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教学设计【推荐1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师恩如山,教诲铭心,课堂中传递知识与关怀,培养学生成长,激发潜能,永留心间,感恩不忘。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师恩难忘教学设计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师恩难忘》教案 篇1

《师恩难忘》是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情感至深。记叙了作家刘绍棠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每讲一课都要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从小培养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引导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的事情。文中虽然作者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诗引申的一个小故事,但从这篇课文里我们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殷殷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结合田老师把古诗改编成动人的故事来讲课的经过,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老师是怎样的“教学有方”——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不忘教导学生做人……使学生深入体味到老师的“恩”和对学生的爱。然后,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带着学生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感恩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点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就显得水到渠成,举重若轻了!

教学这篇课文,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师生”间情谊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时的良苦用心,从而懂得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回报老师的付出。课后,觉得自己在处理理解第一句话“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时,所提问题的引导、针对性不够强,因此学生在这一句子的理解上花了较长的时间,以至于最后教学内容不能当堂完成,留下了一点小小的遗憾。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后第2题中所填词语的意思。

二、感悟田老师启迪我文学兴趣的高超的教学技艺。

三、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1、体味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学习作者先叙事后抒情的写作方法。

2、学习作者借典型事例,融真情实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田老师的敬爱之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熟悉,拉近距离

1、问好,自我介绍。

2、彼此略谈第一印象,增加印象。

二、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1、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书写课题。“师”老师的“师”,“恩”恩情的“恩”,(师边说边板书)齐读“师恩”。

2、师接着板书“忘”,问:“难忘”能否改为“不忘”,为什么?板书“难”(让我们一笔一划,情真意切地写下这个字“难”)

3、齐读课题《师恩难忘》。

三、整体感知,敏化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1)、针对第一自然段

简述,时间、地点。

(2)、针对第二自然段

a:抓“只有”“才”,用擦除的方法体悟,对老师敬佩之情。

b:怀着敬佩的心情齐读此段。

(3)、针对三至六自然段

a: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么问吗?(这是一个整体、一个典型事例。提示把握全文结构层次和选取典型事例表达的方法)

b: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田老师讲课怎样?哪个词来形容?(板书:)

c:”娓娓动听”什么意思?怎样的娓娓动听呢?

诗、文对照。抽生分角色朗读。先读文再配诗。边读边品。

第一句有意思吗?①想象成“一个小孩子”,符合儿童关望同伴的心理。②“牵着妈妈的衣襟儿”:胆小。③“一口气”:好奇天真,想早点看到美丽世界的心情溢于言表。

第二句:一个小村子,四五户人家,家家冒炊烟。可小孩子不饿,他顾不上这些,他很兴奋。

第三句:走累了,歇歇脚,人之常情。

第四句:有问题吗?

省略号多在句末,这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为什么放在句首?(为了与诗文吻合)

第五至第七句:为什么又加了三句?合理吗?老师的意图是什么?(前人在花后人欣赏,小学生从小要爱护花草。)

d:田老师讲完了,评价评价。(不仅教书还在育人。不仅生动还很感人。)

e:所以“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身临其境”什么意思?(板书:身临其境)“入了迷”到了什么程度?齐读第六自然段。

(4)针对第七自然段

1、只一次就能叫人难忘吗?能培养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么?齐读第七自然段,你还知道了什么?板书:引人入胜 上千个故事

2、体会:“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师;这上千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像“春雨点点,滋润着我”(板书:“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谈谈体会。

什么叫滋润?(因为懂得,因为学会,点点滋润,润物无声)

情感导引:如果我们是春芽,老师就是园丁,那甘醇般的知识就是春雨;如果我们是花蕾,老师就是护花使者,那清冽的知识就是催花绽放的春雨。同学们,我们身边就有如许多的老师,想说说他们么?

生称赞自己心目中的老师

师评价(会学习,有感情,懂感情,有感恩之心)

(5)针对第八、九自然段

大作家刘绍棠就是个心思细密,懂得感恩的人。体会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的含义。

“文学的种子”:

田老师所讲故事中有许多暗示:生动的情节,合理的想象,鲜活的形象,深刻的主题等等。

这样的老师,令人敬佩;这样的老师,使人难忘。

小练笔:教师节来临,想与自己最敬爱的老师追忆点什么?想给老师写点什么?请写下来。这也许将成为你献给老师的最好的节日礼物。

展示交流。

难忘恩师,师恩难忘。这样的老师值得人敬佩,但几十年后还能记起老师,还能恭恭敬敬地尊爱自己的老师的大作家,更令人敬佩。他尊爱的不仅仅是老师,他尊爱的是一种播撒精神食粮、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 总结下课,提升主旨

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有无数的平凡的老师倾其所有甚至全部,润物无声地教导着我们,启迪着我们的思想,美化着我们的灵魂,丰富着我们的内心。十年二十年,当我们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时候,回忆往昔,我们就会有更深刻的发现。珍惜现在,留心观察,细心发现,用心体味,真心感受,耐心记录,你就会收获满满。下课前老师送给大家两句话:做懂得感恩的人。做让他人印象深刻的人。

板书: 师恩难忘

春雨点点 滋润着我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上千个故事 引人入胜

教学后记:

八点钟拿到教材,十一点钟讲课。三个小时的时间,经过认真阅读这篇课文,我便写下了以上的教案。用纸整整八大张。之前我没有用过苏教版教材(我们用的是人教版),但我觉得文章所带给我们的思考,传递给我的思想应该是相同的。我愿把我的感受与我陌生的学生交流。我想利用一节课,利用这篇看似平常但很感人的课文,与我的学生们做到心灵碰撞。课上完后,我觉得其实没有好好完成,如果给我一个小时就够了,就够充分了。但我应该随机应变。可惜没有。我还是在紧张。我还是意识到我在师讲。我太在乎自己了,我有点忽视学生的潜能。交流中,我能感觉到他们的水平。我决定重新备这节课。

师恩难忘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3、学习作者选择典型事例凸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走近人物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师恩难忘》这篇文章,了解到作者刘绍棠在这篇回忆录中,偶遇小学老师田老师的情形,并引发他对往事的深情回忆。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走近刘绍棠笔下那位口才、文笔都很好的田老师,走进刘绍棠的内心世界……

2、齐读课题。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直奔重点,对比理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

“引人入胜”是什么意思?� (学生联系故事,明白可以学到知识,体会到快乐,明白做人的道理,爱美护美懂得保护环境等等)

2、品读重点句 “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1)从“上千个故事”中,我们懂得了什么?

(2)为什么这里要用“春雨点点”作比喻?滋润着我的到底是什么?再次引导学生体会教师教学之道背后的深刻内涵——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三)“恭恭敬敬”——感“教诲”之恩

1、品读重点句: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1)回读全文,搜索田老师对“我”的文学上的启蒙是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2、联系课文体会

(1)他口才、文笔都很好——像田老师那样有丰厚的文化积累。

(2)编写故事中体现出来的想象力、遣词造句、做人到里的渗透等诸多功能——像田老师那样提高自己的想象力,表达水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像“我”那样用心、专心,才能学有所成。

3、体会“恭恭敬敬、行礼”以及文章题目《师恩难忘》《教师引进门》等表达出来的对田老师的敬意。

4、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点题的作用)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同学们,我们的心中此时此刻也一定勾起了对曾经教育培养自己的一位位老师的回忆,那就借大作家来表达我们心中共同的这份难忘师恩。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纵观全文,说说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教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2、我们这篇课文作者选取了田老师爱讲故事的事例,平常,普通,但却典型,具体。文章要选择典型事例凸显中心。刘绍棠难忘的是“插柳之恩”,是田老师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所以在学习的四年里,有很多课,很多事,也有很多故事可以写,作者唯独选择了“小诗故事教学”这一课。小诗是一种古典文学的熏陶,故事是现代文学的影响,更让“我”感受到了神奇的文学想象力。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注意事例与中心的一致性。

作业设置

1、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的一件事写下来。

2、推荐阅读

魏巍《我的老师》,鲁迅《藤野先生》。

师恩难忘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读,齐读。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 )“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2、认真诵读课文。

教后记

《师恩难忘》教案 篇5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355

《师恩难忘》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的第1篇课文,作家刘绍棠回忆了小时侯在乡村小学上学时教国文的田教师上课的情景和他听课的感受,表达了对老师的爱戴、感激之情。教完此文,学生对田老师的喜欢也溢于言表。我想:一位四十年代的乡村教师,何以令刘绍棠这样的作家刻骨铭心、没齿不忘,何以令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心驰神往、顿生莫名的喜欢之情呢?田老师的教学魅力到底何在?

善于创设情境是田老师的教学之法。开学第一天老师给他们上古诗“一去二三里”时所编的那个故事,刘绍棠几十年后仍清晰地记得。以后四年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田老师习惯用生动的故事来再现教学的内容,营造智、趣、美的教学情境。可以想象,每一节国文课,学生倾听着教师娓娓动听的讲述,沉浸在情趣盎然的故事情节中,激荡思维,驰骋想象,那是多么和谐、美好的境界!难怪儿时的刘绍棠每回都会“恍如身临其境”,陶醉不已。

注重潜移默化是田老师的教学之道。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田老师以他的教学实践对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就在那一个个故事里,田老师把文学的种子悄悄地播洒在孩子幼小的心田中,将开启文学大门的钥匙默默地传递到孩子稚嫩的小手里。这种犹如春雨润物般的教育,无声又无痕,但你分明能够听到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美丽声音。几十年后,在文学领域已有所建树的刘绍棠,还念念不忘当初是田老师把他领进了文学的殿堂。

重教书更重育人是田老师的教学之本。田老师的第一个故事里有这样一段:“……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田老师通过这样的一个个故事,让一颗颗幼稚懵懂的心灵不知不觉变得成熟明慧起来,让学生在故事中明白了世间的是非与真假、美丑和善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当我们还在为找不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而常常厚此薄彼、矫枉过正时,田老师的教学案例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思索和启示。田老师用他那朴实无华的教学演绎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育真谛。

田老师的口才和文笔都很好,想来这些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基本功吧。假如连这些也没有,在今天要做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恐怕也是不易的。

不求学生永远铭记师恩,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让我们都争取成为像田老师这样的语文老师吧。

跬步千里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师恩)

此文转载:88/bbs/?

《师恩难忘》教案 篇6

师:田老师的故事为什么会让我们终生难忘呢?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生: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师:(出示这一句话)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请问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的呢?

生:把田老师讲的故事比作“春雨”。

师笑:为什么不把田老师的故事比作“冬雨”、“夏雨”呢?

(学生纷纷举手)

生:冬天的雨是冷的,春天的雨是温暖的。

师:就是说老师的故事像春天的雨一样――

生齐:温暖。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想法?

生:夏天的雨是狂风暴雨,没有春天的雨舒服。

生:春天的雨能够让万木迅速地生长。

生:春天的雨是绵绵的。

师:田老师的故事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

生:田老师的故事是娓娓动听的。

师:春天的雨是绵绵的,田老师的故事是娓娓动听的。它们给人的感觉是相似的,所以,作者才会由田老师的故事想到“春雨”。如果用“冬雨”或“夏雨”来比喻田老师的故事,那会是怎样的结果?

生:那别人就会觉得田老师的故事不好了。

生:那田老师的故事很可能会把学生教坏的。

师:是啊,春雨让花草树木快乐地生长,老师的故事则让作者健康地成长,这是多么美妙的比喻啊!“这些故事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师:那么,像这样的好句子该怎样来读呢?(指导学生感情练读。)

师:田老师的故事能教育我,所以我终生难忘。田老师的故事让我终生难忘,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生: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知识的种子。

师:(出示这一句话)你们从这句话里知道了什么?

生:从老师的故事中,作者学到了知识。

师:从课文田老师的故事中,作者学到了什么知识?

生:田老师的故事讲的是古诗的意思。

生:作者从田老师的故事中懂得了古诗的意思。

师:田老师的故事让我终生难忘,还有什么原因呢?

生:田老师的故事引人入胜。

生:田老师的故事能让作者身临其境。

……

师:是啊,田老师的故事是那样的引人入胜,还能教育人,让我学到知识,我怎么能忘记呢?

[评析]:

1、课堂上,问题的提出是循着课题提出来的,所以这一问题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感悟“扣住课题质疑,抓住关键语句读懂课文”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预设加生成是学生思维解放的保证,是课堂精彩的源泉。问题的设计、两个关键语句的品读是预设的,但学生在感悟和理解“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时的发言及由此展开的`讨论是没有想到的,也是无法去设想的。这一生成的精彩、学生思维的激活全� 《师恩难忘》优秀教案设计

3、课堂生成不是无规律可循,应该是在师生自由平等的交流中自然产生的,就好像两个人在闲聊,顺着一个话题能够越谈越深入,越谈越有劲,越谈话越多。所以,我觉得教师课堂生成的能力应该是可以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自觉培养的,但是如果课堂预设得过细,或课堂上过于强调执行教案,那课堂生成则很难出现。课堂生成强调师生交流的自由平等,但同样强调教师的“心中有数”,不能“偏题”、“跑题”,这就需要教师还要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

4、课文语言的品味,课文情感的品悟,思想情感的熏陶是一个相互交融的整体。其整体效益能否产生,靠的是教师的意念控制,偏向任何一个方面都未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比如教学中,关于修辞手法的讨论,春雨、冬雨和夏雨的讨论等等能说得清哪儿是语言训练,哪儿是情感品悟,哪儿是教育熏陶吗?

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篇7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课文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师恩难忘》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句。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成长渗透了多少师长的心血,不少同学热情讴歌过辛勤培育自己的园丁。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这篇文章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是1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一片尊师情。

二、初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带着是一件什么事便作者难以忘记老师的恩情的这一问题自读课文。读文时字字入目,读准字音。

3.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姥姥 念叨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 身临其境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卡片正音。

念叨 炊烟 茂盛 邻近 娓娓动听 歇脚 往事 心田 滋润 身临其境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是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讲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第二段(第2一7自然段):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4年都是如此。

第三段(第8一9自然段):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姥lao炊chui歇xienaocuixi

2·填字成词。

身其境

人入胜

生难忘

动听

教之恩

戛然而

3.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段简洁明了,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回忆往事的?(那年)

(3)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4)用陈述语气读这一段。

2·细读第二段(第2一7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阅读思考,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①第2自然段的描写虽然简单,但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流露了作者对田老师的敬佩之情:17岁就开始教书,足见出道早,经验足;口才、文笔都很好,说明他能说会写,才学出众)

②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他再绐一年级上课)

③他为学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他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他把《一去二三里》这苜诗编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娓娓动听是什玄意思?(形容田老师说得生动,使人爱听)

④故事与小诗有什么关系?对于刚人学的孩子来说,这故事有意思吗(故事巧妙地把小诗的诗句意思串连讲解出来。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个故事有教育意义,教育他们要爱护花草)

⑤从哪儿看出我听得人了迷?联系上下文理解身临其境、戛然而止。(我听得人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联系上下文身临其境的意思是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⑥作者用有如春雨点点的比喻是要说明什么?(田老师教技艺高超,作者在四年中听了上千个故事,受到老师的教育熏,从内心发出对老师的赞美)

(3)指导朗读。

从这几个自然段的阅读中,你们觉得田老师教课有什么特点?(田老师善于用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学生的心田播撒知识的种子。)

我们应该怎样读?(深情地回忆,对老师的赞美、怀念之情要自然流露)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女生齐读。

3·细读第三段(第8、9自然段)。

(1)齐读第三段

(2)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仍然、像…那样…恭恭敬敬、行礼、深深感谢、教诲之恩、终生难忘)

(3)儿时的一位乡村小学老师为什么这样令作者难忘?(启发学生再次回顾人物形象,田老师才学出众,教学技艺高超。40年后,老师虽已年迈,作者恭敬地行礼,表达了一片尊师之情)

(4)指导朗读

这一段记叙有如浓墨泼洒的重笔描绘。老师的教诲使作者如浴春雨,终生难忘。让我们带着深情对老师唱一苜赞美之歌。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5)小结并板书。

难忘:

像40年前

行礼

深深感谢

三、朗读全文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辨别组词。

娓 炊 歇 诲 尾 吹 息 海

2·订正下面一句话中的错别字。

他先把这苜诗念1篇,又连起来讲1篇,然后,遍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起来。

二、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课文有什么特色?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本文生宇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

2·看看左右两半所占比例各有什么不同?

3·指导书写。

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紧凑,注意左右比例。

注意歇左半边的写法。

4.学生练习描红。

四、课堂作业

1·读一读,再抄写。

念叨 炊烟 茂盛 邻近 娓娓动听 歇脚 往事 心田 滋润 身临其境

2·照样子,写词语。

例: 歇歇脚 恭恭敬敬

3.读句子,然后用加粗的词语造句。

(1)田老师先把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娓娓动听——王林的口才真好,她,我们都听得入迷了。

(2)我听得入迷了,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嘎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身临其境——读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我仿佛身临其境,直到时钟的丁当声把我唤醒。

师恩难忘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连贯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条理,感悟作者对教师的难忘之情。

2、学习作者紧扣题意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教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为什么使你难忘?

2引出课题:有这样一位大作家,他对自己的启蒙老师,怀着深深的感情,写下了了1篇《恩师难忘》。

3、齐读课题。问: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4、下面,我们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老师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或不理解的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理解词语:

娓娓动听:形容连续说话,说得生动,使人爱听。

身临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地方,经历了那种情况。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引人入胜:把人带到美好的胜境。胜:胜境,美妙的境地。

恭恭敬敬:形容对长辈很有礼貌。

3、检查读课文情况。师:哪位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事?

4、小结。

三)理清文章条理。

1、自由读读。试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情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节)写"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去读书以及学校的概况。

第二段:(3-7节)写开学头一天,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使"我"听得入了迷,而且后来每讲一课都是如此。

第三段:(8-9节)写"我"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

四)略读第一段。

1、读一读第一段。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说一说,教案《恩师难忘教案》。

3、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虽然简单,但流露了作者的感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能体会出来吗?(作者对田老师的敬佩之情)

4、有感情地读读这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收集有关爱师尊师的名人故事与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二)深入学习,再现情景。

1、速读课文第二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2、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3、你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再指名朗读。

4、小组研读:开学第一天,田老师上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他是怎样讲这个故事的?联系上下文理解"娓娓动听"。

5、反复阅读第五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并交流一下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6、这个故事与小诗有什么关系?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个故事有意思吗?

7、从哪儿看出"我"听得入迷?联系上下文理解"身临其境"、"戛然而止"。

8、作者用"有如春雨点点"的`比喻是要说明什么?(田老师教学技艺高超,作者在四年中听了上千个故事,受到老师的教育熏陶,从内心发出对老师的赞美。

9、在3-7节的阅读中,你觉得田老师教课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怎样读?(深情地回忆,对老师的赞美,怀念之情要自然流露。)

10、指名试读,齐读。

三)默读课文第三段。

1、读一读,想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说说怎样读才能表达作者对教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3、自由读,再指名读。

4、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纵观全文,说说田教师是一位怎样的教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五)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的一件事写下来。

六)布置作业:

1、准备名人故事交流与尊师名言交流活动。

2、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送给你的教师表达自己的祝福。

板书:师恩难忘

编故事行礼

让我入迷感谢

让我开窍终生难忘

师生情深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认识老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激发信息的爱师之情。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热爱自己的老师,将爱师之情真正转化为爱师之行。

教学重点:尊敬和热爱自己的老师,并向老师表达。

教学难点: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体会老师的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生:背诵古诗《无题》

师:这首古诗中有一句被传送为千古名句,谁能快速找出来?

出示名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生齐读)

师:那你们平时把这句话送给谁?(老师)其实老师也想成为你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可是不知道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谁能告诉老师?

(二)回忆师情

出示课件: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

师:那么在你的小学生涯中有没有这样的老师?他(她)有什么特点?

生:各抒己见

(师板书:特点)

师:请同学们仔细回想,结合你所述老师的特点,这位老师的哪件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板书:事件)

出示课件:小组合作a、以“有一次”开头叙述一件事。

b、每组评出一位优秀者。

生:4人一组讨论,汇报。

老师指导(叙述完整人物的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板书

过渡语:同学们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那么此时此刻,你是不是有许多话说呢?请拿出自己精心制作的贺卡,开始吧!可以写诗、写对联……

(三)倾诉心声

出示课件:看看谁能表达出对老师的爱。

(生伴音乐写作)写完后,上台表达,送贺卡。

(四)小结:

老师谢谢大家的祝福,其实老师需要的并不多,平日里你们小小的进步,老师都会感到欣慰,提分优秀的作业将是送给老师最美的礼物。

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可以帮你轻松的完成作业,老师期待大家优秀的作业,漂亮的字迹。

出示课件:写作小窍门

写人作文很简单,开头概括写特点。

围绕特点找事件,具体叙述一两件。

人物语言要逼真,动作描写要周全。

心理活动细腻写,真实感人是妙篇。

(五)作业:

将含有自己真挚话语的贺卡亲自送给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

《师恩难忘》教学案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9

宋浩志

几年前曾读过1篇文章,是著名现代乡土作家刘绍棠先生写的散文,题目叫《师恩难忘》。初看题目,猜想内容,觉得可能是写老师怎样关爱他,怎样教导他……,以此来赞美教师的伟大。但是读过之后,似乎给人一种文不对题的感觉:作者在文章里描写了一位姓田的老师给孩子们上课的情景,田老师上课有个特点,就是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他教四个年级的语文,每课都是这样,作者受业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老师上课,学生听课,这是在学校里最普通的事情了,怎么会说“师恩难忘”呢?我产生了疑问。

不久前,在翻看一些旧书的时候,又拿起《师恩难忘》细细读了几遍,我突然有所顿悟,在字里行间似乎品味到了师恩的真正含义,并不禁为自己曾经产生过的疑问感到羞愧。作者虽然写的只是老师上课,学生听课,这些最普通的事情,但田老师每节课讲的故事,如同春雨点点,滋润着他的心田,丰富了他的想象力,使他具有了发达的形象思维,而这些正是一个作家必备的素质。试想如果没有当年老师讲的一个个精妙的故事,也许在中国的文坛上会失去一位有才华的作家,我们也就读不到那些充满泥土芳香,至真纯美的作品了。老师那广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使作者把文学当作了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掩卷沉思,文中的田老师是旧中国的一位普通小学教师,他的学校就是一座破庙,他的学生有四个年级,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是什么让作者对老师终生难忘?是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这便是体现在田老师身上的高尚的师德。

教师的才学感染熏陶着学生,甚至成为了一生的追求,可见教师自身的素质与教学水平,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多么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感染,陶冶着每个孩子的心灵。

师德是什么?在新时期,师德体现在哪里?新时期的党员教师要做师德的模范,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界定师德,但一名教师除要具备高尚的道德之外,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适应孩子需要的教学能力,这是根本的要求。想想近代的名师陶行知、蔡元培……,再想想当代的名师孙维刚、李烈等等,这些教师的楷模,哪一个不是学识渊博,教学艺术精湛的顶级人物呢?他们在课堂上用知识滋养着一棵棵幼苗,用知识架起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桥梁。

师爱有种种,做有才学的教师,做能上好每一堂课的教师,这是为师之本,师爱之本。在很多老师看来,上课是教师最普遍的工作,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我们往往会对课堂感觉淡然。我走进过很多老师的课堂,很多老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位老师讲《小猫钓鱼》,在黑板上顺手拈来一只“小猫”,学生的眼睛变得明亮了;一位老师讲古诗,声情并茂地朗诵,让学生不由得为他鼓掌喝彩……我们每天都要走上三尺讲台,而正是在这三尺讲台上,你会让一颗颗幼小的心灵生出理想的翅膀。我们今天上的每一节课,都是在为学生的明天奠基。

要做师德的模范,不仅体现在关爱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上,更表现在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丰厚自己的学识,提高教学水平上。我们应该做一名有学识的教师,因为自古就有“学高为师”的说法。我们应该使自己的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的心灵在这里得到滋养。

让我们多读读书吧,书本会让我们变得厚重起来。用你拥有的知识爱学生,用你掌握的教学方法,改变你的课堂,锻炼自己,磨练自己。

也许,将来我们也会听到,有一个声音会对你说,师恩难忘!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师恩)

此文转载;blogid=36063

师恩难忘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田老师热爱教师工作、热爱学生的敬业精神,体会并学习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胜、情趣、培育、恭敬”等词,会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句。

3.开始学写摘录笔记,通过写摘录笔记加强对生字好词识记。练习在阅读时标注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领悟学习“我”对田老师的理解、敬佩和感激之情。

教具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前

课文预习

1、标自然段,读准、读通、读流畅课文。

2、认读一、二类字,会写一类字,会组词。在课文中圈画一二类词、好词标注不理解的地方。

3、理解课文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胜、情趣、培育、恭敬”等重点词的意思。

4、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1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1篇表达对老师感激和怀念之情的文章《师恩难忘》(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大作家是如何写他的小学老师的。请齐读课题两遍。

二、检查预习,重点指导。(15分钟)

1、同桌相互读课文,指名读的3、7、9段。注意以下字的读音“私塾、捅、摹、河堤”等。

2、小黑板出示一、二类字,生认读。(指名,开火车,齐读等形式)

3、指3至5名学生领读圈画的一二类词和好词。熟读,修正。听写一类字。师生评议纠错,错字板书指导。

4、指名说“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胜”的意思。

三、出示学习目标:(课件或小黑板)(2分钟)

1、一、二类字组词,一类字组3个,二类字组2个词。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划分段落。

理解课文第一部分的内容。

3、开始学写摘录笔记,通过写摘录笔记加强对生字好词识记。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7分)

1、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遇见老师、怎样上课、不忘教诲)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1)学生自读理解,做批注。

(2)汇报交流,老师点拨板书。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我"上小学时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第二段(第2一7自然段):“我”在田老师门下学习的情况。

第三段(第10一12自然段):"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理解第一部分内容(第1——3自然段)。(7分)

1、出示阅读导航。

当时学校情况怎样?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田老师这样的学历背景,为什么能“口才、文笔好”?

2、学生自读完成。

3、生汇报交流,老师点拨指导。

4、用陈述语气读这一段。

六、课课清环节。(8分)

1、口头汇报第一部分的重点内容。

2、学生抄写文中好词句。

课前

预习“多”的内容

1、读《阅读与表达》第66页《从不屈服的百里奚》读三遍,读通顺。

2、圈画好词句。

3、说主要内容或感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4分)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目标:(小黑板)

1理解课文二、三部分的内容,体会田老师热爱教师工作、热爱学生的敬业精神,体会并学习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体会文章的写法。

2、练习在阅读时标注问题。

3、带“多”环节。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细读课文,理解第二部分的内容。)(15分)

1、|出示阅读导航,学生自学,做批注。

阅读导航:①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他再绐一年级上课)

②他为学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他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他把《一去二三里》这苜诗编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③"娓娓动听"是什么意思?

(形容田老师说得生动,使人爱听)

④故事与小诗有什么关系?对于刚人学的孩子来说,这故事有意思吗(故事巧妙地把小诗的诗句意思串连讲解出来。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个故事有教育意义,教育他们要爱护花草)

⑤从哪儿看出"我"听得"人了迷"?联系上下文理解"身临其境"、"戛然而止"。

(我听得人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联系上下文"身临其境"的意思是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⑥作者用"有如春雨点点"的比喻是要说明什么?

(田老师教技艺高超,作者在四年中听了上千个故事,受到老师的教育熏,从内心发出对老师的赞美)

2、汇报交流,老师点拨,指导朗读。

从这几个自然段的阅读中,你们觉得田老师教课有什么特点?

(田老师善于用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学生的心田播撒知识的种子。)我们应该怎样读?(深情地回忆,对老师的赞美、怀念之情要自然流露)

3、指名试读,自由练读,女生齐读。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细读理解第三段(第10至12自然段)。(7分)

1、课件出示阅读导航:

(1)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仍然、像?那样?恭恭敬敬、行礼、深深感谢、教诲之恩、终生难忘)

(2)儿时的一位乡村小学老师为什么这样令作者难忘?(启发学生再次回顾人物形象,田老师才学出众,教学技艺高超。40年后,老师虽已年迈,作者恭敬地行礼,表达了一片尊师之情)

2、学生自读批注。

3、交流点拨。

4、指导朗读。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四、总结全文。(3分)

结合板书回顾全篇,以填空的形式总结中心。

(小黑板)课文记叙xx,歌颂了

师恩难忘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师恩难忘》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一课。本文是著名作家刘绍堂先生的1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开学头一天田老师上课的情景,记叙了今年路遇老师的经过,抒发了尊敬爱戴老师的思想感情,课文先写我读小学时遇到田老师,他是口才,文笔都很好的好老师,再写田老师每讲一课都会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听得入了迷。最后写田老师为“我”从事创作打下了基础。“我”很感激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1、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配音乐,范读)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感知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感知课文。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 )“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感知字的写法。

娓……这个字的左边的“女”就偏在上面,与“尸”相配合好。

诲……这个字是左右结构,注意左窄些,同时注意字的读音。

2、完成字词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在语文品味中感知作者对教师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课文是怎样描写田老师是怎样给我们上课的?轻读课文第二段,结合插图找一找哪句话概括了图上的意思。

1、出示“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1)读。

(2)这首诗指哪首诗?

(3)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田老师编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4)田老师讲的故事与所学的古诗有什么关系?

(5)田老师是怎样讲故事的?

(6)先理解“娓娓动听”,再指导用词造句。

2、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

(1)理解“身临其境”并造句。

(2) 体会“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3、指导朗读。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学生找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突出重点词“恭恭敬敬”、“深深感谢”、“终生难忘”。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

3、引导学生理解“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简介“刘绍棠”。)

4、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5、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总结全文,升华认识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六、布置作业

1、小练笔

写一写师生相逢会是怎样的一个动人情景,我会对田老师说些什么样的感谢的话。

2、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七、板书设计:

娓娓动听编故事

1、师恩难忘感激、怀念

身临其境受滋润

《师恩难忘》教案 篇14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通过学习课文,生出对老师的理解与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听歌谈话(音乐:《我爱米兰》)用心去听一听,歌里唱些什么?歌中把老师比作米兰,你知道为什么吗?

二、感受师恩

1、这是一首赞美老师的歌,昨天我们还读了1篇赞美老师的文章《师恩难忘》,从文章中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刘绍棠的启蒙老师――田老师。通过昨天的学习,田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你能用上昨天我们学过的这些词语,来说说田老师的故事吗?出示(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

3、(指图):看,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在娓娓动听的讲着故事,孩子们听着他的故事甜甜的笑了。从田老师的故事中,我究竟得到了些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

4、学生默读课文。——教师提问,指名回答。

5、田老师的故事生动有趣,让我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快乐,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所以,在我的心中,田老师的故事好像是什么?(出示:我在田老师那儿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6、田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获得了一份知识,那么上千个故事我就获得了--(生答):上千份知识。

7、练习句式:“如果说一( )让我懂得了一( ),那么上千( )就让我懂得了上千( )。”

8、再读出示的话。(齐读)老师的故事是春雨。还记得那首描写春雨的小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的教育就像这春雨,悄无声息,飘进我的心田。再来读读。(生再读,找到春雨的感觉)

9、在密密春雨中,知识的种子在发芽,在长叶,感受到了吗?一起读。(生齐读)

10、(出示:刘绍棠简介。)看了作者的简介,你还想说什么吗?

11、想起田老师,想起田老师的故事,那是感激、是幸福,更是四十年来不能忘记的田老师的教诲之恩!你能再读读这句话吗?(齐读):“我在田老师那儿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我爱米兰》音乐起)

12、读读课文的八九自然段。(生自由读——指名读)问:此时的我已是快五十岁的人了,而且已经是个大作家了,为什么还行小学生一样的礼?

1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小节,感受我对老师深深的'敬意。(配乐朗读)

三、拓展阅读

1、(出示冰心写老师的1篇文章、毛泽东写给徐特立的一封信)这两篇文章的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怀念的呢?找出有关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找有关语句,练习感情朗读)

2、这是母亲死后第一次流泪,老师在我心目中的份量和谁一样重?我们一起来轻声地读读这一段。

3、每当想起自己的老师是那样亲切、那样温暖,那样自豪。所以这两位作者不约而同地给自己的文章取了一个题目,是什么?(我的老师。)想起老师,我感到那样亲切,该怎么读?(齐):我的老师。想起老师,我是那样温暖,该怎么读?(齐):我的老师。

四、身同感受

1、同学们,我们也有我们的老师。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清风朝阳来到学校,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你有没有感受到过老师对你的关心和爱护呢?我们对我们尊敬的某一位老师说一句心里话,好吗?

2、(出示句式:“老师啊,您是,。)写在课堂笔记本上,然后深情汇报。

3、最后,让我们用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首赞美老师的诗献给所有为我们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出示: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古往今来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课时 篇15

1·辨别组词。

娓( )炊( )歇( )诲()

尾( )吹()息( )海( )

2·订正下面一句话中的错别字。

他先把这苜诗念1篇,又连起来讲1篇,然后,遍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起来。

( )() ( )

师恩难忘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犕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②自由练读;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师恩难忘

师:口才好文笔好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

《师恩难忘》教学案 篇17

《师恩难忘》的作者是刘绍棠。课文讲刘绍棠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对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影响。这是1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课文通过对田老师“故事法”教学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听完执教老师上的这第二课时,我在想,这节课落在学生思想、情感认识上的收获究竟有多少?

文眼,这位老师定的是——“师恩难忘”,也是题目。《师恩难忘》中,难忘的是啥?我们的课,能否让孩子们真正感觉到田老师的“师恩难忘”?课听下来,总体感觉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进去。也就是说,没有把文字拆开,把难忘的师恩之感“破译”出来。不然,那些经典的词句,虽读千遍万遍,不知其味,便没了“师恩”。

我想,这篇文章中,由“师恩难忘”引发开去,不是不行,但个人感觉这个“主题词”有些抽象,是一种概括性的词语,大、空。这堂课,从“师恩”出发,仅了解课文情节后,再回到结尾“无心插柳……”,学生还是在文字表面打转转。“恩”太空,于是课就飘了。

如何让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找到具体的“形象”?我看,关键是要找到文字中的具体抓手。我读到了文中“感念”一词。这个词就有一种,一触肌肤,就能摸到体温的感觉。作家刘绍棠的这个“感念”,是全部的感激、感恩,是一辈子的纪念、怀念、感念。如果照这个思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作者“感念”的究竟是什么,最后结合作者抒发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终生难忘”——“师恩”可知、可感,从而具体化了。

可以先从文中的一个故事入手。

刘绍棠描述了田老师当年,如何引导他们学习一首古诗的情景。现在看来,每一位小学老师都会用这种方法来解释诗的意思,并不稀奇。可问题是,让“我”感念的是,老师能够做到“娓娓动听”(书上的词语),并让“我”“身临其境”(也是书上的词语)——这可不是一般老师能够达到的教学艺术。

我们语文课不是应当积累和理解一些词语吗?像上面这两个成语,用查字典的方法解释,好像也可以,可田老师却用故事法,通过声音传递,体现“娓娓动听”,通过教学效果体现“身临其境”。

而今天上课的胡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两个词语,但对“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没有和文中故事本身的贴在一块儿。“娓娓动听”是田老师教学语言的魅力,身临其境是田老师让教学有了“现场感”。看来,要很好理解这个故事对刘绍棠的影响,必须让当下的学生,也能跟着刘绍棠回到过去,和他一起听田老师怎么“娓娓动听”,而且,也要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这样,既用情景法理解了这两个成语,又体会到当时刘绍棠的激动。

如何把上面的思考转化为教学过程?教者就得想办法,让田老师的故事在我们孩子的心中有声音、有画面、有色彩,仿佛在他们小小的脑子里“过电影”。

可以让学生充分朗读文中的田老师用诗歌改编的故事。之后,再提出要求,书上不是说娓娓动听吗?你就是刘绍棠的老师,再读,看看你怎么娓娓动听地讲给我们。于是,一名学生试着娓娓动听地“讲”的时候,引导其他学生,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田老师改编的故事,是把整首诗的诗意串联起来的。故事比较长,教师可以分段教学。比如第一个学生扮演“田老师”,讲诗的前两句时,教师叫一声“停”,然后引导学生把看到,听到,联想到的说说。之后,顺便让学生用诗句概括刚才所感受到的。诗的后两句也可以用前面的方法。

这样,学生不但了解了这首诗的每句话的意思,更能体会到田老师把诗句变成故事,来解释诗意的妙用。第二个、第三个“田老师”讲的时候,就可以完整体会,并感受其是否“娓娓道来”,以至“身临其境”——你看,这两个成语,就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文素养了。

学生讲完了故事,要再追问:田老师的故事中,有的究竟是什么?学生就能用课文的句子说出——“这个故事,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趣。”你看,这句话多概括啊,啥形象?啥情趣?啥思想?如果没有前面的“娓娓道来与身临其境”的讲故事,学生是怎么也不能理解的。

至此,教学还要深入:田老师讲的难道仅仅是这一个故事吗?回到课文,找到文中对田老师教“复式班”的描写。他同时教四个年级,刘绍棠跟着他学习了四年,可以带着同学们算算,四年多少个学期、多少天,会讲多少个这样的故事。可以推理出,太多了。

比如语文课上,除了古诗,还有那么多不同体裁的文章。这就是说,除了课本里据诗的内容改编的故事,田老师还可能讲诗的作者如李白、杜甫等人的故事,以及“诗”以外的更多课文的故事。这不就是文中所形容的——“春雨点点”吗?跟着田老师,听了四年的“故事”,这才会让“我”感到终身难忘。多好啊,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课文后面的一句——“从事文学创作,需要发达的形象思维,丰富的想象力,田老师在这方面培育了我,让我开了窍。”是田老师培养了刘绍� 因此,刘绍棠发表了那么多优秀作品,成为了当代著名的作家。

以上我们从作者角度体会对田老师的感念。如果说仅一个刘绍棠对老师的感念,还不够。因为,这离“无心插柳”境界还差一段距离。

我们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继续深度阅读,深化主题——田老师是复式班教学,一到四年级都是他一个人教。每一个年级他都这样用心教导。而且,课文结尾写道,田老师执教了40年。算算,他培养了千千万万的人,这才叫“弟子三千、桃李满门”。然后回到老师的话——“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对每一个学生都在插柳,你说这样的多了不起。原来,让刘绍棠感念的,不只是老师对自己的培养,还有他“面向全体学生”的境界。

回乡的“我”,见到耄耋之年的田老师。想想,田老师四十年用心培育他的所有学生,是“我”经历的四年的十倍。人有多长的寿命?百岁已算高龄,田老师为他的学生们,付出了四十年,容易吗?不容易。什么叫呕心沥血,什么叫百年树人?这才是。因此,结尾作者感慨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才能让学生分明感觉到载一棵树容易,十年长活长成,培养一代人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啊!

如果有可能,可以引用歌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不一定唱)——“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一位这样的老师,一位不图任何回报的老师,而因这样的老师,给刘绍棠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放飞了一个农村孩子的梦想,给了“刘绍棠们”一生的成就。

此刻,作者用自己的笔,记住的终生难忘的“师恩”,上课的老师,听课的学生们,怎能不感念这样的老师?!

到这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些名言警句也许才会进入小朋友的“嘴里”,消化在思考的胃中,切实地体会到这些句子、这些词语的真正含义,体会到“感念”的温度与厚度。最终,留在灵魂的记忆深处。

一颗感念的心,也许,因对如上语言文字的土壤耕耘,深深地扎下了根。

除了上面的教学建议,还就细节谈几点建议。

1、个人的风格不必刻意改变,人的天性很难改变,上课时如果不是刻意追求避免自己的缺点,教师的注意力就能更好地释放到学生身上。

2、面向全体学生。有些时候,公开课是借班上课,因不了解学生,难免会出现发言不均衡的现象。但正常教学,就要面对全体学生。这个问题要让能力强的回答,作提升;那个问题让中等学生发言,作强调,还有的问题让困难生来重复,作巩固。如果这样教学,讲到哪里卡在那儿,过不去了,你就让它过不去,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教学预设有没有问题,围绕这个坎儿,好好想,为什么学生不搭你的话茬。这才给你下一次的教学带来更大的好处。而不能只是找一两个好孩子发言就过去了。

3、学生的“一副好口才”从哪里来?课堂上一定要训练。首先要让学生的把声音放开,落落大方,不是培养学生夸夸其谈,但尽量要达到侃侃而谈。当下时代,说哪个人老实,不爱表达并不是优点,恰恰是弱点。因此,朗读,口语交际,讨论等,都需要好好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

4、关于板书,中年级一定要体现中年级的特色,以词句为主。比如前面讲的“娓娓道来”“身临其境”,还有“无心插柳……”“十年树木……”这些经典的词句写在黑板上,既是这堂课的眼睛,也帮助学生实现了潜移默化的积累与运用。

反馈——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胡兰

也许是心理素质差吧,每次有人听课,课前我都难免紧张,课后也常常口干舌燥、四肢乏力、疲惫得像要虚脱,特别是课上得不好、不顺的时候。今天就是如此。四年级刚开学,第一单元主题为“师生”,两篇主讲课文,第1篇《师恩难忘》,第2篇《孔子和学生》。假期里年组分配备课任务,我负责的正好是这个单元,所以还算精心做了准备,开学后同年组老师听了我的设计思路,也纷纷叫好,于是醺醺然,就请窦老师来听课。

备课时,将主题定为课题“师恩难忘”,然后围绕课文展开,用“恩”字的造字法导入,当人们成功或得救的时候,心里想想原因,于是就会感谢别人的恩。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能体现师恩的词句,重点讲读“娓娓道来”、“身临其境”、“引人入胜”、“春雨点点”等关键词,体会出田老师用故事教学,启发我形象思维和想象力,这对于我而言就是师恩的表现。然后用语言训练“我地对老师说:”回顾课文内容,体会师恩难忘。最后齐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终生难忘!”结束。——表面上看起来,逻辑还算顺畅,重点词句也都做了解读。

但,课上得很累。学生的朗读总是入不了情境,语言训练没有出现预想的争先恐后的景象,这个课堂变成了我的一言堂,越到后来越觉得没有人愿意举手发言,即使带着学生齐读,学生发出的声音也仅仅是出自他们的喉舌,而不是心灵。下课后没有往日成功教学后,孩子们的前呼后拥、依依不舍,不用听领导评课,看着表情冷漠的孩子们,我就能体会到——这是一节失败的课。

问题出在哪儿呢?整整一天,我做什么都心不在焉,把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头脑里重现。怪自己训练学生不到位、怪自己课堂引导不灵活、怪自己语言训练的设计太难……但是看了您的文章,我才恍然大悟,尽管问题很多,但自己所体会到的那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

根本问题在于我的教学是线性的。备课时就盯着教材那一课的一亩三分地,教学的顺序就是课文的顺序,说句不好听的,我的备课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把课本里那1篇该学的课文变成40分钟课堂的过程。

的确,我有理由为自己辩护,学校工作忙、事情多,每日的上班时间不由自主地会陷入烦杂的事务当中去。备课,往往在晚间,夜阑人静,蜷起僵直的腿脚,振作疲惫的精神,屏蔽掉许多正常的享乐,甚至要抵御住读书的诱惑。然而这时间还是太有限了,有限得也许只能有时间好好想想眼下就要上的明天的课。——这是教师的真实生态,甚至可以大言不惭地说这是一个有责任感、有足够良知的教师的真实生态。正是由于这样的目光短浅,每天的教学就没有了课程意义上的引领、没有了对学生年龄特点的足够重视、甚至没有了主题单元的哪怕是小范围的同类文本建构。教学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疲于应付中走向了窄化、走向了视野局限、走向了少慢差费。

假期呢,回想刚刚过去的暑假,不是没有用功,放弃旅游的机会,参加了两个语文教师的培训。听学校“建设书香校园”的倡导,一个半月读了19本书。这当中有儿童文学,有文学名著,还有很多的名家课堂实录。就是忘了仔细读一本最该好好读的书——语文教材。我从读过的书中汲取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加上一众名师们上课时的引导方法,作用于我自己的教学,呈现在课堂上,有可能对教材挖掘得到位,教学的引导有一定的逻辑和方法。但那些悬浮在空中的方法、技巧是需要与还留在地面上的我们的孩子做有效的链接的,这链接的媒介就是教材。您说语文老师要把自己当成“用语文教人”的,而不是“教语文的”,但我理解,您的意思恐怕是语文老师,应当通过教语文而达成教人的目的。您评价我功底厚,这着实不敢当,衡量教师的水平,不是看他自己有怎样的能力与素养,而是看他究竟培养了学生什么样的能力与素养。

追本溯源,问题还是在于对主题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认识有偏颇,或者说没有自觉贯彻主题教学思想理念的意识,理论与实践分家。所以,庆幸开学初就请您走入了我的课堂,使我的教学不致日错一日、渐渐谬之千里。在下面单元的教学中,我想自己应当集中精力先完成以下一些工作:

1、主题确定

确定主题不能凭感觉,应当建立在反复、深层次地阅读文本之后,而且要将主题的确定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链接。阅读文本的后教师所提取出的关键词不一定是最适合作为教学主题的。要看这个关键词是否是课文的情感、思维与文化的主线,是否是学生在现有年龄阶段能够理解的,是否是能够条分缕析地结合课文内容拆分成可以循序渐进认识的一串相关词语,是否能够利用这个主题带出课文中需要重点讲读的精彩句段,甚至带出一连串的同构文本。

主题一旦确定,特别是定得正确之后,备课的过程自然水到渠成。但具体到某1篇课文,课文中出现的那样多的关键词,究竟选择哪一个更适合、更准确呢?这真的需要教者的慧眼,窦老师每次的解读总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所以教学才那样成功。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干脆就用笨办法,将课文中或与课文相关的所有关键词悉数拿来,一一尝试,相信其中总会有一个最佳选择。

2、单元规划

我们应当明确,给学生上课,不是为了呈现一个花里胡哨的40分钟,甚至不必要一定追求教学的热闹活跃、完美无缺。而是要尽一切可能多教给孩子东西,并且让这些教师想教给孩子的东西有效,用您的话所就是长在孩子身上。这次您给我评课特别强调一个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我感觉在《师恩难忘》中我就是没有处理好如何让教学有效的问题。

我想有效的教学就应当是如您所说的具有了“温度”、“广度”、“深度”的教学。由于性格使然,“温度”在我身上不难实现,甚至有时有点激情过渡,以后慢慢修正。最难实现的是“广度”与“深度”的和谐与适度

在教学中,由于自己能力有限、经验不足,主题教学的“广度”总是不能有效的拓宽。不是找不到可以用以拓宽广度的文本,而是教学设计的时候,不知道应当如何取舍。个人认为,每一课的教学都应当有一个情感的基调,保持相对的完整性,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把课上成大杂烩,那样课文中的意境就没有了。但是恰当的“广度”引入却反而会对理解文章、烘托已经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您上的《圆明园的毁灭》、《秋天的怀念》,还有上学期您听我上的《我爱故乡的杨梅》。所以,怎样既不破坏教学的完整性,又有效拓宽教学的广度,同构文本应当如何取舍,现在我自己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还不够成熟。

还有就是深度的延展,我同意您的话“深度不是难度”,甚至我想对于像《师恩难忘》这样清新朴素,没有太多需要思辨内容的课文当中,深度是否可以理解为“情感的浓度”,一节课上下来,学生焕发了对老师的理解、敬爱、感念,而且这些情感不是老师的强势灌输,也不是口号般的流于表面,而是真正发自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与认同,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课。难的是这样的“情感的浓度”怎样由淡薄,到清浅,到渐浓,乃至最后的漫溢与喷薄。

由此,我想到今后自己的备课,不论是“广度”还是“深度”的实现,我想靠以往的备课方式都是决不可能实现的。以往的常态课教学我是比对着教材备,看看教材有几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找出那些应当重点讲读。然后就按照从头开始的顺序,用上些从各位名家那学来的技巧,一部分、一部分的写出1篇教案来。教案与教学的顺序基本等同于课文行进的顺序,至多不过是把课文变厚。文章的内容没有结合上下文引申与回扣,课内教学内容没有与课外教学内容有效链接——课堂呈现出一种线性。

下一步我努力的方向,是使我的课堂由一条线,变成一张网,这网由开放与闭合两部分组成。闭合部分,围绕主讲课文,教材中凡与理解主题有关的内容都应当交织在一起,像您所说的“把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把它撕开又拼拢,摺来叠去。”开放的网是要合理建构单元内容,首先将本主题单元内可以同构到本课教学中的内容结构进去,然后将视角继续放眼到课文之外,有效利用一切有助于理解主题的内容,使我们的课堂能够籍此丰满有效。

教语文一年了,时不待我,如果说去年今日还可以用缺少经验来自我安慰的话,待到明年今日,课如果还上成这样,我不知道该以怎样的面目示人。所以,感谢能在教语文之前,我还是课任老师的时候,就读了您关于语文教学的著作,以至一步入这个领域,从一开始就能避免一些教学中的低级错误。更要感谢教语文来的这一年来,您一次又一次抽出宝贵的时间走入我的课堂,您给我提的一个个问题:不会导读、不善提问、激情过胜压抑思想等等,振聋发聩,围绕您给我提出的问题,我反复重读您的语文教学的论著、并且从语文教学界的众多专家名师那里汲取营养。但智慧有限,对于那样多自己教学当中的问题常常是当事者迷,需要靠您提点。尽管至今,您给我提的许多问题还没有改得足够令人满意,而且新的问题又不断产生,但就是这一次又一次自我否定、一次又一次痛而后快的成长,我就在您的引导下,一步步地朝着明亮的那方前进。期待着,您再听我的课;期待着,这样的成长快些再快些。

22 37375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