或其他话题写一段对话。
板书:
课文检测题
一、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
1.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这是女人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开始由忧变喜。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荷叶象铜墙铁壁暗寓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象铜墙铁壁。
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
二、《》中有一段五人对话的描写: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1.这段对话描写出自五个青年妇女之口,她们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中,又显示不同个性特点。请按以上所标的顺序简要说明各自个性特点:
A.机智伶俐 B.爽朗直率 C.稳重谨慎 D.性急冒失 E.忸怩含蓄
2.这五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选出正确的一项:(B)
A.起补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B.交代故事发生原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这是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动。
D.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
三、指出以下各句带点词的表达作用: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准确地表达由吃惊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2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
3.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渲染战斗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亲爱带戏谚的感情。)
4小船窜进了。(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
注:以上练习中括号里和横线的文字是参考答案。
荷花淀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6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文本,梳理小说情节
2. 通过简洁而传神的对话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战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的正义与邪恶。提起战争,我们眼前浮现的总是战火纷飞哀声一片。《荷花淀》却给我们呈现了一幅不一样的场景。今天,我们跟随孙犁先生,走进白洋淀,感受发生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的感人故事。
二. 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三. 检查预习
课前,老师已经安排同学们进行预习,查阅资料,补充了解作者以及解决字音问题,下面老师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1. 字音
荷花淀( ) 吸吮( )凫( )水 围剿( )
蛮横( ) 泅( )水 投奔( ) 撅( )嘴 摇橹( )
2. 作者
关于作者孙犁先生我们并不感到陌生,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芦花荡》,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荷花淀》被称为“姊妹篇”。老师整理了一些资料,我们来更加细致全面的了解一下作者孙犁先生。
(大屏幕展示,学生齐读)
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七七”事变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抗战以后参加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工作。他的《白洋淀纪事》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四. 整体感知文本
《荷花淀》是孙犁先生小说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它入选了上世纪末《亚洲周刊》“中文小说一百强”。关于小说的学习,我们常常提到一个关键词是什么?
(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1. 情节
小说主要通过情节来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他是塑造典型性格的依托,故事的发展过程一般可以概括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首先我们来理清小说的情节。根据小说的自然空行,课文分为三个部分,迅速阅读课文,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部分的故事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开端:水生嫂得知丈夫要去参军,夫妻二人面临分离
发展高潮: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由于各种原因去马庄探夫,但是在回家的路上,不幸遇到了敌船
结局:女人们躲进荷花淀,无意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根据故事情节的概括,为每一部分拟一个四字小标题,力求简洁准确。
同学板书: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歼敌
2. 人物
孙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喜爱写欢乐的东西,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在小说《荷花淀》中,孙犁先生同样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其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谁?—-水生嫂
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很晚丈夫才回来了……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朗读的时候要力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鉴赏课文第一部分对水生嫂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思考方向:.找到具体语句,说明描写手法
.分析人物形象
水生嫂: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深明大义。 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解放区妇女的进步特点。
除了水生嫂,孙犁先生还塑造了一群妇女形象,这些女人没有外貌描写甚至都没有姓名,我们通过一组对话,看一下这些女人身上有哪些特点?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在这里还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委婉含蓄,聪明、文静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心直口快,爽朗直率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谨慎、稳重
哪里就碰得这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性急、冒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腼腆、害羞
孙犁先生通过寥寥数笔向我们呈现了这些女人身上不同的性格特点,这些称之为个性化的语言。
个性化语言–是指在小说中直接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言,这些语言极其平淡,充满了生活气息,但是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展现了语言的魅力。
五.情感探究
冰心说:如果这世界上少了女人,就会减少了七分的美,六分的善,和五分的真。小说以中国妇女为切入点,描写一群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他们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当自己的家园遭到日本侵略者的践踏时,他们又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同时他们自身也不甘于落后,勇敢的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这是根据地人民的精神风貌,也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
主题—-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拓展思考:同样是战争题材,《荷花淀》和一些战争题材的电视剧相比,给你留下了哪些不同的印象?
《荷花淀》没有正面渲染战争的残酷,而是以轻松的笔调,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做背景,用飘飞的芦花和粉色的荷花,衬托出中国农村妇女的美丽心灵,衬托出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人们昂扬乐观的战斗精神和对家乡祖国的深厚感情。
六. 布置作业
找出文章中景物描写的语段,并且具体分析其作用。
荷花淀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7
【关键词】高中 语文课堂 教学策略
一、精心选择教法,激活学习兴趣
1.巧置悬念,以疑激趣
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味,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原因,那么课堂教学定会活起来。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群英会蒋干中记》时,预习之后,设置悬念,是蒋干中记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产生争论,不是蒋干,还会是谁呢?进入课文,学生分析后便得出答案,并能理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即情节了,进而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了。
2.创设情境,以境致趣
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激趣的目的。具体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笔者曾执教市级赛课《荷花淀》,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美丽的荷花,美丽的荷花淀。并以之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因美而产生学习兴趣,因美而震撼心灵:荷花的美就是家乡的美,就是祖国的美。丈夫们有如此美丽的祖国,有如此美丽的家乡,而如此美丽的家乡却正在遭受日本侵略鬼子的蹂躏,为了美丽的家乡,为了美丽的祖国,荷花淀的普通人民甚至女人逐渐成长为坚强的抗战游击队员。进而学生便不难理解荷花淀人如荷花一样的美好品质了。他们善良纯朴,他们热爱生活,他们向往和平……也理解了反侵略、保家卫国的小说的重大主题,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的艺术描绘。
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利用教师精美的语言,借助美术手段等多种方法达成。
3.利用朗读,以读促趣
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读。课堂上恰当运用读的方式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以《荷花淀》课堂教学为例,在品味“夫妻话别”段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的时候,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男同学读水生的语言,女同学读水生嫂的话,教师旁白。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人物性格演泽得淋漓尽致: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理解加深了,学生兴趣味浓了……
当然,读的方式很多,还可以有诵读,表演读等等。
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激活课程资源,让学生爱学
1.用活教材资源,使学生在“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中驰骋
针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实情,灵活处理教材,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既注重语文运用,又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网络,四和院的特点之后,才能体会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学生习得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的建筑,生活习惯等等所包孕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举办学生喜爱了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学生驰骋于开放的语文教学中,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2.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学生在不断思维中轻松地提高语文素养
用活教材内容,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学《促织》分析到文章结尾时,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我认为文章结局太圆满,削弱了鞭策的力度,是个败笔,应该删去。”问题一出,课堂热闹了,我将同学分组讨论,几分钟后,一个或稚嫩或成熟的闪烁着思维火花的看法登场了。有人认为“魂化促织”,尔后“裘马过世家”是不可能的,是用荒唐写社会黑暗。但马上有人站起来反对这个结局有因果报应的思想,是宿命论的体现。又有人认为,作者只是心有美好的愿望而已。给小人物一个美好结局何尝不可,任何中国古典文学总是喜剧多过悲剧,即便是悲剧,也往往是悲极转喜,如《窦娥冤》尚可昭雪,《梁祝》不也化蝶双双飞了吗?一个同学补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人生存的空间,只好把愿望寄托于虚幻的东西上。”“是啊,貌似喜剧的结局,难道不是人生悲剧,社会悲剧,时代悲剧吗?”……
新教材中选入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不少文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的内容。《伶官传序》“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论述,《我与地坛》对生与死的思考……无一不染上强烈辩证思维和理性色彩,若能对文中涉及矛盾关系细加品味,深挖本质,触类旁通,改变视角,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些矛盾关系的看法。不仅使课堂活跃,而且有利于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让学生享受思维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在不断思中提高语文素养
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去想方设法地、千方百计地设计、上好每一堂课,力争将自己的课新颖、精巧地设计而上出特色,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将语文课堂演绎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识的迷宫”,使学生陶醉在你的彩虹似的、绚烂多姿的语言艺术和课堂设计里而乐不思“蜀”、乐不思归、乐而忘忧。这样的语文课,谁又能否认它是最有趣、最富魅力的语文课呢?
三、借助对联激活语文课
中国的诗文多,对联也同样不少。我们语文教师,要做对联搜集、整理,甚至撰写的有心人。说句实在话,当年喜欢语文,不就是因为喜欢对联么。今天,自己教了语文,那岂能冷落了它!鲁迅先生的《祝福》,写到鲁四老爷书房一对联时,只上联在:“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下联脱落松松地卷了置于桌上。下联到底是什么?此时,就可以大大地激趣学生:拿起你们的笔,据作者刻画的鲁四老爷其人,拟对之。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屏气凝思。稍后有对:“诗书饱读性格稳重”;有对:“礼教固守厌弃寡妇”……虽然同学们对得千奇百怪,甚至驴头马嘴,但是课堂气氛是不言而喻的。最后明示下联:“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作者何以故意让其脱落?这与下联的内容有关吗?,鲁四老爷“品节详明”吗?有“品节”吗?“德性坚定”吗?有“德性”吗?鲁四老爷配谈这些吗?这一连珠爆式的扔给学生,果真“炸”醒了
他们,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个人物和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良苦用心。
荷花淀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8
设计说明
《荷花淀》是1篇富有诗情画意和爱国热情的“诗体小说”。对语言美的鉴赏品味是该小说阅读的重点,对情理美的领悟体验是阅读该诗体小说的更高要求。教学这篇小说,可以分为品读和探究两个步骤。品读主要指引学生逐步领略小说的语言美、意境美、人情美、主题美。探究主要抓住一个核心问题,即作者为什么完全回避描写本来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战争,把战争写得那么美。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情节。
2.鉴赏景物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的语句,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艺术。
3.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人性美和精神美,体悟,J、说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品味精美的语言和丰富的内涵。
2.难点:领悟小说人物崇高的精神风格,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
诵读法、提问讨论法、分组学习法、研讨探究法。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导语,作家简介。(略)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意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课上先思考以下问题:
1.小说主要刻画的人物是( )A.水生嫂 B.水生 C.水生及水生嫂D.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普通劳动妇女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用拟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故事情节。可用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或化用诗句、歌词,可以押韵,欢迎个性化的文字。同臬之间、小组之间交流展示。
【示例】
(一)夫妻话别(开端);
(二)探夫遇敌(发展);
(三)助夫杀敌(高潮、结局);
尾段一尾声。
三、鉴赏语言
《荷花淀》的美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它美在自然、环境、庭院、家乡,美在劳动、心灵、人性、爱国、爱情;它美在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和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一言以蔽之,这些美都是通过语言美表现出来的。下面我们重点鉴赏语言美。
(一)景物描写:对于景物描写,晚清著名词人王国维曾概括说:“—切景语皆情语。”请同学们思考:本文有几处景物描写?各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的特色是什么?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1.朗读1—31自然段,同桌之间讨论回答下列问题:这三段描写了哪些美好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种怎样的环境氛围?抓住你最喜欢的词语谈谈感受。
【示例】
女人月下编席、白洋淀风情、月下白洋淀。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淀里一片银白的世界,薄雾,轻风,荷花飘香。
环境氛围:宁静美丽,如诗如画。(皎洁的明月,干净的庭院;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银白的世界,透明的薄雾;清爽的凉风,新鲜的荷香。)
2.谈谈景物描写的作用(可自主确定角度)。
【示例】
①主题:家园美丽一热爱和保卫家乡。
②人物:劳动场面——景美,人更美,烘托,眼中淀景、情景相生,展示人物美好的内心世界。
③情节:铺垫,两次提及敌人在同口安据点——遇敌一伏击战。
六月淀里有无数只船——水面没有—只船。
(提供人物活动的背景;营造清新欢愉的宁静气氛;烘托水生嫂勤劳纯朴、善良温顺的形象。)
3.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及其作用。
【示例】
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一失望、伤心、欢笑起来。
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使令人恐怖的战争场面充满了诗情画意:暗示出这里将发生一场消灭敌人的战斗;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表现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斗争。
(二)对话描写: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画出水生嫂说的话,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谈谈所表现的人物的性格特征。
【示例】
“怎么了,你?”——关心体贴丈夫。
“你总是很积极的。”——赞许,嗅怪。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识大体,明大义;依恋。
2.对比阅读,鉴赏语言。(假如把原文“夫妻话别”改换为以下两段对话。效果将会如何?)
(1)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分析讨论该妇女性格。
女:你走,我不拦你。小华你带去;爹,你也带去。
男:那咋成呢?女:那咋不成呢?我又不是走亲戚,参加老乡聚会。
女:你也不替我想想,上有老,下有小,我这是何苦啊!
【评价示例】抱怨,撂挑子,强调家庭困难,对丈夫极不支持,顾小家不顾大局。
(2)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分析讨论该妇女性格。
女:你走,我不拦你,咱们一块儿走。
男:我们是去打鬼子,你一个娘儿们去干什么?不成。
女:那咋不成?你打鬼子,我可以帮你做饭,洗衣裳⋯⋯
男:不成,我不同意,队上也决不同意。
女:呜——不嘛!就不嘛!不然,咱俩离婚。
【评价示例】对丈夫依恋,娇嗔;儿女情长,没有家庭责任感:不顾大局,执意拖后腿;俨然一副娇滴滴的小女人形象。
3.结合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对话描写,简要谈谈水生嫂的性格特征。
【示例】
水生嫂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解放区妇女的进步特点。
①勤劳善良:她编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勤快能干:丈夫是游击队长、党的负责人,大部分家务劳动得由她承担。她上要奉养公公,下要教养孩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②温柔体贴:丈夫工作晚归,她首先。站起来要去端饭”;丈夫说要参军,她“手指震动了.—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表现了她对丈夫的依恋。丈夫参军没几天,她心里思念丈夫,又偷偷地和众伙伴去探望丈夫,对丈夫一往情深。
③深明大义,忠贞不屈:丈夫参军,她并没有拖丈夫的后腿,虽然她眷恋丈夫。丈夫去别人家做动员工作,她—直“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要听听丈夫的“嘱咐”。丈夫说“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她流着泪答应了他,体现了她的忠贞不屈。
3鉴赏语言:
1.个性化语言(对话描写)。
同桌之间或小组之内分角色朗读,讨论下面五句话,然后选择恰当的词语概括各句反映的个性特征:
①“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②“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③“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④“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⑤“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A.人直语快( ) B.质朴憨厚( )C.稳重谨慎( )D.忸怩羞涩( ) E伶俐乖巧( )
2.暗示性语言(景物描写)。
同桌之间一起朗读下文,讨论下列问题: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1)把“大荷叶”比喻成“铜墙铁壁”,暗示了什么一
【示例】抗日军民众志成城,敢于消灭一切来犯之敌。
(2)“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示着什么7
【示例】①性别联想:女性,白洋淀的普通妇女。
②“是哨兵4预示:妇女们的成长方向。
③苇荡里出现。哨兵”暗示什么?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在这里展开。(联系文中描写水声的两段文字的心理暗示作用)
3.细节性语言(心理描写)。
同桌之间或小组之内一起朗万方数据读下文,讨论该细节描写体现出人物怎样复杂微妙的心态: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作者写道:“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探究示例】
思想毫无准备,紧张慌乱一通过动作加以掩饰——镇定下来。水生嫂是识大体、明事理、有觉悟的农村妇女,不想让丈夫说自己软弱、落后、拖后腿。
四、探究学习
探究: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作者为什么完全回避描写本来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血肉横飞、惨烈悲凉的战争,却把战争写得富有自然美、景物美,人情美、人性美,细节美、情节美、诗意美、主题美?请总结这篇战争题材的“诗体小说”的这种写法。请同学们回顾课文,独立思考,先自定角度,自主总结,然后同桌之间或小组之内交流讨论,互相补正。
【总结示例】
1.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景物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中的作用。其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有:提供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
2.孙犁小说的特点:(1)清新质朴的语言、散文式的章法、浓郁的诗情画意、细腻传神的描写。(2)注重追求生活中“美的极致”,善于挖掘人的心灵美,写出‘1人的意境”,“以情调、意境征服读者“。
3.这篇小说的主题不在表现战争的残酷,而在表现解放区普通劳动妇女成长为革命战士的历程,这样处理也是为了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美的东西面临危险时,更容易激发人们保护它的欲望。夫妻情深、儿女情长和誓死捍卫、慷慨赴死之间并不矛盾。
4.虽然小说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的人性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崇高精神。妇女们的感情更是由夫妻之情上升至家国之爱。有国才有家,有对亲人的深情才会有对国家的忠诚。
5.这与作者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追求有关。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孙犁先生的作品用“真善美“自身的力量去抗击“假恶丑”,比直接的描述更有力度。坦荡是真,至诚为善,平和即美。正是这种美,蕴涵着一种精神,它是健康的、积极的、真诚的、平静的,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那就是友善而不软弱、忍让而不妥协、大气而不傲慢、执著而不偏激。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1.假设除水生嫂外,其他四位女人的丈夫也回家辞别,他们的对话会是怎样的?请你根据其中一位女人的性格展开想象,写出她与丈夫的对话过程。
2.阅读孙犁的小说《铁木前传》或《风云初记》,写1篇赏析语言美的读后感。
荷花淀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9
教学目标 :
1、熟悉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2、理解小说中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的作用。
3、使学生了解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思路设想:
1、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揭示的主题。
2、文学鉴赏采取“引疑-议疑-释疑”方式。
3、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其他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
①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②全文已空行标明三部分,用简洁、含蓄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③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2、准备多媒体课件。
新授内容:
一、上课开始时介绍作者及显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
作者:孙犁,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他的小说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形成一个作家群,被称为“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二、检查预习:(学生回答)
1、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2、标题:①夫妻话别 ②、探夫遇敌 ③助夫杀敌故事情节:
3、夫妻话别(开端) 探夫遇敌(发展)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三、重点讨论:
(一)赏析景物描写:
1、听朗读录音:从“月亮升起来了……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并思考:
⑴、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⑵它们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⑶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鉴赏讨论: 讨论明确:
⑴、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
⑵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清新宁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⑶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益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体现了她对家乡的爱。
②、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的形象。
③、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3、朗读再品味:
(二)、鉴赏人物对话:
1、朗读“夫妻话别”一节中的对话描写,思考问题⑴: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三层: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
2、鉴赏讨论:
⑴、问: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②、“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③、“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言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④、“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舍不得丈夫离开。因为她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所以,这是一种责怪的口气。
⑤、“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阻拦,在“小家”和“大家”发生矛盾的时候,她选择了“大家”,说明她能顾大局。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这是她的顾虑。
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顾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质。
⑦、“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⑧、“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3、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顾大局、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4、作用:a:反映人物的心理,思想变化和性格;b:发展故事情节,交代事情经过。
四、总结:
本节课我们有侧重地赏析了小说《荷花淀》里的三要素,详细分析了“夫妻话别”中的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五、练习:
(一)、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
⑴、“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的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二)、《荷花淀》中有一段五人对话的描写: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⑴、五个青年妇女之口,她们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中,又显示了不同个性特点,请按以上所标的顺序简要说明各性格特点。
⑵、这五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起补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B、交代故事发生原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这是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动。
D、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
六、板书:
荷花淀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10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节
难点:
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重点:
初步了解中国绘画的表现能力。
知识目标:
学习中国画
技能目标:
初步了解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和艺术表现能力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的自豪感.
教具准备:
教具挂图及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简单提示以前的欣赏内容。
提出课题:(板书)欣赏齐白石的画
介绍齐白石的主要成就
问:你们知道齐白石这个名字吗?
齐白石是现代有名的大画家,他是湖南湘潭人,生于1863年,1957年逝世。白石爷爷一生勤劳、刻苦。画了数以千计饿画件,他观察事物很细致,并加以融汇提炼,形成了自己的特有艺术风格。作品以大写意为主,题材广泛。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的喜爱,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有杰出的贡献》
欣赏《荷花》
问:你们看这幅《荷花》画的是什么季节?用什么绘画工具表现的?都用了哪些颜色?
小结:
这幅荷花实际大写意的中国画。表现的是秋天池塘荷叶已枯黄,然而荷花还在散发着清香。整个画面画的很满,荷叶大,用墨轻重对比强烈,荷叶、荷花、荷梗、莲蓬等互相穿插自然有序,那盛开的荷花颜色鲜艳夺目,荷花中间还长出了一个绿嫩的莲蓬,与那快要成熟的莲蓬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大自然的感觉。
采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荷叶是用赭石,荷花是用胭脂加曙红,荷花中的嫩莲蓬是用绿色。
共同欣赏齐白石的其它作品。学生谈感受,老师加以补充。
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齐白石的一部分作品,通过介绍齐白石刻苦学习的故事和事迹,希望我们从小向齐白石爷爷学习,画出像齐白石爷爷一样的画。
第二节
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知识目标:
学习色彩的表现方法。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进行爱护人类朋友和心灵美的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
美术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提示上节课欣赏内容。
提出课题(板书)小朋友的画
提问:这些作品你们最喜欢哪一幅?
归纳:
①《海岛》是表现四周环水的小岛上盖起了漂亮的小房子,这些小房子是红房顶、白墙,颜色特别好看,十分醒目。小画家采用的方法是:先用重黑线勾勒出房子的外型,再用朱砂色染房顶。
②《幸福》小画家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照射在大地上,树木和房屋的色彩对比很强烈。还有妈妈带着哥哥和小妹妹在花园散步。
③《瓶花》很多家庭用瓶花来装点环境,美化生活。李山小朋友用油画棒将鲜花勾画出来,用玫瑰红画出花瓶,用蓝色画出有格格的台布,整幅画颜色协调统一。
④《我最快》表现了小朋友们骑车竞赛的情景。重点刻画了1号小朋友骑车的姿势夸张了他俯下身子、车座高、车把低的特点。为了突出赛车飞快的车速,在车的后面还添加了几条白线。
⑤《太阳马》是一个小朋友牵着一匹象太阳一样发出光芒的马,穿过田野和村庄,太阳马照亮了大自然。这是一种神奇美丽的想象。捷克小朋友是在多色纸上用刀深刻白线勾出轮廓,在浅刻出红色、橘黄色,颜色很鲜艳,用刀大胆有力,马的头部前面颜色有一种放射感。
⑥《爱鸟节》小画家画出了小朋友们爱护小鸟的场面。小画家将亲手制作的鸟巢放在树林里,帮助小鸟盖好新家。小鸟们见后欢快的飞舞和歌唱。整个画面颜色十分协调。
⑦《我和小鸟》表现小画家喜爱小鸟的心情。身穿红衣服的小朋友好象一个音乐家,同一群鸟儿歌唱,不管是大鸟还是小鸟都张着嘴唱的十分起劲。
⑧《秦淮月》采用中国传统的绘画表现方法,描绘了秦淮水天一色的幽静画面,黑瓦白墙的房子、岸边的乌蓬船,造成一种江南风景幽雅而迷人的效果。
小结:
我们欣赏了小朋友八幅作品,有些作者与我们是同龄的。希望同学们努力向他们学习,画出比他们更好、更美的作品。
课后分析:欣赏作品时在时间安排上可有所侧重,挖掘每幅作品的主要特点。
荷花淀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11
设计理念
《荷花淀》与一般的描写战争的文章很不相同,作者略去了对残酷战争场面的描写,将诗情画意的自然美与至真至纯的人性美作为描写重点。在课堂教学中,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本堂课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品味文章中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分析文章中对人物行为、心理和细节的描写。“入境”而后“察情”,得到浪漫独特、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青年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体会战火硝烟中体现出来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以及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欣赏小说的能力。
课堂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学习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及心理的作用。
2.把握荷花淀女人们的性格特点,学习她们勇敢、坚韧的品质与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任务熟读文本,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熟悉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咱们来学习孙犁先生的小说《荷花淀》。(板书:荷花淀。)通过预习,大家发现课文通过空行的形式将内容分成了三部分。下面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部分的内容。
(学生朗读,3~4分钟后,两位同学回答。教师概括总结,板书:1.送夫参军;2.寻夫遇敌;3.助夫歼敌。 )
师:这是小说的情节,除了情节,小说还有两个要素,是哪两个要素?(人物、环境)在这三要素中,中心要素是什么?(人物)
师:刚才阅读了课文,大家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啊?
明确:水生嫂及一群青年妇女。
场景一:送夫参军孙犁先生说:“我认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所以总是以崇拜的心情写她们。”在荷花淀的女性中,文章着墨最多的就是水生嫂。下面咱们就来品味一下第一部分里面集中描写水生嫂的段落,课文中62页第三段到63页倒数第四段,咱们找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的语气和感情表达是否合理,找出最能打动你的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咱们看看水生嫂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分角色朗读之后,“水生”和“水生嫂”自评,其他同学评价。)师:下面咱们再来解决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说说你找出来的那个词、那句话或者那个动作,看看水生嫂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学生回答后明确(重点分析):“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低着头”“总是”,是在爱意中表达不满,又嗔又爱、又舍又恋的含蓄深沉。有抱怨,藏在认可和称许中;有不满,隐在理解与支持中。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但她只是普通的女人,是生活在人间的女子,丈夫一去,生产和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她的身上,而且丈夫去的是生死难料的前线,女人内心充满矛盾,这是有血有肉的人的真实思想。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两个“嗯”字,不是随意的敷衍,而是庄重的承诺,深深的依恋蕴涵在充满柔情的两个“嗯”中。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细节是无声的语言,“震动”这个细节的描写表现了女人心理的变化,对于丈夫的离开,女人早有预料,只是意外“明天”就走。而且丈夫去的是生死难料的战场,这一去有可能就是生离死别。但她很快“吮”了一下手指,表达了她知道不能拖尾巴,不能让丈夫看到内心波澜的复杂微妙的心理。
“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三个“新”字,表现了水生嫂的贤惠。
(板书:水生嫂的性格——体贴聪慧,深明大义,任劳任怨。)
师:水生嫂说的都是极普通的话,做的都是极普通的事,但正是从这些儿女情、家务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她内心的柔情还有灵魂深处的坚毅。
师:再看看村里的其他几个妇女。她们又是怎样一些人呢?
场景二:探夫遇敌
师:村里的几个男人不敢回来,怕家里人拖尾巴。果不其然,才过了两天,女人们就聚在一起商量了。商量什么呢?咱们来看课本中63页最后一段到64页第五段这部分的文字,请同学们先来朗读一下这五个女人的对话,揣摩一下人物的性格。
(学生阅读思考。)
师:下面咱们请五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要把你理解的人物特点读出来。其他同学思考一下:这几句对话分别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
师:这是五个什么性格的女人呢?
(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第一位机敏多智,第二位爽朗率真,第三位是水生嫂,沉稳、谨慎,第四位冒冒失失,第五位羞涩忸怩。性格各有千秋,相映成趣。
师: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五个女人唱的是哪一出呢?
(学生思考回答。)明确:想念、担心丈夫,希望探望丈夫。
师:为什么找借口?
(学生思考回答。)明确:怕被男人说落后、觉悟低,觉得难为情。
师(总结):理智上知道不该去,情感上特想去,最终,感性战胜理性,这就是女人哪!
师:在这一部分我们看到的只是女人们的羞涩忸怩吗?
(学生思考回答。)明确:“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等等,表现了她们乐观、勇敢、临危不惧的品质。
场景三:助夫歼敌
师:最不想发生的事情发生了,遇见鬼子了,却也在无意之中帮助游击队歼灭了敌人。打仗就势必流血、牺牲,这些女人们害怕了吗?
师:课文中用了两个词形容她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哪两个词?
明确:刺激和兴奋
师:她们又说笑起来!她们在说些什么呢?咱们来看一下课文的第三部分,67页最后一段到68页倒数第二段。同学们读一读,品一品,思考一下:这些语言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指导朗读语气,如“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中的“啊”表现出来的不服气,“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中的“干起来”中的豪气,“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中蕴涵的跃跃欲试。 )
明确:昂扬、豪情、不服气、不甘落后、决心投入战斗。
师:她们不仅有豪言壮语,而且付诸行动。下面同学们一起朗读一下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
师(课堂总结):“荷花似的人”“流星一样的船”“芦苇的海”,多么美,多么英武和潇洒!在那样一个残酷的年代,这些真实的人、朴素的事、诚挚的情与平凡的爱,让我们由衷地温暖。我想,她们平日里有多少温情,战斗时便会有多少勇气。我想,我们可以将三部分的内容用更具温情的语言来表达:“伤离别”“说再见”“你和我相逢在灿烂的季节”。
因为喜欢孙犁,喜欢《荷花淀》,我做了一首小诗,跟大家交流交流:“月光苇影水氤氲,红袄明眸意思君。刀光剑影浑不怕,荷箭从容立功勋。”(板书展示)
荷花淀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一)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二)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看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师出示挂图: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师范读课文。
(二)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三)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
(四)师:看了荷花,听了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一)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交流重点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
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绿、白、嫩黄??色彩丰富)(试着读一读。)
2、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哪些姿态?(试着读一读。)
3、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找一找。)
4、你还知道荷花有那些姿态?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
5、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
挨挨挤挤: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同桌表演表演。 冒:同桌合作,用手势来表现。
露出:重点讲出小莲蓬的可爱和莲蓬是在花瓣中包着的科学道理。
饱胀:用手势来表现。
6、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7、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
师:这节课,我们寻着清香到了美丽的荷花池。它就像一大幅(活的画)。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认读词语。
(二)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感情
(一)师范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听着朗诵,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池,我忽然觉得??
(二)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三)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四)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想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五)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六)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三、学习写作方法
(一)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二)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
(小结:富有感情、充满想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的重要内容。)
四、回到整体,小结全课
(一)齐读课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大家都被这美景陶醉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花的美??
(二)下课之后,把课文读熟,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第三课时
一、指导识字
(一)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二)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三)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
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
“蹈”的第十四笔是“横 ”,“佛”的第四笔是“横 ”。
(四)书写练习。
(五)自评互评。
二、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荷花淀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1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拟标题,迅速理清小说的情节;
2、通过对情节和环境的分析,对小说语言的品味,鉴赏小说的人物和主题,领会在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迅速成长的性格和精神,感受夫妻之情、家国之爱和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鉴赏小说的人物语言;
难点:领会在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迅速成长的性格和精神,感受夫妻之情、家国之爱和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
三、教学方法:
1、自读指导法
2、讨论法
四、教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孙梨的1篇小说《荷花淀》。这篇小说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是一部表现抗战时期中国普通妇女品格和精神的小说,也是一部表现抗战时期妇女在硝烟中成长的小说。
2、迅速理清小说情节:
这篇小说自然划分为三个部分,速读小说,给三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并复述小说情节,指出矛盾冲突及其发展的几个阶段。
学生合作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标题:夫妻话别 探亲遇险 上阵杀敌
送夫参军 寻夫遇敌 助夫歼敌
(注意,拟小标题必须注意角度的统一,这三个题目都是从水生嫂和妇女们的角度命名的)
小说的矛盾冲突是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之间的矛盾。小说的主人公们,荷花淀的妇女和男人们,爱家、爱国,但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正在践踏着我们的土地,于是,这些淳朴可爱的人们,不得不舍小家,顾大家,上阵杀敌,以求和平安稳的日子。在这一矛盾冲突中,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精神和品质。
开端是:夫妻话别
发展是:探亲遇敌
高潮是:上阵杀敌
结局是:战胜成长
3、抓住情节、环境尤其是语言,鉴赏人物形象。
(1)夫妻话别
学生齐读前三段,讨论:这一部分前三段写水生女人编席,也有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请问:这两块描写意在表现什么?
明确:写水生女人编写,月亮高照,空气凉爽,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她象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1篇洁白的云彩上”,勾勒了一副优美的劳动图画。表现了人物的勤劳、劳动的优美。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对人物劳动场面的描写互相融合,突出了白洋淀人们的勤劳、灵巧。
读前三段,就有一种沁人心脾的美感。如湘西的边陲小镇,景美人更美。而景物的美也同样是为衬托人物的美服务的。
分角色朗读其余部分,结合有关情节和句子,谈谈水生和女人的形象。
参考:水生——干练、简朴、积极、向上、关爱家人,胸怀国家。
水生嫂——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深明大义
讲解和练习:要注意一些细节描写,课后第二题。
如水生说明天要到大部队去,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女人的温柔、对丈夫的关心)、水生说县委决定成立地区队,他第一个报了名,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传统妇女的贤惠,同时又深明大义,欣赏和支持丈夫做积极向上的事情)、女人要水生嘱咐她几句,直到水生说“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时,女人才流着泪答应了(夫妻深情,坚贞不愉)。这些细节最能表现人物真实的’内心,要注意体会。
(2)探亲遇险
这一部分是情节的发展,写妇女们探亲遇险。给我们塑造了白洋淀妇女的群体形象。写得有情趣,又
很紧张。请大家找一些很又表现力的句子读读,说说,情趣表现在哪里,表现了妇女怎样的性格?紧张的情节又是什么,表现了妇女们怎样的形象?
参考:水生嫂——冷静、沉着;其他妇女——依恋丈夫,各有托词。
紧张的情节——表现了妇女们的沉着、能干、有谋略。妇女们在抗张的背景下,既保持着传统的美德、青春的多情,又正在一步步成长。
这一部分有基础环境描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水像无边跳荡的水银。”(作者暗示遇敌的遭遇)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有作者纯粹抒情的意味,表达作家对白洋淀人民打走鬼子的信念;也包含着作者对白洋淀人民勇敢抗日的赞美)
(3)上阵杀敌
这一部分写女人们在荷花淀里遇到了丈夫们,男人们打退了敌人,收获了战利品,又急匆匆的走去。女人们见到了丈夫,欢天喜地,却不服男人们的“横样子”,决心成立队伍。又交待了她们学会了射击、警戒、作战。是情节的高潮,也是结局。表现了白洋淀人民敢于与敌作战、能够与敌作战,爱家、爱国、上进、在战争中成长的崇高品质。
有几处细节描写很有表现力,找出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水生一面说“一群落后分子”一面把捞到的战利品“一盒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丢在了女人们船上。(男人是上进的,女人是多情的,互相是恩爱而幸福的)
女人们不服“他们那个横样子”的一段对话。(男人们以革命为重,妇女们在战争中逐渐成长)
4、讨论小说的主题。
提问:本文是怎样的典型环境,又是怎样的典型性格。典型的意义何在?
抗战大背景,美丽淳朴的白洋淀。——典型环境。
积极上进、乐观革命、勇于杀敌的男人;温柔多情、坚贞勇敢、不断成长的妇女。中心人物是水生嫂,但她只是一个代表,代表了白洋淀妇女的精神风貌,也代表了中华民族抗日的精神风貌。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优美的自然风光、祖国的大好河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前途灿烂的革命图景。
六、教学反思:
以上是关于荷花淀优秀教学设计精品的相关内容分享,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感谢您的阅读!
荷花淀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14
教学目标:
1、熟悉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2、理解小说中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使学生了解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思路设想:
1、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揭示的主题。
2、文学鉴赏采取“引疑-议疑-释疑”方式。
3、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其他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
①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②全文已空行标明三部分,用简洁、含蓄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③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2、准备多媒体课件。
新授内容:
一、上课开始时介绍作者及显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作者:孙犁,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他的小说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形成一个作家群,被称为“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二、检查预习:(学生回答)
1、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2、标题:①夫妻话别②、探夫遇敌③助夫杀敌故事情节:
3、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三、重点讨论:
(一)赏析景物描写:
1、听朗读录音:从“月亮升起来了……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并思考:
⑴、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⑵它们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⑶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鉴赏讨论:讨论明确:
⑴、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
⑵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清新宁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⑶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益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体现了她对家乡的爱。
②、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的形象。
③、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3、朗读再品味:
(二)、鉴赏人物对话:
1、朗读“夫妻话别”一节中的对话描写,思考问题⑴: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三层: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
2、鉴赏讨论: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3、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顾大局、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4、作用:a:反映人物的心理,思想变化和性格;b:发展故事情节,交代事情经过。
四、总结:
本节课我们有侧重地赏析了小说《荷花淀》里的三要素,详细分析了“夫妻话别”中的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