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少,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内容。难点:理解寓意。

三、教具:

教学软件、头饰。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自学生字,检查指导。

三、教给方法,学习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教给学生读—画—议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4—7自然段,也就是小鸟和青蛙的第二和第三次对话。

二、读读课文,质疑问难。

自读课文,勾画出不懂的问题和弄不明白的词语,提出解决。

三、精读课文,引导释疑。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

2、联系句子和上下文、放课件理解“无边无际”。

3、用“无边无际”练习说话。

4、指名读第三次对话,理解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什么不同。

5、比较句子。

四、带问题读,理解寓意。

1、它俩谁说得对?替它俩找找原因,引出寓意。

2、结合自身谈想法,进一步受到教育。

五、品读课文,角色体验。

1、同桌分角色朗读,争论天有多大。

2、指名表演。

六、展开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

把你想到的说出来或画出来。

附:板书设计

12、坐井观天

小鸟(图)无边无际

天有多大?

青蛙(图)像井口大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中的“观”、“际”、“沿”,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坐井观天”、“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少,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

3、角色朗读,以读促悟。

4、想象说话,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读懂课文,理解内容。

2、难点:理解寓意。

三、教具准备:

课件、头饰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时间:

20xx、4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1、初读课文;2、识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题,提出要求。

《坐井观天》是1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学懂课文就要求做到:会读故事、会讲故事、明白道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坐井观天》。齐读课题。

二、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理解:坐井观天、井沿、无边无际、大话(分别结合图直观理解、说话理解和结合生活理解)

三、默读课文:

(一)想一想:

1、故事讲了谁和谁?

2、他们在争论一件什么事情?(教师随机板书)

3、你们是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对话)

(二)找一找,说一说:

青蛙和小鸟之间有哪些对话?分别用和﹏标出来。

四、分角色读一读。

1、 小组读。

2、 指名表演读。

五、思考、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

1、青蛙和小鸟它们认为天有多大?

2、它们为什么这样认为?

3、你认为它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4、你觉得天有多大呢?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学会全面看问题。联系已学古诗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5、总结寓意:(略)

过渡: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只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也感到有必要出去看看。于是它和小鸟来到了天空,看到了田野、草原、大海……(课件出示)以后又发生了很多的故事。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讲讲,好吗?

六、想象说话、续编故事: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不愿再做井底之蛙了,于是央求小鸟带它出去看一看。

1、它们来到(天空、田野、草原、大海……)看到了(植物、小动物……)

2、青蛙想什么?青蛙说什么?小鸟又怎么说?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七、课外作业:

把你讲述的青蛙出井后发生的故事写下来。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3

一、做一做——游戏导入,分散难点

1、喜欢和朋友做游戏吗?(喜欢)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新朋友是谁?(师在黑板上贴“青蛙”和“小鸟”图)

2、我们怎么和它们做游戏呢?请大家拿出桌上的纸,像老师一样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孔看黑板,说说你现在看到的和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刚才,青蛙和小鸟我都能看到,现在我只能看到小鸟了)

(刚才,青蛙和小鸟我都能看到,现在我只能看到青蛙了)

(刚才,我能看到整块黑板,现在我看到的黑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了)

3、你看,我们的朋友青蛙张大着嘴,好像在说:“朋友们,你们观察真仔细,我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呀!我坐井观天也是这种感觉呢。”(板书:坐井观天)

4、 “坐井观天”什么意思呀?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坐在井里看天)

5、呀,青蛙还没坐到井里呢,谁来帮帮它?(学生贴井图)

这井呀,就好像是我们刚才卷起的纸筒,大家猜一猜,青蛙坐在井里看到的天会有多大?(板书:井口那么大)这是怎么回事?(青蛙坐在井里,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

6、瞧,我们的另一位朋友小鸟飞来了,它边飞边叫,好像在说:“小朋友们这么快就知道了青蛙出错的原因,真了不起!可我们的朋友青蛙还不知道呢!它一直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为这事,我还和它争论了起来。”小鸟在哪个地方和青蛙争论,请大家默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井沿)井沿是哪个地方?在书上指一指,上台把青蛙贴在井沿上。

二、读一读——朗读对话,探究重点

1、好,故事就从这儿开始了。请看大屏幕课文视频。你最想知道什么?

(青蛙和小鸟它们在争论什么?争论文明吗?它们是怎么争论的?它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好,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7自然段,并用不同的标记把它们的话画出来。边读边体会:它们到底在争论什么?   (板书:天有多大)

3、指名读怎么争论的话,它们的争论文明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它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是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探究的问题。下面请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读后讨论第一个问题。准备交流。

5、天有多大,请一个同学代表青蛙把观点亮出来。

6、(点击课件,齐读青蛙的观点)“那么远”指多远?(一百多里)

请全体起立,表演小鸟来飞飞一百多里,飞时别忘了看到了哪些地方?(点击课件:“小鸟飞呀飞,它飞过……飞过……飞过……就这样飞了一百多里。小鸟真是见多……)

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可青蛙却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什么意思?(点击课件,请选择1、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2、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所以,青蛙对小鸟说(点击课件,“朋友,别说大话了!”)大话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说法吗?自由读青蛙的话,可以加手势。谁愿读青蛙的话?他要是读得好,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表扬他,好吗?齐读。

7、这可是青蛙的观点,小鸟的观点呢?谁愿代表小鸟把观点亮出来?点击课件,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除了天无边无际(板书:无边无际),生活中还有什么无边无际?继续点击课件,海洋无边无际、沙漠无边无际、森林无边无际……

这句写得很好,模仿这句说话,好吗?喜欢动物吗?看,小猫怎么样?(很可爱)那我们就可以说:“小猫,可爱得很哪!”学着夸一夸其他动物。

出示苹果,咬一口,夸一夸。“苹果,好吃得很哪!”(味道)颜色?形状?

小组合作,夸一夸生活中的人或物,交流。

大家齐读这句,感谢它让我们学到了这么多的句子。

8、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看法完全不同,谁也说服不了谁,它们又继续争论起来。小组合作,直接读第6、7自然段的对话,也可找你的好朋友争论争论,注意提示语,读好争论,演好争论。

指名读,读得怎样?(要先笑后读,要读快点)男女生再读。

三、演一演——扮演角色,领悟寓意

1、现在,我们知道了它们是怎么争论的了,你能把它们怎么争的演出来吗?小组内试着演一演。指名演。

2、他们争呀争呀,到底谁对呢?(小鸟)

3、青蛙明明错了,却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是。如果你这时刚好路过这口井,你肯定有话想对青蛙说。说什么,小组内准备一下,好吗?交流。(青蛙,小鸟说的是对的,你别再自以为是了。虽然你说的是实话,可你还是弄错了。你知道你错在哪儿吗?你就错在不该坐井观天。高高的井壁挡住了你的视线,你看到的天当然很小了。你别再做井底之蛙了 ,你跳出井去看看天吧,你一定会看到天是无边无际的。)

4、小结:看来,一个人的认识的形成确实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的关系。青蛙如果不是天天坐在井里,怎么会误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小鸟整天飞行在天上,对天的认识和了解当然就胜过了目光短浅、见识少的井底之蛙了。(板书:目光短浅、见识少)

5、今天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我国的成语故事可多呢。你能把课前搜集的其他成语故事的题目说给大家听吗?

6、要知道成语故事的内容,老师建议大家读一读《成语故事》这本书。其实,要开阔自己的眼界,获得更多的知识,除了看书外,还可以请教大人、上网查询等等。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可不能做井底之蛙,我们要做一个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的人。(板书: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

7、齐读板书:我们不要坐井观天,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这就是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写一写——发散思维,培养创新

把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写出来。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4

寓言故事:

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坐井观天》,来看看他会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呢?

板书课题:

坐井观天

过渡:

有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看看寓言故事了,不着急,让我们闯关完成,就能顺利通过第一关哦。

生字闯关:

1、学生自己找,自己读。

2、教师讲解个别字词。

3、生领读。

4、开小火车读。

5、趣味课堂。

过渡:恭喜大家来到第二关,有没有信心继续呢?

课文闯关:

1、听录音,找出文中青蛙的话用“-”画出,小鸟的话用“~”画出。个别读,同桌互读,分角色朗读。

2、试着谈谈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

3、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4、他们分别是怎么认为的?为什么呢?

5、小鸟又去过哪些地方呢?青蛙呢?

6、青蛙相信小鸟说的话吗?从哪里能看出来?大话,笑。

7、揭示道理。

拓展延伸:

青蛙跳出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用一句古诗形容青蛙跳出来看到的更多的世界,应该是什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结束:愿我们同学都能登高望远,勇攀高峰,做个有见识的人。

准备:

1、青蛙,小鸟插图板书需要用到。

2、生字转盘。

3、学生画出青蛙眼中的`天,小鸟眼中的天。

4、配乐,小鸟飞过的地方。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拼音可以准确地读出“京、关、燕、尧、农、武、冀、黔、祥”这10个新单词的语音。能在语言环境中阅读这10个新单词。在老师的指导下描述“嗯,不,边,举”

2、 能在拼音的帮助下通读课文,从而不添加单词,不省略单词。能根据标点符号读出句子的语调。

3、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故事的内容;懂得“坐井观天”的寓意,懂得如何做一个博学的人。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根据标点符号,读出青蛙和小鸟说话时的语调,从而体会故事的寓意。

2、 阅读新单词,尤其是“well, lang, wrong”这三个新单词的发音。根据正确的笔画顺序描述“好吧,边,没有,举”。

3、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录音机、磁带、新字卡、课文插图、鸟和青蛙的头饰。

2、 学生准备:每位学生一张纸。

4、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程

1、 观察图片,介绍场景。

(1)展示一口井,让学生指出井的位置,井的边缘,井口和井底。

(2)添加青蛙的图片,然后说:青蛙在哪里?

2、 揭示主题:坐在井里观察天空。

3、渗透学习“敬、关”的读音和形制。

4、 阅读和解决问题。

5、 提问过渡: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坐在井里看天空”是一个成语故事,其中包含了一个可以在学习课文后知道的真理。

(2)先阅读课文,整体感悟

1、 看着这些图片,听着磁带录音,心想:除了青蛙,这个故事里还有谁呢?

2、 回答并交流,展示鸟的形象。

3、引导自读课文:青蛙和鸟之间的争论是什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通读课文,发音准确,不加不留。

4、 检查自学效果。

5、 交流感情:青蛙和鸟在做什么?(争论;(今天的辩论有多大?

黑板:今天有多大?

(3)学习课文和理解

过渡:青蛙和鸟说什么?

1、 自由、安静地阅读2-7页。阅读并思考。青蛙和鸟分别说了什么?

(1)报告沟通,展示相关句子。

(2)小组学习句子中的生词。

(3)交换生词学习情况。

2、 男孩和女孩阅读第2-5节来理解青蛙和鸟的不同观点。

青蛙认为天空有多大?这只鸟认为天空有多大?

学生回答后,黑板:嗯,头好大

无限的

(2)了解“无限”、“无限”的含义吗?这本书说什么是无限的?(天)那么,我们可以说:无垠的天空。我们还能说什么“无限”呢?

3、教学生读2-7节经文,并朗读其中的语调。

(1)指导学生用标点符号读声调。

青蛙说:“朋友,别吹牛了!”天空没有井口那么大。你需要飞这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没有尽头。它非常大!”

B看标点符号,自由练习阅读,试着读语调。

读名字,让老师及时指出学生的情绪。

“飞那么远吗?”这是什么意思?比较“别飞那么远”。“飞那么远?”语气不同,最好读“自以为是”的语气。

男生和女生分组阅读,共同提高。

(2)分角色阅读2-7节。

在同一张桌子上一起练习朗读。

B报告与沟通,及时引导学生理解语境中“big words”的含义;感受“百余里”有多远。

什么是吹牛?青蛙认为鸟说的什么是“吹牛”?

我在找远处的水。

C.角色的名称和阅读。

(3)练习分辨是非:关于青蛙和鸟,你认为谁是对的?

A让学生把纸卷成一个管状,看着天花板,然后放下纸看着天花板。比如说:两个不同的场景。体验青蛙如何坐在井里看天空。

讨论问题和答案:谁是对的?

4、 以不同的角色阅读和表演课文。

(1)独立分配角色和选择角色。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增加动作,佩戴头饰,扮演不同的角色。

(4)对全文进行总结和扩充

1、 引导想象:如果一只青蛙听一只鸟的话,我会吗

22 143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