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学生事务管理调研报告

爱美丽 分享 时间:

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学生事务管理调研报告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管理实践的产物,自其产生以来就具有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这是由我党长期以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和实践所决定的。因此,探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融合路径,对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实践探索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已成为高校管理实践中的共识,健全组织机制、抓实队伍建设、协同实践路径便是重中之重。

1.健全组织机制:打造直线职能式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组织系统。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自上而下的直线职能式组织系统,以垂直的直线等级职权关系为主线,同时设置纵向主管负责的职能部门。从纵向职权来看,为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各个高校一般会成立学生工作部,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主管,并接受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而各个院(系)会在院(系)党委领导下,对应建立学生工作组,院(系)党委副书记主管学院学生工作,辅导员负责执行具体学生事务。院(系)学生工作组接受学校学生工作部的业务指导。而从横向职能来看,学生工作部一般会内设本科生、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以及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资助管理中心等服务性机构,负责全校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学生党建管理等具体事务,并且与教务处、校团委、后勤部门等开展横向协调合作,为学生提供招生管理、学籍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生活管理等服务。在此过程中,院系学生工作组会在学生工作部等部门的指导下,针对具体学生事务相应开展工作。这种自上而下的直线职能式组织系统保障了学校党委对学生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使得学生事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两项工作能够在高校内同时推进。与此同时,相对统一的组织系统,使得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构呈现“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特色,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既是服务者,也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两项工作的有机结合。

2.抓实队伍建设:重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综合提升。第一,强化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我国辅导员队伍自建立伊始就突出政治性底色,严格把控辅导员的选拔与聘任。高校辅导员工作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中对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知识水平有着严格的要求,而在辅导员队伍的培训中,也特别突出教育性特色。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训,辅导员能够具备更加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立场、观点看待问题,用更加科学的方法论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第二,提高辅导员工作业务能力。近年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内涵的不断丰富发展,对辅导员专业性工作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高校逐步构建了辅导员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职业培训的综合培训体系,在培训体系外,还衍生出了挂职锻炼、海外研修、学历教育等多种培养方式,进而使得辅导员能够及时补充专业知识,强化学生事务管理能力。除此之外,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辅导员论坛征文、辅导员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也促使辅导员主动拓展职业技能。

3.协同实践路径:保障学生事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轨并行。在学习咨询指导中,借助年级大会、班会等形式,通过新生入学集中教育活动,向学生们介绍在校期间的日常管理规定、资助政策、培养方案,并结合学术诚信教育,培养学生们的诚信意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学业困难、生活困难的学生台账,定期反馈跟踪,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讲活动,主动向学生们宣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借助优秀共产党员的榜样力量,引导学生培养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讲座,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资助管理中,开展年度奖学金评定工作,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进行贫困生“家庭困难认定”,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策划演讲、征文、情景剧、诗朗诵等多种形式的资助育人宣传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真正做到资助育人。

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未来展望

要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作,未来高校管理者可以从深化“三全育人”理念、加强工作队伍的“双重能力”建设、优化考评机制三个方面发力。

1.持续深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的“三全育人”理念。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蕴的学生事务管理,已不再是在特殊时段针对特殊学生群体提供特定内容的指导与服务,而是广谱性、全方位、全程性、微观性的教育。这与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中“三全育人”的理念不谋而合,开展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应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理念。首先,激发全员育人中的责任意识。高校应强化顶层设计,建立主体责任制度,通过细化岗位职责以明确学生事务管理者的育人职能。而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主体,也应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主动挖掘育人要素,自觉增强育人意识。其次,强化全过程育人中的互动协同。高校应积极推动学生事务管理活动在专业上分工、在育人上协同。育人的协同性对于育人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当完善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借助“智慧校园”等信息共享技术,实现不同育人主体间的分工协作,解决育人工作中的信息孤岛、各自为政等问题。最后,实现全方位育人中的育人创新。第二课堂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学生事务管理者应积极借助第二课堂的形式,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特点,主动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打造师生参与度高、可复制性强、成效突出的特色品牌活动。

2.不断加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队伍的“双重能力”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在实际育人环节中并非是简单相加,而是需要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主动摸索二者契合、互为补充的“机关”,从而找到保障高校管理效能提升、思政育人成果落地的新开关。因此,有必要加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的“双重能力”建设。首先,强化学生事务管理者的专业能力建设。伴随着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不断增多,学生事务管理趋于专业化发展。专业化发展要求学生事务管理者应主动增强专业意识,熟练使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来解决相关问题。而高校也应当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帮助学生事务管理者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其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建设。学生事务管理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融合共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事务管理者应具备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开展实际工作。而高校也应当帮助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通过短期培训、学习深造、岗位教育等多种方式使其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35 3074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