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教学论文优质8篇

美好 分享 时间:

探讨教师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课堂管理与学生参与的关系,强调教师专业发展对教育质量的影响,如何提升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动机呢?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教学小论文 篇1:

从教小学语文二十多年的我,教过一批批学生,改过一摞摞作文,见得最多的是“乏味作文”“抄袭作文”,造成这种现象根源在于教师引导不当,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一、从生活中捕捉素材

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的生活单调、枯燥,较少机会接触社会,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所以要多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社会、生活,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意义。

教学中要摆脱教材的束缚,从用好、用活教材入手,让作文回到学生生活中去,将学生所熟悉的生� (1)改编要求。人教版十一册第一单元要求学生写1篇看图作文,从图上看,中心可以定为尊重教师,材料是农村小姑娘采花送给教师,而这一切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求学生从生活中自己选取材料,学生一下子就讲了许多身边的教师如何关心学生,学生如何尊敬教师的事。具体真切的感受使学生有内容可作,从而表达了他们的真情实感。(2)更换内容。小学生富于幻想,他们的生活五彩斑斓,加上他们的爱好、情趣、性格千差万别,在他们对社会有了一定认识和见解后,如果仍然按照教材要求单纯采用命题作文的形式,就有可能束缚学生的创造性。

二、从阅读和生活中积累材料

现在有不少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背几篇范文,脑子空洞得很,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的材料,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才如有“神”助。但仅仅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

三、从模仿中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 ”这是指文章体式上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于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被后世的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从模仿上加以创新,培养文风。

四、从训练中得到提高

一般的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整篇,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小学生平时应该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薄,把你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下来……”假若我们学生平时能这样做,多记日记,多写片断,让自己想说的乐于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作文教学是项“苦”差事,并非一日之功,要想寻到源头,那正像全国小语会整理事长丁培忠所说的:“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写作的基础是阅读,写作的秘诀是多练。”

中小学的教师教学论文 篇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面,学员集中面授的培训方式已逐渐显露出弊端,基于网络的培训方式也逐渐展开。通过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通辽市中小学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了解教师对网络教学的认可情况,以及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培训之后对教育技术能力的掌握情况,从中发现网络教学在通辽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看法和建议,找出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问题 对策

網络教学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以探究学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简单地完成传统模式下的教学任务,而且学生和教师之间还要通过交流、评价和教学管理等来完成任务。与行为主义下的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遵循了建构主义的理论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而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这种新形势下的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

1、网络教学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又专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一项目包括培训、考试、认证等三个部分。培训内容是指达到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分初级、中级、高级,并侧重教学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培训内容基本一致;认证是指按照审核认定的考试成绩授予教师相应等级的证书。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途径有很多,其中通过网络教学是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一种新型途径,有效弥补了传统面授培训的不足。

2、关于通辽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网络教学的调查研究

调查对象为参加过通辽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48份,有效问卷有415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是83%。

对通辽市中小学校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网络教学的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1)关于教师的基本情况和参加教育技术网络培训基本情况的定量分析。通过统计,参加问卷调查的中小学教师涵盖了各个学科,且每个学科的教师都曾参加过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

(2)关于教师参加网络培训的原因的定量分析。从数据可以看出,通辽市中小学大部分教师是因为服从上级安排和教师资格认证需要参加的教育技术网络培训,仅有少部分教师是因为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自愿参加的,因此可以看出,通辽市中小学教师对于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积极性并不高。

(3)关于网络培训教学质量的定量分析。从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对于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的认可程度一般,少部分人认可程度较高。

大多数教师对网络培训后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感到一般或者不满意,只有四分之一的教师觉得满意,这说明通辽市教师通过网络教育培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对于“培训的内容能紧密结合实践经验和教学中的难题”这个问题,大多数教师觉得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没有做到紧密结合实际问题,仅有少数教师持肯定观点。

(4)关于网络教学的缺点的定量分析。数据表现出,通辽市中小学教师觉得教育技术网络培训在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内容设置和时间安排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主要是在内容设置和时间安排方面,网络教学应有所改善。

(5)关于网络教学的优点的定量分析。通过统计,通辽市中小学教师通过教育技术网络培训之后,大部分教师能够掌握教学思路和制作课件的方法。而能够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且提高教学效果的只占少数。

(6)教师对通辽市教育技术能力网络教学培训的意见或建议的定量分析。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通辽市中小学约有一半的教师认为教育技术网络培训的作业和任务量比较多,只有少数教师觉得适中。大多数教师希望网络培训的时间不多于半个月,只有仅少数教师希望网络教育培训能够长期进行下去。

从数据可以看出,通辽市中小学教师认为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有没有时间、培训形式化,不实用、培训内容多,效果不明显和教师自控力不强这四个方面。

通过调查反馈,有很多教师建议,网络教学应该与具体的学科整合在一起,教育技术网络培训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于技术应用上,而忽视了具体学科的不同特点。

3、网络教学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

教师参加网络培训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参加网络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根据调查,通辽市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存在奖励机制,参加网络培训的教师大部分是因为服从上级安排和教师任职资格认定的需要,只有极少部分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网络培训的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于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的认可程度较低,而且只有少部分教师在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之后对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持满意态度,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感到一般或不太满意。

(2)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形式化,不实用,培训的案例没有针对性,没能做到紧密结合实践经验,教师不能将所学知识技能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3)网络培训方式单一。不能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设计培训内容,且未与学科有效整合。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在接受培训后把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几乎替代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工具,而不是针对具體学科特点,合理运用所学技术以辅助教学的高效开展。

(4)关于网络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的作业和任务量较多,而且时间安排不灵活,没有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情况,教师平时的工作就很繁重,加上紧张的培训,难免会有些“吃不消”。因此,有些教师为了完成任务,甚至会抄袭别人的网络作业。经过调查,有教师建议将培训时间安排在寒暑假,这样,教师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集中精力于网络培训。

对策

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方面

(1)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教育主管部门应灵活安排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的时间,给教师规定特定的期限,在期限内学员可以自由分配时间。或者将培训时间安排在寒暑假。教师在寒暑假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认真学习每个知识点,分析案例,认真完成任务。而不是在忙碌的生活中应付培训任务,草草了事。

(2)合理选择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育主管部门应大力加强培训内容的选择与审核,选择内容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要联系实际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少而精,提高教学质量。

(3)课程设置方面。网络培训的内容应结合各科教学的特点,设置符合各学科教学的培训内容,做到因学科施教。

接受培训的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应该注意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主动发展意识,使每个教师都能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能积极主动地接受培训,顺利高效地完成培训任务。其次,中小学学校应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给予高效完成任务的教师一定的奖励,对没有认真完成培训任务的教师给予批评和适当惩罚。另外,建立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将所学的教育技术能力运用于实际教学。

教师个人方面

首先,教师要树立主动发展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认真地完成培训任务。其次,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把接受培训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及时上交作业。另外,培训结束之后,要尝试将所学新知识和新技能合理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利用新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侯淑萍,任福战,傅宏。论网络教学的特点[J]。现代企业教育,2007(2下)。

[3] 韩晓红。网络教学的特点与模式[J]。甘肃高师学报,(2)。

[4] 唐锰。网络教学的特点[J]。教育与职业,2001(6)。

教学论文 篇3:

摘要:21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全球人才竞争异常激烈,中国主导的产业体制迫切需要强化转型,即由消耗自然资源过多、污染较重的资源密集型,及产品附加值较低、科技落后的劳动力密集型,转型到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必须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加强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概念培养途径

21世纪已经走过了15年,新世纪全球范围内科技、经济、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而现行的教育在体制、结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培养模式等方面与现实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和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拟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谈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点滴体会。

1创新能力概念与重新教育

狭义的创新能力是指对过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实行科学系统的加工与创造,以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和新产品的能力,它以感知、记忆、思考、想象等能力为基础,体现了智力品质的综合性,表现出探索性与求新性。广义的创新能力包括利用现有知识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的能力。中学地理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地理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不是去开拓与创新未知的知识与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与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索原地理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及综合分析,归纳出物事物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与规律,这便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创新能力是个人多种能力和心理素质复杂且高水准的结合,不同学科的创新能力的构成各不一样,中学地理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创新教育,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与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确实营造创新能力的培养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创新能力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宽松的育人环境。法国哲人卢梭说过:“只有环境与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改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范围,让学生获得创新应具有的自由性。在教学中,要改变单一的师讲生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并鼓励学生间,师生间相互讨论的多向交流,缩短师生间感情距离。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如,讲“天体系统”内容时,讲解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及各种天体系统之间层级关系。这时,一生提出:是否所有的天体之间都有引力关系?夜空中的星座是不是也是天体系统?这一问题虽然淡化原来主题,笔者非但没有制止而是大加赞赏一番,因为笔者觉得,这位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意识,要及时点燃其创新意识的火花。

重视利用地理史实,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创新思维模式与习惯

一个正确的地理原理或结论的形成往往涉及: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而地理课程中科学探究与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究有诸多相似性。教师要重视利用典型的地理史实,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如:在讲解板块构造时,可从魏格纳的考察推断进行分析。19世纪以前,世界地理学界还没有整体全面地开始探究地球的地质构造,对大陆与海洋是否变动,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公元1910年德意志的地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先生生病时在病房偶然看到世界地图时,观察出一个有趣现象:大西洋的两边———非洲和欧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很是吻合,这边大陆的海岸线恰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海岸线拼合起来;假如从地图上把这两块陆地裁下来,再拼接,就可以拼成一个基本上耦合的一块大陆。把非洲与南美洲的海岸线对比一下,更能够明确地得出这一结论:伸入大西洋西海岸的南美洲凸出部,恰好能够嵌入大西洋东海岸非洲的凹进部。魏格纳根据他的观察经历,认为这肯定不是随机的巧合,并提出了一个创新的猜想:推论距今3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整体一块的,是一个广大的原始陆地,� 泛大陆的周围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原始海洋。

之后从约距今两亿年开始,泛大陆前后于一些地方出现裂缝。各个裂缝的两边向反方向逐渐漂移。裂缝越来越大,导致海水进入,于是诞生了新的海洋。另一面,原始海洋则渐渐变小。分离开的陆块逐渐移动到目前的位置,成就了现在大家所熟悉的陆地分布状态。在讲说上述史实的过程中,笔者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

(1)根据大西洋两岸板块的构造,你能否发现其他可能的板块分界位置呢?

(2)收集怎样的证据可以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在上述的学习中,学生们感受到了科学家们付出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创新思维模式和习惯。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更新观念,深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丰富的现代教育手段,教会学生学习,突出思维训练主线,才能把分散个别的知识变为综合、系统的知识,才能有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达到这一点,这有待于我们长期不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中小学的教师教学论文 篇4: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成就显著,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者观念滞后、方法过时,不能与时俱进等,这就需要管理者转变观念,不断提升自己,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行,促使小学教学模式、培养目标、形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管理呈现复杂化,因而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

1、开展小学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教育是国民成长成才的奠基石

为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国家提出了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的战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起着启蒙作用的小学教育,也在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小学教育属于民众人生路上的基础教育,是未来发展的奠基石。小学教育,通过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儿童向青少年阶段更好地迈进,为国民素质提高奠基。

小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古语云: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又曰:一切要从娃娃抓起。教育兴,则国兴。小学教育作为学生求学路上的第一步,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人际关系方面的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小学通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懂礼貌,爱运动,勤思考,敢创新,这些素质的提高,为日后学生成长成才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一步。

2、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概述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

小学教育是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常言道:“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而,小学教育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形成自己的喜好,为学生日后成熟的性格和价值观打下基础。习惯是内驱力,不需依靠外界,而是靠自主完成。因此,小学教育作为一项重大事业,有责任帮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促使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

素质教育是社会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各地普遍实行素质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小学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由以往只重视学生成绩的观念,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转变。学生也由死记硬背模式向动手操作方面转变,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冒险精神增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可以说,小学实行素质教育以来,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3、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者教育观念陈旧

素质教育对小学教育管理者提出了重大挑战。管理者要在教育和教学上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从自身做起,思想观念要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经验式的教学理念,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意义上实现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价值。

管理者依旧只重课本

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有探索的倾向。因而,管理者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从生活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学。但现实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种状况,小学老师依旧只重视课本知识,忽视其他方面的拓展,使得教育内容比较单一。书本上的知识毕竟有限,学生能够了解到的知识也极为甚少,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学生的视野,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方法单一

现在小学教育方式依旧以老师讲授为主,口手相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种方式非常难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过多的讲授忽视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老师应该多问学生为什么,而不是一味的只是告知是什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开展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知识。

师资力量不足,影响教学质量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了地区间教育发展差距较大的局面。偏远山区由于设备低、住房简陋、教学环境差、工资水平低等局限性,许多人不愿去那里就业,继而造成了偏远地区师资力量不足的局面。师资队伍学历低,教学质量差,使贫困地区的孩子不能够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农村城市教育差距越来越大,加大了地区发展差距。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4、结语

小学教育,是人成长中的启蒙教育。小学教育管理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本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理念,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对学生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参考文献

[1]刘宏。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科学导报,2016,(1)。

[2]包金玉。浅析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7,(7)。

教学论文 篇5:

摘 要:面对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历史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巨大的压力。主要论述在新课改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学好历史、喜欢历史的一些方法和感悟。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堂提问;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课堂通常是由教师口述说一下这段历史,有时候还会照本宣科。课下学生也只是把相应的历史作业完成,而不会更深一步地去挖掘历史、欣赏历史,使得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不到应有的巩固,这就严重影响历史知识的掌握。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展望新课改,我想这将是一次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这将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换汤不换药是不行的,教材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也要做相应的更新,使之适用于新教材。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变学生被动学 所 提倡学生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式的学习。面对新教材,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呢?下面是我认为的比较实用一点的思路。

一、让学生学会提问

历史学科如果生搬硬套会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而传统观点的误区认为历史课就是背背而已,就是把书上的知识一成不变地转移到脑海中而已,这也使得学生对其难度认识不够,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教师的创新,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不只是书上的知识,只要是相关的课外延伸都可以提出,从而使得课堂充满气氛。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例如,教学《辛亥革命》一课时,向学生提问: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历史”这个因素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讨论的效果不高,我会适时地向学生讲一下当时的情形,以讲故事的形式让以及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引导学生提问。在这种参与下,我相信学生会更好地参与课堂,更好地理解历史。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我依据这一理论,大胆的鼓励学生提问题。

二、让学生学会讨论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例如,对于苏联的解体,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苏联会解体吗?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学生的口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让学生学会讲述历史

听一百遍不如自己说一遍。每天上课时,教师可以在讲课开始前抽出五分钟让学生讲历史。不是复述,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某个角度以小故事的形式说给大家听。每个学生都有讲的机会。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更活跃,也可以在课下更积极地去解历史。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运用知识,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习展示的平台。我们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品尝成功的喜悦。

四、让学生学会表演历史

表演往往能够深入人心,是因为它生动形象,更能感染人,尤其对于表演者,这种感觉就更强烈。每当一个单元结束时,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角度或者情节,然后表演出来,每组时间控制在十到十五分钟。这样下来,学生通过表演前的准备以及表演时的深入人心,可以将这个单元的历史知识牢牢掌握。

以上几种方法就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和方法。当然,学法指导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有些步骤或做法在具体的操作中并无课前课后之分,只不过是各有侧重而已,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使之能更好地自主学习,使之对知识的掌握更具广度,对知识的理解更具深度,对知识的应用更具创造性。我坚信,学法指导贵在坚持,重在方法,如果大家共同来重视这方面的探索,定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教学论文 篇6: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话不假,一提起三年级作文,作为刚接手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我叫苦不迭。同学们觉得白纸一张,茫茫然无从下手。我通过近一年执教三年级语文,倒觉得白纸一张好比划,要使同学不怕作文,不为作文头疼,在作文教学中是有一些门道的。

一、培养同学习作兴趣,这是写作之根本。

孩子们经过小学两年的学习,观察,脑子里积累了不少的材料、优美词句。可是由于刚进入三年级,习作要求由一、二年级时问答式,改成文章的格式,很不适应,对作文感到头疼,无所适从。因此作文教学时挖掘同学头脑中的材料,对同学作文相当重要。在三年级的第一次作文教学时,我就规定了孩子们习作内容,全班同学都写同一个内容和主题,我带领着孩子们一段一段的写作,最后把各部分连起来,就组成了第一次同学作文。通过这次作文后孩子们对作文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也觉得作文不可怕,反而觉得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逐渐改变方法,慢慢的由第一次的全班一样的作文,变为同学有独特感受的作文。

二、积累写作材料,是写作之源。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万般思绪,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修订版《小语教学大纲》十分强调丰富同学的语言积累,并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同学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课外阅读量比原来增加了1/3左右。这项规定,体现了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一把金钥匙。我用科学的方法激励,指导同学积累生活经验,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每次作文教学之前我都会让孩子们去观察体验与这次作文相关的事物和事情,必要时我会亲自给孩子们找材料。如第六册第一单元作文就是写花,可是在我们这里那时很多话都没开放,于是我通过网络搜集图片介绍有关知识,让孩子们对这些花有感性认识,这样一来孩子就有材料可写了。再如“动物小档案”教学,我想让孩子回家观察家里的动物羊、狗、鸡、鸭之类,了解他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以及自己和他的之间的故事。这样一来作文就不难了。同学的头脑当中只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写出这样情真意切的文章。同时,我让同学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同学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

三、观察、说话、思维、表达同步发展,这是写作之法。

三年级同学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加上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观察不得法,在写作中普遍存在“无话可说”的现象。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同学可感可看的事物,教给观察方法,我先让同学观察静物为主,注意观察顺序和观察重点,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如文具盒、台灯、教室、自己的房间等。接着,扩大观察范围,从室内到室外,由静到动,从颜色、形状、大小到发展变化,从看、听、想等方面写动态片断。如指导写“我们学校的花坛真美”片断,我让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并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如有个同学这样写:“这个花坛座落在一年级教学楼的前面,一条马赛克铺成的小路直通一年级教室,把花坛分成大小不等的两边。春天,万物复苏,小草儿探出了嫩黄的脑袋,圆球型的小榕树伸展着腰枝,假槟榔露出春的笑脸,好像在和教室比高低。花草们有的围成圆形,有的围成棱形,有的手拉着手头挨着头,在窃窃私语。只要你细细一瞧,还有蝴蝶和蜻蜓在翩翩起舞呢!”同学观察清楚了,就得让同学观察到的东西说出来,这常常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是写话,把要说的写下来就是文章。”因此,把观察到的事情说出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经常让同学把观察到的按要求说一、二段话,同桌互说互评或通过口头作文比赛,赛后评议。同学说的,其实也是形象画面的观察在头脑中建立之后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述的问题,这就是同学的思维。同学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反过来解决同学观察时因受时间、地点、角度的限制而产生的困难,可应用思维方法去完善事情的全过程,丰富写作内容,使表达更完整。

四、教师下水作文,是同学习作之蓝本。

三年级的同学刚接触写作文,很多方法和技巧根本没有,因此例文就成了他们学习的模本,在每次作文时,我都会写或选择相关文章,让孩子们学习,找出那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要求孩子学习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之中,毕竟是三年级初始作文,孩子的创新根本没有,能够仿写,并达到一定的要求就相当不错了。

五、看准作文类型,在选择题材上注意写具体,这是写作之巧。

虽然三年级只是作文的起步,但各种类型的作文基本上已露出“原形”。我在指导上很注意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文等五种形态入手,抓住它们最普遍的规律进行归类指导,在选题上注意专一性训练。如我让同学用总述句写一段话或一件事,先总后分,让同学围绕一个中心把事情写具体。又如,用总结句“妈妈真是个勤劳善良的人”在一段话或1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让同学根据总结句从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条理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在关心与被关心,爱与被爱中找到妈妈的可亲之处。想象是同学创新的灵魂,想象作文是新生的又是极有潜力的作文流派。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这类作文的指导。如编写童话故事,展开想象续写结尾等。我抓住少年儿童喜欢幻想的特点,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实际中捕捉材料,运用夸张、拟人手法来编写童话,同时,也可以帮助同学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他们在童话中受到教育。

总之,三年级的作文还刚刚是个起步,有时确实是使人感到无头无序,无从下手,但只要我们当老师的多一份心,讲究一下方法,相信会给同学带来一片芳草地。

教学小论文 篇7:

国家教委曾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 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 ”教育部制定、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是“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国民素质”,其中又 指出:“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 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些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无疑给语文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确的任务,这一任务包融了语文 教育的全部内涵,形成了教学中的两个基本着力点,亦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打好学生做人的基础。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个性特点表现和落实在作文教学之中。作文 的最大特点是用语言这一中介来表达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其基本任务就在于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学 会做人这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统一起来,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能切实地促使学生更好地做人和发展。因 此,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作文教学应将“人”和“文”有机统一起来,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使 作文真正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明确提出“做人——作文”的教学原则,是因为现今的作文教学中“人”与“文”严重分离。这主要表现 为以下与素质教育不协调的倾向:一是成人化倾向,用成人的过于世故化的心态和处世原则去改造学生,造成 世故习气抹煞和压倒纯真童心的局面,作文中的虚假成风和套话空话盖源于此,并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二是模式化倾向,把作文法则和合格作文模式化,并要求一无例外地遵从,这就造成了共性规范对个性自由性和独 特性的湮没与压抑,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保护和激发、引导;三是凝固化倾向,即把作文模式变成僵硬的样板 ,运用各种方式向学生强制灌输,让学生摹仿样板,不允许更改不鼓励学生灵活创造,结果是压抑了学生的创 造性,扭曲了他们为人的心态;四是知识化倾向,把作文教学搞成了作文知识的不断累积,偏离了作文课的性 质和目的,造成了知识记忆对能力培养的排挤;五是繁琐化倾向,这不仅表现为知识的繁琐,也表现为作文教 学操作上的繁琐,结果用大量冗余的信息占据了学生的时间和头脑,妨碍对必要知识和相关信息的理解和贯通 ,也不利于作文能力的培养。上述倾向造成的后果,是使学生感官封闭、想象滞涩、情感压抑、自我迷失、活 力萎缩。学生作为人的这些因素如不解放,就不可能在科学的作文活动中进一步激活并得到培育。“做人—— 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意图就是要通过解放人来解放文,以解放文来解放人,使文为人发,人以文立,以便充 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活力和创造精神。

所以,我们改革作文的第一要着不是技巧的先行训练,而是培养一种正确的写作意识,在弄清“为什么写 ”的前提下再说“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应当引导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激发欲望 ,抒写自己;让他们明确写作是为了记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写作的目的是为了熔炼和培育自己多 方面的做人素质;让他们养成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习惯。在这个基础上再辅之以适当的技巧指 导,让他们把真话说得更准确,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从而使做真人的质量更高。“做人 ——作文”这一实验的提出是改革作文教学现状、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理论思考和实践操作都具 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作文与做人的关系做人与作文密切相关,有时甚至是同一的。对两者相互关系的认识,是“做人——作文”教学的思想前提 。具体说来,两者的关系表现为以下三个“统一”:第一是做人与作文在生命需求上的统一。

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出发点。“做人”与“作文”首先就在这个出发点上密切联系、相互统一。作文首先是 生存的需要。人的生存总要经历各种世事,总有东西想要表白。叶圣陶先生说:“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 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愈好。有 的并不是为着实际的需要,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经历、情思、想象等等,发生一种 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整的定形不可。”可见,作文既是人们生存的需要, 也是展示人们生存状态的一种有效途径。作文又是享受的需要。要成功地做人,要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离开 了精神上的满足、愉悦与快乐则根本不可能。而每个人的满足、愉悦与快乐则必须建立在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 的基础之上,作文则是作者自我实现的一种手段。只有当作文成为表达自我和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之后,才能 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述自己的生活时产生愉悦、欢快和满足之情,此时的作文便成了人生享受的真正需要。 进一步,作文还是发展的需要。发展创造是人类的生命需求中最高而又最重要的目标。中小学生是人生最多未 来之梦的时期,又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因此,自我发展的欲望最强,并最需要呵护、鼓励和引导。“做人” 要发展,“作文”也要发展,在人的发展需要中,两者也是相互促进的。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 可以激发习作者的想象,锻炼习作者的感知,训练习作者的思维,净化习作者的情操,抒写习作者的理想,提 高习作者的创造能力……从而促进习作者的进一步发展。

精编教育教学论文 篇8:

一、指导思想

根据区教文体局、区教师进修校、教研室的工作要点,以新课标理念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机制为保障,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抓手,强化教学管理,深化学科教研,优化课堂教学,以精细化管理为保证,抓常规,抓质量,聚焦有效教学、有效教研、有效学习,有效管理,不断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上新台阶。

二、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以教学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奋进,在发展中求真,向管理要质量”已成为我们本学期工作开展的共识。在新的一学期里,为使我校的教学管理更深入、更科学,我们将做到以下几方面: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涪城区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和《杨家镇小学教师管理制度集》,做到规范管理、科学管理。

(2)学校行政在本期将加强教学检查,不定时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采取看课、走课等形式进行抽查,了解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中的困惑,再统一研究,形成可行性的方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根据《杨家镇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制度》,教导处将对每位教师备课、听课、上课情况进行不定时检查,并且在每月对教师教学“六认真”、学生学习“六认真”、管理者指导“六认真”常规环节上进行全程监控。发挥教导处、教研组的功能,着重加强对上课的巡视,杜绝上课迟到、早退、缺席现象的发生,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4)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法规,任何人无权变更,教导处将不定期抽查教师上课情况,严格督促教师自觉按课表上课,严禁私自调课或侵占它课等现象发生,如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课的必须报请教导处批准。

三、深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本学期我们将在牢固树立“向课堂要质量”思想的同时,打造优质高效的“魅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让每位教师树立“有效教学”观念,真正做到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有魅力。

(2)坚持开展“行政走、看课,教师听、评课”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学校领导能更加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课堂,教师们会更加深钻教材,努力通过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3)开展“优质课”展示活动,旨在通过各学科组教师统一选题、集体备课、精心准备,展示学校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的特色。

四、抓好教研建设,创设学习氛围

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教师成长、成材的摇篮。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学习课改理论、写读书笔记、钻研课标教材、集体备课、听评课,进行教法和学法的探讨等)、定好主题和中心发言人。教研活动要在“实”与“新”上做文章,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提倡各个教研组要创自己的特色,及时、认真总结得失,在期末进行交流,开展先进教研组的评选。

五、强化质量意识,明确目标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的灵魂和生命线。要增强质量意识,忧患意识,争先意识,努力提升所任学科的质量。

(1)本学期教导处将抓好各年级的过程管理,要加大学科的阶段性调研力度,分析存在问题,落实解决措施。

(2)抓紧毕业班复习迎考工作。

认真总结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分析我校六年级教学工作的现状,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各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应对举措;抓两头,促中间,分类辅导,采取学月考试,奖励前五名和进步大的等形式,努力提高毕业考试的优秀率和及格率。

六、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

(1)做好学生报名工作

(2)各教研组作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3)召开毕业班工作会

(4)组织教师参加区年级研修活动

(5)开展“行政走、看课,教师听、评课”活动

(6)校本培训

四月

(1)组织教师参加区研修活动

(2)继续开展“行政走、看课,教师听、评课”活动

(3)“送课下乡”活动

(4)校本培训

(5)半期检测及学情分析

五月

(1)校内“优质课”展示

(2)校本培训

(3)毕业班工作会

六月

(1)开展期末教学工作研究

(2)各教研组做好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3)组织期末检测工作

22 3525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