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优质5篇)
【导言】此例“人教语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优质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人教语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第一篇】
1、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熟悉课文情节,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对比,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学生能总结本文的主题,并教会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3、学会运用人物动作、语言、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高,学生语文考试合格率高,但是仍然有一些学生比较懒惰,自觉性差,教学时采取简约的教学方法,达到训练学生能力的目的。
3、重点难点
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学生能总结本文的主题,并教会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2、学会运用人物动作、语言、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4、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语言导入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但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他的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吴敬梓的小说《范进中举》。
活动2测试自学检测
1、介绍作者,之后完成练习册2题。齐读三遍,注意识记。
2、给下列加点横线的字注音作揖()带挈()腼腆()星宿()商酌兀自()长亲()桑梓()忌讳()
3、解释下列词语,并在括弧里注音带挈:提携。倒运:倒霉。腆着:挺着。央及:恳求。舍与:施舍给,赏给。商酌:商量,考虑。桑梓:家乡叙功:评功
4、本文分几部分?请归纳段意(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
5、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复述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请四名学生叙述)
活动3导入自主探究,导学达标
1、小说的中心事件是什么?(范进中举) 2、围绕这个中心事件,作者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写了哪两个时间段的情况?(中举前和中举后)
3、分析人物形象
(1)这篇小说都写了哪些人物?(请学生回答)
(2)众多的人物中,想一想谁是小说的主人公?
活动4导入精彩赏析
(1)范进是作者浓墨重彩刻画的一个人,你认为文章中关于范进的描写中,哪个情节最精彩?明确:范进喜极而疯
(2)作者是怎样刻画的?(小组合作解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几层?试归纳。
第一层写昏厥,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描写,用“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嗷’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好了”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第二层写疯跑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几个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第三层写跌倒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四层写疯走上集“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范进的疯态。请一名学生找出范进中举喜极发疯的表现的动词,说说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学生动笔做题,教师巡回指导,之后,学生展示。之后教师归纳,教给方法。(四层法即手法描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有什么好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描写了范进在受尽百般屈辱后突然听到中举消息后,喜悦至极发疯,可笑癫狂的场景,表现了范进热衷功名富贵,利欲熏心的性格特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精神的毒害,批判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5、从以上变化对比和具体分析中,可以看出范进是个怎么样的人?学生动笔归纳。师生探究明确: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沉迷仕途,热衷功名富贵,利欲熏心,总是习惯的“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中举后,他判若两人,圆滑世故,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耽误了大好年华。
6、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师生共同探究得出: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滚滚来。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精神的毒害,批判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活动5练习训练提升
训练提升:学生完成练习册题目3、4、5、6,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做练习。
活动6讲授小结
封建科举制使落第者贫困潦倒,同时也使及第者飞黄腾达,范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封建科举制任意摆布读书人的命运,造就了一大批精神空虚、人格沦丧的人,甚至毒化了整个社会,一个缺乏良知与真诚支撑的社会是令人恐怖的,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的人物的性格、命运注定是扭曲的,这或许就是范进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的社会认识价值所在。下节课,我们将分析胡屠户、张乡绅的人物形象,并探究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
活动7作业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七题。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第二篇】
范进中举
目的要求
运用夸张、对比手法形象地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中心。
了解典型材料对刻画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欣赏文章的讽刺艺术。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课文解析
注音释义
作揖(yī) 行(háng)事 醺(xūn) 腆(tiǎn)
啐(cuì) 星宿(xiù) 讳(huì) 绾(wǎn)
带挈(qiè):提携。文中的意思是“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体统:规矩。
见教:指教(我)。“见”字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舍与:施舍给,赏给。
央:恳求。
局不过:碍于情面,虽然自己不愿意,也只好屈从。
小心:文中是顾虑的意思。
兀自:只管。
桑梓(zǐ):家乡。
轩敞:宽敞。
内容主旨
本文节选自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2):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侧重描写胡屠户的倨傲。
第二部分(3—12):写范进中举后“发疯”、“治疯”和张静斋的拜访,在对比中表
现整个社会各色人等的形象。
本文的中心是:课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写作手法
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范进中举惊喜的发了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的手法,但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真实可信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
对比手法主要运用于描写胡屠户这个人物。作者写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用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性格。
文中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维的话,占了很大的篇幅,
通过语言描写,把这个市侩形象栩栩如生的勾画了出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范进的语言也随着他的身份、地位的变化而不同。范进中举前,对胡屠户的训斥只是“唯唯连声”,低三下四的说:“岳父见教的是。”表现了他的迂腐、无能和逆来顺受。中举以后,他不再称胡屠户为“岳父”而改称“老爹”了。张静斋拜会范进时,用了那些表示最亲密友谊的词语,充分表现出这个老奸巨滑的乡绅的拉拢手段。
典型材料对刻画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写文章,特别是写小说,讲究选用典型材料来刻画人物形象。课文为塑造范进这个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形象,精心选用了不少典型材料。如范进进学、胡屠户贺喜一段,主要写胡屠户将范进训得唯唯诺诺;范进借钱、胡屠户唾骂一段,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胡屠户的欺贫爱富;范进中举,乐极发疯一段把范进的疯态写得活灵活现,让人们从中看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胡屠户壮胆掌打范进一段则和前文唾骂范进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刻画了胡屠户的市侩形象;张静斋拜会范进一段,与上文的情节相得益彰,点明范进发疯的真正原因,使人们明白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重点语段研读
语段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林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研读
这一段人物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跃然纸上。作者主要运用了两种技法,一种是多层次的细节描写,一种是侧面烘托。
范进欢喜疯了的过程,分作四层。第一层写昏厥,第二层写疯跑,第三层写跌倒,第四层写疯走上集。范进的疯,是因喜而疯,范进的喜,是喜至于疯。作者紧紧把握这一特点,逐步展开。四层中,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几乎一以贯之,又略有起伏。范进的语言描写,前两层中用反复手法作了安排。反复中又有变化,前一处用“好了”,后一处只用一个“好”字,冲动的劲儿又有区别,足见用词的细心。
侧面烘托有两种,一种是零星的穿插在范进喜疯的每个过程之中,一种是集中的安排在正面描写之后。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用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进飞跑的疯狂,用众人拉他不住的动作,烘托范进的那股疯劲,一处处衬笔都突现了中心人物。
语段
范进看了众人,说道:“我怎么坐在这里?”又道:“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梦里一般。”众邻居道:“老爷,恭喜高中了。适才欢喜的有些引动了痰,方才吐出几口痰来,好了。快请回家去打发报录人。”范进说道:“是了。我也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范进一面自绾了头发,一面问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脸。一个邻居早把那一只鞋寻了来,替他穿上。见丈人在跟前,恐怕又要来骂。胡屠户上前道:“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来劝你的。”邻居内一个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又一个道:“老爹,你这手明日杀不得猪了。”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你们不知道,得罪你们说,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想着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说罢,哈哈大笑。众人都笑起来。看着范进洗了脸,郎中又拿茶来吃了,一同回家。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研读
本段主要描写了邻居和胡屠户的媚态。先是写了众邻居说话恭敬,接着写“一个邻居早把那一只鞋寻了来,替他穿上”,大献殷勤,谄媚之态清晰可见。段中又极其精彩地描写了胡屠户的一番无耻的恭维,有前面臭骂范进尖嘴猴腮的话,胡屠户的恭维更显得厚颜无耻。“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用“低着头”的形体动作来显示心灵的卑劣。写上次数,讽刺味儿更足。
测试题与答案
测试题
一、作家与作品填空
《儒林外史》是一部 长篇 小说,共 回。作者 ,字 ,
安徽省全椒县人, 小说家。
二、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
才去不到两个时候,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
两个时候:两个时辰,即四个小时。
岳父见教的是。
见教:指教(我)。
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
拙病:倒霉的病。
胡老爹,这个事须是这般,你没奈何,权变一权变。
权变:使权力发生变化。
三、下列加点的词含有什么意味,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
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答: 。
四、对下面对比的写法理解正确的是( )
中举前:范进到城里乡试回来,家里已饿了两三天。到出榜那日,家里没
有早饭米,母亲已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范进慌忙抱了鸡到集市上去卖。
中举后:邻居纷纷送来鸡、蛋、酒、米,张乡绅上门赠银送屋,胡屠户送
来几千钱祝贺。
A) A) 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同情可怜者,扶危济困的社会风气。
B) B) 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尊重知识,崇尚才学的社会风尚。
C) C) 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D) D) 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势利、冷酷的关系。
答案
一、章回体 讽刺 55 吴敬梓 敏轩 清代
二、D
三、讽刺意味 贪婪、虚伪
四、D
资料窗
作者
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自称秦淮寓客,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生于豪门巨族,却厌恶科举,不慕荣利。他的一生,经历了由富裕而贫穷的过程。他受尽冷遇,体察到炎凉世态,看到官吏徇私舞弊,土豪劣绅横行乡里,膏粱纨绔平庸无能,举子利欲熏心,他便在《儒林外史》中对这些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批判。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这部书由许多故事连缀而成。贯穿全书的主题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人教语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欣赏讽刺艺术。
2、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口头表达等能力。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民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文章内容,欣赏讽刺艺术。
2、范进发疯的原因及文章主题的理解。
教学准备
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对联导入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二、自学
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
商酌(zhu) 星宿(xi) 狗血喷头(pēn) 带挈(qi) 长亲(zhǎng) 行事(hng) 腆着(tiǎn)
兀(w)自 绾(wuǎn) 轩敞(xuān chuǎng) 作揖(yī) 醺(xūn) 啐(cu) 讳(hu) 带挈 桑梓(zǐ)
2、积累下列词语:
①俱各欢喜
②拱手作揖
③千恩万谢
④尖嘴猴腮
⑤不省人事
⑥淋淋漓漓
⑦喜从天降
⑧今非昔比
⑨万贯家私
⑩唯唯连声
3、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又号文林山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他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直不利,到三十岁还没考上举人。由于科场不顺和家道衰落,使他饱尝了世态炎凉,逐渐认识了八股科举的腐朽糜烂,产生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就是在作者这样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上写成的。
4、感知内容:
①故事涉及到的人物(主要人物是?)
②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并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③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
家境、地位、本人态度、他人态度
④造成这一切变化的根源是什么?(封建科举制度)
⑤按故事情节的发展讨论分析文章结构:
可分为中举前和中举后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写范进中举之前的情况,侧重描写胡屠户的倨傲。可分两层:范进进学(中了秀才)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范进向胡屠户借盘费应乡试,遭到拒绝和辱骂。通过这两件事,写出了范进中举之前生活的艰难困顿和社会地位的卑微低下。
第二部分,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举以后社会地位显著变化。对封建士子醉心功名利禄的丑态作了辛辣的嘲讽,并深刻地揭示出他们热衷科举的社会原因。
这一部分分三层:范进发疯;胡屠户治疯;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
三、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
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探究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1、为什么范进会对科举如此痴迷?中举后又为什么会疯了?
因为一旦中举,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境况,功名富贵马上就会到来。
前一刻范进还无米下锅,马上就说他中了举,几十年朝思慕想的功名富贵到手了,时间太短而变化太大,所以范进会疯了。
2、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四、质疑
再读课文,自由设置疑问,师生共同探究,合作解决。
五、自测
1、请大家把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行为、语言及对范进的态度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性格特征。
第2课时
一、导入
复习上课时内容,导入本课时内容。
二、自学
1、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
(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三、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
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探究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1、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其他几个人物又表现出怎样的性格特点?
范进:主要是两点:
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
②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胡屠户:欺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后)的市侩形象。
张乡绅:急于结交新贵,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和目的的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性格。
2、课文中对比的运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通过对比,讽刺鞭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过人物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分的对比,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举人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这个形象却是:穷酸、疯颠、荒唐,丑态百出,对比十分强烈,岂能不教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从而收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
②通过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因情势的不同而前后语言行动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对比,来达到讽刺的目的。
中举前后在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完全两样。中举前,范进去向胡屠户借盘费,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凶神似的样子简直令人发指。中举后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这一打一骂相映成趣,讽刺鞭挞何等深刻,胡屠户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
③通过人物的言词与截然相反的事实之间的对比,来揭示人物丑恶的灵魂,取得良好的讽刺效果。
3、谈谈你对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的理解。
以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范进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先前的岳父到中举后的老爹。
运用细节描写、侧面烘托。如范进发疯的过程。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胡屠户为女婿扯衣服后襟,拿银子时的动作等。
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范进中举惊喜得发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并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会有实情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痴如醉,惊喜若狂。因而是真实可信的。
四、质疑
再读课文,自由设置疑问,师生共同探究,合作解决。
五、自测
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作一个总体比较。从三方面进行比较:
①人物和主题思想:范进与孔乙己同是读书人,一个到晚年终于中举而发疯,一个始终没有进学,潦倒而死。从思想性格方面来说,他们都热衷于功名,迂腐可笑,麻木不仁,可悲可怜。因此,这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摧残他们的精神,摧残他们的肉体。
②作者的态度和讽刺手法:《范进中举》和《孔乙己》都运用了讽刺手法,但又有区别。前者是对主人公(范进)尖锐的嘲笑,那抱着鸡,手里插了草标的形象,那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后者对孔乙己的嘲讽,严厉而冷峻,却并不显露,那又脏又破的长衫,那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绘得那样淋漓尽致。
③表现手法:《范进中举》主要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而《孔乙己》则选取人物一生中几个富有表现力的片断,放在 一个典型的环境里,去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六、自结
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第四篇】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黄河中学 刘春英
一、 设计依据
1、 教材分析:《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的传统名篇,作者以及漫画式的笔触,塑造了范进这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扭曲了灵魂的腐儒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当时社会众生相,在讽刺科举制度的同时揭露了社会的世态炎凉。
解读人物是读懂小说的主要途径。首先要将人物放回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解读。第一课时主要和学生一起分享资料,了解《儒林外史》、吴敬梓、科举制度等,分析其社会背景。第二课时从探讨范进中举的悲喜剧入手,把握人物形象,深层探究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题思想。同时,引导学生品味小说幽默讽刺的语言,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学生基础分析:初三的学生已经接触过小说学习,基本了解小说的三大要素,并能够自行分析人物形象,但是对于人物的深层把握还需要老师很好的引导。
3、教学任务分析:《语文新课标》对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文学作品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因此我对本课的把握是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文中人物形象,把握情节,联系小说的写作背景去认识小说的主题,认识社会。
新课改还指出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恢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和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讨论。因为班级中学生层次存在的差异,我在设计问题时也照顾到各层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每个人都觉得有话可说,能更好的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积累字词
了解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2.能力目标
分析范进、胡屠户的性格特征,理解其典型意义。
掌握文章所运用的讽刺手法,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德育目标
认识科举制的罪恶,了解其对知识分子灵魂的毒害。
教学重点
1、感知主要人物形象范进,理解范进形象的典型性。
2、欣赏本文的讽刺手法,体味对比、夸张与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认识范进所处的典型环境。
2、探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人格的解构。
教学方法
文献法 讨论法 点评法 赏读法
学法指导
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科举制度,《儒林外史》及其创作背景,阅读《儒林外史》其他章节,与课文联系起来思考。
课时安排 3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语设计
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资料介绍相关内容,互相补充。
学生概括,互相补充
学生思考,各抒己见
学生从文中找出人物前后变化,分析众人物形象
学生自由发言,注意人物刻画的方法以及精彩之处不同表现手法的运用。
学生将片段与《范进中举》进行比较,发现艺术手法上的共同之处。
(二)相关资料
学生介绍吴敬梓、《儒林外史》,老师补充。
结合课外资料,了解科举制、八股文。
(三)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
1、听读课文,正音正字。
2、概括故事情节
概括故事时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即可,一个中心事件:范进中举,喜极而疯;两类人物变化:范进和周围的人们,包括胡屠夫、众乡邻、张乡绅。围绕范进中举,讲述中举前后个人的变化。
3、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思考“范进中举,是喜还是悲?”
第二课时
(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二)感知人物形象,探究主题。
1、范进中举,是喜,还是悲?
喜——经济状况好转、社会地位提高
悲——35年挣扎的悲哀,受科举摧残至深
总结人物形象,范进是一个迂腐而又虚伪世故,被科举扭曲了灵魂的读书人。
(多媒体显示,补充“周进”片段)
※不仅范进中科举之毒,封建社会的读书人都被科举所戕害。
2、我看众生相
(1)小说中,范进喜极而疯,仅仅是读书人的范进“失常”吗?他周围的人是否都是“常态”呢?
分析众生相
胡屠户:前倨后恭
众乡邻:漠不关心——热情帮忙
张乡绅:不识范进——送银赠房
(2)补充“周进中举后”片段
※不仅是范进周围的人变化大,而是整个社会太功利,反映的是社会的悲哀。
小结:病态的科举制度,病态的读书人,病态的众生相,病态的社会。
(三)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赏析讽刺艺术。
1、你认为小说中的哪个人物刻画最为精彩?
2、小结:文中作者都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学生列举)
对比,夸张,细节——讽刺艺术
(四)拓展延伸,感受名著魅力,充分认识科举制度的危害,体会讽刺的艺术效果
多媒体显示“严监生将死”片段。
作者刻画严监生主要从动作、神态两个方面进行描写,严监生临死时念念不忘的是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这件事充分揭示了他吝啬的本性,使他成为文学画廊里一个不朽的形象。
和《范进中举》一样,“严监生片段”主要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达到讽刺的效果。
(五)课堂小结
文章为我们展现了范进等人的丑态,鞭挞了封建社会期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人情事态,对我们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有重要意义。科举制度促成了中国古代文人人格的解构与重构,是中国文化的一次浩劫,对社会文明的严重侵害,值得我们深思。
(六)布置作业
1.请设计一个场景,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反映人物的某一性格特征,并且用到本文运用的手法,达到讽刺的效果。(300字左右)
2.课外阅读《儒林外史》的其他文章,感受名著魅力。
人教语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过程与方法: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手法;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古代小说的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我国封建社会,要改变个人命运,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科举考试,凭“四书五经”才能敲开仕途的大门。可惜有人中举了,却疯了,他就是范进。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感受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答案示例:全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11段):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2、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答案示例: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说“好了”是因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第二层写疯跑: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第三层写跌倒: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三、研读分析
1、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答案示例: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2、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答案示例: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邻里没有周济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
3、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课文用什么手法写出这些变化?
答案示例:小说运用对比手法,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写周围人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范进未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中举后乡邻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邻居来帮忙。表现了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滔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4、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案示例:讽刺。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本文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细节描写直接写实三种讽刺的表现形式。
(1)对比:范进中举前后在贫富、哀乐、荣辱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在人物关系上是“冷”和“热”的鲜明对比,以及范进本人从唯唯诺诺到圆滑世故的变化;
(2)夸张: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一巴掌居然能治疯;
(3)细节描写直接写实:白描式的细节描写,如“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前后对比的细节描写,如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离开范进家时“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离开范进家“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夸张性的细节描写,如屠户打了一巴掌后,手掌弯不过来;对范进的细节描写,卖鸡时和发疯时的表现,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下文人的迂腐、病态和畸形的心理。
四、课堂小结
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本篇课文的核心在于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福建教师招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
上一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精编4篇】
下一篇:《秋思》教学设计【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