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设计(优推1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其应用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实际测量技能。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比例尺》教学设计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公开课《比例尺》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教法学法

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能说出自己学过的有关数字的成语。(如:丢三落

四、三心二意等。)

2、你能填出这个成语吗?展示成语以()当(),(以一当十)并提问,以一当十,以二当多少(20),以五当多少(50),以多少当120等等(12),你是怎样得出的。(后面一个数是前面一个数的10倍,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的十分之一)。如果用比来看这个成语,怎么求这个成语的前项与后项。(学生再次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以一当千,以一当更多等。

3、首先老师想请同学位帮我画一个长10米,宽8米的的长方形地。(学生画图)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画图的情况,(画长为5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画长为10厘米,宽为8厘米的长方形)。

4、�

5、为什么?你来说一说自己的作图过程。(

1、比实际缩小200倍。

2、比实际缩小100倍。)

6、如果用文字来描述比较麻烦,怎样用数学的的方式来表现呢?请大家自学课本30页的比例尺。

板书课题:比例尺探索新知

1、出示笑笑家的平面图。

学生认真观察图形,说一说:

(1)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提问学生得到的数学信息)

(2你想提出什么问题?(1:100是什么意思?笑笑家的卧室有多大?笑笑家的客厅有多大?……)

2、我们先来解决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1)学生猜想。

㈠由学生说出各自的猜想与理解。

㈡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统一认识。

1

(2教师说明。

在以上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明确告诉学生这幅比例尺的意思。(比例尺1:100,是指图上距离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厘米,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100倍,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扩大100倍。)

3、比例尺的意义。

1、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板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厘米:100厘米=1:100或(1/100)

同时说明:这种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我们叫比例尺。一般情况下,缩小比例尺的前项为1。有的时候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大,我们叫扩大比例尺,扩大比例尺的后项为1。)

4、即时练习。

请你算一算刚才两位同学画的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过程要求:

(1学生尝试求出比例尺。

(2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答情况。(3反馈说明。

板书:图上距离5厘米

实际距离10米,5米等于1000厘米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5:1000=1:200或(1/200)图上距离10厘米

实际距离10米,10米等于1000厘米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0:1000=1:100或(1/100)课堂小结。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求比例尺时单位要统一)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笑笑家的卧室有多大?

(1)要算笑笑家的卧室有多大?即为卧室的实际的大小,我们要算出卧室实际长与宽,怎样算实际的长与宽呢?)(学生讨论得出,测量图上的长与宽,再根据比例尺计算。)(2)学生动手测量笑笑卧室的长和宽,并填空。

长4厘米,宽3厘米。

(3)算一算,笑笑卧室的实际的长和宽。

过程要求:

A:说一说你想怎样想的。(实际的长是图上长的100倍,实际的长用图上距离乘以100就可以了)

B:算一算。

C:板书计算过程。

实际的长:4×100=400厘米400厘米=4米

实际的宽:3×100=300厘米300厘米=3米(3)笑笑卧室的实际面积是多少?3×4=12(平方米)

(4)说一说计算实际距离要注意什么?(注意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扩大或缩小的倍数)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4题。

1、第4题。

(1)认真审题,弄清题目意思。

2

(2)在图中找出正南方向。

(3)在平面图上找出窗户位置及长度。(长度即为图上距离,图上距离是在实际距离的基础上缩小了100倍。)

(4)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5)板书:实际距离:2米=200厘米

图上距离:200÷100=2厘米

求图上距离时要注意什么?(由于图上一般以厘米作单位,所以我们要先将单位统一成厘米再计算。)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比例尺的意义,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这三个量中,已知其中的任意两个量,能求出第三个量。注意求比例尺是要先把单位统一。求图上距离时要一般把单位统一成厘米。求实际距离时得出的单位一般是厘米,要把单位化成更大的单位等)

五、布置作业,课本30页第三题。

《比例尺》教案 篇2

这节《比例尺》教学我在设计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

在推导概念之前,我力求将“猜想与估算”的教学引入课堂,首先让学生猜测购买“两幅住房平面图”中的哪一套面积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考查学生考虑问题是否全面,当学生对购买决策有争议时,我又及时的给他们一个带有比例尺的平面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学生们对比例尺的注意,及时发现往往针对平面图的大小不能准确的判断实际图形的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与比例尺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引起学生对学习比例尺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进一步有侧重点的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认识、研究、推导、归纳“比例尺”概念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并且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己亲自感受到画图的标准,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

(1)9厘米:9米=9:9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2)6厘米:9米=6:900=1:150

4厘米:6米=4:600=1:150

(3)3厘米:9米=3:900=1:300

2厘米:6米=2:600=1:300

(4)18厘米:9米=18:900=1:50

12厘米:6米=12:600=1:50

让学生抓住1:100、1:300、1:50…….进一步认识比例尺有大有小,在讨论1:6000000时,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意义,但这一环节我认为课堂上还应该展开讨论,让学生打开思路,不拘一格的从多角度来思考比例尺的意义。(另外个别学生出现了,同一幅图中用了两个比例尺,针对这种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就可以分辨出这样做的错误,从而引导学生分类的方法:即每次分类的标准应该统一。)

另外,在教学“放大比例尺”时,这一教学环节我认为教学时比较有层次,由比较“用比例尺1:300画出来的图和1:50画出来的图谁大?为什么?”进一步研究用1:10呢? 1:1呢? 2:1呢?用2:1的比例尺画的平面图和原来的教室地面相比,结果怎么样?我们会用这样的比例尺画操场的平面图吗?学生当时都在认真地思考琢磨,一脸困惑的样子,我问:“你们谁能画出来?”这时,学生大胆地说“画不出来。”“为什么?”学生在讨论探究中认识到这种比例尺应用在机械图纸、微生物图纸。了解了放大比例尺的作用及用法。教学“缩小比例尺、放大比例尺”之后指出它们都是“数字比例尺”。

在研究线段比例尺时,我让学生通过查找地图的比例尺知道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比例尺,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认识线段比例尺)

在巩固中让学生帮助老师算一算买哪一套住房的面积比较大,进一步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并且给学生留一个研究性作业:试画自己家庭的住宅平面图;帮助老师试算一下每个房间的面积。

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如果学生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那么,学生们的求知欲会更浓。在进行线段比例尺教学这一环节时,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及时抓住机会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加以比较,错过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时机。

《比例尺》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能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

3、能够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4、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脑筋急转弯:一只蜗牛从北京爬到太原只用了一分钟,猜猜是怎么回事?

2、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如果想把中国的地域一眼看尽,有没有可能?

3、两个问题都和地图有关,地图是怎么绘制的?

4、出示两幅地图,认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5、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把一些实际的物体缩小或扩大一定的倍数画成平面图,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小结:在绘制地图和一些平面图时,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个比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比例尺。(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问题,检查预习情况

1、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有什么特征?

(强调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单位。)

2、你认识了几种比例尺?能举例介绍它的意义吗?

重点:

(1)认识数值比例尺。

出示标有数值比例尺地图,让学生再来说一说具体含义。

(2)认识线段比例尺。让学生量一量,说一说。

3、如何把线段比例尺转换为数值比例尺?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展示不同的算法后进一步规范书写格式。引导学生思考:转换时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4、如何求比例尺?要注意什么问题?

(强调比例尺前后项单位长度要统一,一般要化简成1。)

(以上问题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讲解,让学生明晰概念)

三、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并了解了比例尺,你能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

1、完成教材第4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归纳转换中的注意点和技巧。

2、完成教材第54页第3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关于比例尺,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第十二册P49-5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比例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

设未知数时单位的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布置前置作业。小黑板。小组分工。

教学内容:

一、小喇叭主持

讲数学小故事。

师:谢谢你给我们带来的小故事。其实生活处处有数学。好了。同学们打开小研究本,把做好的前置作业小组里进行交流。一会儿派代表起来汇报。

二、新课引入

1、小组内交流数学前置小作业。指生汇报。

“哪个组起来汇报?”

2、谈话: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比例尺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探究新知

(一)学习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师(出示例7及右图):这道题已知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比例尺1:8000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题思考,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指生回答。)

师:那么,根据题意怎样才能求出实际距离是多少?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来呢?

请同学们先试着在研究本上做一做,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师巡视辅导。)

师: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做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什么?哪个小组到台上来汇报?

老师提个要求,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倾听,你们能做到吗?

生1、生2、生3

师:刚才同学们还想到了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了实际距离,真不简单!

那你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列出比例式的?

首先解设什么?设未知数时用什么做单位呢?

为什么不用米做单位?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小组里再互相说一说。

师:�

师:那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用那种方法?为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还有要补充的吗?小组里互相说说,遇到不懂的可以提出来。其他同学帮忙解答。

(二)学习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出示“试一试”:明华小学正北方240米处是医院。先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再在图中表示出医院的位置。)

师:好了,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做一做。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互动,师巡视。指生汇报。)

生1、生2、生3、生4

师:你们当中谁用算术方法做的?说说你的想法。

谁是用比例解的?你能说一说根据什么列比例的吗,应该将谁设为x?单位是什么?列比例之前首先要干什么?(单位换算)

生1、生2

师:图上距离求出来后,这道题做完了吗?还有补充的吗?

师:已知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可以把实际距离缩小相应的倍数,也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及性质列出比例,再解比例求出结果。

师: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同学们自学课本52-53,不明白的提出来,小组里其他同学帮忙解答。

四、反馈练习

1、练一练。

先在练习本上独立做,再小组交流,指生汇报交流。

2、选择:(出示小黑板(1)(2))

读题思考。指生回答。

五、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练习十一第三题。

七、课后拓展

课后找时间测量出学校操场的长和宽,然后选用适当的比例尺画出操场平面图。

比例尺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比例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

设未知数时单位的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布置前置作业。小黑板。小组分工。

教学内容:

一、小喇叭主持

讲数学小故事。

师:谢谢你给我们带来的小故事。其实生活处处有数学。好了。同学们打开小研究本,把做好的前置作业小组里进行交流。一会儿派代表起来汇报。

二、新课引入

1、小组内交流数学前置小作业。指生汇报。

“哪个组起来汇报?”

2、谈话: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比例尺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探究新知

(一)学习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师(出示例7及右图):这道题已知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比例尺1:8000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题思考,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指生回答。)

师:那么,根据题意怎样才能求出实际距离是多少?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来呢?

请同学们先试着在研究本上做一做,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师巡视辅导。)

师: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做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什么?哪个小组到台上来汇报?

老师提个要求,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倾听,你们能做到吗?

生1、生2、生3

师:刚才同学们还想到了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了实际距离,真不简单!

那你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列出比例式的?

首先解设什么?设未知数时用什么做单位呢?

为什么不用米做单位?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小组里再互相说一说。

师:�

师:那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用那种方法?为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还有要补充的吗?小组里互相说说,遇到不懂的可以提出来。其他同学帮忙解答。

(二)学习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出示“试一试”:明华小学正北方240米处是医院。先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再在图中表示出医院的位置。)

师:好了,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做一做。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互动,师巡视。指生汇报。)

生1、生2、生3、生4

师:你们当中谁用算术方法做的?说说你的想法。

谁是用比例解的`?你能说一说根据什么列比例的吗,应该将谁设为x?单位是什么?列比例之前首先要干什么?(单位换算)

生1、生2

师:图上距离求出来后,这道题做完了吗?还有补充的吗?

师:已知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可以把实际距离缩小相应的倍数,也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及性质列出比例,再解比例求出结果。

师: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同学们自学课本52-53,不明白的提出来,小组里其他同学帮忙解答。

四、反馈练习

1、练一练。

先在练习本上独立做,再小组交流,指生汇报交流。

2、选择:(出示小黑板(1)(2))

读题思考。指生回答。

五、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练习十一第三题。

七、课后拓展

课后找时间测量出学校操场的长和宽,然后选用适当的比例尺画出操场平面图。

《比例尺》教案 篇6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并动手实践,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此理念本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设疑、激趣,引发探究欲望。

上课伊始,通过“中国地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进一步了解并理解比例尺做好铺垫。

2.操作、计算,探究比例尺的内涵。

因为名称的缘故,“比例尺”很容易被学生误认为是一种尺,所以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计算,逐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比例尺的本质——是一个比,而不是一种尺。

3.测量、换算,灵活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应用比例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加强了灵活应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的尝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第1课时认识比例尺

⊙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如此伟大的祖国,怎能不让我们感到自豪呢!今天老师把咱们的祖国搬进了课堂,你们猜是什么?(中国地图)

师:咦,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为什么可以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呢?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引入新知。

师:在现实生活中,有时需要把实际物体缩小或扩大若干倍以后画到图纸上。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你知道这是把实际物体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比例尺的意义。

⊙新知探究

1.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21页淘气和笑笑画的图)

(1)观察图片,判断其合理性。

师:观察这两幅图,�

预设

生1:我认为淘气画得不合理,因为淘气画的这三条线段的长度基本上是相同的,在图上没有显示出三个地方到学校的。距离的不同。

生2:还是笑笑画得合理,她在图中标注了“1厘米表示100米”,让人看后对图意一目了然。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师:笑笑用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米,真是太聪明了!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比例尺=

(3)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学生自由交流比例尺在生活中的作用。

2.明确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在笑笑画的图中,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米,根据你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你能说说怎样求比例尺吗?

预设

生1:应该先转换单位:100 m=10000 cm。

生2:根据比例尺=,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0。

师小结:求比例尺时一定要先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同时注意比例尺是一个比,它不带单位。

3.利用比例尺,根据给出的数据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计算。

(再次出示教材21页笑笑画的图)学校的东北方向400 m处有一个社区活动中心。先算一算,再在笑笑的图中标出来。

(小组内交流讨论,个体汇报)

预设

生1:先算出图上距离,再画。

生2:400 m=40000 cm,40000÷10000=4(cm)。

生3:所以社区活动中心应画在学校的东北方向4 cm处。

4.认识线段比例尺。

师:(课件出示教材21页最后一幅图)我们打开各种地图,常常可以看到图上会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你能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同桌间交流、思考,个体汇报)

《比例尺》教案 篇7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是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遵循“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发展”这一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重点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全体,重视学生对基本解题方法的理解。

在教学中,对于“解比例”,从审题、分析、列比例,到求出的解所表示的实际长度及所用单位,都通过相应的问题加以突出,使学生都能够运用“列比例法”去解决各种相关的问题。

2.拓展思维,重视学生对解题策略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体验。

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结合相关例题,巧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广泛思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找到自己个性化的解题策略的同时,也在交流、讨论中感受并理解其他同学的不同解题方法。

3.渗透思想,引导学生实现解题策略的优化。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题策略进行比较,使学生在理解不同解题策略的同时,选择比较简捷易懂的解法,从而实现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地图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比例尺?关于比例尺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从比例尺意义的认识及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认识等方面回答)

(2)说一说下列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250000。

②比例尺80∶1。

③比例尺

(引导学生交流后说一说每种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2.导入新课。

通过交流,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比例尺的应用)

设计意图:全面回顾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1.教学例2,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1)课件出示教材54页例2。

(2)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预设

生:本题已知比例尺是1∶400000,图上的`长度是 cm,求实际长度是多少。

(3)思考、交流:如何求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

预设

生1:先设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是x cm,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比例式,求出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

生2: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直接用图上长度乘比例尺中的400000,求出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

生3: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计算:400000÷100000=4(km),×4=(km)。

(4)重点理解基本解法。

问题1:为什么设的实际长度要以“cm”为单位?

问题2:列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3:“400000”表示什么?

预设

生1:设的实际长度以“cm”为单位,是因为图上的长度单位是“cm”,只有图上的长度单位和实际的长度单位统一了,才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生2:列比例的依据是“=比例尺”。

生3:“400000”表示图上1 cm的长度相当于实际400000 cm的长度。

(5)学生独立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后,指名板演并订正。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和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流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路比例尺。并能根据一定的比例画出物体表面的示意图其实比例的应用还有很多,你知道富区离齐市有多远吗?你知道富区有多大吗?你知道水立方有多大吗?画一张小小的示意图,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今天我们来学习比例尺的应用。板书课题:比例尺的应用。

二、运用知识,分层练习。

1、课件出示幸福小学新建校园示意图,组织学生根据地图测量有关数据,展开教学。

2、①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写在黑板上,并说一说比例尺的意义。

②将找到的比例尺互化。

③组织学生根据地图测量校园长、宽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求出其实际距离然后求出校园占地面积,就此展开练习教学。

④师生交流,总结点评。

3、课件出示学校平面图,各小组分别选择一个建筑的平面图,根据有关的数据,求出这个建筑的实际占地面积。(教学楼、操场、办公楼、语音室、花坛、图书馆)

①想一想,议一议,根据问题应该先求什么?

②解答。

③师生交流,总结点评。

本组练习题主要是训练学生在熟练掌握公式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并融会贯通,使学生会进一步理解与巩固知识。

第三组:综合运用、深化发展

请根据下列描述,先算出有关数据,再按1:2000的比例尺和绘图要求画出旗杆的位置。

旗杆的位置离学校南墙有30米,离学校西墙100米。

①学生解答

②师生互动交流,并加以个别指导、点拨并分析、评价。

本次练习题主要是训练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三、作业

1、设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的有关数据求出富区到齐市的实际距离的应用题,并解答。

2、利用网络收集水立方的相关信息,根据比例尺1:2000求它的占地面积,并画出示意图。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你学到了什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什么体会?

比例尺教学设计方案记录 篇9

【教学内容】

比例尺(3)(教材第56~58页第3~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对比例尺的认识。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难点】

把比例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1∶1000表示什么?

2.说说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

【新课讲授】

1.教授例3。

(1)教师用投影出示教材55页的例3。

(2)组织学生讨论:画出三家和学校的平面图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使学生明确: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

(3)学生分组求出各图上距离,教师订正。

(4)组织学生画出平面图,并在全班交流。

2.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第55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相互检查。

【练习讲授】

1.出示习题:小明家要搬新家了,他特别高兴。可是,他很担心新家离学校太远。小明的爸爸按比例为他画了一幅图,并且告诉他旧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900m。小明量得新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7cm,旧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cm。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明算算新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吗?

(1)学生根据手中的图纸,分小组研究用什么知识来解答,然后合作计算出结果。

(2)学生汇报所在小组是怎样想的及利用了什么知识。教师要求学生每说出一步算式要说出理由,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求。

方法一:运用比例尺。

900m=90000cm3∶90000=1∶30000

7×30000=210000(cm)=2100(m)

方法二:运用倍比关系。

7÷3=900×=2100(m)

2.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计算,我们知道了小明的新家距学校比旧家远了不少,但小明还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小明的新家比旧家宽敞。小明的新家按1∶200画出的户型图是这样的。

教师:你能根据手中的图选其中的一间求出实际面积吗?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计算出结果。

(2)汇报求出卧室和卫生间的实际面积的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这道题发现在比例尺的应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教材第56页练习十第4题。

教师:这是一幅七星瓢虫的放大图,那么它的比例尺的后项应该是多少?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答案:量得七星瓢虫的长度是,∶5mm=25mm∶5mm=5∶1。

4.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8题。

先组织学生独立练习,并在小组中交流。

答案:

5.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7题。

(1)教师用投影出示第7题。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3)小组合作讨论,指一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解:设兰州到乌鲁木齐在地图上的长是x厘米。

1900km=190000000cm

x∶190000000=1∶40000000

x=

答:地图上两地之间的长度是。

6.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6题。

(1)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在自己准备的地图上,选取两个城市。

(2)组织学生量出两个城市在图上的距离。

(3)根据比例尺,算出两个城市的实际距离。

(4)小组交流,汇报。

7.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9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

①根据比例尺,算出篮球场长和宽的实际距离。

②画出平面图。

③相互展示。

8.教材第58页练习十第10题。

(1)学生拿出自己测量房屋地面的长和宽的实际距离。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使学生明确,先要确定比例尺,再计算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然后再画。(比例尺要根据平面的大小来定)

9.教材第58页练习十第11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确定解题步骤。

(3)小组合作完成,并相互交流,这里用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200m比较合适。

(4)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比例尺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组织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比例尺》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地图及其重要性,了解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重要意义,学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及计算两点间的距离;使学生掌握三种比例尺形式的互换,明确比例尺大小的含义。

2.通过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

3.在使用地图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意义,进而引起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知识都是重点,难点是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某动物园导游图,带有经纬网的三幅图。

教学提纲

第一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一、地图的用途

二、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3.比例尺的大小

三、地图上的方向

1.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2.地图上的方向判断

四、图例和注记

教学过程

[展示投影片]某动物园导游图

提问引入这是某动物园的导游图,请你认真观察并回答:金丝猴馆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虎山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假如要依次参观长颈鹿、熊猫、老虎应选择哪条路线最近?(同学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使用地图册]将地图册翻到世界地形。

[教师讲述]这幅导游图是一幅平面图,它非常直观、形象,制作起来比较简单。而这幅世界地形图,是一幅地图,比起平面图来它复杂得多。它是把全球,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表示出来的。。人们根据地图,就可以了解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面貌。

[练习]比较平面图与地图的异同。(引导同学从范围大小、信息量多少等方面比较。)

那么地图有什么用途呢?它是怎样绘制的呢?我们怎么使用地图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提问]请同学举例说明,地图有什么用途?(教师广泛引导,最后总结概括。)

可见,地图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用途,在我们学习知识时,地图也是重要的工具,我们一定要学会经常使用它。要想使用地图,首先要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第一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板书)

一、地图的用途(板书)

二、地图上的比例尺(板书)

1.比例尺(板书)

[教师讲述]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就是: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练习]教师给出数据,进行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计算。

[教师讲述]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用三种形式表示。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板书)

①数字式②文字式③直线式(教师讲清三种形式的具体表示方法。强调三种形式各自的优点并说明三种形式的比例可以互相转换表示。)

[展示投影片]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练习]将写出的比例尺改写成另外两种形式并填在表中

3.比例尺的大小(板书)

[教师讲述]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练习]下列四种比例尺中,最大的是______。A:1∶500000B:

(答案是:A)

[练习]将教材翻至17页,比较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请问哪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大?哪一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一幅图表示的内容更详细?

[提问]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大小跟表示范围的大小、内容的详细程度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从刚才的练习中归纳)

[教师总结]在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愈小,要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除了比例尺外,地图另外一个要素是方向。

三、地图上的方向(板书)

1.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板书)

[练习](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未标明方向名称的地平面的八个方向图。)根据“上北下南”的规定,标出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对于一幅地图,我们怎么来判断方向呢?

2.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板书)

[教师讲述]

(1)一般的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的。

(2)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按指向标规定的方向判断。

[提问]请读教材第18页“想一想”中看图,请回答:

图中公路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3)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纬指示东西方向。

[展示投影片]带有纬线网的三幅图(见课本18页“做一做”中各图。)

[练习]请学生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之后教师总结在经纬网上方向判断的方法。)

在地图上有各种符号和文字,这是图例和注记。

四、图例和注记

[教师讲述]讲述图例和注记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读教材19页“常用图例”。并以某一幅地图为例练习。

[教师总结]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被称为地图的三要素。学会在地图上辨方向、量距离、识图例,也就是初步学会使用地图了。这样,你就能从地图上学到很多知识。

布置作业(略)

公开课《比例尺》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呈现情境图

思考、讨论。

我家的房屋平面图

1、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图上距离。

2、比例尺=--------------

实际距离。

3、独立完成P30页第2、3题。

4、P30页第4题,怎样求窗户的图上距离?注意比成相成的单位后再计算。

5、指导完成P30页第5题。

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P31页第1题,说明清楚两地距离一般假设是直线距离,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

P31页第2题,自己尝试独立完成。

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

教师对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试一试。

练一练。

公开课《比例尺》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48—49页比例尺。

教学目标:

1、理比例尺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重点和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我先学

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请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纸上,并完成表格。

要求: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个人独立画出平面图;

(3)在下表中填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长宽

二、课中学习:

1、小组汇报。

(1)选出大小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各是多少,它们的比值是多少。

2、集体交流。

(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关系。

(2)什么是比例尺呢?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3)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比例尺

3、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强调: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单位长度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或后项),一般应化简成“1”.

(4)比例尺可以怎样表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4、教学第48页中的把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CM:50KM=1CM:5000000CM=1:5000000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这段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把一块长40米,宽2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了10厘米,宽画了5厘米。

(1)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400。()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

(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

2、课本P55练一练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比例尺》教案 篇13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比例尺是前面学习的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巩固学过的比和比例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知识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结合。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基于以上认识,教学伊始,通过观察、比较纸面同样大小的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的不同点,使学生开始关注比例尺,进而产生想了解比例尺的欲望,并以饱满的情绪进入新知的探究环节。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从其他学生的汇报交流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关注解题技能的形成。

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落脚点和归宿点,因此,提高解题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检验数学知识的基本形式。教学中,重视解题技能的形成,精心设置巩固习题,细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及时发现共性问题并巧妙点拨,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形成技能。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地图

学生准备 地图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观察比较。

(1)出示纸面和中国地图同样大小的。北京地图。(挂图)

(2)观察、交流。

这两幅地图有什么不同?

预设

生1:名称和内容不同,一幅是中国地图,另一幅是北京地图。

生2:比例尺不同,一幅是1∶100000000,另一幅是……(表述合理即可)

2.质疑。

同样大小的纸面,为什么一幅能表示出整个中国,而另一幅只能表示出一个城市?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明确原因:作图时,选定的比例尺不同)

3.导入。

什么是比例尺?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板书:比例尺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探究兴趣进入新知学习阶段。

⊙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53页例1上面的内容,了解比例尺的意义。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明确:

①什么叫比例尺?

②比例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③比例尺有什么作用?

④比例尺是比还是尺?

⑤比例尺的文字表达式是什么?

(2)讨论、交流。

预设

生1: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生2:有时按照实际尺寸无法绘制平面图,这就产生了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的需求,因此就产生了比例尺。

生3:比例尺有放大和缩小两方面的作用。

生4:比例尺不是尺,是比。

生5: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

2.观察实物地图(第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第二幅地图的比例尺是),了解比例尺的两种表现形式。

(1)观察、讨论。

①第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属于什么比例尺?它表示什么?

②第二幅地图的比例尺属于什么比例尺?它表示什么?

(2)交流、补充。

预设

生1:比例尺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生2:比例尺

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地图上1 cm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 km的实际距离。

(引导学生理解:一小格表示图上距离1 cm,0后面第一个数表示图上距离1 cm代表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单位看最后那个单位。两小格表示图上距离2 cm,0后面第二个数表示图上距离2 cm代表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单位看最后那个单位,以此类推)

(3)学习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的方法。

师:你能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

①尝试改写。

②指名板演。

比例尺教学设计方案记录 篇14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板书设计:

比例尺

(1)厘米:95米=:9500=1:1000

6厘米:60米=6:6000=1:1000

(2)19厘米:95米=19:9500=1:500

12厘米:60米=12:6000=1:500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教学过程:

(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作业设计等)

一、生活原型再现

师:(出示孙楠同学的照片)你们认识他吗?他是谁?

生:孙楠。

师:怎么可能呢?照片上的人这么小,怎么会是他呢?

生:是缩小了……

师:如果孙楠的眼睛不缩小,鼻子和嘴巴缩小了,那会怎么样?

生:不像他了,像丑八怪……

师:那怎样才能像他呢?

生:都要缩小。

师:一起缩小,是吧。如果他的眼睛缩小100倍,鼻子和嘴巴缩小10倍,像他吗?

生:不像,要缩小相同的倍数。……

二、创设情境,以疑激思

同学们都喜欢足球,踢足球要讲究战术,要研究战术需要设计足球场的平面图,下面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出足球场的平面图。

出示:足球场:长 95米,宽60米。 学生作图。

三、 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1、通过学生讨论,引出学习要求。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长度;

(2)画出足球场的平面图;

(3)写上图上的长和宽的长度;

(4)分别写出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并化简。

根据要求个人作图,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选择你们�

2、学生小组学习。

3、学生汇报设计思路。

生1: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1000倍,图上的长就是厘米,宽就是6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足球场的平面图。……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 厘米:95米=:9500=1:1000

6厘米:60米=6:6000=1:1000

(2) 19厘米:95米=19:9500=1:500

12厘米:60米=12:6000=1:500

4、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师:1:500的比例尺,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500;

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倍;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500;

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米,

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让学生掌握两种比例尺各自的特点。

四、加深理解,拓展应用。

(1)在咱学校校园的平面图上,用15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长度60米,你能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吗?

(2)辨析:比例尺是一把尺吗?

(3)比例尺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地图上或平面图上)

(4)出示山东省主要城市位置图。

师:在这张地图上,你去过什么地方?

师:今年暑假老师准备去泰安登泰山,你能帮老师算一算烟台到泰安有多远吗?需要什么条件?

生:比例尺。出示比例尺 1∶8000000

生:图上距离。

师:给你一把尺子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解决。

交流:

生1:在这幅地图上,我用尺子量得烟台到泰安的距离是 厘米,根据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千米,×80=440千米。

生2:根据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0倍,可以用

×8000000=44000000厘米=440千米

生3:根据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8000000,也可以用

÷1/8000000=×8000000=44000000厘米=440米

生4:老师,也可以用方程来解。

解:设烟台到泰安的距离是x厘米。

1:8000000=:x

x=44000000

44000000厘米=440千米

师:那老师如果乘坐每小时100千米的汽车,几小时就能到达?

生:小时

师:可是老师以前去过泰安,是需要8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的,这是为什么呢?

一时,学生都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经过片刻的等待,终于有孩子举起了手:“老师,我们量出的图上距离是直线的,而实际的路线不可能是直的,汽车要走许多许多弯路的。”

忽有一学生喊到:“老师,如果我们通过飞机来计算,那肯定是准确的,因为飞机可是走直线的吧!”……

五、反思体验 拓展完善

1、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你还想知道什么?

六、作业设计

自主练习:2、3

教学后记:

(包括达标情况、教学得失、改进措施等)

上完课,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经历了实践与理论的深思与探索,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学习数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只有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才感到亲切,学得主动。通过课前展示学生的照片,学生对照片上的人是按倍数缩小了这种生活常识有了深刻的体验,再让学生来画足球场的平面图,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

(2)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只有体验过,理解才会深刻。让学生在画足球场的交流互动中,体验探究比例尺的产生过程,理解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理解是多方位的,个性化的。有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才有了后面解决问题的个性化的表达。

(3)让学生密切联系了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本节课从让学生设计足球场平面图,到让学生计算老师到泰安的实际距离及需要的时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贯穿了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比例尺》教案 篇1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比例”这一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比例尺》。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

“比例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比例”这一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在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

2、教材的编排特点:

教材通过例4首先让学生明确把实物画在图纸上,一般要缩小后画,从而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

通过例4和例5,使学生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进一步巩固比例尺的定义。

3、预想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组织学生画出教室的平面图,使学生体会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知道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是比例尺,并能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小组观察、思考、动手、讨论等合作学习,进一步发展了画图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协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互动、互助的学习品质。

4、重点和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正确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

二、教法、学法

1、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两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两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个同学都能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

在整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机会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与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交流,又能培养学生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

3、本课我准备采用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经历观察探索、概括概念、应用概念、理解概念、拓展深化的学习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画平面图,引入比例尺

1、出示学校平面图,问:谁来帮老师介绍一下我校的各种建筑物的布局?

2、设计我们教室的平面图:教室长8米,宽6米。师:能照原来的长度画到纸上去吗?该怎么办?

3、讨论引出学习要求:⑴确定图上长和宽的长度;⑵作出教室的平面图;⑶写出图上长和宽的长度;⑷写出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并化简。

4、提出小组学习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个人作图,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选择你们�

5、学生小组学习。

6、根据图片组织汇报:⑴选择不同方法的平面图;⑵讨论反馈:你是怎样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图上的长和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各是多少?(小组代表回答)

板书: A 、4厘米:8米=4:800=1:200

3厘米:6米=3:600=1:200

B、 8厘米:8米=8:8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

(二)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1、教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认识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比例尺。

3、揭题 ,回顾:

⑴这几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分别是多少?

⑵怎么求比例尺?它是谁与谁的比?比的前项是什么?

⑶怎样理解比例尺 ?(把实际距离缩小100倍画在图纸上;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厘米……)

4、师: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②求比例尺时,前项、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③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这时的比例尺要写成后项是“1”的比。(三)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1、求比例尺。

例: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副地图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2厘米,那么这副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⑴学生独立作业,反馈订正;

⑵小结:单位要统一;比例尺的前项一般都是1。

2、求实际距离。

⑴出示例题: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⑵组织同桌同学各用一种方法来解答(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并互相交流。

⑶汇报交流并总结。

师强调:①把1:6000000化为分数形式来解答;②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化聚。

3、求图上距离

⑴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1000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⑵学生独立作业,反馈订正。

(四)巩固练习。

1、照片上的比例尺。

⑴估计照片的比例尺;

⑵量一量,算一算比例尺;

⑶汇报:你是怎么做的?算出的比例尺大概是多少?

2、操作发展练习:

出示学校平面图,各小组分别选择一个建筑的平面图,根据有关的数据,求出这个建筑的实际占地面积。(教学楼、操场、司令台、传达室、喷水池)

⑴引导讨论出求实际占地面积必须知道实际的长、宽或直径;

⑵小组分工进行合作学习;

⑶汇报交流,讲评。

师强调:求实际占地面积,就是实际的长乘以实际的宽;通过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可以求出实际的长或宽。

(五)课堂延伸。

“同学们,在周围的生活与学习中,还有没有其他形式的比例尺呢?细心的同学可以去留心一下。”

《比例尺》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内容:

比例尺

学情分析

班级学生基本上已经比例有关知识,通过本节课是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呈现情境图

思考、讨论

我家的房屋平面图

1、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图上距离

2、比例尺=—————实际距离

3、练习独立完成p30页第2、3题。

4、p30页第4题,怎样求窗户的图上距离?注意比成相成的`单位后再计算。

5、指导完成p30页第5题。

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p31页第1题,说明清楚两地距离一般假设是直线距离,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 p31页第2题,自己尝试独立完成。

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

教师对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试一试

练一练

教学反思:

在教学比例尺的过程中,针对课本上出现的两种问题,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另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方法也有不同,学生很容易混淆。

第一个容易混淆的地方是,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用方程解答,在解设未知数的时候,教材上出现的方法是在设未知数的时候,单位上就出现了不同,以至于学生不知道如何区分,什么时候该怎么设。

第二个就是方法的选择上,其实在这一块知识上,利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也是一种很好的解法。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很重要,从学生的课堂和课后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这种解法的原理,只是在一样的画葫芦罢了。

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今天又对比例尺的内容重新整理了一遍,其实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例如:比例尺1:500000这是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的时候的比,所以在用列方程进行解答的时候,如何进行解设只要抓住一个要点:对应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相同的才能列出方程。这样就不用去顾及怎么设,只要抓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怎么设都是可以解答的。

对于第二个问题,倍比关系的理解,实际还是对于比例尺的理解不够深。例如:比例尺1:500000表示的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5000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0倍,图上的1厘米实际是5千米,这就是线段比例尺,在有些问题中利用线段比例尺还会给计算带来方便。

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时地给学生适当的进行归纳整理,会加强学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

比例尺教学设计教案 篇17

教学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两种形式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把线段比例转换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

脑筋急转弯

师:坐公共汽车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一共要用50分钟,但有只蚂蚁从沙市红星路爬到荆州火车站却只用了40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猜:蚂蚁可能在地图上爬。

师:对了。蚂蚁爬的是从沙市红星路至荆州火车站的图上距离,而人们坐车所行的是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的实际距离。

师: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1、操作计算。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那我们来个最简单的——画线段游戏。我说物品的长度,你用线段画出它的长,行吗?

①橡皮长5厘米

②圆规长11厘米

③米尺长1米

师:咦?怎么不画了?

生:画不下。

师:那怎么办呀?快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1米画到纸上去?

生:可以把1米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

师:这个办法不错。就用这种方法画吧。

学生画完,集体交流。

师:你是用图上几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1米的呢?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师: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

师:你能用比表示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吗?

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1)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师:其实像这样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这幅图的比例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及关系式)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

师:下面每位同学算出自己的比例尺。

(生独立计算后汇报结果,师板书)

师:同样是1米的米尺的线段图,为什么它的比例尺却不一样呢?(缩小的倍数不同)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课前所说的最后一道脑筋转弯的题目吗?原来坐车是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的火车站实际距离约是18千米,而蚂蚁行的是30厘米的图上距离,怪不得只要3秒呢!那么,你能求出这副地图的比例尺吗?

(学生做前先交流)

师:大家交流一下,谁能告诉大家首先要做什么事情?

师:先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把千米化成厘米,也就是说我们在求比例尺的时候,首先写出比,再把单位统一起来,最后化简比。(板书1. 写出比。2. 单位统一。3. 化简比)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让能说说求一幅图的比例尺的方法是怎样的?

对应练习:

完成课本第49页“做一做”

(2)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比例尺

师:你还在哪里见过比例尺?

生1:大型建筑。

生2:房屋装修。

师:根据这幅图的比例尺,你能用另一种说法说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吗?

(让学生说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几倍?)

三、认真比较,深刻理解

1、比较比例尺,揭示数值比例尺的意义。

师:像1:1000000这样的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它也可以写成1/1000000你。能说说比例尺1:100000000所表示的意思吗?

生: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一百万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百万倍。

师: 你还见过怎样的比例尺?(出示中国地图)引出线段比例尺。

2、认识线段比例尺。

师: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1厘米:60千米

=1厘米:6000000厘米

=1:6000000

小结:

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把线段比例尺转换成数值比例尺只要把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简就可以了。

3、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后的比例尺

同学们,刚才我们把米尺的实际距离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我们还求出了它的比例尺是1:100等,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要把实际距离放大后再画在图上的`呢(有)

(出示三年级科学书中蚂蚁图)

师:这是同学们三年级科学书中蚂蚁图,他是把蚂蚁放大后画在书上,图上蚂蚁长6厘米,而蚂蚁实际长6毫米。你能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吗?

(学生尝试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指名板演)

出示一些精密零件的图和图纸,介绍把实际距离放大后的比例尺。

纵观这节课所认识的比例尺,思考下列问题: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相同吗?化简后的比例尺带不带单位?

2、求比例尺时,通常要做什么?

3、化简后的比例尺,它的前项和后项一般是什么形式?

四、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小结看书。

2、练习:

(一)填一填

(1)在比例尺是1:20xx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

(2)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3)出示一个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 )米,把这个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二)判断

(1)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2)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

六、谈学后体会。

比例尺教学设计 篇18

教学内容

义务教学六年制小学 比例尺(课本第5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并能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通过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你们当回设计师,请大家将我们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白纸上。(长8米、宽6米)

2、请画好的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有不一样的请你贴上来。

3、按大小分类。(讨论后说明随意画的长方形不是教室的平面图)

4、讨论:将这么大的教室画到图上你采用了什么办法?(缩小)。为什么这些图有大有小呢?

5、分别请同学说说自己画的设想。

6、在同学们贴上的纸上介绍图上距离、(画在图上的8厘米、6厘米就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同学们量出的教室的长8米,宽6米就是实际距离。同学们缩小的倍数就是你这幅图的比例尺。请你写上自己的比例尺。

7、板书课题。“认识比例尺”

二、新课展开

1、自学课文

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第56页,初步接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说明:我们所缩小的倍数,一般取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为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

改写自己所画的图的比例尺。

2、出示中国地图(投影)

<1>找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1:30000000

讨论:比例尺1:30000000表示什么实际意义?(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00000000厘米)。

<2>观察这幅图的比例尺你还发现了什么?

(电脑演示放大效果)

介绍线段比例尺。你能看懂它的意思吗?与数值比例尺比较。(线段比例尺操作性强的,便于估计)。

<3>你能从地图上大致的估计上海到北京的距离吗?小组讨论、反馈。评价各种计算的方法。板书: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4>同学们,阳春三月正是春游的好季节,假如我们602班准备两天的行程出去旅游,请你设计一条合适的路线。(拿出自己准备的地图,四人小组讨论)

<5>小组反馈,评比优秀方案。

3、再次认识比例尺

<1>出示一个手表的零件,这些零件如果要你画出来,你觉得有什么困难。你有什么办法吗?

<2>电脑课件演示。

<3>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说说与一般的地图上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4>根据讨论板书:

比例尺 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 如1:30000000

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 如200:1

<5>引导讨论要将钢笔或杯子的设计图画出来,你选择怎么样的比例尺?

补充板书:

把实际距离按原来的大小画出来,比例尺就是1:1

三、练习

1、(练习纸)课本p58。5

2、(练习纸),电脑出示:

上图是按1:500画成的,先测出图上长度,再计算梯形的实际面积。

四、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2 4098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