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最新26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促进综合素质发展,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表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解说。

一、说教材:

我所选用的教材是全市统一的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年4月第一版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信息表达”这节信息内容它是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管理的基础上,对信息的表达和交流进行学习。

二、说学情:

而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已经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日趋严密。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那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交流,帮助同学们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掌握信息表达的各种方式;

b、了解常用的信息表达技术;

c、理解信息表达规范化的作用及意义。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思考,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说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是知识目标的a和c。

难点是知识目标的c。

解决难点的方法是让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信息表达规范化的实例,然后老师进行讲说其信息表达规范化的带来的方便和作用。

五、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了学习任务单,以“任务驱动法”将教学内容设置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贯穿本课,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

以上是我对《信息的表达》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1、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2、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任务。3、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即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信息的表达》学习任务单

1、 信息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 通过实例说明规范信息表达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通过学习,你对信息表达有了哪些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通过学习,你对信息表达有哪些疑惑及新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奇特的绘画天地》是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的内容。它是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茹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画图功能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茹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绘画工具箱"中前7种绘画工具的名称,使用方法。

难点:"奇异的绘画天地"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 "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2、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说媒体应用

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和多媒体投影。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我设计了茹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三)先训练,后演示

(四)学生探索性总结,教师纠正并补充

详细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漂亮的电子画展情境(可用FLASH模仿一个场景),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及时提出:"喜欢这漂亮的画面吗?打开课本你会发现自己很快也能制作这么好看的图画。"利用这种设计引导学生去自主研读教材。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学习任务,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获取新知。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己的学习、研目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这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理解的难点,我主要设计三种方法进行突破:

1、研读教材

2、同学间合作讨论

3、教师巡回指导。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让学生明白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各种各样,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

(三)、先训练 后演示

学生在明确了教学任务,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之后,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创作一幅作榀,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让学得好的学生通过投影设备演示操作过程。这样可以让那些自学能力差的同学及时的学到新知识,不至于掉队。(分层教学)

(四)、学生探索性总结,教师纠正并补充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用"这节课,我学会了……"、"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会做……了"这样的形式来让学生总结,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纠正或提示学生,并且显示相应的内容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使知识成为一个体系。

五、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思索一个问题:"你能否把你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应用到生活、学习中的吗?"

(突出说课中的亮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孽比较有特色的是:

1、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舒畅的学习。体现在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2、 协作学习,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师,学生之间互学。

信息技术说课稿模板 篇3

一、教学目标

1.网页属性设置

2.插入水平线、字幕、动画、表格

3.理解并掌握超链接的设置

4.遵守道德,负责任的使用和发布网络信息,学会协作。

二、重难点

1.网页属性设置

2.网页基本元素输入

3.理解掌握超链接设置

三、教具准备电子教室课件

四、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任务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兵教兵

五、说课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

利用极域电子教室给学生展示制作好的,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和操作冲动。让学生说说对展示的看法并说出网页中重要有哪些网页元素,顺势导入frontpage复习。

2、根据学生指出网页中的网页元素,制定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3、自主探究

组织学生对照网页内容,自主探究,完成课本内容知识梳理。组织学生能够根据学生内容,自主梳理课程知识内容,自主构建知识框架结构。

学生利用学案,对照frontpage练习使用。

六、上机实践

将学生分组进行网页文件的制作,构建良好的`竞争氛围。将学生分组,学生推荐小组长。组织学生在完成实践制作,教师随机巡回指导。

根据学生制作效果,选择优秀学生作品展示教学成果。

首先让学生对本小组的作品进行自评,选出本小组自认为比较优秀的作品。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互评。

教师根据学生自评互评内容及时进行点评,并进行相关广播演示,优秀作品共享展示。

重点强调网页制作的习惯养成,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信息意识。

七、教学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课复习学习心得。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4

反 思:本节课知识容量较多,但难度不大。我在教授过程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和时间,而相对留给学生的实际操作时间就少了许多,毕竟计算机课要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 学生,让学生自主动手,相互合作,这样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自学能力。还有一点,知识容量大了,就需要有时间来练习和巩固,眼看计算机课越来越少,再 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故有些许的遗憾。

分析: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键 盘是计算机最基本、最常用的输入设备,通过键盘接口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按键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本课学生学习的是标准的104键键盘,其中3个是 Windows专用键。学生已经学习了鼠标操作的能力,在第七课安排学生认识键盘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生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面的指法练习和画 图等简单的学习。教材根据教学重难点安排了四个学习板块,分别是键盘分区,主键盘区,光标控制区和小键盘区。其中主键盘区是本课重点,掌握使用方法,初步 识记字母键位。每个键区上的键位的认识和使用,不能够死记硬背,要让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和实践来掌握。

直观演示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迅速地认识事物,因此,教学认识键盘四区时,我做了一个课件,将键盘上的四区分别设为四种颜色,并用“找朋友”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熟知各区的名称。然后再让学生在自己的键盘上找到四区,加深了学生对键盘分区的认知力。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教学都要以学重教。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材和学情来确定。因此,教学主键区、光标控制区、小键盘区我分别采用三种教学方法。

1、教学主键盘区

教 学字符键: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教材上叙述的也较为清楚,我采用“尝试自学”法来指导学生学习,具体流程为:尝试自学(让学生读读、划划、议议)―― 反馈交流(让学生汇报学懂了的什么?)。让学生觉得自学这段我能行!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X与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特殊控制键

现 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不是一种告诉,而是一种自我尝试和自我建构。这部分内容,我采用了“发现法”教学生学习。学习流程为:尝试发现(让学生在打开的写字 板中分别按这些键,说说你能发现什么)→汇报结果(要求学生汇报发现结果,集体交流)→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键位和使用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 发现、探索,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最后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2、教学光标控制区

这部分内容需要的文本页较多,且内容简单明了,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教学法教学。让学生先观察课件演示,然后再自主实践。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Delete和BackSpace键的功能区别。

3、教学小键盘

这部分内容十分简单,不是教学重点,教师要以略作介绍,学生对照教材自主实践加以练习即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各环节逻辑而严密,生生都能参与探究;注重情感,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避免正面否定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领悟键盘的认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5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6

课题:即时通信真便捷

教学目标:

1.熟悉用即时通信软件交流的过程;

2.了解网络即时通信的特点;

3.体验即时交流的魅力。

教学重点:熟悉用即时通信软件交流的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网络即时通信的特点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入。

二、进行新课。

(一)申请账号

1.双击桌面上的POPO快捷键,启动

2.打开申请账号的对话框;

3.输入自己的`账号名称及个人资料等信息;

4.根据窗口中的提示继续操作。

(二)添加好友

1.教师演示、讲解:

2.向周围同学询问他们申请到的popo账号;

3.打开用于添加好友的对话框;

4.输入一个联系人的账号并�

学生实际操作。

(三)收发信息

1.打开对话窗口;

2.输入并发送信息;

3.打开表情框,插入需要的表情符号;

4.输入其他表情符号或文字信息并发送;

(四)传送文件

1.打开“发送文件”对话框;

2.选定要发送的文件,提交发送申请;

接收好友发来的文件

1.接受发送申请,打开“保存”对话框;

2.选定合适的文件夹,开始接收文件。

(五)共享网络资源

1.搜索感兴趣的图片;

2.查看并复制图片的网址;

3.设置“网络资源”;

4.发送信息,观察对话窗中出现的图片。

(六)练一练:

(七)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生答,师订正。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即时通信真便捷

一、申请账号

二、添加好友

三、收发信息

四、传送文件

五、共享网络资源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7

我说课的课题是:《词语输入速度快》。我将从学习需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流程四个方面来阐述。

本课是浙江摄影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计算机小作家》中的第3课,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明白用词语输入比单字输入快,了解词语输入的三种方法有简拼、混拼、全拼,并能根据词语的实质,选择不同的词语输入方法。文字的输入是今后学习工作中必备的一项技能。

学生在前两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多种输入法,并能用搜狗拼音输入法输入单字。对词语输入的方式较为陌生,想成为打字小高手是每个学生的梦想,有学习的期望。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通过学生操作、经验交流、教师引导,了解词语输入速度快及词语输入的三种方法。通过“看拼音写词语”,掌握简拼输入方法。通过“看图填合适的词语”掌握混拼和全拼输入方法的综合运用。通过“词语接龙”游戏,灵活运用词语输入方式,体验词语输入与单字输入的优势。本课的重难点是:在输入文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是词语就用词语输入习惯;并能根据词的字数,选择合适的输入方法。为了使词语输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初步印象,通过输入四个成语输入后的经验交流,总结得出词语输入速度快;通过两关的词语输入练习,比较三种词语输入方法,在练习、交流、再练习、再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了重点,攻破了难点。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提醒学生使用正确的指法。

围绕上述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通过打字前的准备,回顾了前两课的内容,并以 “试一试”输入四个词语后,由输入速度最快的三位同学进行交流,得出他们都是利用词语来输入而不是单字输入,加上教师引导归纳,引出本课重点词语输入速度快,为词语输入教学做好了准备。

接着,通过学生演示,得出三种不同的词语输入的方法。简拼是最简单的一种输入方法,刚学会用词语输入的学生最喜欢用这种方法,但它并不适合所有的词语,所以通过 “看拼音写词语”这一关的练习,学生发现教师出示的词语是多字词,用简拼输入的方法比较快;通过 “看图填合适的词语”这一关练习,学生发现用简拼输入词语方法出现的词语太多,选择很麻烦,会影响输入的速度,从而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混拼和全拼的方法。最后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简拼适合多字词语的输入,混拼和全拼适合两字词语输入。在两关的最后都有一道拓展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能进一步得到提升。

为更好的巩固新知,进行了“词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词语输入的高速和便捷,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给学生创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

最后通过板书整理归纳了本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总结了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词语输入的优势。

纵观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在对比中感悟词语输入的技巧。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FLASH是目前国际互联网中应用最广泛的动画,动画的设计和制作是中学计算机专业必修内容。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FLASH逐帧动画原理》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FLASH的开始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FLASH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在FLASH的学习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生

八年级学生其中有70%的学生为借读生所以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是中等偏下,层次不齐。对于信息技术,仍然停留在感性的程度,没有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总结。

在教学中,我通过有效的设置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

在FLASH教学中,侧重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的提高,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规律,我们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点进行分解。

贯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法进行教育,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掌握本堂课的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FLASH基本动画原理,掌握FLASH中帧、关键帧、层的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对FLASH逐帧动画原理的理解,引导学生对动画的制作的兴趣。

情感目标:利用上机分组操作,培养学生的协作与团队精神

教学的重点:FLASH逐帧动画原理的理解。

教学的难点:区分普通帧、关键帧。

四、说教法

教法:由于中学生普遍存在理解力不强,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故本堂课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让学生真正手动、脑动这一目的。采取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以例子讲解,引发学生思考为主要方法。

五、说教学设计

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的FLASH布局界面,播放简单FLASH 来导入动画原理。

2、教师播放FLASH 《flower》,用屏幕投影显示操作,讲解FLASH的动画原理。

3、讲解普通帧、关键帧。普通帧又分为普通实帧、空白普通帧。关键帧又分为关键实帧、空白关键帧。

4、通过FLASH实例讲解普通帧,关键帧的区别,在知识的讲解结构中,由静态单层到动态单层,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的把知识点一层一层深化,关键帧讲解注意为后面的形变动画做铺垫。

六、练习作业

1、理论作业:用自己的话简述Flash逐帧动画原理。

2、实践作业:

①FLASH的启动。

②打开任意一简单FLASH,熟悉普通帧,关键帧,并试着自己做逐帧动画。

信息、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电脑教学的每一节实践操作课学生都非常喜欢上。在五年级学生学会了使用powerpoint软件设置背景、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文本框等一些操作技能之后,我设计了一节让学生学习制作贺卡的综合实践课。

贺卡是学生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表达美好祝福的方式,它可以传递祝福、表示问候与祝贺,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制作贺卡不仅能让学生综合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表达心意,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后的自信与愉悦。

二、设计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主导,以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自主、实践、创新”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愉快、和谐、宽松、平等的氛围中通过尝试、观察、分析、探究和实践后主动建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三、教学目标:

1、在powerpoint软件中运用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背景设计贺卡,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2、 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介绍制作电子贺卡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探究、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综合实践操作能力。

3、 通过分析和欣赏作品,使学生对多媒体制作软件有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作热情。

4、 通过动手设计和制作贺卡,发挥学生的设计才能和创意,并学会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重 点:贺卡中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背景之间的位置关系。

难 点:贺卡中各对象的色彩搭配和版面布局。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11张 制作素材(春节 中秋节 国庆节 教师节)100多幅

五、教学过程: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谈话、欣赏、分析)

二、 任务驱动,实践探究(提问、尝试、归纳)

三、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动脑设计,动手操作)

四、 展示交流,评价作品(展评、介绍、共享)

五、 总结延伸,拓展提高(总结、巩固、延伸)

1、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新课一开始,我先和学生一起开心地交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来临时,以怎样的方式表达祝福,引出课题。接着我又和学生一起欣赏和分析了四张节日贺卡(春节、中秋节、国庆节、教师节)的主色调,内容及给人的感觉。

春节贺卡主色调为红色,再配上黄色的艺术字,色彩搭配很和谐,给人以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

中秋节贺卡以蓝色为主色,配以黄色的图片、艺术字,整个页面给人以爽朗、详和、秋高气爽的感觉。

国庆节贺卡主色也是红色,以代表性建筑物天安门广场前鲜花簇拥,营造出一片欢腾、热烈的节日庆祝氛围。

教师节贺卡上一束温馨的康乃馨,一杯浓浓的咖啡,配以清新淡雅的背景,表达对老师的问候与祝福。

欣赏教师精美的贺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想自己动手制作贺卡的兴趣和欲望,因此我设计了欣赏精品贺卡这一教学环节。

欣赏完这些精美的贺卡,我又出示了一张教师节贺卡,让学生仔细观察贺卡中都有哪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操作内容?想想它是怎样设计的?让学生分析一张贺卡要包括的各个操作要素:图片、艺术字、背景、文本框。知道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分析这张贺卡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制作一张贺卡并不难,都是一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操作内容,更加跃跃欲试,想很快就动手制作。

这时我又设计问题:如果让你制作,你会分几步?先制作什么?让学生在头脑中规划制作贺卡的整体布局。学生回答后,我加以补充,并出示课件:制作贺卡的四步操作法。

2、 任务驱动,实践探究

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小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完成各个小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制作贺卡的过程:页面设置-背景设置-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保存,在完成这些小任务的过程中,我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操作方法,并在边讲边操作的过程中探究,解决,尝试,掌握各个操作小任务。学生熟练掌握了这些操作方法之后,为他们后面独立完成贺卡制作做好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熟练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后,我将学生分成四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制作素材分别制作春节贺卡、中秋节贺卡、国庆节贺卡和教师节贺卡。动手之前,我再一次让学生明确制作一张漂亮贺卡应该注意的事项:课件出示制作要求,同时要求在各小组中开展竞赛,看哪组的作品最精致、最有创意。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各小组同学在一起互帮互学,营造了浓厚的合作学习氛围,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伴随着课件出示制作要求的悠扬的轻音乐飘逸在教室的各个角落,优美的音乐声给课堂创设了更加轻松和谐的氛围,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美好的祝愿运用贺卡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对图片东挑西选,心猿意马而浪费时间,结果许久仍想不出满意的贺卡设计稿图。对此,我把贺卡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介绍给学生,让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艺术的天地中驰骋。而在讲述方法步骤时仍可结合展示的贺卡引用加以示范。在实际设计中鼓励学生打破陈规,树立独创意识,精心设计制作出具有独创风格的,新颖的贺卡。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我会及时地走到他们身边,耐心指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体验成功后的快乐!

4、 展示交流,评价作品

一张张作品制作完成了,尽管有些作品并不是十分的完美,但都是学生用心创作的作品,是学生思想的结晶,这时我让学生尽情地展示交流,讲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展示的时候,我和学生一起从作品的色彩、版面、创意、审美几方面评价作品,使学生知道一张精美贺卡的标准,并评出最好的一组为最佳设计组。课堂上,学生兴致很高,都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5、 总结延伸,拓展提高

在鼓励和表扬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优秀作品后,我又让学生欣赏了一张带音效和动画效果的贺卡,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激发学生将今天的学习热情持续到下节课。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总体上进行得比较顺利,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无论是课前的`引入,还是中间的学生制作阶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非常高,而且课快结束时,每个同学都设计出了非常精美的贺卡作品,甚至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整个的教学过程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进行引导的新课程理念。

信息、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0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瑞安莘塍六小的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进计算机》,拿到课题,我在想,这节课有什么,我要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完会觉得有价值。接下来我将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望得到在座老师的多多指导。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堂课讲的是什么?《走进计算机》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它是六年级的开篇之作,介绍了计算机硬件方面的一些知识和计算机的工作流程。那么,对于我所合作的小学生而言,是不是可以跳过这些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呢?答案是“NO”,因为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技术上的 Enjoy,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学习,那么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成果和应用,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继学生各种软件学习之后,本节课的理论学习就开启了他们对计算机综合认识的大门,它不仅是知识链上的一个转折点,更是在整个计算机学习中起到了一个脊梁骨的重要作用。

面对如此重要的教学内容,我又要和一群怎样的学生合作呢?六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性格上开始叛逆,不喜欢听老师长篇大论的讲授,喜欢自己动手去尝试。他们在接触了两年的软件学习后,初遇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这时候,寻求创造性的叛逆与力求稳定性的枯燥开始碰撞,又会造就怎样的课堂,它将值得我们去期待!

(一)教学目标

在这样的期待下,我唯一可以确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争取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硬件组成及基本功能。

2、了解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及各设备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掌握计算机基本的工作流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计算机的强大能力,体验自主探索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毋庸置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计算机内部主要硬件的功能。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更容易接受,而难于理解抽象的知识,所以我将“计算机的工作流程” 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又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支持学生?我将“创设情境法”和“任务驱动法”作为课堂的中心轴;建构�

三、教学过程

那么,怎样的课堂设计,才能让学生在乐中学,化枯燥为愉悦。我将围绕一个“趣”字来展开,以闻趣、探趣、悟趣、疑趣的方式逐步推进课堂教学,以此来分散教学重难点,支持学生主动愉悦地去获得知识。

基于教学内容的理论性,我将结合学生的对卡通人物的喜爱,将每种硬件的特性融入卡通形象,成为各个主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以此来导入一个“瞧,这英雄一家子!”为主题的故事情境。课前将学生分为8人一组,每组分到“CPU、风扇、内存、硬盘、主板”一组计算机硬件(cpu被风扇虚盖,不同颜色的内存条,标签贴纸,提前摆放在桌上)。

1)闻趣

课堂伊始,以图片自我介绍的形式,呈现这一家子的成员性格特征和能力,除了培养学生慢慢进入课堂的情绪,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引起兴趣,唤起探究欲。

比如,我是迷糊小妹,我喜欢打扮,我的记忆力很不错,但是因为我很迷糊,记住的时间很短暂,但是我很努力喔!不过不怕,我有一个精明能干的姐姐,她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记住了就不会忘喔,而且能记住很多东西,嘿嘿,自恋一下,我也是家里的好帮手!我有一个细心又负责的妈咪,我们都很喜欢和她谈心,她把我们每个人紧密的连在了一起,照顾我们的点点滴滴,承担了整个家庭的大小事务。当然,不可不提的是我们的英雄爹地,它是我们家的主心骨,睿智的头脑,快速的反应力、敏锐的判断力和果断的行动力,让我们离不了他,对他深深地崇拜着……英雄的身边总是有个得力忠心的助手,老爹也不例外,随从小风总是如影随形地跟在老爹身�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亲朋好友,我们一起团结合作,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创造奇迹。这一家子处于一个中心地位的重要作用,将各个分离的部落连成一个整体,传递消息,处理问题,久而久之得了英雄之家的美名。

教师引出这么有意思的一家子后,自然过渡到信息技术课堂上,也有这样不可或缺的英雄之家,你知道他们是谁吗?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进入探趣环节。

2)探趣

教师提示可以根据卡通的性格能力,参考书本的讲解和网上搜索,找到桌上与人物相对应的硬件一家子。小组分工合作,组员自己确定角色,重点查找角色相对应的硬件,通过查找,能明确该硬件的名称和作用,再与角色进行比较,看是否符合。组员用标签记录硬件名称贴在该硬件上,并以简要的方式在记事本中记录该硬件的作用。

这一环节,提前准备了一些颜色不一的内存,让风扇虚盖着CPU,设置小小的难度,考验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知识掌握的准确度。

通过本环节,学生能根据实物,初步感知硬件设备,明确其对应的名称和功能,带着一种兴趣和可能性去发现,去证明自己的想法。教师分小组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想过程经历和结果后,做一个引导解释。

当学生认为自己都掌握而骄傲自满的时候,教师抛出问题“那他们又是怎样紧密相连,团结合作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是,由于场地、时间和设备的限制,我们先来借鉴一下别人的经验,研究他们的展示,取得自己的真经!

学生视频观看主机的组装,了解分离的个体是如何构成一个整体,承载了计算机的运行。

英雄一家子中,每个人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家庭中必不可缺的成员。这些硬件也如此,既各自独立又互相依存,谁生病了,找上一个替补就可以,不需要整个更换。

3)悟趣

当课堂推进到这里的时候,是否已经进入结束阶段了呢?不,教师马上引领学生进入情境中,以“英雄总是要去解决问题,那这些问题他们又是如何获得,任务又是如何成功解决的?”的问题带出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帮助,完成计算机的工作流程。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就需要借助亲朋好友的帮忙!

情境中,有专门收集情报小队,有专门分布信息部门,他们分工合作,以英雄之家为中心,展开任务,解决问题。请学生联想,我们内部硬件之家的亲朋好友在哪儿,他们是谁,又是进行怎样的分工合作,展开任务的?请举例说明!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去探究,尝试去发现计算机的基本工作流程:输入设备——主机(各部件的通力合作)——输出设备。

4)疑趣

了解了计算机的硬件和基本工作流程,可以说,课堂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但是,社会在飞速发展,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力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再把学生拉回课堂,在基本知识点清楚地基础上,抛出问题“现在的电脑,越来越薄,越来越小,看看我们的笔记本、上网本、IPad,你能找着他们的情报收集和信息分布部分吗,他们的内部硬件之家在哪儿?你知道他们和台式电脑有哪些异曲同工之处?”

为什么要设计这个环节,因为我考虑到,课堂的实物都不是社会上流行的趋势,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能对学习的知识存在一个定势思维,为了拓宽相联系的知识面,引入流行元素,在变化中找到不变,能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结束语:

本节课围绕趣字,通过闻趣、探趣、悟趣、疑趣四个环节来展开教学,化抽象的理论知识为具体形象的卡通人物,学生能通过感知、对比、联系来验证猜想,形象地理解硬件的作用,感悟基本的工作流程。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1

一、:本课是苏教版《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2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充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感受听觉媒体的功能,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进行声音的播放、录制与应用(设置系统声音),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的知识链。为学生提供了有利于多元智能发展的智能环境。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能进行文字处理、作图绘画等。"声音的播放与录制"一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利用的"录音机"播放和录制。wav声音文件,学会查找声音文件及对声音文件进行简单的处理(主要介绍效果(S)子菜单,如添加回音、减速等),操作较简单,学生很容易掌握。

二、:作为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Windows 98的基本操作,能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作图绘画等,能操作实物录音机,知道录音机的各个按钮功能。能利用网络查阅资料。

三、:(1)学会使用"录音机"播放与录制声音。(2)学会查找声音文件和学会存储录制的声音文件。(3)初步了解"录音机"的"效果"功能。(4)学会系统声音的设置。

四、:1、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录音机"功能的操作,体验多媒体计算机中听觉媒体的功能,掌握对声音进行效果处理的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声音信息、处理声音信息和应用声音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五、: 学会使用"录音机"来播放与录制声音文件"。wav"。 1、 学会查找声音,学会存储录制的声音。 2、 初步了解"录音机"的效果功能,能使用录音机进行简单的声音编辑。3、 系统声音的设置

六、: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音乐教育、英语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创设一个优美音乐、歌曲演唱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录音机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 主动与其它学科整合,如:用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中国,中国,我爱你》,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与音乐课程整合;让学生用英语来录制声音,与英语课程整合。

七、: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八、:1、 音乐教材第十二册中的歌曲《中国,中国,我爱你》,找一学生录制一句英语"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您的到来"。下载几首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如《老鼠爱大米》,并用。wav的格式保存在教师机中。2、 实物录音机和录音机按钮的图片。

九、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首先创设一个优美音乐、歌曲演唱的情境(播放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中国,中国,我爱你》)。问:刚才的歌曲好听吗?你还想听什么歌曲?(学生点歌)。好!等一会同学们自己点播。接着播放学生录制一句英语"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您的到来",猜猜看,谁说的?(学生回答:***)让学生产生好奇性。听了刚才的歌曲和***的一段英语,你想说点什么?想知道点什么?同学们发言,提出一些问题,如:"我也想在电脑上听歌。""我想知道***的声音是怎么录进去的。"等等。很好,我也想知道这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声音的播放和录制"。好吗?板书课题:声音的播放和录制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地让学生提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

(二)播放声音问:你在家里是用什么来听歌的?(录音机,教师拿出实物录音机),电脑上的录音机在那里呢?让学生找到后回答。板书:打开录音机:"开始"—"程序"—"附件"—"娱乐"—"录音机" 。学生打开录音机后观察上面的按钮和菜单,教师出示录音机按钮的图片,让学生比较。下面同学们可以听音乐了,音乐在"教师机—D盘—流行歌曲"同学们相互交流,帮助学习有困难同学。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录音机的各种操作,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三)录制声音有的同学想知道***的声音是怎么录到电脑里去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录制。行吗?谁愿意来先试试看,让一学生上教师机试录一段话,("大家好!我是***")。录好后播放给大家听。你学会了吗?你是否也试一下。同学们合作学习,自己录音。并播放自己的录音。保存处的声音在D盘自己的文件夹中。小结,谁来说说声音是怎样录下来的。(板书:"文件"—"新建"—"录音"按钮—"停止"按钮—"另存为")此环节教师则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目的是发挥协作学习的作用。

(四)师:我们还可以对录制的声音进行加工,在"效果(S)"菜单中的"提高音量(按25%)(I)"、"降低音量(D)"、"加速(按100%)(N)"、"减速(E)"、"添加回音(A)"、"反向(R)"对所录制的声音进行修饰。(演示)将刚才录制的声音进行效果处理,并播放。

(五)设置系统声音学生阅读第6页的内容。教师演示,(打开"控制面板"—双击"声音 "图标—打开"声音属性"—在"事件"列表中选择"启动Windows"选项—按声音"浏览"按钮—找到刚保存的一句话声音文件—选定后按"确定"按钮—试听效果—设置好声音后单击"确定。同学们合作学习,设置系统声音。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更深刻的学习,培养同学间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六)小结说一说用"录音机"录制声音的过程。师:打开"录音机"程序,单击"录音"按钮,进行录音,结束单击"停止"按钮。点击"播放"按钮,即可听到录制的声音了。

(七)作业利用录音机程序录一段话,并播放、保存,对声音进行效果处理。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2

一、什么叫说课

说课,是指说课教师在自己认真备课的基础上,面对着同行,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地说明本节课教什么、如何教,而且要精辟地揭示为什么这样教。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说课的内容容量一般为一节课,时间15分钟左右。

二、说课的内容

说课的主要内容有: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运用、教学过程、时间安排及说课小结等。整个说课过程要能展现教师备课的思维过程,要能充分体现出教师对大纲、教材、教法、学法、学生等方面的把握。

三、信息技术课说课的一般环节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主要分析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本节课的知识结构、特点及教者打算如何进行科学地处理;分析本节课内容与学过知识的内在联系。如:“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 98操作系统中最常用的工具程序之一,学习这一节,对于帮助学生了解Windows环境下资源管理器的表现形式,以及如何方便用户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都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确立了该课内容的地位,才能确定教学目标,从而准确地确定该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2、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学生实际,所制定的目标要切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思想教育目标。教师要说出通过本节课的教与学,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哪些能力要在本节课上得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情感、道德等非智力因素怎样培养。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本来就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不仅要说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方面的教学方法与措施,而且不能忽略对文明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网络安全、网络伦理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内容。

3、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知识系统中,有些内容是关键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对于巩固旧知,学习新知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些内容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是学生难以理解和领会的内容。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及学习水平来准确地确定难点,以便在教学中巧妙地分散难点,化难为易。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运用

要说出该课的教学以哪种教法为主、哪种教法为辅,为什么要采用这些教法,采用这些教法的依据是什么。这就要求说课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说清楚怎样运用问题启发、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分组合作、精讲—演示、学生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使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说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需重视的说课内容之一,因为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更新远高于其他课程,如果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很难适应这门学科的发展,因此说课教师要说出教学中如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说出如何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如何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举一反三,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例如大家熟悉的“复制”操作,方法很多,什么菜单法、命令法等等,教师不可能一个一个具体介绍,只能根据学生的情况介绍一、二种,其他方法让学生自己练习中发现,引导学生自学和“复制”相似的一些操作,总结方法。介绍完一种软件,学生能自学其他的软件。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

(三)、说媒体的运用

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谁有‘无机教学’法,我就会发现‘无水游泳’法!”,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硬件的支撑。目前,很多学校还将机房的机器联了局域网,安装了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使得我们的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师生的互动更趋于和谐。在软件方面,很多教师备课时还精心准备了课件,或将一些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学习软件等充实到课堂,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接触的面更广。这些在说课时都要交待清楚,必要时要演示这些软件。

(四)、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头戏。平时我们的教学过程一般遵循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原则,师生互动的脉络也比较清晰。因此,说课时应该将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教些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作简明扼要的交待。

1、复习提问。在平时授课过程中,此环节的宗旨是:从复习巩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出发,为自然引入新课作铺垫。因此说课时教师要说清楚用什么样的办法进行复习提问,提问什么问题,所提问的问题与引入新课的关系怎样,提问的问题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引入新课。教师说出在自己提出问题、引出话题之后,如何面向全体学生,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师生间的交流和反馈,从而使得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如:资源管理器这一节有老师把资源管理器比作图书馆,学生是图书管理员,那么�

3、探索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教师具体的讲概念、讲操作,只要教师说出采用什么方法讲授和为什么这么讲。用什么方法突破重点、难点。

目前,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注意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作用,在传授新知识时都习惯让学生先动手实践,然后由学生来说明、演示,最后再由教师来作补充讲解和示范。那么我们教师在说课时就应该说清楚如何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动手,给学生多长的时间进行操作尝试,对于学生尝试中遇到的个别问题及共性问题如何给予纠正和反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尝试后互相交流,如何控制好教师补充讲解、演示的度,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如何进行突破,采用的这种突破方法是否是最好等等。

4、课堂的巩固练习。课堂的巩固练习往往是一节课知识学生掌握程度的最好反馈。因此教师要说出设计了什么样的练习让学生操练,设计这些练习的依据是什么,它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怎样,它将对学生巩固知识、迁移知识起到什么作用等等。

5、课堂总结。

教师要交待清楚采用什么办法进行课堂总结,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五)、说时间安排

要把课堂时间合理分配给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诸如: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新课的教学、课堂巩固练习、课堂总结等教学环节

(六)、说课小结

说课小结并不是对所说的一节课的内容的总结,而是要说出本节课说者在设计上的思路、设计中的金点子。

以上是信息技术课说课的一般环节,但是说课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说课过程中也不一定按部就班,尽可能说出自己的特色。

Ⅱ 说课前的准备

1 、明确说课的内容和要求

说课要求教师不但要说出怎样教而且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依据等),使用听者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 、掌握说课的技巧 对说课的内容要分清主次,教师在说课时对说课的各方面内容,不能平均使用力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清主次。只要说清“是什么”和“为什么”既可。应把主要力量放在说教学程序上,这里是重头戏。

3 、准备好说课所需的教具

说课前要准备好本次说课所用的具体实物、幻灯片、演示文稿、小黑板等教学用具,以及表演和板书需要的饰品。说课时根据需要做必要的介绍和演示。

Ⅲ 说课的要求

1 、说课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第二、科学性原则。 第三、创新性原则。

2 、说课的基本要求

语言简练,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重点内容应明确具体,说理透彻。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Ⅳ 四个注意点

在了解了说课的内容以后,我们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处理好说课和讲课的关系,要突出“说”字,要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学生、说训练;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说出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具体操作的想法和步骤,以及这些想法和步骤的理论依据,简单地说,说课主要是回答为什么这样备课的问题。因此,说课教师不能按照自己备好的教案简单的读一下。

第二,要注意你说课的对象、听众,一般听众不会是学生,而是同行、还可能是领导,因此要注意说课时的语言、表情、称呼;说课是教师与同行们互相交流学习的教学活动,它侧重于理论的阐述。

第三,要注意详略得当,不可面面俱到,对重点、难点的处理、教学过程、学法指导等应该详说,而对教学目标、教法、媒体运用、时间安排等都可以略说;

第四,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说课时最好能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说案,灵活、恰当地运用计算机、投影等设备。

总之,说课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精心设计说“案”、灵活选择说法、准确实施“说程”,就能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有趣、绘声绘色,说出新意、说出水平。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3

一、说教材

1、本节课选自()出版社出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本节课所学的()是()制作过程的重要内容,主要学习()的灵活运用,是在学生对()掌握后的能力提高训练,激发学生制作出更加精彩的()作品的灵感。

2、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分三个方面)

①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操作练习,熟练使用()。

(2)学生通过()操作练习,熟练使用()。

(3)结合前面知识,特作包含()的作品。

②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肯定自己的价值。

3、教学重、难点:(如今信息技术学科不再是孤立的技能性工具,我们更要考虑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过程,本着这一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熟练制作()。

难点:学生通过交流与实践操作掌握()技巧,并做到与()学科完美整合。

二、说学习者特征

1、学生是()年级的学生。

2、学生已经学习了()。

3、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

4、学生善于和同学交流,能够虚心学习他人长处。

5、学生强烈希望自己能够制作一份()作品。

三、说教学策略

1、信息技术纲要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当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本课的新知识环节中的学习目标是以任务方式出现的,例如()。

2、本课内容比较抽象,我本着直观性教学的原则,多次采利用直观演示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比如在()。

3、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

4、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新课程改革教学理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协作提高、观摩欣赏”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

广播()游戏(播放()视频、播放()动画),学生带着无比的兴奋观看完游戏(视频、动画),我提出:这样的视频(动画)我们也能制作,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那就让我们马上出发吧。

这样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成功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以任务驱动式展开分层教学。

任务一:(),

由我来通过屏幕广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们观看我我操作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什么?(这样设计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分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同时肯定学生的成绩。(我这样设计目的是及时对学生的操作成果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确定自己的方向)

任务二:如果(),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时必要的补充,完成书中设定的任务。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不能将结果简单地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

任务三:(),这是与()学科有关的问题,这个任务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日积月累”后,与同桌交流讨论,然后制作演示,适时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任务四:我们生活中真实的()是这样吗?学生回答后,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借助老师的直观演示学习()。

(三)协作提高:本环节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升华,是本节课最具闪光点的一环,在这时里既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讨论,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所以我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本组的一件个性作品。

(四)观摩欣赏: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学生通过屏幕广播功能去欣赏学生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虚心的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的目的。)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书中()练习。

五、说评价:

本节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如下三种方式进行。

一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操作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

二是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评过程。

三是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自我评价。

总结: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谢谢各位评委!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4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函数求和、求平均值、函数值、日期函数。

2、会利用公式进行填充。

3、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

函数的使用

教学方法:

讲述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怎样在Excel中,使用公式进行自动填充数值?

二、新授

1、师谈话引入:

现在,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公式的使用,但是当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复杂的公式计算时,你会发现输入一个正确高效的公式是相当费时的(可举例说明之)。但如使用函数却不同。函数是一个预先写好的特殊公式。今天就来学习几种函数的使用。

2、利用求和和求平均函数。求和函数SUM

格式:=SUM(地址1:地址2)

地址1是指所求和区域的起点单元格地址,地址2是指所求和区域的终点单元格地址。如:“=SUM(A2:A6)”与公式“=A2+A3+A4+A5+A6”计算结果一样。

提示:函数也必须以“=”或“+”开头,输入完后可以在编辑栏中看到完整的公式,按Enter键,即可计算出结果。

3、平均值AVERAGE格式:=AVERAGE(地址1:地址2)

4、数函数Max和日期函数today

5、公式的填充操作

三、学生练习

教学后记。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5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华师大版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五册第10课《认识十二生肖》。

一、教材分析:

让学生初步认识PowerPoint,学会制作简单的幻灯片,教材共安排有七课,分别是《我的小名片》、《让我的小名片更美》、《把我的相片放到名片里》、《认识12生肖》、《我们也要登月球》、《登上月球看一看》、《超级链接我也会》。《认识十二生肖》是这个内容的第四课。

课文编排采用任务驱动式,使学生在完成十二生肖图的过程中,掌握二个学习目标:1、能根据需要插入水平或竖排文本框。2、会设置文本框格式,美化修饰文本框。

本课的教学重点:自主探究设置文本框格式,美化修饰文本框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Word的文字处理、编辑排版、修饰的初步知识。再通过前面三课的学习,同学们主要认识了PowerPoint的各部分名称,了解掌握文本框的基本使用方法,会修改文本框中文字的属性,会应用设计模板美化幻灯片,能够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使用图片工具栏处理图片。

三、教学目的: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本人的研究专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本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为:

1、能在PowerPoint中根据需要插入文本框,会设置文本框格式,并结合学生本人的喜好,自主美化修饰文本框。

2、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学习、实践中充分享受“我能行”的体验与快乐。

3、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尝试等实践活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完成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机房计算机维护、整理、调试。确保计算机及教学管理软件的正常使用。

2、自制上课所要的展示课件(12生肖图)及供学生使用的“12生肖。ppt”、“校园风光。ppt”文件

3、课前分发学生使用的文件到学生机桌面。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以卡通版的十二生肖图片展示吸引学生兴趣,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十二生肖图。设计这样情境的意图是以可爱的卡通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今天的任务。

(二)探索与实践:

1、打开“12生肖。ppt”文件,按照十二生肖的顺序调整图片。

2、课件出示探究任务:在每个生肖图片下输入它的名字,并在右面输入竖排标题。

前几课了解过文本框的初步使用,因此,我提出“你会给他加上名字吗?”请两位同学展示一下自己怎样做,让全体同学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使用菜单命令插入文本框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主尝试还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

让学生演示(或课件展示)WORD中利用绘图工具栏上的“文本框”工具插入文本框的方法。

3、让学生尝试并交流在PowerPoint中插入文本框的方法。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基础知识背景,否则就只能盲目尝试。通过前面的复习旧知,让学生在PowerPoint中产生知识迁移。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让全体同学都能利用绘图工具栏上的“文本框”工具。

4、练习在每个生肖图片下输入它的名字,并在右面输入竖排标题。小组内互帮互助、合作学习

5、展示设置了文本框格式的十二生肖图,你知道怎样美化文本框吗?

6、想想我们是怎样的?

请同学在WORD中演示设置自选图形格式。

7、学生尝试修饰美化标题(设置文本框格式)。

三种帮助手段:A、教材的阅读。B、组内同学的帮助。C、其他同学屏幕演示及教师的指点。

这个环节复习旧知,让学生举一反三,尝试练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巩固旧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

8、展示学生初步美化成果,鼓励学生进一步美化。

教师请尝试成功的同学在大屏幕上演示一下自己的尝试,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看看哪种效果你最喜欢,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尝试。此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助学习慢的同学。老师巡查课堂,帮助操作困难的学生掌握方法,肯定每一个同学们的成功!

(三)展示评价:

小组内同学互相欣赏制作的十二生肖图。推荐一幅进行全班展示。

教师利用演示功能将各组推荐的学生作品转播到大屏幕上展示给大家,师生共同评价。

请学生进行评价时,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说好和不好,而是说出好在哪里,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通过这个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信息的辨别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在我们信息技术所致力追求的目标。教师同时予以积极的引导与评价。

(四)课后实践:

下课并不是学习的结束,因此,我设计了课后实践,让有兴趣的同学进行课后实践。

提供了“校园风光。ppt”,让学生给自己校园的景物用文本框加上说明,加上标题,并加以适当的修饰,制作校园风光图。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布置了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书本上的课后实践。

六、教学理念:

1、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带着制作十二生肖图的任务去学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最后完成任务。体现新课标学习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念。

2、采用“技能迁移式”教学法。在学习使用word的基础上学习使用PowerPoint时,有许多操作都是类似的。我设计让学生复习word中插入文本框和设置自选图形格式,让学生自主使用前面学习的方法去尝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技能的迁移。

3、采用“鼓励创造式”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创造的时间与空间,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和个性特点。充分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在情感方面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从而促进更进一步的学习。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以上只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种设计。课堂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每一位同学更是一个个充满个性的鲜活主体。在课堂上,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性地美化自己的十二生肖图,实现对“四自”目标的培养。

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6

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图形图像的加工》,内容分如下四个部分:

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又分三方面)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粤教版的《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整本教材贯穿2个作品,一个是《快乐的校园》,另一个是综合活动部分的《社区环境保护》。本节课前面的内容,都是为这两个作品在理论和素材方面做的铺垫,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进入了实例的制作过程。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生能掌握利用Photoshop的图像处理功能,制作背景图案的技能。

②学生应该灵活地运用Photoshop中的渐变工具和文字工具。

(2)过程与方法

①理解和掌握制作多媒体作品界面的基本过程。

②掌握存储制作结果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会在学习中领悟制作过程和方法。

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用Photoshop制作界面的过程,以及灵活运用工具对作品处理。

难点:制作中对审美的把握。

二、教学方法

1、教法的运用:诱导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2、学法指导:探究学习法、协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三、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四、教学过程

1、问题引入

展示几幅图像作品和多媒体作品《快乐的校园》主界面,请同学们谈一下感受。学生说完感受,教师总结。这么有趣、美丽的图片是用什么软件,怎么制作出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利用Photoshop软件,以《快乐的校园》主界面为例,学习《图形图像的加工》。(诱导法)

(3分钟)

2、介绍如何启动Photoshop软件及窗口布局。(2分钟)

3、作品的制作过程

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流程。

新建文件——背景制作——文字效果制作——图像存储

(1)新建文件(2分钟)

教师演示,学生跟着做。参数可参照教材56页图4—6。

(2)背景制作(这部分为二步完成)

第一步:

教师演示:

新建图层——选取颜色(前,背景色)——使用渐变工具(线性渐变样式)——填充图层(上下拖动鼠标)。如58页图4—9效果。(演示法)

学生操作第一步。

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若发现学生存在通病,要及时进行全体纠错,然后再让学生实践。(5分钟)

第二步:

选取颜色(前,背景色)——使用渐变工具(径向渐变样式)——设置属性——多次填

充(拖动鼠标)。

"滤镜"——"扭曲"——"旋转扭曲"

"滤镜"——"模糊"——"高斯模糊"

具体过程学生参照教材58页(2)——(5)完成,最终效果见教材59页图4—12(b),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也可参考"帮助视频2"完成。(5分钟)(协作学习法)

(3)文字效果的制作

有上几步的基础,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可参照教材61页(1)——(5)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可参照"帮助视频3"。(8分钟)(自主学习法)

(4)图像的存储

文件——存储为(类型选PSD格式)——用自己的名字做文件名(1分钟)

4、任务布置

制作名片:

通过本课的学习,自己动手设计一张名片。

素材同学可以上网收集。

学生操作(12分钟)

5、上传作品(2分钟)

6、评价

挑选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让其他同学评价,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修改,对独道之处给予表扬。

7、小结:再次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5分钟)

8、布置作业

把没完成的作品完成,做完的同学加以修改。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7

一、说教材

本课是山东省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8课《关键字查询》,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第七课网上世界真奇妙,对了网络世界有了初浅认识,认识到了网络的神秘,知道了什么是ie浏览器,会打开浏览器浏览信息,知道超级链接,对于网络世界充满着好奇。本课是学生认识网络非常关键的一节课,学生通过查找感兴趣的文字、图片信息,掌握资料查找的一般方法。学生学完这节课,掌握了关键字查询信息的方法,体验到关键字查询的技巧,体会到搜索引擎网站的好处,为正确认识网络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并会输入搜索引擎网站,学会按照“关键字查询”相关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团体合作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搜索引擎,理解关键字查询,体会到运用关键字技巧搜索的好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进行的“关键字”进行查询的能力,知道利用关键字的技巧能够提高查询的速度

四、说学生

本课所教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学生有了初步的汉字输入基础,思维非常活跃,但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由于学生刚刚学会输入汉字,因此在搜索框输入关键字的时候比较慢,有时还会忘记在输入关键字之前,先切换到中文输入法再输入,老师应该相信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本课在设计时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采用任务驱动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互助合作。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好看的视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你想进一步了解你喜欢的动画人物吗?他的小名、爱好,想不想知道?

(本环节设计导入时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播放学生喜欢的动画,了解有关动画人物信息,学生很快就有了兴趣。)

然后老师提示要快速查找动画片的人物介绍,首先登陆专门查找信息的网站。学生看书意识到帮助我们查找信息的'网站叫搜索引擎。

常见的搜索引擎网站有:Googl 百度 搜狐

我们就以百度为例进行查询。

(因为百度是学生比较熟悉,也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搜索引擎网站,所以本节课就以百度为例进行教学。)

二、学习新知

(1)先让同学们打开ie浏览器,打开百度网站。让学生自己看书30页,尝试着搜索一下,能不能找到喜羊羊的人物介绍。

(这个环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生时间,因为学生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在大部分同学尝试成功后,我找程度比较好的同学进行示范。学生示范的时候是本课的学生重点,这个地方要放慢。)

示范完之后揭示课题。我们本节课就学习关键字查询。

学生会发现一些问题,查找有些麻烦,有没有更快的方法?老师示范。

(教师示范的环节着重是关键字查询的技巧,这个地方也要放慢,让学生慢慢理解选准了合适的关键字,可以提高搜索的准确性。)

再让同学们试试练习。

师总结:这次同学们查询感觉查询的速度怎么样啊?选好关键字很重要。

(2)学习搜索图片。

师:老师发现有些同学不仅找到了文字介绍,还找到了精美的图片,谁能示范一下?

学生示范。

练习查找图片。

展示学生查询到的美丽图片。

师:同学们找的图片真漂亮。同学们很快就学会图片的搜索了。

(这个环节因为比较简单,可加快些速度,重点在于展示学生找到的图片,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拓展练习。

五一节快到了,你想去哪儿玩呀?现在就从网上了解一下你想去的地方吧。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上网查找旅游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师:对,这次同学们都能选择好适当的“关键字”。

四、展示作品,教师小结。

师小结:同学们找准了关键字,查询的速度可真快。课本的32页,介绍了一些关键字搜索的技巧,感兴趣的同学回家可以认真研究一下。

五、师生总结:

结合着本课的板书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本课有着整体的认识,感觉到关键字查询中技巧很重要。

教学反思:

教完本节课,很想说的一句话是:网络真的不好讲。

这节课自己感觉优点:

总体上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练习,会利用搜索引擎网站进行信息的查找。学生之间能互相帮助,知道什么是关键字以及关键字的一些简单技巧,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最后在知识拓展环节,学生都找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风景很漂亮。

但回首本节课,总感觉不够流畅。主要原因2点:

1、备学生不够。

学生对于百度还是有点生,输入困难,键盘不熟。当时本课的前一节课,由于时间有限,我用了20分钟让全班60多人练了练输入百度网站的输入。30多台电脑,同桌两人一台轮流使用。自认为学生已经学会了,但上课就发现了学生操作时不熟悉,也是自己备学生备的不够。

2、备教材不够。

这节课中的一些环节过渡语句少,过渡生硬一些。自己对教材的处理不是太到位。另外,自己激励的语言较少,缺乏感染力。

以后是自己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不足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8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本____级上册第_____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_____________之后,开设的更高层次的任务,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会____________。本课内容操作性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讲,______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开始具有一定地探索能力。从认知特征来讲,大家在生活中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充满了对新学科的好奇。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

1、认知目标:了解______________,掌握______________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______________的用法/操作;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能灵活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法与学法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探究讨论—任务驱动”等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制造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

1、 创设情境法

在课堂上通过有目的地引入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

2、 讲解演示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要边讲边操作,使学生边听边动手。

3、 任务驱动法

通过为学生设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4、 分组教学法

使学生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评比竞赛中共同进步。

5、 游戏教学法

通过引进一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 辅助教学法

利用指法练习软件CAL进行指法教学与指法训练。

7、 竞赛活动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比赛,检测并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在学法上,该年龄段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给大家展示一份作品,让大家进行评价,然后我提出:这样的视频(动画、画面)我们也能制作,大家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呢?那就让我们马上开始吧。通过这样的设计,创建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的接受学习任务,从而乐学。

2、提出任务,探索新知

任务一:

由我来通过屏幕广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们观看我我操作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什么?(这样设计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_____分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同时肯定学生的努力。

任务二:如果________________,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时需要的补充,完成设定的任务。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不能将结果简单地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

任务三:________________,这是与____学科有关的问题,这个任务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操作流程后,与同桌交流讨论,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制作演示,适时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及在操作过程中村中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如果问题还没用解决可以请其他的小组帮忙解决,最后由教师总结,使学生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3、实践操作,评价提高

以小组讨论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创作或者演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然后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并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重点从“行为养成”、“学习内容”、“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要积极体现评价是鼓励、评价是指导、评价是教学相长。在评价的最后,指出不足之处,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

4、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在这一个环节,我会让同学们一起进行总结,我最后做一个补充,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后,我会布置这样一个作业,通过这样的作业给同学们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份创造的信心,也多一份成功的体验。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采用的形式更清晰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所学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9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初中时就认真学习了计算机或在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较为熟练,对各种操作都较容易上手,在学习当中可以带动和指导其他学生,但许多乡下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形同虚设,所以大部分学生在上高中之前对计算机还是比较陌生;但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计算机的方法。

2、高一的学生比较喜欢动手操作,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也比较强。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教材采用的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一书。信息就是经过处理的数据,所以,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只有掌握数据处理技术,才能更好地得到有用的信息,通过公式进行计算和统计是Excel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Excel的数据输入和数据的编辑以及工作表的维护,本节课是在这基础之上学习应用公式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掌握Excel中公式的输入和公式的复制方法;

(2)掌握用表达式、自动求各功能和函数处理数据的方法;

2、方法与过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1)公式的输入方法;

(2)利用自动求和功能和函数处理数据。

2、教学难点

函数的应用涉入到对函数的理解及其参数的设置,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所以,我把它作为教学的难点。

三、媒体选用

1、针对学科特点,我选用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网络教室进行教学。

2、课前准备:包含某班学生成绩表的工作簿。

四、教法及学法指导

(一)教法

1、讲解法:对于公式中对单元格区域的引用,特别是相对地址和绝对地址,引及常用函数的作用,可以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演示法:对于一些较难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果一味地总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挫败感和厌倦,而且效率低下,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这时,教师可以采取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方法。另外,对于比较简单,没有探索价值的操作,由老师演示,可让学生快速地掌握;

3、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驱动,既能让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在解决问题之后又能让学生产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模式: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所以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

设计任务——启发探索——辅导归纳——学习评价——课堂训练

(二)学法指导

自己多动手操作的方法不但符合中学生的特点,而且习得的直接经验比获得的间接经验印象更为深刻,所以,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互助协作,总结经验,完成实践任务,以达到概念内化的效果。这样的学习既可以掌握操作技能和学习的方法,又能培养和提高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组织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1)用填充序列法在A1至A12的单元格中输入一月份至十二月份;

(2)用填充序列法在B1至B12的单元格中输入1,3,5,……,23;

(3)同时选定(A1,B4),(C5,D10),D列至E列;

(4)复制(A1,A5)的数据到(C2,C6)中去。

教师巡视辅导,完成后鼓励四个学生分别演示一题。

(二)用实际遇到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如:我们期中考试后,要计算出每个同学的总分,平均分,和排定名次,还要计算出各科的平均分,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你们有什么好的主意吗?然后由学生的回答顺势导入新课。(大屏幕显示准备好的某班学生成绩表,该表数据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用� )

(三)通过独自努力,学习公式的输入和复制。

1、阅读教材P74-P76页第一大点第1-2小点部分的内容,然后要求每个人计算出第一个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教师巡视并个别辅导。(提示:每次输入公式都必须以"="号开头。)

2、由两个学生分别演示求出总分和平均分的方法,其他学生认真观察。然后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并补充演示讲解。(因为问题简单,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

3、指导学生用鼠标拖动填充柄的方法,选定第一个学生的总分,拖动填充柄到最后一个学生的总分处,看看所有学生的总分是否已出来,再用相同的方法算出所有学生的平均分。教师巡视辅导,如有较多学生没有掌握,则由教师补充演示讲解。(由于前一节课学习了用填充序列的方法输入数据的方法,可对此处学习产生正迁移效果。)

(四)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的应用,学习"自动求和"的方法。

教师:如果要计算每科的平均分,以上方法也太花时间了,人数多还容易出错,下面我介绍一种更好的方法。然后演示"自动求和"功能,求出总分,再用总分除以人数求出科平,并讲解演示按行和按列求和的一般方法。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后,先删除前面求出的。总分和平均分,再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然后由一个学生演示。

(五)小组探究学习函数的应用。

1、教师:上面的方法只能计算出较为简单的数据,如果要处理更复杂的数据就要使用到函数。可以用数学或物理的公式来类比解释函数及其参数的含义,并解释几个常用的函数(如:SUM、AVERAGE、COUNT、MAX、MIN)的应用。

2、按四至五人一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指定电脑知识较好,且较负责任的学生充当组长,负责本组进程和纪律。各小组完成以下任务:

用SUM函数计算出每人的总分;用AVERAGE函数计算机出每人的平均分;用COUNT函数计算出班级总人数:用MAX函数计算出每科的最高分;用MIN函数计算出每科的最低分。(提示:先计算出一人的总分或平均分,然后再复制公式计算出其他人的总分或平均分,各科的最高分和最低分也一样操作。)

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辅导,答疑,发现典型问题。

3、各组交流成果。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充当小老师,分别进行一项操作演示。

4、教师给予以肯定性为主的评价,并补充演示和讲解,对发现的典型问题和难点问题可多次讲解演示(如在粘贴函数对话框中如何选择函数,以及参数的确定等)。

(六)课堂练习,每个人再单独完成上面的操作,还不会的同学可以询问老师或同学。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七)评价学习结果,总结本课教学。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0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课是海南出版社的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电子表格的特点及应用,是学生学习word软件和powerpoint软件办公软件的基础上,再继续学习的电子表格软件。教材是先从日常生活中的电子表格的应用举例,到介绍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再结合word文档处理软件与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进行对比,总结出电子表格特点。本课体现了从生活到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从计算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理念。本节课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教学时结合学生启动Excel软件、打开Excel表格工作表以及进行简单的数据编辑等操作任务,从生活和实际实践中更好地了解电子表格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电子表格在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应用

2、学会启动Excel软件和打开Excel表格文件

3、了解电子表格的特点

4、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编辑等方面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师生的交流和讨论, 知道电子表格在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应用和处理电表格所用的软件

2、通过学生初步尝试,初步了解电子表格的特点。

3、通过操作任务,让学生学会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编辑等方面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能力

2、通过学生交流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子表格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

对于电子表格学生在学习Word软件和powerpoint软件时已经初步接触,并且在为后面Excel表格软件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的学习学生对word软件和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有一定的基础,以及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对学习计算机知识有强烈的欲望,但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教学时可利用学生本身的资源,互助合作的原则开展活动。

三、教学与学法的设定

教学方法:

情景导学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

学法

情景导学法、自主探索法

四、说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步探索——初步尝试——初步小结——深入探索——知识小结——知识拓展——总结反思——课后实践

五、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预设时间4分钟)

使用“学生成绩表”让学生观看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探索新知:(预设时间28分钟)

(一)初步探索:活动任务一

提问:(1)、生活中常见哪个行业使用电子表格 ?

(2)、这些电子表格是使用什么计算机软件处理的?

给出活动任务一:

1、电子表格的应用举例

2、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先让学生讨论电子表格在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应用,以及列举电子表格的处理软件

学生小组讨论,先从学生熟悉的电子表格入手,可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举例

设计意图:先从学生熟悉的电子表格入手,教师引导,让学生初步领略计算机是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工具,知道电子表格在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应用

(二)初步尝试:操作任务二:

1、启动Excel软件,并认识Excel工作表的组成

2、打开“学生成绩表”Excel工作表,对数据进行编辑,熟悉电子表格的工作环境

让学生输入和修改数据,并认真观察Excel工作表

提问:电子表格有什么特点?

Excel工作表、讨论,初步了解电子表格的特点,

预设答案:

1、 在空白的单元格中输入数据时,使用回车键、方向键或单击鼠标

2、 双击鼠标

让学生保存文件 掌握好启动Excel软件的方法,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这点对学生是较简单。

让学生熟悉电子表格的工作环境,通过上机实践,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电子表格的特点,

(三)初步小结:电子表格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表格,教师进行引导总结:

EXCEL主要用于对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与计算,排序和筛选,能绘制图表,可以做到快速、准确、直观

Excel具有良好的操作界面,操作简单易行

设计意图:该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本课只能是通过师生共同交流合作,初步总结出电子表格的特� 因为后面几课中,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及应用中才能领会电子表格的特点。

(四)深入探索:操作任务三:打开“个人简历”的Word文档,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

学生实践:操作任务四:打开“个人简历”的Word文档,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

让学生仔细观察和小组讨论

教学意图:该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学生上机实践,学会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编辑等方面的异同

学生认真观察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五)知识小结: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编辑方面的异同

预设问题:

学生对两种表格的异同认识时,对于语言表达方面会有困难,教师加以引导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引导。

学生认真观察“学生成绩表”Excel工作表,以及 “个人简历”的Word文档,并且进行小组讨论,

比较两种表格中在内容、排版、编辑方面的异同

设计意图:该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学生上机实践,以及师生的交流,教师的引导,总结出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编辑等方面的异同

知识拓展(预设时间5分钟)

通过Excel提供的模板,体验电子表格的呈现形式和适用范围

学生实践:通过Excel提供的模板,

1、结合教材第24页的内容

2、让一位学生展示操作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电子表格的呈现形式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了解电子表格的特点

总结反思共享收获(预设时间3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个人的收获

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够及时反馈教师教学效果

课后实践

1、开展“中学生消费调查”工作,并把所收集的数据,使用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使用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对本“学期段考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

设计意图:学生课后的任务,让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用投影展示)

电子表格的特点及应用

(一)、电子表格的应用举例

(二)、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三)、电子表格的特点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1

一、说教材

《节约用水算水价》是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4课内容。是前几节的延伸与深化,也是VB接触的第一个语句IF语句,在本单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IF语句的分支结构对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语句基本就是英语语意本身,它能根据条件的成立与否,做出不同的选择,实现智能化处理。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合理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

(1)了解流程图的使用方法,了解一般编程过程

(2)了解变量、数据类型,能定义实型变量和整形变量

(3)学会对变量进行赋值

技能目标:

(1)学会使用IF条件选择语句,解决简单的问题

(2)学会使用算术运算符进行四则运算代码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代码编写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完成程序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按钮的代码设计

难点:灵活运用IF语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说学生

学情分析:

1、开始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

2、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懂。很多学生中途就退出、放弃了,有畏难的情绪。

3、遇到问题张嘴就是具体语句,不知道先分析解决问题的步骤。

4、程序学习喜欢背具体的程序,比较机械,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三、说教法

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我在教学中,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而且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通过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等部分,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思考,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并特别留意他们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积极探究。同时,教师适时地对典型的操作过程进行演示和指导,对常见的错误做出纠正,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其次,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水平,我用分组教学的方法,让基础好的同学当组长,成为老师的“小助手”这样既是对能力强的学生的鼓励,能力相对差的学生又有了榜样,使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教学中我还采用了“活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单兵作战的话时间有些紧张。所以我实行了分组教学,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教学习惯。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讨论和思考,小组互相竞争,成员互相合作。通过这种上课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尊重他人、相互欣赏的素质。

五、说思路:

新课的引入:看谁算得快?

内容:1户居民的水费

成员:全体同学P老师

结果:学生刚开始,老师已经结束。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准确、快捷!让学生感觉到惊讶、好奇,导出新课

问题一:

你想用这个程序检验一下吗?当学生们输入一个用水量,它会快速、准确地计算水费,太神奇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激发学生编制程序的兴趣。

问题二:

程序是如何命令计算机为人类服务的呢?

总结:程序是在用一种计算机能够听的懂的语言很详细地对计算机述说着做一件事情的基本的做法和流程!计算机能根据人类的指挥来完成特定的任务

问题三:

你也想编制这样的程序吗?大家都通过努力,制作了自己满意的能正常运行的程序 程序,那种豁然开朗, 成功的喜悦让同学们体会到编程的乐趣。在勇敢尝试、亲身实践中,大家克服了畏难情绪,拥有了强烈的挑战欲望,养成了良好的编程习惯。

问题四:

你想过用计算机程序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吗?回归生活,学以致用:先从数学角度分析,然后用流程图描述你的思考过程,再选择必要的控件合理布局程序界面,并合理地设置属性,最后认真地设计代码。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程序设计的例子,从而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

六、说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上课之初我和同学们谈论了激动人心的奥运会,借着同学们争强好胜的心理,我们师生间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比赛:看谁算得快,比赛内容是计算一户居民的水费,由于水费是按课本“阅读与思考”中的标准进行阶梯式收取的,特别是用水量超过12吨的时候,计算起来有点麻烦。学生们手忙脚乱有的用笔算,有的用计算器,而我不到一秒钟,任务轻松完成,同学们一下傻了眼!巨大的反差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同学心里都想:莫非老师会速算?

(二)新课的教学

问题一:你想用这个程序检验一下吗?

看时机已到,我神秘地向大家介绍:是这个不起眼的小程序帮了我的忙,并通过广播教学向大家演示收取水费的程序。简单介绍这个程序的用法后用程序解决问题的优越性立刻呈现在我们面前。学生全神贯注地听,但还是感觉不可思议!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又笑着告诉学生“其实这个程序我提前发送到你们的桌面了,你不想试试吗?” 迫不及待的学生积极参与后不由得羡慕地说“这个程序真是太厉害了,他怎么算得这么快的呢?”

问题二:程序是如何命令计算机为人类服务的呢?

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自然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我只是点拨学生“大家都是数学高手,不妨从数学角度分析。”这一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建立起数学模型。聪明的学生很快就根据用水量写出分段函数解析式,

×x (0≤x≤12)

= 12×+ (x—12) ××2 (x>12)

更让人意外的是有的学生还发现用水量应该控制在12吨这个分段点以内,这样既节约用水也节约开支。我惊喜地夸奖到“想不到平时毛手毛脚的你们分析起问题来还这么透彻!那第一单元学的流程图更不在话下了,怎么样,能画出这个分析过程的流程图吗?”

学生们早已等不及了指手划脚地讨论开了,果然同学们能画出大致的结构,只是在画分支结构时出现了个别问题。我形象地引入了丁字路口,左边是餐厅,右边是教室,早晨起床后如想就餐就向左走,否则就向右走。

师生总结: 程序是在用一种计算机能够听的懂的语言很详细地对计算机述说着做一件事情的基本的做法和流程!学生不由的感叹 “原来编程一点都不难,我也想编一个这样的程序呢!”

问题三:你也想编制这样的程序吗?

面对跃跃欲试的学生,我高兴地宣布“既然大家都迫切地希望操作一下,那我们就一起踏上愉快的编程之旅吧!”。

创设界面

首先,让大家观察一下这个程序要用到哪些控件,需要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如何设置其属性?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经非常熟悉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小组长发挥榜样的作用。

设置属性

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完全按课本操作,但仍有部分学生融入了自己的审美观点,如设置了文字、背景颜色;也有学生改变了Lable2和Lable3的位置;更为可喜的是有个同学没有照抄课本把Lable3的Captin属性设置为空,而是直接输入了说明部分,只是没有分行,完全挤在一起。我提示他,可以在需要换行的地方多输入几个空格,试验之后果然凑效,学生脸上立刻露出成功的喜悦,再试一试,又把第二行和第三行也分开了,比编代码简单多了。

还有个学生问我,为什么Lable2的属性要设置为True呢?我是这样简释的:你想想用水量确定之后,水费是不是就确定了呢?所以水费是由用水量确定的,当然不能更改了,他们是一一对应的。

编辑代码

属性设置完之后,运行程序才发现并不能执行,我又向学生解释道:VB作为应用程序设计工具,通过属性的设置只能实现一些简单的功能,大部分还要通过编写代码来实现更为复杂的应用。其中“退出”按钮和“清空”按钮的Clic事件代码在前几节多次用过,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而“计算”按钮的Clic事件代码代码较多,需要老师的讲解,于是我按照代码的顺序与学生边分析边解释如:

为什么要定义x,为实型变量而不是不是整型或长整型?因为实型能够保存小数,而整型和长整型适用于整数。这样无形中就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数据类型的认识。

其次赋值语句是程序中的基本语句,主要用于将一个表达式的值送给一个变量或一个控件的某个属性。强调:要赋的值有可能是数值、变量、由数值与变量构成的表达式。而Val语句虽然等同于赋值语句,但它是先把字符型转化成数值以后再进行赋。。

IF语�

对于窗体的Lad代码,虽然可以借鉴前面那个同学的做法,即直接通过属性进行设置,但是作为编程人员,还要养成尽量用代码设计的习惯。

字符串连接符≈,虽然它的功能类似于“+”(如第3课P51就是用“+”连接的)。但由于用“+”来连接字符串时容易导致歧义,(如我写“1+2”,问学生这个语句是什么意思?结果是什么,学生都说成“1加2等于3”,正好上了我的当,因为这个语句是把1和2连接起来的意思,结果是12。)所以良好的的编程习惯是用“≈”来连接字符串,最好让学生看一下第5课P62“谜语”按钮的代码中也是用的“≈”来连接字符串。

至于换行符号 “ vbCrlf ”在第3课已经接触过,功能类似回车符但他与“ vbCr ”也不同,前者既适合Lable又适合Text ,后者只适合Lable在Text时起不到换行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这个符号的认识,我让学生边连续用2次甚至3次,看看有什么变化,原来这个符号用几次就会换几行,印象深刻了,自然对它的功能记得更牢固了。

运行程序

看学生掌握的差不多的时候,我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展示有特色的学生作品在动行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要引导学生分析错在哪?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错例的分析、解决过程已经在无形

不断的分析交流之后,大家都在自己的努力下编制出了自己满意的能正常运行的程序,那种豁然开朗的心情以及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们体会到编程的乐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欲望。

问题四:你想过用计算机程序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吗?

为了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效果,我又问学生“既然大家都能编出收取水费的程序,那以后你就可以根据你们家的用水费,方便快捷地计算出水费了。可是以前只知道交水费都不知道用了多少水,你能不能编个程序反过来计算一个用水量呢?”一个简单的反例,调足了学生的胃口,引起学生再次编程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程序设计的例子,从而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在勇敢尝试、亲身实践中,大家克服了畏难情绪,养成了良好的编程习惯。

七、说反思

很多老师都认为VB教学枯燥乏味, 因为新知识的出现不是突然的,无端的,所创设的问题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缩短了知识与应用之间的距离,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愿意学习(具有学习的动力)、主动学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2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

我是夏屯小学xx的信息技术教师。

今天我要谈一谈在信息海洋中旅行的话题。

在本次讲座中,我将从三个步骤开始: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教材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回顾旧课程、介绍新课程、探索新知识、展示成果和课后拓展。

第一部分是关于教材和教学背景。本课为第二卷第二单元教材,由北京教育科学院和北京出版社联合出版。从教材的分布情况来看,是基于小学四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上网的常用方法,即浏览网页的基本方法、网络安全和道德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可以掌握快速进入网站、浏览网页、学习设置默认主页、学习在ie中使用收藏夹以及学习使用历史记录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快速输入网址的方法,浏览网页,学会设置默认主页,学会在ie中使用收藏夹,学会使用历史记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网络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如何在ie中应用浏览技能。这是本课的重�

教学难点:使用浏览技能的目的和意义。这一部分之所以被认为是本课程的难点,是因为浏览技巧灵活多样。在地址栏中快速进入网站、设置默认主页、使用收藏夹和使用历史记录是浏览网页的常见技能,这很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另外,结合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将这部分作为本课程的难点。

第二部分是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现。此外,我还将采用情境启发式法、分层教学法、欣赏教学法、发展性教学法、演示法、教学法等

学习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和成果展示法。

第三部分是关于教学过程。本课程包括五个教学环节:唱歌复习旧课、引导提新课、任务驱动探究新知识、展示成果、课后延伸。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以前的课程。孔子说:“边学边学。”。我会把上节课大多数学生容易混淆和遗忘的知识点编成歌曲,录制下来,放给学生听,并在大屏幕上播放歌词,让学生边拍手边唱。这种方法也体现了信息技术与音乐的融合。具体演示课程请参见大屏幕。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LAN、man和WAN是WAN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电子邮件、信息查询、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在线聊天。

在这样一个温暖的环境中,我不仅复习了旧课,还烘托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第二个链接是导入新课程。在上一课中,我们了解了用于登录网站的工具?打开IE浏览器后,如何登录到您想要访问的网站?(输入网址)如果你不输入网址,你还能登录到上节课登录的网站吗?这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灵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互联网,黑板写作的主题“在信息的海洋中旅行”。

第三个环节是探索新知识。我把这门课的材料分为四大任务。学生可以继续浏览上一节中的网页,并尝试登录网站,而无需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的字母。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将采取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的方针。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置的四项任务是快速进入网站、设置默认主页、使用收藏夹和使用历史记录。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会及时向学生展示操作过程。由于这些任务相对简单,我将采用学生动手制作优先和教师个别指导的指导方针,以防出现问题。对于使用收藏夹的任务,我将提出具体的要求。我将以这种方式取得突破。首先,我鼓励学生按照大屏幕显示的步骤制作自己的作品。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做到。当大多数学生有问题时,我会向学生展示我事先记录的制作过程。使用这种方法有两个优点。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它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他们可以节省重复操作的时间,为教师节省更多的时间,更加关注课堂效果。这种方法也反映了孔子所说的不生气也不伤感的教学原则。具体演示过程请参见大屏幕。任务完成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下一个任务,并使用历史记录。同样,我也会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在完成前三项任务的基础上,任务将变得非常简单。我还将使用让学生自己练习的方法,然后找到学生在教师的机器上演示。这将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关于选择您喜欢的方式,请将您最喜欢的网页设置为主页。将主页重置为5566后,我将采用分层教学法,让学生准确、熟练地操作,指导其他学生。这样,各级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最后,一个小练习将被输入到下一个网站,为了找到我喜欢的文章,我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在每节课结束时,选择获胜的小组。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之后,我们将进入第四个链接。将显示结果。我将采用组间评价和组内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可以及时参与讨论。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最后一个链接是在类扩展之后。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将课堂上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我要求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搜索他们最喜欢的学习网站,并将其添加到他们最喜欢的网站中。以下是我提供给学生的信息网站。

在本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中独立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关注所有学生,根据认知差异因材施教。

1、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在教学中,在前提评价的基础上,及时演示快速进入网站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自学浏览课本,提出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充分调动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教材,充分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了解“尝试”和“实践”教材内容,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以问题为导向,掌握教材重点内容,不仅培养学生向教材请教的良好自学习惯,而且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效果。

3、 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互助意识。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3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三册中的第四课《大师的好助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依据构建主义理论,下面我就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对本节课作以阐述。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在第三课《艺术字大师》之后进行教学的,安排了给艺术字添加轮廓、阴影及三维效果的学习内容,是设置艺术字效果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及审美情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生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协作及研究能力。学生已经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在掌握了PowerPoint中插入艺术字方法的基础上,相信学生能够在老师的辅助下,完成设置艺术字的操作。在本节课中,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进行学习,实现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及陶冶情操的完美结合。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信息技术课中的学习内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和情感需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在PowerPoint中给艺术字添加轮廓、阴影及三维效果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完成在PowerPoint中给艺术添加轮廓、阴影及三维效果的操作。

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微机操作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灵活掌握给艺术字添加轮廓、阴影和三维效果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艺术字效果恰到好处。

四、教学方式::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更好地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可以将学习内容隐含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当中,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演示操作法:

教学法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要给指出学生一个清晰的、有效的学习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五、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法:

接受任务后,学生在老师辅助与支持下,通过实践、体验、探索和发现,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使学生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由此产生的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备。

(2)分组讨论法:

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六、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首先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接着出示几组艺术字,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索新知:

1、进一步认识绘图工具栏,示范讲解给艺术字添加轮廓的方法。(学生尝试其他方法)

2、任务一:学生尝试给艺术字添加阴影的操作方法。

3、任务二:学生自学给艺术字添加三维效果,体会“深度”的含义。

(三)实践应用:

通过填一填、连一连、想一想、做一做和试一试等活动,来巩固本节课中所学到的新知识。

(四)反思小结:由学生自己说出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七、教学效果预测:

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给艺术字添加轮廓、阴影和三维效果的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说课稿模板 篇2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表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解说。

一、说教材

我所选用的教材是全市统一的浙江教育出版社4月第一版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信息表达”这节信息内容它是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管理的基础上,对信息的表达和交流进行学习。

二、说学情:

而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已经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日趋严密。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那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交流,帮助同学们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掌握信息表达的各种方式;

b、了解常用的信息表达技术;

c、理解信息表达规范化的作用及意义。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思考,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说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是知识目标的a和c。

难点是知识目标的c。

解决难点的方法是让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信息表达规范化的实例,然后老师进行讲说其信息表达规范化的带来的方便和作用。

五、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了学习任务单,以“任务驱动法”将教学内容设置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贯穿本课,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

以上是我对《信息的表达》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1、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2、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任务。3、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即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5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海南省九年义务教育《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1节的内容,由于本节理论知识比较多,我对本课进行了二次开发,加入了第2章第2节简单制作GIF动画的部分知识点,通过让学生绘制简笔画制作GIF动画来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也非常喜爱动画,但是对于动画形成的原理以及动画制作的过程感到很神秘,本课教学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探究、集体讨论等方式较好地掌握GIF动画的简单制作。

(三)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培养学生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视频和问题探究,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及帧的含义;

(2)通过任务练习和分组制作,提高学生制作GIF动画的能力,体验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优越性,增强学生对动画基本原理的理解;

(3)利用小组协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动画技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2)领悟善于思考和创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获得更多个人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制作简单的GIF动画,进而让学生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为:

教学重点:学会制作简单的GIF动画。

教学难点:通过制作GIF动画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的精髓就是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节课通过由易到难的任务让学生去探究,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新课的内容,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2.演示讲授法。

讲授法是传授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效率比较高。本节对学生有疑惑的地方和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演示讲解。

(二)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解决相关问题。

(三)多媒体辅助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控制软件、教学PPT、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6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我在去年上的一堂分开课,现在我就当时的课来说一下。这节课是在上节课制作名片的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收集到的同学的信息整理制作成一张表格。要求学生掌握表格的插入和信息的填写,并能对所填内容进行一定的格式设置。

【学生状况分析分析】

我们学校目前三年级就进入信息技术新教材的使用。所以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相对比较早。对于像我们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学生水平,四年级同学使用这套教材是较合适的。因为平时学校其他活动和比赛比较多,所以学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进度也是比较紧张的,加上机房老化,很多机器都不能用了,现在两人一机,学生练习的机会较少。所以总体学生打字的速度不快。不过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一直很高。大部分同学在老师的任务布置下学习也很积极。

【教学目标的定位】

知识目标:了解表格的基本构成;了解表格制作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通过菜单方式制作基本的二维表格2;能在表格里输入内容;表格里文本格式的设置。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学会做事先要有个计划;能用电脑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些帮助。

教学重点、难点:

1、 认识表格的行、列与单元格;

2、 规则的二维表格的插入;

3、 表格中文本格式的设置。

【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等。

信息技术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主体式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

【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教师演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评价、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一、在情境中讨论引出表格的优点。

首先教师拿出很多上节课学生做好的名片并打印出来,让个别学生上台从一堆名片中找出老师指定的三张名片。从而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表格的优点,理解本堂课学习的实际意义。

二、认识表格的行列概念。

安排这个环节,让学生对表格格中的行与列有个了解。主要解决学生自己设计的表格打算有几位同学的信息,收集每位同学哪些信息。从而计划好自己的表格有几行几列。在这里,老师主要引导学生在做任何一项任务前,都要通盘考虑,有个计划,这样做事才能提高效率。

三、根据任务合作完成。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对本堂课新授的内容,先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独立去尝试,去操作。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毕竟学生最后是要脱离老师去学习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探索能力。

为了照顾好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部分同学进行到第二步的时候,我又以评价表扬的手段,让快的同学来演示表格的插入过程,这样既给了这些优秀学生表现的舞台,又带动了后进生让他们也能顺利完成学习目标,并让不会做的同学看老师再次演示。为了照顾教学目标与学习进度,我给学生降低了难度。我就是没考虑到学生打字慢的这点,所以导致这堂课教学任务完成的不是很好,我应该在这环节可以让学生先输入一到两位同学的信息,直接进入美化这一步。以此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也能把一件任务比较圆满地完成。

四、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激励学生,完善表格的制作。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在平时,我们可能是以教师评价为主,甚至有时还忽视了评价。而众所周知,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的事物,他们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我们只有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他们即时的反馈,才能让他们在不断的信息变换和新认知的产生构建中去挖掘知识的更深内涵!

本堂课我预设了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如: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学生示范、作品相互欣赏、比赛等等,都融入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比较,在这些反馈信息中,学生的学习已不再是一个个体的学习,而是在潜意识中渗透了信息来源的多元化!

五、以优秀生带动全体学,发挥团队力量。

在完善作品这一环节预设让做得不错的同学去帮助其他同学。以使全体同学能共同提高。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队意识。

22 36908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