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优秀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第一篇】

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整个教学认识过程中,主体是学生,要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播放了多媒体课件《龟兔赛跑》,乌龟围绕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花坛跑,兔子围绕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花坛跑,它们同时到达终点,请同学们帮它们算算谁跑的路程长。这道题就是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通过观看这个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了数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操作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在学完《圆的面积》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厘米,现将这个三角形abc沿一条直线滚动一周求a点所经过的路程长度(图形略)。看着学生满脸困惑的样子,我说出了四个字“动手操作”,学生便纷纷剪下一个等边三角形,按题的要求动手操作起来,一会儿学生便根据自己的操作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解答完后,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求b点和c点所经过的路程。这样的动手操作实践把此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体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巧施教学方法。

出自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开展小学数学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上获得成功,就要想办法让每个小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用“活”教材。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如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

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我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在学习“米、千米”的教学中,我领着学生去操场上数步伐,估计长度等。

巧施教学方法。

出自

如“看谁算得快而准,“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人是可以激励的,也需要激励,通过激励,小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学习效果就会更好。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第二篇】

1、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老师们为了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需要积极的做好备课工作,将上课时要讲的内容准备充分,这就需要老师将教材钻研透彻,利用好教材这个重要的教学工具,将要讲的知识整合成系统的网络,从而准确的讲授给学生,老师还要研究好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主动的与学生们交流,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和每位同学的特点,考虑同学们在学习过成中会遇到的问题和同学们的学习思路,从而为课上的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也为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提供帮助。

2、课堂上全心投入,面向全体同学,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

老师在课堂上要积极的引导每一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老师还要充分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娱乐课堂气氛和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等方式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老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同学们的个性差异,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同学,使他们不被忽视。

3、课后关注学生的学习,耐心辅导前来问问题的学生,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课后老师也要关注同学们的学习,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学习上落后于他人的学生,老师要帮助他们积极寻找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逐渐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每一位老师都会遇到的,要处理好这一问题,需要老师做出很大的努力,因为他们很有可能因为学习落后于他人而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最终真的成为一名差生,以致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老师应该从他们的心理出发,跟他们谈心,燃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并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学习上的辅导,老师还可以找学习好的学生来帮助学习困难生,对他们进行辅导,这样不仅帮助了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好的同学的能力,使他们得到了锻炼,也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了解的更加的透彻。这样,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就会逐步的提高,并且还能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质量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第三篇】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如果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一套知识的学习肯定会有难度,如果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的话又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一起对知识进行探究、总结,既能活跃课堂的氛围,又能提升教学的效率。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呢?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成立合作小组,小组内的每位成员都要分享自己是如何进行计算的,所有成员发言完毕大家再进行总结,筛选出好的教学方法、摒弃错误的计算思路,这样一节课下来,小组内的每位成员都能有所收获。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每个小组内都要确保有一位能够带领大家进行学习、总结的领头羊,同时也要参考学生的意愿,看看学生更愿意在哪个组进行学习。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然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处于一个培养的阶段,如果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学习的话肯定会有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合作教学的模式提升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质量。

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习内容。

在数学课堂上,小学生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自身,对于知识的吸纳和理解,也主要依托于自身的主动学习行为,因为教师的讲授如果到学生那里变成被动接受,那么学生的思维便不会被调动起来,也就无从建构起高效课堂。如在学生对“圆”面积计算方法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引导可依托之前讲授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梯形、三角形、长(正)方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皮尺、4米长绳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分析“相同周长的图形,哪种图形的面积最大”。

引导学生分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由一根绳子围成不同的长(正)方形、三角形、圆等,记录其面积,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分析并得出相关规律。在学生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以及讨论后,总结出“相同周长的图形,圆围成的面积最大”的结论。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互助合作、交流讨论,增强学生学习参与度,提升数学学习素养。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第四篇】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一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我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改掉过去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讨、讨论、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使得教学气氛和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多想一想,多看一看,多做一做,多说一说。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化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还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计算器的认识》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计算器,我先让他们自己任意计算,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是如何操作的,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个算式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算起来,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让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肯定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当我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形象,逼真的动感,迅捷的切换吸引了学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认清课堂的主体。

教师尝试过很多方法来提高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堂效益,但是大部分都没有成功,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课堂的主体是谁,即使方法改变了观念也没改变,所以课堂效益从真正意义上来说根本没有得到改变。小学课堂的节奏之所以要依靠教师来把握,是因为小学生没有能力来判断自己哪些方面已经学好了,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所以必须依靠教师的判断来让他们的课堂更有效率;教师在教学时多问学生该怎么做,在教新知识点时,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疑惑,但是他们往往习惯闭口不谈,四年级的小学生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思考能力思考一些问题,但其实他们并没有,既然学生不说,教师就要主动问。

比如问学生你们知道该怎么解决吗?这种问题我们该用什么方法呢?如果学生会做一定会给出相应的反应,教师就可以明白这种类型的题目他们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所以不用在这上面浪费太多时间,如果学生不会课堂就没什么反应,教师就要在这个知识点上多费一些口舌,慢慢推导。最后,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些耐心,在学习中难免有的学生学得好,有的学生学得差,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分辨能力,如果教师再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冷眼相对,那么他们就更加融不到课堂中。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益就要针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把他们也当做课堂的主体,通过改变他们对教师的看法从而改变对数学的学习态度,这样对提高课堂效益有很大的帮助。

敢于并善于做出教师角色转换。

长期以来,因为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而形成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需要。作为小学教师,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首要的是敢于做出自身教师角色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上要进行创新,重视学生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讨论、探讨,实际动手操作,相互帮助,真正树立学生是课堂核心的观念。

具体而言,要实现教师角色转化,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切实转变数学教学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尝试着让学生进行课堂分组讨论和合作,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和指导,教学效果必定会有显著的改变。二是数学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知识素养,由单一型教师向综合型教师转变。数学教师不能针对数学教学而只讲数学教学,实际上,教师的知识素养应当包括专业知识素养、文化知识素养和教育知识素养等方面的内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可能涉及多门学科和知识,也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尽力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要求。为此,数学教师要以继续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拓宽自身获取文化知识资源载体的渠道,提升自我的知识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综合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快速成长。三是要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向引导者,作知识平等的交流者和朋友。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敢于改变传统高高在上的身份,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合作学习。真正坚持“以学生为本”,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通过教师主导者向引导者身份的转变,逐渐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四是要由教学的灌输者转变为服务者。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课堂师生互动。

教学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完美的结合到一起,这样课堂效率才会得到最为可靠的保证。而长久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缺乏主体意识,而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味地将课堂教学安排的过于紧凑,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思维的惰性。因此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教师首先要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明确下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这样师生之间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够完美的结合起来。

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之中,由于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动力还是多半来自于兴趣,因此教师就要牢牢地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注重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以此为基础来带动学生对于这门学科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师也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一种相对放松和愉悦的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会更高,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当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那么整体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也就会随之提高。

对学生延迟评价,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应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丰富想象力,腾出自由的场地。在学生一头提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比如在较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的练习中,有一题“一堆煤实际每天只烧吨,比计划每天节约吨,这堆煤计划可以烧96天,实际可以烧多少天?”学生误列为:()x=×96,这时,教师就可利用延迟的原则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自纠。你是根据什么列等式的?式中()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怎样理解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吨?那么()表示原计划每天用煤量吗?要求原计划每天用煤量应该怎样列式?(+)与谁相乘才是正确的?通过上述问题的思索,将本来要教师讲解分析的难点,变为学生自己探索的内容。在探索中学会思考方法,培养自我纠偏的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真理。”在教学中,教师可应用错例,及时地放大错例,或设计相应的选择、判断题,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探索中不仅“知其错,而且知其所以错”。只有对“错例”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同,探寻“病根”,才能对症下药。

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自身价值。

首先让学生懂得,他们的一言一行、方方面面,无不体现着自身价值。把好的方面展示给大家,得到大家的认可,是让人多么高兴的事啊!从现在开始,你们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们的进步会很大,进步就说明你们的价值提高了。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健康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是产生课堂良好气氛的前提条件。因为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为此,教师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所有注意力都应集中到学生身上,用热情亲切的目光环视学生,向学生问好宣布“上课”,每说一句话都得认真投入情感。课堂上教师的高度投入,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学生的积极参与又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行为,以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情绪状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最佳的教学环境。

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

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能使学生在良好的交往中逐渐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真诚与他人友好相处的优良品质。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拓展思维,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益。

采用游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学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我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就都是好方法。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第五篇】

许多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不同程度的引入新的教学方式与手段,避免了以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教学成果。特别是通过训练学生课堂操作能力,巩固了学生数学知识,提高了对数理的运用水平。

在实施学生课堂动手操作前,作为课堂教学设计者的老师,要将素质教育同数学教学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明确教学目标。一方面借助在课堂中创设的情景,通过有目的、计划的引导学生参与动手操作,教会他们多方观察、分析认识事物间量化规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力,从而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长方形时,可先让小学生们画出自己心中的“长方形”,然后对所有的画图进行分析,总结出长方形的共同特征。另一方面,训练动手操作,要联系学生感兴趣的客观实物、教具和实验,根据年龄特征,循序渐进的设计操作难度,侧重对实物的认识面,使学生能够在老师指导下,建立起丰富的想象力空间。

二、准备课堂动手操作的教学任务。

动手操作是训练小学生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实践过程,老师应坚持对学生课堂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创设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情景意图、内容及顺序,从而实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其获取知识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能力[1]。

教学情景的创设是重要的环节,关系到能否调动小学生的兴趣点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首先要找到情景创设与教学内容的准确切入点,切忌牵强、生硬、不科学,如有的老师将情景创设牵强到节日上做文章,向学生灌输品德教育,结果毫无意义。其次是创设的形式是多种渠道,杜绝千篇1律、单凋重复,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自觉地积极参加。

创设情景内容要掌握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题材。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老师指导下,进入角色进行实践操作。其通常的内容有:低年级使用直尺画线制表,中高年级测量面积、角度、温度等,推导一些计算公式的实验等等。例如:对低年级学生讲授二位数与一位数相加时,27+9可让学生举起自己的双手,从28开始数9个指头即可得出答案36,6+47也是从48开始数6个指头得出答案53,以此内推,此种教学方法简单、新颖且有创意,减少了学生原来进位加法算错的习惯。

创设情景的操作顺序要具有逻辑性,否则会导致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过程中混乱无序。比如:情景内容要求将a处的10个蓝球与b处20个排球运送到c处。老师没有设计操作顺序,结果学生一会搬a处的蓝球,一会搬送b处的排球,场面混乱,效果不理想。因此,要坚持有序的情景设计,确保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按照规定的步骤要求有条有理的操作,达到对动手操作过程的分析、综合、概括的思维活动,培养出学生用操作去促进思维的能力,提高思维条理性。

三、评价课堂动手操作的教学成果。

在实施小学生课堂动手操作时,老师要注意观察、多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动手操作任务,及时评价总结,点评,巩固教学成果。

在操作前,老师要向参与活动的学生讲清操作的目的、程序、意义及注意事项,明确每个学生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包括学生需要准备的用具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处理好操作指导与独立操作关系。比如对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先示范操作,再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可让其先尝试独立操作,再分析讨论。

实施操作开始,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如何准备、收拾学具、倾听老师的指导等。认真察看学生的操作情况,耐心的解说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明白的问题,及时矫正错误的操作。针对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多样指导方法,比如:较复杂的操作可分成小组去协作完成,老师再针对性分层次指导。也可通过教师或学生示范性操作、多媒体模拟操作等。提高学生的观察及思考的协同能力,促使过程合理有序。

学生动手操作后,老师要对结果及时评价,针对操作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概括与归纳。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点评、学生也可点评,特别是学生在点评时,让全体学生通过倾听表达,发现同伴在操作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通过参与评价,掌握操作正确要领,这样有效的促进和推动小学生们积极思维,逐步提高语言表达和量化思维能力。

四、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的动手操作活动,就是通过实践,将形和数之间建立起有机关系,实际操作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帮助学生建立起形象逻辑思维,培养其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家清.小学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j].青海教育.2000.(z2)。

22 3182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