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教学设计

荣誉 分享 时间:

通过分析周亚夫的故事,理解其忠诚与智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道德观念,激发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设计互动环节,鼓励学生讨论,深化理解。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八年级上册: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教学设计相关范例,供您参考!


第25课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积累文言词,疏通文意,感知内容。

2.学习对比、衬托等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品质。

重点难点

1.学会运用对比、衬托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文章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理解人物形象,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不卑不亢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诗经•北山》中有这样一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位高权重,金口玉言,但是有位将军却不害怕他,汉文帝时期,有位将军把汉文帝二度拒之门外,不行跪拜大礼,只行军礼,但是汉文帝却把他称之为“真将军”,这个人就是汉代名将周亚夫。

这一节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周亚夫军细柳》,跟随史学家司马迁,去了解周亚夫将军的历史故事。

二、知识简介

1.文题解读

周亚夫军细柳

周亚夫:(人名)(?-前143),西汉时期名将,汉族,沛县(今属江苏)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封条侯。纵观周亚夫的一生,他干了两件辉煌的大事:一是驻军细柳,严于治军,为保卫国都长安免遭匈奴铁骑的践踏而做出了贡献;二是指挥平定七国之乱,粉碎了诸侯王企图分裂和割据的阴谋,维护了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周亚夫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军:驻军、驻扎。

细柳:(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题意:周亚夫驻军细柳营

2.背景简介

汉文帝即位后,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跟汉朝绝了交。公元前158年,匈奴单于起兵六万,袭扰上郡和云中,杀了不少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为了加强防卫,汉文帝委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这三处地方离长安较近,汉文帝就到这三个地方慰问军队。本文就是汉文帝劳军的纪实。

3.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38岁任太史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47岁的司马迁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他出狱后忍辱含垢,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今仅存《悲士不遇赋》和《报任安书》。

4.作品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描绘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表现了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一百30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它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书常见体例: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形式记叙历史。如《史记》。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载史事。如《左传》《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国语》《战国策》。

《史记》体例: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历代名家评论:

三、活动一:读故事之韵

1.听读课文(播放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2.朗读指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注音

为将军(wéi)         祝兹侯徐厉(zī)      军棘门(jí)       

军士吏被甲(pī)      彀弓弩(ɡòu) (nǔ)    天子之诏(zhào)   

按辔徐行(pèi)       军中不得驱驰(qū)    持兵揖曰(yī)              

介胄之士(zhòu)        使人称谢(chēng)     嗟乎(jiē)    

固可袭而虏也(lǔ)      曩者霸上(năng)      可得而犯邪(yé)

(2)用“/”标注下面句子的停顿。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2)已而/之/细柳军。

(3)锐/兵刃,彀/弓弩。

(4)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5)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6)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7)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8)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3.朗读展示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wéi]将军,军/霸上;祝兹[zī]侯徐厉/为将军,军/棘[jí]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pī]甲,锐/兵刃,彀[ɡòu]/弓弩[nǔ] ,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 “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zhào]’。”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pèi]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yī]曰:“介胄[zhòu]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chēng]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jiē]乎,此/真将军矣!曩[năng]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lǔ]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yé]?”称善者/久之。

四、活动二:译故事之意

小组讨论,疏通文意,翻译词句。

附全文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任命河内郡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驰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戴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并拉满。文帝的先行引导人员到了营门前,不能进入。先导人员说: “皇上即将驾到!”守卫军营的将官回答: “将军有命令说‘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文帝驾到,也无法进入军营。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 “我要入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着文帝的车马随从说: “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文帝就控制住车马,缓缓前行。到了主帅所在的营帐,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拱手行礼,说: “披甲戴盔的将士不行跪拜大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文帝被他感动,表情变得严肃庄重,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并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 “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仪式完成后离开。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后,群臣都感到惊诧。文帝说: “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的驻军,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军是一定可以被偷袭并被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哪里是能够侵犯的呢?”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五、总结归纳

1.通假字

军士吏被甲     同“披”,穿着。

改容式车       同“轼”,车前横木,这里作动词,指扶轼。

2.一词多义

劳 上自劳军(慰劳)            劳其筋骨(使……劳累)

居 居无何(经过)              居天下之广居(居住)

军 军霸上(动词,驻军、驻扎)  上自劳军(名词,军队)   军中不得驱驰(名词,军营)

之 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到、往)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 称善者久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3.词类活用

介胄之士不拜      名词作动词,披甲戴盔        

改容式车          同“轼”,车前横木,这里作动词,指扶轼。

4.古今异义

句子

古义

今义

天子先驱至

先行引导的人员

走在前面引导(多虚用)

使人称谢

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道谢

天子且至

将要

并且,而且

吾欲入劳军

慰劳

劳动

六、布置作业

1.识记司马迁及《史记》相关常识。

2.识记文重点词词、句子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导入

1.翻译词句

上自劳军(慰劳)                     已而之细柳军(不久)

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         不闻天子之诏(皇帝发布的命令)

介胄之士不拜(名词作动词,披甲戴盔) 改容式车(同“轼”,车前横木,这里作动词,指扶轼。)

使人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曩者霸上(先前)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 “我要入营慰劳军队。”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拱手行礼,说: “披甲戴盔的将士不行跪拜大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

2.导入新课

绝句

胡曾唐

文帝銮舆劳北征,条侯此地整严兵。

辕门不峻将军令,今日争知细柳营。

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一个历史典故,这个典故发生在细柳,主人公一个是汉文帝,一个是条侯,他们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回汉文帝后元六年,看看在细柳营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活动一:知故事之奇

1.复述故事

选择用周亚夫或文帝的口吻,简单复述故事。

亚夫身份:匈奴入侵,臣驻军在细柳营,有一天皇帝突然来慰问军队,守卫军营的将官没有让其进入,只到拿了天子的符节告诉我,臣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我手执兵器拱手行礼,见到皇上说: “披甲戴盔的将士不行跪拜大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皇帝派人向臣致意说: “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仪式完成后离开。

文帝身份:匈奴入侵,朕去慰问军营,在周亚夫所在的细柳军营看到了与其他军营不一样的地方,虽然朕进细柳军营不太顺利,但对亚夫将军却有着极大的夸奖。

2.划分场景

假如把这个故事排成微电影,需要几个场景?试给每个场景起一个名字。

明确:

场景1:三军驻地备胡。

场景2:文帝细柳劳军。

场景3:文帝称赞亚夫。

这三个场景中,你觉得应该在哪个场景上下大工夫?

明确:

场景2:文帝细柳劳军

3.故事之奇

“奇”是《史记》的基本艺术特色,其事奇而信,其文奇而雄,这种艺术特色,在周亚夫军细柳一节文字中,得到充分的印证。

阅读课文,思考:文帝到细柳营劳军遇到的一系列奇事是什么?

文帝细柳劳军,遇到的奇事“奇”在                 。

明确:

一奇: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天子先驱被拒门外。)

二奇: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先驱传天子将至,又被拒。)

三奇:“上至,又不得入。”(天子亲至却仍不得入。)

四奇: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皇帝需遵循将军所定军中规矩按辔徐行。)

五奇: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周亚夫严守军规,以军礼见皇帝。)

六奇: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皇帝不但不怪罪周亚夫反而为之感动,并“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三、活动二:探人物之真

过渡:汉文帝是如何评价周亚夫的?

明确:

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将军之真

周亚夫究竟“真”在何处?请按照顺序找出来。(提示:聚焦第二段,可从从汉文帝、军营士官、周亚夫等角度,把他们眼中的真将军描绘出来。)

明确: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军营士官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队训练有素,周亚夫治军有方。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亚夫乃传 言开壁门。”“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将至,从军营士官“不得”中可见细柳军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周亚夫没有因皇帝来就改变态度,而是刚正不阿,忠于职守。

补充资料

揖:古代的拱手礼。古代军礼 ,右手握拳,左手四指并拢自然覆于右拳上。

拜:古代的跪拜礼。双手及地,磕头,表示最高崇敬。古人认为,不跪不叫拜。

小结:“真”将军

治军有方、军纪严明、刚正不阿、忠于职守、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2.天子之真

周亚夫的“真”离不开汉文帝的“真”,你觉得汉文帝的“真”体现在哪里?

请以“              (原文+具体表现) ,汉文帝真在               ”的格式回答。

明确:贤君圣明,知人善用,深明大义

是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幸亏是汉文帝,如果是桀、纣王一类的暴君,等待周亚夫的可能就只有一个字? ——斩!

劳军结束,天子成礼而去,他在群臣面前对周亚夫的称赞,周亚夫自是听不到的。但我想,望着文帝离去的背影,望着他们离去的车队,周亚夫对这位天子一定也有感叹。他会怎么说?

嗟乎,此真天子矣!

小结:有这样的真天子才有这样的真将军,有这样的真将军才有这样的真天子,才成就了一个王朝,一个时代,一种民族魂。

过渡:周亚夫这个真将军的形象深入人心,那么作者是如何将人物塑造的如此成功呢?

四、活动三:赏写法之妙

整篇文章直接写周亚夫就只有“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这一个动作一句话,那么司马迁是怎么写出他们的“真”的呢?

1.对比

(1)主帅性格的对比:           

霸上、棘门:将以下骑送迎。                    ——阿谀奉承、趋炎附势

细柳: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刚正不阿、恪尽职守

(2)战前情势的对比:

霸上、棘门:直驰入。               ——军规松垮,守备松懈。

细柳: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军容严整,戒备森严,严阵以待。

不得入。不闻天子之诏。又不得入。军中不得驱驰。 ——令行禁止、军纪严明。

(3)劳军结果的对比:

群臣:群臣皆惊。                                         ——畏惧皇权  

文帝:嗟乎,此真将军矣!霸上、棘门……若儿戏耳。——明辨是非,知人善用。

“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①惊讶: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

②惊恐:为周亚夫怠慢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

③惊喜:为文帝的深明大义、严守军纪且不怪罪周亚夫而“惊”。

周亚夫的和文帝的诸多品质正是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由此可见史记写法的一大妙处是对比。

《史记》写人,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

——李长之

2.衬托

正面描写:作者描写了周亚夫见汉文帝时“持兵揖”的举动和“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的语言,正面表现周亚夫刚正不阿、凛然不可犯的品质。

侧面描写:作者通过描述细柳军士全副武装,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指示,文帝及群臣的反应等。都突出周亚夫的治军有方,恪尽职守。

这就是《史记》的写人艺术。对比中衬托凸显,兼用正、侧面描写,这两个妙法,让人物更加丰满立体,使人印象深刻。

五、活动四:悟《史记》之魂

1.拓展阅读: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fán kuài)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编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哈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译文:沛公进入秦宫,那里的宫室、帐幕、狗马、贵重的宝物、美女数以千计,沛公的意图是想留下住在宫里。樊哙劝谏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听。张良说:“秦朝正因暴虐无道,所以沛公才能够来到这里。替天下铲除凶残的暴政,应该以清廉朴素为本。现在刚刚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乐,这正是人们说的‘助桀为虐’。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能够听进樊哙的意见。”沛公这才回车驻在霸上。

张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选文是以怎样的方法表现出来的?

明确:

选文借助语言描写,正面塑造张良形象,通过他向沛公直言进谏(指斥沛公助纣为虐、希望沛公听取樊哙的建议)体现其正直、勇敢、忠诚、思虑周密的一面。

沛公听闻张良进谏后“还军霸上”的行为是对张良的侧面描写,写出张良善于分析问题,抓住了沛公在入秦事件上的最理亏之处,因此劝谏比樊哙有效。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更为可贵的是《史记》成功塑造了100多位风格各异的历史人物。项羽、廉颇、蔺相如、李广等历史人物在司马迁的笔下,站在历史中央,站在民族中心地带的,不再只是事件,还有人物,是带有滚烫热血的人物,是带有民族精魂的人物,更是带有司马迁的激情与烂漫的人物。无怪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思考:司马迁想通过《史记》向我们传达些什么?

周亚夫因直谏文帝受重用,司马迁因直谏武帝受宫刑。

预设:1.周亚夫和汉文帝他们之间的关系充满信任与和谐。2.司马迁不得汉武帝赏识,他期待明君,期待重新受到重用。

助读资料:从来的史书没有像它 (《史记》) 这样具有作者个人的色彩的。其中有他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有他自己的情感作用,有他自己的肺腑和心肠。

——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司马迁就是通过叙事,将他的肺腑、他的心肠、他的看法、褒贬蕴含在生动的文字里,这就是“明无臧否,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它使《史记》人物既有历史的真实性,又有艺术的真实性。

六、课堂小结

最后让我们以诗歌形式致敬民族之魂。

细柳军魂赞

细柳营前兵甲闪,刀剑出鞘锐意寒。

军规既定谁敢反,銮驾近前想入难。

皇帝亲临军礼见,天子群臣皆惊撼。

真将亚夫谁不晓,千载称善美名传。

七、布置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

2.推荐阅读:《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22 35970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