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热选5篇
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应关注心理健康、情绪管理与职业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增强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热选5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第一篇】
教育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在各地已经遍地开花,它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实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中职学校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德育教育的作用。
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整体的和睹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个杜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人的主流意识的自我觉醒。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恰恰是突出了对“人”的教育,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其德育除了具有和其他备类教育所共有的目标、内容、途径之外,职业学校还承担起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培养健康心理、增进心理能力的义务,注重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就业观、刨业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使更多的青年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力量。
我们认为,德育教育实施的好与坏,关键在于学校是否重视德育教育,是否以学生的进步为已任。
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这个认识不仅仅是学生的认识,还有教师和领导的认识,只有两方面都到位了,才能真正搞好德育教育,实施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其次,是学校主动增加德育教育方面的课程。例如有些学校在课余时间安排一些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知识不能生硬地加到专业课中去,老师要言传身教。把教做事与教做人结合起来,以形象化、生动化、感性化、审美化的教学方式教育学生,这样才能收到良好地效果。
第三,建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职业学校开设像高等院校一样多的正式德育教育课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第四,加强对人文社团的扶持。比如,文学社、诗社、书法协会、公关协会等。对这些人文社团的扶持,一是给经费。二是关心社团组织者的成长。三是帮助和鼓励他们搞一些大型活动。
三、教师是德育教育的坚强保证。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需要,中职教师更应快速提高自身素质。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抓好教师业务水平,采取全方位的培养教师的德育管理能力与人性化教育的思想。
一是加强“班主任校本培训”课题结题报告的准备工作。对以往学期所开展的班主任培训与实务比赛等资料进行收集,并对班主任论坛、案例分析、优质主题班团课教案组织教师进行筛选与汇编。排定计划,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研讨,在学期期末形成课题的`初步框架。
二是抓好教师参与学生个案研究的培训与实施工作。学生处对受到处分的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并逐步推开教师联系制度,开展一对一帮教结对活动,从而使尽可能多的教师投入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实务中。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德育活动必须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从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现实情况出发,我们应该率先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使我们能够满怀信心地去发现和珍惜存在于每个学生身上的个性特长和潜在的学习能力,并帮助学生逐步培育起自信、自强的生活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与个性,通过活动“扬长避短”,根据学生的特点“量体裁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第一,注重学生自我推荐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职校的学生离校后直接面对的就是就业,如何让他们在学校里就学会对自我能力的认识与推荐,自信地步入社会,成为职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支撑点。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掘自身优势,在人际交往、谋职技巧、社会调查等方面加以辅导。
第二,以开展社团建设为出发点,注重对学生优势能力的发挥。校园活动的丰富多彩,是培养学生能力、交流的沃土。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的团体意识提供良好的契机。加大对文学社的指导和工作条件创设的力度。使文学社既成为学校的氛围营造者,又成为文学社成员交流思想、培植能力、发挥特长的团体。指导教师每学期有计划地安排2至3次学习、交流沙龙和校外采风等活动,同时确定运行机制和相关章程,使文学社有机地运转,服务学校,服务学生。职教校园的氛围应体现自身特色,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筹划与布置,使校园的墙、黑板、草坪都成为我们体现职教特色和提升学生专业思想的载体。
第三,优化学生会的工作职能,培养学生干部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进一步理顺团委、学生会组织机构,明确两者的工作内容与分工,让学生干部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使这两个学生团体运作模式从教师组织开展,逐步过渡到教师指导,学生干部自主管理的模式,形成学生管理学生的校园化发展模式。进一步建立与完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通过定期地组织学生干部学习管理方法,开展热点问题的讨论,到本市内的相关学校对口交流,邀请来访等形式,拓宽学生干部的交流面,使他们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形成和谐的协调能力。进一步发挥学生团体的优势,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活动,通过活动锻炼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筹划和宣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j]。。
[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第二篇】
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
幼儿教育心理学大多考验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但是一般大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多对舞蹈、美术等艺术方面感兴趣,缺乏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书本的内容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对于幼儿心理教育这门课的学习丝毫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是个很不利的因素。
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中职学校幼教专业的教师自身缺乏实际幼儿教育的经验,空有满腹的理论基础,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少考虑到学生实际的专业学习能力。外加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本身就难懂枯燥,学生不会应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懂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经验不足都是目前这门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吸收效果差。
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多注重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原本枯燥的幼儿心理教育学这门课增加趣味性。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新的元素,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幼儿的思想,比如通过播放ppt,播放小视频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寻找到能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的点。多给学生做一些有关心理学的小测试,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的要求,更是对于教师的要求。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应多与幼儿打交道,从而充分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一方面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对于幼教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关中职学校可以在暑假开展义务的幼儿支教活动,让每一位幼教专业的学生充分融入到这样的活动中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锻炼自己与孩子交往和相处的能力,无形中对他们自身的专业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多与孩子交流,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恰到好处。
转变思维模式,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了解到,幼儿教学心理学这门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不能只顾生搬硬套,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全方位、多层次地考虑问题,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我们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了解幼教这一专业的就业前景,做好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如今对课程的掌握水平在自己今后的就业中都会体现出来,相信在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必定能对这门课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
3.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中职学校幼教专业的学生学习好“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很有必要。从中职学校“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育现有的各种问题入手,谈到学生应不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多多参加社会实践的义务幼教活动,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在日常的学习中紧跟老师的节奏,把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好。教师也应注重教学能力的提高,利用各种机会亲身实践到幼儿教育中去,再将收获分享给自己的学生。只有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打下牢固基础,掌握好这门课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通过学以致用,才能够充分把“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的精髓应用在今后自己的幼教生涯中,这对于我国幼教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第三篇】
初中学生不重视地理学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重主科轻副科现象严重。自恢复中考制度以来,大多初级中学教师都是重视主科(语、数、外、理、化)教学而忽视了所谓的副科(政、史、地、生)教学。这种现象特别在初级中学最为普遍,因而导致了老师对所谓的副科没信心教,学生也没兴趣学。二是地理专业学科教师紧缺,一般是上一门主科附带地理学科。三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欠佳。许多学校的学生均认为地理属于文科类学科,忽视了读图、设图、析图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与训练。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学好初中地理呢?本人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抓好基础是关键。
学习中,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本,上课专心听讲,并做好读书笔记。课本中的文字是地理知识的主要载体,是灵魂。课本上的知识都是很基础的东西,必须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有计划、有效率地认真阅读,仔细体会。看书是学习地理的第一步,必须认认真真、一遍一遍地看,以加深自己的理解。上课专心听讲也很重要,上课若不专心听讲,则会错过或者丢失很多重要的`知识内容。做好读书笔记更不可忽视,做读书笔记便于复习和巩固记忆,也便于用的时候一查就能找到文字资料,做读书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发展新的思路,有助于积累知识,有利于锻炼人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重视图形系统,提高读图能力。
地理学科最鲜明的特色就在于它和各种各样的图形紧密相连。地理图形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地图、图表、图片中都储存和传递着大量的地理信息,能帮助学生高效地获得感性认识,并尽快获得理性认识。因此,要学好初中地理,必须要养成读图、析图和用图的好习惯。
三、多做练习,强化训练。
多做精编习题,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这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启迪思维,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学习初中地理特别要注重训练这一环节,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以便帮助学生弄懂概念,把握原理,掌握规律,理清思路。做习题还可以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完习题后一定要归纳总结,举一反三,从中受到启发,悟出道理。久而久之,思路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扩展,想问题的角度就自然增加了。
四、正确应用记忆方法。
记忆的方法很多,有数字记忆法、图解记忆法,诗歌记忆法、口决记忆法、理解记忆法、顺口溜记忆法以及列表对比记忆法等。至于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忆最佳,这就要根据所记忆的内容和个人特点来确定。
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第四篇】
[摘要]近年来,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伴随着越来越多中职学生的涌入,中职教育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中职德育教育工作,更是因为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不足,导致教师无法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与社会生产大军的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然而中职德育教育现状并不可观,就中职德育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育;德育教育;现状。
一、中职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1.家庭经济较为困难,想要早日找到工作为家庭减轻经济压力。2.没有在初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成绩和基础能力较差,无法就读高中只能选择中职。3.完全没有主见,全听家长的意见,获得一张毕业证书即可。大多数中职学生都认为自己既然没有考上高中,那么自然也没有就读大学的机会,因此就抱着混日子的想法来到中职学校,自然而然在学习过程中也不会认真参与。而教师因为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原因,无法因材施教,也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德育教育,使得中职德育教育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社会消极因素。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信息,尤其是网络资源如此丰富,学生能够通过手机、电脑等渠道获得更多信息,这就意味着学生会收到来自社会的各种信息,而这些信息有正面的,也有消极的'。目前,社会消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社会市场经济负面信息,这类信息会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导致学生对市场经济产生不良心理。2.社会不良风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开始出现偏差,导致社会中的不良风气也涌入中职学校之中,学生因受到影响而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3.网络信息,如今互联网信息如此发达,学生在浏览健康的网络信息时,难免会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
(一)加强道德规范教育。
在中职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将德育课与思想政治课进行结合,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对德育教育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利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教育学生,或者可以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比赛等,这样就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民族精神。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时代精神来实施德育教育,虽然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社会形势在不断改变,但是教师仍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精神,如雷锋精神,这样就能达到强化学生道德规范教育的目的。
(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中职学生都是即将要走向社会、面对社会的,因此适当地对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需要在原有的信念教育基础上,增加一些德育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创业意识。现今中职德育教育课程已经不能像原有的中职德育教育课程那样,只为学生讲授简单的理论知识,教师更多的是要从实际生活中指导学生,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思想,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甚至能够改正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良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道德法制教育。
只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无法帮助学生在社会上立足的,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思想情感和内在动力的基础上的,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不道德行为,这都是因为学生缺乏一定的道德法制教育,因此教师需要及时实施道德法制教育,让学生拥有高尚的品德,能够遵纪守法、明辨是非,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优良的校风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校园环境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发展。
总之,虽然目前在中职德育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仅学生的水平素质无法得到提高,德育教育质量也无法提升,但是只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思想情感方面入手,就能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第五篇】
论文摘要:本文就当代青少年一些普遍的思想特点,结合高等教育职业院校学生教育工作,讨论高职学生教育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旨在从思想上深入了解学生,探讨、完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方法,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效果。
高等教育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到底,中国大陆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超过1200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70%左右,高职在校生超过1300万,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一半多。这些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如何将这些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直至现在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是客观社会现实影响的产物[1],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要解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就必须从学生的思想特点着手。
一、从正态分布看人生,克服自卑心理。
根据我国现行的教育考试体制,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都是高考的失意者,文化课成绩的不尽如人意才让他们选择接受高职教育这条路。由于对高职教育缺少认识,绝大部分学生从心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感觉自己是被高等教育所淘汰的。看着其他同学进入本科院校,对比自己现在的状况,心理失落感增加。其中90%以上的学生是第一次离开家乡独自来到异地,生活方式上的转变,周围人际关系的变化,对新学校的好奇与陌生,均会加剧他们心理上的落寞并产生焦虑、急躁的心理,在学习、与人交流和生活事务等方面明显缺乏积极性和自信心。
把握住这些心理特点,从开学伊始就必须加强和学生的交流。首先,明确告诉学生,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与必要补充,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占中国高等院校学生总人数的60%左右,是今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生力军。其次,在社会发展史中,优秀的卓越人士和落后分子毕竟只是极少数,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他们不仅推动了社会的变革,而且构成了社会的主体,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高考是人生的一道关口,这种经历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在这条路上每个人都是成功者,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这其中的收获与体会必将让每个人受益终身。
二、从他律到自律,增强独立适应能力。
现在的学生,都是“85后”的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差,而中学时代“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让他们缺乏自由感,时时刻刻面对着父母的殷切期望和中学时代严肃的校规校纪,现在突然远离了父母,不再紧张学习,学生就会习惯性地放松自我[2]。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约束能力差,经受不了外界的诱惑,最为典型的就是网络。互联网在使青年人开拓视野,促进交流的同时,也会使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沉溺于虚幻的世界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习惯,耽误学业,身体状况也会受到影响,还会产生连带效应,如一定数量的学生形成一个小的群体、帮派,这就给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只要其中一个学生没有正确引导好,隔一段时间就会故伎重演,导致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全都付之东流。尽管国家出台很多政策加以限制,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2.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差。主要反映在打扫卫生时你推我、我推你,宿舍卫生无人管理;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作息时间,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
3.恋爱问题与学习问题的冲突。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日趋成熟,恋爱现象很多。但大多数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对性知识的了解少,责任感淡薄,根本不会考虑到事情的严重后果,很容易铸成大错。
以上这些现象在本科院校也会出现,但高职院校更为突出。本科院校拥有高职院所无法比拟的学术氛围和人文气氛,学习、教育的传承性和延续性也很强,而高职院校学制两至三年,周期短,对学生的教育往往还没有收到成效,学生就已经步入社会,等到学生领悟后悔,大好光阴已经虚度,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其实这个阶段的学生从思想上已经能正确地分辨是与非,在教育的时候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由于自控能力差,表现在行动上往往事与愿违,人生观与价值观存在偏差。针对此,高职院校必须有更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执行保障措施。处罚并不是最终目的,平时应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从思想上着手,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深入学生,以预防为主。但对于那些违反者则必须给予相应的处分,以儆效尤,绝不能因为出现松散管理,让一些学生产生侥幸心理。
三、互动平等,多样化交流。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青少年处于人生成长的变革期,儿时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社会的脱节,使得青少年的逆反心理问题愈发显得突出。
首先,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新鲜事物不停地冲击着青少年。接收能力强、做事情快的他们,往往把长辈们的小心谨慎看成是迂腐胆小,把长辈的经验和教导当成耳旁风,不放在心上,讨厌长辈说教式的指导。其次,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的过分宠爱使得很多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禁不起失败挫折,眼高手低,总觉得自己一个人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但在真正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却畏手畏脚,缺乏自信心,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但又碍于面子不希望别人给予过多的干预,也很容易意志消沉。
上述这些情况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一,提倡亲情化教学,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融入到学生中,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探讨问题,这样能让学生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第二,通过学校、系部、班级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没有人不渴望被重视,当一个学生的优点被老师假装不经意发现的时候,就会对这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动力;第三,注重学生失败后的开导工作,青少年习惯凡事都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有时候成功对青少年并不是好事,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失败、学会从失败中总结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垂头丧气,要选择恰当的时机适时地将自身的经验与一些鲜活的事例讲给学生听,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就业导向化,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刚从中学进入高职院校,对一切都很茫然,不仅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学校教育的方式和自我学习的方法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据统计,高职院校每年只有约15%的学生以专升本、专转本等方式进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其余学生几乎都直接进入企业等用人单位参加工作,因此,高职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找到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
长时间的学习生涯让很多学生从心底无法完成从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到忙碌的职场工作的转变。从进校初对所学专业的.一无所知,学习过程中对今后工作产生的畏惧心理,金融危机产生的就业压力,新闻媒体对一些自主创业大学生过分的渲染宣传等,都使学生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可能与今后的工作毫无关系,从而不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心思放在今后托人找关系找份好工作,或者和同学朋友合伙创业等不切实际的想法上,忽视了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养,虚度了宝贵的时光。
要处理好这些工作,高职院校必须从就业抓起,而广阔的就业渠道则是增强学生信心和学习动力的有效措施。专业技能的提高,在用人单位中自然会有好的反响,形成良性循环。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学生肯吃苦的工作作风、扎实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一直广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这也是高职院校的立足之本。通过生产实习、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和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枯燥的课堂学习搬到社会大学堂中,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零距离地接近用人单位,了解今后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等,明确自己的欠缺和努力方向,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做到与企业无缝对接,毕业后直接上岗。
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规范化的活动,诸如“创业规划设计”,“大学生校园集市”等形式,让学生在学校体验多种择业方式,感受其中的困难与艰辛,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从而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成功。
五、加强师德修养,做学生表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时候教师也许没有在意,学生会无意识地模仿教师的动作言语。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教师必须时时刻刻地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传授学生理论实践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德育方面的修养,而德育修养的第一要素就是要从自身做起,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为人师表,处处做学生的表率,这样教师在学生中才会有威信,才能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
六、结语。
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重中之重[4]。社会在进步,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也会越来越复杂,作为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必须针对时代变化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从当代学生心理上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特点,这样才是真正地关心帮助学生,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高职院校在发展,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在不停地探索与进步,把握时代特征,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建设和谐、稳定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社会而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3]章颖,张斯为,吕建林.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内涵之辨析——兼谈其社会背景及本质特征[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29-38.
[4]何济玲.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9,(08):506.
[5]刘旺洪.教育法教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6.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