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模式的类型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教学设计模式的类型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学设计模式含有几个基本的要素1

教学设计模式含有几个基本的要素

理论上说: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 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 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具体方案。 对新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认识、了解和掌握,是每一位教师首先要做的功课。

教案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案只体现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如何通过一些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达到教与学的目标的,将教学整个过程反映出来。

而教学设计是提供了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的教学研究者或教师评论、参考的教学构想,是一种具有理论性的教学指导方案。教学设计是融和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媒体理论、学科教学法等相关理论于一体,围绕课堂教学这一 中心相互交融,为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发挥综合效益。

同时应该说 教学设计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方案。预案的教学方案设计,设计研究得越到位,越接近于真实的学习过程,越具有指导性。同时要善于利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

按照常规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有这样几个基本要素: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1)指导思想和教学理论

2)教学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的设计

4)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的设计

5)教学过程的设计

a ) 教学情境的设计

b ) 教学导入的设计

c ) 教学模式设计

d ) 教学小结设计

e ) 教学板书的设计

3.设计准备阶段

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知识准备(知识背景、拓展教材)

学生准备

自身经验、能力准备

教学资源准备

在撰写教学设计前,教师应分析研究课业内容,对照课标、教参、课本,针对学生的学龄特点及知识掌握情况,弄清、弄懂、弄通教学内容与目标,教材版面编排及图片和文字内容的设计意图,理解课本上展示的学习过程和教法,便于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有效处理教材和设计教学环节。

二、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是教师教学能力体现,是作好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

1.对小学生认知心理特征的认识

1)在感知觉方面

初入小学,学生们的感知觉就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他们的听觉和视觉十分敏锐,味觉、嗅觉和触觉都已经比较发达。这些都为他们进行学习活动提供了基础和保证。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很快,准确性、系统性都在不断地提高。感知觉的有意识性、目的性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与其生理发育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发展水平还是有限的。

现在我们孩子入学之前大都要上学前班,幼儿园的大班就要与小学接轨,初步的文化知识,养成习惯等等,都有了一定的准备,这种感知觉上的发展,都还带有幼稚的儿童性。无意识性的、泛化的特点。

2)记忆能力提高

小学生在记忆活动方面表现出从学龄前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发展到有意记忆占优势的特点。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往往无意记忆占主要的地位。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有意记忆就明显得到发展,三年级之后,记忆往往都有了预定的目的,并且是在有意识的条件下进行的。与此同时,小学生的机械记忆也逐步向理解性记忆过渡。同时,随着他们年龄的不断增长,小学生的抽象记忆逐步发展起来了,大约在五、六年级,小学生的记忆活动开始从形象记忆为主导,向基于词语的抽象记忆为主导的方向发展。尽管这样,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形象记忆的特征还是非常明显。

3)想象力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想象力十分丰富,但一般需要某种具体实物的支持,具有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想象就会从形象片面、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

4)思维思辨方面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有很大发展。低年级时,他们只能孤立地认识事物的个别特征和表面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和学习活动的深入,逐渐能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种属关系对事物进行分类,进行简单的分析概括。

2.小学生的思维特征

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逻辑抽象思维的,这里说的是最一般、本质的东西。现实中,一年级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与幼儿园幼儿晚期差不多,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尽管还带有具体形象性,但基本上是初步逻辑抽象思维的。在整个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中,总的趋势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因此,儿童心理特征是指某一阶段的一般特征、典形特征、本质特征说的,而在这一阶段之初,可能保存着大量的前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在这一阶段之未,也可能产生较多的下一阶段的年龄特征。

3.小学生感觉和知觉的特点

1)小学生视觉、听觉迅速发展

2)学生以整体性感知为主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儿童,首先是对事物笼统的整体的感知,然后再进一步对各部分进行比较精细的'分析,最后才可能理解事物的关系。

4.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第一、儿童是从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兴趣,逐渐发展到对学习内容本身感兴趣。

第二、儿童的兴趣是从泛化逐步过渡到分化的。

第三、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稳定,容易变化,而且带有浓烈的情绪色彩。

第四、儿童是从对具体事物的兴趣,发展到对事物抽象因果关系的兴趣。

第五、教师对儿童学习兴趣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所以我们关注学生生理、思维、感知觉和兴趣特点和一般规律,是科学、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必要条件,也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做好学情的分析,这会使我们更加明白怎么教,如何教,目的性会更强;做好学情分析,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和做教师的基本功。只有明白自己教学工作的对象,才能做到教学有实效。才能使教学获得成功。

三、结合学生感知觉特点做好学情分析

什么是学情分析?对学生分析什么?讲完书本上的知识不就完成教学任务了吗,干吗还有进行学情分析?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是人情交流感化的过程。不明白与你授课相互配合的对象,你采用哪种方式交流,没有交流互动的课程是失败的课。

我们对学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什么?

⑴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对学生有什么的分析)。

⑵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对学生缺什么的分析)。

⑶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的分析)。

设计模式心得体会2

设计模式心得体会

7月初的一个周末,准确的说应该是7月1号周六,在网上看到一本《大话设计模式》的书,而且看到很多很好的评论,于是乎,下载了电子书看看,一下子看了几章之后,对设计模式有了个了解,于是继续上网搜些其他资料,进一步了解设计模式。。。最终结论:设计模式是个好东西,具体怎么好,一两句话是无法概括的,也是从那天起,我就决定学习设计模式,于是就看《大话设计模式》,至七月十多号,大概看了一百多页后,感觉有点难,有点看不下去的感觉,于是上网找其他的好方法,无意间发现了李建忠老师的《C#设计模式纵横谈》系列讲座,微软的Web Cast课程,主要讲解GOF的23个设计模式,每个一讲,加上一头一尾,共25讲,试听了一节课后,感觉很有用,于是就抽时间去边听课边看书,并在我的博客里写下笔记,依赖加深印象,二来可以督促我的进度。。。

三个月以来,总算把设计模式学完一遍了,原计划是两个月学完(一星期三个模式),由于。。。计划两个月学完实际花了三个月,感触多多,收获多多――对C#语言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OO的思想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下一步在设计模式方面的计划:巩固并运用设计模式,巩固:把《大话设计模式》,《设计模式》,《设计模式――可复用的面向对象基础》,《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这些书再结合起来系统的看一看,当然还会去买一些我手头上没有的关于设计模式的书;运用:部门前几天也提倡用C#来改版VB程序,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正好有机会把理论的东西在实际中应用,理论加实际――唯一的学习方法。。。

下面对各个模式再简单总结一下:

1、创建型模式:

Singleton:解决的是实例化对象的个数的问题,比如抽象工厂中的工厂、对象池等,除了Singleton之外,其他创建型模式解决的都是 new 所带来的耦合关系。

Abstract Factory:创建一系列相互依赖对象,并能在运行时改变系列。

Factory Method:创建单个对象,在Abstract Factory有使用到。

Prototype:通过拷贝原型来创建新的对象。

Factory Method,Abstract Factory, Builder都需要一个额外的工厂类来负责实例化“一边对象”,而Prototype则是通过原型(一个特殊的工厂类)来克隆“易变对象”。

如果遇到“易变类”,起初的设计通常从Factory Method开始,当遇到更多的复杂变化时,再考虑重构为其他三种工厂模式(Factory Method,Abstract Factory, Builder)。

2、结构性模式

Adapter:注重转换接口,将不吻合的接口适配对象,用于旧代码复用、类库迁移等。

Bridge:注重实现抽象和实现的分离,支持对象多维度的变化。

Composite:注重同意接口,将“一对多”的关系转化为“一对一”的关系,屏蔽对象容器内部实现结构,实现对象和对象容器使用的一致性。

Decorator:注重稳定接口,在此前提下为对象扩展功能,实现对象功能的扩展,避免子类膨胀。

Facade:注重简化接口,屏蔽各子系统的复杂性,提供更高层接口供客户访问。

Flyweight:注重保留接口,在内部使用共享技术对对象存储进行优化(通过共享大量细粒度对象,提供系统性能)。

Proxy:注重假借接口,通过增加间接代理,实现更多控制,屏蔽复杂性。

3 、行为型模式

Template Method:封装算法结构,定义算法骨架,支持算法子步骤变化。

Strategy:注重封装算法,支持算法的变化,通过封装一系列算法,从而可以随时独立于客户替换算法。

State:注重封装与状态相关的行为,支持状态的变化,通过封装对象状态,从而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

Memento:注重封装对象状态变化,支持状态保存、恢复。

Mediator:注重封装对象间的交互,通过封装一系列对象之间的复杂交互,使他们不需要显式相互引用,实现解耦。

Chain of Responsibility:注重封装对象责任,支持责任的变化,通过动态构建职责链,实现事务处理。

Command:注重将请求封装为对象,支持请求的变化,通过将一组行为抽象为对象,实现行为请求者和行为实现者之间的解耦。

Iterator:注重封装特定领域变化,支持集合的变化,屏蔽集合对象内部复杂结构,提供客户程序对它的透明遍历。

Interpreter:注重封装特定领域变化,支持领域问题的频繁变化,将特定领域的问题表达为某种语法规则下的句子,然后构建一个解释器来解释这样的句子,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Observer:注重封装对象通知,支持通信对象的变化,实现对象状态改变,通知依赖它的对象并更新。

Visitor:注重封装对象操作变化,支持在运行时为类结构添加新的操作,在类层次结构中,在不改变各类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类实例的新的操作。

正确对待模式:

设计模式建立在对系统变化点的基础上进行,哪里有变化,哪里就应用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应该以演化的方式来获得,系统的变化点往往是经过不断演化才能准确定位。

不能为了模式而模式,设计模式是一种软件设计的软力量,而非规范标准,不应夸大设计模式的作用。

------------------

从一开始学习设计模式至今已半年有余了,第一次接触设计模式是一次不经意间在网上看到《大话设计模式》一书,看了前言了第一章后,就感觉到其诱惑力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说,是无比巨大的。大概是去年十月份的时候,部门决定成立读书会,系统学习设计模式。

通过学习设计模式,除了学习到“一些设计模式”,还让我进一步熟悉、巩固了面向对象思想,进一步熟悉了C#语言。。。我曾多次设想,我们如果引入面向对象思想,并结合设计模式来重写或改善我们的系统(必须重写,虽说设计模式只是一种思想,语言只是实现而已,但是选择一门好的语言,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而VB6在面向对象方面却有很大欠缺甚至不具备其条件),那么我们的系统将会像目前一样需要那么多人来维护吗?

《大话设计模式》一书其实是对GOF的'《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一书的“翻译”,让人更容易理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软件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模式”,在某种特定环境下,用最好的设计方法(代码高内聚,低耦合,使其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达到我们的目的,或许其方法有很多很多,但是寻找到最好的方法却不是件容易的事,设计模式是对前人的设计经验的一个总结,告诉我们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这样的设计师最好的,学习设计模式有助于我们在设计软件的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

我对GOF的23个设计模式虽然都有看过,但是只有理解,实现,应用及思考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其精妙之处,至今体会较深的有以下几个模式:1. Strategy――封装系列“算法”,让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换,“算法”并不是单指数据结构中的算法,在实践中,它几乎可以封装任何类型的规则,这使得策略模式的运用极其广泛;2. Template Method――有人说是用的做多的模式,只要有抽象类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这个模式,它通过把不变行为移到父类中去,去除子类中的重复代码,从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代码复用平台;3. Facade――提供了对基础架构的统一访问,减少复杂性,在Web编程者中的三层架构,就是此思想,每一层都封装好一部分功能,提供给上一层统一的方法调用,整个Framework体系就是Facade模式的封装,随着升级到,越来越多复杂的高级功能被封装,可以说Facade无处不在;4. Abstract Factory――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它们具体的类,咋一看,太抽象了,说个例子,在三层架构中,BLL层对DAL层的调用会直接用到DAL层中的类,如果DAL层是分别对SQL Server,Oracle的访问,BLL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实例化哪一个DAL层中的类,我们又希望在两种DAL层切换时,BLL层和UI层都不做改变,那么可在BLL层和DAL层中增加接口层(体现了“抽象”的精神,或者说是“面向接口编程”的最佳体现)和抽象工厂(DALFactroy),让它来实例化DAL层中的实例;5. Singleton――确保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如单件窗体,点一下Menu,弹出一个窗体(实例),在关闭这个新窗体之前,再次点击该Menu,不会再次出现同样的弹出窗体(实例)。。。篇幅有限,其他模式或多或少都有点感觉。

最后,引用《设计模式解析》书中的一句话:设计模式体现的是一种思想,而思想是指导行为的一切,理解和掌握了设计模式,并不是说记住了23种(或更多)设计场景和解决策略(实际上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笔财富),实际接受的是一种思想的熏陶和洗礼,等这种思想融入到了你的思想中后,你就会不自觉地使用这种思想去进行你的设计和开发,这一切才是最重要的。

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研究论文3

混合式教学设计大致分为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知识为重点,注重教师如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和MOOC教学模式,设计了从创建MOOC课程网络教学资源、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开发教学模块、教学实施、测评反馈四个环节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充分将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对教学环境的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选择合适的教学课件进行学习。将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英语写作教学,该模式在写作的各个阶段强调学生的主体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系统看作学生学习活动的序列,教师和学生分角色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活动为导向的多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该模式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选择和设计学习活动,学生从活动中获得知识。以计算机基础课为例,设计了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采用“知识类型分类和教学目标分层”的教学设计方法,并通过各种小组活动的开展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3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多数大学和高职院校对混合教学优势的认识逐渐加强,都相继开始实施混合式教学,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的方面有:定义、模式、策略、原理,但对混合式教学的学习效果、影响因素、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研究相对较少,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操作方法,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目前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在理论层面上研究的比较多,在实践方面研究的比较少。第二,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不够准确,影响了教学质量。第三,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并行,致使学生自主能力下滑。第四,盲目追求教学资源的数量,增加了认知负荷和学习压力;第五,现有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力的提高有所限制,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参考文献:

[1]杜淑娟。论混合式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开展[J].教育与职业,(14):83-84.

[2]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3):1-6.

[3]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

湘教版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4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完成四幅图的教学。第一幅图,是图1-1-2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本图首先要让学生读出人口增长的特点:一是人口不断增长,二是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接着引导学生将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分成三个阶段,分析每个阶段的特点及原因。第二幅图,是图1-1-4人口增长模式图。本图首先让学生读出三条线的不同含义,尤其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不同,另外,粗心的学生可能将总人口变化趋势错读成人口自然增长率,所以也要特别指出,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图中能否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接下来,引导学生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为每个阶段命名,并思考为什么此阶段出生率(或死亡率)发生变化,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最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进一步了解不同阶段的典型国家或地区。第三幅图,是图1-1-5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首先帮助学生了解图的阅读方法(横轴、纵轴)以及含义(年龄、性别结构),接下去引导学生观察从第二阶段到第四阶段塔基和塔顶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发生如此的变化,最终提问这样的变化会导致什么样的人口问题发生,并由此导入第四幅图的学习。第四幅图是图1-1-6 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图,通过本图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并进一步探究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按照以上思路,教学实施比较顺利,但在批阅作业时发现,依然有大部分学生将我国的人口增长阶段错答为第三阶段,一方面说明课堂组织教学需要加强,学生听课的质量需要提高,另一方面说明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两点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注意。

22 592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