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专业【通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专业【通用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第一篇】

部分同学进取意识淡漠,人生观、价值观不确定、不牢固,荣誉感、廉耻感降低,认为在学校只要能把所学技能掌握个差不多,将来有个岗位、有碗饭吃,对父母有个交待就行了,至于别的什么只要不出事儿都无所谓了等等,很容易放松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准。四是自我约束意识相对不强。由于他们正处于人生可塑期、逆反心理较重的生理期,对于家庭、社会负面影响缺乏足够的判别、抵御能力,很容易产生良莠不分、正恶颠倒、盲目效仿甚至激情违法犯罪行为,给个人前程及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综合中职生上述思想行为特点,及时有效开展以德育教育为重点和首位的管理教育,导正中职生人生航向,引导他们摒弃各种不良思想、心理和行为,才能真正实现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德才兼备有用人才。

一是端正招生中的宣传导向。有的学校为抢生源,完成招生任务,不惜开展虚假宣传,骗取学生和家长信任。而入学后的情况却与招生宣传严重不符,很容易在学生和家长心理上造成上当受骗感觉,给学校管理教育埋下祸根隐患。所以,招生中要切实树立为学生、为学生家庭、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不误人子弟,不弄虚作假。

二是净化学校人文环境。要着力加强学校风气建设,校领导、每一位老师都要真正模范带头,为人师表,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坚决做到;要求学生不去做的,自己首先坚决不去做。要让学生在日常点滴的言传身教中,自觉接受正风的熏陶,催生学生思想行为上做好人、走正道、争先进的自觉性。

三是加强入学教育。中职生和其他同龄在校学生一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良好扎实的入学教育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在中职教育的起点上,就牢固树立和端正远大理想,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导正人生航向,更有益于激发广大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源动力,帮助他们自觉端正勤奋向上的学习态度,纠正与其年龄、职业不相适应的不良意识和行为。

四是要开展好经常性的德育教育活动。要加大对德育师资力量的培养,以良好的师资队伍带动德育教育;要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思想上打烙印、受启迪;要大力选树、培养、宣传、重奖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道德模范人物,让中职学生在思想上把学雷锋、学郭明义活动拉近、化小、变实,做到学有榜样,干有目标,形成氛围、形成风气;要建立德育考评、监督和表彰机制,做到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人人争先。

五是要注重把法纪教育纳入德育教育范畴。要把以校规、《刑法》等为主的法纪教育活动,纳入管理教育、德育教育内容,通过表奖守纪和处理违纪正反两方面典型、请司法专业人员进校园宣讲、走出去组织参观监狱倾听罪犯忏悔、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法律竞赛、案例分析、法庭进校园等等手段渠道,强化广大中职学生铸牢思想道德防线和法规意识,争做遵纪守法好学生,为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六是注重心理教育疏导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可以使部分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得到有效心理安抚、治疗和控制,并且为他们创造平等时间空间环境,避免因心理问题引发和演变为思想意识及涉法问题,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要有意识地培养心理咨询师,建立校园心理咨询站,购置心理咨询触摸屏,打造为有心理问题同学保密的良好环境。

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第二篇】

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教学中,改善教学方法对于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一下几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问题教学法。

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问题教学法源自于设计教学,设计是问题教学法的本质与核心。设计同时也是自觉创设的一种问题情境,依靠学生自己进行设计、实施和解决。经过活动过程的不断完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强调中职学生活动的自愿性。活动课程的问题教学主要有自愿、计划、实施和评价四个步骤:自愿是学生设计活动课程时产生的主观愿望;计划是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并且鼓励学生亲自实施,教师处于辅助位置;实施是教师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指导学生对活动计划予以实现,在实施中,教师的鼓励、辅助和指导必不可少。而最后阶段的评价,是指教师指导活动课程评判标准,由学生自己进行活动评价。

2.体验教学法。

体验教学法是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从而增加学生对社会的生活积累,并获得对社会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的认知、理解和感悟的学习活动方式。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中,体验教学法的基本活动方式是考察、访问和参观等等。中职语文活动课程所进行的考察、参观的内容不但包括人文遗产和社会现实,而且还包括自然景观,如对某地建筑、文化、历史的考察,对某地生活方式、文化古迹的体验等。体验教学的基本过程为:一是提出或选择主题、活动目标,确定地点、对象、时间并要求学生自主地制订活动方案。二是与对象(人或机构)取得联系,通过交流和磋商,确定活动的具体时间表。三是准备必要的资料、设备等。四是进入现场,展开实质性的考察、参观访问活动,收集资料。五是撰写活动报告,并相互交流,进行活动总结。

3.合作学习教学法。

合作式学习有助于引导学生相互尊重,鼓励学生民主平等、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合作式学习方法主要包括编组、责任制、小组交流和集体评价等内容。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小组分配,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一种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进行自主搭配,另一种方式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个性和语文能力的'不同特点,以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小组安排。在实施的过程中,分出来的小组规模一定要小,太大的话就无法保证每个学生的发言权和表现效果。

在分配出来的合作小组中,以个人和小组责任两种方式施行责任制。在确立活动课程的目标主题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分工,各个小组的成员在合作的基础上,单独负责自身的活动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小组合作评价要求师生共同进行评价,这种评价重视小组全体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

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第三篇】

摘要:为了有效提升在教育工作的质量,需要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教育心理学在开展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塑造融洽的师生关系、采用高效的教学方式等措施,运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能获得更好的成长。本文就教育心理学知识在进行学生教育工作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现阶段爆炸式的信息发展以及电子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能在生活之中接触到较多的外界信息,在最近的十几年间表现出了更加成熟的特点,其思想、思维等方面也有了独特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也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学生教育的过程中不再仅仅采取严肃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工作,更需要教师能积极的使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学生培养,并在学生教育工作的过程之中通过对学生心理特点、心理规律的掌握,从根本上提升教师在教育工作的教学效果。

1教育心理学在开展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

学生在成长过程之中大部分的时间处在学校之中,可以说学校的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校不仅承担着对于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培养工作,同时也承担着对于学生在其人格以及思想方面的塑造工作,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展开教学工作的时候,除了要能全面的做好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教育工作之外,还要通过对学生心里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来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育心理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而是为了使学生能学到更多的基础知识,将大部分的时间以及精力投入到课程安排以及相关教学工作之中,所以也就导致一部分的教师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学习以及研究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的情况。教师将主要的时间以及精力都投入到知识教育工作之中,这是一件较为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在没有对学生心理方面知识有所掌握情况下展开教学工作,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此外,当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时候,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之中还需要教师能根据自己所教师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调整,因为在学生成长过程之中的各个阶段,学生在心理学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才能进一步的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塑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现代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及开始积极的倡导在进行教育工作的时候,在师生之间营造良好的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不仅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也能进一步的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并且在教育心理学的范畴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高校教育工作展开的基础,对与学生在其心理成长、情感发展等方面都有较为重要且突出的影响。在传统的教育工作之中教师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一直都是处于一个主导地位,并且由于教学工作之中的课程安排、教学节奏、教学内容都是由教师来设定,所以也就成为了教学工作的主体,在我国展开素质教育之后,倡导将课堂换学生,让学生课堂的主体,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未能完全的落实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式,这样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展开,所以在掌握了教育心理学关键点之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能放下教师的“架子”,融入到学生之中去并和学生打成一片,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且为了能有较好的效果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恰当的时间之中主动的接触学生,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其次,在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还要能从心理学角度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所了解,比如处在十四周岁到十八周之间的学生,一般也处在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身体各方面具有成长发育速度较快、个人思想感情丰富、在情绪方面有着较大的波动,所以教师在和这一阶段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也要付出更多耐心,更加细致的和学生进行交流。再次,经过心理方面教育学家的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对于学生期望程度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有重大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对于学生能有较高的期望,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就会表现的更加用工,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相对的如果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程度较低,那么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在学习方面积极性不高,所以为了使学生潜力能全面的得到激发,教师在教学阶段要了解到每个学生在其个人能力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分为各个难易程度不同的部分,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使得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表现较好的时候,采用口头表达的形式建立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这些方式就能在塑造融洽师生关系的同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较为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下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好的成长。

采用高效的教学方式。

在过去的传统模式教育之中,经常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奋力讲解相关知识,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却没有能全面的吸收、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这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和教育心理学相违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以及吸收都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之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比如在大中专院校,大中专生是指在经过义务教育后因为成绩平平上不了高中再进入大学深造的这些学生,可以说他们是在九年义务阶段被忽视的人,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学生在校被老师忽视、被同学轻视,在家被父母打骂,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与自豪感,于是致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而在大中专院校,课上每节课教授的知识量大,留给学生发言的时间少之又少,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在学习中是被动的心理暗示,时间长了这种被动心理更加明显,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自控能力,课上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不高、记忆力下降、没有学习兴趣想学学不进等等。一般在成人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已成年,社会中他们有过工作经历就有实践的经验,他们有一种深入了解专业知识的强烈渴望,如果教师还是采用指导式教学,则教学照样达不到理想效果,反而使学生学习专业的激情减退。从以上看来,要达到教育教学目的,必须在教育策略与教学方法上有创新。启发式教学是现在教育界公认的好的教育方法,它是采用了教与学中的心理位置的互换方法,达到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的要求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的目的。

3结论。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发现,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在学生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来对教育系统进行优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们要更好地运用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来进行教育教学,使得他们的身心的发展与外在环境和谐一致,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兰文杰.中学教育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2]王燕.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2011(9).

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第四篇】

以人为本,尊重中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我们来看看现代的职业教学中学,仍然发现许多教师还是利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学生的知识获取,主要是教师抛给的,而不是学生通过自己自主地学习得到的。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无法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创造的幸福。久而久之,他也就丧失了学习的愿望。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地体现。中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是清一色的15―19岁的女孩子。她们活泼、开朗、热情、朝气蓬勃,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和自我意识。并且由于专业特点,她们经常需要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的文体活动,因此她们有更强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组织意识等等。参与式教学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设计和实施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备课、上课、课后,整个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兼顾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体验。如把参与式教学运用于幼儿心理学课堂教学中,每上一个知识模块,我都让学生思考三个问题:一是你读懂了什么?二是你没读懂了什么?三是你读懂的知识可以怎样运用在实践中?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方式来读书。

二、教学方式从“知识传递”向“知识处理和转换”转变。

在中职学生学习幼儿体育教学法利用了一段视频教学,观看后要学生谈谈她们的看法,一位学生谈到“我看到那个小朋友抬得那个花轿,可以锻炼小朋友的,大肌肉和小肌肉,还体现出了,团结精神,学会社会交往。可以让小朋友学中玩,玩中学。”听完这位她的描述后,其实这位学生正是幼儿教育目标,这也是我们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教学内容之一的幼儿教育活动目标设置就是“布鲁姆教学目标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从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出发,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目标:“认知学习领域”目标、“情感态度领域”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知识都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看学生有没有认真的去梳理过,把它转化成为自己真正的知识,老师不要总是认为学生不学或不懂,而应该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懂的,我来听老师的课是将我的知识更为系统化,更为专业化。

三、教学组织形式从“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教学实训室”转变。

教学实训室是帮助幼师生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联系在一起,在自己想法的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结构的个性特征。在中职学校里建立”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实训室”、“幼儿卫生保健实训室”、“儿童行为观察实训室”等等的教学实训室,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请进实训室会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因为例如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实训室可以看作是幼儿园活动室的一个缩影,专业特色显著。学生可以在这个拟真的幼儿园教育情境―――模拟教室里面最大程度地去参与真实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操作丰富多样的玩教具,开展幼儿园游戏及各领域教育活动的说课、试教等活动。同时还安排一定的时间将幼儿园的小朋友带到实训室,让学生与幼儿零距离接触,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认知与个性发展特点。实训室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与体验幼儿教师的工作和乐趣。又例如儿童行为观察实训室是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场所,在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书本知识,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既有利于幼师生对幼儿心理特点的把握,又能提高学生观察和科研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的良好方式。借助这样的教学实训室,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给学生充分提供学习展示的舞台,使学生能够更快的走入工作岗位上,更快的适应,并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并在师资培训上给以支持,培养更多的专业师资。

四、教学手段的“理论教学、黑板”“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变化。

首要,我们知道技校生本来的知识掌握相对来说较差,文化水平较低,如采用传统教学的教学方法,则教师理论授课很难吸引学生。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传统教学陈旧的教学方法和简单教学技术在当今世界的多层次教学、示范教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现代化已经捉襟见肘。。如果授课方式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则可使学员按其自身水平及需求进行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和容易掌握知识。五、教师从“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点和关键,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的共同声音和教育。以往的老师只在乎自己站在讲台的40分钟学生有没有认真听,却忽略了所讲的内容是否跟上这个信息万变的社会步伐,应提到的“双师型”幼儿园教师应该根据市场研究、市场分析、行业分析、专业和专业职位集团分析,调整和完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职业发展和革新等。“双师型”教师则应了解并掌握所授专业对应行业的动态的应用技术,通过专业的教学与实践,实践中,应用使学生掌握工作所需的技术和专业技能;肯开始工作,经常开始,将开始操作习惯和实践训练,引导学生去“从书籍到实践,从实践到这本书”的技能提升的路径,可以教育学生,形成相关产业的专业素质,如幼儿园环境设计与指导课程中,不是简单的教会学生会画画,剪图案,而应该知道根据目前幼儿园的需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更能适合幼儿、家长、幼儿园需求的教玩具,如制作出来的教玩具可以一物多用。总的来说,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将理论和实践重叠在一起,要真正构建一套成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首先建立一体化教学的配套管理制度、评估标准和激励机制;然后是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编著一体化教材和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和设施。同时还要营造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氛围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等等,教学者要充分的认识这点,能站在跟高处去建设和管理一体化教学。

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第五篇】

教育心理学认为,打破和克服被教育者的心理障碍,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中职学生由于在初中的学习不够扎实,对于数学的惧怕心理突出。如果刚刚开始学习中职数学就带有这样的心理阴影甚至是恐惧感,那对于之后的数学课程学习是毁灭性的,并将影响到其他学科和专业课程。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感受、性格特征,细腻而贴切地与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自己人”效应———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放下架子、尊重学生、关爱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对学习环境、数学课程内容和授课教师变化所带给他们的陌生感和排斥心理,让学生产生对数学教师的心理认同,渐渐消除对数学课程的心理恐惧。连续几年来,笔者和教研组同事们都对新进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状况调研,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原因诸如贪玩掉队,索性放弃,方法不对,费力效果不明显,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等等。在掌握情况后,大家及时召开各自班级的数学学习讨论会。实践中,笔者借助高年级中的学生榜样来真实呈现,让学生说出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和理解,特别是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和烦恼,引导他们说说“心里话”。再结合不同类型的学生情况,分别细致交流和引导。课上通过一个个小成功树立起学习信心,课后关心他们的学习动态和生活冷暖,“自己人效应”的心理感染力渐渐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对数学的恐惧感,建立起“温暖的心理疏导关心立交桥”。在“润物无声”的交流疏导中,教师掌握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困难和畏惧的深层次原因,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既然已经成为“自己人”了,那么在教师有针对性的、连续化指导和“朋友式”帮助下,学生的学习环境自然更加和谐,教学工作开展自然更为顺利。

二、“动心”———“成败效应”,激发学数学的动机。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进而形成学习兴趣和自觉学习、思考的良好习惯。中职学生明显存在数学学习认知上的误区:普遍认为专业技能学习的重要性远远大过基础学科,而属于文化基础学科中难度相当大的数学,更是学生认为可以少学甚至不学的对象。教师要运用动机理论帮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目的性:专业技能学习是将来就业的方向,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手段;但专业技能需要基础知识做保证,其中数学知识更是不可缺少;具备良好的数学功底,会将专业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虽然明确了中职数学学习的目的,有了基本的学习方向和动力,但因知识基础薄弱,在数学学习中仍然极易产生“挫败感过重、缺乏成就感,消极学习甚至放弃学习”等情况。此时教师要善于运用“成败效应”为学生制订合适的目标,化解学习难度,既要让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而产生愉快与满足;也要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避免原有的失败影响,让新的努力和成功发挥出有力的激励推动作用,这一点在中职学生学习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在数学课堂中,笔者进行了“特殊基础课”的教学引导,通过学生熟悉的特殊情境创设,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并注重“成败效应”的.细致运用,不断提升各类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讲授集合这一章的时候,笔者把教室作为一个大的整体来进行环境创设,而教师学生就是这个大环境中的小集合,学生、老师的数目都是可以确定的,符合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行分类确定研究问题和目标,或难或易:比如男或女,高或矮,胖或瘦等等。教师再根据学生所创设的不同分组,引导设问:“这些分类构不构成集合呢?”引出:“男或女这一分类就是集合,但高矮胖瘦却不是。”由这一点,让学生们从课本出发,从自身环境出发去去思考为什么。教师及时指导评点每类同学的思考过程和结果问题,随时进行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不断从解决自己选择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就会使得学生的成就感渐次累积,学习障碍得到克服,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不断提升。

三、“贴心”———“霍桑效应”,破解学数学的难点。

对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学习掌握枯燥的定义定理是不可忽视的难点。在解决学生普遍有所畏惧的难点时,教师要应用“霍桑效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分析学情和心理动态。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更换角度、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巧妙设计加入直观的感性体验,对接生活感受。让学生在尽可能丰富的体验中,顺利掌握数学难点,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最简单的基础知识,到相对复杂的理论式和空间立体几何知识,可以是某个教学阶段,也可以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教师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贴心”考虑、用心思考,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直观体验,化解学习难点。例如,在教学抛物线的定义时,先出示几个抛物线型事物,如下图: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感受抛物线的基本形状,体会抛物线的实际运用,然后通过动手画图来感受抛物线的形成,总结抛物线的定义。但抛物线的画法比较复杂,可以通过制作flash动画来演示过程,让学生动手演示、动口表达作图过程,形象直观的动画演示,实现了口、眼、手等多种器官感受,学生经历了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成功体验,抛物线的几何特征也就水到渠成了。

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第六篇】

当前中职教育的一点零星想法。

从事中职学生教育多年了,过程中有许多的感悟,借着这次要交师德论文的机会整理一下。即交了作业,也反思了工作。想到那就说到那,与各位同仁同勉。

由于各种原因,中职生源素质极差,大多数就是初中的双差生。他们没有知识基础,没有学习能力,没有好的行为习惯,有的还缺少良好的家教和基本的道德素养。且每况愈下。具体表现形式(由于不需要凑字数)在这我就不细细到来了,相信在这个岗位上的教师都很清楚。

二、中职教师的思想现状。

中职教师的思想现状我感觉主体是偏消极,主要原因有:从社会地位来讲,较其他系列教师要低,收入也低些,要说教育腐败(红包、送礼),那是不可能的,每年还要低声下气的去招生(说好听点就是:想千方百计、走千家万户、说千言万语);从专业教学角度上讲由于学生基础差,习惯坏,能力弱、很多家长把中职学校当成一个大幼儿园,教学难有成果,不像初中老师可以看多少人升重点高中,高中老师看多少人上大专本科。中职老师的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也缺乏自誉,没的那个老师以我是中职教育为荣的。从上层态度来看,说的还是蛮好听的,在学生方面做的较多(免学费、资助金等),但教师方面就差多了,工资收入、办公条件、教学设施跟普教来比相对较低较差,多年来一直都在听领导说“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可大家的感觉一直停留在冬天里。所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都受到影响。

其实我们的老师不缺乏能力和责任心,个人认为是国家教育体制、社会教育观点和以及当权者政绩效应等因素造成的。

三、本人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我认为学生一个不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改变这不良行为就不能想通过一、二次谈话或批评就能解决问题。要耐心的找到学生问题的成因,有针对性的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举个例子:学生课堂上表现不好是中职生最常见的问题,老师简单批评效果不会好,还常出现顶撞老师的现象,其实事后她们知道自己的表现是错误的,也很后悔,就是老改不了,或者改了也不能持久。我的做法是:用一个好的习惯去替代以前坏的习惯。这句话说来简单,实则很难。首先你要因人、因事制定出一个有效的事情让他去坚持;其次在过程中会出现反复,你要有耐心和方法去应对;再则你要沟通各方面的关系配合实施。这种做法的效果一但出现,能长期有效,对象学生也会终生受益。

班级管理方面也是中职学校的难点,基本上没有人自愿当班主任。就本校情况我认为原因如下:一学生难带,由于生源差,学生出现的问题就多,出现责任问题的'概率高。二是班主任老师培训工作没做好,部分老师带班能力和责任心不够;三是学校缺少系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也没的真正的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更不要说实施班主任考核,这样干好干不好没什么差别,所以带班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当然还有些其它的因素。

要搞好班主任工作,从学校方面来讲,首先要有完整可行的班主任管理条例和考核办法。要有班级管理考核指标,常规检查、实时公布、兑现奖罚。从班主任老师方面来讲,首先要有责任心、爱心和耐心;其次要有主见,班级管理一定要有主题,也就是你想带出一个什么样的班级(明确目标),围绕这个主题来开展工作;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想到那做到那是不行的。根据学校的班级管理要求制定出本班的班级管理条例的办法,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了错事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办法要有效可行,实施要坚决不含糊。班级管理目标不要一下子定的太高,可以制定分级目标。再则班主任老师要不断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意犹未尽,下次再写吧,以上片面之词,个人观点。君如不认可,可一笑了之。

最后我作为一名老师,不管收入多与少,社会认可与否,都不是我能左右的,我能做有就是做自己的工作,求得良心的平静。虽然职业教育的现状在后退,但教育的总体是在不断进步的。我们即然处在职教岗位上,那就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耐心的等待那个职教的春天来临吧。

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第七篇】

面对素质教育的新形势、道德危机的新挑战,强调道德教育的“首位”和重要性无可厚非,但实际上道德教育始终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和表面化的倾向,突出表现在目标太高、内容太空、方法呆板等问题。文章认为,消极心理学取向使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存在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削弱教育功效、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关系对立,不利于形成积极完善的德育教育支持系统等问题。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德育教育目标应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德育问题的化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应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应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应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一、问题呈现。

传统和当前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师、家长等教育者普遍关注受教育者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品德问题),而对他们身上的良好品德、发展潜能和积极愿望关注不够。

因此,易形成重视问题矫正、忽视美德培养的消极教育取向。这种消极取向的道德教育,会使教育者更多采用挑剔、质疑、批评、指责、训斥、惩罚等消极方式对待受教育者,恶化道德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降低教育者的威信和正面教育的影响力,妨碍受教育者良好品德的培养。

并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教育环境中的积极资源,实践积极的道德行为,逐步改善自身的道德品质,并在积极品德形成的过程中克服与预防不良品德,因此,是致力于挖掘受教育者积极资源、改善道德教育关系、提高道德教育实效的一种道德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

二、主要内容。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应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积极地情绪体验、快乐与满足、乐观主义等;二是积极个人特质,包括个性力量、兴趣、价值等;三是积极的机构,包括学校、家庭、社区、企业等。四是积极的活动,其中积极的主观体验主题中所包含的各种积极体验类型,正是当前中职学生大部分学生所缺失的。因此,将积极心理学思潮中所倡导的积极主观体验与中职德育相结合,通过对积极的主观体验理论所指导的中职学生德育的研究,对于解决当前中职学生德育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使更多的学生摆脱消极的德育教育,将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本课题研究目的定位为:

(二)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

(三)探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职业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构想包括(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体系、学生活动,自律体系、班主任工作体系、德育导师制)。

三、主要观点。

第一,中职教育是一种不同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也应当而且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果中职学校利用学校的办学特色,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自身的文化积淀,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文化,那么就非常有利于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获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青睐。第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德育教育对培养中职学生积极情绪(自尊、团结、文明、勤奋、开拓)的培养、消极情绪(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的处理都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

第三,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德育教育对提高中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三个纬度,即个体对过去生活的满意度、对现状的主观体验和对未来的希望等。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践方案时,特制定包括对情绪的调节,对现状的幸福体验及对未来的希望等三个方面相关主题的辅导活动,以达到增强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目的。第四,积极心理学理论对中职德育的指导意义。

就目前对中职学校的德育状况成果分析,教师更多的还是将目光停留在关注“问题学生”层面。但是,根据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学生”相对于学生的总人数比例并不高,因此从学生本身所特有的心理特点出发,探讨出何种理论指导的中职德育,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多数“健康学生”进行教育。第五,积极心理学理论取向的德育可以发现和挖掘中职学生的积极品质,使他们对美德以及美好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充满着渴望,重新建立对学习的热爱、对生活的信心、对未来的憧憬,获得更加满意的生活。

四、方法应用。

(一)建立积极道德教育关系。人性先天具有善的潜质与禀赋,蕴藏着巨大的德性发展的空间和潜能,而且人的本性也是趋向于善的。如果能提供一个充满信任、接纳和关爱的健康的环境与氛围,受教育者就会趋向于德性的良性生长、积极生成,原有的劣行和不良品质也会趋于减少、消失。所以建立充满尊重、真诚、理解、关爱、信任、公正的道德教育关系建立是首要任务。建立这种道德教育关系,需要借助多种教育方法与手段。这些方法包括耐心倾听法、平等尊重法、热诚关爱法、接纳理解法、肯定信任法等等。

(二)促进教育者人格完善。首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考失利,树立积极态度,积极响应和推进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促成教育者人格完善的方法主要有内省慎独法、见贤思齐法、自我激励法、积善成德法等等。

(三)促进教育者美德形成。促进受教育者美德形成的方法是积极道德教育的主要的和核心的方法,也是直接影响道德教育成效的教育方法,其主旨是教育者通过采用以积极、正面为主的教育方法,激发受教育者德性成长的道德需要与内在动机,提升受教育者的自尊与自我效能,从而促使其产生积极的体验、认知与行为,并促成积极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巩固。促进受教育者美德形成的方法主要有激发体验法、提升自我法、调节情绪法、欣赏强化法等等。

五、结语。

积极心理学在德育工作中运用不是对传统和现行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种彻底的颠覆与变革。在强大的文化传统、新兴的经济力量和长期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与影响之下,社会制度与教育体制的改革必然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而不是突飞猛进的、迅速质变的过程。积极道德教育正是基于这种背景下,对道德教育现状的一种渐进的、量变的、逐步的改变与创新,也正是这种看似细致的、轻微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会对当今的教育改革提出过高的各种变革条件,也不会对未来抱有诸多不切实际的期待与梦想,也许才能在教育与道德教育改革的漫漫征途中行走更远、影响更深。

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浅析论文【第八篇】

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处于动荡时期,他们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较弱,在针对中职学生授课时应用心理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将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会提高教学的效率。

1.主动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教育心理学中介绍,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有利于教学的进行。因此,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理解学生,甚至研究学生,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特点和个性特征,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产生各种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笔者将这一原理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中,课程开始并不急于弓}入知识点,而是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谈起,如网络游戏、体育爱好、帖吧微博等话题入手。了解他们,读懂学生,和学生融为一体,尽量让学生接受自己;以此为铺垫之后,再循序渐进的引入新的课程目标、知识目标和德育目标,采用倾听、鼓励、询问等心理学技巧,与学生尽量多的产生互动,在学生之间就课程的教和学展开讨论。这样做,既让学生感到了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同时也增加了对教师的信任感,开始逐步消除他们上课的恐惧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尤为重要。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的组成成分,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动向。在中职学生中,很多学生不是为了来学习,而是为了应付家长,这样的学习动机哪能提高学习兴趣。实际上,中职学生的发展方向很多。既可以继续学习,参加三校生考试升入大专,也可以选择就业。但无论向哪个方向发展,学好专业知识都至关重要。升学深造,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就业,专业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时常激发学生这些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形成认识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

3.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它活动的影啊,它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在学生眼中,中职院校所教的专业课程肯定比中学时代所学的课程难,而且都是新内容、新知识。但实际上,中职院校所教的专业知识大部分都是以初中所学的内容为理论基础,额外添加一些实践或专业技能项目,在内容方面,很多都是与中学所学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并不陌生。如果教师能恰当地运用迁移原理,有时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激励学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中职学生贪玩儿,基础差,进步慢。学生甚至有自卑感,缺乏自信心,甚至自暴自弃。这时,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对学生取得的哪怕很小的进步给予适当的鼓励,就能给予学生勇气,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其实教师很容易在教学中做到这点,比如,教师可以有意的让学习差的学生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或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正确,老师给予公开的表扬;纵向比较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取得很小的进步,也要不失时机地给予充分肯定。这些措施不仅实现了学生的自尊需求,而且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勇气。

5.尽量采用直观教学解释抽象概念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获得知识的首要环节。很多专业课要求学生抽象思维,比如电工电子学对信号的模拟量,数控编程以及网页制作等等,这对抽象思维能力差的学生来说,自然感到很困难。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尽量多地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抽象思维的不足。当然,条件好的学校可采用现代媒体直观教学,效果更佳。

6.实施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无论哪门课程都要求学生多思考,多理解,靠机械地背公式和定理学习是很难取得理想效果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以达到教学互动的目的。经常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间题,就能够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同题的习惯和能力。

7.合理应用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指学生能够在受教育的同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快乐和愉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教育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情感教育是一种思想转化,学生只有发自内心的对老师产生信任和认同,才会接受老师的意见和观点。因此,老师要用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教师应用情感对学生进行教育,尤其是对一些思想上落后的学生,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温暖,这样他们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就会慢慢减少,这时的教育工作就会顺利的完成。所以,在这一部分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正是老师的关爱和相信才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动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更可以让学生的自身素质随之提升。因此,学会如何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每一位中职教育工作者都应掌握的。

23 3360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