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怎么写汇总10篇
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节俭与自律的重要性,培养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如何更好地践行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怎么写”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②过程与方法: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此必苦李的原因。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王戎聪明、善思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结合注释、看插图、组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②难点: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感受王戎善思的品质。
说在教学过程前的话:
先看课后习题,结合语文要素,提取试讲内容的方向。如本文习题: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答: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2、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答:李树长在道路边,通常情况下,有果实很容易被路过的人摘了吃。可这棵李树却依旧果实累累,说明路过的人虽然都看见了李子,却没有人摘,可见“此必苦李”。
三、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之前的现代文大为不同。它就是小古文,是我们古代采用的一种文章形式。它篇幅短小,词语理解跟我们现在有很大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自《世说新语》的一个小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王戎是故事里的主要人物,他呢,是一个善于观察、分析的机智少年。有些同学不服气了,ei,我也很聪明哪!那大家也和他来比一比吧,看看如果你遇到故事里的情况,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2、初读课文:
提问: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古文意思,用自己的话把古文讲一讲。
3、精读课文:
提问1:王戎为什么不摘取路旁李子树上的李子呢?
提问2: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小结:同学们,这篇小古文写了王戎七岁时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有果实累累的李树,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去摘,只有王戎没有摘并告诉他们李子是苦的故事。从中,我们也知道遇事要多观察,思考之后再做决定,不要盲目跟从。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篇2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1篇文言文,讲述了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故事。在教学这篇课文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一、成功之处
(一)激发兴趣,导入有效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讲述有趣的古代名人故事,引起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多种方法,理解文意
在理解文意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结合注释、插图,让学生自主理解;通过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还运用了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注重朗读,培养语感
文言文的朗读至关重要。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注意停顿和节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引导思考,培养思维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二、不足之处
(一)时间把控不够精准
在讲解文言文的字词和翻译时,花费了较多时间,导致后面的拓展和总结环节略显仓促,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
(二)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够充分
在小组讨论环节,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改进措施
(一)更加精心地备课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确保各个环节能够顺利完成。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设计更多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总之,通过对《王戎不取道旁李》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作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
二、复习目标:
1.能用钢笔书写端正、规范的汉字。
2.重点巩固精学课文内容,背熟课文后指定的精彩片段或全文。
3.牢固掌握练习中出现的知识点(词语搭配、扩句、引号的用法、
比喻句的用法、拟人句的用法、改病句、排列顺序、词语归类、缩句等。)
4.以基础达标(写作)为突破口,提高作文能力,能在规定时间内选择合适的事例有条理地记叙一件事,写出篇幅适宜的作文。
5.阅读以课文教学为突破口,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静下心来读文章,沉浸中悟情意,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复习内容:
(一)字、词、句
1、字
会认生字表(一)的’200个生字,会写生字表(二)的200个生字。
练习的形式为:听写;看拼音写词语;同音字、形近字辨析组词;多音字组词等,
注意:(1)生字表中同时出现的两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抛弃、智慧。
(2)容易写错、混淆的字。如“幻”和“幼”的区别。
(3)注意书写端正、规范,卷面整洁。
2、词语
(1)能正确读写每组“词语盘点”里的词语。
(2)能写出近义词、反义词。
(3)四字词语
①正确默写本学期学过的成语,把词语补充完整,能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②本学期的两个成语故事:手不释卷、鹏程万里
③语文园地的关于战争、精神意志的成语
3、句子
(1)感知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3)标点,注意逗号、顿号、句号、感叹号、问号、引号的使用,考试中对于加标点的题目一定不要漏做。
(4)默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内容。
(二)阅读
阅读以课本为基础,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静下心来读文章,沉浸其中悟情意,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形式:以学生练习为主,老师有针对性地重点评讲。
内容:要求背诵的课文,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第3课和第23课的六首古诗词,以及阅读练习题等。
(三)以写作作为突破口,提高作文能力,学会写游记,掌握一般记叙文的写法,做到语句通顺连贯,能在规定时间内有条理地习作,写出篇幅350字左右的作文。
(四)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有关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提高学习兴趣。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篇4
【学情分析】
1.学有基础:四年级学生已有较丰富的文言文学习经验,通过三上《司马光》、三下《守株待兔》、四上《精卫填海》等文言文的学习,已经初步习得了文言文的朗读和阅读理解的方法,学习新课难度不大。但对“之”等一词多义的理解有难度,要联系上下文,根据学情指导。
2.学有梯度:本文所讲述的故事虽在古代,但主要人物是儿童,故事简短、生动、有趣,又有韵味,还有王戎所表现出来的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个性特点也让学生喜欢、佩服,紧贴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需求,很有新鲜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习题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经过二上“借助提示,复述课文”、二下“借助提示讲故事”、三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几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复述训练,对复述故事有了一定的经验,由于本课是文言文的故事,“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可能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将文言词转化成白话语言,再按一定顺序比较完整、清楚地讲述,达成“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讲讲这个故事”这一目标,需要教师依据学情,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有梯度的实践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讲讲这个故事。
3.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王戎善于观察、冷静推断的神童形象。
【教学重点】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初识王戎
1.复习导入。
看图猜文言故事:历史故事《司马光》、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神话故事《精卫填海》
2.过渡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也是一则文言文。这则文言文,讲的是关于古代俊杰王戎小时候的故事。
3. 板书课题,读写“戎”字
(1)结合板书,重点认读并书写生字:戎
(2)“戎”是会意字由“戈”和“十”两部分组成,“戈”代表长柄的兵器,“十”代表上战场穿的铠甲,合起来就是指武器,是争斗的意思。
4.读题解题,了解王戎
(1)师提问:课前你了解到历史上的王戎到底是何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2)生简介王戎。王戎,幼年时就聪慧过人,被称为“小神童”。长大后他成为了西晋名士,是“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小结:借助注释和查阅资料是了解人物信息的重要学习方法。
(3)读题解题:练习读题,读出停顿“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说为什么这么停顿。理解题目意思,提取题目中的主要人物和事情的信息。
5.小结学法:理解意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判断词句间的停顿,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设计意图】 学生从三年级起学第一则文言文,以跟着老师朗读、模仿为主,到四年级慢慢对断句习得了一些基本的方法。此环节,通过“复习导入—揭示主题—人物介绍—读题解题—学练断句”,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在温故中实践,合理断句,读好题目中的停顿,巩固学法,培养语感。
二、运用学法,读懂大意
1.回顾学法:说说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预设:反复朗读、抓住关键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查阅资料、联系生活经验等。
2.同桌交流: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中,你用到了哪些方法呢?
【设计意图】读懂文言文大意之初,设计回顾交流学习方法的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勾联课前预学活动,梳理已经习得的常用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下一环节进一步运用学法,自主阅读感悟打好基础。
3.学情反馈:
师:学习文言文,正确、流利地朗读很重要,在课前自主学习中,你们发现哪里比较容易读错?有不清楚停顿的地方吗?
生交流朗读遇到的困难,师相机指导。
(1)指导难读难写字:诸(翘舌音,第一声)、竞(后鼻音,字形上与形近字“竟”区别,组词)。
(2)指导难读句的正确停顿: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引导结合插图,初步理解。
(3)指读、齐读,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读出小古文词句间的停顿和韵味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篇5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等人写的《世说新语》,讲述的是一个善于观察并冷静分析的机智少年的故事。全文仅用四句话,就表现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让学生在读中得到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针对本课的教学,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本课是1篇文言文,学生之前对文言文的体裁已经有所了解,因此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 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2. 能正确流利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3.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4.能够抓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篇课文。
本课设计了一个课时,在备课的时候就在思考如何在一个课时的时间带给学生更多的收获,哪些是学生明显知道的信息,哪些是需要老师课堂上引导提升的方面,以何种方式来引导,突破重难点是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最多的方面。
一般文言文的学习,我认为大概过程是:1、初读课文,疏通文字,2、再读注释,理解词义,3、联系上下文,逐句翻译,4、再读课文,复述故事,5、背诵全文,体悟内涵。
一、整堂课下来,觉得呈现比较好的方面:
1、首先我用“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齐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从课题入手,抓住一个“戎”字,理解“戎”的字义,联系上下文解读课题。
2、在读熟、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和课文中的批注试着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创设自读自悟的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小古文,最后全班一起学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体会王戎的聪明机智、善于观察。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理解意思,读中领悟道理。
3、小古文故事性很强,适合表演,于是我组织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让学生在阅读、表演的过程中,真正将书本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从读到悟,由悟到说,从说到演,进行语言实践,内化语言,真正体会到王戎的机智、冷静。
4、最后设置当堂练习,巩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从而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练。
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1、课堂容量略嫌不足,有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理解还有难度。我的时间把握不够充分,过渡语不够自然,缺少背诵的部分。
2、从教学的方面上,朗读形式不够多样,学生读得较少,朗读的作用和意义也没有完全发挥。
3、在于课文的讲解上,讲解过程中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不够,学生不够入情入境,在读上感受到的文言文的趣味不够。其次,教学不够生动,过于追求全面,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和感受。这是1篇以孩子为主人公的文章,故事还是发生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我虽然用情景剧的形式,学生表演,从中感受体会,理解了文意,但是表演过后没有评价,也没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述他的玩耍中的发现,结合文章,得出结论等等。
4、在总结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这一环节时,学生对于概括并提炼出哲理性的语言做得不够到位,学生的认识不够全面,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三、教改措施
1、如果再上这篇课文,我会设计更优的方案,激发所有学生的兴趣。增加背诵默写的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小古文,此外再加入比一比,抽奖等小游戏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
2、学生对于概括并提炼出哲理性的语言做得不够到位,学生的认识不够全面,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举例子时,我要更加注意自己语言精练和大方得体的教态。
3、上课节奏太快,学生明显跟不上节奏。处理读这一环节时,方法太单一,形式太枯燥乏味,不管我怎么强调读得重要性,学生也不太买账。在后期的反思中我懂得了“读”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要有层次,还要把读得方式处理得轻松而且巧妙一些。比如,让学生自读后再由同学间互相纠正,或者由读得好的同学带大家读,老师引读,同学间比赛读,老师和同学比赛读,打着拍子读,模仿古人摇头晃脑地读等各种各样的方式。除了方式要多样,还要注意朗读方法的教授、停顿,比如重音等,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有成功的信心,才能越读越有趣。
4、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5、正如新课程所提倡的那样:“要珍惜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起到主体的作用,让他们插上翅膀,然后放飞。这是新课程中应有的理念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在本节课中我过于追求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特点和感受的结果,在今后的课堂中,我要多动脑筋,真正在备课时就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生真正感到趣味的高质量的课堂。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等人写的《世说新语》,本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全文仅用四句话,就表现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教学目标:
1.会认“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点:
1.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能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2.课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简介《世说新语》。
3.介绍王戎。
4.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了解一下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设计意图:
通过讲故事引入课题,学生很好地、快速地了解了《世说新语》这本书的特点是写名人的言行与轶事,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的是谁的故事?(王戎)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停顿。
(1)这是1篇文言文,同学们能读懂吗?自己试着读一读。教师巡视。
(2)指导朗读:要读好文言文,在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请看老师的提示,用铅笔在课本上划出停顿。
3.本课要掌握的生字有“戎、尝、诸、竞、唯”,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认读生字,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然后分小组汇报识字方法。
4.教师指导:“戎”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书写时,注意斜钩要长一些。
5.“竞”字注意与“竟”区别开,书写“竞”时,要注意上下大约等高。
6.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通过自读自悟,初步理解课文,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正确朗读,注意停顿。学生自主认读汉字,通过小组合作,然后说出自己认识汉字的方法,在全班汇报,集思广益,使学生提升了识字能力,激发了探究的愿望。
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课文中有些字词的意思需要重点掌握,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尝试理解这些字词。竞走:争着跑过去。之:指代某一种事物。
2.同学们,在课文中有三个“之”,它们分别指代的是什么?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4.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指名学生回答。
5.大家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观察仔细、善于动脑)
6.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呢?请同学们先和同桌互相讲一讲,然后再给全班同学讲一讲。
7.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设计意图:
反复诵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把王戎和其他小伙伴的行为进行对比。这样的对比,容易使我们感受到王戎的聪明机智。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多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感受人物形象。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在网上搜集更多《世说新语》里面的故事或视频,和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交流一下,谈谈自己的想法,从而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设计意图:
拓展性阅读,会让学生的阅读激情长时间保持,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内容。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课文,理解并运用成语“道旁李”的意思。
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和情节。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理解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善于观察、思考。
二、教学重点
1. 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内容。
2. 成语“道旁李”的意思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和寓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关勤奋学习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勤奋学习的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成语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理解故事内容。
学生通过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
1. 王戎为什么不去取道旁的李子?
2. 王戎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课堂讲解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成语“道旁李”的意思。
教师通过例句展示“道旁李”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练习与拓展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设计相关的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7. 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理解与应用:通过课后练习和拓展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成语“道旁李”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
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
2.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推荐相关的成语故事或古代寓言,供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九、教学计划调整
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教师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适合学生的需求。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十、课后跟进
1. 教师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2. 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和课后练习,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评价
七、教学反思
八、教学拓展
九、教学计划调整
十、课后跟进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篇8
【设计意图】:从学生课前预学的实际学情出发,聚焦学生普遍认为难读难写的字、句进行指导,体现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理念。而文言文的朗读指导则采用半扶半放的方式,让学生运用学法在课前自主练习朗读中发现困难,教师再在课堂中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指导,特别是结合插图,初步引导学生正确读好几处语意停顿。在本课下一环节,可以结合句子意思的理解,进一步理解这样停顿的原因,巩固练习读好句中字词之间的语意停顿,获得更深切的学习体验。
(三)运用学法,入文学导
过渡:朗读得不错,接下来,让我们运用学法,读懂文言文。
1.运用学法,自主阅读,补充批注
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关注学情,个别指导。
2.顺学而导,读懂文意,理出情节
(1)板块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预设学生感悟要点:
◎“王戎七岁”点出王戎年龄之小;
◎抓住“诸小儿”“尝”“游”等词,理解句子意思。
顺学点拨:“诸”是什么意思?(众、许多)如果是很多位可以怎么说?(诸位),还有其它带“诸”的词语吗?“尝”在文中是曾经的意思,这和现在用的词语“未尝”“何尝”中的意思一样,但与“品尝”的“尝”意思不同。
(2)板块二: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预设学生感悟要点:
◎抓住“多子”“折枝”“竞”“走”“唯”“信然”等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等方法,理解句子意思,交流到“走”的意思时,回顾《守株待免》中的那句“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勾连旧知,加深印象。
顺学点拨:引导学生抓住“多子折枝”,想象李子很多压弯树枝的画面,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情景?
◎诸儿是“竞走取之”,戎则“不动”,引导想象“竞走取之”的情况,感受诸儿的心急、激动、兴奋。体会对比手法,突出了王戎的冷静,与其他小儿表现完全不一样。
◎聚焦三个含“之”的句子,结合语境,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代词的用法。出示学习活动任务:
小组讨论,理解用法——全班交流:第1、3个“之”指代的是李子,第2个“之”指代的是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
顺学点拨,小结学法:在文言文中,遇到“之”用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时,一般是指代了某一样事物或某种情况,这时,我们要善于回读前面的句子,理解后,就能找到指代的人、事或物了。
巩固练习:“之”在文言文中有一字多义的现象,考考你,还记得这些“之”在文中的意思吗?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
炎帝之少女。(《精卫填海》)
常衔西山之木石。(《精卫填海》)
(3)齐读全文,读出停顿和韵味。
【设计意图】:本文中“之”出现了3次,且用法相同,因此以三处“之”的短句成组集中呈现,利于指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并有效习得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言文的这种方法,之后引入学过的其它文章中“之”的例句,比较中加深对“一字多义”语言现象的认识和感悟,避免了逐字逐句、面面俱到地串讲。
三、小组合作,探究原因悟形象
(一)“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句子里还含着一个成语呢?(板书:道边苦李)此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王戎吗?
(二)整合课后题第3题,小组合作探究,如有困难到老师处领取“小锦囊”。
助学小锦囊:
同学们,你们可以这样思考:王戎观察到哪些现象?他会有哪些猜想?会怎么一步步推理判断?
树在道边,那么经过的路人……可是“树上多子”,说明……可能……,因为李子是苦的,路人 ,如果李子是甜的,那么 。故此必 。
(三)小组代表交流探究成果
小组交流过程中,随机出示,引导想象说话:当王戎看到路边李树上挂满了李子,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想象情景对话,体会王戎遇事冷静、善于观察、不跟风的特点。)
PPT出示:树在道边,则 ,而树上多子,许是 。如若李甘,则 。故此必 。
(四)夸赞小结:此时,你最想对王戎说些什么?让我们再和众人一起夸夸他吧!出示:众人皆叹曰:“戎 !”
(五)反复诵读,背诵积累
1.朗读全文,夸赞王戎。
2.去掉标点,挑战诵读。
3.提供支架,引导背诵。
【设计意图】:文言文的学习离不开想象。通过质疑聚焦,顺势创设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设置了“小锦囊”帮助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转换角色,走进王戎内心,想象体会王戎“不动”的原因和断定“苦李”的分析依据,在想象说话中引导学生跟着王戎透过观察的现象,经过一步步思考分析看到现象的本质,从而进一步感受王戎的神童形象。
四、自主学练,同伴互助讲故事
(一)借助板书提示,完成课堂作业本第4题,照样子填空,填写好故事情节示意图。
(二)自主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课后第2题)。
学习流程:自主选择练习——同桌互讲,互助评价——全班交流展示评价
展示时,结合评价。(师生互动环节中预设点拨,想象人物的对话和心里的想法,如:诸小儿见到“李树多子折枝”,互相之间会说些什么话?当他们看到王戎不去采,又会怎么问他?王戎心里又会思考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将“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这个重点在本课中分成两个板块分步推进。在上一板块,学生运用学法,读懂文言文的过程中,师生共同理出了情节。在这一环节,结合板书“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将课堂作业本第4题、课后第2题相融,并根据学生学情,自主分层选择性练讲,关注学情,开展学程,为本单元“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打好基础。
五、拓展共读,链接课外导实践
1.介绍《世说新语》:这个有趣、生动的故事就选自《世说新语·雅量》,出示介绍。
2.结合注释,共读《世说新语·忿狷》中的《王蓝田食鸡子》这个故事。(课堂作业本第5题)(机动)
3.推荐《世说新语》中更多故事,链接课外阅读。
4.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世说新语》一书,整合作业本中这则故事进行随文阅读,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领着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课外阅读世界,拓展视野,拓宽思维,增量阅读,丰富积累。
六、学习整理,作业巩固促积累(机动)
自主整理学习要点,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3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这是1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是四年级上册以“历史传说故事”为主题的第8单元的首篇课文。全文49字,短小但描写生动,介绍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年时善于思考、冷静推断、“不取道旁李”的故事:王戎七岁时,曾和一群小朋友出去游玩。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都把枝条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他回答说:“这李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肯定是苦的。”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本文语言精炼,浅显易懂,古今异义、一字多义等语言现象比较丰富,故事情节描写清晰、生动,并留有想象空间,是学生运用学法阅读实践、朗读积累、想象体会和练讲故事的很好的例子。
学情分析
一是学有基础,学有兴趣
本届四年级学生已多次接触过文言文的学习,从三上的历史故事《司马光》、三下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到四上第四单元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再加上从低年级就开始学习古诗,因此,学生学习不是零起点,已经初步习得了朗读、读懂文言文的一些阅读方法。其次,本文所讲述的故事虽在古代,但是主要人物是儿童,故事简短、生动、有趣,又有韵味,还有王戎所表现出来的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个性特点也让学生喜欢、佩服,可以说紧贴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需求,很有新鲜感。
二、学有梯度,学有难度
其一, 对于文言文的朗读有一定难度,特别是把握好语速和恰当的停顿方面,对于“之”等词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需要根据学情指导方法。
其二, 统编教科书复述要求的训练序列很清晰:二上第八单元“借助提示,复述课文”、二下第七单元“借助提示讲故事”、三下第八单元“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四上第八单元“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五上第三单元“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根据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进行复述练习。单元统整视野下,可以发现每个年级复述能力的要求也是层层细化,螺旋上升。文言文的故事,与现代文故事不同,需要将文言词转化成现代的语言,再按一定顺序比较完整、清楚地讲述,要达成“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讲讲这个故事”这一目标,需要教师依据学情,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有梯度的实践训练。
其三,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但让学生一下子理解这其中王戎推理的思考过程有一定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应分解推进,不要以指名个别学生的回答代替更多孩子的思考理解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讲讲这个故事。
3.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王戎善于观察、冷静推断的神童形象。
教学重点: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程,揭题解题识王戎
(一)回顾诵读:引入看图文猜已经学过的文言文故事名,并诵读全文:历史故事《司马光》、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神话故事《精卫填海》。
(二)过渡揭题: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第八单元的课文,第1篇也是一则文言文。
1.聚焦“主题”和“要素”:先来看看本单元的主题和语文要素,出示第八单元篇章页,齐读“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了解“俊杰”,明确语文要素。
2.揭题,读写“戎”字:今天我们要学的这则文言文,讲的就是关于一位古代俊杰小时候的故事,板书课题。
(1)结合板书,重点认读并书写生字:戎。
(2)根据学情,预设“结合字理,补充介绍”环节:“戎”是会意字,由“戈”和“十”两部分组成,“戈”代表长柄的兵器,“十”代表上战场穿的铠甲,合起来就是指武器,是争斗的意思。
(三)了解王戎,解题读题
1.简介王戎:课前你了解到历史上的王戎到底是何人?你是怎么知道的?感受到什么?
顺学点拨:渗透借助文后注释和查阅资料等了解人物信息的学习方法,随机出示王戎和“竹林七贤”的补充介绍:王戎,幼年时就聪慧过人,被称为“小神童”。长大后的他成为了西晋的名士,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他也是七贤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2.解题读题:指名读题,说说为什么这么停顿。结合理解题目意思,提取题目中的主要人物和事情的信息。
3.小结学法:理解意思可以帮助我们更正确地判断词句间的停顿,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篇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三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本班学生有33名学习,他们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综合练习
练习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的原则,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同桌、小组、全班交流的方式,集合众人智慧,思考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地进行分层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长处,弥补不足。
(六)落实主题学习采取策略
学习1篇课文的同时拓展学习1、2篇文章。课文学习中习得学法,拓展阅读中运用学法。
结合课本内容,老师从拓展阅读中精心挑选1——2篇必读文章,为课堂拓展学习做好材料准备。在具体到每篇文章的学习时,要突出重点,摒弃无效环节和无效问题。在备课时,共同研究,通览全组课文,精心研读文本,整体规划学习目标,突出每篇文章的训练重点。1篇文章围绕训练重点设计一两个问题,印成学案下发到学生手中。
学生阅读,学生根据学案来预习课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感悟,用写批注的形式把自己的体会、感受写下来。这一过程一开始老师要在课内带领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写批注的方法。
课堂上,组织学生依据学案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把自己写的批注、感受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在班级汇报中老师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解感悟的方法:抓住细节,品味文字,体会感情。然后推荐学习拓展阅读中的一到两篇文章,运用方法,提高能力。同样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阅读拓展的文章,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然后全班交流。这样,学生课内得法,迁移运用,在阅读实践中提升感悟,增强积累,提高了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上一篇:鹊桥仙教学设计(优推9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