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1

一、概述

《寻隐者不遇》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板块的第二课,这首诗写的是贾岛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情景。诗句浅显精练,第一句从“问”开头,后两句省略“问”只写了“答”,可见作者用词巧妙。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理解重点字词,进而理解诗意。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画面,会用自己语言讲述。

过程与方法目标:

随文识字,鼓励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朗读、感悟、想象,进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变化。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初步掌握了理解古诗的方法,但这首诗每句都有省略,这对学生理解诗句造成一定困难,教师要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本班学生好奇心强,为此要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来协助教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首古诗诗句自然质朴,通俗明快,为此在教学中努力渲染诗境,在教师生动的故事情境描述中、在古典的乐曲演奏中,学生随同教师一起走进文本、一起探索感悟文本。由于三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为此在理解古诗时我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不仅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更能达到预期目标。为更深一步感悟古诗内容、意境、情感,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填说,再现画面、大胆吟诵,再悟情感,进而升华情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长大后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师针对不同的价值观进行评价)老师今天向大家介绍一种人————隐者(板书隐者)

2、体会隐者含义

请学生自由谈对隐者的理解。可以结合注释,教师适时引导。(隐者一般隐居在风景优美、环境幽雅的深山中。一般是有学问有品德的人。

3、引出诗人

有一位大诗人要寻找一位隐者(板书寻)。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板书贾岛。(指生介绍诗人)教师:贾岛是一个读书刻苦的人,但经过几年都没考中,他心想一定是自己在某一方面做的不好,于是要请教高人。有一天他打听到大山深处住着一位以采药为生的高隐士这位隐士很有学问,正是贾岛要找的人,于是他打听好住址准备好干粮,上了路。

(二)、展开想象创设诗境

教师一边播放优美民乐及山水图片,一边叙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三)、初读古诗明诗意

过渡:我们随同贾岛跋山涉水终于来到隐者的家,贾岛能不能找到他呢?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诗人遇到隐者了吗)

2、指生回答问题引出“不遇”(板书不遇)

3、引导学生质疑(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他的心情会怎样呢?)

(四)、再读古诗研词析句

1、学生自由读诗

2、动手标画不理解字词

(1)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2)各小组汇报结果

过渡:同学们通过各种办法理解了字词的意思,是否想尝试一下把古人的话变成我们现在通俗易懂的。话呢?

3、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屏幕出示配图古诗文)

(五)、研读诗文特点感悟作者心境

过渡: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和童子的对话,在理解和解释诗意时,我们会发现诗句中少了些什么呢?

1、感悟寓问于答之妙

课件出示: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1)学生在组内大胆畅想畅说

(2)各组代表汇报

(3)明确什么是寓问于答,感悟诗文的精妙。

(4)再次师生吟诵古诗

2、感悟作者心境领悟古诗意境

过渡:诗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却没遇到隐者,心情又会怎样呢?

课件出示填空

诗人来到山中寻访隐者,见松下站着隐者的徒弟,于是()地问:请问你师傅在吗?童子答:师父采药去了。诗人有些(),又问:去哪里采药了?童子答:就在山里。诗人一听,觉得还有()找到隐者,于是又问:在山里什么地方呀?童子答:山上云雾弥漫,我也不知道在哪。唉!诗人叹口气彻底()。

(1)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填空(培养合作意识及感悟能力)

(2)小组汇报

(希望——失望——一线希望——绝望)

(3)教师评价

3、师生共同吟诵古诗

过渡:作者由希望失望一线希望绝望,这是一种多么复而多变的心理状态呀!这真是有些让人难以承受,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复杂的情感,再一次吟诵这首诗。

4、再创情境以感促读深化诗境

教师配乐创情境:当贾岛寻隐者而不遇,只好无奈地拖着疲惫的双腿往回走,边走边不时地回头望望山谷,直到看不见了,他低头吟诵道:

课件逐句有节奏地出示古诗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六)、教师总结

这一堂课大家表现特别好,可见大家对古诗文很感兴趣,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异彩纷呈,请同学们课下再搜集几首有关“寻人”的诗文,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古诗文的意境与魅力。

(七)、板书设计

7—2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希望)

言师采药去。(失望)

只在此山中,(一线希望)

云深不知处。(绝望)

(寓问于答)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 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 隐 者 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 采 药 深

(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五、识字、写字指导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 :深山、深海、深浅。

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3

今天,又读古诗了,还记得读古诗的一般方法吗?(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好的,不错,我们就按照这个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谁来说说关于诗人。

简单地说:贾岛被称为“苦吟诗人。”

什么叫苦吟诗人?

不错,他的作诗之苦,有两句诗说得很形象,记下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与孟郊其名,苏东坡称之为“郊寒岛瘦”。

你们看,这个人是不是有点意思?好,暂时按下不表,我们看诗题。

几个词语: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不遇:没有见到。

诗题是什么意思呢?

好,读一读这首诗,看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言:回答说。

· 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谁连起来将诗的意思说一说?

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我看见了许多同学的预习资料里都提到了,这首诗采用的“问答体”的形式,谁问谁答?何处是问,何处是答呢?请在书上标出来。

(贾岛)松下问童子:(你师父哪儿去了?)

(童子)言:师采药去

(贾岛:到哪儿采药去了?)

(童子):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好,谁再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最后一项,领悟诗情。

再来读一读,看看你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情绪是有变化的,我们来尝试一下。

(贾岛满怀希望)松下问童子:(你师父哪儿去了?)

(童子热情)言:师采药去

(贾岛失望:到哪儿采药去了?)

(童子):只在此山中,(一线希望)

云深不知处。(你就别找了。) (失落)

你看看,这童子够贼的。硬是折腾贾岛,从满怀希望,到失望,失望也就罢了,一句“只在此山中”又勾起了一线希望,最后来了句“云深不知处”彻底浇灭了人家刚刚燃起来的那一丁点的小火花。再来念念这首诗。

再看看,诗中写到了什么景物?(青松,白云)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对了,就要往深里挖。

那刘老师要问个问题了,这首诗的题目,有人觉得是用访好,你以为呢?我们也来推敲一下。

好,这个存疑,我们先尊重课本。刘老师昨晚躺在床上思来想去,这首诗有什么好教的呢?大家读一读,就懂了。想着想着,就迷糊过去了,这一迷糊不要紧,我就做了个梦,梦见有个家长来骂我,“你这个笨蛋,教了我们家孩子两年了,作文一点进步都没有。”老师胆子小,就吓醒了。嗳,这一醒不要紧,我发现,这首诗对我们的作文大有帮助。

我们来看看,如果把这首诗当做1篇文章的话,这是1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叙事的)。

不错,记事的文章要写清楚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好,读读这首诗,有吗?

这件事情写完整了吗?

作者是怎样写的?(人物对话)

不错,这是给我们的一个启示,要把事情说清楚,写清楚人物的对话,是个好方法。

除了人物对话,还有什么?(环境描写)

我们还读出了什么的?(心理活动)

很棒,那,你能把这件事情写清楚吗?这就是今天的作业。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4

一、说教材分析

《寻隐者不遇》是九年义务教育长春版三年级上册第七版块第二课。这首诗写的是贾岛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情景。诗句虽然浅显,但耐人寻味。

这首诗第一句交代“寻隐者”,第二句说明“不遇”,三四句直中有婉。“只在”说明走得不远,容易找到,让人在找寻不到的失望中萌生一线希望,“不知”说明隐者在白云深处,难以寻踪,又使人怅然若失,无可奈何。这首是语言精练,第一句以“问”开头,后两句省略了“问”只写了“答”,可见作者用句十分巧妙。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并学会写2个生字,正确背诵并默写《寻隐者不遇》。

过程和方法:借助书中插图,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感情变化,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富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诗的意境,体会寓问于答的写法。

三、说教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四、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主总结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图文结合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二)板题

(三)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卡片、生认字、组词

2、指导书写“禺”

3、练习给“禺”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四)学习古诗

1、回顾学习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晓诗情

2、读诗:要求读的准确。

师范读,指名读

3、按学习方法来学习古诗

4、有感情的读诗并背诵。

(五)想象诗境

1、想象一下,诗人是怎样与童子对话的?

2、表演对话

(六)讲故事

(七)师小结:按这样的方法学习,你觉得怎样?谈谈看法。

(八)作业:学习《江雪》

22 1824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