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论文汇总23篇
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理解能力,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否值得广泛推广?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论文相关范文,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1
1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虽然是知识的呈现者,但更要重视学生本身对各种知识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思考学生的想法,并 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而是主动地重新建构信息。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以问拓思和以学定教,形成高效互动的有效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度,而参与度则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师生应积极互动交往,使课� 认真阅读《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准确把握知识目标要求,使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实现。准确地把握数学的教学任务,防止出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严重脱节。初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部分过程,教师要把课堂由“教的课堂”变为学生“学的课堂”。教师要成为学习方向的引导者、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者,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形成师生合作交流、共同学习和体验成功的共同体。
2 搞好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培养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民主学习的权利,对学生既要讲究民主,并且还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要热心的指导学生,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体性以及创新精神,还要发挥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构建出师生彼此尊重、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课堂偶发的不良现象不气恼,对待调皮的学生不在课堂上大加批评,对有问题的学生,要留待课后先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再耐心给予讲解,用行动与情感去改变他们,从不放弃他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中,不自觉地接受数学知识,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 多种教学手法并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教师的态度和蔼亲切,语言生动幽默。
教师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与学生交谈,就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差距,他们才会把你当作朋友式的教师,会向你倾诉心里的想法或者思想上的困惑,如果对教师有好感,也就会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生动而幽默的语言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期待这样的老师的到�
授课应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
数学这门学科的连贯性强,新的知识往往建立在以前知识的基础之上。所以在讲解新课之前,总要把与此课有关联的旧知识温习导入再逐步加深,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同时将相近的知识进行类比学习,必要时还需建立知识框架图。
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自制教学模具,实施趣味教学。
要求教师要仔细钻研教材,多看教学参考用书,把握教学目标,吃透重点、难点,并及时归纳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仅要丰富教师内在的学识,而且要想办法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就是说勤动脑、想办法,不但要让学生听懂,还要增加趣味性,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手段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学并不能仅仅只针对少数的优等生,否则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因此,数学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作为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就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使每一个人都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使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一是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才有可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才能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可能。所以,要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二是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富于启发性。只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体现数学内涵,体现有效课堂教学的价值。三是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数学生活化。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数学知识理论化、概念化,其实,数学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内容最能贴近实际生活,也最能解决生活、生产问题,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大胆引入生活数学理念,培养学生生活化的数学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龙科。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与策略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xx,(08):73-75.
[2] 卢艳红。浅谈初中数学中数学思维的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16):110-111.
[3] 宋顺如。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xx,(06):47-4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免费 篇2
一、抓住知识点前后联系,运用复习导入法设计开篇内容
众所周知,知识素养、学习经验,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逐步积累的前进过程。学好数学知识内容,是为学习探知新的知识打基础、做准备。同时,数学学科知识点之间具有深刻、密切、复杂的联系。教师在数学课堂开篇内容的设计过程中,一方面应注重初中生数学学习知识素养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应抓住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采用承上启下的复习旧知、导入新知的复习导入法,设计课堂开篇内容,从而使初中生在复习导入法活动中,能够初步感知复习的旧知与所学的新知之间的联� 此种方法在课堂开篇设计中运用较为广泛,关键之处就在于教师要认清教材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抓住内在关联,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二、抓住教材现实应用特性,运用场景导入法设计开篇内容
教育心理学认为,课堂导入环节,首要任务就是要“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促发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课堂导入开篇内容的设计,就必须提振学生的精气神,促发学生的学习情感。通过对现行初中数学苏科版教材的研析,可以看出,该教材内容生活韵味更为浓厚,生活特性更为鲜明,现实意义更为强烈。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开篇内容中,就可以运用创设生活性场景的方法进行导入内容的设计,将数学教材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典型案例进行生动呈现,让初中生在生活浓郁、真实现实的教学场景中,学习情感得到促发,学习潜能得到挖掘。如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元二次方程”等数学课堂教学开篇内容设计中,教者就利用教材现实生活应用的内在特性,设计出“李兴站在镜子前面,看到身后的时钟映在镜子中,他发现此时镜子中的时钟指示的时间是4:50,则此时的时间应该是多少?”、“某一超市在销售某一进价为元的牛奶时,价格为每盒元,每天可以销售5000盒,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如果每盒牛奶降价元,可以多卖盒,如果现实超市要每天盈利4500元,则该种牛奶该定什么价格?”等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与初中生生活较为紧密的生活实例,从而让初中生在浓烈的现实场景氛围中,树立能动学习、主动学习、深入协作的情感和意识。
三、抓住学生认知冲突实际,运用矛盾导入法设计开篇内容
初中生由于自身学习技能、智力发展以及思维研析等方面与数学学科情感、认知、能力等方面要求之间的差距,导致初中生在数学认知进程中经常发生认知冲突和认知矛盾。加之,初中生学习主体对认知冲突内容具有较强的质疑、好奇和探索特性。因此,教师设计课堂开篇内容时,就可以这一特性,采用矛盾导入法,设计与学生认知、理解相冲突的内容,呈现给初中生,让初中生产生疑惑、产生疑问,从而带着疑虑、带着问题,全身心的进入到课堂教学活动进程之中。如在“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节课开篇设计环节,初中生学习全等三角形相关性质、定理内容后,认识到全等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教师向学生提出“我们知道,对应边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是一个真命题。那么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也是真命题吗?”此时,大部分初中生认为这是一个真命题,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持不同观点。教师组织不同观点的两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和依据。这时,初中生才意识到“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是一个假命题,但又带着疑惑和不解。这就为该节课的新知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推进了教与学之间的深入实施。
四、总结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数学课堂开篇内容设计中,还可以抓住数学探究特性,运用实验演示法设计开篇内容,组织初中生运用准备好的教材工具,进行互动式的动手操作活动,在实践操作中,展示知识点内容,掌握知识内涵,提高初中生的参与深度和认知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3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但是抓好读书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却是最根本的。读书是汲取前人创造的知识的主要手段,创造是开创和发展新知识的必要手段。学生有了这两种能力,其他能力的获取和培养就显得轻松多了,这就是说,读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摆在能力培养的首要地位。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读书能力的培养谈几点认识。
一、钻进去,把书读厚
学生在读数学课本时,首先碰到的问提就是浮在上面钻不进去,读书粗枝大叶,不求甚解,更不会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哪怕是读了两、三遍,甚至更多遍,还是无济于事,更谈不上收获,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和指导。首先是引导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例如:① 抓住概念、原理的实质。② 看概念、定理、法则等能不能运用和推广。③ 看新概念、新性质与哪些已学过的概念、性质有联系。④概念、原理、性质之间有哪些依从关系。⑤概念、原理、性质有哪些用途等等,去思考、去探究,并提出新的问题,然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自己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如在教学“函数”时,可以先由学生看书上的定义,然后离开课本来引导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① 函数的定义域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无区别? ②函数是一个特殊的映射,特殊在什么地方,③决定一个函数的因素是什么,④让学生展开讨论,并指导学生总结、归纳,然后请学生与课本对照。这样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较牢固的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学生养成深入钻研的习惯,他们不再仅满足于对课本的一般性理解,而是总想钻得深一些“把书读厚”。
二、钻出来,把书读薄
书越读掌握的知识越多,认识也越广,这只是读书的第一阶段,若就此止步,则相差甚远。此时,尽管获得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却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读书还必须发展到第二阶段, 即归纳、总结阶段。还必须着力弄清一章知识中的概念、原理、性质、法则等之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把书读薄”。如学完代数第二册最后一章“集合”,教师要引导学生以集合的教材结构为题,列出一张逻辑关系表,此过程实际上就是把书读“薄”的过程。
三、温习、巩固、加深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
完成了上面两步,即把书读“厚”再读“薄”还不够,还必须指导学生温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原理、方法的理解,形成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真正做到胸有成竹,运用自如。
当然,培养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必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足够重视。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4
一、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更注重素质教育,他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初中数学教学能够较好地锻炼、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掌握到学习知识的方法。一个人是否进步不仅仅要看他掌握了多少知识,还要看他的个人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因此,我们每一名初中数学教师都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大提高学生能力的研究,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既完成教学目标,又提高学生能力。初中数学教学主要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有重点地锻炼学生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我在教学前让学生收集了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几何图形,然后让他们拿到课堂上来展示,展示的同时描述自己拿的东西是什么形状。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对几何图形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并且在讲解一些图形的特性时,他们也能够很快掌握和接受,既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率,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二、设置适合学生的作业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留的作业仅仅是教材中章节后的练习题,或者学校统一的练习册、测试卷等内容。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对作业的处理也应做精心的安排,而不是根据教学材料去制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来制定。我曾经按照章节后的练习题留了一次作业,在下次上课前,我收作业,有好几个同学都向我反映,课后练习题太简单了,一会儿就写完了。虽然是学生一个不经意的表露,但让我认识到这次作业的效果并不好,练习太简单根本无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我认为,我们应综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综合课后练习题、练习册以及备课时预备的练习题,来制定课后作业。作业的设计应具有梯度性:有能够让学生信手拈来的题,也要有让学生通过简单思考就能完成的题。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在做完简单题后还有时间做一些稍微难一点的题,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有一些简单的题也不会打击到学习差的学生的自信心。当然,我们还要注意作业的题量。作业太多会严重打击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甚至会给他造成负担,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作业一定要适量,要考虑到学生其他学科的作业量,使我们的作业做到质量高,数量精。
三、教师要提高教学语言的运用能力
用普通话教学是对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不同学科对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有不同的要求,数学教师要言简意赅,能用一个字表达的就不用一个词,能用一个词表达的就不用一句话。记得我校曾给每位教师录一节课,然后要每位教师去看自己这堂课,目的是要教师自己查找自身的缺点,予以改正或改进。这其中就包括语言运用是否到位。我很喜欢这种方式,就像照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衣冠是否整洁。从说的角色到听的角色的转变,是一种异位思想,这种思想适用于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对提高业务能力,提升个人素质都是有益的。学生也喜欢语言简练、幽默的教师,在这方面,我的观点是见贤思齐,学无止境。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思考如何有效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具有新特征新思维的一代,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作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5
论文摘要:文章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实验教科
论文关键词:数学史;数学教学;融入
在新一轮中学数学课程改革中,数学史被看做理解数学的一种途径。教材中应包含一些辅助材料,如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数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还可以介绍数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建筑、计算机科学、遥感、CT技术、天气预报等),这样在对数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方面的作用
1.了解数学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有这样的经验,学生对有兴趣的科目学得特别好。一直以来数学都是让学生感到苦恼头疼的学科,大部分的学生眼里数学内容都是由精炼的公式、定理、干巴巴条文组成,觉得枯燥乏味,关键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要把数学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数学史的知识就可以帮助我们。在数学史故事的学习中,学生们了解了数学知识的来源,知道了为什么要学习它们,懂得数学知识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更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那么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要挖掘这种乐趣,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都能学好这门基础课程,这才是最重要的。例如,学习黄金分割后,笔者就让学生知道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当外界环境温度为人体温度的倍时,人会感到最舒服;古希腊的帕提侬神庙由于高和宽的比是而成了举世闻名的完美之作;画人像时腿长与身高的比是的人体最美;二胡的“千金”分弦的比为时奏出的音调最和谐;华罗庚的“优选法”也采用了等。另外,阅读材料中介绍,天文学家开普勒指出:“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和黄金分割是几何中的双宝,前者好比黄金,后者堪称珠玉。”不仅可使学生将已学习过的新知识和前面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
2.深刻、全面地了解数学史,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学习数学只有当看到数学的产生、按照数学发展的历史顺序或亲自从事数学发现时,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因此,数学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学史知识帮助学生对有关的数学概念和理论作深层次的理解。如数的发展:原始人在“数一数”、“量一量”的分配猎物方式实践中,逐步形成自然数。但在分配、度量过程中常产生分不完与量不尽的情况,为解决这些矛盾,于是就有了分数。随着生产的发展,负数也就应运而生,从而产生了有理数。在计算直角边长1的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时,产生了无理数。由于解方程的需要又产生了虚数,从而建立了数的理论体系。通过这些数学史的资料介绍,学生对数的概念就有了更深的认识。
3.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起源及发展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联系的历史。知道了数学史的发展,就知道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教学中数学史内容的渗入,使学生了解了数学理论及其发展过程,以及这些理论对社会进步与发展所做的贡献,同时,也认识了许多科学家和数学家,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使学生受益匪浅。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融入数学史
1.章节导入中融入数学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数学史作为新课前的引入材料。作为辅助教学的材料关键在于是否有必要,决不能牵强附会。在引入数学史料时,应该做到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自然地过渡到教学中去。例如,义务教育课程北师大版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的《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一部较为普及的算书,许多问题浅显有趣,其中下卷第31题“雉兔同笼”流� “雉兔同笼”题为:今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旨在暗示我国古代数学的杰出成就,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抓住数学历史名题,丰富教学内容,展现学习数学的新途径。对于学生来说,历史上的问题是真实的,因而更为有趣;许多历史名题的提出与解决与大数学家有关,让学生感到他本人正在探索一个曾经被大数学家探索过的问题,或许这个问题曾难住过许多有名的人物,学生会感到一种智力的挑战,也会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享受,这对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体验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再如: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北师大版教科书八年级上册P176中,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公元3~4世纪)的墓碑上记载着:“他生命的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生命的,两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又度过了一生的,他结婚了;再过5年,他有了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儿子只活了他全部年龄的一半;儿子死后,他在极度痛苦中度过了4年,与世长辞了。问他去世时的年龄是多少?”丢番图研究过大量方程,包括多元一、二次方程和多元不定方程,这篇墓志铭实际上是一个方程式,既代表了他的生平,又是对数学家的最好纪念。假设这位数学家的寿命为x岁,则:5++4=x得x=84,因此,丢番图是33岁结婚,38岁得子,儿子寿命为42岁,在丢番图80岁时去世,他自己终年84岁。为了纪念丢番图的功绩,后人把仅含加法、乘法或乘方,�
3.开展有关数学史的课外活动。对于数学史的教学,除了教师在课堂适当的穿插外,也可让学生在课外自己操作,具体措施如下:
(1)在布置作业时,可挑选一些与课题有关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资料。如可以搜集勾股定理的相关历史及多种证法,使学生感受数学证明的灵活、优美与精巧,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经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2)组织学生搜集数学史的材料出墙报并进行评比,如数学家的典故、古今中外的名题和难题等;如在讲解轴对称,密铺图形,图案设计时,可欣赏一些艺术作品中的对称,镶嵌,密铺,组织学生设计图案并参与评比。学生在设计图案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变换,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行数学美的欣赏和创造。
(3)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教师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写出研究的报告,并在同学之间交流,这个可 除此以外,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对有关的数学史内容作形象化的处理,例如,利用图片、录像、计算机等,这样内容就更加丰富多彩,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总之,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数学史教学,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或教育作用。
三、结束语
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数学新课程的要求,使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和对自己来说是有价值的数学,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获得文化的提升,应该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重视数学史的渗透。同时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也离不开数学史的学习,只有重视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康世刚,胡桂花。对我国“数学史与中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18(5):65-68.
[2]蔡宏圣。数学史:从象牙塔到小学课堂[J].课程·教材·教法,2009,(2):40-44.
[3]张晓拨。关于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整合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6):85-87.
[4]燕学敏。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有效途径与实施建议[J].数学通报,2009,(8):22-25.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6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按照新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数学教学要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知道数学概念形成的背景,克服单纯、机械记忆数学结论和数学概念的学习方式,才能提高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绝对值概念时,要使学生明白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指这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从而不难得到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即)的重要结论。再如负数为什么没有平方根?要回答这个问题,显然要知道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意义,明确了平方根的意义,对求解在 的什么条件下有意义,就可容易确定为解不等式。
二、数学教学中应把握好教材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学生对数学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用原有的数学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等认知活动来处理新的数学活动的过程。因此,按教材内容的安排,从整体性和联系性两方面,抓某些数学知识的“源头”,抓知识的“板块”,帮助学生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技能。例如在初二年级第二学期讲授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时,首先要联系到初二年级第一学期正整数指数幂这一知识点,把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如( 、为正整数)。
再如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及求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关键在于对二次三项式配方的掌握。事实上当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一元二次函数有关问题的解决、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确定多数情况下是用配方法来完成的。“配方”显然成为这一部分知识“板块”的“源头”。
三、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谨性很强的学科。一堂好的数学课不能只看表面的数学活动,而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动起来了,要看是否有高水平的数学思维活动。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要设计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联想、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辨,提升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例如讲解课本习题:利用一次函数的图像,求方程组的解。可向学生提出方程组与一次函数是怎样联系的?变元、 的角色是如何变化的?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图像的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这样不但使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同时还提升了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几何意义的认识。
四、数学教学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策略、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学时要注意它们的差异,使教学内容的展开、教法的设计,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都能主动参与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在解题教学中,在批改作业、评阅试卷的过程中,都要尊重学生个性化解题经验和方法,倡导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题,体会探究解题的乐趣,展示他们解题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关照,帮助他们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寻找适合他们自身学习的有效方法,及时发现和肯定他们在学习上的成就,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教师应把学生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面对差异在教学中给以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使他们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实践练习
运动员没有长期从严从难的艰苦训练,不可能在国际竞赛中夺魁。学习数学也不例外,总得做一些练习,实践所学知识,才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才能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及规律。在练习上除弄通各类例题之外,首先必须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习题、复习题,这是最基本的数学训练题,也是学生应该完成的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对其中的个别难题教师要做到精讲。课堂上一定要保证学生有做练习的时间,课外一定要加强作业的收交管理。其次,现在教辅书上的题很多,在使用教辅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选题,题目不易难,注意选与教学要求相匹配的题,应加强基本题目的训练,这样学生负担轻,易于完成,在学习上就有信心。当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一些难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第三,要正确处理好练习题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避免题海战术,但没有一定数量就难以保证一定的质量。
看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的还看了:
1.初中数学教学论文doc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7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单一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初中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初中生的数学学习需要一种具体、形象、生动的情境,这样才能理解所学的内容,但是很多初中数学老师忽视了这一点,有时需要学生在明白算术原理的基础上能计算就可以,但是老师非得把算术原理用抽象的语言一遍遍重复;本来只需要初中生会分析解答应用题就可以,但是老师非得抓住几道抽象的应用题反复地向他们讲解,他们并不能理解那些抽象的语言,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模式落后
现在仍有不少初中数学教师喜欢自己一手操办课堂,完全由教师自己安排教学程序,他们为初中生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无须学生更多的思考。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说,初中数学教学要以初中数学教材为中介,以教学课标为依据,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原理,培养他们探索挑战数学难题的能力,形成健康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一手操作教学过程,就会使初中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如何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转变教学理念,端正教学目标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要定位于“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领域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情感领域的进步。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具体做到: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变“注重知识接受”为“注重知识发现”。只有注重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性,课堂教学效率才会有稳步提升。比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概念”时,先在黑板上列出两道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然后让学生将式子列出来,再仔细比较两个式子之间的异同点,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次函数的定义”。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可以让学生经历“一般——特殊——一般”的过程,有效掌握了一次函数的概念。
2.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模仿与记忆,而是要促使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实例来促进教学,比如存钱的计算、树木高度的测量和土地面积的计算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数学。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口诀表述思想。众所周知,初中数学符号是很多的,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利用简洁的。口诀来表述复杂、抽象的数学道理。比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根据取值情况,可以总结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小小大大取无解”。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利用口诀教数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提升教学效率。
3.推进分层教学,达到稳步提升
作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地位必须得到重视。而教师是初中数学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长期以来,不少教师都采取加快教学进度,压缩新课课时的做法,以此腾出更长时间来进行总复习。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学习时间变短后,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抑制,导致学生知识静化。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就要推进分层教学,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能力。首先是数学知识分成,将分析考试命题方向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结合,把分析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发展相结合,以此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新知识。其次要做到作业分层,笔者一般会将作业分为简单、一般和较难三个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能克服抄袭现象。
三、总结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数学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进行教学,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8
初中数学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与实际运算能力,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为学习数学打下基础,以便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下面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概括性、抽象性、严密性的学科.数学是学好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工具与基础.在数学教材中,精心设计与安排了和现实生活相关的实例,还有一些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实用性,使他们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数学发展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之争、人才之争.“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为科技强国、实现四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这说明了数学教育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同时,我国是人类的文明古国,数学发展历史悠久.比如,我国最早引入正负数,最早采用十进制记数法;著名的杨辉三角,最早提出勾股定理并证明;祖冲之的圆周率;等等.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为我们民族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发奋读书.
三、提出问题,探索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科学家认为,“问题”是引起人们学习和探索兴趣的“发动机”,而数学家认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与“灵魂”.新课标强调,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主动实践、体验探索与交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维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与理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使问题得到解决.
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的质量基于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每节课是学生攀登数学高峰道路上的一个台阶.若每节课学生都有收获,就会觉得能学好数学,就会产生学习兴趣.由于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差异.因此,因材施教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优”、“良”、“一般”三等.其中“优”是学习兴趣浓、能力强、基本功扎实的学生;“良”是智力因素好,非智力因素差、缺乏刻苦精神、成绩不稳的学生,而“一般”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均较差,学习吃力的学生.因材施教,是让“优”的吃得饱,“良”的吃得好,“一般”吃得了.这样,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有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注重鼓励和表扬,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心理素质和生理上尚未成熟,希望在众人面前得到肯定与赞许.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少批评”.通过合理的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树立学习信心,从而培养学习兴趣.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营造和谐宽松、气氛活跃的课堂氛围,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喜爱,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9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文化、思维素养,导致学生尽管考试水平比较高,但是实际能力并没有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研究式教学法展开教学.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法则教学、思想方法教学分别展开具体的讨论研究.
一、基于研究式教学法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定理、数学法则和数学公式的基础.因此,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并灵活运用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前提.基于研究式教学法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是指,教师构造一种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基于研究式教学法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思想,鼓励学生对于已有的现象或数据进行整体观察、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自己得到数学的基本概念,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讲“平面图形的认识(一)”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说出自己知道的图形有哪些,并由他们分别说出各种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与其他图形的区别,等等.比如,学生甲说出了平行四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等,教师可以引导该生说出他们的。性质,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三角形的稳定性等.这种由学生自身总结出来的概念,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也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而那种由教师主动说出概念的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枯燥,无法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明显不好.
二、基于研究式教学法的初中数学法则教学
数学法则是数学应用的基础.只有完全掌握数学法则,才能在数学习题解答中正确求出答案.基于研究式教学法的初中数学法则教学指的是,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法则的具体应用,并根据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分析,以得到具体的数学法则.这种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形式,能够发挥出研究式教学法的实际作用,对于学生全面掌握数学法则和灵活运用数学法则具有重要意义.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这种教学模式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热情参与讨论、交流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并且可以通过师生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讲“反比例函数”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这个内容的知识点即法则的掌握情况.
三、基于研究式教学法的初中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是提升数学学习水平和掌握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如果学生对于数学思想和数学解题方法没有具体的了解,只是硬套公式,死背概念,则无论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下作业中有多么认真和努力,依旧无法将自身的数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基于研究式教学法的初中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出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不是由教师将数学思想和方法授予学生,前者相比较于后者而言,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仅更加积极热情,对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也会更加熟练.综上所述,基于研究式教学法的初中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对于数学的概念有着深刻的了解,对于数学法则的理解也更加透彻,从而可以得心应手地运用到实际的应用中.学生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数学解题思想和方法,就能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学习能力,并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有利于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论文 篇10
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教育方式也变得多样化.根据初中数学的特点,教育工作者引入了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 应用
在教学探索中,教育工作者发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的一些不足,如只是单方面的授课,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并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并且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都不高.所以,根据初中数学在讨论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特点,将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从而适合社会的要求.
一、引入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课程整改之后,对于初中生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明确要求.在新的课程中,教育者希望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并非仅仅只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希望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学会怎样才能高效率地学习,并且意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互助精神.这些能力的培养往往比学生表面上的学习成绩的改善更加重要.在学习中引入合作学习,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地提升彼此,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不断地提升学生适应当代社会的综合能力.因此,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1.合作学习的应用
合作教学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都有显著提升.而合作学习主要应用于学生日常学习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适当的分组,并对小组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可以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学生的讨论过程对于学生成长有意义,而且学生在讨论过程之前的准备过程也很重要,这一准备过程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对所学问题进行探索,并且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合作小组成员的优点,并对小组成员优点进行借鉴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合作学习之后,小组学生可以对所探索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提升学生对于事物探索的严谨性,引导学生严谨治学,在学习中严谨细致地对问题进行探索.
2.不断更新学习模式
将合作学习引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可以将学习模式多样化,在学习过程中增加趣味性.在学习模式的不断更新的中,教育工作者可以选择更好的方式来处理各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将竞争学习引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适应这个竞争越发激烈的社会.在学习模式的不断更新中,可以将我国的教育加以完善,从而提升教育水平与质量.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现阶段,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较好,并且这一学习模式的应用在各地的应用效果也比较理想.例如,在讲“图象及其性质”时,如果在传统的课堂上仅仅只是教师单方面地对图象进行解释,这种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并不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分为多个小组,在小组中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对图象进行制作,利用图象的不断运动,发现图象的性质,清楚了解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并进行深刻记忆.将合作学习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提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时出现的问题
合作学习的引入可以很好地对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但是如果不能合适地利用这种学习方法也容易产生问题.合作学习在根本上是将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颠覆,将传统的单方面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去汲取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这一学习模式刚刚实行的时候,学生中会存在不习惯的情况.在刚开始对这一模式进行推广与使用的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并且对学生的上课状况进行监督,不可一味地自主学习.一个有着明确方向的自主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并且可以在多角度、多方面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所以,将合作学习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并且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总之,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者也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每一种措施的实施过程注定是艰难的,并且容易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但尊惠.初中数学合作式教学的对策研究.《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期.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论文 篇11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论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直截了当地把合作学习的任务告诉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这样的合作学习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枯燥无味的;相反,有的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学习动机是建立在的学习兴趣基础上,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大班额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设计,努力创设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境可以是生动、形象的动画,富有童趣的故事,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与旧知识有冲突的问题等等,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引导思考
合作学习是一种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促进、互助协作、达成共同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必须要参与讨论,必须要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大班额下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必不可少,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不断地观察、操作、思考,自己发现规律,同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在自主学习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难题,并且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再展开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有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有可能收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合作交流,深化理解
合作学习是学习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的目标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在大班额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应当把需要进行合作学习的数学任务分配给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努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构建数学知识,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四)练习反馈,调整提高
初中数学教学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练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大班额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同样,在大班额下实施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要注意到练习内容要根据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出梯度,同时要注意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设计一些同等难度的平行、变式练习以及各种不同层次的练习,以此来检验合作学习的效果。练习反馈时,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形式,对一些比较难的题目也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练习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促进评价,共同成长
教学评价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客观的点评、总结和反思。在大班额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要及时地对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并有激励性,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对合作学习的信心,还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具有代表性。因此,在大班额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激励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合作过程中的合作者、参与者、帮助者、促进者,更是合作效果的评价者。只有这样的教师身份,才能保证合作学习顺利完成。总之,在大班额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改变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努力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与操作程序,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改善大班额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12
一、进行分层备课
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有效运用,首先需要的就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合理使用分层教学思想进行备课。初中阶段不同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育背景不同,他们学习知识和接受知识的方式也不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分层教学,那么学生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就需要在认真研究学生和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分层有效的进行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定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明确写出哪一层次的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目标,进而使得教学更加有效的开展。
二、开展分层分组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开展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分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得数学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的时候要将学生有效地进行分组,在了解和研究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合理地分层,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再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数学学习水平和学生的整体素养进行,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
三、做好分层实践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是分层教学能够有效落实的关键,分层教学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最为主要的就是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够结合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开展学习,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分层教学的目的。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就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开展教学,一些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学习教材中例子的基础上有效的进行拓展延伸,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数学探究能力。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教材中的例子,并积极的进行运用。这些学生学习的重点就是教材中列举的例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分层教学的目标。
四、设置分层作业
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同时还应该注重在布置数学作业的时候有效进行分层布置。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数学作业,使学生能够通过数学作业的练习,对于数学知识熟练掌握。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教师应该适当布置一些拓展思维的数学作业,从而提高数学作业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帮助作用。例如,在学习完《勾股定理》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教学要求布置适当的作业。对于较高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教材中案例比较类似的习题,还应该在网上或者其他参考资料中找一些能帮助拓展学生能力,发散思维的。习题。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应该着重布置与教材中习题相似的作业,让学生有效巩固数学知识。
五、进行分层评价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有效利用分层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例如,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竞争性的教学评价,提高对于学生的要求标准。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应该主要采取激励性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表扬的措施,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更加高效率地学习数学知识。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分层教学,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应用分层教学,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水平,为以后对于数学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茂尧。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1:92-93.
[2]林媛。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xx,02:62-63.
[3]吴海波。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xx,05:65.
[4]魏小英。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J].学周刊,20xx,29:88.
合作学习中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策略论文 篇13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改变,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逐渐成为新教材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好汉三帮”这些俗语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当两个或以上的人在一起从事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有了共同目标,就是合作,它是小组成员间活动的基本条件,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能有效地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凝聚力。与传统教学相比,其优势更是明显,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更能将人际交往融入其中,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不断增强彼此的关系,各取所需,各补所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评价等方面的自由竞争,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课后进行反思回顾让知识更加明朗,让学生清楚知识的结构框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
1明确小组分工,合理有效合作
小组模式一般以多人为团体,但人不宜较多,一般以4-6人为最好,在进行小组组合的时候,应合理安排人员配置,从成绩方面来说,应将学习成绩优、良、差的组合在一起,要把成绩差不多的学生分在一起,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其他因素,类似于性格感情等这些非智力因素。总之就是要秉持着互补互惠的。原则,让组内成员拥有明确的分工,对于组织能力较好的可以安排担任组织人,对于语言能力较好的可以安排作为发言代表,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可以安排解决课后难题,这样明确分工,把每个人的优势最大化,就能更好地发挥合作的优势。在每个成员对这种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的位置互换,让每个人都能感受不同位置的方式,得到更多的提高和锻炼,让学生在不同的方面感受到小组合作模式带来的收获。
2设计探究主题,激发探索精神
既然是合作的教学模式,教师在选择课堂问题的时候,就要注意所选择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最好选择那种仅靠一个人无法完全理解或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勤动脑,多动脑,依靠团队合作,不断摸索探究发现问题,并一起合作努力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模式,让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而不是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仅靠个人一看就会,一眼就能解决的。要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的数学知识。不然容易产生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譬如在探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时候可以提出类似于什么是中位线,有多少条,与其他线有什么区别,怎么证明是三角形的中位线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有些问题在书本上有明确定义的比较容易解决,一眼就能看出,但类似于证明的问题就比较难了,这时候就需要发挥整个小组的智慧,对问题经进行分析解决,集思广益,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书本中要用这种证明方法,这样能让学生对知识深入消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散思维,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感受小组合作成功带来的喜悦。
3培养合作习惯,提升合作意识
培养一个良好的合作习惯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自主探索,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与小组内的伙伴进行思维的交流比较,之前再让他们独立观察和思考,再各抒己见,充分交流。也要学会倾听和交流,很多同学固执己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当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同学有冲突的时候,不能接受其他同学的意见和方法,教师应当主动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引导学生听、思、讲,即听取别人的意见,思考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意见的异同之处,将自己在经过思考后的想法表达给自己的小组成员。在课后要学会反思与调整,每个学生的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让每个学生对自己有一定的认知结构,在通过寻找差异,与师生或小组间成员之间进行协商,交流讨论,在分析比较的时候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局限性,检测自己成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在整个小组合作模式中,教师还是占主导地位的,学生能不能通过小组学习提升自己,能不能通过这种模式提高效率,多半在于教师的引导作用和运用方式。在教学中应主要采取倾听、交流、合作、分享的方式,展示每个问题的形成过程和解决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重视度,有些学生可能性格方面有些内敛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合作,教师应妥善与其交流,对这类学生重点关注,积极引导他们参与进来,及时作出指导和调节,促使学生提高互动效率。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对合作学习进行一个反思和加入自己的体会。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但承担着相同的任务,需要共同承担完成任务,而不是流于形式,只做表面功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提高,合作结束后,各小组间的成员及不同小组要进行相互评价,让学生更明确自己的不足,从而具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找出更加有效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占着主导的作用,最终小组合作能不能成功,和教师的参与及引导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因材施教,选择匹配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单中惠。21世纪世界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展望[J].外国中小学教育,(06).
[2]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与接受教学策略整合的操作程序[J].全球教育展望,(0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14
目前,我国的教育考查还是以书面测试为主,忽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造成学生在交流中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明确的思想。书面测试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却没有给予正确的指导与纠正。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以口试作业教学的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口试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进行探究。
一、初中数学口试作业教学的意义
纵观我国国情,教育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而笔试仍是最基本的考试形式。单一的考试形式,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与传统的考试形式比较,口试更能凸显学生的创新性。它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讲述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便于学生快速回答问题,这样不仅能节省上课教师讲解知识所占用的时间,还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灵活转变思维,提升反应速度。数学是一门对学生思维逻辑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口试的实施能够对学生的思维逻辑奠定基础,让学生通过口试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口试,全面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给予恰当的指导。同时,口试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复述,发现问题,并及时转换思路解决问题。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规范表达及逻辑能力的训练都有促进作用。口试作业分选答和必答两个部分,选答主要是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可以选取一些典型例题进行口试;而必答则是针对学生日常容易犯错误的题目进行作答。这样,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引导训练。
二、口试作业教学的实施过程
1、根据选题,安排口试作业的时间长度。初中数学的口试作业,可以根据教师的授课进度自行安排。选答部分,教师可以在课上的前十几分钟进行,每周安排1~2次便可。必答部分,教师可以在数学复习课上进行,一学期可相对安排2~3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分散式口试作业或集中式突袭口试作业。
2、阶段式的测评步骤。首先,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口述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暴露出学生的问题所在。其次,教师根据学生表达中的错误,提出相对应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理解和转换观念再次作答。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最终确定的答案给予相应的指导,在表达过程中对他们语言的规范应用、思维逻辑能力和应变力进行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并对他们的优秀方面给予赞扬。
三、口试作业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口试作业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初期,难免会有部分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得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初中数学口试作业教学与传统作业教学的模式大相径庭,在实施的初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可以参考的标准答案,所有的实践都需要教师去探索。这就要求教师在探索的道路上还需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创新精神、责任感与专业素�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一直接受的都是笔试教育模式,而现在要求他们在数学任务上要采用口试形式,多数学生表示没有头绪。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注重思维逻辑能力的课程,有些偏抽象的。题目对学生而言就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再加上学生的专业语言素养还不算高,对词语的运用也不全面,所以担心表达错误出丑之类的,从而在心理上是抵触的。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多发言,引导他们规范用语,降低初期初中数学的口试作业教学难度。这样一来,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
四、实施口试作业教学的效果和启发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口试作业教学初期会遇到很大的阻力,教师教学费时又费力,学生更是觉得没有多大意义。但经过师生之间的不懈努力,学生会逐渐认识到口试作业的重要意义。它不仅对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和应变技巧带来益处,而且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加深了师生情谊,提高了数学学习效率。总之,口试作业教学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的水平,还需要教师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口试作业与笔试测试作业不同,对于一些难度系数较大的,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相对做出选择。初中数学口试作业的实施,能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口述过程中强化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学生能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及时转换自己的思维能力,这些都利于对学生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口试作业教学值得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借鉴和推广,并集众所长,不断吸收好的经验,改掉其中的不足。让我们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逐渐丰富起来,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15
一、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提问
1.问题必须要有思维容量。
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提问是失败的,只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拓宽了他们的思路,才能够提升其探究能力,引起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即使学生回答问题偏颇,即便是并非尽善尽美,教师也要表扬其优点,给予赞美,加以挖掘。面积求出来之后,斜边AB上的高如何得出?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求直线y=2x+3、y=-2x-1及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这样就把问题由一条直线转化为两条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2.锻炼提问的技巧。
问题的提出也有优劣,掌握提问方式,提高问题的质量,抓住学生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地被调动起来,学生就会顺利地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让学生“想学”,教学语言风趣
美国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学生都喜欢幽默的教师,这样学习氛围轻松愉快,这一点是促使学生“想学”的主要因素,什么学科概莫能外。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综合修养。其中一点,要语言幽默:幽默是伟大的智慧,是教学的润滑剂。比如,我向学生提出分析这个“数”字,由“米女攵”构成,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你只有学好了数学,你毕业以后才可能找到好的工作,才可能有钱买米吃,才可能找到女朋友,那么这个“攵”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更凸显数学的重要了,就是以手持杖或执鞭责打学不好数学的人……这些生动形象的解说,不胜枚举,当然还需要教师表情、语调等的配合。
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要充分唤起学生的主动性。讲例题,让学生自主审题,题目给了学生就可以,然后读题、审题、解题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有了问题,反复推敲“个体参悟”,不行则“同伴互导”,再不行,“教师解难”,即使是“教师解难”,一样不要急于递给答案,教师应对学生逐步启发:问题里涉及什么概念?用什么公式才能表达这一规律?问题解决了,还有没有别的解题方法?学生养成思维训练的习惯,随着综合能力的提高,课堂上随时就会有智慧熠熠生辉了。
四、总结
总之,数学是培养人的创造性素质的最佳途径,成功非一日之功,我们教师要为教育竭尽微忱,为学生终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16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问题导学法时应该学会遵循合理设置问题、加强问题的前后呼应、增强问题的导向性等原则。因此,利用问题导学法来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要创建有针对性的教学导入,科学地设计相关教学活动,从而能够有效推动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关键词:问题导学;思考能力;前后呼应
数学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学科和核心组成部分,已� 在此背景下,对于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手段来开展课堂教学,提高初中数学的整体教学水平。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问题导学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其迎合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成为全面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一柄利器。
1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设计原则
合理设置问题是问题导学法的成功关键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问题导学法成功的关键是合理设置问题。因此,教师应该严格把控导入问题的合理性,进而推动问题导学法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运用。首先,问题的设置必须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具体落实在教学范围之内。其次,问题的设置必须建立在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学生对于教学目标的认知上。最后,问题的设置必须符合教学任务的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加强问题呼应是问题导学法的教学原则
在问题导学法中,每个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迎合课堂教学的整体要求,具体服务于初中数学的具体教学目标。因此,在开展问题教学法时,教师应该对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做到心中有数,具体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能够将设置的问题具体落实在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而通过问题的前后呼应构建完整的。数学法则和知识规律,推动问题解决的简易化、系统化。
2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实践策略
创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导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问题导学法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通过问题来构建课堂教学内容,串联各个教学环节,真正实现教学问题的导入能够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在问题导入前,教师应该认真了解课堂教学内容,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认知和心理特征,真正提高问题导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推动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问题导学法中获得收获,也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循序渐进。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相交线与平行线有什么区别?”,这就涉及到相交线、平行线的相关定义和判定,同时也是学生掌握“平移”这个重要知识点的基本依据。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可以得出引导问题的答案,了解相交线、平行线之间的位置距离,从而巩固了几何图形等旧知识,也能对新知识做到清晰理解。
设计基于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活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运用诸如:多媒体技术、游戏道具来服务于问题导学法的教学环节,推动问题教学的内容设计,建立完整的问题导学法的就教学体系,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答案的兴趣,保证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得到完整的展示。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展示,引导学生在直观观察图形的同时,能够对于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在多媒体教室里,学生可以自由结组,通过竞赛、PK、演讲等形式来探索关于平米四边形的一般图形和特殊图形。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游戏道具来开展问题导学法的相关问题展示和交流互动,强化学生对于教师设计问题的主观印象,演练平面四边形的问题推理过程,激发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
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讨和主观学习活动,它是新课改的创新要求,也是问题导学法的魅力所在。因此,在问题导学法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结合问题导学法的目标性原则,建立基于问题导学法的完整教学体系,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真诚互动。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学法来概况归纳关于“对应点、对称中心、对称点”等知识点,学生可以根据对于课堂问题的理解,运用简洁的图表或者语言来表达对于旋转知识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问题导学法帮助学生梳理旋转的知识脉络,组织学生开展旋转的知识探讨和相关教学内容的总结。
3总结
总之,问题导学法是以一定的问题作为教学导向,进而引导学生开展知识探索和学科研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熟练掌握问题导学法,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通过创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导入,真正创建基于问题导学法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目标的明确和教学层次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柴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xx,(20).
[2]吕德权。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xx,(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浅析 篇17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浅析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浅析卢方雄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中心学校)
摘 要:合作学习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诸如做好优质分组、创造优质的课堂环境和教师要做好积极引导等,从而使合作学习发挥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意义;实施策略
数学讲求思维的缜密和逻辑的清晰,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容易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要注重教学的结果,还应当重视教学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懂得学习, 在新课改中,小组合作学习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到数学教学中,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提升。
一、合作学习及其应用的意义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这一个世纪的研究探索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它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将合作学习方法引入到教育教学中使教育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实现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个人的学习扩展到集体的学习,每一个小组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除了需要小组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考虑到整个集体的情况。因此,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个人与集体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长时间的磨合和交流,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2.有利于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集体成绩同每一个人的努力和成绩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对于一些不爱学习、不喜欢学习的同组成员来讲,为了能够为小组的进步做出贡献,他们会主动或者在其他组员的监督和激励下转变已有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1.要做到优质分组。优质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在分组时教师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学习的差异性,从而使每个小组的成员在整体上达到平衡,以利于之后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的人数上,可以以四人一组,也可以以五人或六人一组,分组的同时要指定每组的组长,并按照周期轮流担任。
2.要创造优质的课堂环境。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来讲,许多学生反映课堂氛围比较沉闷,而且很少有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反馈,即使听不懂也不会主动举手提问。()此外,由于课堂教学的课时有限,教师教学无法保障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往往无法实现。
三、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
从合作技巧、合作效果、合作是否愉快、进步程度四个方面对合作小组和个人进行评分评奖,并做好记录,填写在各小组的学习卡里,也可以用喜讯的形式在班上公布或向家长报喜,激励学生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评价可分层次进行:(1)学生的自我评价。个人有什么收获、经验或教训,都可以在小组或班上进行自我评价; (2)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之间的合理竞争;(3)教师对小组或个人的评价。一般以小组评价为主,个体评价为辅;评分可以分为“达标分”和“进步分”两种,重在发展性的评价导向,鼓励人人达标,组组夺标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序昌。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08)。
[2]梁军玲。浅析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有效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上,2011(06)。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论文 篇18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论文
关键词:合作学习策略 初中数学 运用
摘要:合作学习策略,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一系列学习活动,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是一种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课堂中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已�
20世纪70年代,合作学习初兴于美国,被誉为“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教育学家噶斯基说:本质上,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我国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90年代,从浙江大学的合作学习小组到山东教育研究所组织开展的合作学习的教学研究与实验。到近年来,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与实验,对合作学习的深入推广和运用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现状
新课程要求下,在初中数学教学方面很多教师都已经有意识的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认知,造成操作不当,使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合作学习现状弊端内容讨论和掌握的大多是教师交给的知识性问题或教材中呈现的知识性答案。形式小组参与以前后桌划分,并且仅以学习成绩作为是否有效的参考,呆板,单一。分工即时性组合,没有合作习惯;“独唱”现象较多;任务分工不明确。目标基于结果的得出,缺少合作精神、合作需要和合作交流等目标的落实。
二、准确把握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
初中数学学习主要是学生的个人思维活动,依靠自身的`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个人作为数学学习的主体,独立的思考与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学习方式,这是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学习重在“领悟”,合作学习应以思维的交流和深入为主。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重视合作过程,结果评价,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三、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内容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合作学习选择:一是需要合作、操作、观察、探究的。比如:统计,实验,课题学习等;二是在解题策略和结论上需要辩论或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三是有一定的挑战性,交流后能够得到一定的启迪的内容,问题难度较大,个人独立思考容易有疏漏的问题。在把小组合作学习由形式向实质转换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组织策略:
1.合理分工,科学分组
让小组合作学习顺利的开展并充分发挥其学习功能的前提是合理分工,科学分组。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的生的掌握程度,认知能力、基础素质等进行分组,根据学习内容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智力水平等进行合理分工。比如:一些结论比较难归纳,并且需要大量的动手操作进行尝试的学习内容,就可以将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和基础较弱或者操作能力较低的学生搭配划分小组,这样在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一方面能解决合作学习所需要达成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之间找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差距,强优补弱。
2.精心设计,适时引导
在进行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内容的重难点,精心设计讨论的针对性。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的进行引导并善于启发,使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开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根据普遍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分析和解答。
3.信息反馈,综合评价
及时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有利于合作成果的充分展示,教师根据小组阐述的观点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评价。让小组之间互相倾听,取长补短,让小组之间互助、互进,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评价中不仅要包括每个学生参与的情况,更要关注整个小组的情况。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合作,可以采用抽取小组进行提问的方式评价小组的学习质量,可以有效的促进每个学生积极的参与活动。还可以采取独立完成测验的方法,小组先行讨论交流。测验时,需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测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耐心的培养和长期的训练。教师自身应该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让数学学习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陈志娥.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与策略[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唐均.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反思[J].黑龙江科技信息,,(35).
[3]申忠军.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应注意的七个问题[J].教师,(17).
[4]叶玉珠.初中数学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
[5]中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19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 许多优秀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高,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习题选择和处理得恰当.”当代最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强调指出:“中学数学教学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为什么这些名人名家都如此的重视习题的配备和讲解呢?这是因为数学习题确实存在着多种功能,当学生一旦进入解题这一活动情景之中,他就接受着一种“思想的体操”的训练,从技能的或思维的;智力的或非智力的,从各方面塑造着自己.但是,我们也应该严防课堂解题教学进入这样的误区:一部分中学数学教师沉湎于解题之中,忘记了“解答数学的习题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训练手段.”他们不是把解题看成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机会,而是要求死记硬背各种套路和模式,把学生训练成对习题作出“快速反应”的解题机器.这种危害性正如柯朗所说:“数学的教学,逐渐流于无意义的单纯的演算习题的训练,固然,这可以发展形式演算的能力,但却无助于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看来,的确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明智之举乃是扬长避短,讲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讲题.如何讲题?怎样讲题?这自然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老教师普遍关心,最不好把握的问题.我认为,从战略上讲:教师的定位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及合作者.教师首先要关心备侄的、深思熟虑的、小心翼翼地去触击年轻的心灵.以前,我总认为:讲题就是把自己知道的、最好的、最多的、最精彩的、最与众不同的、最有体会的东西,用最直接、最明了、最简捷、最完整的方式交给学生.其实,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这并不一定好.后来我发现,其实我们常常应该逆向思考以下,想一想把什么不交给学生,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怎么以最小的知识代价,引起学生最多的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往往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提高的.从战术上讲:在解题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又是决定解题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讲题应突出思路分析,不要开门见山
仅从解题角度讲,给学生讲习题是教给学生如何去发现一道题目的解题方法,讲的关键是展示思路发现的过程,在这个发现过程中,解题人思绪万千,念头百出,有时灵机一动,毛塞顿开,有时山穷水尽,突然峰回路转,有时步入歧途,有时不能自拔…….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把这些生动的思维过程充分的展现出来,不能只展示分析的“成品”,“优品”,还应该把分析的“废品”,“次品”展示出来,并且要好好的讲一讲怎样从“废品”到“次品”,进而到“成品”,“优品”.讲题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题意分析和思路发现上。教师不应该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指挥员、讲解员、裁判员,而应该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讲习题应潜心设误布疑,避免平铺直叙
讲习题时,由于知识密度大,信息量多,应将讲、练、思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和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我的做法是:(1)进行开放式的习题课堂教学,给学生出错的机会;(2)倾听学生的发言,捕捉学生的错误想法;(3)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的错误显现出来;(4)做好经过探究学生进行自我否定的经验积累.教师要敢于放手而且必须大胆放手,让学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但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把学生学习数学时认识上的错误,理解上的偏差,技能上的缺陷,都表现出来.其实,学生中的智力潜能往往是巨大的,有些独特的思考方法还是教师未能想到的.因此,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的思维状况,摸清学生易犯的错误,正确导航,把握进程,时时点拨.讲习题时有意识设疑布陷,警示学生,这样往往比正面强调效果更好。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景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先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入手,在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时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和(计算机图形演示: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然后提问五边形内角和的求法.在这儿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四边形内角和的求法的回顾与进一步的思考,可知用同样的方法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那么,六边形,七边形呢?适当的提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这就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证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运用多媒体讲授新课,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这一重点,电脑演示把一个圆柱形的蛋糕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然后把蛋糕切开,通过动画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体).反复演示几遍,由蛋糕抽象出圆柱体,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的体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通过动画演示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高与圆柱的底面积、高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求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三、运用多媒体巩固练习,增强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符合中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生动有趣地复习巩固了新识.四、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心理学规律和中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可以让数学走进中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能力,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三、讲习题应该渗透数学思想,切忌舍本求末
比公式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它是解题的指路明灯.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观点、方法.它是数学的“灵魂”.“在解决具体问题中,数学思想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他对产生一个好‘念头’,一种好‘思路’,一种好‘猜想’提供了方向”.数学思想是‘纲’,纲举目张。中学数学主要涉及的数学思想是:转化的思想;化简的思想;逻辑划分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讲题时,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有那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向学生展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展现应用过程的丰富背景.否则学生当遇到新问题时,尽管头脑中也知道要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解决,但却仍然不知从何处入手.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我们总结出两条有效的经验:(1)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的侧重应有所不同,在低年级介绍较低层次,在高年级介绍较高层次;新授课阶段介绍较低层次,复习巩固阶段介绍较高层次.这就是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按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顺序进行.(2)在解题教学中,重点是展现知识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过程,使学生从中学到创造性数学活动的经验,并经过多次强化巩固下来.问题解决的过程大致如下:当遇到新问题时,首先要把条件和结论转化成与原有知识结构相吻合的形式(这是同化过程);再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把原数学认知结构中的概念、定理、法则等重新组合成新的法则,以便适应问题的解决(这主要是顺应);最后选择适当的数学方法实施解题手段,实际操作解决问题.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数学思想方法的特点,按由高层次到低层次的顺序进行.总之,在讲解习题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要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要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思想对解决问题的巨大指导作用,从根本上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讲习题应注意一题多解,启迪创新思维
一题多解教学,是数学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最成功的教学经验之一.解题思维活动中充满着新旧认识结构的矛盾,已知与未知不断变化发展的矛盾,成法背景与新题情景的矛盾。若没有创新思维能力,解题只能永远停留在模仿层次上,教师永远不能对学生说:“这种解法是本题的最佳解法”,要鼓励他们大胆的展开思维的翅膀,养成一题多解的良好习惯,勇于思考,善于解题.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写道:“无论如何,你应当感谢所有新念头,哪怕是模糊的念头,甚至要感谢那些使模糊念头得以纠正的补充念头”。总之,学习兴趣是在思考中培养的;解题能力是在思考中提高的.中学数学主要涉及的数学思想是:转化的思想;化简的思想;逻辑划分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20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是初中教学系统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学生今后发展也具有直接作用。
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因此而更加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合作学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应用研究
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人们对我国教学发展方向更为重视,而初中教学作为国家学科体系教学中的重要存在,是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要推动力。
因此其发展更加受到人们关注,继而要求各中学在数学学科教学方面应全面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合作学习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模式之一,其主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或者是课堂以外的自主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提高。
但是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差异,教师并没有采取这一教学模式,阻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我就现阶段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中有效应用模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希望对解决相关问题有积极作用。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重要性分析
合作学
其主要表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即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课堂时间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以至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少之又少,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无法逾越的鸿沟。
久而久之,学生合作学习意识被磨灭,阻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而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全面变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学习了数学知识提高自己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另一方面,区别于教师单独教学,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式的教学情况也会得到有效改善。
最重要的是,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开展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因为,主体之间存在差异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不同,这一模式的应用有效改变学生独立战斗的情况,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会因之而得到改观。
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是至关重要。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有效应用策略探究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素质,强化教师合作教学意识
据调查表面,理论是实验的基础,因此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合作教学中应该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以保证推动学生发展,将合作教学意识作为自己教学中的充要条件。
但是,目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呈现的现状却是,教学模式陈旧,并不能满足新课程以及素质教育要求下人们对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有的教师虽然对合作教学有一定了解,但是缺少实施的条件;也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好,以至于教学模式也只是忽悠了事。
这些现状的存在都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合作教学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认真备课或者是使用多媒体技术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专业素养等方式,提高教师对合作教学模式重要性认识,在课堂中实践合作教学模式;学校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方式增强教师合作教学意识,最终实现学生合作教学模式有效开展。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中接触最多的人,又加之数学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学习课程比较繁重,学生所要承受的压力比较大,更要求数学教学在教学之余要主动走近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但是当前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却忽略了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太过于严厉,以至于学生对老师存在惧怕心理,在遇到问题时不敢主动请教教师,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初中数学教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应该主动倾听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班级人数较多管理难度较大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班级进行分组,每组设定一个负责人,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解答,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讨论学习,在疑惑人数较多或者是题目难度较大时,教师可以采取在小组之间进行整体解答或者是单独辅导的方式,走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课堂主体地位,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提高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能力。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不良影响下,很多数学教师在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时,将自己定位为教学的主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逐渐对该学科学习丧失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
这种教学现状的存在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合作学习新观念融入实际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应在小组学习中针对学生主体差异而导致的学习问题,应该正确看待,在给不同学生单独讲解问题时,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教学作为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学科是初中教学重点内容,理应受到人们重视。
在新课程推动下,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全面实施较以往取得明显的进步,但是一些学生在合作学习实施中仍然还存在些许不足,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
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培养自己的合作学习意识,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推动初中教学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伟刚,孙文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43.
[2]桑明杰。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14):4.
作者:徐小峰 单位:山东省邹平县明集镇初级中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论文 篇21
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论文
随着合作学习的广泛实施,合作学习已对传统灌输式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合作学习要求师生双方的积极参与,对师生双方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尽管合作学习得到承认,但对于合作学习的认识仍存在一定的误区。本文从合作学习的定义出发,基于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地提出了运用原则,以求实现合作学习的效果,达到课标的要求。应明确合作学习是一个系统、完整的过程,不应以一个教学环节的实现,特定教学任务的达成为判断标准。合作学习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思考、总结。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模式。合作学习常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来分组。主要就某一授课点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二、合作存在的误区。
1. 形式优于实质。合作学习是解决教学内容存在争议处、疑难处的有效途径。许多一线教师都看到了它的优势,但优势的发挥要以具体情况为准则。固定化的教学手段只能与设计意图背道而驰,最终使合作教学成为得出特定结论的工具,而非起到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主体验、自主学习的目的。课堂表现为外表喧闹而无明显的教学意义和价值。
2. 教学预设不足。合作学习应经历确定学习主题、划分小组、明确目标任务、确定分工职责、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多元评价这一基本过程。任一过程的缺失,都会造成合作学习效果的削弱和品质的下降。这要求教师在充足预设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选择合适的讨论话题,并经过充足的准备,运用明确、清晰的语言传达合作目标和任务,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在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评价,尊重表达的多样性,最终使学生智力得到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对于合作学习的结论应坚持结论的科学化、途径的多样化。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能力得到提升、素养得到培养。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它也是锻炼学生品质的重要过程。
3. 目标不明确。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前,应以目标为导向,确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明确当前教学环境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明确当前教学内容与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使合作学习前后衔接,形成螺旋上升的过程,系统发挥其作用。
三、合作学习的作用及实施。
1. 方式。合作学习应采用由发散到聚合的思考方式,使学生在开放的氛围和广阔的视野下探索。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积极引导,使结果科学化、途径多元化、评价体系健全化。应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能力得以提升,素养得到锻炼,使学习真正做到由自己出发,自己“做主”,对自己评价。
2. 主题确定。合作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依据实施主体和受体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整。主题确定应引发学生思考,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经过合作交流能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3.尊重学生兴趣。合作学习应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和提高。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当背后的“导演”要有对合作学习总进程的整体规划,并适时做出指导,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学习的双主体,应注意主体间性,使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交流与合作的地位上。教师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习者、观察者、反思者。学生也一样。小组长应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组内成员的学习状况、心理状态、情绪情感,引导小组成员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4. 分组依据。小组成员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考虑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建立辅助和配套机制应对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如优等生歧视学困生,责任不明确,分工不具体的问题。使分组下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其意义和价值。教师应密切观察,留心小组内的合作情况、任务完成方式、学生的积极性等。并对其做出引导。
5. 多方互动。合作学习不仅存在于师生、生生之间。应积极调动家长、社区人员的参与,争取获得其认可。使合作学
6. 奖励机制。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成长规律构建的学习模式,实施应经过理论理解和分析、预设、运用、反思、再实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密切联系。师生关系是合作学习是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应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和办法,使学生在竞争中收获乐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可进行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等。使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
四、基于实践基础上的反思。
合作学 教师应努力发现其中的发展点,并与学生共同学习,使合作学习真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思维的完善。教师应融合作学习于生活中,使学生形成敢于担当、乐于探索、团结合作、敢于质疑、乐于观察发现的优秀品质。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
总结。
合作学 应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推敲、琢磨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合作学习不在某些区域成为表面文章。对合作学习的探讨应持续进行,使合作学习适用于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和水平的学校。本文就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问题作出了初步的探讨,以求能对合作教学运用中问题解决提供粗略思路。以此求教于同仁,力求共同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升进 . 论初中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学模式的构建 [J]. 成功( 教育 ),(23)。
[2] 周继先 . 浅谈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运用 [J]. 科技风 ,2013(02)。
[3] 王荣国 .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15)。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22
传统的数学教学困囿于应试教学的模式,教师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人云亦云,没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课堂气氛沉闷,感受不到成功的快乐。 学习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而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缺失,难以调动其探究的热情。 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创设教学情境,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猜想、操作、验证等系列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一、“乐学”课堂的特征
1。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融洽、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彼此尊重、教学相长,学生才会展示自己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敢于提问、勇于质疑,在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2。 教学形式多样化。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讲解替代学生的思考,数学课堂枯燥乏味。 在“乐学”课堂中,教师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对重难点、易错点内容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他们在彼此分享、质疑争辩中获得进步。
3。 评价方式多元化。 评价有利于检验学习效果、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成效。 在“乐学”课堂中教师不仅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还关注学生结论的探究过程、情感态度的变化、思维方法的形式。
二、构建初中数学“乐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1。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建立“以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打破“师本”的错误观念,以探索替代讲解,以互动替代“一言堂”,用个人的魅力感染学生,以专业的知识折服学生。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座位,以某行作为 x 轴,以某列作为 y 轴。 让一个学生说坐标,对应点的学生站起来。 这样,学生既能掌握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解决策略进行引导,提高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
2。 创设“乐学”的课堂情境。 由于初中生对新颖、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因而教师要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乐”点,创设出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还可以从数学中捕捉数学现象,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之中。例如,在讲“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用动画演示一轮红日从地平线逐渐升起的景象,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现象抽象成数学模型,将学生引入到探究问题的氛围之中,感受到实际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媒体。 多媒体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于一体,能产生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 通过动画演示,能变动为静,化复杂为简单,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例如,在讲“丰富的图形世界”时,学生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难以理解,教师可以以针式打印字打字说明点动成线,以激光手术中激光经过处形成的刀口说明线动成面,以挤牙膏时形成一个圆柱说明面动成体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之中。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步入寻常课堂,翻转课堂、微课等新技术层出不穷,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将丰富的媒体、软件引入到数学之中,如让学生运用几何画板绘制函数图像,运用 FLASH 课件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的关系,课堂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学生也乐在其中。
4。 优化数学学习环节。
( 1) 要学会预习。课前预习能使学生不至于盲目听课,能把握听课重点,带着问题听课,能及时发现旧有知识结构存在的缺陷。
( 2) 要学会听课。 听课要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才会有的放矢,抓住重点。
( 3) 自主完成作业。 学生作业的过程也是出错、改错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能获得愉快的成功感。
5。 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 急功近利式的教学催生弊病众多的评价方式———教师重结果轻过程、重个体轻小组、重智力发展轻情感培养,无益于学生的发展。 教师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施以激励性为主的评价,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有助于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发言、提问、交流、猜想、验证、归纳等参与活动的过程,让学生能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 除对学生个体评价外,教师还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让他们在竞争中奋勇争光,从而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师除了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进行评价外,还要对学生的兴趣、毅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在多元化评价中,教师及时指出存在的不足,也能让学生正视不足,及时弥补。 而激励性的话语,能激励士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构建生动活泼的乐学课堂,营造愉悦氛围、创设乐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课堂实效。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23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论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数学基础不同,在学习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学习差异。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照本宣科进行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到数学学习成效。基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根据教师下达的学习任务合作解决,可以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成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素养,锻炼数学逻辑思维创新能力,为后续学习活动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看来,加强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尤为必要,有助于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现状
教学定位不明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升教学成效,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是必然选择。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特性,知识较为抽象、复杂,在学习中存在较大的难度,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就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学定位不明确问题尤为典型,主要是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偏低,在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未能充分发挥原有作用,即便迎合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应用合作学习模式,仍然未能取得良好成效,教学定位出现偏差[1]。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强调学生在互动和交流中,加强彼此间的合作,提升合作能力的同时,掌握数学知识。而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是以传授数学知识,完成教学任务为主。
责任分工不明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但是,由于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知水平不高,加之缺乏教师的引导,在实际学习中未能将责任落实到小组每个成员身上,或是合作学习的责任仅仅停留在某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这就导致合作学习流于表面,未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模式优势[2]。
学生间合作不佳
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应用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有针对性进行划分,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可以高低水平搭配,这样在优等生的带领下,可以有效调动起小组学习氛围,平衡每个小组的综合实力,切实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但是,由于学生之前并未接触过合作学习,所以在实际学习活动开展中,学生各抒己见,或是未能将自身所负责的任务有效落实,导致小组合作不佳,严重影响到学习活动的开展。
针对性指导不足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中,小组成员的学习方向不明确,可能由于教师的疏于管理导致合作学习流于表面,合作学习变为了合作聊天,交流的内容同学习无关。出现此类问题原因在于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不足,学生无从下手,影响到学习成效。
2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模式
掌握合作学习的理论
为了确保是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能够有序开展,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前需要提高对合作学习理论的认知和了解,充分掌握和熟悉合作学习的理论内容。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设计教学方案,下达合作学习任务,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有序开展,为后续教学优化和完善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3]。
确定小组成员目标和责任
在制定合作学习方案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学习水平均衡。根据实际教学内�
优化教学设计形式
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教学设计形式进行动态优化,确保教学活动能够高效开展。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并非是盲目的迎合素质教育改革需求,而是需要针对复杂的数学知识组织合作学习活动,过于简单的的内容,学生凭借自学能力即可完成。
制定合作学习评价系统
教学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同样重要,主要是起到衡量数学合作学习模式应用成效,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制定合作学习评价系统,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的方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最后的评价和总结,优化和改善教学方案。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应该注重传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模式优势,促使学生可以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享受学习的快乐,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后续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期嫣。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5(17):131.
[2]陈茹。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32(18):156-156.
[3]李侠。分析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上,下旬),,13(16):203.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