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最新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最新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3.通过读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自主识字写字。

2、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

[教学准备]

师:查找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料;中国地图。

生:搜集阅读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板书课题。

2、教师范读课文。

1、学生自由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

2、生字词正音。

二、自主识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选择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2、汇报交流:

①检查字音。

②疏通难字。

③扩词比赛。

3、巩固识字。

1、读准音,记清形,组组词。开火车游戏。

2、交流记忆方法,集体解决难字。

3、字、词游戏;生字回文。

三、指导书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认一认。

2、记一记。

3、说一说。

4、看一看。

5、写一写。

1、认读会写字8个。

2、自主观察汉字,记忆字形。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观察教师范写难字。评议。

5、独立练习书写。共同评议。

四、分层作业:1.认读生字和词语;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写一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充实“我的词语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二、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交流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话题。

2、板书课题。

1、畅所欲言。

2、读题。质疑。

三、感悟课文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细读感悟课文。

①出示自读提纲,自读交流。

②结合找出的句段进行朗读训练。

③想象说话——朗读指导。

3、出示与西域地理环境有关的图片或推荐影片。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然条件艰苦的句子读一读。

3、想一想:张骞是怎样克服困难开辟丝绸之路的?

4、练读;范读;互读;评读。张骞受到哪些屈辱?逃出来遇到哪些困难?

5、欣赏感受。

四、延伸:鼓励学生结合课外的知识讲一讲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以巩固理解课文。

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教案【第二篇】

学习目标: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理、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去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思维的能力。

3.通过学习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葡萄、核桃、石榴等图片,让同学认识到这些物产最早并非产自中原地区,而是原产于新疆(古代称之为西域)。然而在汉代以前,中原地区与之联系很少,是谁首先打开了中原地区和新疆交往的大门,加强了二者的联系?新疆何时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的?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形成有何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课内容。

一、张骞通西域

回顾上节课知识,西汉初年匈奴情况,指出当时匈奴不仅据有大漠南北,还控制着西域诸国。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呢?

1.简述西域的地理位置(同学通过阅读找出答案)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学习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②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清清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重点点出诗中的阳关、玉门关是陆路丝绸之路上的两个重要地点,它们以西的广大地区,也就是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历史上称为西域。并结合利用中国历史地区册P28《张骞出使西域》形势图突出“西域”的概念。

2.张骞出使西域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

(1)西汉初年西汉政权与匈奴关系如何?匈奴控制西域对西汉有什么影响?西汉与西域是否存在共同的利益?到了汉武帝时,情况发生了何变化?

教师点拨:汉初被迫与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匈奴控制西域并以此为据点进攻西汉,使西汉边疆不得安宁。匈奴成为西域和西汉共同的威胁。西汉在武帝统治时国力雄厚,汉武帝决定放弃和亲政策用武力战胜匈奴。

(2)阅读P91、P92内容,完成下面列表

张骞时间目的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对于第二次出使的意义,应重点强调:这次出使促使西域各国与汉朝建立了友好的关系,推动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可结合课本P92红色小字和P95活动与探究二加深印象。

(3)a.结合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请同学们想一下张骞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最后由教师归纳出:张骞在重重艰险面前,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

b.张骞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突出贡献?你如何评价张骞出使西域?结合课本P92红色小字,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归纳:张骞出使西域是我国历史上的壮举,张骞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沟通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3.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解释

“护”:带兵监护,“都护”:总监护,西域都护:监护西域各国

显示P92《西汉疆域图》,学生回答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时间、管辖的地理范围及作用。

回顾张骞通西域意义,导入下一目内容。

二、丝绸之路

导入:中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中国的丝绸举世闻名,古代西方称中国为"丝国",寄托了他们对古老东方的美好想象。历史上贯通东西方的一条著名的国际交通要道就是以中国的丝绸命名的,即丝绸之路。张骞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我们将追溯历史的足迹,感受先辈的辉煌,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探究之旅--寻访丝绸之路。

展示地图册P29“丝绸之路”,让同学们了解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1.(1)展示丝绸之路上出土的纺织品。显示《丝绸之路》图,由学生说出丝绸之路的名称由来及路线。

(2)结合地图册“丝绸之路”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并指出这条路线随着远洋技术的提高,不断被拓展

2.展示荒漠、沙漠、绿洲、戈壁、草地、雪山图片,让同学们认识到当年徒步往来于丝路的商旅而言,路途不仅仅是遥远,自然界的沙漠、戈壁、海洋和高山都是障碍,而丝绸之路的畅通,首先就是要克服这些自然障碍,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从中体会到行走丝绸之路的艰辛。

3.让学生议一议: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

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方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的加以利用。

三、班超经营西域

本子目属于自学内容,但东汉与西域交往的情况也十分重要。

展示班超图片,由学生说出有关班超的故事。

“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

优秀品质: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困难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矢志不移的顽强斗志。

让学生当堂自学并简单介绍班超和甘英经营西域的情况,最后在教师帮助下,学生归纳得出:班超是张骞之后又一位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甘英在中外交流史上也功不可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为复述课文做准备。

3、通过理解,体会过渡段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意义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相关资料;学生:收集资料

一、谈话导入

1、 你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什么路?在2000多年前,一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就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千古不朽、享誉世界的路——丝绸之路。(板书课题)

2、 释题,读“金钥匙”,用金钥匙的方法说说你想了解丝绸之路的哪些问题?

(老师板书:什么叫丝绸之路?为什么要开辟丝绸之路?是怎样开辟的?有什么意义?)

3、浏览课文,看看这些内容都在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在讲。

二、 学习课文

1、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在告诉我们丝绸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默读。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2、你对丝绸了解多少?学生谈收集的资料。(可结合学生带来的丝绸直观感受)

课件展示(看到这么华丽的丝绸,你想说些什么?,瞧,罗马帝王身着丝绸的高贵)

3、丝绸不仅在中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在写丝绸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4、默读1、2自然段,找出能体现中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的词语和句子。

(交流:“目瞪口呆”“赞不绝口”……“最时髦”“最讲究”“最珍贵”“和黄金等价”……)

5、此时,作为丝绸发源地的中国子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这种骄傲的语气。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欧洲的罗马帝国在我们国家的什么位置?(课件展示地图)

2、去罗马帝国的路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在讲?

(女生读,男同学思考:找出一个词语概括路的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课件展示地图,段落,理解这条路环境恶劣,充满艰辛与危险。)

3、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那这样一条危险的、远隔万里的道路是谁开辟的呢?(板书:张骞)哪句话在写?哪些段落又在详细写?

4、再读第四自然段,看看第四自然段的内容与前后的内容有何联系?是如何联接的?

(像这样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起来的段落叫做过渡段,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三)学习5---7自然段

1、张骞开辟这条道路的过程容易吗?同学们在品德课上对这个故事已有所了解,谁能说一说?

2、课文中都是怎么介绍的?默读5----7自然段,思考: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面对的?你是如何体会到的?用——勾画出来。

3、学生交流:

(1)“他渡黄河、过沙漠……日夜兼程……当了俘虏。”体会刚开始的条件的恶劣都不是真正的困难,遇到匈奴才是真正的困难。板书:日夜兼程当了俘虏

(2)“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他的意志坚定,时刻都想着未完成的事业。板书:等待准备

(3) “……逃走……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板书:逃走

(4) “终于到达……”板书:到达

(5)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他的这一路历程?板书:“历尽千难万险……”

(6)面对这长达13年的困难,张骞为什么还是那么坚定?是什么在支持着他?学习到这儿,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7) 一趟,张骞除了收获面对困难的信心,还收获了什么?

(四)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在文中找一句能概括它作用的话,用——画出来。

(“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读,“丝绸之路”是什么的纽带?板书:交流与发展)

2、自由读:交流与发展在这一段中是如何体现的?交流的什么?(物产与文化)

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交流吗?如果没有交流社会会怎么样?(不会发展、停滞不前)因此,有了交流才有发展,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三、情感升华

1、丝绸的出名源于“丝绸之路”,中国在世界上举世闻名也源于“丝绸之路”。在古代,它是传播友谊的道路,在今天,人们把丝绸之路看作是连结东西方文明的纽带。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称作“对话之路”,以促进东西方的对话与交流。对于中国人民来讲,今天的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奋进之路,是通向二十一世纪的光明之路。

2、 你还知道哪些与丝绸之路有关的知识,向同学们说一说?

3、学习了《丝绸之路》,请你当一当导游,把丝绸之路的故事介绍给周围的人听。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第四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好处,激发学生向往古代礼貌,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透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但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礼貌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这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齐,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齐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此刻哪里?

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

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1)自由读课文描述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先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此刻什么地方?

(2)交流、生发。教师在对话中点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3)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齐,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2)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能够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5)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此刻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2)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礼貌》,我们能够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

(4)小结: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礼貌联系在了一齐,促进了东西方礼貌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超多的礼貌古迹,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齐,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好处

1、教师有感情地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生发。(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礼貌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

3、激情朗读。

五、作业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资料,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有条件的,能够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

(福建省厦门市英才学校汲守庆)

B案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适宜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取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回到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齐,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述了一个怎样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能够从此刻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能够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能够看出来?

(1)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立刻,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

④分主角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好处。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此刻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能够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第五篇】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适宜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取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回到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齐,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述了一个怎样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能够从此刻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能够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能够看出来?

(1)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立刻,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自 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

④分主角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好处。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此刻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能够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22 5797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