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书包教学设计(最新1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观察、示范和实践,培养学生整理书包的能力,提升自我管理意识,促进学习效率。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整理书包教学设计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整理书包教学设计

整理书包教学设计 篇1

1.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能按一定标准给物体分类的能力。

〖教材分析〗。

“分类”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学生实践性的活动。教师不宜把“分类”作为知识点来讲授,或者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分类的含义。这部分教学应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分类的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因此我对本节教学做如下设想。

1.生活引入。

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看录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相互叙述,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想像、交流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

2.导放结合培养学生能力。

运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如帮售货员摆放货物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必要性。“分一分”这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

3.渗透爱家庭、爱劳动的教育。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整理房间的过程,当学生愉悦地看到整理后的房间时,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电教设备齐全,学生全部接受过学前教育,都来自城市,家庭教育良好。

(一)活动一:看录像带学生逛超市。

(创设情境,体验分类。)。

1.秋天到啦,香山的红叶红啦,老师和你们一块儿去秋游。我们带些食品去吧!

师:想买点什么?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2.咱们一块儿去买吧,出示华普超市外景照片:这是哪儿?

3.咱们一起进去逛逛,好吗?

出示百货区录像,这能买到吗,为什么?

出示玩具区录像,这行吗,为什么?到哪儿能买到呢?

出示食品区录像,你们说快到了吗,为什么?

出示卡迪那货架录像,终于找到啦!咱们拿两袋,还缺什么吗?

出示面包货架录像,选多纳圈吧。

出示牛奶货架录像,这么多牛奶选一盒吧。

4.这么多东西都买好了,为什么这么快就买好啦?

5.看看超市在摆放东西时是怎么摆放的呢?板书:分类。

6.有什么好处吗?

(评析在师生愉悦地逛超市中,自然地引入课题。学生在寻找要买的东西时,深刻地感受到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活动二:把水果和蔬菜分类。

(在情境活动中理解按一定标准分类。)。

1.顾客不断地采购,货架上的东西需要不断地补充,出示各种水果和蔬菜的图片。

2.超市里进了这么多的货物,如果你是售货员,你打算怎么摆放。

3.学生动手分。

4.汇报反馈。

(评析让学生动手分,人人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很乐意做售货员,积极主动地进行分类,很快找到了分类标准,并且体验到要想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必须分类摆放。)。

(三)活动三:分一分。

(在具体情境中主动探索分类的方法。)。

1.刚逛完超市,看得出大家对买东西已经有经验了,想亲自买吗?

出示:

2.这么多东西,让你们每组四人共同去买,怎么能最快买回来?

3.小组内商量一下,哪组商量好了,你们打算怎么买?

4.请把你要买的东西买好后装到应放的袋子里,按照你们的想法,比一比哪组买得最快,开始吧。

整理书包教学设计 篇2

1、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会分类总结,归纳整理和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口算卡片,

一、分类整理:

出示一组口算卡片。

25+839+4036+759+2。

50+1621+642+347+30。

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25+821+636+759+242+350+1639+4037+40。

2、21+642+325+836+759+250+1639+4047+30。

告诉小朋友你为什么会这么分呀?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不进位加),两位数加整十数。)。

二、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算出来吗?比一比谁算得快?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突出进位加法。(请学生说算法)。

三、练习:

这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样的题?(分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的.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小组活动)。

四、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评(重点讲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两痊数加整十数。

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位。

减法两位数减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退位。

整理书包教学设计 篇3

: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初步使学生养成有条理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师:书包、课本。学生:书包、课本。

:怎样把学习用品有条理地装进书包。

:按类整理,课本类是按照使用次数的多少排列顺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我说一个谜语,大家听好,考虑好了再举手回答谜底。

身体短来耳朵长,各种知识肚中装。上学我要把它背,放学我要它帮忙。

书包是同学们离不开的物品,我们要把各种文具、作业、练习本、书本等装入书包,然后背着书包进入学校学习,放学时,又要把学习用品装入书包,背着它回家去。怎样把学习用品有条理地装进书包,怎样用正确的姿势背书包,正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装书包。

1.整理分类。

我们使用的学习用品较多,有课本、作业本、橡皮、铅笔、文具盒等。先将这些东西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课本类,一类是作业本、练习本类,还有一类是文具类,如橡皮、铅笔、小刀等。然后按类整理,课本类是按照使用次数的多少排列顺序,语文课时多,放在最上面,其次是数学,依次是思想品德、自然、音乐、美术、体育、社会、劳动。要让学生记住这一顺序,以便取放。作业本、练习本也要按照科类或按课上使用课下使用分,文具要装入文具盒内,让学生练习,同桌检查。

2.装书包。

所有的学习用品整理分类后,即可装书包,要先装课本类,再装练习本类,最后装文具类。装好后,同桌要互相检查一下,然后,老师训练学生熟练地取出、装入某种学习用品。反复练习几遍。书包整理好后,要放在桌洞里或桌旁,如果在家里,可以放在自己的写字台上或挂在适当的地方。

三、讲授背书包。

1.认识不同样式的书包:单肩式、双肩式、手提式。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双肩式书包。

2.背书包的方法。单肩式书包可以将带子直接挂在左肩或右肩上,书包顺势垂挂在左腰或右腰下;也可以将书包带子套过头,带子挂在左肩,书包垂挂在身体右侧。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背法,都要将书包带子的长短调整好,而且左右肩轮换使用。

3.可简单介绍一下手提式、双肩式书包的背法。

四、练习背书包。

可按小队分组,让学生背起书包,在教室里走一走。

五、小结。

整理书包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步掌握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预习作业:

1、把课本34页第5——7题在作业本上写一下。

2、把课本35页第8、9题自己动手做一做。

—、预习效果检测。

1、计算下面圆柱的表面积。

底面半径6厘米,高8厘米。

底面直径1米,高2米。

底面周长分米,高3分米。

2、计算下面物体的体积。

圆柱:底面直径5厘米,高7厘米。

圆锥:底面半径3分米,高是底面半径的2倍。

二、合作探究。

1、复习公式。

2、做复习第5----7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指名学生口答每题算式,老师板书出来。

提问:刚才一题是求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一共是多少,根据刚才一题的解答,你能找出数量关系解答这道题吗?(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

3、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做第8、9题,学生讨论。

三、当堂达标检测。

完成补充习题的作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整理书包教学设计 篇5

1、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归纳、整理能力。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3、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呈现故事,提出问题。

1、老师讲“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

猜一猜,听完这个故事用了多少时间?(1分52秒)。

2、这个小故事在书上68页,想一想,这篇文章大概有多少字?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内交流。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1)一个字一个字的数。

(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再数共有多少行。用每行的字数22乘行数13得到算式22×13,22≈20,20×13=260。所以这篇文章大约有260个字。

(3)22×13≈200。

(4)可以用笔算,22×13=286。

二、归纳知识。

1、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和方式,并进行整理。

2、小组代表汇报,大家进行评判。

板书:乘法口算。

乘法估算。

乘法笔算:不进位乘法。

进位乘法。

三、巩固拓展。

1、基本练习。

(1)练习十七第1题: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估算练习。

42×1839×1157×2842×1263×47。

你是怎么估算的'?能有几种方法?

2、尝试编题并解决问题。

请学生寻找生活中可以用口算、估算、笔算乘法解决问题的例子,由小老师亲自请学生回答。

3、小企鹅想回家。(练习十七第2题)。

4、完成练习十七第3、4题。

第3题:

第4题:

(1)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两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2)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再去做。

四、总结收获:

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35页。

乘法口算。

乘法估算。

乘法笔算:不进位乘法。

进位乘法。

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整理的能力还比较差,讲得很零乱,东一点、西一点,没有系统性,以后还需要慢慢地进行培养。

作业反馈:此次作业有5道题。第1题是笔算后再连线,学生完成得很好。第2、3题与前面的时间有稍许联系,有些条件是暗藏,如七月份可运多少垃圾?已告诉每天运18吨,七月份是31天。又如每月用水17吨,一年共用水多少吨?一年是12个月。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指点。第5题是带星号的题目,理解力好的学生做得比较好。尤其是第2个小问题,剩余的票按每张18元全部卖出,可以再收多少元?剩余是584-370是三位数,好多学生能根据二位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到正确答案。但小部分的学生还有困难,但对他们不作要求。

整理书包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回顾与反思的能力。

3、先让学生在交流汇报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与整理,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学、怎样学数学和用数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对一至四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有条理地进行整理与复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淘气和笑笑以及他们的同学一起学习的图片,大家想看吗?

1、出示教学情境挂图。

2、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小组交流前一段时间学到了什么?

2、组织全班交流,对前一段时间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回顾。在整理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将前四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类板书,并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与说明。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第1题。(1)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2)抽取几道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第3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字信息?

(2)独立完成第(1)---(4)个问题。

(3)全班订正。

3、第3题。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2~3分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今天我们对开学来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收获,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你留下怎样的成长足迹?我们来一起说一说吧。

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示,从什么是数学、怎样学数学、怎么用数学等角度来寻找自己的成长足迹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成长足迹以写“数学日记”的方式纪录下来。

3、课外作业:第2题。

教学反思:

整理书包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1、口算练习(开火车)

2、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对表内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出示一道乘法算式:12÷3=

提问:看到这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追问:为什么12÷3=4,你怎么知道的?(引出乘法口诀。)

1、小组比赛背乘法口诀。

2、同桌互考口诀,补充口诀。

3、根据口诀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追问:任何一句口诀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对吗?

(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看到12÷3=4这道算式你还想到了什么?

引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三)除法运算的含义及解决问题

看算式12÷3=4,利用学具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摆学具的形式:

1、自己先摆一摆

2、同桌合作摆

3、指名板演

引出除法运算的含义

练习题

1、看图列算式

说一说是怎么想到?怎么算的?

2、解决问题

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做?

三、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整理书包教学设计 篇8

1、让学生经历整理分类的过程,体验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2、让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全体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确定分类标准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课件、书包、帽子等。

《整理书包》这一课是《分类》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同一标准分类的'基础上学习不同标准分类。《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力求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主要结合生活实际以“活动”为主;努力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我把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即数学教学要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的开始,我主要利用教材优势创设了一个“整理书包”的活动情境。整理书包是学生最熟悉的,利用这一熟悉的活动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并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启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以“活动”为主,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有学者说:“最宽松的时候是创造性思维最活跃、创造力最丰富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这一课改新理念。因此,整节课的教学我都是围绕活动进行,并以学生熟悉的人物“淘气”为主线把“分帽子”、“分学生”、“分物品”等活动串联起来,让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分类活动,而且每一个活动中都安排有同学之间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整理书包的”、“说出你分帽子和分人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利用学生之间的资源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尝试、思考,并让学生通过活动去操作、讨论、交流以达到本节课的目的“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3、提供自主发展、自由发挥的空间,张扬学生的个性。

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在分人和拓展分类过程中,我大胆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找到不同的分类方法,使学生不受课堂空间的约束和限制,而我则是用赞赏和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

4、加强小组合作交流,强化人际互动。

由于本单元教材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本节课我主要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让小组先讨论后个人汇报,让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1、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进行拿书比赛,让学生体会整理书包的必要性。

师:(出示一个书包)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

生:(齐)是书包。

师:对!书包是我们每天学习离不开的好伙伴,那你们的书包有没有整理过呢?(有的学生自信的说:“有”,有的则犹犹豫豫。)。

师:(微笑着)那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一个比赛(拿书比赛),那我就知道谁是经常有整理自己书包的,是最勤快的。请你从自己书包里找出一本语文课本来。(学生在拿课本时,有的拿得快,有的拿得慢。)。

当还有个别学生没找到课本时,教师让学生停止活动。

师:请你把手上的课本举起来。(有个别学生没有。)。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没有找到语文课本呢?

生1:可能他的书包太乱了。

生2:可能他动作太慢了。

生3:可能他的书包没整理。

……。

师:请××同学,你来说说你自己为什么拿得比其他同学要慢呢?

生:因为我的书包太乱了,没有整理。

师:看来书包没整理好的话,那找起东西来就太慢了,这样的话就会影响我们的学习,那看来我们要不要经常整理自己的书包呢?(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

生:(齐)要。

让学生从书包里拿出书全员参与整理活动。

师:(1)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一下自己的书包吧。(出示课题:整理书包)。

生:听清了。

师:那我们就动手吧,“预备——起”(课件出示音乐)。

学生在音乐声中整理自己的书包,教师参与到学生当中去。

师:请小朋友们边整理边想一想自己是怎样整理书包的?

当学生整理得差不多时,就让学生停下来(音乐停)。

师:请你们在小组里面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自己的书包的。(小组内互相说)。

师:现在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书包的?(学生纷纷举手争着说)。

让学生汇报情况:

生1:我是把大本的放在一起,把小本的放在一起。

师:真聪明!你是按书的大、小来分的。还有谁的不一样?

生2:我是把课本放在一起,把作业本放在一起。

师:真了不起!你是按类别来分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我是把语文课本和语文作业本放在一起的,把数学课本和数学作业本放在一起的,把英语课本和英语作业本放在一起的。

师:(用赞许的目光望着学生)你真棒!你是按科目来分的,那你拿起东西来就更快了,我们应该向你学习。

生4:我是把厚的放一起,把薄的放一起。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还会把前面学的知识用起来。

师:现在大家都整理过自己的书包了,我们再来一次拿课本看一看跟刚才有什么不同。

生:现在我们很快就找到了要找的课本。(整理书包后再拿书,让学生体会整理书包的意义:要把书包里的课本、练习本等物品进行分类就能很快找到。)。

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刚才在整理书包的时候想出了那么多的分法,我真佩服你们,同学们的整理方法都叫做分类。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方法呢?因为不同的分类标准就有不同的结果。那以后在分类中,只要你肯动脑筋,就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二、活动2:(分帽子)。

教师拿出不同的帽子让学生进行分类。

师:今天淘气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爱开动脑筋,所以,他想送你们一份礼物呢!是什么呢?(当学生急着想知道是什么时,出示如p55的实物帽子)。

生:是帽子。

师:没错,他今天特意去商场买了一些帽子,漂不漂亮呢?

生:漂亮。

师:那你想不想得到这份礼物呢?

生:想!(学生很想得到的样子)。

师:不过要想得到这份礼物的话,必须先完成一个任务。

生:是什么任务呢?(学生疑惑着)。

师:要把这些帽子进行分类。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后说出可以怎样分这些帽子,(给时间让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

师:谁来介绍介绍你是怎样分的。

让学生汇报情况:(让学生先上台演示后说)。

生1:我是把秋天戴的帽子放在一起,把冬天戴的帽子放在一起。

生2:我把兰色的帽子放在一起,把红色的帽子放在一起,把黄色的帽子放在一起。

生3:我是把有帽沿的放在一起,把没帽沿的放在一起。

师:同学们真爱开动脑筋,会按帽子的样式和颜色等等来进行分类,那现在就把淘气的这份礼物送给你们吧!(给回答的学生奖帽子。)。

三、活动3:(分物品)拓展学生思维。

生:愿意。

师:那我们就来帮帮淘气吧!同桌先互相讨论一下,然后我再请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帮淘气的。(让学生讨论)。

师:现在,谁愿意来说一说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生1:我是把大杯、大球、大鞋盒放在一起,把小杯、小球、小鞋盒放在一起。

生2:我是把杯子放一起,把球放一起,把鞋盒放一起。

生3:我是把用的放在一起,把玩的放在一起。

生4:我是把形状一样的放在一起。

……。

(有些学生还想说,但由于时间关系,教师把话题引入分人)。

四、活动4:(分人)。

师:看来分类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不是吗!瞧!(课件出示淘气和所说的话)淘气他说:“我们教室的人也可以进行分类呢!”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分分看呢?(学生都表现得很想再分。)。

生:想。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来分一分教室里的人吧!赶快看一看教室的人,想一想又可以怎样分类呢?呆会儿我就要让你们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了。

师:谁来说说可以怎样分呢?

让学生汇报情况:

生1:可以分成男同学和女同学。

师:真棒!你是按性别来分的。

生2:可以分成穿校服和没穿校服的。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是按衣着来分的。

生3:可以分成扎头发和没扎头发的。

师:真了不起!你是按头发来分的。

生4:可以分成奖了红花的和没奖红花的。

师:你真会观察!那老师希望没奖到红花的同学加把劲。

生5:还可以分成戴眼镜和没戴眼镜的。

生6:还可以分成高的和矮的。

……。

当学生还想继续说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下课时间与同伴互相说一说。(不要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五、总结回顾。

师:(1)今天我们进行了哪些活动?

(2)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生2:我们帮淘气分了帽子。

生3:我们还分了教室的人。

……。

师:那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以后要经常整理自己的书包。

生2:我知道了怎样整理书包拿书会快一点。

生3:我知道了分类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

六、实践活动。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分类,其实分类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如:万佳或天虹商场的东西。那课后就请同学们到万佳或天虹商场去看一看,那里的东西是怎样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整理书包教学设计 篇9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2页—第55页的“整理与复习(一)”。

1、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2、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说一说:

1、你学到了什么?

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

2、小组讨论与交流,以表格、网络图或者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小组间互相交流学习。展示小组的作品,介绍整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进行反思和整理的能力。

二、想一想: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可以让学生根据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较难的或自己还不会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与交流,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3、全班交流学习。展示小组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介绍解题方法,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

三、练一练:

1、第一单元练习:

第1、2、4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部分习题作出讲解。

2、第二单元练习:

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补充有关第二单元的其他知识。

3、第三单元练习:

第3、4、6、8、9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部分习题作出讲解。

四、数学探索。

第1题: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无论是什么四边形最后都是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激发学生研究图形的兴趣。

第2题:从a到b有很多路可以走,有的是两个数相乘,有的是几个数相乘。主要练习用计算器做小数乘法,同时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五、数学游戏。

通过数学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所学图形的特征,学习逐步缩小范围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发展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

整理书包教学设计 篇1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70—87页。

1、使学生通过经历整理、交流、解决问题等数学活动过程,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进一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的整理和复习,建立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讨论、归纳整理的活动过程中,树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

3、在小组的示范、交流中,孩子能够学会用这种网络图的方式以小组或自己为单位进行单元整理复习。

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面积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整理中构建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一、回忆所学,导入新课。

师:这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第六单元《面积》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一单元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赶快回忆一下,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面积的定义、面积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面积的计算)课前我们借助导学单已经在小组内对这四部分内容进行了整理,并且每个小组选择了其中的一个部分,做了重点准备,下面再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各小组组长确认好分工,准备好一会你们组交流时要用的东西。

二、小组交流,梳理知识。

(指一小组上前汇报)。

小组交流第一部分面积的定义。

学生补充。

师小结进行评价。

2、师:好,接下来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来?看看哪个小组最勇敢?

小组交流第二部分面积单位。

学生补充。

师小结进行评价。

师:看大家对面积单位的内容认识得这样清楚,老师也给大家补充个小题,考考你,有信心吗?看大屏幕,巧填单位。

房间面积是18()卧室的门高约2()。

课桌面的面积约是24()果园的面积大约是3()。

爸爸身高是180()小学生的一颗大门牙大约是1()。

山海关区的面积约是192()。

3、师:真棒,大家不但认识的清楚,还能灵活运用。了不起,咱们接着往下交流。

小组交流第三部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学生补充。

师小结进行评价。

师:大家看,老师这有个问题,看谁能想办法,让1()=100()。

学生回答。

师:大家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么多种填法,别看这些小小的单位名称不起眼,用巧了还就真的能让1=100。来我们为自己鼓励鼓励!

4、师:最后看第四部分面积的计算,看哪个组交流的更精彩。

小组交流第四部分面积的计算。

学生补充。

师小结进行评价。

三、巩固基础深化理解。

1、师:咱们先来热个身,看着我们最熟悉的桌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课桌面的面积是多少?

师:要想求它的面积得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怎么算?(长×宽)还能提什么问题?

生:桌面的周长是多少?

师:要想求它的周长得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怎么算?(长+宽)×2。

那桌面如果是正方形,它的周长怎样计算呢?(边长×4)。

师:为了保护桌角,要给桌面的四周镶上铝合金边,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条呢?(这是求什么)。

师:想要在桌面上放一块玻璃保护桌面,至少要多大的玻璃呢?(这是求什么)。

曹老师最近新买了一套房,(出示图片)你知道这个房间的面积是多少吗?

不是刚复习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怎么不会算呢?

(长为9米,宽为6米)这回知道了吗?

大家看这面墙,曹老师想要把这面墙刷上彩漆,你知道刷彩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长和宽不是都告诉你们了吗?

再告诉你这面墙高3米。墙上有一扇面积是2平方米的窗户。

谁把这个问题完整的解答一下。

指名到前面给大家讲解题过程。

四、总结。

师:看,只要我们能把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你就会真正成为生活中的小能手了。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经历整理、交流、解决问题等数学活动,来进一步加深对面积这一单元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建立了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小组的示范、交流中,学生们学会了用这种网络图的方式以小组或自己为单位进行单元整理复习的方法。在学生们的整理和复习中,培养了学生们归纳、概括的能力,在讨论、归纳整理活动的过程中,树立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因为我们是从本学期开始慢慢的尝试上这样的复习课,我和学生们都需要适应,毕竟三年级学生还小,如果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己来,孩子们也无从下手,因此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看书,复习已学知识,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借助导学单把这单元的知识整理了出来,从而整体上把握了这部分知识的结构,然后在小组内先进行了交流,通过整理、对比等过程,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网络图,介绍整理思路,最后相互补充、相互质疑、相互评价,达成共识,完成了本课知识网络的构建。这样做,主要也是想告诉学生们还有这样的学习方法,为了给大家做好示范,课下我对个别小组进行了指导,是为了引导其他学生及小组交流时该怎样表述。

课标中还特别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因此在后半节课中,我创设了装修的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引发情感,来激发学习兴趣,以达到数学知识的活学活用。

在上课时,我注意保持和学生亲密融洽的关系,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对于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下,学生的思维积极,能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

整理书包教学设计 篇11

a组:

1、体会书包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的道理,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b组:

1、体会书包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的道理,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按学习用品归类。

书包、课本、练习本、文具盒、课件。

一、引入课题。

1、问: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爱惜学习用品”,我们知道了哪些是学习用品。这些学习用品我们天天要用到,所以我们要爱惜它们。那么,我们怎么来爱惜呢?(引导学生讲出整理书包)。

1、问:小朋友,你今天的书包是谁整理的?(爸爸、妈妈、奶奶、爷爷……自己)。

2、师:你们真行,那么,想不想把书包整理得更好?(想)好,我们现在就来学一学这个本领。

3、师:小朋友,你们先来看看老师是怎么整理的。

教师示范,学生观看。

(1)打开书包,取出书包里所有东西;

(3)依次将练习本、课本、垫板和文具盒放进书包里;

(4)没有用的东西丢到废纸篓里,还有一些学校里要用的东西放进书包里,要放整齐;

(5)合上书包盖,扣好袢儿。

4、问:你们都看清楚了吗?谁来说说怎样理书包?

5、学生口述过程,媒体出示。

三、组织学生操作练习。

1、问:大家都记住整理书包的方法了吗?现在,谁愿意上来整理一下书包?其他小朋友看看他们理得好不好,对不对。

3、师:你们觉得哪位小朋友整理的书包最好,就上来给他插一朵小花,然后说说为什么给他小花。(讲评、表扬。)。

4、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整理书包,你们想不想像刚才三位小朋友那样整理自己的书包?(想)现在,我们来整理书包。

四、巩固练习(小鬼当家)。

1、师:小朋友你们听,这是什么歌啊?(小鬼当家),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鬼当家》的游戏,请你帮助一些不会整理书包小朋友整理书包好,你们愿意吗?(愿意)。

2、出示一些书包。师:你们整理好书包后,请拿给后面客人老师看看,再说一说你是怎样理书包的。然后,把整理好的书包放回原来的位置。

5、小朋友介绍他得奖的原因。

五、总结。

1、师:这节课,小朋友们学习了整理书包的方法,我们知道了整理书包先……再……接着……最后……(学生齐说步骤)你们真棒!所以老师想告诉你们:只要我们努力了,我们就一定能行!让我们一起说:我能行!

2、学生齐喊:我能行!

3、师:下课了,让我们听着音乐,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回家吧。

4、学生律动出教室。

整理书包教学设计 篇12

这篇小说与一般的小说笔法不同,运用的是一种散文的笔调,表现了一个沉重的主题。它充满着欢快的情绪,却不乏动荡社会的沉重,这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学习时,可以从了解故事所叙述的基本事件和场景人手,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并从情节的理解中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如何理解“白色鸟”以及相关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并自行圈注其中的字词。

注意以下字词,特别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热辣苍凉迤逦歪歪趔趔粼粼闪闪黝黑、

白皙疖子歇憩马齿苋陡然熠熠。

泱泱葳蕤踉踉跄跄呢呢喃喃倏忽。

2、学生读记上述词语。并从中选取几个说一段话,要求说得尽可能的生动优美。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迅速默读全文。

2、提问:这篇文章中描写了哪些事件和场景?

明确:这篇文章所写的场景比较多,看起来也比较细碎,如,比赛扯霸王草,比赛射石子,拿河岸考黝黑少年,比赛划水,抓水蛇等等,这些场景都是围绕着两个少年展开的,表现出两个少年欢快的生活。

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场景放声朗读,并在读中品味,感受一下自己感兴趣的原因所在。

4、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所选定的文段,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了解两个人物形象。

1、学生默读有关两个孩子的片段。

2、提问:文章记叙了哪些场面来表现两位少年的?

3、学生讨论交流,评价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意义。

4、指名学生按照下列句式回答:

(1)黝黑少年是一个——的人。

(2)白皙少年是一个——的人。

注意:对于这两个人,文章并没有采用精雕细刻,但人物性格却已经跃然纸上,少年的天性也一览无遗。要求学生注意抓住其中的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来进行分析。

五、寻读鉴赏,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1、学生齐读有关白色鸟的段落,即“在那边,白皙的少年看见了两只水鸟……空气在燃烧。无声无息,无边无际”。

2、提问:你读了这几个段落之后,有什么感受?

明确:这几段描写,极力表现出了白色鸟之美。一方面,作者直接写白色鸟之美,另一方面,文章通过两个少年看见白色鸟时的反映从侧面表现出白色鸟的美。当然也还有许多可说的内容,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合理地分析,不可主观臆断。

明确:主要有两处,一是完整末尾的锣声一节内容,二是有关外婆的内容。

4、提问:文章哪些地方写了外婆?你可以推想外婆大概是一个什么类别的人吗?

明确:文章只有两处提到外婆:一是“忽然一天,外婆就打起包袱到乡下来了”,二是平时下午,外婆都是逼外孙睡午觉,独有开斗争会的这天下午,外婆交代自己的外孙“听话,莫出事,没断黑不要回来”。文章虽然没有明写,但不难看出这斗争会的对象便是外婆。

5、这篇小说题为“白色鸟”,请问:这白色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六、课文学习总结。

七、布置作业。

自己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十年**的资料,了解那个时代的有关内容。

整理书包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初步使学生养成有条理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书包、课本。学生:书包、课本。

教学重点:怎样把学习用品有条理地装进书包。

教学难点:按类整理,课本类是按照使用次数的多少排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我说一个谜语,大家听好,考虑好了再举手回答谜底。

身体短来耳朵长,各种知识肚中装。上学我要把它背,放学我要它帮忙。

书包是同学们离不开的物品,我们要把各种文具、作业、练习本、书本等装入书包,然后背着书包进入学校学习,放学时,又要把学习用品装入书包,背着它回家去。怎样把学习用品有条理地装进书包,怎样用正确的姿势背书包,正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整理分类。

我们使用的学习用品较多,有课本、作业本、橡皮、铅笔、文具盒等。先将这些东西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课本类,一类是作业本、练习本类,还有一类是文具类,如橡皮、铅笔、小刀等。然后按类整理,课本类是按照使用次数的多少排列顺序,语文课时多,放在最上面,其次是数学,依次是思想品德、自然、音乐、美术、体育、社会、劳动。要让学生记住这一顺序,以便取放。作业本、练习本也要按照科类或按课上使用课下使用分,文具要装入文具盒内,让学生练习,同桌检查。

2.装书包。

所有的学习用品整理分类后,即可装书包,要先装课本类,再装练习本类,最后装文具类。装好后,同桌要互相检查一下,然后,老师训练学生熟练地取出、装入某种学习用品。反复练习几遍。书包整理好后,要放在桌洞里或桌旁,如果在家里,可以放在自己的写字台上或挂在适当的地方。

1.认识不同样式的书包:单肩式、双肩式、手提式。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双肩式书包。

2.背书包的方法。单肩式书包可以将带子直接挂在左肩或右肩上,书包顺势垂挂在左腰或右腰下;也可以将书包带子套过头,带子挂在左肩,书包垂挂在身体右侧。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背法,都要将书包带子的长短调整好,而且左右肩轮换使用。

3.可简单介绍一下手提式、双肩式书包的背法。

可按小队分组,让学生背起书包,在教室里走一走。

五、小结。

整理书包教学设计 篇14

2.能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1.教学重点:归纳整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最近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单元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回顾本单元的相关知识。

二、师生互动。

1.呈现问题。

出示问题:本单元学习了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对照教材第42页情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用图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并说明为什么。

(2)在长方体中分别指出与红色线标示的棱平行的棱和垂直的棱,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全班反馈。

2.全班反馈。

相同点: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

不同点: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继续呈现以下问题。

(1)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知识你学到了什么?

4.继续反馈。

指名学生反馈,教师适时板书总结。表面积是各个面的总面积。

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其计算公式与体积的计算公式相同。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

整理书包教学设计 篇15

幼儿园生活即将结束,幼儿将进入小学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这要求幼儿在习惯养成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要提高幼儿整理学习用品的能力,让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期,为入学打好基础。现在的幼儿都是家中的小皇帝,从小爸妈惯着,爷爷奶奶宠着,养成了一种依赖的性格,不主动整理的不良习惯。通过此活动能够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目标:  。

1、了解书包的结构和各部分的用途,爱护小书包。

2、学习整理书包,培养有序整理文具、书本的好习惯。

3、清楚讲述自己的做法。

活动准备:每人一个书包、一个小筐内放(幼儿用书、田字格本、拼音本、绘画本、铅笔、橡皮、铅笔盒、手绢)。

活动课程实录:   。

(一)、听音乐导入。

孩子们,让我们听着好听的音乐唱起来吧!(唱)孩子们,你们唱的可真好听!唱的什么歌?《快上一年级》对,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要上一年级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那好,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小书包。

(二)、引导幼儿了解书包的结构及用途。

1、引导幼儿了解书包的结构。

师: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书包呢? 。

幼:我的小书包是红色的,上面有芭比娃娃;我的小书包是蓝色的,有奥特曼,还有背带里面有3层;我的这儿还有两个带网的侧兜。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咱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心爱的小书包上面有漂亮的颜色和图案,还有两根背带最重要的是小书包有许多层,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小书包的两侧还有两个小兜。小书包有这么多层和兜,用起来一定会很方便。

2、引导幼儿了解书包的用途。

师:(拿一书包)这个小书包有几层?一样大吗?你认为每一层放什么比较合适?

咱们的学习用品也是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大层放大一点的学习用品,小层里放小一点的学习用品。这样呢,容易放,也不会损坏学习用品。小书包还有两个小兜呢,可以把常用的小东西放在里面,用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拿出来。小书包用起来很方便。

小书包到底应该怎么用呢?老师准备了你们常用的东西(幼儿用书、田字格本、拼音本、画画本、铅笔、橡皮、铅笔盒、小手绢),你认为所有这些东西放在书包的哪一层、哪里合适呢?现在,试着把这些东西放进书包里。

(幼儿试放)。

2、个别幼儿介绍。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放的?

幼甲:我把书本和铅笔盒放在最大的层里了,把小手绢放在小层里了。

幼乙:我把东西都放在最大的一层里了。

幼丙:我把书本放在大层里,铅笔盒放在最外侧的一层里,小手绢放在侧兜里。

师:小朋友的放法不太一样,但是怎样放才最合适呢?

下面咱来看看这几个小朋友是怎样放的,仔细看,看看哪一种放法最合适?

(录像)第一个小朋友是把学习用品分类,按次序整理好,放在不同的层里。第二个小朋友虽然分类整理了,但是他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一层里了。第三个小朋友没有整理就放进去了。

让幼儿充分的交流、讨论。一致认为第一个小朋友的放法比较好。因为分类分层放拿取东西方便也很快。

好,那咱根据刚才说的再来整理一次。看谁整理的又快又好又整齐。(幼儿整理——这次比刚才那次整理得更快更好,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整理好自己的小书包。)。

师:小书包是我们的好朋友,天天和我们在一起,那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小书包呢?

(五)、结束。

好了,孩子们,现在背起你的小书包像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一样,让老师看看你们神气不神气?听《上学歌》,在唱唱、跳跳中结束活动。

整理书包教学设计 篇16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火柴盒魔方特仑苏牛奶练习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看一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

生1:火柴盒、魔方、牛奶。

师:它们各是什么形状?

生:火柴盒是长方体,魔方是正方体、牛奶是长方体。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这些小小的物品就将成为我们学习中的小助手,和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

(设计意图:从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火柴盒、魔方”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第一次尝试:自我梳理,形成网络。

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有什么特征?(7号抢答)。

形体相同点不同点联系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的面积棱长长方体6个。

师:在这一单元中,你还学过哪些知识?(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容积)。

师:你能说出它们的意义吗?

小试牛刀:必答题(6号同学)。

填空: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容积。

1、给一个玻璃柜台的各边都安上角铁,是求这个玻璃柜台的()。

2、给一个乒乓球台喷漆,是求这个乒乓球台的()。

3、一个长方体容器,里面量长5cm,宽3cm,高2cm,装满水后,水的()是30cm。

4、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5cm,宽3cm,高2cm,这个容器的()是30ml。

5、给一个洗衣机做布罩,是求这个洗衣机的()。

三、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在小组内进一步整理(2号填写,3号、5号汇报)。

形体表面积体积(容积)定义计算公式。

s=(ab+ah+bh)×2。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v=abh。

v=sh。

立方厘米(升毫)。

立方分米(升)。

立方米。

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正方体。

s=6a。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整理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让他们自由地独立或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

四、第二次尝试。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和老师设计的表格,同学们已经对本单元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做几道练习题,检验一下同学们是否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一)抢答题(4号同学)。

判断并说明理由。

1、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2、a=3a()。

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4、电饭锅的体积大约是20立方厘米。()。

师:看来有关它们的数学问题还真不少。请同学们看老师设计的问题。

问题一:

如果把这个火柴盒放在桌子上,它所占桌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师:以后再摆放物品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知识合理利用空间了。

问题二:

做这样1个火柴盒的外壳要用多少纸板?做这样1个火柴盒内盒要用多少纸板?(衔接处忽略不计)。

要求只列式,说明每步求的是什么。

师:你还能举出类似计算火柴盒内盒这样只计算5个面面积的例子吗?

师:火柴盒不能只有内盒吧?(外壳)计算几个面?(4个)。

类似计算火柴盒外壳这样只计算4个面面积的情况,在生活中还有哪些?

(设计意图:问题二通过计算火柴盒的内盒和外壳所用纸板即表面积的大小,以及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问题三:

用两盒牛奶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与原来两盒牛奶的表面积、体积和相比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了多少?小结:拼的方法不同,表面积减少的也不一样。

(小组合作,拼一拼,汇报方法,集体评价。)。

学生计算,并测量高度。

(设计意图:知识应用分成两个环节:基础练习给定数据的题目,学会熟练应用数据,巩固所学知识;实践练习要由学生自己测量出数据,解决实际问题,这自然需要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种练习设计体现了课标所倡导的“基础性”“层次性”“应用性”的特点。)。

五、课堂小节。

像火柴盒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在生活中有很多。这就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今后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物体,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整理书包教学设计 篇17

p26页第1-4题,第6题,完成练习七1、2、6题。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和灵活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类意识。

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1.启发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5个12是多少?怎样列式。

2.启发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

8/15×5,5个8/15的和,

8/15+8/15+8/15+8/15+8/15=8/15×5。

3.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口算75×=×=×=36×=。

4、p26第1题。

板书:

让学生看教材第26页的第1题,问:为了计算简便,在分数乘法中应该先做什么?(先约分,再做乘法)在本题中,都有一个因数是整数,约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问:我们学过哪些乘法定律?它们在分数乘法中适用吗?然后独立完成第26页第2题,练习七第1、4题,再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着重说说在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

5、p27页第4题。

6、复习倒数:整理和复习第6题。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完成教材第26页第4题及27页第7题。

1、口算,完成练习七第1题。

2、完成练习七第2题、第6题。

课后作业:必做作业本p13/1、2、3、

选做作业本p13/4、

回家作业:必做课时特训p26-p27/1、2、3、

选做课时特训p27/4、5、思维拓展。

分数乘以整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一个数乘以分数。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2 3697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