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第一篇】

中专院校开设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就是以培养学生实际的能力为目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一体化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本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还要教会学生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能够充分运用这些原理来分析幼儿教学活动,做到充分运用学习理论去分析幼儿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现象、特点和规律,做到有效地指导幼儿学习与发展,引导学生尝试解决幼儿学习和指导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到指导幼儿教育活动的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依赖、相互共存。

二、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丰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不仅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理论性,还伴有一定的枯燥性。作为学生很难运用抽象、形象的思维来理解这门学科,所以,部分学生就失去了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对于一些死记理论知识的学生又无法做到用理论知识联系和指导实际,所以,部分学生就会产生学无所用的错误想法。让学生建立起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责任和目标。只有建立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兴趣,才能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好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盲目灌输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教师要利用计算机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将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途径进行展现,改变生硬的知识为灵活生动的图片、动画、影片等。通过对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死板的内容生动化,激发学生探知和求索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行业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信息技术带动了教育的现代化模式,推动着新型教育模式的发展,为教师的教学发展提供了资源整合的服务平台。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促进了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的信息化,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优化过程。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借鉴优秀教学的案例,吸取他人教学模式的经验,通过网络的共享与利用,丰富自身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经验,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的丰富性。

四、创设真实情景,充分运用情景模式加强学生的深刻记忆。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理论、方法,通过研究幼儿的各种心理现象与规律设计指导幼儿活动,从而有效地实施幼儿教育活动。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综合性与交叉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重视教学内容,发挥自身的创新力和想象力,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真实的互动教学情景,通过各种情景的互动模拟,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度,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他人心理的能力。通过各种实际情景的模拟训练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记忆,从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

幼儿教育心理学有效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各种先进教育手段为媒介,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准则,通过各种实际有效的方法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第二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造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的。陶行知先生曾讴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靠平时长期有意识的培养而形成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之落到实处,所以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

一、营造自然放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没有生理的安全与情感的保障,最佳的学习不可能发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才能为创新提供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创造需要心灵的自然放松,在一种压抑的环境下,学生只会封闭自己的心灵,根本谈不上创造。

课堂上要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景观,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眼睛,创造让学生观察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嘴巴,创造让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双手,提供学生探索与实践的机会;解放学生的时间,提供学生当堂练习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学生自我活动表现的机会。

二、激发和培育好奇心、质疑习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是求知的动力,是学习积极性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烈,在教学中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好奇心,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推进学习的进程。

激发好奇心的常用方法有:

1、创设故事、游戏的情境。如学习体积概念时,可以巧妙地从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学习分数的概念时,从学生熟悉的烧饼入手。学习等量转换时,从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

2、创设合作竞争的情境。如学习小数乘除法简便运算时,我让同桌分别用一般的笔算方法和转化的简便方法算,从竞争中让学生亲自体验到简便计算的优越性。

3、创设有趣的练习。如学习小数的性质时,设计在“1、10、100”三个数的后面添上适当的计量单位,使这三个数相等,再要求学生用同一个单位把上列各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出小数的性质。

4、用激励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激情,带着强烈的欲望,去探索、创新。

5、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求知。不仅教师设疑,教师还应有目的地创设一种学生们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操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存在足够的创新机遇。

三、实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教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再创造方法。

1、独立创造。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

2、合作再创造。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应努力渗透合作意识,因为合作模式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对那些答案多样、思考出现困难、涉及面大的问题适宜采用小组的方式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通过班级适当的交流取得共识。

3、指导再创造。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点拨。

数学教学应指导小学生人际交往,为学生创设一个各抒己见、大胆提问、干说敢想的交往气氛,使整个课堂充满民主、和谐的氛围,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激活思维,鼓励求、启发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问题的多样性,解决问题的多样化,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想别人没想到的方法,找别人没找到的窍门,让学生从求异思维中进一步了解事物。

创设一定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求异,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营造出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极大地激发。

同时,学生们创造性的思维也离不开想力,为此在教学中应始终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1][2]下一页。

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第三篇】

摘要:就中职学校珠宝专业学生如何创业做出探讨,通过加强榜样教育和课程改革以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等,使学生在毕业创业时找到更明确的目标。

关键词:榜样教育;课程改革;创业。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其实施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中职学校,一定要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特别是动手能力上的优势开展创业教育。根据珠宝专业创业教育的实践,谈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榜样教育,鼓励学生树立创业观念和信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创业教育中榜样的教育最值得倡导,我们利用专题讲座,邀请一些优秀毕业生回校向学生介绍他们的工作体会和经验,讲述良好的道德品质及专业知识对他们事业成功的帮助,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使在校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毕业生克服走进社会的恐惧心理。

二、利用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引导珠宝专业学生积极参与职业规划实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和素质,是培养学生进行创业的首要活动。每年6月的全国文明风采大赛职业生涯设计比赛,学生的设计规划都会为今后的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实施方案,专业教师的指导也会为学生创业增加信心。

职业生涯规划对人的一生很重要。我们利用全国文明风采大赛职业生涯设计比赛对学生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和定位,找到职业发展的方向,选择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道路,在激烈竞争中准确定位,确立职业奋斗目标。

三、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的目标要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在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基础上,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突出创业教育的内容。

1.我们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开设了“珠宝创业教育”课,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创业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学习创业知识,激发创业热情,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掌握创业技巧,提高创业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途径以及适合珠宝专业学生的创业模式。

2.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过程,创业涉及许多知识,如,管理、市场营销、财务、法律、税收等知识,所以还需要将创业需要的市场营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社会知识、税收和法律知识等与创业关键能力密切相关的内容融入《营销基础》《商业法规》等课程中,与珠宝创新教育课程紧密结合,突出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3.创业教育课程具有实践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实施创业教育要注重实践、重视体验,让学生在各种实践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在体验中接受知识,建构认知,通过内化升华增强创业素质。因此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到市内知名的大型珠宝交易市场、珠宝公司、博物馆、珠宝展参观和体验,通过自身的体验,来认知和了解珠宝企业的经营。通过市场参观调研,学生增长了专业知识,开阔了视野,为今后的就业及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开展校园创业实践活动。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是学生锻炼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社团活动具有计划性、教育性、丰富性和知识性的特点,我们依托珠宝协会,通过各式各样的校园活动,培养锻炼学生职业基本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稳定地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珠宝协会的销售活动主要采用实体店铺与虚拟店铺相结合的方式:

1.实体店铺主要是依托珠宝展室里的珠宝商店以及校园内的摆摊销售为平台,进行珠宝饰品、绳结作品等的展示销售。珠宝协会组织学生到潘家园购买翡翠原料,通过绳结编织加工制作成手链、手机链、项链等各种小饰品,在校园内食堂门口等场所进行摆摊销售,另外在学校实训超市通过珠宝展柜和格子铺形式,进行销售。通过开店经营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与判断经营项目的好与坏以及盈利情况,然后根据收支情况灵活地变化经营策略和营销方案。

2.虚拟店铺也就是网上珠宝商店,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开设的校园网吧打点自己的网店。通过经营网店使学生学会如何设计自己的店面,如何为自己的商品做广告,如何提高自己的信誉,如何与顾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如何做好售后服务等,认识熟悉网络大市场,获得更多经营和管理的知识和经验。

五、以技能大赛为平台,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

珠宝专业每年组织举办“珠宝绳结编织”技能大赛,学生可以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珠宝绳结编织”大赛中学生把美丽的珠宝与变幻的彩绳充分结合起来,制作出精美的绳结艺术作品。通过技能大赛,以赛促赛的方法,结合市场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意能力。技能大赛为单调的课堂提供了很好的创业手段和途径,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毕业创业铺垫了基石。

参考文献:

[1]李娅莉,袁心强。中国珠宝教育的特点及发展方向[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杨立信。我国珠宝职业教育现状及前景[j]。中国黄金珠宝,.

(作者单位北京市商业学校)。

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第四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是教育事业,通过教育事业为各行各业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再由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组成推动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的浩浩荡荡的劳动大军。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中,社会呈现出不同生活水平的层面,不同生活水平的人群间的相互观照或相互对比极易引发心理问题。特别针对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有来自生活观照和对比方面的,有来自就业压力的,还有来自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的不足。因而,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发展学校的素质教育,进一步优化中职学校对于学生所开展的心理教育。概括地说,心理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中职学校的心理学教育现状应认真研究分析,厘清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心理学教育在中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学老师的素质不合理。

对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来说,他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的储备,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正如“打铁需要本身硬冶的熟语。针对中职学校的心理学教育来说,所施予的对象是学生,而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即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学生向职业人过渡的阶段,他们会感到各方面的压力都比较大,特别是面对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在中职的心理学教学中就对老师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即如何做到让学生认真学习心理学,不但是在学习一门知识,还能够学以致用地排解心理问题,为自己的思想武装上破解心理问题的“钥匙冶。而现如今中职学校的心理学教师具备了相应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在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上往往不够,对于中职学生心理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辅导不够,这方面的问题不仅仅反映为职业能力问题,还反映为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观念方面的问题。

当下,中职学校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对心理学教学的认识不足,也即把心理学教学的目的只是视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学习成绩,只是带有“教会冶目的性的教学,学成了“应试教育冶类型的一门学科,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目的的培养,这样并不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教育方式更会给中职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这种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教学方式,会让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被动,以对待理论教条的态度来学习,在死记硬背的状态下来建构知识,难能达到心理学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甚至于有些学生会认为学习心理学没意思,学不学没什么用处。

(三)教学内容较单一。

二、心理学教育在中职中教学优化的措施。

当老师传授的心理学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时,学生们就会集中精力聆听,就会积极主动去学习、探讨心理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教师对课程内容讲授得怎样,最终的结果都要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来体现。因此,在中职学校的心理学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对学习心理学的兴趣,明白学习心理学有什么用处,心理学知识对于自己会产生怎样的帮助,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让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式和工具,实际应用价值体现得更明显。

(二)提升心理学教师综合素质。

老子曾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冶因此,在中职学校心理学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师的重要作用,重视提升心理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并对教学内容和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分析。作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学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其次,还要多参加一些有关心理学教学的培训,同时,尽可能地跟随现代心理学发展的步伐和潮流,改进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研究学生们对待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态度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心理学教学的发展优化。

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第五篇】

心理是人类与其它物种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

幼儿只有对心理有所理解才能较好地理解日常事件。

幼儿心理理论的研究是当代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内容,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心理理论的获得也会促进幼儿的同伴互动和人际交往,进而为其社会化奠定基础,作为一个带班老师,我是在如下三个方面对幼儿进行教育的。

一、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在目前处于和谐安稳的社会条件下,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这就导致了目前幼儿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生活技能差,从而在未来面对的生活、就业、家庭等方面时都会产生困难。

这点可以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发现。

我在带小班时,大部分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甚至不会吃饭。

这就明显体现出幼儿生活技能差,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而行为活动,又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长期如此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幼儿错误的价值观及认知体系。

我作为一个带班老师曾经尝试手把手的教他们穿衣吃饭,但发现这种方法的效果微乎其微。

随后我发现幼儿在认知事物过程中,是从联想想象以及内心的兴趣来选择性的认知事物,从而导致了幼儿对事物认知的不定性。

在后来的教育实践中,我通过教学的三大环节,以兴趣发展为主题设计教学,通过具体有趣的儿歌抓住幼儿新奇的心理为载体,最后经过图解教会了他们自己穿衣服吃饭,成功培养了幼儿独立自主的生活基本能力。

幼儿教育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

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同父母交往的时时还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这时候老师对幼儿的影响深刻地和长远的,老师的几句表扬的话,一个眼神,或者是时常做的动作都会对孩子内心中产生强烈的触动,对孩子的性格及心理的发展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对待孩子时,我们要向孩子父母一样耐心,全面的照顾孩子。

在我带班的办理曾经有一个小孩叫做洋洋,整天不听我的指挥,我慢慢观察发现他每天衣服都是脏兮兮的,指甲中间也全是泥巴,于是我就叫他过来询问他为什么不听老师话,“勤洗手,后吃饭”,但是在和他的交流中我发现,他说话总是吞吞吐吐,并且发现他与别的小朋友的交往中,总是不善说话。

后来与其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到了,这名孩子的家庭是单身家庭,从小缺少母爱,导致了其在日常交往中对陌生人的排斥,甚至自闭。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如古人所说的因材施教,把握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适时与幼儿进行关于心理状态的谈论,鼓励幼儿大胆讲话,鼓励幼儿多与人交流。

在家庭中,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开展亲子阅读。

后来的带班中我积极改善方法,利用做游戏等互动活动营造了孩子平常语言交流的环境,成功使孩子们敢于交流,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养成了勤思考、勤动手的好习惯。

在孩子做对时积极表扬孩子,在做错时不要盲目批评孩子,而是要主动引导是孩子明白这么做为什么不好。

三、对幼儿在当下中国社会所需品质的培养。

经过多年的带班经历,我觉得在当下人文关照下的中国社会,幼儿所需要的教育应为以下二点:

(一)培养孩子个性及创新能力。

把握适当的挫折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好处,而对挫折的正确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

从而在孩子不断的磨练中培养孩子的个性,而且在不断磨练中,孩子也会积极动脑去解决问题,而每个孩子先打个方法都不尽相同,这又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及创新的`能力。

例如我曾经在带班中上手工课,当孩子们玩橡皮泥时,我有意提出几个简单的答案不唯一的谜语,然后让孩子去猜,并且想办法动手用橡皮泥去捏与之相应的东西,比比谁的更快。

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对动手的兴趣,及对知识的渴望。

并在实践中养成了个性,创新式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理想勇于奋斗。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优越,缺少了对理想的渴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而假装游戏是我在不断实践中结合幼儿心理所采取的教育办法。

假装游戏是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有助于儿童理解心理和现实的区别。

在后来我就把孩子们所喜爱的正义的卡通人物列举出来,并一一阐述它们的理想及勇气,然后同孩子们一起游戏,让他们亲自感受到它们所喜爱卡通人物的品质,从而在他们幼小的心中埋下理想及勇于奋斗的精神种子,从游戏中体会快乐,从快乐中领悟本质,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出适应当下中国社会的幼儿所应当具备的品质。

参考文献:

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第六篇】

教育心理学认为,打破和克服被教育者的心理障碍,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中职学生由于在初中的学习不够扎实,对于数学的惧怕心理突出。如果刚刚开始学习中职数学就带有这样的心理阴影甚至是恐惧感,那对于之后的数学课程学习是毁灭性的,并将影响到其他学科和专业课程。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感受、性格特征,细腻而贴切地与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自己人”效应———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放下架子、尊重学生、关爱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对学习环境、数学课程内容和授课教师变化所带给他们的陌生感和排斥心理,让学生产生对数学教师的心理认同,渐渐消除对数学课程的心理恐惧。连续几年来,笔者和教研组同事们都对新进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状况调研,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原因诸如贪玩掉队,索性放弃,方法不对,费力效果不明显,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等等。在掌握情况后,大家及时召开各自班级的数学学习讨论会。实践中,笔者借助高年级中的学生榜样来真实呈现,让学生说出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和理解,特别是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和烦恼,引导他们说说“心里话”。再结合不同类型的学生情况,分别细致交流和引导。课上通过一个个小成功树立起学习信心,课后关心他们的学习动态和生活冷暖,“自己人效应”的心理感染力渐渐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对数学的恐惧感,建立起“温暖的心理疏导关心立交桥”。在“润物无声”的交流疏导中,教师掌握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困难和畏惧的深层次原因,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既然已经成为“自己人”了,那么在教师有针对性的、连续化指导和“朋友式”帮助下,学生的学习环境自然更加和谐,教学工作开展自然更为顺利。

二、“动心”———“成败效应”,激发学数学的动机。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进而形成学习兴趣和自觉学习、思考的良好习惯。中职学生明显存在数学学习认知上的误区:普遍认为专业技能学习的重要性远远大过基础学科,而属于文化基础学科中难度相当大的数学,更是学生认为可以少学甚至不学的对象。教师要运用动机理论帮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目的性:专业技能学习是将来就业的方向,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手段;但专业技能需要基础知识做保证,其中数学知识更是不可缺少;具备良好的数学功底,会将专业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虽然明确了中职数学学习的目的,有了基本的学习方向和动力,但因知识基础薄弱,在数学学习中仍然极易产生“挫败感过重、缺乏成就感,消极学习甚至放弃学习”等情况。此时教师要善于运用“成败效应”为学生制订合适的目标,化解学习难度,既要让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而产生愉快与满足;也要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避免原有的失败影响,让新的努力和成功发挥出有力的激励推动作用,这一点在中职学生学习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在数学课堂中,笔者进行了“特殊基础课”的教学引导,通过学生熟悉的特殊情境创设,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并注重“成败效应”的.细致运用,不断提升各类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讲授集合这一章的时候,笔者把教室作为一个大的整体来进行环境创设,而教师学生就是这个大环境中的小集合,学生、老师的数目都是可以确定的,符合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行分类确定研究问题和目标,或难或易:比如男或女,高或矮,胖或瘦等等。教师再根据学生所创设的不同分组,引导设问:“这些分类构不构成集合呢?”引出:“男或女这一分类就是集合,但高矮胖瘦却不是。”由这一点,让学生们从课本出发,从自身环境出发去去思考为什么。教师及时指导评点每类同学的思考过程和结果问题,随时进行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不断从解决自己选择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就会使得学生的成就感渐次累积,学习障碍得到克服,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不断提升。

三、“贴心”———“霍桑效应”,破解学数学的难点。

对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学习掌握枯燥的定义定理是不可忽视的难点。在解决学生普遍有所畏惧的难点时,教师要应用“霍桑效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分析学情和心理动态。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更换角度、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巧妙设计加入直观的感性体验,对接生活感受。让学生在尽可能丰富的体验中,顺利掌握数学难点,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最简单的基础知识,到相对复杂的理论式和空间立体几何知识,可以是某个教学阶段,也可以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教师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贴心”考虑、用心思考,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直观体验,化解学习难点。例如,在教学抛物线的定义时,先出示几个抛物线型事物,如下图: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感受抛物线的基本形状,体会抛物线的实际运用,然后通过动手画图来感受抛物线的形成,总结抛物线的定义。但抛物线的画法比较复杂,可以通过制作flash动画来演示过程,让学生动手演示、动口表达作图过程,形象直观的动画演示,实现了口、眼、手等多种器官感受,学生经历了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成功体验,抛物线的几何特征也就水到渠成了。

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第七篇】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因多种原因而选择了职业教育,其内心世界是不稳定、不平衡的,具体表现为:第一,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较差;第二,自卑感严重,但反抗和叛逆心理强烈;第三,兴趣广泛,但不重视学习。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我们确立了我校“四分段渐进式”德育工作新模式。

树立学生德育活动的主体观念,增强学生自治能力,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面对现有中职学生“知情脱离”或“知行脱节”的现状,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达到自我对照、自我查找、自我提高,以达到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道德完善的目标。

创新德育工作载体,指导班主任开展特色的德育活动课形式,德育活动课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参与、体会、分享,活动突出专业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职业意识,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优化学生会的工作职能,培养学生干部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进一步理顺学生会组织机构,明确工作内容与分工,让学生干部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完善学生干部自主管理的模式,形成学生管理校园化发展模式。

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第八篇】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纵观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的实质和核心是创新,谁抢占创新的制高点,谁就拿到了21世纪的通行证,谁就成为21世纪的主人。杨振宁教授曾说过:“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加以足够的重视,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真正理解创新的含义。

《课程标准》中指出:创新意识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指出问题,进行探究。因此,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够解决他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就是创新,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够目标明确,懂得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上要勇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的弊端逐渐彰显,过分强调共性,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强调按计划执行,盲目服从偏重概念与结论的学习模式,在专业、课程、学习方式等方面受教育者没有实质性的选择权利。因此,这样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无法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在知识的长河里,他们能够继承,但难以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上要勇于创新,只有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激发出来,所以我们应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的环境,给他们尝试创造的机会,对于学生富有创意,别出心裁的解题方法及解题思路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内在的无穷力量,也从老师的肯定中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不断地去创新。因此,我们在教学上要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观念,树立“师生共同探索”的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我们知道,创新能力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并不一定所有的问题解决都包含有创新,但创新无疑都包含着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淡化“问题意识”,教师给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则问题和现成的漂亮解法,舍弃了对问题的加工处理过程,也舍弃了制定解决方案的艰苦历程,学生听起来显得轻松,但数学的能力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所以要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展现对问题加工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既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讲课时应注意挖掘教材中具有某种创新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四.鼓励参与,培养主体意识。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淡化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善于倾听不同的言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的简图,图画好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上述三个函数图象及所列的`表格:什么发生了变化?它又是怎么变的?与系数a有什么关系?什么没有变?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上了一更高的层次,使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在例题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中,对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尤其要注意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以达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课本中的例题是知识的精华,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但由于例题作为新知识的应用,往往其解题涉及到的知识都与本节所学内容有关,学生也习惯与本节内容挂起钩来,抑制了思维的全面展开,不利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题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要墨守陈规,应该敢想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乐于新的探索,善于独辟蹊径,注意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使解题达到简化、优化。

因此课堂中例题教学应让学生多想想,多从不同角度应用新旧知识去联想、去思考,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通过解法的多样性,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做好每一道题的过程中都能进行多元思维,全面把握各个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认知迁移,灵活运用、深刻理解、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对例题条件,结论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中发挥其独特的功效。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创新、鼓励学生创新,对求新、求异的解题方法甚至是不成功的想法都要加以肯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3 31335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