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节演讲比赛上的演讲稿以青春之名赴教育之约
青春是奋斗的号角,教育是梦想的桥梁。携手前行,勇敢追求,点燃激情,书写未来。让青春在知识的海洋中绽放光彩,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五四青年节演讲比赛上的演讲稿以青春之名赴教育之约”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在五四青年节演讲比赛上的演讲稿:以青春之名,赴教育之约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站在这里,看着台下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我忽然想起十年前的自己——那个揣着师范院校录取通知书,在日记本上郑重写下"做一名点亮星光的引路人"的女孩。如今,当我真正站在三尺讲台上,才懂得教育的星光从来不是孤悬天际的璀璨,而是无数个平凡日子里的守望与奔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的青春,正与教育的年轮紧紧相拥。
一、青春是初遇时的初心,在方寸讲台种下光的种子
记得刚入职那年,我接手了一个特殊的班级。班里有个叫小羽的女孩,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总是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像只害怕被触碰的小兽,用沉默筑起心墙。第一次批改她的作文,我在结尾看到一行歪歪扭扭的字:"老师,作文本上的红笔痕,像妈妈织毛衣时的毛线团,暖烘烘的。"那一刻,我的眼眶突然发热——原来教育的第一个秘密,是让每个孩子都看见自己被爱着的模样。
我开始每天给她写一段"专属评语":她画在课本上的小人物,我会补上翅膀;她作文里的错别字,我用彩色笔圈成小太阳;下雨天她忘记带伞,我把自己的雨衣披在她肩上。三个月后的家长会,小羽踮着脚把亲手折的千纸鹤塞进我口袋:"老师,这是会飞的星星,送给你。"那个瞬间,我忽然明白:青春的意义,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誓言,而是俯下身来,用耐心与温柔,在孩子心中种下对世界的信任与期待。
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我们或许成不了改变世界的伟人,但可以做擦亮星星的人——当孩子第一次在课堂上勇敢举手,当自卑的少年在运动会上收获掌声,当毕业多年的学生发来一条"老师,您当年的话我还记得"的消息,这些闪着光的瞬间,就是青春最动人的注脚。
二、青春是成长中的淬炼,在教育田野深耕梦想
去年冬天,我带着学生排演课本剧《少年中国说》。扮演"梁启超"的小浩总是卡壳,急得直掉眼泪:"老师,我怕自己读不出那种气势。"我没有说教,而是给他看了一段视频:1919年,一群和他们同龄的青年在街头演讲,眼中燃烧着理想的火焰。"真正的气势,不是声音有多大,而是心里有光。"我带着他逐句分析文字背后的情感,在操场的寒风中一遍又一遍练习。演出那天,当小浩喊出"少年强则国强"时,台下掌声雷动,他眼里的光,比舞台上的灯光更亮。
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一场与生命的彼此成就。为了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我们组建"教师妈妈"团队,每周陪孩子们读绘本、过生日;为了让课堂更有吸引力,我们在语文课本里挖掘党史故事,在数学公式中融入科技前沿,让知识变成触摸时代的窗口;为了帮助"学困生"重拾信心,我们设计分层作业,用"进步勋章"替代冰冷的分数,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成长中找到自己的节奏。
有人说,教师的青春是"粉笔灰染白双鬓,红墨水浸透初心"。但我觉得,青春是永远怀揣着好奇心——好奇每个孩子独特的成长密码,好奇如何让知识在课堂上绽放光彩,好奇怎样用创新的方式回应时代的呼唤。就像此刻,当我们为一道教学设计反复打磨,为一次家访冒雨前行,为学生的迷茫彻夜难眠,这些看似"折腾"的付出,正是青春最好的模样:热烈、真诚、永不褪色。
三、青春是奔赴中的坚守,在平凡岁月续写热爱
今年春天,我收到一条特别的微信。已经毕业五年的学生小雨说:"老师,我考上师范大学了,将来也要成为像您一样的人。"那一刻,我想起刚工作时带过的毕业班级——最后一堂课上,孩子们在黑板上画满笑脸,写着"谢谢老师让我们相信自己能发光"。原来,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接力,我们种下的种子,终会在某个春天发芽,长成照亮他人的模样。
但坚守的路上,也有过迷茫与困惑。当看到同龄人在更光鲜的岗位收获成就,当面对繁琐的教学任务感到疲惫,当遇到教育难题久攻不下面临挫败,我也曾问自己:这样的付出值得吗?直到那天路过教室,听见有学生说:"我们老师像哆啦A梦,什么问题都能解决。"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化作温柔的力量——原来,我们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学生心中的"超人",而这份信任,正是教育赋予我们最珍贵的勋章。
教育是慢的艺术,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们不能催促麦穗成熟,却可以守护它免受风雨侵袭;就像摆渡人,我们不能代替乘客划船,却可以指明前行的方向。当我们用青春的热忱点燃学生的梦想,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教育的信仰,终会明白:所谓伟大,从来都是无数平凡的坚守与热爱的叠加。
四、致我们的青春,做永远在路上的追光者
今年是五四运动106周年,百年前的青年喊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口号,用热血与理想改写了中国的命运;今天的我们,站在教育的战场上,同样需要回答时代的问卷:如何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答案,藏在每一堂精心准备的课里,在每一次促膝长谈的家访中,在每一个为学生点亮心灯的瞬间。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可以用"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虔诚,让青春在三尺讲台上闪光;我们或许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可以通过改变一个个孩子,让世界拥有更多温暖与希望。
最后,我想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送给大家:"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愿我们永远怀揣这把火,以青春之名,赴教育之约——在方寸讲台,播撒星辰;于平凡岁月,续写光荣!
谢谢大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