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专业(优质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实践活动,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促进理解与应用,增强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质,达到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专业(优质10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第一篇】

这是1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伊琳娜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感到奇怪。她动手做实验,发现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启发学生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

第一部分讲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这是为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讲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在xx的启发下动手做做看。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第三部分讲第二天伊琳娜去问朗志万。朗志万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渎课文,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意思。

2.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的道理。

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一条金鱼。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吗?你动手做了吗?(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3.板书课题。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鳞()哄()骗()

2.理解词语。

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漫:水过满,向外流。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里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说说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你觉得朗志万的问题提得怎么样?表现在哪儿?

(问题提得很“奇怪”。表现在“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3.分组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

(一个小朋友说:“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另一个小朋友回答。)

1、自读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2.伊琳娜为什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

(“金鱼身上有鳞,水就不会漫出来”和“金鱼把水喝下去了”:都不合乎逻辑。)

3.做实验,体会伊琳娜看到实验结果后会怎么想?

(实验结果水明明是漫出来了,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科学家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还是**的话正确,不能光想,要动手做做看……)

1.默读课文第六至七自然段,画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体会其中的意思。

2.体会伊琳娜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2)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采取学生自己练读、评读的形式完成。

3.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2)指导读出语气。

4.分角色配合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1.读后,你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2.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组内陈述观点和理论、集体汇报。)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问题( )地微笑

二、按要求积累词语。

例:越想越生气

越越越越越越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伊琳娜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2.安娜自言自语地说小壁虎跑到哪里去了呢她正在发愁忽然听见莎莎大叫起来妈妈床单上有一只花壁虎快来看呀。

四、按要求摘录书上的句子。

回到家里,伊琳娜动手做实验。她——。哎呀,不一样,水三二。

五、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 )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 )地笑了。

1.在括号中写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2.乙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朗志万的话是什么意思?

3.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说说你的理由。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第二篇】

《动手做做看》主要写伊林娜在朗志万的启发和鼓励下,通过亲自动手做做看,终于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告诉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迷信,不盲从,勇于实践。文章情节简单,但却富于情趣;语言平实,却给人以启迪。故事紧紧围绕伊林娜的情绪变化顺势展开,我们要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读书探究的欲望,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

对于这一生活细节,孩子们有过想法但没有实践经历,强烈的好奇心会趋使他们兴趣盎然的走进文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从而积淀成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伊林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

金鱼卡片、图片、实验器材(鱼缸、金鱼、石头)

1、揭题: 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动脑筋想。

生:还要动手做做看。

对!不但要动脑,还要动手做做看。今天我们来学习1篇新课文: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1)课文主要写了谁?

(2)有学问的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随机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1)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第三篇】

1、理解课文注要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不能光想,你动动手做做看”的体会。

2、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

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一课时。

1、熟读课文,懂得遇事不能广听别人说,还要亲自动手做才能弄清事物真相的道理。

2、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

投影仪。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当你遇到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动手做做看》,看看文中的伊琳娜是怎么对待不理解的问题的,对你可能有启发。齐读课题。

(二)回忆读懂1篇课文的一般步骤。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知道大概内容。

2、读阅读提示,做到心中有数。

3、带着问题读,逐一解答。

(三)学习新课。

1、投影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

(1)是什么原因促使伊琳娜动手做实验?

(2)伊琳娜做实验的结果怎样?看到这样的结果她又是怎么做的?

(4)你是否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并说出理由。

(5)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2、共同讨论。

(1)阅读课文,订正读音,“哄”是多音字。

(2)指名朗读课文,评读。

(3)理解词语。

奇怪:奇异,不平常。

哄骗:说假话骗人。

3、讨论交流思考题。

(1)是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一个奇怪的问题,让伊琳娜产生疑问,而妈妈的话又促使伊琳娜自己动手做实验。

(2)伊琳娜做实验的结果与科学家朗志万说法不一样。看到这实验结果伊琳娜很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

追问:伊琳娜为什么生气?(认为朗志万是在哄骗小孩)。

(3)科学家朗志万明明知道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可他却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就不会漫出来。朗志万这么说的目的是想让伊琳娜等小学生,遇事要动脑筋,不要广听别人的,要动手做一做,从实践中得出结论,而不是要哄骗伊琳娜等小学生。

(4)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理由是:实践出真知。科学家也是人,而不是神。

(5)学生甲:遇事不要慌张,要动脑筋。

学生乙:遇事不能光听别人的,还要自己亲自实践。

投影出示:(用幻灯片出示)。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追问:为什么朗志万哈哈大笑地说?伊琳娜听了高兴地笑了?

(一方面朗志万的做法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另一方面伊琳娜理解了朗志万的做法,因此他们都笑了。)。

(四)总结。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伊琳娜动手做了把金鱼放进盛满水的杯子里,水照样溢出来这个实验)。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科学家朗志万以特殊的方式启发伊琳娜动手实践找寻答案,并让所有的孩子明白了一个深刻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文章情节简单,却富于情趣;语言平时,却发人深省。教师应引领学生围绕朗志万的话和伊琳娜的做法进行深入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这篇课文对于他们来讲,语言浅显易懂,在教师引导下从字面上理解并不困难,但是要让他们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却并不容易。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宜于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2、让学生有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水杯、金鱼、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教读“单元导语”。

教师教读单元导语:“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用斧头砍东西又慢又不整齐,于是人们发明了锯;用扇子扇风很费力气,于是人们发明了电风扇;每一种发现和发明,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去创造吧!”

2、谈话。

师:同学们,要想将来有所发现和创造,就要学着做个有心人,就要学着遇事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判断。今天我们学习1篇新课文,课题是《动手做做看》,看看你能从中领悟到什么。(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识字收获: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全班交流汇报: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4、将生字去掉拼音,开火车组词读,再以小老师组词带读全班。

5、指名检查课文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6、齐读课文。提问:

a、通过朗读你们知道课文有哪些人物?主要写了谁吗?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b、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体会他们身份的不同)。

c、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d、科学家朗志万跟小姑娘伊琳娜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字型。

2、学生当小老师: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重点指导:“朗”字,注意左边不要写成“良”,下面是一点。

比较形近字:“提”和“题”;“漫”和“慢”;“喝”和“渴”;“骗”和“遍”、“篇”;“哄”和“洪”、“拱”等。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组词语。

2、(课件)齐读词语。

3、回顾课文:经过初读,大家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朗读,细致体会。

1、出示伊琳娜的表情图:伊琳娜开始为什么生气了?后来为什么又高兴了?

2、学生自由读文,想想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

学生汇报,板书:表情图1哄骗。

3、朗志万向小朋友提了怎样的问题:

出示:“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4、几个小朋友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伊琳娜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从哪看出不同意?

(1)生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2)“他们”指的是谁?

(3)交流: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会有什么想法?

(4)探讨:从中你觉得伊琳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5、遇到问题,伊琳娜是怎么做的?(问妈妈)。

(1)出示句子: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a、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可用换词替代法,如“只”、“仅”等)。

b、反复朗读该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2)伊琳娜在动手做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a、出示杯子和金鱼,让学生上台做实验。

学生交流看到的景象,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b、想象:此时此刻的伊琳娜会怎么想?

(3)朗读伊琳娜说的话:“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a、指导读出“生气”,并体会“哄骗”的意思。(可通过换词感悟)。

b、你还能换种语气说这句话,使它意思不变吗?(练习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c、朗志万真的哄骗了小朋友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4)出示句子: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问:为什么他会笑?你从他的话里明白了什么?

5、伊琳娜为什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笑了?(板:图2动手做做看)。

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指名说)。

6、小练笔:把伊琳娜说的话写一写。

三、总结课文,发散性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收获。(板书: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第五篇】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动手不动脑,事情办不好;动脑不动手,啥也办不到。动手又动脑,才会有创造。

设计意图:这是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上已学的一首儿歌。采用孩子们喜爱又熟悉的儿歌导入,实现新旧知识迁移,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引起孩子对课堂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对所要学习的新课也兴趣大增,会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新课标指出——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这样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学习主体角色转换)

1、请小朋友分段朗读课文,尽量读正确;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出读的同学是否读正确,听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无论是让学生的读还是听,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时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要自己能读懂课文,还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读完之后划出你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无论在课堂中有什么样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使学习对他们来说成为一种乐趣。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让他们自己找不认识的字,这样的学习就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3、老师用多媒体把生字朋友请到了大屏幕上,开火车读、齐读生字,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边识字边巩固识字方法,采用各种方式识记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好的方法记住他们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检查学生的认字、识字情况,充分肯定每个学生识字的方法,给他们鼓励和自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课文的小主人公是谁?她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1、在课文中找一找,奇怪的问题是什么?奇怪在哪里?“满”与“漫”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按他所说,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样”指的是什么?那么结果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科学家?朗读科学家的话,前两句读出肯定的语气,第三句读出提问的语气。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的字词理解科学家的话,从整体上让学生知道这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奇怪”。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技能。

2、当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小朋友们各有什么反映?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接受知识主要是以直接的感受和经验为主,这一环节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当时小朋友的反映,这样更为生动形象一些。

设计意图: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知识的学习和对问题的理解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让他们从把课文中的事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当自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会是怎么来处理的?把自己的行为与课文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将文中情景置于生活中,进行思维和语言表达训练。朗读并理解妈妈的话,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主体。

1、孩子们,你们相信她的实验吗?那你想怎么办?

设计意图:结合本文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也亲自动手实验一下,检验文中的小姑娘做的实验是否是对。让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意识。新课改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有想法,更要有行动。

2、(做实验)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科学家一开始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伟大,小朋友是那么的崇拜他,但是他却告诉小朋友们一个错误的答案,伊琳娜越想越生气。那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生气了?设计意图: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实验和自己的仔细观察看到的结果,来用事实证明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1、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科学家说的一样吗?这时她心里怎么样?生气了的表情是怎样的?说话的语气会是怎样的?她生气的时候的表情会是怎样的?会怎么说?朗读课文中伊琳娜生气了说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2、科学家真的是在骗我们小朋友吗?(不是)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科学家当时为什么要“欺骗”小朋友,从而让他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不管什么事,只要是自己有怀疑就要亲自动手做做看。

3、听了他的话,伊琳娜还会生气吗?为什么笑了?可能会说什么?

4、分角色演读课文,师生共同再现课文情景。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充分的体验,让他们有体验的过程。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在这里就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形象再现课文内容,再一次从整体上让学生来把握课文所讲述的内容,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感受和反馈的过程。

1、教师表情讲述《小马过河》的故事,让孩子们再次感受亲自实践的重要性。

2、说一说:学了课文,听了故事,你明白了些什么?

设计理念:通过说一说,让学生充分表达,并引导学生表达完整,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对文章内容和思想的概括、理解能力,从说中更加深对文章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感悟,以完成本课知识技能训练目标,并为进入三年级学习篇的训练打些基础;完成课堂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勤于实践。

3、在教师的赠语声中结束课堂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勤动手和脑,才会有创造;

勤动手和脑,成功就近了;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第六篇】

2、运用动作演示、换近义词等方法理解“漫出来、哄骗”等词语的意思。

3、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伊琳娜和朗志万说的话,并能活用第一自然段语言,填补文章空白。

4、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一、儿歌揭题。

1、出示儿歌: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2、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什么?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不光要动脑筋想,还要动手做做看。

3、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生逐段朗读课文。

同桌再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动手做做看”是谁对谁说的?(妈妈对伊琳娜说的、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那就让我们走进故事里去吧!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2、划出科学家的提出的问题。3、交流: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指名读。这个问题很——奇怪。*动作演示“漫出来”水太满了,向外流,这个动作就叫“漫”。

*朗读指导,读出奇怪的感觉。(学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读好问句。)。

(二)学习二——五自然段。

1、听了科学家的问题,小朋友们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所以……伊琳娜觉得他没有说对)。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所以……伊琳娜觉得他也没有说对)。

3、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是左思右想也想不出道理来,于是,她回到家问妈妈。

出示:她回到家问妈妈:“(妈妈,                    )?”(引导学生活用第一、二、三自然段语言。)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理解“光”的意思。

4、在妈妈的鼓励下伊琳娜动手做了起来。读第五自然段。想想伊琳娜是怎样做的。

出示: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伊琳娜,你发现什么?看图说话:水漫出来了,甚至漫到了桌布上。

*指导朗读: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读出当时的惊奇,再看图,看她当时脸上的表情: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目瞪口呆的样子)。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学习六、七自然段。

1、伊琳娜看到水竟然漫出来了,心里想什么?(水明明漫出来了,可朗志万为什么说水不会漫出来呢?科学家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哄骗我们小朋友呢?看样子,有些事情不能光想,还要做一做……)。

2、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哄骗”就是——欺骗,而“哄”是口字旁,哄骗就是用假话去欺骗别人。

*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这句话。(虽然生气但还是很有礼貌)。

*你能换一种语气说话而意思不变吗?(您不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朗读此段。

3、朗志万是真的在哄骗小朋友吗?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点名读——再点名读*解决“不一定是对的,就是说?

*科学家说的话有的是对的,有的话错的,当我们对别人的话有怀疑时,应该动手做一做。(回扣课题)。

小结课文。

*再读儿歌,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板书:  。

郎志万    (哄骗)装满水的杯子  放金鱼  水不会漫出来。

教学反思:

教学中毫不吝惜地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而每一次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教师的激励语言无疑为学生注入了催化剂,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样认真,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书,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概括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又凸现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第七篇】

1、学习本课认读生字10个,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师准备两个玻璃杯,小石块、小金鱼;

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2、对,有一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他是谁呢?谁来叫一叫她的名字?出示生词卡“伊琳娜”。他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呢,谁能在书上找到这个自然段读一读,谁读得既通顺又流利,老师就让他上来做这个实验。

3、请同学做实验。

二、朗读感悟。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里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

2、出示多媒体生字词。

先请一位学生带读,然后去掉拼音齐读,再只留生字让学生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自己认识的字并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和书本。最后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连词齐读。

三、练写生字。

1、老师用动作引出“漫”字,让学生说出此字特点,并找出左窄右宽的其他四个字:提、哄、喝、骗。老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分析。

2、学生练习写字。

四、再读感悟。

1、老师提问:听了朗志万的话,伊琳娜的想法和做法与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

3、多媒体出示这两个自然段,学生读一读。

4、伊琳娜知道了答案后是怎样做的,请你在书上找到答案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语句,学生仔细体味应该怎样读,学生自由地读。

5、请你想一想,朗志万是不是在哄骗小朋友呢?

多媒体出示语句,学生再仔细体味应该怎样读这句话。

6、开动脑筋想一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德华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拓展。

多媒体出示画面文字“我来做一做”:生活中你有那些事是通过亲手做得到结果的?

板书设计:

朗志万伊琳娜。

动手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3、会写“哄、喝”两个生字,并掌握如何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

教学准备:

1、杯子、水、尺子、鸡蛋;

2、课件;

3、奖状、王冠、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铅笔用起来不方便,人们发明了自动铅笔;扇子扇风很费力,于是人们发明了电风扇、空调。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

二、学习课文。

1、评选“故事王”,教师出示王冠,并说明评选要求。

2、指名讲故事。

3、全班投票评选“故事王”,并授给王冠。

4、教师出题:我会连,学生思考后发言,并说明为什么这么连。

5、出示插图,观察表情,给伊琳娜配音。

6、指名表演,并请大家给表演者配音。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实践。

1、出示问题:把尺子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从杯子外面你会看到:

a:尺子和尺子上的字变大了;

b:尺子和尺子上的字不变。

2、学生选择,把奖状发给动手做的小朋友,并鼓励大家向他学习。

3、学生实验,提出要求。

4、汇报观察结果。

四、教师总结。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第八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词卡、鱼缸、金鱼。

教学过程: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看,是谁?(伊琳娜)还有呢?(朗志万)还有其他词语,我们也来读一读吧。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中主要写了谁?(板书:伊琳娜)

2、出示伊琳娜的两张头像:观察,说说伊琳娜的表情。(生气、笑)

3、看了这两幅图,你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a、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什么事情让伊琳娜生气了?

b、伊琳娜为什么笑了?/伊琳娜怎么又笑了?

解决问题a:

(一)朗读1到3自然段,思考:

1)朗志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1、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

2、同桌互读书上小朋友的话。

3、从他们的话里,你知道他们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

(二)对朗志万的提问,伊琳娜又是怎么想的?她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请默读4到5自然段。

1、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2、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伊琳娜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

3、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个怎么的孩子?(有自己的主见,不轻信别人的话)

4、她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读妈*的话: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女生齐读。)

5、请一女生上讲台做实验。

做完后,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齐读。)

6、此时此刻,伊琳娜,你是怎么想的呢?(很生气,觉得受骗了。课文里也有一个说被骗的词,你能找出来吗?——哄骗,齐读并板书出来。)

小结:原来伊琳娜是因为这件事而生气的!

过渡:那后来她怎么又笑了呢?

解决问题b:

1、四人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6到7自然段,并划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

2、朗读伊琳娜的话: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1)指导朗读:这句话,该用什么语气来读?(生气、质问、急匆匆)

2)多种形式读:个别读。(3人)

过渡:听了伊琳娜的质问后,看朗志万又是怎么回答的?

3、读朗志万的话: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自由练读。男生齐读。

2)伊琳娜听懂了什么?(不要不假思索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有时还要动手做一做。)

3)伊琳娜为什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笑了?

4)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把她会说的话写出来,要求尽量写长一点。)展示两个人。

4、配乐分角色朗读对话。

1、现在,你们对开始提出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2、你喜欢伊琳娜吗?为什么?

3、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生:齐读、背诵。

1、童话故事《小马过河》

2、《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第九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一、导入。

二、识字。

1.自主识字。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识字方引导。

(1)换偏旁识字:慢—漫。

篇—骗。

(2)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3)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4)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5)编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三、写字指导。

进行写字教学时,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示范后,先让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位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如,“另”原来是“拐”的一半呀!“朗”字左边原来不是“良”!“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给以鼓励、总结、概括,再引导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生字,继续学习本课,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提问。

2、“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自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

二、朗读感悟。

1、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2、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自主读书思考。读出写伊琳娜生气和微笑的.有关段落,说说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理解。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生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好小朋友、妈妈说的话。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4、.读课文结尾朗志万的话,说说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教师提示下面几中理解引导学生讨论。

(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5、再整体读课文,想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以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三、日积月累。

积累自已对自已有帮助的词和句。

四、实践活动。

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第十篇】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写伊林娜在朗志万的启发和鼓励下,通过亲自动手做做看,终于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盲从,勇于实践。文章情节简单,但却富于情趣;语言平实,却给人以启迪。故事紧紧围绕伊林娜的情绪变化顺势展开,要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对于这一生活细节,孩子们有过想法但没有实践经历,引导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从而积淀成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把伊林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后,可能会说的话写下来。

教学方法:范读法、引导点拨法。

学习方法:朗读与想象结合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知道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动手做做看》。

2、板书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学生听课文录音带,思考:伊琳娜为什么开始很生气,后来又笑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换偏旁识字:慢—漫 篇—骗。

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编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4、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

5、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指名认读并口头组词。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重点指导:“哄、喝、提、题”4个字。

4、学生描红,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检查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发现问题。

1、引导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如:a、伊琳娜为什么开始很生气,后来又笑了?

b、朗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小朋友们?朗志万真的是“哄骗”吗?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试着解决问题。

2、把没有解决的问题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纠正。

四、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思考:“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

学生找出相关段落,指导朗读:注意段落中反问的语气。

2、思考:“郎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小朋友?朗志万真的是在“哄骗”小朋友吗?

相机指导“哄骗”、“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3、指导朗读。

五、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她可能会说些什么?

2、请你自由想像,伊琳娜可能说的话并写下来。

3、说说你在生活中听到或发现过老师,家长说或做的不对的地方,你是怎样做的?

板书设计:

朗志万:科学家有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

伊琳娜:怀疑—受到鼓励—动手—实践质问。

22 3519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