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质28篇】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社会问题,激发他们关注生活、表达自我、勇于发声的意识与能力,如何更好地实现自我?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还有许多孩子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被战争夺去了亲人,无家可归。今天我们学习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感受一下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⑴ 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
⑵ 请读一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学生互相纠正错音。
三、自读感悟,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逐段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画出来,留待小组讨论。
3、组内质疑,讨论与交流: 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录下来并上交给老师,在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一、提出共同的疑问,明确探究的主要任务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作者在为谁呼吁?
二、感悟与交流,解决疑难
1、默读与感悟。
2、小组交流。
3、班上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理解,讲体会,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⑴ 汇报交流对爸爸的认识:
① 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② 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③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④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一个知识渊博,很有才华的人。
⑵ 过渡: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儿子,小作者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我们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⑶ 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
① 点击软件,听课文朗读录音,体会情绪。 ② 个人练习朗读3、4、5自然段。 ③ 组内交流,互读互评。 ④ 班上展示读,师生共评。
⑷ 汇报交流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
① 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和平的环境没有持久地保持下去。 教师点拨:51年前,指的是1945年,全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从那场战争结束后,人们就以为再也不会发生战争,渴望永久和平,希望和平之神永远留在人间。但是现实并不随人愿,近几十年来,局部动荡,战事不断,人民饱受苦难。
②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9·11事件、美国轰炸阿富汗、巴以冲突
B、教师播放一段美国轰炸阿富汗的电视报道录像,学生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及人民的苦难。
C、谈对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一句的理解。 教师点拨: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和平之花,但和平的环境还不稳固,还不持久,所以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
⑸ 感情朗读6、7自然段,把作者的心情把握准确。
⑹ 汇报交流作者在为谁呼吁。
① 在为我的家人及深受战争苦难的各国孩子呼吁。
② 在为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父母、妻子、孩子呼吁。 点拨:这是小作者发自肺腑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怎样把小作者的真情实感读出来呢?
⑺ 训练感情朗读,产生情感共鸣。
三、总结全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四、拓展延伸
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还处于战争之中,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你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同情与关心。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出真情实感。
2、把你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2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联系生活的实际,联系当前世界的局势,通过录象画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并在充分的感情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感悟书中的这种情感,感受和平的可贵,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来表达自己爱好和平的美好的愿望。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感迁移。
课前放录像(战火纷飞的伊拉克)创设情境。
课上导入:课前大家注意到电视中的节目了吗?你看到了什么?
通过伊拉克战事情况的介绍,联想9年前,引发学生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引导读书,深入感悟。
课前,大家都读了课文,并做了充分的预习。我们再一次回顾课文,边读边用心去体会,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来读,体会文中的情感和内容。
(1)失父之痛的感悟
a读有关的句子,通过读、评议读的情况,体会情感。
b比赛读,激发学生对内容的深刻的感悟、理解
c引读,激起全体学生与小作者达到心灵的共鸣。
(2)世界并不太平。
抓住重点词句的感悟。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重点句的意思
b引导学生举出具体事例,让学生具体感受“世界并不太平”。
“具体事例”可以是图片的展示、文字的说明等。
c小结,和平需要全世界人们去维护。
(3)渴望和平。
体会读。学生在读的时候,通过对朗读的情况的评议,尤其是读的语气。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中的内容,掌握朗读的感情基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比赛读,深入体会情感。达到与小作者的又一次共鸣。
2、阅读小结,激发情感:
这篇文章,小雷利以书信的形式,向我们倾诉了一个孩子失去父亲的悲愤,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的强烈呼声。情感真挚、催人泪下。
(放录象,通过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痛苦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最后定格在“和平的烛光闪动”)
三、联系生活,导向实践。
此时此刻,大家一定都想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不同形式来表达我们爱好和平的心声。
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个人合作。
1、指名展示。
2、师生点评
四、借助板书,升华主题。
世界需要和平。这不只是一个孩子的呼声,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唤。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3
磨课心得
本单元主题是“战争与和平”,学习本文旨在通过品读感悟,使学生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新课标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和阅读能力,但学生对残酷的战争缺少认识,缺乏失去亲人的悲痛体验。教学本文时,通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战争的信息,教师补充介绍“联合国”“蓝盔”等资料,教给方法,帮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呼声”这一教学难点,以带有“却”“但”字的一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键� 进一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说话训练和试写回信,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力求教出新意,突出亮点,展示名师风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给予、凯旋、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阿姨、弥漫”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准备
自主学习卡,联合国、维和部队、反法西斯战争等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
交流了解联合国、秘书长、维和部队、蓝盔、反法西斯战争等资料。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篇新的课文——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简洁谈话导入,直奔课题,从题质疑让学生很快明确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
(一)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
卓越 手腕 给予 蓝盔 呼吁
执行 威胁 灵柩 硕士 弥漫
牺牲 罪恶 圣坛 贡献 征衣
凯旋 经济 阿姨 健康 永驻
1、指名读,正音,全班读。
2、写字指导:课件出示“凯、姨”的书写范字
(1)分析字形,老师指导、范写。
(2)学生练写“凯”、“姨”,集体评议。
(二)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指名回答,同学补充,师归纳梳理:
(课件出示):1996年11月8日,一个生长在和平环境中的中国孩子雷利,向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了一封信,信中他深切地缅怀在维和行动中牺牲的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2、小结方法: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生字词和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字十分钟”的教学理念;教给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质疑感知
1、质疑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提出了哪些问题?通过课前预习都解决了吗?请同学们拿出自主学习卡,我们来交流一下。
(预设:这个中国孩子是谁?这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什么?他向谁发出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呼声?……)
2、指名回答,师归纳板书呼声,生齐读。(贴条:要和平不要战争!)
这个中国孩子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呼声?(板书: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你解决了吗?看来这个问题是一个难点,我们待会儿再讨论。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从题质疑,使学习目标变得更加明确,让学生带着疑问潜心与文本对话,使阅读更加深入。
四、品读感悟
1、这个中国孩子雷利为什么会发出“要和平不要战争!”这个呼声呢?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研读这个问题。
2、课件出示带“却”“但”的一组句子:请看大屏幕
①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②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③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④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⑤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3、生自由读这些句子,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点击课件,把“却”“但”变成红色字体)
4、读句子谈体会
①小组交流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信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激发学生产生渴望和平,维护和平的愿望。
能够结合上下文了解难句的意思。
给雷利同学写几句话,表达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理解信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渴望和平,维护和平的愿望。
课前准备:
录像三段:介绍维和部队,反映战争给儿童带来灾难,介绍和平生活。
及有关联合国,加利的文字材料。
教学过程:
读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例如: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2,他向谁发出什么呼声 3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呼声 ……(这些问题作为副板书).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自渎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想想以上问题中的1,2
检查字音 :
一组:联合国 牺牲 凯旋 贡献 光荣 呼吁 鲜血 凝固的血
二组:蓝盔 赢得 永驻人间 硝烟 弥漫 威胁
交流问题 (结合资料介绍加利)
串联几个问题说说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板书:和平)
深入理解课文:
导语:一个普通的中国孩子为什么会向联合国的秘书长加里发出"和平"呼吁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2自然段,体会雷里盼望爸爸平安归来的感情。
请看录像:内容为我国的维和部队登上飞机出国的情景。
此刻雷利是怎样的心情 读2自然段。
重点理解:"我至今忘不了……那深情的目光" (恋恋不舍)"孩子……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骄傲)
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去迎接您。(敬佩,盼望)
学习3-6自然段,体会战争给孩子带来的痛苦。
导语:带着孩子的期盼,爸爸开始了危险的维和工作。
放录像:内容为伊拉克,巴勒斯坦等国的战争,你从录像中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语:这就是书中6自然段描写的内容。(教师读6自然段"今天……和平之花")
雷里的父亲牺牲了,下面请默读3自然段,体会雷里的心情。
有感情的朗读3自然段,请同学读后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重点:"他们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三个!"表达什么感情
谁来说说:为什么发出"和平"的呼唤
学习7自然段,了解发出的呼吁。
请一个同学朗读。
怎样理解"让21世纪……爱的人类家园"的意思。
这段表达了雷利怎样的愿望。
放录像:人们幸福的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情景。
为了这美好的愿望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大声读大屏幕上的"救救孩子们……人类家园。"
给雷利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导语:雷利代表我们发生了"和平"的呼声,此时,作为一个追求和平的孩子,你想对雷利说什么 请写下来。
学生写话。
交流,请同学朗读自己写的话。
教师小结。
布置作业:写一封给全世界小朋友的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会用"贡献","呼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字词,会用指定词语造句。
教学难点:1,准确书写"牺凯".
2,能用"呼吁"造句。
课前准备:一字组多词,找生字的形近字组词,多音字"血吁"组词。
教学过程:
回顾课文内容
这封信写了哪些内容 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2四人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3请一小组同学展示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学习字词,造句
1读准生词的读音
牺牲 联合国 凯旋 硕士 贡献 光荣 呼吁
2学习生字的字形
仔细观察生字"牺凯"的字形,提出书写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集体交流书写
3交流组词,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造句
联 荣 贡 硕
4多音字组词:
xue yu
血 吁
xie xu
造句
1教师提出几个话题,请同学任意选择一个话题用"呼吁"表达自己的心声
保护环境
孝亲敬长
关心他人
有关奥运
2各小组内交流用"贡献"造句
3请小组代表说本组最有意义的一个例子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较难体会渴望和平的情感。因此,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情感,,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可贵;三是适当补充事实,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 “和平之花 ”。
教学流程
一、 由题质疑,激发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从课题的提示中,你想知道什么?
(估计学生想知道的有:“一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表达什么愿望?他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
教师:同学们,课文中有没有这些你们想知道的答案呢?请认真读课文,书读三遍,你们知道该怎么读吧?
(第一遍读,要读准字音;第二遍读,要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什么;第三遍读找一找问题的答案,特别是要抓住重点语句找答案。)
二、指导读书,深入感悟
1、正确、流利地朗读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指名朗读,在朗读的检查中结合正音的指导。要读准“卓越、沉浸、蓝盔、腕上、圣坛、呼吁、充满”等词语的读音。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在学生第二遍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让学生了解到,课文先写问候和表示真诚的谢意,再写对在维和行动中牺牲的父亲的回忆和怀念,最后是对世界和平的呼吁。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在交流时不要强求语句的一致,要鼓励个性化的表达。
3、抓住重点语句感悟
(1)对失父之痛的感悟
引导学生寻找表达失父之痛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或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一定是下面所举的句子,说得有道理或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如:
句子一: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事实是多么的无情。客观的叙述中饱含巨大的悲痛。)
句子二 :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联想中表达失父之痛。)
句子三: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在回忆中表达失父之痛。)
(2)对“世界并不太平”的感悟
学生再读课文,提出有疑难的句子。问题比较集中的句子可能是: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 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先引导学生理解字面意思:“和平之花”指的就是“和平”;“娇嫩的‘和平之花’”,意思是说,和平很容易受破坏。再引导学生举出具体事例,或教师补充有关事例,让学生具体感受“世界并不太平”。“具体事例”可以是图片的展示、文字的说明等。
举例: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市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顷刻间倒坍,死亡两千多人;印度和巴基斯坦�
(3)对渴望世界和平的情感的感悟
引导学生找出渴望世界和平的句子,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情感。不一定局限于哪一个句子,能读出情感就行。“让21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 ”这句话的朗读,要达到本文情感的最高潮。
四。导向实践,深化认识
在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后,引导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可以是现在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也可以是给战乱地区的儿童献爱心
五、全文朗读,升华情感
教师: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感受到和平的宝贵。我们要和平,我们不要战争。让我们向联合国呼吁——
(全班齐读:“敬爱的加利先生: 人类家园。”)
六、课外延伸,呼唤和平
鼓励学生做选做题: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对侵略战争的谴责。
(福建省安溪县 刘玉楷、林润生)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6
设计理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精读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父亲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文章情感强烈,语言朴实,读之催人泪下。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着重体现了一下三点:
1、反复诵读
让孩子在多次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情感,渗透思想教育。
2、悉心揣摩
通过多揣摩,让孩子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体会和平的可贵。
3、适当补充
适时补充实例,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从而让学生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学情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四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初步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备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生活在和平年代,对战争缺少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生字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利用网络搜集、处理信息。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品味课文,读中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孩子渴望和平的真挚感情。
教具准备:图片、地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美好生活片断,指名学生交流感受(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使学生感受和平的愉悦)
师: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快乐!但战争年代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接下来引导学生感受战争的痛楚。学生浏览有关战争图片或视频,然后说感受。
师:是啊,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无情的。它使人们流离失所,饱受煎熬,战争使人们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幸福和快乐!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的感受具体化、形象化、深刻化。和平的美好与战争的惨烈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产生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二、自主感悟
在本环节中,①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初步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质疑:例如联合国指什么、什么是维和部队……
设计意图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公民应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设计质疑问难这一环节,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
师: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什么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作者的内心世界吧!请同学们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出示课件):
雷利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把描写父亲的句子勾画出来,选择一处你最感动的地方,写上批注,写好了在组内讨论,交流。
(1)自主学习,写批注。
学生批注1: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中看出父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才。
学生批注2:从“两年以前……壮烈牺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中看出父亲是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
学生批注3:从“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中看出父亲是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指导朗读。
朗读感悟1: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读出父亲的万般柔情亦或志在必得的士气,指导个性化的朗读。)
朗读感悟2:通过临上飞机前的美好回忆和迎接父亲遗体归来的悲痛场景,体会“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联系上下文理解“沉浸”、“巨大”的意思。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在低沉的音乐声中,让学生把所思所感写在留言板上,再与全班交流。)
留言板留言:
生1:爸爸是为维护和平而倒下的,他的死是光荣的。
生2:我不仅会大哭一场,我还会说:“可恶的战争,你不仅夺去了我爸爸的生命,你还夺去了许多无辜人的生命。……
师:同学们,骨肉分离这种痛带给雷利一家的只有无尽的悲伤。这种痛产生的不仅是悲伤,还有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呼唤。同学们,让我们用情、用心去朗读:(师生齐读)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配上低沉的音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将从“找、读、说”三个层次着手,让学生像作者一样倾诉怀念之情,达到同悲、同痛的目的。
师:爸爸壮志未酬,为和平而倒下了。那么世界太平了吗?
教师请学生默读第6至8自然段,并思考问题:为什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为什么说世界并不太平?
学生理解“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的意思,汇报观后感受,交流对“世界并不太平”和“弥漫”的理解。
生一: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市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顷刻之间倒塌,死亡3000多人。
生二:印度和巴基斯坦�
师:同学们,只要有战争,就一定会有牺牲。我们正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也许世界的某个角落正在上演着一场战争悲剧;我们正享受着和平的安宁时,也许有人却因战乱而失去了生命。和平之花是如此的娇嫩!雷利大声呼吁——(指板书,生大声说)要和平不要战争!(出示课件)
师:这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生:不,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呼声。
师:这仅仅是全中国的呼声吗?
生:不,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
师:这是发自内心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心声。让我们齐读这段话吧。(多媒体出示如下语段,播放《明天会更好的音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一环节,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阅读和交流,变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教学难点,从而实现了师生与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品味升华
师:请在书上留言,写下你的感想:
生1:我想对那些恐怖分子说:生命对于人来说是无价之宝,请爱惜它吧!
生2:战争是阎王派来威胁我们的恶魔,和平是上帝派来保护我们的天使,让我们赶走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
生3:和平就像一道七色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如果少了人们的维护,这道七色彩虹将不再美丽,愿全世界人们共同来描绘这道彩虹,让它更绚丽,更迷人!
(教师查看留言,相机点评)
师:同学们的留言都很精彩,愿和平鸽叼着橄榄枝,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自由自在地飞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有效地发挥教学成果的共享性、教学反馈的实时性等特点,开展更充分、更深入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沟通情感,分享智慧,将和平的种子植入学生心田。
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阅读课文,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开展“世纪回望,百年战场”的活动:收集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对战争的残酷性有所了解,扩大学习本课的知识背景,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2、师述导语:
当人类满怀和平的渴望步入21世纪的时候,战争却仍在这个星球继续……愿这些战争的画面能够到此静止、凝固--成为历史。这就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词句,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尽量自己动手扫清障碍。
2、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轮读课文,理解生词意思。
三、再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⑴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讨论:“秘书长为什么评价他爸爸是一个卓越的观察员?”
⑵齐读。
2、学习课文第二段:
⑴学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要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⑵指名读,评议,练读。
⑶全班练读第二段,读出雷利与爸爸依依不舍的语气。
⑷学生自读第三段后,用悲伤的音乐作背景,让学生配乐朗读。
3、学习课文第三段:
⑴师述:爸爸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了,作为儿子的“我”怎样呢?
⑵自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雷利的决心与呼吁。注意用上“弥漫”、“威胁”、“娇嫩”、“比例失调、”“制止”、“充满”等词。
四、齐读全文
五、注意书信的格式
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引导质疑
师: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环境中享受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时,你可曾想到还有许多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个中国孩子面对战争所发出的呼声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生:他发出怎样的呼声?
生: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
二、初读课文,解决质疑
1、 同学们都是善于提问的孩子,接下来,请大家快速、自由朗读课文;去文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2、 课文读完了能回答刚才问题吗?
〈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你是从哪儿知道的?(雷利,课文的注释)这篇课文其实是当时北京二中学生雷利写的一封信,那收信人是谁呢?(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组织的最高行政长官,联合国最主要的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有人知道现任联合国孔径书长是谁吗?(现任秘书长是韩国的潘基文,2007年1月1日上任)
〈2〉他发出了怎样的呼声?(他呼什么?)
板书:“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3〉他为什么发出这一呼声?
(因为他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了)
所以作者发展出这样的呼声——(指引板书:“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突破重点,读中感悟
(一)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吗?跟爸爸在一起一定发生过许多快乐的事情,能跟老师讲讲吗?
(学生述说快乐)
听了同学们刚才的述说,老师感觉你们真幸福。我这呢,也有几幸福的画面。我们一起瞧瞧。出示课件:(快乐时光:爸爸多爱儿子呀,一家人放着汽球多幸福呀;一手拉着妈妈,一手拉着爸爸,漫步在沙滩,幸福吧!爸爸还教女儿踢足球呢;要出门了,爸爸背背。)这一幕幕多幸福呀!可这一切对于雷利来说,却永远失去了。他再也不能拉着爸爸漫步沙滩,再也不能让爸爸教自己踢足球了。
1、 再也不能,再也不能此时的雷利,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伤心、悲痛、因为——)(板书:“痛——丧父”)
2、 雷利带着悲痛写下的信,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呢?
(1)课件出示;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伯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为什么这句话中让你感到悲痛?(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说一说吗?
两年、巨大、至今都忘不了,(时间长、程度深、难忘—)(说后读)
师:是啊,两年多来,700多个日夜夜呀,可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雷利至今都忘不了,他忘不了什么?(他忘水了爸爸那深情的目光,忘不了曾经与爸爸的约定)他们约定了什么?(课件介绍蓝盔及维呼部队)
小结:多么美好的约定啊!可我们等来的失去父亲的噩耗,这是怎样的悲痛啊!来,让我们带着这份悲痛读一读课文的这话(全班齐读)
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深刻?
(2)课件出示: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贵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a. 为什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看到灵柩,看到遗体,知道爸爸死了,怎能不痛?看到爸爸牺牲时,流了那么多血,又怎能不痛?)
师:本来我们如约捧着鲜花去接爸爸,心里会想些什么?(哇,爸爸就要回来了,他肯定给我带蓝盔了吧,很高兴。)可是他如约归来了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灵柩回国,配低回的哀乐)
引读:我们接到的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我们看到的是——“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我们高兴去接爸爸,想到了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吗?(没有)一看到这样的情景,妈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雷利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这所发生的一切是多么令人肚肠寸断呀!让我们拿起书,带着这份痛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吧。(全班齐读)
(3)爸爸没有如约归来,可是爸爸真的失约了吗?(没有,他给儿子带回了一顶蓝盔)
爸爸带回来的仅仅是一顶蓝盔吗?(不,还有对和平的渴望)
师:是啊,我们读懂了爸爸未了的心愿,雷利也听见了爸爸深情的嘱托,所以他告诉加利先生。9引读;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同学们读得不错,愿意再读一遍给我听吗(愿意读的读)
老师听到三个“和平”读得一个比一个大声,你们为什么要这样读呢?(因为人们非常渴望和平,表达了人们非常渴望和平的强烈情感。)
谁愿意带着我们的体会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女生读)
还有让你感受触很深的句子吗?(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4)课件出示: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爸爸十分优秀,感到心痛、可惜)你能读出这份心痛,这份可惜吗?(比赛读)
我们为雷利心痛,因为他失去了这样一位出色的父亲,我们更为国家惋惜,因为爸爸的牺牲让国家痛失英才!
(二)是谁夺去了父亲的生命(是战争!),是谁带给雷利这重重的悲痛?(是战争!)是谁?(是战争!)
师:我从你们的眼中读出了仇恨,恨战争(板书:恨——战争),你们在雷利的信中读出来了吗?从哪可以看出雷利恨战争?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小组读)
1、 哪一个词让你感受到雷利特别恨战争?(罪恶,子弹上往往带着血腥味。)
2、 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不顾这不安宁的世界,你能说出哪些地方还在发生战争吗?(伊拉克,阿富汗)
3、 看到“战争”二字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硝烟弥漫,听到了炮声隆隆)
你们真会读书,能从简单的文字里读出动人心魄的画面。
老师也收集了许多工作令人揪心的画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娇嫩的和平之花受到怎样的威胁(播放课件:随着一声巨响,楼塌了,多少个生命在瞬间消散,人类的文明就这样被自己摧残,战争真给人们带来了穷的灾难,无辜的人 )
5、 看了刚才那一幕幕揪心的画面,你们想说些什么?为了维护和平,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三)我们读懂了雷利心中对战争年代的仇恨,那你体会到他心吕有怎样的渴望呢?(他渴望和平,他热爱和平,对,他爱和平。板书:爱——和平)
所以他在文中写到:(引读:敬爱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父亲!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推动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这段话说得多好啊,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读出对和平的热爱与渴望。我相信,整个国际社会一定会听到雷利的呼吁(指读板书:“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四、深究课题,领悟主旨
师:这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生:不,这是所有中国的孩子的呼声!
师:这仅仅是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生:不,这是全世界孩子的呼声!
师:这仅仅是孩子们的呼声吗?
生:不,这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的呼声!
师:让我们代表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呼声!
让我们代表全世界爱好和科的人们再一次高声呼吁——(指读板书:“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老师听到了对战争年代的谴责,对和平的呼唤,这是所有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是全世界和平之花的呼声。来,让我们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为和平虔诚的祈祷吧!
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帮平的力量,让我们全体起立,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研究的声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年代,让世界充满爱!
五、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爱——和平
↑
恨——战争
↑
痛——丧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①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②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③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①收集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
②准备反映战争的多媒体课件,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重点收集这些战争中儿童生活的画面。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
①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②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③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④过渡:是啊!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重点学习第二部分
①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
②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③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④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
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
(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a、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b、雷利写信时想起爸爸那深情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应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c、指导朗读。
(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a、朗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如果当时你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c、指导朗读。
(语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a、哪些同学对这段话的印象最深刻,谈谈自己的感受。
b、本来却被,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④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⑤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⑥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爸爸,齐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①过渡: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被战争夺去生命的父亲吗?
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②默读课文五、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最难理解,请画出来。
③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你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b、结合课前你们收集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你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c、过渡: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无情的。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④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孩子,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这儿有一份资料,大家可以小声地读一读。
(出示数据资料: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
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⑤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⑥(出示难民儿童画面)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要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⑦成千上万的儿�
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强烈的呼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情感,边读边表达自己的感受。
指导实践,升华情感
①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下这封信。那么,我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
②从大家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对和平的期盼。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③学生声情并茂朗读最后一段。
课外延伸
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心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我”为什么发出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世界里,这里有亲人的疼爱,朋友的关怀,师长的诲,这里有鸟语花香、明媚阳光……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许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他们不得不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有的失去了自己挚爱的亲人,无家可归。有一个中国孩子给前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包含了一个孩子对和平的渴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的心灵呼唤吧!
2、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师:雷利在这封信中对联合国秘书长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通读顺,读不通的地方反复朗读几遍。
2、点名读课文,师正音。
三、精读感悟
过渡:相信大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他一个中学生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发出这样的呼声呢?
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作点旁注。
1、学生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2、交流,点拨:
第一层理解:爸爸在执行维和行动中牺牲了,很悲痛。
⑴ 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1~4小节。
师引导概括出:工作出色、爱妻子、爱孩子、热爱和平。
⑵ 练习朗读课文。启发:�
⑷ 齐读第3小节。
⑸ 第3小节的结尾处连用了三个“和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借爸爸的口表达了自己热爱和平,迫切希望世界和平的愿望。)
⑹ 教师引读:
所以联合国秘书长对爸爸的殉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名……素质”。
第二层理解:和平之神还没有永驻从间。
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
⑴ 学生交流:
相机出示“世界并不太平──”。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大家可以联系课前的预习来交流。(师点评)
⑵ 学生自由交流:
师点评:看来是个关心时事政治的人;你的课外阅读真丰富;你的预习很充分。
⑶ 演示cai课件:
师小结: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只有铮铮的白骨和成堆的尸骸,它不仅是对生命的摧残,更侵蚀着每个纯洁的心灵。如果你看到了这些场面,你会对联合国秘书长说什么?
⑷ 自由交流。
⑸ 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课文第5小节:
点名读──集体读。
师点评:看来大家已经读进了课文,与小作者产生了共鸣。
师:如此娇嫩的和平之花怎么经得起战争的摧残,请大家一起欣赏两首小诗《地球的呻吟》、《地球的呼声》。
⑹ 学生选读──集体齐读:
让世界远离战争,让世界充满阳光,充满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声,让我们一起唱响《让世界充满爱》。
⑺ 学生欣赏音乐。板书:和平
四、小结升华
师:同学们,为了制止战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后查字典做好解释。
2、雷利是说给谁听的呼声?都说了些什么?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形势发言。)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3、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辨字组词。
3、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5、说说文章主要将了什么?
(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信中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再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
1、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
2、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世界的和平出一份力吧!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引导质疑
师: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环境中享受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时,你可曾想到还有许多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个中国孩子面对战争所发出的呼声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生:他发出怎样的呼声?
生: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
二、初读课文,解决质疑
1、 同学们都是善于提问的孩子,接下来,请大家快速、自由朗读课文;去文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2、 课文读完了能回答刚才问题吗?
〈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你是从哪儿知道的?(雷利,课文的注释)这篇课文其实是当时北京二中学生雷利写的一封信,那收信人是谁呢?(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组织的最高行政长官,联合国最主要的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有人知道现任联合国孔径书长是谁吗?(现任秘书长是韩国的潘基文,20xx年1月1日上任)
〈2〉他发出了怎样的呼声?(他呼什么?)
板书:“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3〉他为什么发出这一呼声?
(因为他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了)
所以作者发展出这样的呼声——(指引板书:“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突破重点,读中感悟
(一)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吗?跟爸爸在一起一定发生过许多快乐的事情,能跟老师讲讲吗?
(学生述说快乐)
听了同学们刚才的述说,老师感觉你们真幸福。我这呢,也有几幸福的画面。我们一起瞧瞧。出示课件:(快乐时光:爸爸多爱儿子呀,一家人放着汽球多幸福呀;一手拉着妈妈,一手拉着爸爸,漫步在沙滩,幸福吧!爸爸还教女儿踢足球呢;要出门了,爸爸背背。)这一幕幕多幸福呀!可这一切对于雷利来说,却永远失去了。他再也不能拉着爸爸漫步沙滩,再也不能让爸爸教自己踢足球了。
1、 再也不能,再也不能此时的雷利,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伤心、悲痛、因为——)(板书:“痛——丧父”)
2、 雷利带着悲痛写下的信,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呢?
(1)课件出示;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伯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为什么这句话中让你感到悲痛?(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说一说吗?
两年、巨大、至今都忘不了,(时间长、程度深、难忘—)(说后读)
师:是啊,两年多来,700多个日夜夜呀,可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雷利至今都忘不了,他忘不了什么?(他忘水了爸爸那深情的目光,忘不了曾经与爸爸的约定)他们约定了什么?(课件介绍蓝盔及维呼部队)
小结:多么美好的约定啊!可我们等来的失去父亲的噩耗,这是怎样的悲痛啊!来,让我们带着这份悲痛读一读课文的这话(全班齐读)
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深刻?
(2)课件出示: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贵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a. 为什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看到灵柩,看到遗体,知道爸爸死了,怎能不痛?看到爸爸牺牲时,流了那么多血,又怎能不痛?)
师:本来我们如约捧着鲜花去接爸爸,心里会想些什么?(哇,爸爸就要回来了,他肯定给我带蓝盔了吧,很高兴。)可是他如约归来了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灵柩回国,配低回的`哀乐)
引读:我们接到的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我们看到的是——“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我们高兴去接爸爸,想到了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吗?(没有)一看到这样的情景,妈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雷利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这所发生的一切是多么令人肚肠寸断呀!让我们拿起书,带着这份痛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吧。(全班齐读)
(3)爸爸没有如约归来,可是爸爸真的失约了吗?(没有,他给儿子带回了一顶蓝盔)
爸爸带回来的仅仅是一顶蓝盔吗?(不,还有对和平的渴望)
师:是啊,我们读懂了爸爸未了的心愿,雷利也听见了爸爸深情的嘱托,所以他告诉加利先生。9引读;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同学们读得不错,愿意再读一遍给我听吗(愿意读的读)
老师听到三个“和平”读得一个比一个大声,你们为什么要这样读呢?(因为人们非常渴望和平,表达了人们非常渴望和平的强烈情感。)
谁愿意带着我们的体会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女生读)
还有让你感受触很深的句子吗?(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4)课件出示: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爸爸十分优秀,感到心痛、可惜)你能读出这份心痛,这份可惜吗?(比赛读)
我们为雷利心痛,因为他失去了这样一位出色的父亲,我们更为国家惋惜,因为爸爸的牺牲让国家痛失英才!
(二)是谁夺去了父亲的生命(是战争!),是谁带给雷利这重重的悲痛?(是战争!)是谁?(是战争!)
师:我从你们的眼中读出了仇恨,恨战争(板书:恨——战争),你们在雷利的信中读出来了吗?从哪可以看出雷利恨战争?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小组读)
1、 哪一个词让你感受到雷利特别恨战争?(罪恶,子弹上往往带着血腥味。)
2、 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不顾这不安宁的世界,你能说出哪些地方还在发生战争吗?(伊拉克,阿富汗)
3、 看到“战争”二字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硝烟弥漫,听到了炮声隆隆)
你们真会读书,能从简单的文字里读出动人心魄的画面。
老师也收集了许多工作令人揪心的画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娇嫩的和平之花受到怎样的威胁(播放课件:随着一声巨响,楼塌了,多少个生命在瞬间消散,人类的文明就这样被自己摧残,战争真给人们带来了穷的灾难,无辜的人 )
5、 看了刚才那一幕幕揪心的画面,你们想说些什么?为了维护和平,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三)我们读懂了雷利心中对战争年代的仇恨,那你体会到他心吕有怎样的渴望呢?(他渴望和平,他热爱和平,对,他爱和平。板书:爱——和平)
所以他在文中写到:(引读:敬爱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父亲!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推动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这段话说得多好啊,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读出对和平的热爱与渴望。我相信,整个国际社会一定会听到雷利的呼吁(指读板书:“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四、深究课题,领悟主旨
师:这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生:不,这是所有中国的孩子的呼声!
师:这仅仅是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生:不,这是全世界孩子的呼声!
师:这仅仅是孩子们的呼声吗?
生:不,这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的呼声!
师:让我们代表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呼声!
让我们代表全世界爱好和科的人们再一次高声呼吁——(指读板书:“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老师听到了对战争年代的谴责,对和平的呼唤,这是所有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是全世界和平之花的呼声。来,让我们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为和平虔诚的祈祷吧!
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帮平的力量,让我们全体起立,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研究的声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年代,让世界充满爱!
五、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13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较难体会渴望和平的情感。因此,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情感,,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可贵;三是适当补充事实,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 “和平之花 ”。
教学流程
一、 由题质疑,激发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从课题的提示中,你想知道什么?
(估计学生想知道的有:“一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表达什么愿望?他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
教师:同学们,课文中有没有这些你们想知道的答案呢?请认真读课文,书读三遍,你们知道该怎么读吧?
(第一遍读,要读准字音;第二遍读,要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什么;第三遍读找一找问题的答案,特别是要抓住重点语句找答案。)
二、指导读书,深入感悟
1、正确、流利地朗读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指名朗读,在朗读的检查中结合正音的指导。要读准“卓越、沉浸、蓝盔、腕上、圣坛、呼吁、充满”等词语的读音。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在学生第二遍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让学生了解到,课文先写问候和表示真诚的谢意,再写对在维和行动中牺牲的父亲的回忆和怀念,最后是对世界和平的呼吁。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在交流时不要强求语句的一致,要鼓励个性化的表达。
3、抓住重点语句感悟
(1)对失父之痛的感悟
引导学生寻找表达失父之痛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或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一定是下面所举的句子,说得有道理或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如:
句子一: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事实是多么的无情。客观的叙述中饱含巨大的悲痛。)
句子二 :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联想中表达失父之痛。)
句子三: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在回忆中表达失父之痛。)
(2)对“世界并不太平”的感悟
学生再读课文,提出有疑难的句子。问题比较集中的句子可能是: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 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先引导学生理解字面意思:“和平之花”指的就是“和平”;“娇嫩的‘和平之花’”,意思是说,和平很容易受破坏。再引导学生举出具体事例,或教师补充有关事例,让学生具体感受“世界并不太平”。“具体事例”可以是图片的展示、文字的说明等。
举例: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市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顷刻间倒坍,死亡两千多人;印度和巴基斯坦�
(3)对渴望世界和平的情感的感悟
引导学生找出渴望世界和平的句子,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情感。不一定局限于哪一个句子,能读出情感就行。“让21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 ”这句话的朗读,要达到本文情感的最高潮。
四.导向实践,深化认识
在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后,引导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可以是现在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也可以是给战乱地区的儿童献爱心
---------------------------
五、全文朗读,升华情感
教师: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感受到和平的宝贵。我们要和平,我们不要战争。让我们向联合国呼吁――
(全班齐读:“敬爱的加利先生: 人类家园。”)
六、课外延伸,呼唤和平
鼓励学生做选做题: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对侵略战争的谴责。
(福建省安溪县 刘玉楷、林润生)
---------------------------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14
以前总以为课上到学生流泪,那里面作秀的水分一定很大,因为我固执地认为教学和表演是完全两码事,太煽情了只会冲淡课堂上的学习气氛。
然而,最近我在课堂上意外地与眼泪相遇了。那天,我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前研读课文时,感觉这文章挺浅显的,读读讲讲就可以了,也无需刻意将文章的内涵深入地发掘出来。没想到学生自读课文后,教室里的气氛竟然有点凝重。我像往常一样,我把认为好的地方范读了一遍。说心里话,这种稚嫩的文章,是不可能在我的心里漾起多少涟漪的,所以我仅用比较平缓的语调读着,技巧性地让语调低沉,感觉稍有点压抑。
刚读完,我发现前排一个小女孩莫名其妙地流泪了,起初我还以为方才她遇到了伤心事,于是,我过去轻轻地抚了一下她的头。可是,当我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时,那个小女孩居然泣不成声起来。一种悲戚的情绪很快地在教室里蔓延开去,流泪的越来越多,甚至有学生啜泣着读不下去了。课上到这个份上,再纠缠本课教学效果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课文中所表露出来的伤感、愤懑、渴求,已渗入学生们的眼泪,融入他们的情感世界中了。眼前这种情景不禁让我感动起来,记得那节课我的脸上没了习惯性的笑容,心里堵得慌。做了这么多年的老师,这是我头一回被学生如此深深地感染了。下课后,我在办公室里静坐了良久,却始终不能平抑内心的激动。
也许以前我太轻看学生了,以为总角之童天真幼稚,不会有太深沉的见解,我习惯于高高在上,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想当然地认为这样便是成功的教学,笑谈还得意地把教书比作做饭,唱曰:顿顿四菜一汤,天天有营有养,足矣!可是细细反思一下,其实这种想法是大大地错了!用纯技术的教学手法,去机械地面对可爱的孩子,要求他们呆板地向着老师指定的方向努力,绝不允许出半点偏差。而这样做了,我还自以为在尽心尽力呢。假如学生只能教条地运用评议语言文字,忽略了语言文字传情达意的作用,轻视了语言文字的情感因素,这是教学的一个绝大缺憾。
这一回,学生们实实在在地用他们的眼泪给我上了一课,教学中情感的交流可能是学习的催化剂。即使是煽情,也是为了学习的化学反应来得更强烈一些。
这,何乐而不为呢?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15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设计中,始终重视“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属于书信体文章,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内容感人。但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比较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知道但缺乏深入的了解,也就很难想象出作者雷利的痛苦心境。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一个优势,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的广泛性与直观性的特点,让网上的多媒体资源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幸福生活与战争带来的悲惨生活,以极大的冲击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较为深入地了解战争,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痛苦从而走进文本与文本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得到启迪,进而深入文本感受、体验、理解文章内涵。在个性化的畅所欲言过程中促进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的进一步内化。
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很好,掌握了word2000、幻灯片制作、网页制作、画图、校园网络搜索等使用方法。。他们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因此利用网络的便捷和直观性让学生自由的与网络对话,与文本对话,使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的教学内容,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能被打动的词语,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真正领悟到战争的可恶,产生对和平的强烈渴望,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1篇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文本饱含着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父亲的深深缅怀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催人泪下。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学习这篇课文,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感悟世界并不太平,激发对战争的憎恶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认知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信的主要内容。
2、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能力目标:利用网络多角度与文本对话并通过联系实际,小练笔、道心声等途径让学生加深感悟。
教学策略:
马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已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引领学生学习此文,让学生在网络世界自由遨游通过对资料搜集、整理、交流走进文本质疑问难,解决问题。
1、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文本内容
在感受“世界并不太平”这部分时,让学生登陆网站,实时阅览当今世界战争现状,以及不和平因素,把网络资源充实到教材中,使小小教材更富立体化。而且再此过程中学生对站争有了更深认识和理解。
2、再现情境,体验感悟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性地还原课文的本真,创设情境,才易于使学生感知、感受、感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学的多个环节中利用多媒体再现战争的实况和孩子生活的悲苦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祈盼,对战争的憎恶,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关注学生的多元反应,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
课堂是学生表达与交流的乐园。在合作讨论交流世界部分地区的局势时,师生平等对话,生生畅所欲言彼此的感受,在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思维相互碰撞,语言相互补充,感悟相互融合对文本产生更为深刻的感悟。
教学媒体
网络技术、多媒体课件、学生自主搜集的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资料
(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搜索信息的便捷性、呈现画面的直观性等特点,辅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qing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1、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2、视频出示下列资料:
战争让无数人失去了生命。据不完全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3个月,有33个国家参战,卷入战争人口达15亿以上军民伤亡3000多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6年之久,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20多亿人卷入战争,死亡7000多万人。
现代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破坏更加巨大。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3年报告,自1990年至2003年,因为战争,世界有200万儿童死亡,600万儿童受伤或残疾。
3、看到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呢?祈盼和平的降临
过渡:是啊!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向联合国,向全世界呼唤,他在呼唤什麽?
4、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主要内容。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
5、学生上网查看“维和行动”资料,交流解决有关问题:联合国指什么?什么是维和部队?蓝盔是什么?
二、抓住重点语段,感悟文章内涵
(一)、对失父之痛的感悟
阅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引导学生寻找表达失父之痛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或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1、多媒体出示语段
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a、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抓住重点词、句,想象当时的情景。
b、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2、课件出示:(千人迎英雄的场面,并出示录音、字幕:他,是一个精通四国语言的经济学硕士;他,是一个深爱妻儿的好丈夫、好爸爸;他,是一位卓越的维和部队观察员。)
默读课文,找出体会到作者失去父亲万分悲痛的句子划下来,然后读给你旁边的同学听。
[设计意图:“情感体验”是开启文本的金钥匙。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带着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感悟课文内容,真正走进文本,所以学生才能动情。]
3、学生进入学习网站,合作学习。(请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法指导,进行讨论交流,再探讨朗读进行汇报。)
a、 片段一:(读文——互动质疑——查阅相关资料——谈感受)。体会爸爸对维和行动充满信心。
b、 片段二:(课件出示家人面对父亲灵柩时悲痛欲绝的情境):在情境中感情朗读,感受小雷利的心情,并想象说话:看到这情境,雷利会说什么?
c、 片段三:读文谈感受,在失父的回忆中表达对爸爸的崇敬与自豪。
4、汇报交流
师小结: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个可亲可敬的爸爸,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雷利怎能不悲痛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悟文章内涵,又联系全文读书内化,突破了难点,从而实现了师生与作者、编者之间的交流和思想感情的沟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畅游网络,感受世界的不太平。
1、 指名读第7段,自主质疑,梳理问题。
2、资料交流: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很多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你能列举些具体的例子吗?
3、观看伊拉克战争视频、“9、11”事件图片。
a 学生有选择地进行浏览。
b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多元反应,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的,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三、再次呼唤,升华感情。
课件出示呼声段落,齐读。
四、延伸拓展,呼唤和平。
1、播放维护和平滚动图片
2、讨论交流“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3、写下自己的心声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与交流,写作迁移让学生明确,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可以是现在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也可以是给战乱地区的儿童献爱心,从而内化情感,进一步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后反思:
坚持以情为重点, 先引导学生潜心涵咏,在揣摩品味语言的过程中,领悟情感;再指导学生在拓展资源、深层感悟的过程中,学会表达情感。指导学生走入文本进行情感体验,配以学生的激qing,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通过朗读文本仿佛与作者融为一体,产生了情感上共鸣,从而获得真挚情感。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同时又联系关于战争相关信息,抓住学生的内在多元、鲜明的感受,内化为情感,最后转化为写作迁移训练。
一、以情激qing,引发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意情感体验,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苏轼说:“感人心者,莫乎与情”上课开始先让了解战争,顺势引导学生去阅读并寻找战争带给雷利的伤痛。在而后的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用“心”读书,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比如教学“雷利的伤痛”这部分时,我始终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娓娓地叙述着雷利的悲伤:
再也得不到爸爸的疼爱了,再也得不到爸爸的爱抚了,泪水在雷利脸上无尽地流淌,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就是这样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这样一位卓越的军事观察员,却倒在了战争中……;
这一声声带泪的呼唤,这一声声浸满泪水的呐喊,有没有唤醒那些制造战争的恶魔?赶紧读一读课文……
就这样,成功地引导学生把自已融入语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学生在老师深情地述说中,在一次次声情并茂地朗读中,自然体会到了那令我“至今都忘不了”的“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此时次刻,雷利就是学生,学生就是雷利,两者的情感在朗读中产生了共鸣。
二、激qing朗读,呼吁和平
教学“雷利的呼吁”这个段落,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抓住“仿佛”这个词语,通过“透过‘仿佛’,你读明白了什么”来贯穿整段的教学,引领学生明白,“和平!和平!和平!”不仅仅是爸爸的愿望,是妈妈及在场的叔叔阿姨的期盼,更是雷利发自肺腑的呼唤!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朗读是就激qing满怀,情绪高昂,仿佛与作者融为一体。情感,又一次产生了共鸣。
三、深情朗诵,余意未尽
教学描写“世界并不太平”这个部分,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直观教学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忧郁的乐曲缓缓地流淌,大屏幕上播放着残酷的战争画面,教师配以生动的解说,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战争的境界——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斗中,仿佛听到孩子们凄厉的呐喊声。这样,学生自然就体会到了战争的罪恶——教师一字勿庸多说——学生自然就想表达对战争的看法,自然就想
四、直面网络,有效拓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属于书信体文章,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内容感人。但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比较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知道但缺乏深入的了解,也就很难想象出作者雷利的痛苦心境。所以在教学时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的广泛性与直观性的特点,让网上的多媒体资源将以极大的冲击力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较为深入地了解战争,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痛苦。同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这篇课文选自: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我的说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领悟课标精神,深挖教材内涵
一、教材分析
这是1篇书信类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深切缅怀了为维护和平而牺牲的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发出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与世界因战争带来的不幸有机的结合起来。引起了读者感情的共鸣。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龄段的孩子接触事物直观、具体,喜欢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生活,文中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自主感悟和平与战争两个对峙性强的不同概念还缺乏一定的感性基础。但我充分运用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和孩子们充分的课前准备,可以让孩子建立起和平与战争的立体空间,感悟课文内涵,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训练的重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上堂课学生已完成生字新词的学习,初步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认知目标: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社会、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技能目标:
提高利用课外资源,深入理解文章的能力。
同时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重点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的深刻含义,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是本堂课的难点。
第二部分:科学运用媒体资源,指导学生学习
一、教学策略
1、重难点解决方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是这样来解决本堂课的重、难点的。
⑴ 运用运教资源,营造学习氛围:
远程教育资源可以创造层面丰富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方刺激,从面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而消除听课者的疲劳,提高教学效率。
⑵ 依托情感,精读细悟:
语文教学必须依托于情感,而读则是加深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读中感悟的教法。通过学生自由读、品读、指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通过学生的评读、赛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老师的引读与范读渲染气氛,再现文中感人至深的场景,为突破重点做准备。
⑶ 创设情境,进出文本:
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找身边爸爸优点”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进出文本,放飞思想,突破重点。
⑷ 收集资料、积累感知:
由于文中内容距离现实生活太远,孩子们在和平的环境中,对于战争缺乏深入了解,所以,我让孩子们在课前收集本课的相关资料。通过资料的累积和展示,激发情感,拓宽视野,帮助孩子们较为深入地了解战争、理解战争的灾难性,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2、个性发展策略:
孩子们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通过、课前收集──读中感悟──情境创设──思维扩散这一系列的个性发展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步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参与的学习中去感悟。
二、媒体环境构思
1、通过远程教育资源上本课关于战争的图片以及关于和平的音频资料,让学生不断穿梭于战争与和平的时空,感悟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2、通过课文范读,指高孩子们的朗读兴趣与能力。
3、通过屏幕展示重点朗读句子,让学生重点探讨和领悟。
4、通过音乐的熏陶,让孩子们感悟和平带给世界的祥和与宁静。
三、课堂评价方式
通过课堂提问、合作实践、课堂辩论、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等多种课堂评价方式,让学生对作者父亲的品格、战争的残酷性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进行多角度多层次自评、互评、点评。
第三部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
根据前面的教学准备,本堂课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生因情感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因此,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
首先我播放以下课件(课件1~4),请孩子们仔细观察图片,让他们同今天的幸福生活作比较,说出自己的感想、并互相交流。目的是利用课件的直观、形象性等特点把孩子们引入到本篇课文的深入学习之中。
然后孩子们默读课文,仔细品味,让孩子们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这个环节大概要7分钟)
二、多方朗读,读中感悟
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精髓。整个课堂要扣读导悟,所以我这堂课要以学生有感情的读为重点。
在这个环节里,首先,我让孩子们欣赏课文范读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有感情地模仿读出来。再让他们相互评价读得怎样,从而运用课件视听结合的优点提高孩子们朗读和鉴赏能力。
接着我出示课件,让孩子们朗读这些个子,并问孩子们从中知道了什么?让孩子以此感受作者对父亲深刻的怀念。再用这段文字进行朗读比赛,同时我给予点评,从而提高孩子们朗读的能力。然后我提出:“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说什么?”这一问题,让孩子们联想,然后由我引读这段文字,目的是让孩子们体会爸爸宁死不忘和平的精神,引发孩子们情感上的共鸣。
接下来我再出示下面两个句子,让孩子们自由读,体会两者异同。并让他们自由发表意见。同时提出问题让孩子们思考:“如果自己有这样的爸爸,会觉得怎样?”让孩子们去发现爸爸的优点,让他们产生自豪感。接着,我指导孩子们用自豪的语气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最自豪。让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中去感悟。
孩子们的情绪在这时都很高涨,最后我提出“爸爸是一个样的人?”这一问题。让孩子们对文中父亲作出评价,我再适当地予以补充。这个环节我通过屏幕展示重点朗读句子,让学生采用多种读法去探讨和领悟。也可以消除孩子们听课的疲劳。(本环节需要15分钟左右)
三、拓展实践,升华情感
本堂课以培养孩子们探究性阅读能力为�
首先,出示课件,抽孩子朗读这段文字。提出这两个问题引发思考,接着,让孩子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举出世界上不太平的事例。提出“面对战争你想说什么”这一问题。让孩子们小组讨论后做出回答。从而让孩子们把课内、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加深体验。
紧接着我出示收集的图片(21~22),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战争中儿童们的苦难。出示课件诗歌《地球的呻吟》让孩子们朗读。并提出问题让孩子们思考:看着战争中和你年纪相仿的孩子,听着《地球的呻吟》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应该怎样做呢?给孩子们留独立思考时间后再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汇报。
最后在课件《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引读这个句子,让孩子们感悟和平带给世界的祥和与宁静。本环节我让孩子们在音乐和图片中感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重要性。起到升华情感。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这个环节我控制在12分钟左右。)
四、检测目标,作业设计
让孩子们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先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说,然后请孩子们以书信的形式写出来。目的是让孩子们掌握书信的格式。也是对文本的升华。起到测检目标的作用。(这个环节需要6分钟)
五、板书设计
本课从让学生“小眼看小事,放眼观大局”的角度来设计的板书,板书不同的角度重点把握了“要和平,不要战争”的精髓。
教学后记
在我设计的这课堂中,我以孩子的读做为导线,用不同形式的读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以读导悟,化繁为简,变花为实。使整个课堂有张有弛,环环相扣。而远程教育资源在本课就尤如为学生插上了联想的翅膀,让学生不停地在战争与和平两个不同的时空中穿梭,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求,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本课教材内涵。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予以指点。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教学设计 篇17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
3、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对战争的残酷性有所了解,扩大学习本课的知识背景,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展开想像,体会中国孩子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真挚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启疑导入,感知全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知道雷利失去了他亲爱的爸爸,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看看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二、细读:深入探究,感悟形象
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再来自由地读读这篇文章,把描写雷利爸爸的句子勾画下来,读一读,可以自己在旁边写一写体会,哪怕是只字片言也可以,写完后可以同桌、小组间交流感受。
(生自读交流)
师:谁来说说雷利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交流重点句子)
生:他是一个维护和平的人。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体会?
生:我觉得爸爸是一个爱自己的妻子,也爱自己孩子的人。
师:哦!你是这�
师:还有谁和他有相同的体会,也可以来读读这段。
生:我觉得爸爸还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师:说说你的感受吧!
生:我是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看出来的。
师:好,他读了,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自读、评价读)
师:你读出了对爸爸的无比自豪之情!刚才这位同学说了,爸爸还是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你觉得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生:他读出依依不舍的味道。(生读、评价读、齐读)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爸爸临行前非常舍不得离开我们,爸爸临行前只是“舍不得”吗?
生:我觉得爸爸临行前说的话要读得肯定些。
师:肯定些,也就是坚定的语气。你很会体会,你能不能读一读?
(生读爸爸的话)
三、品读领悟:入情入境,潜心会文
师:爸爸对这次出行充满了胜利的信心,有这样一位好爸爸怎能不让雷利感到自豪和骄傲?他是多么热切地盼望着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亲手戴在自己头上啊!
(出示课件,师配乐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生(吞吐):我觉得……我想,我是雷利……
师:我知道你很激动,是的,你是雷利,你怎样想?
师:同学们,带着这种又悲、又痛、又恨的感情,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体会,在这一段里面,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说说你的感受。
(生自由读)
生:我觉得“鲜血染红了……”这句话让我感动。
师: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地方让你最感动?
生:我觉得爸爸牺牲了,但他的心还在呼唤和平。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感受?
生:我觉得这几句最让我感动,“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本来我们是高高兴兴地去接爸爸,可是我们却接到了爸爸的遗体。
师:是啊!我们日也盼,夜也盼,高高兴兴地捧着鲜花去迎接爸爸,没想到接到的却是爸爸那冰冷的遗体。
生:这句话最让我感动:“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说明爸爸临死前都不忘和儿子的约定。
师:爸爸和雷利有个约定,虽然他牺牲了,还是不忘把那顶蓝盔带回来。
师:还有让你感动的句子吗?
生:我觉得最让我感动的是“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爸爸流了那么多血,他还是想家。
师:流了那么多血,说明什么?
生:说明爸爸死得很惨烈。
师:同学们,带着这些感觉,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段,好吗?
(配乐,师领读第一句,生跟读)
师:爸爸就这样牺牲了,他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
生:他还有个心愿,就是思念家人,希望世界永远和平!
师:是的,爸爸还有未了的心愿,因为现在世界并不太平。自由地读读这段话,你怎样理解世界并不太平?可以结合我们收集的资料谈。
四、诵读:点题明理,拓展升华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亲身感受一下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吧!
(课件显示战争场面,师解说)
师:看到这儿,你们的心里怎样想?
是的,是可恶的战争,残酷的战争,无情的战争,夺去了雷利爸爸的生命。此时此刻,我们禁不住要和雷利一同呼吁——(生齐: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这是谁的呼声?
生:雷利。
师:仅仅是雷利的呼声吗?
生:是全世界的呼声。
师:是的,这不仅仅是中国孩子的呼声,还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啊!
师:雷利的呼声也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呼声,让我们到课文当中找到雷利的呼声,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一下吧!
(生自由读、指生读)
师:你的呼声真正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呼声,我们在场的老师都被你感动了。这是小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让我们一同来呼吁吧!
(全班齐读)
(课件显示和平鸽、世界人民祈盼和平的画面)
师:让我们一起呼吁——
(课件显示: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课后延伸:
五、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给处在战争中的孩子
写给远在云南的希望小学的同学
写给自己的一位亲人
写给凯旋归来的航天英雄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 篇18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扞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2、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4、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二、教学模式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因此,我觉得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搭建好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舞台,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实践、主动完善的机会和空间,教师要努力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同时,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上教师就应该做到三个“不”,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我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读,通过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达到感情的升华。
(一) 模式基本结构
本节课我按如下环节组织教学
一、 激情导入,引发思考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三、深入探究,感悟形象
四、入情入境,潜心会文
五、点题明理,拓展升华
(二)模式基本流程
第一环节: 静心观察,引发思考。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第三环节:深入探究,感悟形象。
第四环节:入情入境,潜心会文
第五环节:点题明理,拓展升华
三、实施与反思
通过“一上”之后,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课时划分不明显,既像第一课时又像第二课时。
2、 对学生朗读的训练不够到位。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太肤浅。
3、 教师“一言堂”现象严重,对于难点没有给学生留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就悉数讲解。
4、 句子过多的出现在课件上,没有认识到课件只是起到一个辅助教学的作用,应将句子回归到课文中去。
将教学过程做如下调整:
第一环节: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反思一上时,我从语文园地四的一张照片中导入,发现效果不够理想,于是运用了一段关于战争的视频,这样就显得更加直观形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第二环节:交流已知,理清脉络
此环节中让同学们一边看老师板书课题,一边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反思这样做,既对上节课的内容做了一个很好的回顾与复习,又很自然的过渡到下文的学习。
第三环节:深入探究,感受情感
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疑问:同学们,雷利为什么要向加利发出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呢?他的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又是怎样表达对爸爸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的?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来了解吧!让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的走进课文,自主学习。
反思通过读文、圈画句子,来了解爸爸的为人。感受到爸爸是一个优秀的维和战士,是一个热爱和平、敢用生命来捍卫和平的英雄。指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这样,不但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体现了教学方法,而且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么优秀的人被战争夺去了生命,那种对战争的愤慨、抗议之情会油然而生。
第四环节:紧扣题眼,明理激情
反思此环节中在理解“但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但是世界并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两句话时,不仅让学生收集了大量的战争事件,而且用课件播放了有关伊拉克战争中儿童和图片,让学生主动感受和体验,使已有的生活积累和课文内容形成相似的和谐振动。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战争给儿童造成的巨大伤害,学生认识到和平的可贵,从而使学生再一次与作者产生共鸣,从心底里发出强烈的呼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这样的设计,水到渠成的解决了教学重点。
二上时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引发联想
导语: 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享受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时,你可曾想到就在地球的某一个地方却还在发生着这样的一幕。(播放战争视频)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实在是太深重了。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五课,一起去倾听一个中国孩子面对战争所发出的呼声吧!
1、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
2、 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和多媒体课件播放的有关战争的图片,把学生引入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到了战争的可怕,为学习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二、交流已知,理清脉络
请同学们一边看老师板书课题,一边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信中发出了什么呼声(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1、 回忆上节课内容。
2、 回答问题
这样做,既对上节课的内容做了一个很好的回顾与复习,有很自然的过渡到下文的学习。
三、深入探究,感受情感
同学们,雷利为什么要向加利发出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呢?他的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又是怎样表达对爸爸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的?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来了解吧!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翻到第70页,自读课文1——4自然段,了解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把介绍雷利爸爸的词语或句子勾画下来,认真的读一读,(生默读)
1)一名卓越的观察员。(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您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指导品读
2)一个出色的人才。(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指导读出自豪的语气
导:像爸爸这样一个出色的人才,他完全可以找一份安全的工作,但是,他却选择了到危险的地方去,去维护和平。这说明爸爸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爱和平的人)
3) 一个深爱家人的好丈夫、好爸爸。(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指导品读,相机出示蓝盔。
导: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爸爸对亲人深深地爱,也体会到爸爸对这次出行很有信心。让我们再次读出爸爸的爱,爸爸的信心好吗?
同学们,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体会到爸爸非常的优秀,非常的了不起。
想象说话:这样一位出色的父亲怎能不让孩子感到骄傲和自豪呢,她是多么盼望父亲能早日归来啊!我们和雷利一样多么希望那一天能早一点到来。那一天,真的来了,爸爸真的凯旋归来,一家人在机场重逢,该是怎样一幅幸福的场面呢?(学生交流)
导:现在,爸爸终于回来了,我和妈妈带着最美的鲜花一起去迎接他,
(播放课件,父亲灵柩回来时的悲痛场景)
1、师:我看到了同学们眼里闪着的泪花,我知道,这眼泪是对战争的痛诉,是对爸爸的深切怀念。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刚才我们看到的情景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
对于爸爸的死,雷利有着自己的评价,请同学们把他对爸爸的评价找出来读一读。同学们,雷利的爸爸是为了维护和平而牺牲的,现在,让我们也带着深深崇敬之情和雷利一起来缅怀这位光荣的和平战士吧!
1、 读课文1——4自然段,勾画句子。
2、 仔细品读句子。
3、 想象画面。
通过读文、圈画句子,来了解爸爸的为人。感受到爸爸是一个优秀的维和战士,是一个热爱和平、敢用生命来捍卫和平的英雄。这样,不但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体现了教学方法,而且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么优秀的人被战争夺去了生命,那种对战争的愤慨、抗议之情会油然而生。
四、紧扣题眼,明理激情
导: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一位维护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一位爱孩子的好爸爸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爸爸的牺牲有没有唤醒那些制造战争的恶魔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5、6自然段,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运用我们已经学过
的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1、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教师点拨: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和平之花”,但和平的环境还不稳固,还不持久,所以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
2、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战争的存在。
3、播放图片或资料。让学生亲眼目睹战争的残忍性以及由此带给人们的灾难。(课件显示战争场面,师解说)
师:看到这儿,你们的心里怎样想?(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小结)
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儿�
2、 同桌交流体会。
3、 交流搜集的资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具体生动、可借联想的背景。在理解“但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但是世界并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两句话时,有仅让学生收集了大量的战争事件,而且用课件播放了有关伊拉克战争中儿童和图片,让学生主动感受和体验,使已有的生活积累和课文内容形成相似的和谐振动。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战争给儿童造成的巨大伤害,学生认识到和平的可贵,从而使学生再一次与作者产生共鸣,从心底里发出强烈的呼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这样的设计,水到渠成的解决了教学重点。
再次反思:
读完这篇文章我受到深深地感染,我能体会到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同时也唤起我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我想,这样1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动那些善良的孩子们的心?但是孩子对战争了解的太少,在他们的脑海中没有和平的概念及切身的体会,以及那种失去亲人的痛苦。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执教本文时重点落实在“悟读交汇”。这节课上,不仅有声情并茂的“读”,还有潜心会文的“悟”,学生或“读”中“悟”,或“悟”“读”。 如: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从文中找到描写他的词句,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交流后指导朗读。又如:句式训练:带着又悲、又痛、又恨的感情,读第三自然段。另外还有过渡:同学们,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写这封信是想通过加利向联合国呼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然而,仅靠联合国的力量就能制止战争吗?那你们说要靠谁?那就让我们和雷利一起来呼吁吧!让我们的声音传遍全世界,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加入到维护和平的行动中来吧!(在文中找到雷利的呼声,一起有感情的朗读。)因为悟读交汇,学生的“读”因“悟”而更动人心弦,学生的“悟”因“读”而更启人心扉。
语文课是情感的科目。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入情入境。在教学“痛失父亲”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想象爸爸凯旋的情景,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有的说:“我一下子扑进爸爸的怀抱,在爸爸的脸颊上亲了又亲。”有的说:“雷利看见了爸爸,一头扑进爸爸的怀抱,爸爸抚摸着雷利的头,并把蓝盔给雷利戴在头上”还有的说:“爸爸,我一定向你学习,长大了也当一名维和战士。”就在学生饱含激情的赞美声中,我一下子把话题扯到爸爸牺牲,学生的感情从颠峰一下子跌入低谷,雷利是多么怀念他的父亲啊!当鲜花捧来,蓝盔接来,而爸爸却永远不能再回来时,那时怎样的痛楚啊!在情绪的渲染下,学生陷入了对父亲深切的缅怀当中。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交流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时,学生能针对同一句话谈出自己不同的理解。发言的大部分同学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根据“蓝盔”加上了引号,体会到它的意思并不单纯是指一顶蓝盔,而是象征着和平。爸爸是想让雷利看到世界的和平。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对于文本有自己的认识,平时的语文课上的日积月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初见成效。
同时在这堂课上,我通过播放收集到的战争场面的画面及课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战争的残酷、雷利呼吁和平的美好愿望,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先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战争的资料,初步感受战争的存在。然后看课件,亲身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提问: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欣赏课件后交流: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又能够做点什么?
回想这节课,自己的潜心钻研,终于使本节课收到了比较让人满意的效果。虽然这只是一节课,但是带给我的意义决不仅仅是这些,我想我的收获会更好地运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收到好的效果。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19
设计理念:
在教学时,以情为重点, 同时在教学时联系生活的实际,联系当前世界的局势,通过录象画面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让学生在深层感悟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来表达自己爱好和平的美好的愿望。达到语言和情感共生,真情与智慧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收集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
2、准备反映战争的多媒体课件,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重点收集这些战争中儿童生活的画面。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体会作者憎恨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播放课件:一组表现幸福生活的画面)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
预设生回答:我感到他们非常幸福!生活非常快乐……
师:是的,在大街上,在公园里,在商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幕情景。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样一个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由题质疑,激发感情。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生提问:一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先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从中找一找答案,相信这些问题不会难住你的。(生读,师巡视指导)
四、检查学习情况
(一)、抽读生字,教师及时正音。
(二)、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结合理解一些专用词语:蓝盔、征衣、联合国、秘书长、维和部队等。并根据学情适时解答以上几个问题。
(三)、默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默读、思考)
交流:
作者首先以一个中国的中学生、牺牲了的维和人员的孩子的身份,用真挚的、充满深情的语言,向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倾诉了自己家庭的不幸,讲述了爸爸牺牲后全家人悲痛欲绝的情形。然后,充满感情地向人们介绍了自己的爸爸——一位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最后,作者代表全家、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向加利先生、向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发出了内心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四)、这位中国孩子雷利的呼声是什么?用横线画出。生读。
板书:要和平 不要战争
五、学生选择印象最深的段落进行朗读,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课堂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真情体验中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意象激情,直奔主题
(一)、同学们,我们在和平幸福的环境中生活,当你看到这个词时(板书:战争),你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用已积累的词语来描述。
(二)、让我们再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出示课题,齐读)
(三)、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位中国孩子雷利的呼声是什么?
板书:要和平 不要战争
(学生齐读呼声)
二、感受形象,领悟悲情
(一)、雷利为什么要和平不要战争?这场战争带给雷利的到底是什么?
1、快速阅读书信正文2、3、4、自然段,找出一个词来概括。(悲痛)
2、交流反馈,课件出示句子。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指导感情朗读:指名读,再齐读。)
(二)、雷利一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同学们,哪些语言让你读着读着也感到了心痛,就把它划下来,再反复地读一读,细细去体味。
1、学生自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研读(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教学,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⑴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①学生谈理解,(无法实现与父亲的约定感到悲痛……)
②朗读这句话。
③回读重点句。师引读:面对失去父亲的巨痛,雷利不想让所有的孩子都失去父亲、母亲。他要呼吁——生齐读:要和平 不要战争
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①出示关于这句话的课件图片,渲染气氛。
②问:如果你是雷利,你会想到什么?
(预设:我就会想爸爸是为维护和平而倒下的,他的死是光荣的。
我会想:可恶的战争,你为什么要夺走我父亲的生命啊!
我不仅会大哭一场,我还会说:“可恶的战争,你不仅夺去了我爸爸的生命,你还夺去了许多无辜人的生命。”……)
③学生有感情朗读。
④再次回读重点句。师引读:可恶的战争,你不仅夺去了爸爸的生命,还夺去了许多无辜人的生命。雷利要呼吁——生齐读:要和平 不要战争
⑶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①学生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在学生谈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入让学生去了解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②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呢?结合找出有关句子品读。
(他是一个维护和平的人。从“两年以前……壮烈牺牲”,和课文第一段。)
学生读第一段,加利是怎么赞扬爸爸的,找出来读一读。
爸爸是一个爱自己的妻子,也爱自己孩子的人。(找具体句子体会朗读)
从“精通四国语言”中,爸爸还是个怎样的人?(才华横溢)
想象:这样的爸爸,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爸爸会怎样?
③再次回读重点句。师引读:爸爸再也不会回来了,雷利对战争充满了仇恨,他要大声的呼吁——生:要和平 不要战争
三、精品细读,感悟对和平的渴望
(一)、课件出示: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1、“呼唤”是什么意思?爸爸还能大声呼唤吗?从哪个词可看出?
2、透过“仿佛”,你读明白了这一声声的和平是谁的呼喊?
3、作者为什么连用了三个“和平”?连用了三个“!!!”?
(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二)、创设情境,进行导读2——4自然段
配乐,师领读,生跟读。
(三)、设疑:这一声声带泪的呼唤,这一声声带血的呼唤,唤醒了那些制造战争的恶魔了吗?自由读第5、6自然段,用笔划出具体的句子。
(四)、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出示: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1、你知道现在哪些地方并不太平?
2、课件出示:①伊拉克战争后场景,师解说。 ②出示数据资料
3、当你们看到这些时,想说些什么?
四、总结升华,抒发情感
(一)、师小结:是的,是可恶的战争,残酷的战争,无情的战争,夺去了雷利爸爸的生命。此时此刻,我们禁不住要和雷利一同呼吁——(生齐:要和平,不要战争!)(擦去板书:不要战争)
(二)、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为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能做点什么呢?(学生畅谈)
(三)、世界需要和平,这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课件显示和平鸽、世界人民祈盼和平的画面)
师:让我们一起呼吁—— (课件显示:让世界充满阳光,让和平永驻人间!)
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曲中结束本课。
五、作业:
(一)、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把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要和平 不要战争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组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本组课文体裁多样,围绕“战争与儿童”的主题,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了他们对和平的渴望。为第五组课文“热爱生命”打下了基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中小作者通过深情回忆他爸爸出征前及牺牲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的心情,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本文情感强烈,语言朴实,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起来催人泪下。小作者借这封信强烈呼吁全世界的人民都来关注和平,捍卫和平。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本文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书信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及感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失去父亲后的无比悲痛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4)发展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爱护和平,维护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我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切实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作为教学重点,把加深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作为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
新课程表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为了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本课特点的特点及本组课文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切实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的训练重点,我采用整体感知、创设情景、合作探究、以悟促读、拓展延伸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法、讨论法、发散思维法和合作学习法进行学习。
教学流程:
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应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简简单单的语文教学的境界。因此,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入,在听中激活情感
这样既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又直击主题,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初读中能对整篇文章有个大致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选择让学生运用默读的方式首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直切课题提问“这个中国孩子到底在呼吁什么?”带着问题读,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价值地获取。
三、探究,在议中体会情感
语文教学就必须清清爽爽地教,明明白白地教,因此我将这一环节分成几大块来探究学习,让人一目了然。
1、勾画词句,了解“我”的爸爸。
“爸爸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相当于文章中的引子,是体会“我”对爸爸的无限崇敬以及对他的死悲痛欲绝情感的关键所在,怎样理解,当然不能泛泛而谈。抓住关键词句,品文析句是一种好方法。
采用读、画、议的方法,我让学生先读相应段落,画出体现爸爸人品的句子,边读边悟,可以自己体会,也可以跟周围的同学探究,然后进行全班的交流。交流的同学谈自己的体会,和自己体验的情感,并且读最后采用师生、生生评价朗读的方式来进行反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运用学习方法,避免了他们盲目地读,没有效果地读。能让学生走入文本,读得更有感情,谈得更有深度。同时,探究学习也从中体现出来。
2、入情入境,体会“我”的伤痛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只有充满情味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教学这一部分时,我的具体做法是紧扣文中作者的感情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揣摩、领悟、体会其中丰富、真挚的情感。教师先用承上启下的导语引到这部分的学习中来。“爸爸是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他和我们约定,这次出行回来,一定要送一顶蓝盔给我,而我要用最美的花献给他,可如今……”,接下来,教师配乐、充满激qing地朗诵课文第四自然段,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激qing,在听到这段感人至深的话语后,学生的情绪已经被感染。随之,教师创设情景“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这就是为学生创设情景。角色发生了转换,学生的眼前出现的不再是个陌生人,而是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爸爸,自己最亲爱的爸爸。曾经那么依依不舍地送爸爸出行,曾经那么盼望爸爸能带着蓝盔凯旋而归,盼着能象别的孩子一样,牵着爸爸的手一家三口去公园游玩,盼着能象别的孩子一样,在爸爸的辅导下做作业,可如今,等着的却只是爸爸冰凉的遗体,一切化为泡影,再也看不到爸爸的微笑,再也不能在爸爸的怀里撒娇,再也不能,再也不能,……学生的情绪在瞬间被调动起来,有的学生眼眶里还噙着泪水。千丝万缕般感受化作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语,字字句句感人肺腑,有表达对战争恨的,有表达对爸爸爱的,有对爸爸死悲的,有表达对爸爸伟大精神敬佩的,这就是情感体验。一时间,学生的情饱胀得似乎要爆发出来,老师趁热打铁,给他们一个舞台--课堂,让他们充分表现。怎么表现呢?读,大声地读、悲伤地读、憎恨地读、期盼地读,只要能表达情感都行。这是以悟促读。接着,我继续让学生读,让学生带着情感读这段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边读边悟,边作批注,这是读中有悟。整个过程体现了创设情景、体验情感、以悟促读、读中生悟。
接下来就是理解这一段中最后出现的三个“和平”,这是文章的一个小高潮,把小作者的期盼和平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老师引句,学生回答,用这样的师生互动环节教学。“师:我听见了爸爸的呼喊--生:和平!师:妈妈听见了爸爸的呼喊--生:和平!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爸爸的呼喊--生:和平!师:全世界都听见了爸爸的呼喊--生:和平!”,通过师生的互答,让这几个“和平”在重复中,体现情感的递增,也体现了不同层次的读。让读更深入。
3、合作交流,说出“我”的心声。运用搜集整理资料,合作交流谈感受的方法也是一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好方法。这部分中意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表现国际中的战事的资料,我也亲自搜集了一些无辜人民受战争迫害的图片,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补充大量的事实资料(图片、数据等)。
教学中,我把这么多事实摆在学生面前,紧接着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他们的情感又一次被激发出来,似乎再多的语言也表达不出自己对战争的憎恨之情,和对和平的渴望。有了情感铺垫,再通过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他们对“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等较难理解的句子就迎刃而解。有了情感,有了感悟,要读出雷利的呼声就不是难事。于是我因势利导,紧紧抓住这个突破点,设计以下教学步骤。“雷利的情感和我们一样强烈,于是他发出了内心的呼喊--”学生被点燃激qing,异口同声地回答“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我接着问“这仅仅是雷利的呼声吗?仅仅是中国孩子的呼声吗?当然不是,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我们大声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全班同学的回答声响亮而坚定,充分印证了他们的情感达到最高潮。
4、延伸,在读中升华情感。
学完课文后,我进行了拓展延伸,向学生展示了1篇课外阅读内容--《儿童和平条约》,这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定的一项公约,当《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响起时,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每个人祈盼和平的情感再次升华!本课在歌声和朗读声中姗然落幕!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平!
和平!
和平!
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我用“三个和平”作为板书内容,并通过字体的大小来体现情感的递升,这样不仅体现了板书的概括性,目的性特点,而且紧扣主题。给人醒目、简洁的感觉。
六、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要紧紧扣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我设计的教学环节,主要围绕“读、悟、情”三个点展开。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有读才有悟,有悟再促读,读中情意浓”。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21
设计理念:
在教学时,以情为重点, 同时在教学时联系生活的实际,联系当前世界的局势,通过录象画面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让学生在深层感悟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来表达自己爱好和平的美好的愿望。达到语言和情感共生,真情与智慧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收集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
2、准备反映战争的。多媒体课件,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重点收集这些战争中儿童生活的画面。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体会作者憎恨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播放课件:一组表现幸福生活的画面)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
预设生回答:我感到他们非常幸福!生活非常快乐……
师:是的,在大街上,在公园里,在商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幕情景。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样一个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由题质疑,激发感情。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生提问:一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先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从中找一找答案,相信这些问题不会难住你的。(生读,师巡视指导)
四、检查学习情况
(一)、抽读生字,教师及时正音。
(二)、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结合理解一些专用词语:蓝盔、征衣、联合国、秘书长、维和部队等。并根据学情适时解答以上几个问题。
(三)、默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默读、思考)
交流:
作者首先以一个中国的中学生、牺牲了的维和人员的孩子的身份,用真挚的、充满深情的语言,向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倾诉了自己家庭的不幸,讲述了爸爸牺牲后全家人悲痛欲绝的情形。然后,充满感情地向人们介绍了自己的爸爸——一位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最后,作者代表全家、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向加利先生、向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发出了内心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四)、这位中国孩子雷利的呼声是什么?用横线画出。生读。
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五、学生选择印象最深的段落进行朗读,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课堂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真情体验中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直奔主题
(一)、同学们,我们在和平幸福的环境中生活,当你看到这个词时(板书:战争),你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用已积累的词语来描述。
(二)、让我们再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出示课题,齐读)
(三)、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位中国孩子雷利的呼声是什么?
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学生齐读呼声)
二、感受形象,领悟悲情
(一)、雷利为什么要和平不要战争?这场战争带给雷利的到底是什么?
1、快速阅读书信正文2、3、4、自然段,找出一个词来概括。(悲痛)
2、交流反馈,课件出示句子。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指导感情朗读:指名读,再齐读。)
(二)、雷利一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同学们,哪些语言让你读着读着也感到了心痛,就把它划下来,再反复地读一读,细细去体味。
1、学生自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研读(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教学,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⑴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①学生谈理解,(无法实现与父亲的约定感到悲痛……)
②朗读这句话。
③回读重点句。师引读:面对失去父亲的巨痛,雷利不想让所有的孩子都失去父亲、母亲。他要呼吁——生齐读:要和平不要战争
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①出示关于这句话的课件图片,渲染气氛。
②问:如果你是雷利,你会想到什么?
(预设:我就会想爸爸是为维护和平而倒下的,他的死是光荣的。
我会想:可恶的战争,你为什么要夺走我父亲的生命啊!
我不仅会大哭一场,我还会说:“可恶的战争,你不仅夺去了我爸爸的生命,你还夺去了许多无辜人的生命。”……)
③学生有感情朗读。
④再次回读重点句。师引读:可恶的战争,你不仅夺去了爸爸的生命,还夺去了许多无辜人的生命。雷利要呼吁——生齐读:要和平不要战争
⑶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①学生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在学生谈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入让学生去了解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②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呢?结合找出有关句子品读。
(他是一个维护和平的人。从“两年以前……壮烈牺牲”,和课文第一段。)
学生读第一段,加利是怎么赞扬爸爸的,找出来读一读。
爸爸是一个爱自己的妻子,也爱自己孩子的人。(找具体句子体会朗读)
从“精通四国语言”中,爸爸还是个怎样的人?(才华横溢)
想象:这样的爸爸,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爸爸会怎样?
③再次回读重点句。师引读:爸爸再也不会回来了,雷利对战争充满了仇恨,他要大声的呼吁——生: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精品细读,感悟对和平的渴望
(一)、课件出示: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1、“呼唤”是什么意思?爸爸还能大声呼唤吗?从哪个词可看出?
2、透过“仿佛”,你读明白了这一声声的和平是谁的呼喊?
3、作者为什么连用了三个“和平”?连用了三个“!!!”?
(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二)、创设情境,进行导读2——4自然段
配乐,师领读,生跟读。
(三)、设疑:这一声声带泪的呼唤,这一声声带血的呼唤,唤醒了那些制造战争的恶魔了吗?自由读第5、6自然段,用笔划出具体的句子。
(四)、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出示: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1、你知道现在哪些地方并不太平?
2、课件出示:①伊拉克战争后场景,师解说。②出示数据资料
3、当你们看到这些时,想说些什么?
四、总结升华,抒发情感
(一)、师小结:是的,是可恶的战争,残酷的战争,无情的战争,夺去了雷利爸爸的生命。此时此刻,我们禁不住要和雷利一同呼吁——(生齐:要和平,不要战争!)(擦去板书:不要战争)
(二)、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为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能做点什么呢?(学生畅谈)
(三)、世界需要和平,这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课件显示和平鸽、世界人民祈盼和平的画面)
师:让我们一起呼吁——(课件显示:让世界充满阳光,让和平永驻人间!)
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曲中结束本课。
五、作业:
(一)、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把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2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重、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与感悟,与小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呼吁和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
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堂内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副最古老的标语: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是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联合国想告诉大家: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够和平相处,让战争远离我们。听完老师的叙述,你想说什么?
2、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词是什么?(和平板书)
2、我们看到“和平”这个词就容易想到哪个词?(战争板书)
3、这篇课文是雷利写个加利秘书长的一封信,这封信讲了什么?
4、用笔勾画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句或者段落,可以做一点批注。
提示:勾画好的同学再想想为什么这个地方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5、交流:
提示:注意倾听,有同学在发言时,要转身看着发言的同学,仔细听,或许他说到了我们想说的话,或许他说的对我们有启发,使我们有话可说。
(一)句子: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①生读,谈感受
②看到“如约”一词,想到上一自然段的哪个词?(相约)读相关句子
③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心情
可是,爸爸回来了,蓝盔回来了,我和妈妈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生接读“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读到这里,你心情怎样?原因是什么?
④生再读这几句话。
⑤老师听到了同学们的悲痛,听出了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呼声,再读这段的最后一句,让加利秘书长能听到雷利的心声。(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⑥能将这句背下来吗?要想以最快的速度背下来,先找找这句话有什么规律?
师背
⑦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到这段文字里,用我们的心去感受。
课件出示:武警战士把联合国维和战士的灵柩徐徐地从飞机的悬梯上抬下来,周围站满了泪流满面的男女老少。(凄楚、哀婉的背景音乐)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前面的文字照着读,后面的文字我们背。
孩子们蓝盔回来了,爸爸回来了,可爸爸是躺在灵柩里回来的,看着大屏幕,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二)同学们,从你们深情地朗读里,我相信雷利一定会感动,加利一定深受感动。
①孩子们,你们知道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②这样的爸爸离开了我们,心情是怎样的?请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第五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有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③爸爸倒下了,可是战争停止了吗?课文哪些写战争还没停止?(6、7段)
④读完课文6、7段,同学们想到了些什么?
⑤孩子们,我们一想到战争就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读7段
⑥课件出示:战争给人类带来惨烈深重的画面及统计伤亡数据
看完,再读7段
三、感受品味,升华情感
1、战争是残酷的,战争让多少像雷利一样的家庭妻离子散,战争又让多少原本美好的家园毁于一旦,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雷利向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发出了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联合国在总部大堂挂上了这幅标语——四海之内皆兄弟,目的就是向全世界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你,我,我们大家,我们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都应该深深地发出我们的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2、二十一世纪已经来到,可是战争的丧钟还没有敲响,今天战争仍然充斥在世界各地,学完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思考一下,把它写下来。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孩子们,我们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要和平不要战争!)
相信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呼声!也相信我们的世界会由此变得更加美好,最后,送给大家一段音乐《让世界充满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憧憬美好的明天吧!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的教学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感情朗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中。
首先运用老师的导语,给学生创造“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和谐氛围,伴着老师动情的演说,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为下一步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其次,老师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式,如文章的重点部分,作者对爸爸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渴望,采取以读代讲,以讲促读,鼓励学生抓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通过师生互背,学生的感情读等方式来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渗透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对文章最后发出呼吁的部分,老师做了精心的设计,通过三次呼吁,引导学生在激情的齐读中共同升华了维护和平、热爱和平、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最高境界。
拓展延伸部分,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诉之于笔端,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笔纸的交流,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了语文的思想性,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散发思维的训练。
总之,本课的教学我都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控教学的节奏,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和谐、融洽、平等、互动的氛围,学生参与意识也积极主动了。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 篇23
一、说教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持和平,制止战争。 本文情感强烈,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痛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
二、学说情
本班学生有一定的自学生字、词语的能力,但概括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能力有所欠缺,现在的中国孩子生活在和平年代,对战争感到很遥远,特别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更是无法体会,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体验这些情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对文章所描绘的景物、人物、故事等留下深刻印象,对语言文字有上有所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的读写“执行、维护等词语。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法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难点是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是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创设情境,生成情感 ;2多重对话,迸发情感;3、拓宽文本,激发情感
学法是学生通过读文质疑,抓住含义深刻的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画、批注、体会、朗读),学生在体验情感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个性,悟出自己的理解。
六、说教学流程
教学本课时,根据本课教材特点 ,我进行了以下处理:
第一、创设情境,生成情感
情境是引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阅读之前,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去感悟、去探究,它是体验的引信、探究的前奏,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促使学生自发地进行并获得情感体验。上课伊始,我播放了有关中国维和部队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录像。让学生了解维和战士的工作情况,看到维和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维护世界和平,从心底对他们产生崇敬之情。然后教师用沉痛的声音告诉孩子们,有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孩子的爸爸,在执行任务时壮烈牺牲时,孩子们心灵一颤,获得情感体验,自觉地潜入文本,用心灵去充分感悟。
第二、多重对话,迸发情感
现代对话理论认为:阅读就是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应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传递激qing,和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氛围中对话、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围绕孩子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进行朗读、感悟。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让学生体会到爸爸的可敬、可亲、勇敢、伟大,激起学生对战争的憎恨。然后抓住文中两段震憾人心灵的文字,即生前分离和死后重逢两部分内容进行探究。比如让学生从 “深情的目光”中体会爸爸临上飞机前与妻儿依依惜别之情。让学生想象爸爸临走时,究竟想要告诉孩子什么?爸爸的灵柩回来了,当小作者看到爸爸覆盖着国旗的遗体时,引导学生想象这是一具怎样的遗体呢?从而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情感与小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到“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这不仅仅只是爸爸在呼唤和平,而是全世界善良的人民都热切地期盼着,呼唤着和平,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实际上是全世界的呼声。总之 ,学生在多重、开放、深刻的对话中,在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心灵的接纳中,知识不断积累,情感更加丰富,体验更加深刻。
第三、拓宽文本,激发情感
文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为语文课程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教师不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在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我安排了一些“超文本’’的内容,如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战争的资料,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战争的残酷,然后再播放战争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再次感受战争的无情,激发学生情感。在点燃学生们激qing之后,引导孩子们写一句呼吁和平的口号,使学生文思如泉涌,真情借此畅快流露。从而增强学生对战争的仇恨,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情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情感是教学艺术的生命。用情打动学生,用情感染学生,用情震撼学生,愿语文教学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七、说板书设计
抓住文中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要和平不要战争”进行板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把自已融入语境,化成不同的角色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24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前准备:
1.搜集家庭一起外出游玩,购物等的照片;
2.搜集近年来的局部战争情况资料;
3.了解联合国,维和部队情况。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引情
1. 观看课件,两组图片,形成强烈视听感观冲击,强烈对比,形成基调。(观看伊拉克战争灾难课件,加上音乐和旁白。)
师:同学们看了之后有何感想
生:我感到……
生:我感到……
师:无情而残酷的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尤其是儿童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也是孩子啊,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头顶同样的蓝天,和他们相比,我们大多数中国孩子的生活如何啊
师:(播放课件:一组表现幸福生活的画面)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他们非常幸福!
生:我感到我们的生活非常快乐!
师:是的,在大街上,在公园里,在商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幕温馨的画面。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了孩子都有这样的幸福,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由题质疑,激发感情。
学生齐读课题,再读。
师:读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他发出什么呼声
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大声读读课文,先把生字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然后从中找一找答案,相信这些问题不会难住你们的。
(1)学生朗读课文
(2)汇报检查难读的生字词,难写的字(简要评价).
(3)简要回答以上几个问题。
二,再读课文,质疑全文。(教师归纳成几个主要问题)
1.老师现在交给你们一个任务,再读课文,用笔在书上提出自己的问题。
2.默读课文,自已提出问题。(放背景音乐《琵琶语》)
3.四人小组讨论,归纳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4.学生汇报并板书。每组同学板书一个,后面的同学有相同的就省略。
5.教师归纳成三个主要问题。
(1)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雷利在为谁呼吁 呼吁什么
三,默读课文,寻找答案。(放背景音乐《琵琶语》)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追寻答案)
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导入。
先板书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倾听雷利的呼声。
二,精品细读,感悟内容——动情
1.回顾问题。
上一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非常好的问题,现在来回顾一下,是哪几个问题
可个人回答,也可齐答。投影问题。
2.研读课文,同伴互助。
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师:请同学们读读文中描写"爸爸"有关句段,想想"爸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找出有关句子,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投影)
生: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投影)
生: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投影)
生: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一个出色的人才。(投影)
⑵体会失去"爸爸"的悲痛。
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如果你是雷利,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从文中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用具体的句子说一说。(可先默读画出,再回答)
汇报:
①生: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师:事实是多么的无情。(客观的叙述中饱含巨大的悲痛。)(物是人非事事休,欲(未)语泪先流。)你能否带着这一心情读出来
有谁更能体会雷利的心情 (配哀乐读)
你们都是小雷利,请大家沉痛地一起读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到"浸满了凝固的血".(配哀乐读)
②师:爸爸是不是就这样离我们远去 还有没有未了的心愿 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联想中表达失父之痛。)
师:是啊!我听见了,他呼唤的是:请你呼唤:和平;
妈妈听见了,请女生呼唤:和平;
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请男生呼唤:和平;
全世界都听见了,请全班一起呼唤:和平!
⑶对"世界并不太平"的感悟
师:"爸爸"在呼唤和平,可世界和平了吗 再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小组讨论。
汇报。
("和平之花"指的就是"和平";"娇嫩的'和平之花'",意思是说,和平很容易受破坏。)
师: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交流课外收集到的当代发生的战争。
生: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市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顷刻间倒坍,死亡两千多人。
生:印度和巴基斯坦�
生: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长期争端所带来的不断的仇杀。
生:阿富汗的长期内乱给国家带来的破坏。
生:车臣的战争,以及南北朝鲜的长期对峙等等。
⑷对渴望世界和平的情感的感悟
①师:和平之花是如此的娇嫩,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②孩子失去父亲是一件多么悲惨的事啊!如何才能避免雷利的悲剧不再其他孩子身上上演,我们该怎样呢 学生随自己的理解说。
(呼吁和平,制止战争。)
③是啊!雷利和我们的想法是一样的。
课文中雷利是怎样呼吁的 默读课文。
谁来读读雷利的呼吁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投影。
④为什么要这样呼吁
为了…. 为了…. 为了….全世界….(投影).
⑤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⑥我们虽然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够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
齐声朗读投影:"让21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 "
3.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再回顾前面提到的问题。投影并回答,总结学法。
(1)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雷利在为谁呼吁 呼吁什么
三,即时训练,深化内容——抒情
师:同学们,面对战争给人们造成的苦难,雷利发出了自己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而做为每一位同学,都是和平的使者,为了和平,你能做些什么
生:(自由交谈)
师: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大胆地写,可以给安南,给发动战争的布什们,或者正在深受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写你的心声。
生:(自由练笔,写后交流)
四,作业。
1.感情朗读全文。
2.将自己写的信和父母交流。
3.有条件的同学找一找俄罗斯托尔斯泰写的《战争与和平》读一读。
板书设计:
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平 和平 和平
设计理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个中国孩子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信,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比较和平的圣土上,很难体会到"战争"这个可怕的代名词意味着什么!很难想象出作者雷利因为战争失去父亲的痛苦心境。教学时,以课文为媒介,以悲愤音乐及情境做渲染,引领学生" "通过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通过读,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25
主题与问题: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个性。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在教学建设中又再次提到“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切归根求源都基于一点——发展学生的个性。朗读是学生展示自己独特体验的舞台,在这一舞台上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因此,在小学中年段的阅读教学中,我不断尝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培养学生个性化朗读的教学方式。
情景说明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四组的1篇精读课文。第四组教材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来选编课文,了解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苦难,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情感强烈,包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四年级学生通过近四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精读课文是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的范文,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探索,为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因此,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等词语。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中,我把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确定为本文的教学重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我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读,通过读中感悟、读中体会, 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达到感情的升华。围绕这一主题,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l)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读,感知课文内容, 在读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以读促感,以感促读,达到与小作者情感的共鸣;(3)让学生抓重点词句读,读的同时联系具体实例理解课文内容;(4)多种形式比赛读,激发学生读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就是说,让读贯穿本节课的始终,体现读中感悟,读有所思,读有所得的思想。不仅学生不感到乏味,乐“读”不疲,而且,课文的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的理解了。
教学过程
片断一 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习情感
师:上课前,张老师想跟同学们谈谈心,你们觉得现在最幸福的是什么?
生:我最幸福的是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他们还跟我们买好吃的。
生:我感到最幸福的是有舒适的学习环境。
师:当你们在安宁、幸福的环境中生活的时候,你们是否知道还有许多孩子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被战争夺取了亲人,无家可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感受一下被战争夺取父亲的孩子的内心世界。板书课题,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一个中国孩子发出了怎样的呼声?
生:这个中国孩子为什么要发出呼声?
师:让我们走近课文,走近小作者的内心世界,相信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教学反思:以“呼声”为情感线——激qing。《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意情感体验,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是1篇情感性很强的课文,在设计中,贯穿“呼声”于全过程。课伊始,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起学生情感。这样,让学生沿着小作者的情感阶梯,迈向情感高潮,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得到启迪。
片断二 巧设情境,品读感悟
师:同学们都读了课文,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生:孩子的爸爸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
师:有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孩子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孩子的父亲是个热爱和平、保卫和平的勇士。
生:他也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
师:爸爸这么的优秀,这么的出色,联合国加利先生给了他怎样的评价呢?
(生读句子)
师:谁能模仿联合国加利先生赞扬一下父亲?
(指名读,评价;教师引读,全班齐读。)
师:孩子的父亲是优秀的、崇高的,我也被他感动了,同学们呢?现在就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令你感动的地方画出来,边读边体会。
师:想好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感动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把令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可以两人一小组,也可以四人一小组。
生:当我读到“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心里很难受,爸爸为了维护和平离家而去,他的承诺永远不会实现了,“我”永远失去了最亲爱的爸爸,孩子多可怜啊!
师:是啊!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就这� )
生:老师我不知道什么是“蓝盔?”
师:“蓝盔”是维和部队士兵统一穿着的蓝色盔帽或蓝色贝雷帽,上面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亦称“蓝盔部队”。
师:同学们,看到爸爸临上飞机时还那样深情地望着我和妈妈,听着爸爸这坚定充满信心的话语,你想对爸爸说点什么呢?
生:爸爸我们等你!早点回来!
师:小作者和大家一样也期盼着爸爸早点回来,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可是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他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再一次见到爸爸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什么?
生:“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课件出示这一句)
生:课文中的小朋友写得如此清晰,可见这一幕将会永生难忘。
师:谁来试着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读,评价;女生齐读这段话。)
教学反思: 以“读悟”为主渠道——内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中,坚持“ 如:感悟“父亲是个怎样的人”时,让学生找出有关句子读,体会体会。并模仿加利先生赞扬一下父亲。这样,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又联系全文读书内化,为后文的重、难点学习奠定基础。从而实现了师生与作者、编者之间的交流和思想感情的沟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片断三 配乐朗读,想象画面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一同去感受这难忘的一幕吧!请同学们听老师读,大家边听边想象画面,你可以闭着眼睛想象,也可以趴在桌上静静地感受。
师:谁来说说你眼前的画面或自己的感受。
生:老师,我想哭,没有爸爸多不幸呀!
生:我想象到当时机场沉寂得很,只是哭声。
生:爸爸的嘴没合上,他肯定告诉孩子别难过,要照顾好妈妈。
师:骨肉分离,这种痛产生的不仅是悲伤,还有力量,还有对和平的呼唤。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心底的呼唤。课件出示句子:“爸爸的嘴张着……和平!和平!和平!”
(指名读,分组比赛读。)
师:课文中的孩子发出了什么样的呼声呢?再读课文。
生:“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指名读,评议;再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个中国孩子强烈的呼声。
(全班齐读,教师引读。)
师:可恶的战争夺去了最最亲爱的爸爸的生命,当我们还沉浸在悲苦当中时,回望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资料,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丰富的图片、文字,下节课再来交流。
教学反思: 《课标》中指出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阅读总得读” 就是“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范读!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进。
收获与启示:
上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一课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直到下课后,孩子们还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之中。他们异口同声的说:“这篇课文写得太感人了!”“张老师,我还想读!”……课堂上,孩子们触动心灵的感悟,至今还回响在我的耳边。有的说:“小作者永远失去了最最亲爱的爸爸,孩子多可怜呀!” 有的说:“我仿佛看到爸爸的嘴没合上,他肯定告诉孩子别难过,要照顾好妈妈。”有的说:“我想象到当时机场非常安静,只有一片哭泣的声音!”甚至还有的说:“张老师,我想哭,没有爸爸多不幸呀!”……给我感触更深的是在老师没有做任何指导下,孩子们充满激qing、绘声绘色地朗读,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说的特别有道理。书是读懂的,不是教师教懂的。当然,这里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但读才应该是最为主要的。只有让学生自己读,通过读去体会,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内容,变被动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1篇特别感人的书信体裁。在备课的时候,我就设想将小作者这种失父之痛,渴望和平的感情基调贯穿全文。首先我反复读了多遍,自己就被深深地感动了。我想:要用我的“心”去敲响孩子们的心灵,用我的 “情”去激活孩子们的情感。因此,在设计时,我就想通过朗读去打开孩子们情感的天窗。在全文的设计上,贯穿了一个读字。由潜入深,由易到难,由平淡到感人。让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也同时完成了由感知到理解直至深人理解的过程。让学生的心理完成了平静到起波澜直至被感动的过程。从课堂上呈现出的效果来看,这种读甚至要胜过我们枯燥的一千句、一万句的讲解。所以,这节课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阅读教学中读的好处。
有待改进的问题: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qing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
但要注意的是:
(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
专家点评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一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采用自读自悟教学法,以学生的“读”为主线贯穿全文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议、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
语文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我们不能满足于“教教材”,而应当是“用教材”。我们要“让思想冲破牢笼”,用独特的视角去审视教材,� 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体悟,与言语现象发生共鸣,引导学生朗读。因为“感悟”首先应有所感,只有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声,才能使文中的人、物、情、景等和读者已有的知识背景、感知经验碰撞、接通、共鸣,才能豁然开朗、心领神会。语文教学永远是一块无限广阔的创造的天地,让我们认准方向,大胆地往前走!(张继红)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2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理解“我”为什么发出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世界里,这里有亲人的疼爱,朋友的关怀,师长的诲,这里有鸟语花香、明媚阳光……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许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他们不得不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有的失去了自己挚爱的亲人,无家可归。有一个中国孩子给前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包含了一个孩子对和平的渴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的心灵呼唤吧!
2、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师:雷利在这封信中对联合国秘书长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通读顺,读不通的地方反复朗读几遍。
2、点名读课文,师正音。
三、精读感悟
过渡:相信大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他一个中学生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发出这样的呼声呢?
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作点旁注。
1、学生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2、交流,点拨:
第一层理解:爸爸在执行维和行动中牺牲了,很悲痛。
⑴ 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1~4小节。
师引导概括出:工作出色、爱妻子、爱孩子、热爱和平。
⑵ 练习朗读课文。启发:�
⑷ 齐读第3小节。
⑸ 第3小节的结尾处连用了三个“和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借爸爸的口表达了自己热爱和平,迫切希望世界和平的愿望。)
⑹ 教师引读:
所以联合国秘书长对爸爸的殉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名……素质”。
第二层理解:和平之神还没有永驻从间。
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
⑴ 学生交流:
相机出示“世界并不太平──”。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大家可以联系课前的预习来交流。(师点评)
⑵ 学生自由交流:
师点评:看来是个关心时事政治的人;你的课外阅读真丰富;你的预习很充分。
⑶ 演示cai课件:
师小结: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只有铮铮的白骨和成堆的尸骸,它不仅是对生命的摧残,更侵蚀着每个纯洁的心灵。如果你看到了这些场面,你会对联合国秘书长说什么?
⑷ 自由交流。
⑸ 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课文第5小节:
点名读──集体读。
师点评:看来大家已经读进了课文,与小作者产生了共鸣。
师:如此娇嫩的和平之花怎么经得起战争的摧残,请大家一起欣赏两首小诗《地球的呻吟》、《地球的呼声》。
⑹ 学生选读──集体齐读:
让世界远离战争,让世界充满阳光,充满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声,让我们一起唱响《让世界充满爱》。
⑺ 学生欣赏音乐。板书:和平
四、小结升华
师:同学们,为了制止战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平!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27
一、初读:启疑导入,感知全文
师: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享受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时,你可曾想到还有许多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个中国孩子面对战争所发出的呼声吧!
(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那个中国孩子是谁?
生:他为什么有呼声?
生:他的呼声是什么?
师:同学们,带着我们想弄明白的这些问题,自由地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批划)
开门见山,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以课题为抓手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开课简洁明快。
二、细读:深入探究,感悟形象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生:这个中国孩子的名字叫雷利。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是从课文的最后一行知道的。
师:你真会学习,这是1篇书信体裁的文章,所以你在这封信的落款处看到了。
文体知识的渗透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体现了教师对语文基础知识随时随地地关注。
师:那他发出的呼声是什么呢?
生:他发出的呼声是“和平”。
师:说具体点,到书中去找一找。
生:雷利发出的呼声是“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他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呼声呢?
生:因为他不想让所有的孩子都失去父亲、母亲。
师:那是因为他自己失去了父亲,那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再来自由地读读这篇文章,把描写雷利爸爸的句子勾画下来,读一读,可以自己体会,也可以同桌、小组间交流感受。
(生自读交流)
师:谁来说说雷利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他是一个维护和平的人。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课文中“两年以前……壮烈牺牲”知道的。
师:你从这儿知道了雷利的爸爸是一个维护和平的人。所以,联合国的秘书长加利先生赞扬他是一名……
(生齐读“卓越的观察员,在……”)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体会?
生:我觉得爸爸是一个爱自己的妻子,也爱自己孩子的人。
师:哦!你是这�
生:我觉得爸爸还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师:说说你的感受吧!
生:我是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看出来的。
师:好,他读了,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如果再读得自豪、骄傲一点就更好了。
师:你能不能试试?
(生读)
师:有点自豪了,还有谁想读?
(生读)
师:你读出了对爸爸的无比自豪之情!刚才这位同学说了,爸爸还是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谁能来读读?
(生读)
师:你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还可以,但还缺少依依不舍的味道。
师:那你能来读读吗?
(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呢?
生:还是不够突出依依不舍之情。
师:哦,你来试试吧?
(生有感情地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一片掌声)我从她的朗读中听出了爸爸临行前非常舍不得离开我们,爸爸临行前只是“舍不得”吗?
生:我觉得爸爸临行前说的话要读得肯定些。
师:肯定些,也就是坚定的语气。你很会体会,你能不能读一读?
(生读爸爸的话)
文中关于爸爸的描写仅仅是只言片语,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零碎的语词里去感悟爸爸的形象,依托层次分明的朗读,爸爸那“爱和平、爱家庭、有才华”的多维形象跃起然纸上,也跃然于学生心间。
三、品读:入情入境,潜心会文
师:爸爸对这次出行充满了胜利的信心,有这样一位好爸爸怎能不让雷利感到自豪和骄傲?他是多么热切地盼望着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亲手戴在自己头上啊!
(出示课件,师配乐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教师抓住学生感情的触发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学生情动于中,必形于言。
生(吞吐):我觉得……我想,我是雷利……
师:我知道你很激动,是的,你是雷利,你怎样想?
生:我觉得如果我是雷利,我就会想爸爸是为维护和平而倒下的,他的死是光荣的。
生:我会想:可恶的战争,你为什么要夺走我父亲的生命啊!
师:你不仅有伤心,还有对战争的痛恨,是吗?
生:对!
师:还有谁想说?
生:假如我是雷利,我不仅会大哭一场,我还会说:“可恶的战争,你不仅夺去了我爸爸的生命,你还夺去了许多无辜人的生命。
师:同学们,带着这种又悲、又痛、又恨的感情,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体会,在这一段里面,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说说你的感受。
(生自由读)
生:我觉得“鲜血染红了……”这句话让我感动。
师: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地方让你最感动?
生:我觉得爸爸牺牲了,但他的心还在呼唤和平。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感受?
生:我觉得这几句最让我感动,“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本来我们是高高兴兴地去接爸爸,可是我们却接到了爸爸的遗体。
师:是啊!我们日也盼,夜也盼,高高兴兴地捧着鲜花去迎接爸爸,没想到接到的却是爸爸那冰冷的遗体。
生:这句话最让我感动:“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说明爸爸临死前都不忘和儿子的约定。
师:爸爸和雷利有个约定,虽然他牺牲了,还是不忘把那顶蓝盔带回来。
师:还有让你感动的句子吗?
生:我觉得最让我感动的是“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爸爸流了那么多血,他还是想家。
师:流了那么多血,说明什么?
生:说明爸爸死得很惨烈。
师:同学们,带着这些感觉,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段,好吗?
(配乐,师领读第一句,生跟读)
对于这段话的理解,教师先通过配乐读全段以激发情感,再引导学生抓住本段中“最感动的”几个“点”以深化认知,最后再读全段以整体感悟,通过“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学生对文章重点段的理解深入而透彻。
师:我看到了同学们眼里闪着的泪花,我知道,这眼泪是对战争的痛诉,是对爸爸的深切怀念。爸爸就这样牺牲了,他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
生:他还有个心愿,就是思念家人,希望世界永远和平!
师:是的,爸爸还有未了的心愿,因为现在世界并不太平。自由地读读这段话,你怎样理解世界并不太平?可以结合我们收集的资料谈。
生:我看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美国世贸大厦遭受恐怖分子袭击,死伤达3600多人。
师:可见和平的环境是多么的娇嫩啊!
生:我在报纸上看到了……
师: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我们的和平环境。
生:我还从电视上看到:一个小女孩……
师:是啊!儿童是战争中最无辜的受害者。
生:我收集到的是一张图片。
师:好,拿到前面来,我们一起来看。
(生进行介绍:一名因战争而失去双臂的伊拉克男孩,断臂上用白纱布绑着一支铅笔在一座破桌子前画画)
适时地让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四、诵读:点题明理,拓展升华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亲身感受一下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吧!
(课件显示战争场面,师解说)
师:看到这儿,你们的心里怎样想?
生(眼里含着泪):我觉得战争很残酷,死了很多人。
师:� 是的,是可恶的战争,残酷的战争,无情的战争,夺去了雷利爸爸的生命。此时此刻,我们禁不住要和雷利一同呼吁──
(生齐: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这是谁的呼声?
生:雷利。
师:仅仅是雷利的呼声吗?
生:是所有孩子的呼声。
师:仅仅是孩子们的呼声吗?
生:是全世界的呼声。
师:是的,这不仅仅是中国孩子的呼声,还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啊!
师:雷利的呼声也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呼声,让我们到课文当中找到雷利的呼声,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一下吧!
(生自由读)
师:谁来呼吁?
(生读文)
师:谁还想呼吁?
(一生动情朗读,全场掌声雷动)
师:你的呼声真正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呼声,我们在场的老师都被你感动了。这是小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让我们一同来呼吁吧!
(全班齐读)
课尾自然回归文章主题,学生在对文章主题的反复吟咏中升华认识、深化体验。
师: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为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能做点什么呢?
生:我也要写信给美国总统布什,让他撤回现在还驻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队。
……
(课件显示和平鸽、世界人民祈盼和平的画面)
师:让我们一起呼吁──
(课件显示:让世界充满阳光,让和平永驻人间!)
总评
一堂好的语文课要“味正”而“情浓”,所谓“味正”即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所谓“情浓”即语文课要情思飞扬。细品本课,其“味正”表现为“悟读交汇”,其“情浓”则表现为“情理交融”。
语文课要 从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读、不同层次的读、不同角度的读,教师引得巧妙,学生读得沉醉。但语文课只有 “读”,没有“悟”,学生的“读”往往会流于形式,而成为课堂最华丽的装点。这节课上,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有声情并茂的“读”,还有潜心会文的“悟”,学生或“读”中“悟”,或“悟”中“读”;或“读”后“悟”,或“悟”后“读”;或别具声色地读,或静心潜思地悟。因为悟读交汇,学生的“读”因“悟”而更动人心弦,学生的“悟”因“读”而更启人心扉。
语文课要以情动人,不须明言。从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以情启情,以情动情,以情激qing,以情燃情,整堂课情味盎然,情丝丛生。但语文课只有“情” 的激发,没有“理”的启迪,师生的“情”往往会失去依托。这节课上,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有师生情感的互相激荡,还有师生思想的互相碰撞,师生或披文入情,或辨析明理;或情动于中,或思发于言。因为情理交融,学生的“父亲之爱”、“丧父之痛”这种“情”,自然升华为“战争之恨”这种“理”;因为情理交融,学生的“情”因“理”而更憾人心魄,学生的“理”因“情”而更发人深省。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28
一、回顾内容。亮文本主题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是一封原jE京二中的学生雷利写给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他在信中想通过加利先生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声。谁能告诉大家,雷利发出了什么呼声?
师随学生的说话板书: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这就是一个中国孩子——雷利的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如此强烈而又沉重的呼声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细细地品味课文。
二、细细品味.悟文中悲情
师:这是一封饱含深情的信.这是一封血泪交织的信。当我第一次在电脑里读到这封信的时侯,我就深深地感动了.泪水不知不觉地夺眶而出。现在,也请大家用心地去读读课文的2、3、4自然段,看看哪些语言让你感动了,让你有话要说.把它们划出来。同时,想想是什么原因让你的心为之一颤,再反复读一读。
1.学生自由用心地读书,边读边将思考所得做上读书记号。
2.把最能让你感动的、或有话要说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①当学生读到“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1”时。教师作如下导学:
整整两年多了,两年多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雷利都在思念着爸爸,思念着和爸爸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他看到爸爸用过的书桌,想起了爸爸总爱坐在书桌前.全神贯注地读着外语、研究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他看到饭桌前爸爸坐过的座位,想起了他们一家快乐用餐的情景;他看到墙上挂着爬长城的“我”和爸爸的合影,想起了爸爸那矫健的身影,仿佛听到了爸爸对他不断的鼓励声“孩子,加油!”雷利还会看到什么?想起些什么?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走进雷利的思念。(学生想象说话)
师:可这一切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了,这一切的一切,只能活在我们痛苦的回忆中,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渎这句话。(一次朗读)
②学生谈到“我从‘深情的目光’“感受到爸爸很爱雷利和他妈妈”时——
师:这深情的目光中还包含着什么?
师:足啊,爸爸将对家人的深情挚爱融入在这日光中,他是多么的不舍,多么的希望和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他为了世界和平的事业.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二次朗读)
师:其实,悲痛的还有.还有一切认识雷利爸爸的领导、同事、朋友:还有我们,还有热爱和平的每一个有良知的人。(三次朗读)
③当学生读到“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地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时——
师:想象一下,当“我”和妈妈捧着美丽的鲜花来到机场,本以为这次可以团聚,可接到的却是……此时此刻.“我”和妈妈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学生说后朗读)
④当学生读到“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时——
师:爸爸为和平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斑斑血迹就是爸爸光辉生命的见证哪!(朗读体会)
⑤当学生读到“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且学生谈到从这里感受到雷利的爸爸一心为和平,牺牲后还念念不忘时——
师:你从哪些语言中感受到的?(三个“和平”)师追问:你们觉得爸爸的这一声声和平是在向谁呼唤?(向发动战争的国家呼唤、向一切侵略者呼唤、向一切热爱和平的人呼唤……)
师:这一声声和平道出了爸爸的心愿,这一声声和平浸润着爸爸的鲜血,这一声声和平分明就是爸爸生命的写照!请你用心地用情地去读一读吧。(学生自由投入地读)
⑥当学生读到“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且学生谈到爸爸博学多才,本可以做更多的贡献时——
师:雷利为有这样优秀的爸爸而自豪,叉为爸爸因战争而离去悲痛万分、(朗读体会)三、直面对话。唤内心真情
师:虽然爸爸再也收不到那束带着最崇高的敬意的鲜花,但他那热爱和平、为和平而献身的高大形象让我们永远也忘不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和雷利一起,面对面地和爸爸说一说心中喷涌而出的话语..
出示改过的话。(把第2—4自然段的叙述转化为面对面的倾诉)
爸爸,您知道吗?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您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我要向您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您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配乐,指名读,齐读。
师:是谁夺去了爸爸的生命?(战争)是谁打碎了这个幸福的家?(是战争).是战争这个恶魔)战争这个恶魔夺去的哪里只仅是雷利的爸爸呀!你们看——
(放伊拉克战争带给人们苦难生活的场景,配上莫扎特的《安魂曲》,师激情配词)
师:透过你们的跟睛,我知道你们现在有很多话想说。(学生说观后感受)
师:是战争让无数的人民失去了生命,是战争让无数的家庭家破人亡。所以,我们要向全世界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爸爸为和平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可是他的心愿并没有实现。这世界又是什么样的?请大家自己读读5、6自然段。
随着出示下面这句话,并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段资料。(‘反法西斯战争”、“卢旺达种族冲突”、“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带给人类的伤亡数据及中国《青年周刊》调查的报道:自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来,整整60年里,全球只有3个星期左右没有发生暴力冲突)
(媒体出示、学生每人一份)
师:阅读了这些内容,你对这句话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这一切的战争,这千千万万人的生命的逝去,是多么令人辛酸、令人愤恨。又怎能让我们忘记啊!(再读这一句话)
师:为了让人们远离战争.为了让人们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让我们这些热爱和平的人和雷利一起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是啊,为了让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让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让孩子不再失去父亲,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再读这句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