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范文1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过程和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的活动,初步认识并体会转化的思想

及割补、平移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推到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重点和难点: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到过程,会运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描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到过程。

课程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活动、合作学习、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6-8分钟)

开场:看,今天的教室,和以往有什么不一样?(在大的阶梯教室里,有很多听课的老师)

师: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大家一起探讨有趣的数学问题,你们高兴吗?那我们就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敬爱的老师们!今天到底要探讨怎样的数学问

题,请看大屏幕。

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你能从哪里发现哪些熟悉的图形?

学情预设:校门口的花坛,一个是长方形的,一个是平行四边形的;人行道

上的砖是正方形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漂亮的图形。

比较大小

师:我们再观察这两个花坛,猜猜看,哪个大?

学情预设:一样大、长方形大、平行四边形大。

师:有的同学认为长方形大,有的认为平行四边形大,有的认为一样大,这都是一种猜测和估计,想一想,怎样才能准确的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学情预设:在猜测大小时,也就是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直接比较面积的大小不行,只有把它们的面积计算出来才能准确的比较出来。

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已经学习过了,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还不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导入课题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探究新知(23-25分钟)

1.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PPT出示)

师:以前我们通过数方格推到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对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不妨也来试一试。

(1)数方格

师: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数一数,然后填写表格,注意括号里的说明内容

学生活动:学生填写,教师巡视,后汇报

师:数方格的方法很不错,又快又准确,那以后我们就用数方格的方法求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吗?那你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2)用公式计算

2.猜想

师:谁能大胆的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3.验证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不是“底×高”,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

(1)转化

师:请同学们小声的拿出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的学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起

合作,动手操作,想一想,如何验证?并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你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什么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图形?

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学生活动:学生合作完成验证,教师巡视,后汇报并到展台上展示

(2)演示(教师用卡片)

介绍“割补”“平移”的数学方法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3)借助幻灯片动态演示

4.结论

(1)观察发现

转化前后:图形的形状变了,面积没有发生改变

转化后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

平行四边形的高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描述过程

抽2-3个学生描述转化的过程

(3)看书

师: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描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请同学们在书上81页

找答案。

板书:S=ah

5.运用

(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S=ah

=6×4

=24(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是24平方米。

目的:演示计算过程,规范书写格式

(2)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目的: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3)比较几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

目的: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三、课后小结:(5-7分钟)

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什么数学知识?

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范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55-01

不管哪个年级、哪个版本,也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什么教学环境,教学设计都应回答这样三个问题:我们有什么?我们教什么?我们怎么教?

一、我们有什么?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单元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以及认识图形的平移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内容安排在第12页到第14页。

二、我们教什么?

本节课我们要引导学生探索和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对“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兴趣。

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用之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本课的重点,但不是本课的关键。本课关键在于要让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思维过程,让他们感受到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在图形面积计算中的作用和魅力,加深对图形特征及其面积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并为进一步的探索活动提供思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只是这一探索过程水到渠成的成果之一。

三、我们怎么教?

例1.让学生说说怎样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图略),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将左边复杂的、不规则的图形通过割补、平移等手段转化为简单的、规则的、自己熟悉的图形来比较,为进一步的探索活动提供基本思路。

例2.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通过剪接、平移、旋转、拼凑等手段,寻找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方法,然后交流,着重发现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转化方法,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这里要说明的是:在这不能将剪的方法讲死了,其实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条高线来剪,然后拼接,都是对的,不一定要剪下一个三角形平移,或者剪成两个全等的梯型拼接。关键是要能启发学生说出为什么要沿着高线来剪。

例3.组织学生分组操作和讨论。重点应放在探索平行四边形与转化成的长方形之间的联系上,让学生再次体验把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为长方形来求的过程,并通过测测、算算和填表,以丰富学生观察的材料。学生在操作和填表的过程中其实已不知不觉地建立了初步的猜想,在此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归纳:

(1)将平行四边形沿着一条高线剪开,总能拼接成一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2)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3)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再概括用字母表示公式。

这样,学生们亲身经历了一个数学规律的发现、归纳、提炼的过程。这就是数学思维。

“试一试”和“练一练”是让学生进一步验证和确认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同时提醒学生,计算面积时要用底和相应的高相乘,通常是小底对大高、大底对小高。因此,“练一练”应补一个图,比如:

让学生选一选、算一算,底和高要对应。

“练”则是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巩固、变式、拓展与延伸。能力要求上有所提升,这里不一一赘述。我要说的是,我们教学设计一定要深刻理会编者的意图。尤其是第5题,这是一道巧妙设计的动态变化题,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置于动态变化的运动情境中,既能区别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又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空间:(1)将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它的周长变了吗?面积变了吗?(2)你能说说为什么吗?抽丝剥茧,将学生引向问题的实质,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当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扁平时,它的高就越短,因而面积就越小。除此之外,这一题还蕴藏着一个知识同化的问题:由于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其实也是底×高,只不过这时的高是宽而已。这里面又体现了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研究思想方法。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范文3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材内容,认真设计课堂教学过程,选择学生有兴趣的人、事、物、活动来创设教学情境,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一、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创设情境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材内容,以学生有兴趣的事物、故事、游戏、活动,创设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以“阿凡提的故事”创设情境:“从前,有一位老爷爷把自家的地分给了他的三个儿子,老大分得1/3,老二分得2/6,老三分得3/9,老大和老二认为老爷爷不公,三兄弟大吵了起来。正好阿凡提路过这里,问清争吵原因,大笑起来,对三兄弟说了几句话,他们就马上服气不吵了。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大笑吗?阿凡提对三兄弟说了什么话?”课堂顿时活跃了起来,学生思考的思考,讨论的讨论,学习气氛相当浓厚。教学中以创设情境引入问题解决,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

二、课堂有效教学的灵魂——多彩的学习活动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环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精心设计了以下活动。

1.动态演示,感悟数学的转化思想

上课伊始,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并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是把平行四边形沿着一个顶点所作的高剪下来,平移到另一边,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是任意作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沿着高剪下来,平移到另一边也可以拼成长方形。这是把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是所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得到的。这是把三角形面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面积来计算。通过复习勾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进一步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起到了温故知新的效应。

2.动手操作,推导梯形面积公式

提出问题:梯形的面积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面积来计算呢?你又准备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的面积来计算呢?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然后一起用课前准备好的梯形纸片进行实验。学生的操作归结为四种:①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一般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②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③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④用两个任意的梯形拼不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汇报展示后,教师再用课件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寻求突破点。最后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3.讨论交流,加深理解

(1)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梯形上底、下底、高有何关系?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梯形的面积有何关系?

通过课堂上演示、操作、展示、交流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不仅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还学会了新知识,达成了预期目标。

三、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多样化练习

设计多样化练习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原则和保证。

在 “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制作了这样的一个练习课件:把班上的座位表出示在屏幕上,学生按问题说出座号,被说出座号的学生就站立起来。①座号是最小质数的;②座号是最小合数的;③座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④座号是质数的;⑤座号是合数的;⑥座号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⑦站立两次的;⑧只站立一次的。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第一课时时,我设计了“搭火车”的练习题:每组第一个同学说一个分数,后面的每个同学说出和这个分数相等的一个分数,说对的就能搭上火车,说不对的就下一站搭车。这样的练习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22 510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