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学设计 《变色龙》教学设计优秀4篇
【导言】此例“变色龙教学设计 《变色龙》教学设计优秀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变色龙》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 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交代时代背景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体会其生动、形象的特点,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点进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
3、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鲜活生动。
教学重点:
1、 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交代时代背景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 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体会其生动、形象的特点,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点进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鲜活生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衔接旧课
1、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变色龙的形象?(俄国19世纪末小说家、剧作家)
2、变色龙可以作为哪一类人的代名词?(见风使舵、趋炎附势、欺软怕硬的奴才走狗)
二、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谈到,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的出现绝非偶然,也绝不是个别现象。他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他究竟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中呢?
三、分析文章中的环境描写
1、奥楚蔑洛夫生活的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概括分析。(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分析主人公所处的社会环境)
① 四下里一片沉寂。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死气沉沉、冷落
②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一个乞丐也没有。——经济萧条
③ 巡警端着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暗示了奥楚蔑洛夫利用职权对店铺和摊贩进行敲诈勒索,写出他们“压下”的一面。
④ 木柴厂四周很快聚集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⑤ 那群人就对着赫镏金哈哈大笑。——围观者的冷漠和无聊,他们也有迎合强者见风使舵的特点。更说明了变色龙的存在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同当时的时代有密切的关联的。
⑥ “要是我说了谎,那就让调节法官审问我好了。他的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了。不瞒您说,我的兄弟就在当宪兵……”
——暗示了当时的社会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社会
小结:从文中简练而精当的描写中,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在沙皇专制的黑暗统治下,人民生活在萧条冷落的环境中,经济萧条、政治黑暗。
2、本文的环境描写和《烈日暴雨下的祥子》、《刘老老游赏大观园》相比较而言有什么异同?
①幅不同,较简略
② 作用不同:一种倾向于交代时代社会背景,另一种主要交代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分析文章中对人物的描写
我们已经明确了变色龙所生长的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那么作者又是怎样为我们塑造出奥楚蔑洛夫这一个独特的畸形社会里的畸形人物的?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塑造这个人物的个性性格特点的?
(1) 个性鲜明的语言描写——塑造变色龙性格的主要手段
分析文章中的语言描写,挖掘潜台词,体会语言描写形象、生动的特点。
他的话有几种不同的意思?该怎样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特点来?
“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 ——耀武扬威、装模作样、显示自己的能力、才干
“恩,不错……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出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叶尔德林,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借机显示自己的威风、才干,向着赫镏金
“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 ——接脱大衣转移视线、转移话题,强作镇定掩饰自己的窘态与内心的恐慌,为下面的改变立场做为过渡、铺垫。
“只是有一件事我还弄不明白,——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了,我可知道你这种人是什么玩意儿” ——强词夺理、显示出山人一贯正确的气魄,批评赫镏金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鲜活个性)
(2)简练而巧妙传神的细节描写、神态描写——画龙点睛
关于大衣的描写,文中共有几处?分别有什么作用?
文章是怎样描写主人公的神态的?有什么特色?——突出变色龙的变化无常、虚伪卑劣
五、拓展训练
试揣摩变色龙的变色心理,在他变化无常的过程中想象他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揭示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选择第6、8、10、17、20、23、25段中任意一段,合理想象他的心理活动。
六、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小说家契诃夫高超的写作技巧,也认识了可恶可恨又可怜的变色龙奥楚蔑洛夫。下午的课上大家将充分发挥表演才能,重现变色龙的丑态,期待大家的精彩表演。
七、作业
1、 生字、词语听写
2、 完成语段训练上的练习
《变色龙》教学设计【第二篇】
1、奥楚蔑洛夫:
⑴专横跋扈,看风使舵的走狗形象: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1篇讽刺小说。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小说的内容富有喜剧性。一只小狗咬了金银匠的手指,巡官走来断案。在断案过程中,他根据狗是或不是将军家的这一基点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孔。作者通过这样一个猾稽的故事,把讽刺的利刃对准沙皇专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爪牙们的无耻和丑恶。
⑵寡廉鲜耻的典型形象:
在短篇小说《变色龙》中,契诃夫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街头场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寡廉鲜耻、欺下媚上的'“变色龙”的典型形象,对沙皇政权的爪牙们的专横霸道、欺压人民、阿谀权贵、看风使舵的丑恶行径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揭露,同时也对小市民们的逆来顺受、安分守己、“顺应”现实的庸俗生活态度加以批判。
变色龙奥楚蔑洛夫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典型形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沙皇俄国,在反动势力猖獗横行,社会上一片消沉死寂的恐怖气氛下,过去那些自诩进步的资产阶级自由派,都急于去“适应”现实,拼命宣扬“规规矩矩”的生活哲学,而民粹派也已抛弃了过去的革命传统,他们实际上是妥协了。至于广大的小市民,更是软弱消极、猥琐鄙陋,满足于“和平恬静”、“奉公守法”的庸俗生活。当时社会上见风使舵、迎合现实、背叛变节之风盛行,这种痼疾是反动的社会政治条件的产物。契诃夫在短篇小说《变色龙》里,通过奥楚洛夫这个典型人物,有力地批判了这种丑恶的行为。
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具有广泛的概括性。他是一个专横的沙皇警犬,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作为一个沙皇政权的走狗,他具有专制、蛮横、欺凌百姓等特点。但这只是他性格的一个方面。他同时还具有趋炎附势、对弱者耀武扬威、欺下媚上、随风转舵等特点。因此他也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这两方面的特点构成了他的完整的性格──“变色龙”。不过,这个形象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奥楚蔑洛夫这一类沙皇警犬这一特定的范围。在当时,这一形象塑造,无疑也揭露和批判了在反动政治条件下迎合现实、转向变节的妥协派和投降派。
2、赫留金:
在这篇小说里,作者的讽刺和揭露的锋芒,主要是对着奥楚蔑洛夫的,但是对小市民赫留金也指出了他身上的许多弱点。他粗鄙庸俗,想借小狗咬了手指头,趁机捞一把。为了这个卑鄙的目的,同时也是由于小市民的软弱本性,他对沙皇的警官毕恭毕敬,甚至曲意奉承(“他老人家是个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在胡说……”),还打出了“兄弟当宪兵”这张牌。可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他发现力量不在他一边,便缩了回去。甚至当奥楚蔑洛夫骂他“猪猡”、“混蛋”时,他也不曾吭一声。他身上的奴性是很明显的。
3、观众:
作家在小说里也含蓄地点出了“观众”的局限。他们也是一些庸俗的小市民,具有愚昧、软弱、迎合强者,随风倒的特点。
变色龙教学设计【第三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过程与方法
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3、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本的主题,解释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
2、人物语言描写和对比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基本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各位同学,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神通广大、勇敢机智,那谁能告诉老师他在降妖伏魔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看家本领是什么呢?(生:七十二般变化。)是的,他善于变化,因而每次都能巧妙运用,从而战胜妖魔。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人“善于变化”,也就是善变,就像蜥蜴一样,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这种人,那就不叫人喜欢了,甚至还会惹人讨厌,进而会令人憎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1篇小说《变色龙》。
二、走近作者,介绍背景
1、走近作者
学生展示搜集的契诃夫的相关资料。
2、介绍背景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1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俄国是历史上最反动的、最黑暗的时期,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杀,亚历山大三世继位。为了强化反动统治,他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同时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就是为嘲弄、讽刺、鞭挞沙皇的这种警察统治而写的,文本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全文,扫清字词。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本文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指”案件的经过。
4、根据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另给课文拟一个题目,并比较“变色龙”题目的优点。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
学生命的题目可能有《一个看风使舵的人》《变化多端的人》《多变的人》《两面人》《势利眼的警官》等等。《变色龙》作题目的好处: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态度反复变化,好像变色龙很快变换肤色以适应周围环境的颜色一样。“变色龙”题目讽刺意味明显,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四、精读课文,合作学习(情节和人物分析)
1、理清主人公在处理“狗咬人”的过程中,态度一共有几次变化?用最简洁的话归纳,并指出警官每一次都围绕文中的哪一句话来的?(课件)
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警官每一次都围绕文中的“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这句话来判定的。
最初:不知狗主人是谁时 对小狗——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对赫留金——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
第一次: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对赫留金——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你们这些鬼东西。
第二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贱胚子。
对赫留金——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第三次: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名贵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
对赫留金——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第四次: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五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时 对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对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
2、学生合作探究
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态度五次变化,那么其中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
明确:在五次变色中,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充分暴露了他的卑鄙心理。
3、自归纳奥楚蔑洛夫的形象,请以“我以为奥楚蔑洛夫是一个_______的人,我从_________句或段看出来”这样的句式来概括他的形象。
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溜须拍马、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形象。
五、分角色朗读,体会形象特征
1、角色分配:一人扮演奥楚蔑洛夫,一人扮演巡警叶尔德林,——人扮演赫留金,一人担任其他角色及旁白。
2、要求尽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尤其注意省略号的停顿。
六、布置作业
续写课文内容。要求:想像警官走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变色龙》教案设计【第四篇】
《变色龙》解读
张忠诚
《变色龙》,是走进自然为主题单元的第3篇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学生开启了大自然之门,《装满昆虫的衣袋》告诉学生打开自然、走进大自然不仅需要观察,还需要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而《变色龙》则告诉学生打开自然的方法——观察、如何观察,并要保护大自然。这样的思路,为解读课文找到了门径,于是目标明确,少走弯路。
文中的观察方法,是通过具体的文字表现出来。于是就有了课文叙述的三个层次。正如课后问题提示的:一为发现变色龙,二为端详变色龙,三为返回变色龙。
发现变色龙,是作者对变色龙的最初印象。最初印象中,作者写了两点:一是怪。怪在“似蛇非蛇”。二是颜色与所附植物一致。“皮肤与豆叶一模一样——绿莹莹”。特别是身体颜色与植物一致,为下文写变色龙的名副其实,伏下一笔。虽是最初印象,作者敏锐观察到变色龙的显著特点,体形怪,身体颜色与植物一致中预示变色的特点。这告诉学生,观察首要是把握事物要点。
端详变色龙,已由最初的观察到仔仔细细地看。作者端详变色龙,有三:一变色龙的外形,二变色龙的捕食,三变色龙的变色。
一变色龙的外形。作者先总写全身,接着从上到下叙写头、身躯、尾巴。每一部分,已它的典型特征为主。“全身翠绿”——颜色与植物一致。头,由“三角形的嘴”到“两眼凸起”,一副凶恶的面目完全暴露了出来(凶相毕露),丑陋不堪。身躯,背部隆起似龟背,腹部两侧的四只短脚,尾巴尖细。外形描写,恰回应了它体形怪的特点。
二变色龙捕食,突出一个快字。为什么这样说?首先它捕食前,“是在似睡非睡的窥探着,伺机捕捉。”“似睡非睡”,说明它根本就没有睡,这样有利于暗中察看(窥探),为侦候捕捉食物的可乘之机(伺机)。待到有食物时,“以迅雷不及眼耳之势,刷的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刹那间,那只彩蝶卷入口中”。“ 迅雷不及眼耳”, “刹那间”,两个词形象地写出它捕食速度快得惊人。作者写我们被他吓了一跳,恰是为衬托变色龙捕食之快而来。作者并没有忘记写变色龙快速捕食的生理基础,一是它的眼睛。每只眼都能单独转来转去,观望四方。这有利它发现食物。二是两只眼睛同时注视前方,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准确判断自己与昆虫的距离。这可提高捕捉食物的准确率。三是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可捕捉到离自己距离更远的食物,提高捕捉食物的可靠性。这里不能不提第十节的“迟钝”一词。这个词,一可以连接前后文,从外形自然过渡到捕食。二可以引起读者阅读捕食一部分的兴趣,迟钝又如何捕食哪。三可以衬托后面描写变色龙捕食之快,加深读者对它捕食特点的认识。总之,它是为表现变色龙捕食速度之快而设,绝非闲笔。
三变色龙的变色,突出它遇物而变色的特点。作者举出三个例子——遇香蕉变香蕉色,遇棕色泥土绿色变棕色,遇水泥板从棕色变浅灰色。写出变色龙的“名副其实”,回应了课题。由此,细细端详变色龙笔笔写来,丝毫不乱,层次清楚,观察的方法——抓住典型特点,寓于清晰的文字中,笔法圆润,无丝毫造作之感。
文章最后写放回变色龙,放回变色龙重回大自然中,是在告诉学生在观察大自然的同时,要保护自然,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这篇课文与本单元的作文,有很多可通之处,学生学后以进行仿写,实现读书与写作的结合,何乐而不为。
文本解读
《变色龙》是1篇以趣味性故事展开,介绍变色龙的特性的文章。作者借用一次摘四季豆时的所见、所闻,引领我们走进变色龙的世界,揭开变色龙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了动物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课文通过人物间的对话从变色龙的外形、变色龙的捕食、变色龙如何变色这三个方面描述了变色龙的特征。全文作者采用对话方式叙述,使得语言更加亲切自然,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全文语言朴实自然,朗读时易于上口。作者抓住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变色的特征,用提问于回答这样的方式,将一个个疑问解开,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因此,教学时要把握课文的这一特点。介绍中最吸引人们注意的是:发现变色龙与变色龙朴实,课文写得生动形象,设计上应注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起他们对自然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初步感悟到此类文学作品的意义。变色龙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由于语言表达不能达到图像显现的精彩效果,因此,如果能找到相关的影像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感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积极性。
作者介绍:
刘梦熊:长期从事农业科技工作,曾率领一个农业专家组,前往中非共和国执行援外任务。中非地处非洲大陆腹地。这里,没有风和日丽的春光,没有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也没有银装素裹的冬景,长年如夏。还有那莽莽的原始森林,没有污染,非常适宜动物的生长、繁衍。几年生活,目睹中非风物,写下了《赤道之国的动物奇闻》,课文《变色龙》就是其中的1篇,原文如下:
世上真有变色龙
在世界文学长廊里,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已为人们所熟知,成为现实生活中某些善于察颜观色,投机钻营的人的代名词。为了使新鲜的蔬菜当天上市,我们经常天蒙蒙亮就与中非工人一起,到地里采摘蔬菜。一天,大清早大雾弥漫,绿叶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大家正在紧张地采摘四季豆。
“啊呀!”
小李的惊叫声震惊了寂静的田野。
大家以为是碰上了毒蛇,急忙赶了过来。
“什么事?”
“刚才我采豆荚时,手碰到冷冰冰的东西,一看是条‘怪蛇’,吓了一跳。”
“在哪里?”
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见“怪蛇”,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
“在这里。”
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茵茵的四脚小蛇,它的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这是条三十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
“变色龙!变色龙!”中非工人一看就叫了起来。这时我们才明白这就是闻名的变色龙。
细细端详:这变色龙全身翠绿,椭圆形的头上长着三角形的嘴,两眼突起,凶相毕露。长筒状的身躯,隆起的背部酷似龟背,腹部两侧长着四只短脚,尾巴尖细。尽管我们大声叫喊,对着它指手画脚,它却处之泰然,一动也不动。
“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
“你别看它挂在叶上一动不动,可以连续几个小时,但它是似睡非睡地窥探着,伺机捕捉昆虫。它的每只眼睛都单独转来转去,同时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当它的两只眼睛同时注视着前方时,就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准确地判断其与昆虫之间的距离,用舌头捕获食物。”中非工人朋加沙向我们介绍。
这时,一只彩色缤纷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约1/25秒的功夫),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内,成为美餐,我们被吓了一跳。
“变色龙不仅捕捉昆虫的技艺高超,而且非常耐心地等待着猎物,因而它从不会挨饿。”
“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真的,不信,马上试试看。”朋加沙一伸手抓住了它的头颈,这时似大梦初醒挣扎了起来,摆出一付咄咄逼人的架势,把身子鼓得大大的,挺出脖子上的皮肤。尾巴甩来甩去,拍打在朋加沙的手上,张着大嘴,喘粗气。“别看它一副凶相,只是装装样子而已,不会咬人的。”
朋加沙抓着变色龙,先把它放在香蕉叶上,刹那间它的皮肤变成了香蕉叶色。接着,又把变色龙放在棕色的泥土上,我们眼看着它,慢慢地从绿色变为棕色。再把它放在水泥板上,又从棕色变为浅灰色。
变色龙,果然名不虚传。
朋加沙告诉我们:变色龙数量不多,难得碰到。于是我们将它放回原始森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