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调研与思考

网友 分享 时间:

在顺利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势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此时开展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分析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保驾护航作用,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内容。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亿万中国人民最牢靠、最稳固的领导核心。因此,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要求,既要符合新时代发展的特征,又要符合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要求;既要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又要同时坚持基本政治制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方向,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制度为教育基石。这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指明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加强价值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由于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差异,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展现出各自独特的面貌和发展轨迹。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它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之间的不同之处,明确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内涵作出定义。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不仅有助于让大学生真正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正在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同时还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感。

(三)加强情感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的互动,是“情感感染”和“情感熏陶”的过程。只有大学生在情感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了认同之后,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深刻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强有力的姿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长处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积极吸纳最新的实践成果,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突破认知上的障碍,而且能让大学生以加倍的信心与祖国同心同行,共同迈向未来,实现共同进步。

(四)加强实践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了“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一理论对于指导实践、强化行为认同具有重大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把重点放在拓宽眼界、丰富见识、提高政治站位、紧跟时代步伐等方面上,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爱国热情融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之中,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

(一)青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后备力量。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这正是对当代青年最真实的写照。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对宏伟梦想的持续追求。在人生的漫长旅程中,青年阶段是充满雄心壮志、对未来充满期望的时期。“青年”和“梦想”常常被看作一对相互依存的、并列宣告的概念。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牢牢把握着实现现代化这个奋斗目标,将个人的青春奋斗融入国家现代化这一伟大事业之中。青年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对知识充满渴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堪称学习的黄金时期。广大青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广度,增强自身本领,勇于在社会的大熔炉中磨炼自身才干,从而不断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让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和人类文明发展更加光明的前景。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国式现代化举旗定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向人民宣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提高人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深化,增强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和认同,才能使人民群众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用实际行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历史前进的动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加强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教育,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融入人民群众,促使全国人民紧密团结为共同理想而奋斗。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全体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把爱国热情落实到本职工作中,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国式现代化铸魂育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很大程度依赖于教育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人才资源的开发。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引导青年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让青年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革新创造的重要力量。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基本特征。这五个方面不仅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科学内涵,又构成了我国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的理论概括与实践要求,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讲清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即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前提条件下再考虑人类文明现代化之路的一般规律。这种独特的中国式现代化内蕴,不仅具有强大的创造性,而且增强了民众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定信心。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讲清楚了庞大的人口规模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相结合的特色。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重视物质现代化,更重视精神文明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关注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现代化理念蕴含着深刻的批判性思考和富有创新性的探索,不仅为人民群众提升自豪感,同时也为推动社会的进步注入了活力。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讲清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之处在于走向和平发展的道路,旨在通过自主建设来解决国内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式现代化倡导包容性发展,致力于解决当今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这种做法不仅丰富了人类社会在走向现代化方面的选择,也为人类文明创造了新形态。通过在国际舞台上主张合作和共赢,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国际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坚持系统思维,筑造“大思政”协同工作格局。构建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需要各方协作,合理规划,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进行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更为完善和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态,促进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就需要构建一个“大思政”协同工作格局,以整合多方资源,才能为学生提供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教育,确保思想教育实际有效。第一,充分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调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全面领导这一内在要求,把巩固理想信念作为重点,对思想政治教育计划进行优化,把党建核心与“大思政”工作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第二,保持立德树人与“大思政”工作格局之间的联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各个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渐进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大思政”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多学科知识体系,所以需要多学科融会贯通,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不同学科、领域和行业,不再仅限于思想政治课程。

(二)坚持逻辑思维,培育“现代化”治理主体素质。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从辅助性教育转变为主体性教育,强调培养治理主体的核心素质和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引领,以应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多样挑战。在国家层面,提高党总揽全局的能力。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应当加强自身的服务和管理能力,确保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治理能力,以更好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主导角色。在学校层面,大力推进课程育人和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目标,着力优化课程结构与设计,强化教学管理措施,系统梳理各门专业课程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及其所承担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命。在教师层面,积极探索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动力,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发展,需要转变传统观念,紧密联系学校和师生实际、着力在解决思政问题上下功夫。在学生层面,广大青年学子充分发挥人民当家做主的治理精神和参与能力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培养治理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积极参与各类社会事务和治理活动,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使他们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主体,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贡献力量。

(三)坚持实践育人,赋予“多样化”教育方法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力之一在于创新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同样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创新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使教学更具吸引力和有效性。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其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加强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实习培训、社会实践、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平台,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近市场,从而去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其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以贫困生资助、就业创业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管理等为抓手,把握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积极帮助解决学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其三,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社会、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面的工作,专注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与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的协调发展。

22 2652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