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汇集10篇】
通过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点,提炼出鲜明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描绘人物,难道不是更有效吗?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特征刻画人物。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作用。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这些信息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特征刻画人物。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作用。
2.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这些信息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观察方法,学会抓住特征刻画人物。
2.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古时候,有一个县衙贴出告示,要抓一小偷,告示内容是:今有一人入室偷窃,所盗数额巨大,现悬赏五十两缉捕。该小偷,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嘴巴不宽不窄。请有线索者速告本县。
师:通过这则告示,能抓到小偷吗?为什么?
预设
不能。因为这则告示对小偷的描述没有突出小偷的外貌特征,没有辨识标志。
师:由此观之,要写好人物,只有仔细观察,抓住外貌特征,才能写谁像谁。
(板书课题:写人要抓住特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旨在通过故事导入,降低学生对抓外貌特征写人作文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对人物外貌特征的重要性的认识和学习本课内容的参与意识。
二、读教材,学方法
1.了解描写手法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54“写人要抓住特点”,并交流思考:如何写出人物特点?
预设
课件出示:
(1)以貌传神,写出人物的特点。
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指对人物的体态、容貌、衣着、神情的描写。外貌描写的要求: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外貌描写必须切合文章的主题,能为刻画人物服务。
(2)用语言、动作描写等展示人物个性。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是展示其性格特征的镜子。所以,写人一定要重视语言描写,选择人物有代表性的语句来刻画其内心世界,表现其个性和思想。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性格。除语言外,人的行为也是受思想感情支配的。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描写人物的行为,就必须细心观察人物的动作,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语。
(3)用心理描写直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灵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心理描写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可主观臆造,不可无限制地扩大。
2.分析示例,加深理解
师:接下来,让我们根据例文了解一下各种描写手法。
课件出示:
(1)外貌描写
“画”肖像时,可描写人物的容貌、衣着、体态、神情等。还可以抓住人物的局部特征重点描绘,如小酒窝、眯缝眼、忧郁的眼神、乐观的笑容等。
【示例】他长得十分可爱,像国宝大熊猫一样憨态可掬。他的头圆圆的,虎头虎脑,看似愚笨,其实十分聪慧。他的发型很是特别,额头前的头发整齐排列,呈半弧形,像是用一只碗在额头上扣了一个圈儿。圆圆的脑袋,配上他那个性的发型,那形象简直萌到!
(2)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出个性特征来。
【示例】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戴来了。”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便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尸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拭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曹雪芹《红楼梦》)
(3)动作描写
“描”人物的行为、动作时,要抓住人物个性化的动作,精心选择恰当的动词,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人物特点。
【示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心理描写
“刻画”心理,要写出人物细微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反映出人物的感受、特点。
【示例】我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再塑生命的人》)
三、绘名人,学经典
1.经典再回顾
师:下面我们再看看几处经典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说说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课件出示:
《朝花夕拾》人物我了解
(1)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描写)
(2)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神态、动作描写)
(3)“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神态、语言描写)
(生讨论后发言,逐一分析)
预设
(1)通过“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具体地描写了藤野先生的外貌,表现了藤野先生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2)这一句中“微笑”的神态和“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地描写出先生读书时的专注认真与全身心投入的沉醉状态,说明先生读书对“我”来说是很有感染力的。
(3)通过阿长“极其郑重”的神态,一再叮嘱的语言,描写了阿长在除夕夜对“我”的认真叮嘱,表现了阿长的迷信、愚昧以及对新的一年的期盼。
师小结: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细致描摹,着眼于神,揭示其精神内涵。
2.典型人物描摹
下面我们一起来描摹经典人物,看是否能用文字写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征。
课件出示:
观察下面鲁迅的图片,通过外貌描写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
(1)学生结合自己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尝试写作。
(2)小组交流。
(3)教师展示名家作品片段并引导分析。
课件出示: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阿累《一面》)
师: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对鲁迅先生进行了外貌描写?哪些词语能体现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
预设
从面容、头发、胡须三个方面对先生进行了外貌描写。先生面部消瘦,但精神很好。“一根一根”“精神抖擞”“直竖”“打眼”“浓墨写的隶体”等字眼表现了先生顽强和倔强的性格特点,这正是作者要极力刻画的战士的形象。
3.修改习作
(1)学生将刚才的习作进行再次修改,着眼于通过外貌描写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
(2)小组内再次展示习作,评选优秀习作。
(3)全班展示修改成果:每组选出1篇修改前后的对比习作,展示交流。
(4)师生根据展示作品,点评。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明确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和实践中逐步提升描写人物的能力。
四、绘同学,用方法
师:平时,我们最熟悉的人莫过于朝夕相处的同学,你仔细观察过你的同学吗?你能用文字描述出来,让别人猜出他(她)是谁吗?
1.学生习作,小练笔
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现场仔细观察同桌或你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结合他(她)平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用200字左右的文字给他(她)“画”一幅肖像。写好后,展示出来,我们一起来猜猜他(她)是谁。
(1)学生写作。
(2)小组互相交流评价。
(3)小组推荐优秀习作展示:展示——猜人物——点评。
2.修改范文,明确方法
(1)修改示例。
师:这些同学们都能抓住同学特征,让人一猜就中。本节课开头讲的那个故事里的小偷,因外貌特征描写不突出,难以辨别。假如你是县官身边的师爷,你认为如何修改告示才方便抓住小偷呢?
(生自主修改,师指名展示并点评)
(2)修改习作。
小组合作,修改刚才描写同学的习作。
步骤:
①小组内,每个同学再次展示习作。
②小组长组织,对不能很好突出人物特征的习作逐一进行集中修改。
③全班展示修改成果:每组选出1篇修改前后的对比习作,展示交流。
④师生对展示作品一一点评。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写人要抓住特点。要抓住特点,先要学会细心观察,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细致观察,写出人物个性特点。抓住特点描写人物就是为了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同学,进行小写作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板书设计】
写人要抓住特点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篇2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有人内向,有人泼辣;有人粗犷,有人细腻;有人幽默,有人朴实……写人要细心观察,认真比较,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才能把人物写真写活。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的要点。
2.掌握抓住人物特点来写人物的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动描写人物个性特点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文题展示
请写1篇写人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主题鲜明,内容具体,人物个性鲜明,思路清晰,不少于600字。
二、写作导航
记叙文除了要记事,也常常要描写人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有人内向,有人泼辣;有人粗犷,有人细腻;有人幽默,有人朴实……写人要细心观察,认真比较,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把“这个人”写“活”,写成“他”自己。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各方面入手,找出人物在着装打扮、身高体态、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方面异于常人之处,抓住最有特点的方面进行细节描写,使人物鲜活起来。
1.肖像描写: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饰、体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要写好人物的外貌就要细心观察,发现被描写者不同于他人之处,选出最有特点之处,再将其扩大,运用一点夸张手法也未尝不可。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泛泛而谈。同时不要忽略对眼睛的描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心理不同,眼神也各不相同。
2.语言描写: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等不同,语言风格也一定不同。语言描写要把握语言风格,切忌众口同腔。
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首先要做到准确、真实,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实事求是,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在动词的运用上要揣摩、推敲,选择最恰当、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词语。对于连续性动作的描写,一定要先想到动作的先后顺序,除了写出做了什么,还要写出是怎么做的,在什么背景下做的。
4.心理描写:写自己的心理容易,写他人的心理难,可以直接用“他想”“他自言自语地说”“他默默地告诉自己”“他在心中发誓”等语句引出;也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反映人物内心隐藏着的微妙感情。
三、例文引路
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
也许是太久没有见到太阳的缘故,那个午后让我觉得特别温馨。柔柔的阳光照射进来,将车厢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黄。我微闭着双眼,享受这难得的幸福时光。
随着报站声音的响起,汽车慢慢驶进了车站。这几站的乘客不多,汽车却迟迟没有启动。在一阵微微的骚乱中,我疑惑地睁开眼睛。瞬间,一个身影跃入了我的眼帘,她后背微驼,双眼凹陷得好深,看上去就像是一尊雕像。尤其是那一头白雪般的短发,在阳光下格外打眼。老人吃力地走到投币厢前,颤抖着从随身的裤袋里摸出一张卡片。伴着一声清脆的“老人卡”后,车内又慢慢恢复了平静。
车内早已没有了座位。老人一边半弯着腰放下大包,一边颤巍巍地紧紧地抓住扶手。汽车缓缓开动,车里顿时静得没有一点声音,我甚至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连阳光也似乎失去了刚才的温暖……老人虽然远远地站在前面,可我的胸口却像压了一块石头。我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便将眼睛转向了窗外的树木。时下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两边的树木仿佛成了一条绿色的河流,那一树树的樱花,开得正旺。阳光透过高高低低的树枝,像一股股暖流,不时地流进我的心田,唤醒了什么……
“奶奶,您坐这里吧!”我一边从座位上站起来,一边微笑地招呼老人。与老人目光相接的那一瞬间,我猛然发现那双凹陷的眼睛顿时有了光彩。老人虽然推脱着,可最终还是拗不过我的坚持,走了过来。“谢谢你啊,好孩子!”老人微微一笑,脸上的皱纹顿时像花一样绽放,满脸的宁静柔和,非常和蔼可亲。在老人坐下的那一刻,一种难以言传的快乐像电流一样,抵达了心底那柔软的地方,一股淡淡的甘甜也慢慢地溢满了全身。
阳光越来越明媚了,整个车厢都让阳光镀上了一层美丽的金色。也许大家谁也不会在意那么一个细小的动作,可我却知道,这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一定会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
【名师点评】这篇佳作,不说其精彩的景物描写,也不说其细腻的场景刻画,仅看其精彩的肖像描写,便颇有几分与众不同之处。文章两处肖像描写各有侧重:初见时,写其微驼的后背,其深陷的双眼,其雪白的短发,意在突出人物之老态;让座时侧重于描写其神态变化,微微的笑脸,和蔼的神态,将人物快乐而幸福的感受展示得淋漓尽致。正是这种肖像的成功描写,将作者美好的心灵与助人为乐的快乐衬托得极为逼真。
四、板书设计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让人物真起来、活起来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篇3
【课时目标】
1.学会以事写人,在典型事例中刻画人物形象。
2.能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突出人物特征。
【教学过程】
一、启发思考,导入新课
师:“人”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一件件事情中。要把人写“活”,写成“他自己”,就要把人放在事件中写,写他与别人的交往,写他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所以,要想写出一个人的精神特征,还要学会以事写人。
(板书:以事写人)
二、精编事例,以事写人
师:我们在写人时,会发现有很多事情可以写。哪些事是必须写的,哪些事是可写可不写的,哪些事是完全没必要写的呢?这时我们心中要有一个核心,即能够表现人物特征的事情要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的事更要重点写。写的事情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
1.课文引路,学习方法
师:现在我们以《再塑生命的人》为例,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的写法。
(1)回顾《再塑生命的人》,师生一起理出课文的主要事件:
课件出示:
①1887年3月3日,莎莉文老师来到海伦的身边,握住了海伦的手,把她紧紧抱在怀里。
②莎莉文老师送给海伦布娃娃,并且在她的手上拼写“doll”。
③莎莉文老师又给海伦一个更大的布娃娃,继续在她的手上拼写“doll”。
④当莎莉文老师与海伦为“杯”和“水”两个词发生争执,海伦总将“杯”和“水”混为一谈时,莎莉文老师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doll”这个词。
⑤在海伦摔坏了布娃娃后莎莉文老师没有生气,而是把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带海伦外出。
⑥散步到井房,莎莉文老师把海伦的手放在喷水口下,让水在她手上流过,让她理解了“水”这个词。
(2)根据主要事件,引导学生画出思维导图并显示:
课件出示:
师:这些事例,都是围绕着莎莉文老师的教学展开,代表了她教育“我”的不同阶段。井房的经历是全文的高潮,“我”的学习由量变到质变,表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取得了初步成功。这些事例,都表现出莎莉文老师的耐心、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课堂实践,写作交流
课件出示:
请参照上面的’示例,选取一个熟悉的人为写作对象,先思考要描写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在脑海中选择事例,再画出思维导图。
参考写作对象: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偶像等。
步骤:
(1)学生自选主题,画思维导图。
(2)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明确如何围绕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选择材料,刻画人物内在的个性特征。两个环节,从课内引申到课外实践,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直观易学。
三、抓住细节,事中显神
当我们写多件事情表现人物时,要处理好叙事的详略。详写的事情也不能面面俱到地展开叙述,而应该突出重点,要将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相结合,力求通过一些具体而微小的细节表现人物特点。
1.例文引路,学习方法
师:下面我们一起以魏巍的《我的老师》为例,学习多件事情叙述的详略安排,学习用细节刻画表现人物形象。
(1)师印发并指导学生阅读魏巍的《我的老师》。(见《教师教学用书》P161第三单元写作的“例文评析”栏目)
(2)明确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阅读要求
①勾画出描写蔡老师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语句,体会语句表达的真挚感情。
②概括出本文写的七件小事。
③标注出每件事的详略。
预设
七件小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看老师写字;⑥看老师收拾东西;⑦梦里寻师。
(3)阅读交流。
师:你从这篇文章中看到魏巍是怎样表现蔡老师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的?
(生讨论,师指名表述意见)
预设
①通过写七件具体的事情表现蔡老师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②通过对蔡老师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细致描写,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美丽、善于观察孩子内心的性格特点。
2.课堂实践,写作交流
(1)完善思维导图。
同学们进一步完善刚才画的思维导图,做如下改进:
课件出示:
完善思维导图:
①在你的中心部分注明你要表现的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如:我的老师——幽默风趣,知识渊博,爱生如子。
②围绕你想表现的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标注出事例的详略及顺序安排。
③用150字左右,写出其中一个小细节。
(2)交流展示。
①小组互相交流,互相评价。
②推荐优秀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要求:看细节是否能刻画人物精神,详略安排是否围绕中心。
结束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明白了“人”不可能脱离事情单独存在,学习了在具体的事情中表现人物的方法,知道了通过几件事情表现人物的时候,要对事情做详略处理,更要有细节描写,人物才会活灵活现,才能形神兼备。
希望同学们平时多注意用心观察,抓住特征,勤于练笔,积累经验,让笔下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一、二课时所学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是综合能力的展示。通过对完整文章的分析,全面了解围绕人物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选择材料,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课堂实践可操作性强,直观,易于学生学习和评价。
四、布置作业
以下题目二选一:
1.根据你课内完成的思维导图,完成1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2.你有自己的偶像吗?选择一个你最崇拜的偶像,搜集关于他(她)的图片、材料,画出思维导图,选取典型事例,表现偶像个性特点。围绕“我的偶像”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完成1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完整呈现出1篇规范的写人习作。另外要求学生搜集资料,画思维导图,促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再练习写作,让学生有话可说,不至于盲目选材,一知半解地评论偶像。
【板书设计】
写人要抓住特点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实现了讲练结合,既有写法指导,也有写作实践,力争以兴趣为激发点,以能力为落脚点,以训练为手段,逐层深入,步步推进,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人物描写方法和在具体事情中体现人物精神品质、性格特征的方法。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通过修改病例,明白了什么才是好词、好句、好文章并运用到实践写作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规律,动手写习作,让学生明白如何修改作文,如何写好作文。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在老师鼓励、引导下课堂处于师生、生生合作学习的情绪高涨的氛围之中。
教学重点、难点
1、修改病例作文。
2、总结写人作文的规律及完成1篇习作。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1篇典型的写人病例作文。(有条件的发给每生人手一份或多媒体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身边有人吗?
生:(窃笑)有。
师:有你熟悉的人吗?谁?
生:我的爸爸、妈妈……
师:有你喜欢、讨厌、敬佩的人吗?(提问的过程侧重让学困生回答)
在课的开头通过简单易答的提问式谈话能激起学生开口说话,树立对课的兴趣。多提问学困生既不忽视他们,也换回他们一起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为下面的作文作铺垫。
二、修改病例,总结规律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你身边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人的作文。板课题:学习写人作文
在学习写人的作文之前让我们先看看这位小朋友的作文。(出示病例作文)
(一)全班齐读病例作文。
师:同学们读完这篇作文有何感觉?
示意学生先认真看不要急着说话。指名班上朗读较好的学生再把病例作文读一遍,并向学生提要求:认真倾听同学读,把你认为有毛病的地方或优美的句子用你喜欢的方式作记号。
(二)指名朗读病例作文。
1、课堂交流,指名交流
A、听完后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斟酌给学生一定的修改时间。并引导学生可带着这样的问题去修改“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你为什么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B、修改的同时也可以说说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可按“原来怎么写的——你觉得好在哪里”的顺序说出自己的理由。
2、总结规律
在评析这篇病例作文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总结写人作文的注意事项,即:
1、拟个什么样的题目,可按人物性格特点拟题如:调皮的xx、爱哭的xx、幽默的xx;也可按人物品质特点拟题如:坚强的xx、勤奋学习的xx等方式来拟题。
2、写人作文就是通过记叙与所写的人物紧密相关的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的某些特点或优秀品质的文章,与写事的文章一样都写到事但不同的是写事是通过事情说明道理而写人是通过事情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品质。它的一般规律:
a、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或“一人多事多品质”;
b、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什么才是1篇好作文的条件,即:
1、有童真、童趣;
2、想象力丰富;
3、有真情实感;
4、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5、巧妙运用修辞手法;
6、题材新颖等。
三、构思起草,写作文
同学们在你们身边有很多人,其中把你最想告诉老师的那个人按照总结出来的方法写下来给老师看。学生写作,教师巡视,对写作文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予以解决、指导。
四、学生自行修改和交换修改习作。
五、全班交流评出最佳习作在班上范读,激励成就感。
第五、第四环节,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修改作文的理解,也是为修改好这篇作文再做工作。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注意特点鲜明的人,学会通过观察交往等多种方法了解人物的特点,收集人物典型的事例和相关材料。
2.引导学生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写人,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3.在习作训练中培养说真话表真情的表达习惯。
4.培养学生习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恰当的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写人,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并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话筒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出示话筒,问:这是什么?(生答:话筒)一般来说哪种职业的人离不开它?(生答:歌手,主持人)那这些人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生答:唱歌唱得非常好。)那好,今天老师就拿着话筒给大家唱一首《为了谁》,(老师深情的唱,学生静静地欣赏。)唱完,师接着问:老师歌唱得怎样?(生说:唱得很好)那好,这就是老师一个鲜明的特点。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老师板书题目)
二、明确目标,打开思路。
1.准确审题
让学生快速浏览第七组习作,看看编者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什么任务?
2.引导学生理解题目
(1)习作对象: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人物特点鲜明,体现于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行为举止)之中。选人的范围:这个人可以是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然见到过的陌生人。
(2)习作要求:运用写人方法,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特点包括:性格,爱好,兴趣,习惯,特长)。
(3)修改要求:合作评一评,改一改,使人物的特点更加突出。
3.引导: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多次练习写人,对于写人,我们一点也不陌生,那写好这篇文章——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关键是要做到什么呢?(生答,老师归纳:A、选准人物。比如说班上的某某同学性格温和或者说爱跳绳还是溜冰溜得好等等给你印象深刻,你就选择写他。B、选准事例。就是能突出他某一特点的真实的事情,当然写事情一定要写清楚。C、用准方法。比如说写具体事情的时候,就要把当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写出来。
4.让学生拿出笔和本子,把老师唱歌时的情景写出来。老师说一句,同学们接着写。
老师用左手拿起心爱的话筒,情不自禁地……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要求写好了就举手。
5.修改。
写好的同学上台读出来,然后全班同学看着习作评评,他的习作哪里有问题,哪些地方写得好。对大家认为写得好的地方老师给予鼓励。(1——2)
三、拓展延伸
运用写人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
四、板书设计
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选准人物(性格、爱好、兴趣、习惯、特长)
选准事例(真实的事情,写清楚)
用准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学会细致观察,从各角度抓住人物特征,从而突出人物形象
2、体会细节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3、学以致用,根据所学的细节描写,进行写作练习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细致观察,学生能够从各角度抓住人物特征,突出人物形象
本课的教学难点:学以致用,根据所学的细节描写,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 练习法 猜谜导入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采取的导入方法:猜谜法
老师给出两个人物的文字描写,学生根据文字进行猜人物。
描写一:它头脑聪明,爱搞发明,勇敢坚强却屡战屡败,每次结尾总是说句:“我一定会回来的”。(灰太狼)
描写二:他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不黑也不白,不高也不低的鼻梁和不宽也不窄的脸。(不明特征的路人)
总结:描写人物要细心观察,认真比较,抓住人物的特征,才能够把人物写活。
(意图:这种方法,不仅引起学生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的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所谓“人物描写”,就是以文字具体描绘出人物的形象。描绘人物不只是指人的头发、脸色、眼睛,还包括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
要写好一个人物,首先要细心观察,抓住特点,凸显人物鲜活的个性。那么,如何从哪些角度来抓住人物特点呢?
1、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就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例如:他正在厨房里,紫的圆脸,头戴一定小毡帽,项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少年闰土)(六年级上册)
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哪吒)
技巧:(1)细心观察,善于发现被描写者不同于他人之处。然后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将细节扩大化。
(2)重要对眼睛的描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表现人物个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练笔:观察书上的鲁迅和爱因斯坦的肖像,选一幅尝试进行一段外貌描写。(一百字以内)
2、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对话及语气进行的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
例如:“我一定会回来的。”(灰太狼)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选自《秋天的怀念》中母亲的语言描写,突出一个无时无刻关爱儿子的形象。)
技巧:(1)性格化,符合人物身份。
(2)能够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反映其内心活动。
(3)简洁想象,写清楚人物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就是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有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例如: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某某,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少年闰土》)(闰土刺猹的描写,凸显他活泼形象)
技巧:(1)准确选用动词
(2)精心修饰动词
(3)针对连贯性的动作,要先想到动作的先后顺序,除了写出做了什么,还要写怎么做的,在什么背景下做的。
重点讲解: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先生的动作
4、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就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例如: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以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散步》)(人物纠结的心理状态)
技巧:(1)可以直接用“他想”“他自言自语地说”“他在心中发誓”等语句引出
(2)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揭示人物语言
(三)总结:
(1)细心观察,抓住人物特征
(2)紧扣特点展开具体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3)巧用典型事例,详略得当
(四)作业布置
从课本55页的三道练习题中任选两题完成。写完下节课分享。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示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3、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学习重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示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了解《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故事梗概。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通读课文
1、出示课题:
人物描写一组
说说以前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课外读物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一说是怎样描写的。
2、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二、默读课文,畅谈感受
1、默读课文:
寻找印象深刻的段落,多读几遍。
2、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同学充沛发表意见:
⑴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评价,比方:
小嘎子很机灵;凤辣子很泼辣;严监生很吝啬……
⑵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言行的感受,比方:
严监生临时前“伸着两个指头”这个动作,课文中反复出现,充沛说明严监生的吝啬……
⑶可以说说课文的语言在表示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比方:
“凤辣子”这个名字很能反映她的性格……
三、深入研读,感受人物
1、选择自身最感兴趣的人物,深入阅读短文,在阅读中尝试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⑴在短文中找出特别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句,画下来,反复朗读。
⑵你所阅读的短文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标注在课本上。
⑶想象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头脑中形成图像,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2、研究同1篇短文的同学自由组成小组,相互讨论切磋研读效果。
第二课时
一、课堂交流,分享效果
1、交流《小嘎子和胖墩儿竞赛摔跤》的学习情况:
⑴小嘎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她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上风。”──可以看出小嘎子的机灵和“狡猾”。
……
⑵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2、交流《临时前的严监生》的学习情况:
⑴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总部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越发指得紧了。”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没了气。”
──从这个简单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严监生人都将死,仍恐费了灯油,是多么吝啬。
……
⑵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3、交流《“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学习情况:
⑴“凤辣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认未到而声先至,其他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唯有她“放诞无礼”,活脱脱的泼辣相。
……
⑵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二、反思形象,感悟写法
1、快速阅读3篇短文,你认为哪个人物形象在你头脑中留下了最鲜明的印象?为什么?在文中找出理由,做好标注。
2、交流讨论,同学只有发言,讲述自身的看法和理由,教师可随机点拨,点拨的要点:
⑴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如:
小嘎子的动作就是一个小小朋友才会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小朋友简单的“狡猾”。
⑵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特定的情境相结合,突出了人物形象。如:
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凤辣子”在众人面前风风火火的语言,都有力地表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⑶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很典型。如:
“凤辣子”一下子转悲为喜时,一前一后说的话,就是典型的人物语言;严监生那伸着的两个指头,就是典型的动作描写。
三、创设情境,尝试描写
1、小结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有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要典型。
2、回忆生活中影响深刻的人物,设想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描写一个人物活动的片断。
3、讲评同学描写的片断,也可以让同学相互评点。
四、作业
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性格的句子。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1.练习写人,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3.交流、讲评作文,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学习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指导学生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
师:走进第二单元,我们认识了很多名人,有(尊重和爱护儿童的)的列宁,( 关爱儿童 ) 的高尔基,(善于思考)的李四光,(诚实守信)的宋庆龄,感受到了伟人的优秀品质。这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在我们的脑海中久久回荡,那么作者为什么能写的那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呢?
2、学生交流反馈。
3、教师总结。
不错,作者他抓住人物特点来写。那么你能不能也向作者一样,使你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传神呢?那么让我们一起翻开31页的习作二。
二、明确要求,指导审题
小黑板出示习作要求:
(1)选择身边的一个人来写。
(2)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或特点。
(3)自己拟题,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三、开启思路,指导选材
(一)说自己熟悉的人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熟悉的人有哪些人,什么样的人是熟悉的人?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准备写谁?你要写他的一件什么事?你要表现他的什么品质?你要写他哪一方面的特点?(学生思考三、四分钟)
3、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围绕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自由畅谈。
4、全班交流介绍自己熟悉的人
(二)指导写熟悉的人
1、师:同学们可真是有心人哪!别看你们年纪小,可真懂得欣赏别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我们熟悉的人的特点在文章中表现出来呢?你能教同学们一招或几招方法吗?(生思考、讨论)
2、指导学文
师:这样吧,让我们再到老师准备好的两篇文章里去找找答案吧。(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两篇范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文章,这里有我们无声的良师益友。
3、学生认真阅读两篇有关写人作文,教师巡视课堂,并相机指点学生有效地自学。
4、师:如何才能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同学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给大家说说?
(1)指导学生进行外貌描写
①生:我懂得了写人要描写人物外貌。
师:写人物外貌特点,要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
(学生交流,此时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的板书。)
②教师指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的外貌。(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指导。) ③指生读习作,师生评议。
(2)指导进行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①生:应当注意刻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师:可我们怎样才能刻画好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呢?(学生交流怎样写人物的语言)
教师总结:写人物的语言,不能只写某某说,要辅以恰当的动作、神态、姿势、语气或情绪,这样写语言会更生动形象,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特点。
②可我们怎样才能刻画好人物的动作呢?(学生交流怎样写人物的动作) 教师总结:准确的动作描写,能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描写人物的动作,既要写出做了什么,更要写出怎么做的。首先,要精编动词,把动作写准确具体;其次,要写出人物的连续动作,活现出人物的动态情景;然后,尽力写出人物的动作细节,反映出个性风采。
(3)指导学生写事
①生:写人,没有典型事例可不行。
②师小结: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点,必须用事实说话,必须借助一两件典型、新颖的事例来表现。“典型”,就是要有代表性,鲜明而突出,不能太平淡、一般:“新颖”,就是不落俗套,时尚而前卫,不能总写那些老掉了牙的事。
③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按本次习作要求,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一具体事情。 学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④指名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四、课堂总结:
要想写出人物的特点,必须选择一件突出的事例;要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里活动;要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我们写完作文以后认真修改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有位作家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我们写好作文以后,也要反复阅读,仔细推敲,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七、布置作业 将修改后的作文抄正。
板书设计:
外貌:容貌 身材 穿戴
我熟悉的一个人 语言典型事例 人物品质
动作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外貌特点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仔细观察的能力。
重 点:
抓住外貌特征描写人物。
难 点:
抓住人物身形、表情描写人物。
课 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PPT
学习过程:
一、课堂激趣
1.与众不同的他(看图识人)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初识外貌描写
1.千里追凶
2.外貌描写定义及作用:
四、抓住外貌特征
1.画容貌
①以貌取人
②猜猜他是谁?
③试一试
2.画衣着
①看衣识人
②猜猜他是谁?
③说一说
3.画身形
①挑肥拣瘦
②练一练
4.画表情
①神形兼备
②练一练
五、妙笔生花
1.请选择班上的一位同学,用文字为他画一幅画吧!
要求:
1、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容貌、衣着、身形、表情)。
2、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以上是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背影》的动作描写探究出方法,并能运用于“实战演练”.
2、能根据《暗算》的视频及文字材料说出语言描写的方法.
3、能综合运用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编写“真情告白”剧本并辅以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人物的肖像描写,但是仅仅通过肖像来了解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当尽力使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语言中表现明白,从而让人们对这个人能有更深刻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人物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板书: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二、忆海拾贝
打开记忆的仓库,在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总是让我们感动着……(课件展示)同学们知道这段文字选自哪篇课文吗?(朱自清的《背影》)对,这是一个买橘子的父亲的背影,一个凝聚着浓浓爱子之情的背影,让我们带着感情把这段文字朗读一下.(学生朗读)朱自清用他那饱含深情的双眼记录下这一刻,用他那隽永的文笔描绘下这段动作,让父亲的形象立体而生动.我们在收获着感动的同时,是否也能说出这段动作描写精彩的原因呢?(学生思考后回答)【预设回答与引导】
1、生:作者选用的动词很准确,比如一个“攀”,一个“缩”充分描摹出父亲翻月台时的艰难吃力,换做其他动词就没那么形象了.→师: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王安石的一句诗:春风——→生:又绿江南岸.→师:当初王安石为了找一个恰当的动词,曾找了“到、过、入、满”等不下十几次的反复推敲,最后才选中了“绿”这个动词,所以,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反复推敲的方法.可以把这种方法命名为——→生:推敲法.(板书:推敲法)
2、生:从这段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很仔细,他把父亲攀爬月台的动作进行了细致具体的分解,原本可能是“翻过月台”,却被他细化成走、探身、穿、爬、攀、缩、微倾等一系列动作.可见,人物的动作不是孤立的,而往往是一连串的组合动作.→师:正因为作者把动作过程分解出来了,所以才会这么精彩.我们就把这种方法称为“分解法”吧.(板书:分解法)
3、生:在描写动作时还应该有意识地在动词前加上恰当的修饰成分.例如:作者如果只是写“走到铁道边”,那就平淡无奇了,但在“走”字前加上个“蹒跚”表达效果就截然不同了,把父亲行走时身体肥胖、走路摇摆的情态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师:在动词前加上生动贴切的修饰成分,往往会有“柳暗花明”的效果.你来给这种方法命名吧.→生:修饰法.(板书:修饰法)板书呈现:分解法动作描写推敲法修饰法分享了大家的思考成果,我们发现可以运用分解法、推敲法和修饰法来进行动作描写.希望同学们能把它们运用到我们接下来的“实战演练”中.
三、实战演练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人物的动作表演,请同学们先用“分解法”将人物的动作过程捕捉下来.(课件展示小品《胡椒面》视频片段)(学生口头捕捉动作过程)
2、老师将同学们捕捉的动作过程用文字呈现出来,请同学们推敲一下括号中哪个动词较为准确并简述理由.(学生推敲选择,并简述理由)
3、动词已经选准确了,这段动作描写是否已经传神了呢?还缺了点什么呢?(修饰成分)请同学们选择一处动词进行修饰润色.(学生添加修饰成分,并简述理由)同学们,典型的动作描写,可以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反映人物心声的语言描写也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起来,让读者不仅如闻其声,而且如见其神,如知其妙.
四、感受经典
1、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暗算》,这部电视剧以精彩的对白而为人所称道,下面我们将要欣赏其中的一段经典对白,请同学们先了解一下这段对白的背景:(课件展示)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段对话,欣赏的同时也请同学们思考:这段经典对白对于我们学习语言描写有何启发?(课件展示《暗算》视频片段)
3、学生看讲义上的文字材料进一步思考,准备回答.人物简介:钱之江——打入国民党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代号“毒蛇”),国民党上海警备区司令部总破译师代主任——蒋介石委派至上海的亲信特使,国民党军统特务头目之一钱之江 大幕就要落了.
代主任 可遗憾的是,谢幕的是我而不是你.
钱之江 生命的序曲是几声哭泣,终结却只有一声叹息.今朝谢幕的是你,来日不知何人.不过,人生得意须尽欢,人真正拥有的是当下,此时此地,所以我还是先为你鼓掌了.
代主任 谢谢,你太悲观了,虽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想你是何等卓越之人,大可不必一条道走到黑.你可以跟我去南京,蒋委员长太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钱之江 中国人的饮食以长江为界,南人喜米,北人好面;前者口清,后者味重.广东客家人爱好煲汤,山西老西儿喜欢吃醋.你我的祖籍南辕北辙,所以吃不到一起的人,难进一个门.
代主任 你的意思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生是党国人,死为党国鬼,你与我道不同,那你是何道?
钱之江 同是吃饭,国人用筷子,洋人用刀,此人和彼人,不都一样是人吗?难道你我之间竟有一个不是人?
代主任 钱总过于能言善辩,三寸不烂,巧舌如簧.我是真舍不得你,孤掌难鸣呐!没了你,我就再也听不到这种响声了.
钱之江 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足以影响一枝蜡烛的光辉.我不言败,因为大幕还未落下;而你过早叫喊胜利,却可能孤独面对舞台,座位下无人喝彩.
代主任 其实我心里已经知道你是什么人了,只是我无法证实.我遗憾造物主让我们成为敌人,而不是同志,只能各为其主.
钱之江 我是什么人?你是什么人?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这是你.而我,生来死往,象一片云彩,为太阳的升起,宁肯踪影全无.
代主任 好口才!
钱之江,那我告诉你,即便大幕拉上,我也绝不会让你曲终人散.这个世界离开你,我会孤独,我会一览众山小,我会高处不胜寒.所以你不光不能离开,我还要你坐在舞台下为我喝彩.
钱之江 那我们都拭目以待.
代主任 不到黄河不死心.
钱之江 不见棺材不掉泪.(学生思考后回答)【预设回答与引导】
1、生:这段对白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钱之江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所以他的语言中流露着沉着坚定、乐观豁达、视死如归的特点,同时,他能潜入国民党高层说明绝非等闲之辈,所以从他的语言中还可以看出他的睿智果敢、学识渊博.可见,人物的语言必须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师: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称为“合身份”.(板书:合身份)
2、生:背景中介绍到,这是在“南京密令”生效的前夜两人之间的一段对白.从对白中可以看出两人虽然面色从容,不温不火,实际上弥漫着针锋相对的硝烟.正如台词中所说“大幕就要落了”,在这种情境下,两个不同信仰的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就尤为明显.所以,精彩的对白往往需要创造情境.→ 师:创造情境,让不同性格的人在同一情境中发生碰撞.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 →生:造情境.(板书:造情境)
3、生:这段对白非常含蓄,给人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有很多“言外之意”的句子耐人寻味.例如:“我生是党国人,死为党国鬼,你与我道不同,那你是何道?”这句话虽没有直说,实际已明白指出钱之江就是共产党.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含蓄的语言描写.→师:这种含蓄的语言表达方式,我们把它叫做“潜台词”.(板书:潜台词)板书呈现:分解法潜台词动作描写推敲法人物个性合身份语言描写修饰法造情境无论是运用分解法、推敲法、修饰法来进行动作描写还是运用潜台词、合身份、造情境来进行语言描写都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出人物的个性.
五、真情告白
1、得到这些启示,我们是否可以学以致用呢?同学们也许对“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况还历历在目,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排除炸弹万多枚的排爆专家吧?他就是——王百姓(课件展示).我觉得让我们感动的不仅仅是他卓越的工作成绩,还有那个在他背后默默支持的妻子.假如有一天,王百姓刚下班回到家又接到了执行排爆任务的紧急电话.你觉得他与妻子之间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课件展示)(小小组分工合作)
2、下面,我们将欣赏几个版本的“真情告白”.请同学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剧本,然后结合刚才的编写要求来谈谈你的看法.(用“实物投影”展示剧本、小小组表演)(其他小小组评价剧本)
六、课堂小结
张三绝不附属于李四,李四也绝不等同于张三.此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所以,我们无论是运用分解法、推敲法、修饰法来进行动作描写还是运用潜台词、合身份、造情境的方法来进行语言描写,都应该立足于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真正张扬出人物的个性!
上一篇:《丑小鸭》教学设计【优质2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