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优质13篇

史莱克 分享 时间:

通过分段阅读、讨论与总结,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如何让大书变得易于理解?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

教师教学感悟随笔 篇1

对于中学生来说,“早恋”早已不是什么神秘的名词,而应该是积郁在心中的千百个“结”之中最特别的一个“结”,一个 “情结”。

首先,我认为,“早恋”一词是个错误概念,恋爱就是恋爱,没有早晚之分,所谓早恋,只是成人意识中的一种判断,从青少年的。经验来看,它就是“恋爱”,就好比花朵自然要开放,陈酒自然要溢香一样。我无意从生理、道德、教育等角度来阐释老师或社会的正统观念,我只想从一个教师、一个成年人、一个渴望得到青少年理解的教师的立场出发来谈谈我如何看待中学生的“情”和“爱”。

恋爱,是一个神圣的字眼,是人生中必行之路,必涉之水。当异性之间感觉到来自对方心灵力量的撞击之时,双方的情感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个世界的确很美。玫瑰是爱情的象征,它美丽、浓艳、高贵、浪漫,但是,如果我们采摘它的时候一心只盯着花朵,而忘记了花下的“刺”,也许就会受到伤害。所以我们要关注“花”,但却不应该忽略了“刺”的存在。

教师教育教学感悟随笔 篇2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教师教学感悟随笔 篇3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比赛成绩”“速度”“水果价格”“图形放大缩小”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但在实际中,学生记住“比”概念容易,但要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于是,教材设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创设了生活情境,即可爱的图片,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喜欢的图片着手,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并丰富他们新的经验,又通过解读大量生活中的比。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两个数量之间的比的关系,在较为丰富教学的基础上提高了比这个概念,实现概念的内化。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读不完的大书》这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野外与自家房前屋后的自然环境,并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展现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大自然画面。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借助课文优美的句子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本课重点是借助第二题的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通过朗读、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方式,感受课文中生动的语言并积累摘抄,结合课后第三题写一写从这篇课文中读到了什么。

本文以“读不完的大书”为题,既能激发起读者的阅读期待来,又提示读者只要用心“读”就能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课文描写的事物较多,但层次清晰。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了“我”在大自然中寻找的“好玩的东西”,引出来全文。第2—5自然段重点描写了各种好玩的东西,如小麻雀、老鹰、蚂蚁及各种花草树木,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乐趣。结尾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呼应课题,赞美了大自然中的无尽乐趣。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值得体会和积累。一是表达方式变化多样,突出了大自然带给人的乐趣。如第2自然段写小麻雀、老鹰和蚂蚁的语句,先写动物的样子,再写给人留下的印象;第5自然段写竹子、棕榈的句子,运用了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人的感情。二是使用了许多精彩绝伦的四字词语,如“浮云飞鸟”“展翅滑翔”“雄健勇猛”“井然有序”,既突出事物的特点,又让语言具有节奏感。三是“暑寒荣枯,有着不同的趣味”“另一种境界”等语句蕴含着无限张力,带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教学策略

识字板块可采用集中识字的方式教学。写字板块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字形结构入手,学生自己观察和教师重点指导相结合。阅读理解板块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找出相关语句、不同形式的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体会语言的生动,感受课文表达的效果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麻、旋”等9个生字,会写“读、麻”等10个字,会写“高远、沉思”等17个词语。

2、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找出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

3、能简单地写出自己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能简单地写出自己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麻、旋”等9个生字,会写“读、麻”等10个字,会写“高远、沉思”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导入课文题目:我们今天学习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看老师写课文题目。

2、指导写字:“读”左窄右宽,左边言字旁,右边“卖”字的下半部分“头”字的横画要穿插到言字旁空白处,撇、点要写得舒展。

3、读题质疑:请同学们齐读课文题目。读了课文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书是读不完的呢?这本大书是什么样的,里面写了些什么?

4、引导读题: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请再读课文题目,读出我们心中的这些疑问。

设计意图“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题目生疑、质疑,体现了以疑促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思想。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引导: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

2、检查生字词语。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麻雀、盘旋、 敬佩、千姿百态、春笋、几寸、一副、秋高气爽

(1)指名认读加点的生字。提示:“姿、笋、寸”都是平舌音,“爽”是翘舌音。

(2)读词卡“麻雀”。

①引导识记:你是怎么记住“麻”字的?

预设:

加一加:广+林

猜谜语:广州城内林子多。

②用“麻”字组词:肉麻、亚麻、芝麻、麻绳、麻布、麻袋、麻醉、麻药、麻烦。

③指导写“麻”:半包围结构,左上包右下,“广”要写大些,第三笔撇要舒展,包住“林”。

(3)读词卡“春笋”。

①课件出示“笋”的字源演变图。解说:“笋”的古文字上面的形状像竹叶,表示笋是竹子的嫩芽;“旬”的意思是十天,表示笋生长迅速。

②指名读句子。出示: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

(4)读词卡“几寸”。

①引导:你们知道一寸大约有多长吗?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比一比。

②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课件出示“寸”的古文字。

点拨:上面是手的形状,在手的下面加一横,表示由手掌后退一寸。这个位置叫作“寸口”。我们摸一摸,有脉搏跳动的感觉。

③指导写“寸”:“寸”的字形偏长,第一笔横稍长,竖钩写在横画上偏右的位置,点靠里、靠上。

(5)读词卡“一副”。

①引导:你是怎样记住“副”字的?(幅、富、福——副)

②指名填空:一副( )(课件出示短语,学生齐读)

一副样子、一副面孔、一副笑脸、一副对联、一副手套、一副眼镜

3、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思考:“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

(1)指名交流。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2)全班齐读。教师板书:看不完、读不完

设计意图依据生字的构字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并在识字的过程中,扩展学生的词汇,渗透汉字文化,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教师配乐朗读全文,给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感基调,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中心句,初步理解“大书”的意思。

板块三朗读课文,感知“好玩”

1、引导:这本看不完的大画册、这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有哪些好玩的东西呢?请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

3、学生交流。课件相机出示第1自然段中的句子。

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空中的浮云飞鸟,水里的虾蟹游鱼,地上的走兽昆虫、花草树木……

(1)提问:作者列举了哪些好玩的`事物?这些事物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2)指名交流,齐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浮云飞鸟、虾蟹游鱼、 走兽昆虫、花草树木

(3)理解省略号。引导:读不完的大书里只有这些好玩的东西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用了省略号)课文哪个词概括了所有好玩的东西?(板书:世界万物)

4、引读第1自然段:教师读第一句,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5、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教师引导: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大自然真是一部读不完的大书呀!

(2)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接读。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的总起段落,引导学生提炼和概括文本信息,紧扣关键词语及标点符号,从整体上感知课文题目中“读不完”的意思,在回环呼应的朗读中,初步感悟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特点。

板块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齐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词语中的会写字标颜色)

读书、麻雀、 蚂蚁、 长短、栽种、梨树、几寸、温柔、画册

2、指导书写。

(1)自主观察字形。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比较难写。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①出示“梨、柔”,引导: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点拨:下面的木字底要写得稍宽,撇和捺要舒展,托住上面的部分,让字站稳。

②指导写“册”:最后一笔是横,靠近横中线,写得稍长,像一根线,把左右两个部件串起来。

3、学生练习写字,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在随文识字写字的基础上,本教学板块安排了集中写字。从字形结构入手,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教师再有的放矢地重点指导,提高写字教学效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

2、了解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体会语言的生动。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认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浮云飞鸟、虾蟹游鱼、走兽昆虫、花草树木、高空盘旋

千姿百态、雨后春笋、超凡脱俗、秋高气爽

2、引读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

(2)齐读第6自然段。

3、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本读不完的大书,去感受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和无尽的乐趣。

设计意图认读词语,既能复习巩固生字,又能积累本课独特的语言;引读课文,既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回顾,又为后面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做了铺垫。

板块二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读课文。

(1)引导:“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课文哪些段落对此进行了具体描写?

预设:第2~5自然段。

(2)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请联系每个自然段中的关键句子或第1自然段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板书:飞鸟昆虫花草树木)

2、学习写飞鸟的语段。

(1)引导:第2自然段写了哪些好玩的飞鸟?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

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悦。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

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

(3)麻雀和老鹰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预设: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活泼快乐)

老鹰——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猛扑而下(雄健勇猛)

(4)引导:飞鸟如此有趣、好玩,作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动作)谁来演一演老鹰的这三个动作?

(5)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两句话?注意读出麻雀的活泼,老鹰的勇猛。(指名读,师生评价)

3、学习写昆虫的语段。

(1)引导:作者写了什么昆虫?是怎么写的?(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

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2)提问:文中写到了哪两种情形?(蚂蚁搬家、两军对垒)

(3)引导:蚂蚁搬家时是怎样的?

“井然有序”是什么意思?

(4)想象:蚂蚁搬家,井然有序是怎样的画面?(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有序地搬运货物)

(5)提问:“两军对垒”是什么意思?你们见过蚂蚁“两军对垒”的情形吗?(指名交流)作者用哪个词来描述蚂蚁这种精神?(勇敢忠贞)

(6)指导朗读。引导:两军对垒,攻守有序,小小的蚂蚁竟然如此勇敢忠贞,真令人敬佩!请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4、学习写花草树木的语段。

(1)引导:飞鸟、昆虫是如此好玩,那花草树木又是怎样有趣呢?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画出关键句子。花草树木是怎样有趣?用横线画出描写生动的句子。

(2)根据学生的交流,品读相关句子。

预设一:品读中心句。

植物的开花、结籽,暑寒荣枯,有着不同的趣味。

①提问:“暑寒荣枯”是什么意思?(季节不断变化,草木有荣有枯)

②点拨:植物的开花、结籽,有着——(不同的趣味);花草树木的一荣一枯,有着——(不同的趣味)。

③齐读句子。

预设二:品读写花草的句子。课件出示写花草的句子。

花儿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有单瓣的、重瓣的,千姿百态。草的叶子各不相同,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的还带着刺。

①指名朗读。

②提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花儿的有趣的?(颜色多、形状多)能用两个词语概括吗?(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③引导:作者又是怎样写草的有趣的?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形态各不相同)

④教师引读:花儿颜色有——(学生接读),形状有——(学生接读),草的叶子各不相同——(学生接读)。

⑤学生合作朗读:女生读写花的句子;男生读写草的句子。

预设三:品读写树木的句子。

过渡:作者写了哪些树木?你觉得哪些描写特别有趣?课件出示写竹子的句子。

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

①指名读。

②提问:哪些画面很有趣?作者是怎么写的?(先用作比较的方法写雨后春笋长得快,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竹叶的沙沙声)

③指导朗读:读前面一句要突出强调竹子长得快,读后面一句要读得轻而温柔。(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写棕榈树的句子。

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①指名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棕榈树的有趣?(风吹树叶、鱼戏倒影)

②引导:“超凡脱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棕榈树的这副样子是超凡脱俗的?

③“倒映”和“倒影”各是什么意思?(出示图画,让学生指出倒影)

④引导想象:棕榈树在水中的倒影是怎样的?鱼在倒影间游玩是怎样的情景呢?

⑤指名读写棕榈树的句子。

⑥男女生合作朗读。女生读写竹子的句子,男生读写棕榈树的句子。

设计意图遵循作者的行文思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圈画文中生动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和体会语言、形象、情感之美。

板块三

整体回顾,感悟写法

1、质疑引读。

(1)引导:这部大书读到这儿读完了吗?这本读不完的大书里还会有些什么呢?(指名交流)

(2)课件播放大自然中好玩的画面。

(3)课件出示中心句,学生齐读。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2、梳理结构。

(1)引导:你们发现这篇课文各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了吗?

(2)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预设:总(第1自然段)——分(第2~5自然段)——总(第6自然段)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么发现这部读不完的大书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预设:作者观察自然,留心生活。我是从第1自然段中的“寻找、沉思、遐想”等词中知道的。

4、小练笔:在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你读到了什么?

请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本教学板块通过回读课文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章的表达方法和作者的观察方法,并引导学生迁移方法,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体现了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教学反思

1、品读语言,感受生动。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本课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向着这个核心目标出发、着力、落脚。在了解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后,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生动的语言,通过朗读、想象、体会、交流等方式,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获得对语言文字美的体验。

感受生动的语言,最有效的方法是“读”。通过配乐朗读、合作读、接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层次地朗读文中生动的语言,读出意思,读出画面,读出感受,体现读与想象、思维训练的紧密结合,有效地落实单元训练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课文生动的语言、传神的描写在多读、美读中根植于学生心田。

2、建构方法,形成能力。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凭着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本节课,教师将“教方法”作为暗线贯穿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得意、得言、得法。

(1)阅读方法。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强调借助关键语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引领学生在方法的实践运用中自己构建新的认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2)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课文总—分—总的篇章结构以及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在大自然中读到的奥秘和感受到的乐趣,让学生经历阅读输入到表达输出的学习运用过程,从而获得自己的言语经验,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3)观察方法。在课文结尾部分,我引导学生回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么发现这部读不完的大书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提取关键词“寻找、沉思、遐想”,旨在告诉学生用观察、思考的方法来读大自然这部“大书”。

教学心得随笔 篇5

户外活动时,看到幼儿在懒洋洋的晒着太阳,便带带着幼儿玩起了原始的手脚并用的爬行的游戏,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我们采取了比赛的形式,孩子们踊跃参加,气氛活跃。

在游戏进行到一半时,宿娟急了,因为一直没点到她的名字,便跑到我跟前把手举得高高的,"我玩,我玩,让我玩吧!"宿娟大声地喊道,看着宿娟急切的眼神,正想喊出她的名字,突然想到她的身体状况,还有参加完游戏的孩子们个个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这么剧烈的运动不适合她,便又咽了回去点了别的小朋友的名字。每到一次游戏结束宿娟便会跑到我跟前向我央求,但每次我都会以"你不适合玩这个游戏"拒绝她。直到最后一轮游戏时,宿娟仍把手举得高高的。在听到最后一轮游戏中也没有她的名字时,宿娟的眼神瞬间黯淡下去。

游戏结束后,看到宿娟难过的样子,我的心难受极了,想想在整个的游戏过程中宿娟是多么的积极,不管是帮小伙伴喊加油,还是举手参加游戏,而我却没让宿娟参加我们;在看到她瞬间黯淡下去的眼神,我知道我给了她很大的伤害,宿娟她很想和我们一起游戏,一起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然而我却伤害了她,没给她这个机会。为了安抚宿娟的情绪,我又组织了一个游戏,但宿娟像霜打的茄子再也精神不起来,无论怎么表扬鼓励她,但她的兴趣已没先前那么高涨事后,我反思,为了照顾身体有顾忌的幼儿而剥夺了他们的活动权力,打击了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就算是为了幼儿的身体着想,但在心理上却给幼儿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事后就算再怎么弥补,就像洁白的墙壁被刮蹭留下了永久的刮痕一样,在他们的心理留下了阴影,是我当时没想到的。

教师教学感悟随笔 篇6

安全是小学的重点工作之一,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不但是家长的责任,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的共同责任。

小班幼儿年龄小、好动、喜欢模仿,他们的安全意识薄弱,而且自我保护能力弱,这就要求我们除了要开展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外,更应注意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中的安全教育。

1、幼儿早晨入园进行晨检,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了解幼儿身体、饮食等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午休时做好午检,随时检查幼儿是否盖好被子、身体是否不适,如果有发烧现象及时处理,同时也要做好记录。

2、每天检查幼儿口袋,如果发现异物(如:小刀子、药片、纽扣、硬币、钉子、小饰品等)老师会立即收起来,并且对幼儿进行相关教育。

3、做操和户外活动时,提醒幼儿上下楼梯要一个跟着一个手扶栏杆,眼看楼梯逐级走,不推不挤,不跑不跳,按照老师的指令统一行动。

4、幼儿如厕时,必须由老师陪同,提醒他们排队、不拥挤,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5、进餐时,对幼儿进行观察,提醒幼儿注意正确的坐姿和安静用餐。

6、离园前提醒幼儿在爸爸妈妈接时不奔跑、不拥挤,拉好爸爸妈妈的手,以防走失。

通过一日生活中经常性、随机的安全教育,再加以安全教学活动,使小班幼儿了解安全知识、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逐渐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相信,只要我们时刻将安全放在心中,把好安全这一关,孩子们一定会健康快乐的度过小学的美好时光。

教师教育教学感悟随笔 篇7

上个学年,我带六年级班。毕业会考,成绩平平。这在我的预料之外,也在我的预料之中。说句实话,这届学生,让我得意的学生不少,让我费心的学生也不少。一年之中,我几乎将自己大半的精力放在了那些潜能生身上,整天就想着和这些学生斗智斗勇,甚至斗气,结果这些学生依然还是“潜能”状态。我想:如果能将这些精力分出一半,放在优秀生或是中等生身上,效果应该会强多了。不过,和这些学生斗智斗勇甚至斗气,也不是全然没有收获,走出校门以后,在路上和自己这些教过的学生相见,能主动和老师热情打招呼的,往往也就是这些学生。

有的时候,我就想:转化潜能生,怎样才能做到“低消耗高效益”?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我好好思考和探究。

新的学年开始,我被安排教五年级。我这人可能是和“二”较上了劲,上个学年,我教六(2)班,这个学年,又教五(2)班。对于这样的安排,我没有怨言。说句实在话,初次接触这届学生,是有些高兴的,直观告诉我:这届学生的基础、习惯要好于往届。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直观感受,我对这些学生是充满信心的。

有了上个学年的经验教训,在这个学期中,我开始走出关注片面的局限,特意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全体学生。我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和关爱,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自己的“第一名”。

出于对他们的全面成长着想,我开始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进行一些创新,在管理上进行一些放权,希望由此来培养他们在学习上的自觉性。我开始培养小老师、小助手,也开始注重建立学习小组,开展一些伙伴间的合作学习。

这个个学期里,我也开始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变关注学生成绩为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下,我特别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希望通过活动育人,寓教于乐。并且,我还积极接纳校外辅导员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之中。

针对当今留守孩子越来越多的特点,也为了让远方的家长能直接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之中,我试图通过网络构建一个互动的家校教育平台,以此建立一种开放的教育模式。由于各种客观和主管原因,特别是由于软硬件条件的限制,效果还是不尽人意。如今,这样的一个平台是基本建立了,可是,参与到其中的家长还是少之又少,再说,在参与的这些家长中,能真正和老师开展互动交流就更少了。不过,我不会气馁,我相信,有了这样开端,加上大家的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我们的家校平台交流功效将会越来越优越,和家长的交流内容也会越来越深入。

半个学期过去后,11月7日,学校组织了期中考试。考试成绩出来,感觉学生的成绩不错,合格率和优秀率都比较理想。如今,期中考试已经过去一月有余了,回头想想,令自己满意的地方却是太少,总觉得不尽人意之处居多。也许是被期中考试偶然的理想成绩冲昏了头脑,也许是近段时间教育教学之外的工作实在太多,总之,我感觉到自己和学生的表现都不如从前。一些以前学习优秀的孩子,在上课时也开始有一些不良好的表现;我布置的学习任务,他们也开始打折扣。

振军、思璇同学以前学习很踏实,上课听讲特别认真,学习任务完成一丝不苟,一直是我的骄傲。可最近,发现这两个同学上课的时候竟然玩起了小玩具,好几次,我都想点他们的名,让他们站起来亮亮相;可是,话到嘴边我还是咽了下去,只是用眼神再提醒他们:“你们不要做小动作了!”从他们当时满脸通红的表情来看,我的眼神提醒应该是起到了作用。可是,后来,我又再次遇到了这样情形,这让我有些怀疑自己眼神提醒的作用。如今为止,我还是没有当堂点名,依然只是用眼神高速他们。当然,如果这样的温馨提醒老是不起作用,我也会用其他方式提醒的。

是的,每个孩子都在变化之中:有的孩子,我感觉都他们的情形变得越来越糟糕,有些孩子,却能明显感觉到变得越来越进步。袁瑞、蒋淑君同学便是越来越进步的代表。星期一的时候,袁瑞同学写的1篇日记很精彩,我特意让他当着全班同学朗读。今天,他的表现更是很不错。早读的时候,我布置《草船借箭》中几个段落的背诵。第一节课的时候,我抽查了背诵情况,结果,几个一直优秀的学生都背得不流畅,而袁瑞居然能很流畅地背诵出来。

相对于以上两种孩子,有些孩子的变化却比较复杂,说不清他们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燕燕同学算得上是变化多端的典型。上周,我刚刚为她的进步感到庆幸的时候,这一周,却发现她的努力又少了不少。再说,这孩子的确容易满足,真是“给她一点阳光她就灿烂”,就乐得忘了东西南北。所以,对这样的孩子,真的不可给她持续的表扬,可能需要表扬与提醒并驾齐驱。星期一的时候,我表扬了她;今天,我找个这个机会提醒了她。我希望这孩子能读懂老师的良苦用心。

《庐山的云雾》教后感 篇8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等四字词语表达的意思,积累词语,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2.默读课文,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词)读懂每一段的内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总分构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清楚、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

3.反复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生动比喻等语言表达的意思,认识排比句,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感受课文中蕴含的语言美、画面美,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生动比喻等语言表达的意思,认识排比句,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感受课文中蕴含的语言美、画面美,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词)读懂每一段的内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总分构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清楚、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

前置学习活动:

1.通过自主预习课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自主预习课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大致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4.查找相当庐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知——自读美文,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一个不能不去地方:庐山。(板书)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庐山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2.齐读课题,从题目看,这篇课文重点写什么?

(二)强化初读 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检查预习。

变幻无常 腾云驾雾 四蹄生风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云遮雾罩 一泻千里 流连忘返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2)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小结:全篇总分总的写法。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围绕“神秘色彩”,总体介绍庐山云雾。

1.这篇课文很美,好多同学虽然没有去过庐山,但是读了课文,也觉得那里的云雾非常美,有的同学还想去那里旅游。置身于庐山的云雾之中,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出示,齐读填空。

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 、 的感觉。

“腾云驾雾、***”的感觉是怎样一种感觉呢?假如我们来到了庐山,看一看,你身边是什么?你头上是什么?你脚下是什么?(都是云雾)伸手摸一摸,你觉得在电视里看到过的谁也是这样子的?(孙悟空、神仙等)说说这两个词语表达的意思?

2.这一段话通过人们置身于庐山云雾之中“腾云驾雾、***”的感觉写出了庐山神秘的色彩,如同仙境一般,你能读出这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吗?指名读,齐读。

(四)围绕“千姿百态”,感受比喻之妙。

1.默读第二段,画出中心句,写了云雾的哪些姿态?(交流:笼罩在山头;缠绕在半山;弥漫山谷;遮挡山峰)

2.飘浮在山间的云雾时刻都在变化,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云雾的姿态?指名朗读课文,看看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1)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比喻的写法,分别是怎样打比方的?

笼罩山头 → (白色绒帽)

缠绕半山 → (条条玉带)

弥漫山谷 → (茫茫大海)

遮挡山峰 → (巨大天幕)

(2)再指名朗读课文,注意边听边想象,你能借助作者的想象把云雾的姿态展现在眼前吗?说说作者的比喻好在哪里?

交流,预设指导

——“白色的绒帽”为什么要写清是“白色”的绒帽?(体会云雾的颜色)比作“绒帽”和“帽子”有什么不同?(体会云雾飘飘的感觉)读读这句话,把云雾的特点从“白”“绒”就体现出来了,要读好。

——比作“一条条玉带”,和“一条条带子”相比,你觉得好在哪里?(引导抓住“一条条”体会云雾多;“玉”字写出晶莹剔透的美)读读这句话,多美的玉带,要读出这种美。

——比作“茫茫的大海”让你感觉弥漫山谷的云雾怎么样?(看不见远方,到处都是,如同大海无边无际),怎样读出这种感觉?

——“天幕”什么意思?大不大?“巨大的天幕”让你想到了怎样的景象?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3.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 是因为云雾的位置不同,作者看到的云雾的形态也不一样,这就是“千姿百态”。试着读出这种变化。

4.作者看到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形象的比喻把庐山的云雾描写的如此传神。看着这些云雾让我们也展开丰富的想象,那么庐山的云雾还可能像什么呢?练习说话。

课件出示几张庐山云雾图。

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______ 。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_____。云雾弥漫山谷,它是______;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_______。

所以作者说:“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第一句话-——齐读)。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边读边想象画面。配乐朗读,也可以尝试根据提示背诵。

5.总结第二自然段学法。

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五)自主感悟“瞬息万变”,学习写具体。

1.自学第三自然段。学生自学后交流学习收获。

2.交流汇报

(1)“瞬息万变”怎样理解?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变化得非常快?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刚刚还是…… 转眼间……

明明是…… 还没等……

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云雾的“瞬息万变”。

(2)作者在这里又把云雾的姿态做了哪些比方,找出来。(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读读课文,从这些词语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个比方?说一说。

交流,指导预设

——“一缕轻烟”你能读出这个词给人的感觉吗?那轻到“随风飘荡”你能读出来吗?这样的云雾在你身边、脚下、头顶,有没有仙境的感觉?读出这种感觉?

——“九天银河”懂吗?庐山的瀑布李白是怎样写的?(疑是银河落九天)“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给你怎样的感觉?(很壮观)你能读好吗?

——“四蹄生风的白马”是什么样的?跑的快到什么程度?(理解“生风”)说明了什么?(云雾变化快)

——比喻成一座“冰山”你觉得形象在哪里?连起来读一读,把变化的快表现出来、

——这段话末尾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请看着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像云雾还会变成什么?(学生交流,练说句子)

(3)练有感情朗读背诵。

(六)抓“流连忘返”,升华感情

1.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 !齐读 。

2.你能用“流连忘返”说个句子吗。

3.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一定被庐山的云雾给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真是流连忘返,再一次美美地朗读一下课文吧,试着背诵下来。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七)拓展应用,读写训练。

1.交流二、三自然段写法。(师总结:这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着相似之处,段落开头都用中心句总括了庐山云雾的特点,然后围绕中心句再作具体描述,这样写,能抓住特点把事物描述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具体描写出我们的家乡、学校某一处景物特点。

先回顾这一处景物的特点,用一句话写出来。

再思考围绕这句话,你要写清楚哪些景物,把这个特点写具体,还能试着打个比方就更生动。

尝试写话,评议修改。

3.推荐阅读:作家老舍先生的《庐山云雾》,欣赏不同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的不同风姿。

教师教育教学感悟随笔 篇9

幼儿园也能创建高效课堂吗?“教个10以内数的加减法、学个小儿歌,这么浅显的知识也有高效教学行为可言吗?”首先,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幼儿园教学的确存在高效、低效、无效问题,只是我们追求的高效和中小学研究的高效教学在性质和程度上有所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决定幼儿园教学不是小学知识的提前学习和掌握,所以,我们追求的高效也不是让幼儿在短时间内背诵大量的古诗词、识记大量的文字或学会心算、口算等,而是注重幼儿的活动、感受和体验,注重对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自信心的培养。我想幼儿园教学如果达到高效,幼儿可能终身都能记得,因为每个人都会记得童年的趣事,比如,我小的时候,对藏在门洞里看行人和骑车人路过时出现的影子很感兴趣;对我走到哪影子也跟到哪感到很神奇,但那时我不明白,记得问过我爸爸,但当时爸爸怎么解释并没有让我留下深刻印象。而现在,在幼儿园的课堂上幼儿可以亲历发现影子——制造影子——探索光与影子的关系几个过程,其很好地满足了幼儿对影子的探索愿望。我想这样的活动就是高效的。下面,我就唐慧老师设计的影子变变变一课,谈谈我对幼儿教师高效教学行为的看法。

一、精编生活中的现象做为教学活动的内容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是高效教学的前提。影子是幼儿身边的现象,探索光与影子的关系,既能满足幼儿当前的兴趣,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影子的课还可以做一些延伸活动,如:上午两名幼儿合作,到户外找一找自己的影子,然后互相把影子画下来。下午再来画影子,幼儿会自己发现影子的大小在不同时间是不同的,这些现象的发现

二、优化幼儿的学习过程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材料是高效教学成功的一半。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动作,因为幼儿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也是在动作中发展的。幼儿园高效课堂必须是注重幼儿活动的课堂。

1、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唐慧老师要把教室分成操作区和交流区两个区域,既幼儿的操作探索活动与幼儿的交流分享活动分别在两个地方进行,这样做的原因是为幼儿排出干扰,幼儿年龄小,自控力差,如果不分区,在进行交流的时候幼儿会不停地摆弄自己的学具,而不注意听别人的发言。

2、提供适宜的材料(学具)。唐慧老师为幼儿每人准备了一个手电筒、一个塑料材质的小动物玩具,如:小马、小猴、公鸡、孔雀等,幼儿就是利用手电筒的光和玩具来制造影子、发现影子变化的。材料是帮助幼儿主动高效学习的。所以,教师提供的材料应是幼儿感兴趣的又易于表达的;材料的大小应是便于幼儿操作又安全规范的;材料的种类应是有代表性又不宜太多的;材料的数量应尽量做到幼儿人手一套。

3、尽量让幼儿动起来。唐慧老师在本课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找一找、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参与到寻找影子、制造影子、探索光与影子关系等活动中去,如:开始时,请幼儿在教室里找一找,看能找到什么东西的影子;然后通过两个问题引领幼儿进行了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操作前老师是这样问的:“你能想办法让手中的小动物的影子停留在墙面上吗?”;第二次操作前,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墙上这些小动物的影子会变吗?会怎么变?”幼儿带着问题边操作边思考。在每一次操作后,教师都要组织交流分享活动,让幼儿把自己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讲出来,研究表明,培养幼儿把自己看到的、做过的事情复述出来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十分重要。

三、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高效教学教师要退位,对幼儿实行间接指导,而不是直接传授。教师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是实现高效教学的保证。

1、用语言感染幼儿: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而不造作,在课上教师要通过语言神态营造疑问的氛围,激发幼儿探究问题的兴趣;对幼儿产生的认知冲突,教师的态度是不置可否,用实验说话,培养幼儿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2、用倾听尊重幼儿:在幼儿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眼睛注视幼儿,身体与幼儿高度一致,使幼儿体验到关心和重视。

3、用回应激励幼儿:当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对幼儿的回答全部给予认可,再提出进一步思考的方向。如:奥,你是这样做的(整理幼儿的回答);嗯,你的发现挺有趣,在看看还能发现什么?啊,你的想法很特别,再想想还可能会怎样?

总之,幼儿园实施高效教学研究的空间还很广阔,我将在实践中继续努力。

教师教育教学感悟随笔 篇10

二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任务。

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

二、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同时还要要求一年级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二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绪易激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往往让他们兴奋半天,其行为突出表现为:拍桌子、砸笔盒、大呼小叫、拍手、离开座位跳跃等,所以教师要在突发事件刚出现苗头时,就及时给予转化或制止。要求学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须事先让他们清楚。然后,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让孩子知道你要他们做什么,怎么做,先怎样再怎样,哪怕是放几个学具,放哪儿,怎么放,都要说清楚。一开始的细致对以后的教学会非常有用。

三、老师讲课时要使用儿童化语言。

二年级孩子不同于大学生,只要老师讲清要求就行,他们自制里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做事凭兴趣。比如做连线题,如果老师说让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肯定会感兴趣。如果哪个学生找错了或还没有找到朋友,老师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学生听了觉得很亲切,他们很喜欢听这种语气,老师用这种儿童的语气跟学生说话,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一定得蹲下与孩子们说话。

四、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的,二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老师即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可以说“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为了带动其他学生,总之,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能否吸引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的教学效果。

教学《泉城》随感 篇11

教学片断1:

师:我国有许多城市都有美丽的别称,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生:南京的别称是石头城。

生:哈尔滨的别称是冰城。

生:日光城是拉萨的别称。

……

师: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个美丽的城市——泉城,知道她是哪个城市的别称吗?

生(纷纷答):她是济南的别称。

师:是呀,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元代地理学家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出示引用的话)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是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出示这句话)。自己把课文好好读一读,读准生字新词,读好长句。并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在简介“泉城”时,我引用了我国历史上的元代地理学家于钦迁的一句话,即“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并且出示该句子。旨在向学生传达这样的信息,泉城是有历史渊源的,不仅现在有名气,而且早在元代时就已经名声大振。进一步激发学生想了解她的愿望。因引用的是古文,所以有必要出示句子,让学生知道原话是怎么写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总结的宝贵的读书经验,现在的学习照样适用。引用这句话来让学生更加明白“读”的重要意义。

教学片断2

师:出示词语:白浪翻滚 银花盛开 晶莹剔透

明珠散落 虎啸狮吼 秋雨潇潇

师:请大家读读这些词语。这些都是描写什么的词语?

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生: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泉水的。

师:读读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生边读边思考许久。

师:老师在读“银花盛开”这个词语的时候,仿佛看到一朵银白的鲜花正在慢慢地绽放。你们在读到某个词语时,眼前也会浮现一副画面吧?把它描绘出来,让大家分享。

生:我在读“白浪翻滚”时,好像看到大海里的波浪在不断翻滚着(边说边做动作)。

师:我也有这感觉。

生:我读“明珠散落”时,仿佛看到许多洁白的珍珠像雨点那样从天空中散落下来。

师:(轻轻感叹)多么美妙的画面啊!

(生纷纷说读其他词语想象到的情景)

师:再读这些词语,把你的想象通过声音读出来。

生自由读、齐读。

师:让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去。(出示第一自然段,上述词语用色笔点出)把这段话连起来读读。

生自由读

师:济南的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济南的泉水真多呀。

生:济南的泉水多姿多彩。

师:是呀,那就请大家把感受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生再次朗读这段话。

师:这一自然段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话呢?边读这段话边画出相关句子。

生:我最喜欢的是第二句: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师:你为什么最喜欢这句话呢?

生:这句话写出了泉水的多姿多彩,所以我最喜欢这句话。生纷纷:我也喜欢这句话,我也喜欢这句话……

师:这么多同学喜欢这句话,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在第二句话下画上红线)

生齐读第二句话。

师:自己再读读画线部分,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对泉水进行描述的?

生:济南的泉水千姿百态。

师:千姿百态,也就是说写了泉水的姿态。从哪些词句看出是写泉水的姿态的呢?(板书:姿态)

生:白浪翻滚、银花盛开。

生:晶莹剔透、明珠散落。

生:还有虎啸狮吼、秋雨潇潇。

师:虎啸狮吼、秋雨潇潇到底是写什么的?

生:这两个词语是写声音的。

师:是呀,这是描写泉水声音的词语。(板书:声音)

除此以外,作者还写出了泉水哪方面的特点?

生:还写了泉水的颜色。

师:从哪里看出的呢?

生:“白浪翻滚”的“白”、“银花盛开”的“银”写出了颜色。

师:(板书:颜色)泉水本是无色的,而在流动的过程中,给人看起来就像是白色的了。所以作者说它是“白浪翻滚”、 “银花盛开”呢。

师:我们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能把泉水不同的美和声音的变化读出来吗?

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其余学生评价。

生:读“虎啸狮吼”时声音要大些。

师:你来读一读。

该生范读。

师:真有气势。

生:读“秋雨潇潇”时要慢点,轻点。

师:也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

该生范读。

师;真美呀。我们也像这两位同学那样,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济南的泉水是千姿百态的,你也能仿照书上的样子说说其他样子的泉水吗?(出示句式:这些泉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声音……,听起来如……;有的声音……,听起来如……)

生思考。

师:说不全四种没关系,可以说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生:有的声音响亮,听起来如电闪雷鸣。

师:不错,你是想象到了声音响的泉水。

生: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绵绵春雨。

师:模仿得好。

生:有的一泻而下,好像白色的绸缎;有的波浪滚滚,好像万马奔腾。

……

师:大家的想象真丰富。那你能不能把别人想到的和自己想的结合起来,说全这段话呢?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师:如果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济南的泉的特点,你打算怎么说呢?

生:泉水很多。(师板书:多)

生:泉水很美,美。(师板书:美)

师:正因为济南的泉水那么多那么美,所以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教学反思:

这是教学第一自然段的一个片断,在备课时,我把集体备课时吴勇老师讲的方法和自己想到的方法整合起来,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品味写泉水的四个分句。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才感觉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与预设的教学目标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比如在让学生朗读词语想象画面时,他们口中念念有词,就是不愿主动表达出来。于是,我以“银花盛开”一词作了个示范。这样,学生就能比较流畅地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描述了出来,实际上,也就理解了这些词语。

再如,进行仿照句式想象说话时同学们又不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了。我估计他们不是不会说,而是怕说不全四个分句。于是,我鼓励大家说出一、两个分句就行。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说话的要求,同学们的发言一下子踊跃了起来。最后,我又鼓励大家把人家的智慧和自己的智慧结合起来,说全四个分句。这样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让学生感觉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这是篇要求背诵的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也是本课时预设的教教学目标之一。但由于在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时节奏比较缓慢,教学过程拖沓了一点,因而没来得及进行背诵的练习。没有完美地完成本课时预设的所有目标。

由此,我想到,在设计教案时,不仅要详尽地分析好教材,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课前预设周全,课堂生成才会更精彩。

教师个人教学随笔感悟 篇12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怎样才能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如何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怎样才能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

要做好以上这些问题,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

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

总之,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了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总结 篇13

8月7日我们在本校参加了由教育局主办的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虽然,这些年学校一直不间断的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培训,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们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短短的一天培训中深深的体会到:

这次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为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加强基本功的新修炼,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所以,我对这次培训很满意。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第二天的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 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观念上的更新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二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计算机的使用在往常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进行文本操作的工具而已,本来我平时也不太注意对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总是有了问题就打电话求助,从没有想过要自己去掌握这样的技术。

4、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授课教师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不仅教给我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旧知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

通过一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使我的受益不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训分清楚了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教育技术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情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奠定基础。

通过培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改过去的“多媒体可有可无”的落后思想,我们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并初显成效,可以说终于尝到了信息化教学的甜头。相信这些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但是,信息化教学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好几年了,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5、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 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们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22 3791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