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实用就业创业论文汇总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1000字]实用就业创业论文汇总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就业创业论文2100字【第一篇】

独立学院作为原有高等教育资源的补充形式,着力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人才,深入实施新颖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但有利于提升独立学院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更可在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夹缝中争得一席之地,突显出自己在人才培养上的鲜明特色,使得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第一,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认为21世纪的青年应当接受学术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创业教育。欧美国家最早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已将其纳入基础教育的体系,并且涵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其高校已普遍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及专业,并且培养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人才,美国大学生创业率达25%。总体上,国外的创新创业研究还未独立成为一门学科,但该项教育的课程体系健全,实践体系完善,创新创业型人才不断涌现,成功经验丰富,创新创业教育普及率高且效果显著。

第二,1980年前后,创业教育的思潮传入中国,与此同时国家确立“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促使高等教育事业在人才培养上作出重大改革。教育部挑选出9所高等院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9所高校结合自身优势、吸收西方创新创业教育精华,逐渐形成了几种典型模式:一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为典型,围绕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知识结构的建构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为重点;二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典型,帮助学生丰富创业知识、提高学生创业技能,通过商业实战,为学生创业提供物资和技术服务;三是以上海交通大学为典型,重创新,以创新教育为基础,结合专业知识,提升学生基本素质,同时建立全天候开放的实验中心和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场地、资金及技术咨询。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但其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而专门针对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更是存在许多问题。

(一)定位存在误区

独立学院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技巧、技能,造成创新创业教育局限于操作层面,把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另外,独立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用于减轻学生就业压力,这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完整性的过程和本质相违背。[1]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走出这些误区,就必须与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形成联动机制,必须依赖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必须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育体制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将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定位得长远而准确,并收获应有的成效。

(二)课程体系单一

分析目前独立院校设置的有关创新创业课程的状况,大部分学校存在着课程数量设置较少、授课时间安排不合理、类型单一、缺少系统性,大部分只是表面性的开展活动、举办讲座,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把创新创业课程变成了就业指导课程中一个章节或辅助内容,学生只能选择与自己的实际需求相关的课程内容。[2]丰富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要坚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联系辅导员、思政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同学们在树立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实现个人在职业生涯的人生价值;坚持专业思想教育相结合,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的传授与打造专业创新创业的实战氛围和平台相结合,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坚持与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触及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教育,通过目标定位引导同学们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汲取自身创新创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坚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创新创业是一个艰苦摸索的过程,必须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调节心理状态的技能,才能以良好的心态战胜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挫折。

(三)师资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基础培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仅要注重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激发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实践能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水平密切相关。[3]因此,独立学院应利用好目前转型的优势,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师资缺乏的问题,这将是影响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一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利用所在地区企业优势,建立校外创新创业校外指导教师队伍,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角度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创新创业技能;二是有效利用母体学校的师资力量,通过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的整合,大部分独立院校都具有强大的母体学校的师资力量,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吸引母体优秀的师资力量参与到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建设;三是招聘独立学院自有师资力量,独立学院属于高等学校的潜力股,能为年轻优秀的青年教师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这也是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教师加入的重要因素,只有建立起自有教师队伍,才能更稳定的开展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勇。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3):116-118.

[2]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xx.

[3]叶明海,翟庆华,段存广。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关键在形成特色--以同济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xx,24(05):76-79.

就业创业论文4100字【第二篇】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和实践研究,分析了舞蹈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特点,从社会宏观、学校以及学生自身提出了促进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相关策略。

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舞蹈专业的办学规模而不断扩大,随着扩招而来的是越来越多舞蹈专业毕业生,他们都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如何应对这一系列问题,是社会、学校以及舞蹈专业大学生自身不可回避的。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分析

从我院实际情况来看,根据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艺术教育等不同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去向,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进入文艺团体。表演专业的学生通常身体素质和专业仅能都很好,外在形象较好,可以从事相关表演工作。我院在扩招以前,学科建设和培养目标都不完善、较单一毕业生很大比例都在从事该类工作。

第二,从事教育工作。该类学生通常为舞蹈学专业理论成绩较好的学生。教育岗位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但是对于学生的外在形象要求相应的比较低一些,但由于学生选择教育行业必须要有教师资格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从事教师的难度。

第三,编导专业社会需求量相对其它专业较少,通常有较大面积的改行或者该专业的现象。

第四,艺术教育专业,是一个有较大就业空间的新增专业,主要针对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的要求培养,专业辐射面较广,但是不需要高精尖的专业技能。

第五,继续深造。由于就业面广度的限制,部分家庭条件较好的舞蹈专业大学生毕业后会选择考研或通过其他途径继续深造,这方面主要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要求较高,且由于我国现在对考取硕士学位的要求较为严格,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也有一定的阻力。

第六,自主创业。由于舞蹈专业的局限性,目前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不多,但是随着我国国民文化层次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和中、小学美育教育的普及,将为舞蹈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预计几年后我院自主创业的人数将大大增加。

第七,转向其他行业发展。有一些舞蹈专业大学生毕业后会选择转行。这些人会通过各种关系作一些其他行业的工作,如参军入伍、进入事业单位、企业做一些简单的文职工作或考取其他专业的研究生等等。

通过结合实际工作,我们抽样问卷调查了我院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并结合文献研究,对当前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学历因素淡化、性别差异突出。

由于舞蹈类专业多为应用型的专业,就本、专科阶段而言,人才的选拔特点与文史理工类专业“学历越高就业率越高,学历越低就业率越低”的特点不太一致。用人单位在用人的标准上主要还是注重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实际操作能力。在部分专业,专科学生的就业率甚至高于本科学生,除了学生的就业期望有所差别外,也与舞蹈类的专科毕业生有着较为丰富的实习、实践经历不无相关。总体来说,本科学历的毕业生与专科学历的毕业生的就业率差别不大。

在此次调查中显示:女性毕业生的数量远远大于男性毕业生。但是从签约率上看,女性毕业生的就业难于男性毕业生。另外根据其他相关研究也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性毕业生就业机会只有男毕业生的%,女性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比男毕业生低%。由统计结果反映出:在舞蹈类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男性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和就业率相对比女性毕业生占优势。女生的就业呈现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于男生的特点。

(二)就业思想理性、就业目标明确。

在针对舞蹈类毕业生的职业理想、就业准备、就业地域选择等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四成以上本科毕业生在大三就确它了自己的目标,即希望通过考研等方式继续深造,以提升自己的就业筹码和专业素养;90%以上的毕业生有过较为正式的实习经历,并且大部分表示实习的经历对目前的工作有所帮助;以往的学生通常是读大三以后才会考虑这些问题。在大部分学生看来,考上大学不是终点,自己的人生发展才刚刚起步,表现出了较强的自我规划意识。同时,大学生职业发展目标明确,呈现出更加务实化的倾向,许多毕业生在大一、大二就开始在媒体的相关行业如电视台、社会艺术培训机构、平面媒体或广告策划公司实习。到大四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了快速上手的专业技能。

(三)专业对口程度低、就业选择多样化。

从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大部分毕业生更多关注的是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就业能否促使其个性的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大多毕业生在就业、择业时越来越不强求所从事的职业是否专业对口。在对被调查毕业生问及在确定工作单位首要考虑的因素时,选择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与晋升的占50%以上;选择是否能提供好的工资水平及福利的占40%以上;仅有20%不到的毕业生择业时强调专业必须对口。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只要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相关即可,甚至只要能就业即可专业是否对口无所谓。由此可见大部分毕业生对于专业不对口的接受态度理性和务实。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怎样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让更多的学生能找到工作,是我们学校和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以下几点措施仅供参考。

(一)宏观层次:为学生就业提供坚实后盾。

从宏观层面上来讲,政府和社会要重视艺术、舞蹈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采取一定措施,这主要可通过如下两方面执行。

一方面,制定相关就业政策,保障弱势学生利益。立法部门需要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就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立法中强化对有关问题的规范力度或者针对毕业生就业专项立法,比如要配合立法机关做好加强有关毕业生就业的立法工作。我国现有的就业政策和立法在内容上比较全面,但如果将这些规范或政策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分析,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应当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就业工作中存在的现行法规的盲区和误区,查缺堵漏,配合有关立法机关制定操作性更强的就业法案。从而更好解决舞蹈类毕业生中弱势群体就业难的问题,帮助和扶持舞蹈专业学生顺利就业。另一方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广阔就业平台。目前第三产业的相关行业已成为吸收大学毕业生的主要途径,而以商务服务业、休闲娱乐软件产业、动漫业、影视广播产业、文化艺术业、传媒产业和研发设计产业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则是舞蹈类大学生就业的最佳去处。我们应当进一步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发挥出来。政府可以通过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方式,来为舞蹈类学生的就业提供良好平台。

(二)学校层次:调整工作重心保障学生就业。

从学校来看,应多方面出发,保障学生就业。

首先,学校要正确对待学生就业适应性问题。当前对舞蹈专业学生就业适应性问题,在一定的程度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应该做出如下调整。其一招生和就业并重。在扩招的前提下,学校的重点工作不仅仅应该围绕招生来制定计划,安排工作,也应该把学生的就业问题纳入整体布局;其二是加强对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平时可以加强有关就业课程的指导,并在学生临毕业前强化指导;其三是将舞蹈专业学生就业适应能力的培养问题当做工作目标之一,提供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以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这些观念的转变,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培养就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其次,教学改革应以就业适应为依据。当前高校的教学改革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强调要尽量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重视基础学科;二是在教学方式上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三是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强调教学效率的提高。这样的方式忽略了对就业适应性至关重要的实践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该从育人目标上确认重视培养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在安排舞蹈课程和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时,还应该注意通才与专才的结合,舞蹈基础理论和舞蹈实践的结合,并注意锻炼舞蹈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社交能力,并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上也应该充分考虑今后毕业生就业的需要。

此外,教学计划中应该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在校期间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几乎是众多学生的一致意见。为了加强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环节,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教学计划中应该加强社会实践课,并安排一定的学分,列入对学生的考核指标;第二,学生工作中应适当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利用假期组织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三,加强对实习工作的组织与指导,争取实习单位的支持,提高实习的实效性。

(三)学生角度:加强自身素质培养。

从学生自身来说,也应该为就业问题早考虑,早打算。

一方面,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独立的创业能力。毕业生要明确发展方向,摆正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积极地面对就业。舞蹈类大学生的专业比较小众。所以更加需要服从社会需求,调整就业期望,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毕业生应全面客观地给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不单纯地追求既得利益,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在校期间,舞蹈类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多参加实习、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利用就业指导机构,做出专业职业规划。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在大一、大二阶段,可通过学校帮助,了解专业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倾向;在大三、大四阶段,可逐步对自己的社会实践、求职技巧、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学习,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

总之,社会各界包括学生自身都要本着负责的态度,为舞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周全,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舞蹈教育工作者的沟通和交流,打破原有的各自封闭状态,尽量控制人才市场;在学科设置、专业理论上互取长短;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就业观念。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舞蹈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1]张莉,李晓红。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平原大学学报,2005,(05)。

[2]汤娟,向炯。形体舞蹈选修课与大学生气质的培养[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

[3]潘滨。高校舞蹈教育现状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06)。

[4]李大。试论舞蹈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求[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7)。

[5]张金英。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与舞蹈艺术的教育功能[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5)。

就业创业论文2100字【第三篇】

在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下,高校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很多高校学生开始转变就业发展方向,在原有出国、工作、深造“三步”发展基础上多了一项创业的选择。基于这种社会形势和学生就业需求,很多民办高校结合最新的素质教育理念,利用学校资源开展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着重开发和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为此,文章对民办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发展展开研究。

(一)内部原因

1、高校学生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民办高校学生在成绩、基本素质、个人能力等方面和本科学生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此导致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在大学学习上存在认识的偏差,表现为一些学生认为创业课程开展的不必要。加上很多毕业生认为创业需要大量资金、人力、经验的支持,久而久之失去了创业的热心、信心和激情。学生思想上的认识导致民办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发展存在问题。

2、高校教师

高校教师在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起到重要主导作用。但是一些民办高校是由辅导员、行政人员担任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他们缺乏就业创业的知识,无法为学生提供完善化的就业创业信息。

3、高校

民办高校受自身性质的影响,没有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供有效的支持。民办高校资金全部依靠学校自身解决,虽然在思想上认识到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受资金的影响,很难在真正意义上开展有效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民办高校很难引进高级职称师资指导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另外,民办高校虽然在政策的号召下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持,创设了各种形式的创业园区,但学生在实施创业活动过程中缺乏规范化管理和支持,制约了创业园区应用价值实现。

(二)外部原因

1、国家政策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下,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认识到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重要意义,也出台了相应对文件支持学生创业就业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却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和政府部门的支持,学生也不了解国家为大学生就业创业颁布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由此导致高校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效果不理想。

2、社会组织

受我国教育体制影响,各类型企业、事业单位在招聘毕业生的时候存在轻视民办院校的现象,导致民办院校学生的就业创业存在更大的压力。

(一)将大学生创业教育融入高校课程体系中

民办高校发展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为此,民办高校发展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调整课程他体系和课程教学模式,在民办高校体系中增加创业教育课程,形成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民办高校要形成完善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学生学习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开设以创业学及企业管理、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企业策划等基本知识为主要的选修课程,并实现课程和专业体系的配套。在学生创业教育中融入创业指导、创业心理训练、创业技能培养、综合经营管理课程,在课程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创业理论的了解。

(二)为民办高校就业创业提供多元化的经济保障

民办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首要问题是资金,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经费不仅要依靠学生的学费,而是应该从社会、政府、企业等多个方面为民办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谋取经费。政府部门需要对民办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开展予以正确的认识,即认识到民办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缓解现有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发展。在清醒的认识之后,政府部门对民办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发展提供资金和配套设施的支持。另外,政府部门要适当加大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投入,在民办高校创业发展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加强民办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引进来、走出去”。

(三)整合资源,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供更多实践平台

民办高校一些是实体企业出资经办的,为此,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可将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出资人主业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产学研一体的创业实践教育平台。对于一些发展成熟的民办高校,可专门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供重要的实际演练平台,激发大学生就业创业热情。(四)转变创业就业理念,为民办高校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社会氛围民办高校要加强对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思想的宣传,提升学生对民办高校创业就业的认识。同时,民办高校还需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学生学习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广泛、多样的创业政策和创业制度,积极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就业。

综上所述,创业教育我国高等院校改革发展中的创新教育理念,是社会竞争和时代发展变化的一种必然趋势,民办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将有利于创新型社会的发展。但受民办院校办学体制有其自身特点和学生特殊性的影响,使得民办高校创业就业教育的开展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障碍。为此,需要民办高校更新原有教育观念,加强对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视,建立专门的创业教育培训和管理机构,健全高校就业创业教育队伍建设,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民办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发展。

[1]牛三平。民办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析——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28):33-35.

[2]林冬冬,陈月玲,张婷。高校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途径和机制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xx,(11):5-6.

[3]孙一平,孟沙沙。民办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j]。信息化建设,20xx,(03):176.

就业创业论文4800字【第四篇】

《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有机结合之路径探讨》

摘要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界的共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其认定为“第三本教育护照”。就业辅导是我国大学生就业前的准备性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措施。

高校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是我们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实际和课题要求,探索二者有机结合之扩展体系与实践活动体系,建立示范促进机制,从而产生最佳效果。本文谨予阐述,与同仁切磋。

关键词创业教育;就业辅导;扩展体系;示范促进机制

一、我国的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工作

创业教育系开发青少年创业素质,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和能力的现代人才的教育。就本质而言,是一种新兴的高级生存教育,发展教育和创新教育。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已成为各国教育界的共识。

我国创业教育理念普及较晚,至20xx年教育部才召开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视频会议,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方针。温xx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内容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对造就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缓解就业压力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教育部近期强调,各高校要根据本校实际,抓紧制订实施创业教育教学计划、创业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计划和针对毕业生的创业指导服务计划等四个计划,全面开展创业教育、实践培训和指导服务工作。

同时呼吁全社会将大学生创业工作作为国家大事、民族大事、青年大事,携手奋进,全力以赴,努力形成一套完善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体系,建立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机制,营造一个全社会共同支持和促进的大学生创业社会环境,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典型人物。

自主创业只是大学毕业生的一种选择,目前就业依旧是主流取向。就业是毕业生的人生发展需求,也是从求知学子向社会职者转换的重要抉择。

就业辅导旨在使毕业生做好就业准备,确立正确就业观,调适心态,端正态度,了解形势,掌握应聘技巧,顺利与单位双向选择。高校就业辅导承担着比以往更迫切的历史责任。如何做好就业辅导,是高校就业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基,就业之源。大学生是亟待就业的庞大群体,也是潜在的创业力量。就业是人生必走之路,而创业则只是一种选择,二者是必然与或然关系。必然中含或然,或然数量与质量制约着必然。

如何使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营造大学校园浓郁的创业与就业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探讨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和操作模式正是我们亟待探索的课题。

本文旨在从深与广两个维度,探讨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结合之路径,以期推动就业与创业持续发展。

二、创建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有机结合之扩展体系

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实践中实行怎样的操作模式和方法。笔者以为,建立二者结合之扩展体系,做到六个结合,就能提高结合之实效性、全员性与整体性,产生增效作用。

1、创业教育、就业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观、人才观和就业观。对形势有正确认知,对自身综合素质正确评价,树立远大理想,毕业后顺利就业或自主创业。

2、创业教育、就业辅导与加强学风建设相结合,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提升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或创业专业实力。加强学风建设要求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有效管理措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创业教育、就业辅导与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得到创业体验和锻炼,增强创业意识和就业创业技能,培养创业、创新能力和就业变通性、职业适应性。学校应创造条件和机会,在时间、地点、引导、经费、组织等各方面予以支持和落实。

4、创业教育、就业辅导与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及时疏导就业或创业时的心理困惑,消除心理障碍,保持乐观自信心态,增强心理素质和抗干扰能力。调适就业压力带来的自卑、焦虑、急躁、盲目、依赖等消极心理。

5、创业教育、就业辅导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明确改革方向和目标,发挥高职教育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的原则,探讨适应性、科学性更强的教学模式,以便加强学生的内涵建设,提升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应对就业压力带来的挑战。

6、创业教育、就业辅导与拓宽就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相结合。学校应建立长期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主动寻求与大企业联合办学,采取“订单式培养”,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有条件的可建立创业孵化基地,设立创业资助基金,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高校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开展十几年来,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普适化指导到个性化指导,由注重实践操作到关注理论研究,已形成一定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如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创建统一的有效机制,还需做深入研究和探索。各校要结合自身特点,采取灵活形式,把此项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创建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有机结合之实践活动体系;

创业教育是为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素质和能力,创造条件,待毕业或就业后走自主创业之路。就业辅导是为激励毕业生积极学习,提高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有关就业信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掌握求职应聘技巧,调适就业心态,乐观面对人生选择。二者都需要正确理念,完善人格,良好心态,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都要有面对社会,经受考验的意志和品质。因此,将二者有机结合,统一进行,建立共同的实践活动体系,在实践中锻炼,在活动中感悟,让毕业生迅速成长,早日成熟,面对社会,迎接挑战。这一实践活动体系基本操作方式可包括:

1、校史教育。以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3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苦创业的实践历程与创业精神感召学生,开展校史教育和展览,促使学生体味、领悟,引发心灵震撼,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

2、课外活动。持续开展广泛的与创业、就业相关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得到锻炼,加深认知,提高就业与创业素质和能力。

3、社团创业。支持和扶植学生创业社团,提供相应经费,积极引导进行校园创业活动。如“艺绣”绣品社和电子维修社就是榜样。其绣品和维修服务已走向社会,呈现创业雏形。

4、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到本院毕业生开办的企业参观考察,学习学兄学姊的创业榜样,吸取创业或先就业再创业经验,了解创业甘苦,以便及时规划职业人生。

5、自编教材。结合本院创业历程,充分调研学院先行创业成功典型,联系毕业生创业与职业规划设计,自编校本教材,制作课件与光碟,利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教学,使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形象生动,深入人心。

6、规划大赛。开展校园职业规划设计和创业设计大赛,提高毕业生就业或创业意识,明确今后实训、实习、实验的目标性和方向性。

7、演讲报告。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来校演讲,报告,举办座谈会、访谈会等,介绍就业经历与体会,创业历程与成果,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8、创业园区。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本院毕业生创业园设计和建设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教育。有条件的可借助创业孵化基地自主创业。

9、工学交替。积极组织在校生在学习专业课前参加“工学交替”活动,学校与企业对接,课堂与车间合一,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产品制作流程,熟悉企业文化和劳动特点,认识社会和市场,建立一定的人脉关系,为回校后学习专业知识和将来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10、实习锻炼。学校实行“2+1”培养模式,学习两年后,到企业实习锻炼,掌握技术,了解工厂和工人,检验学习知识和技能,锻炼能力和素质,完善人格和品质,做好就业和创业准备。

11、模拟应聘。毕业生在参加正式应聘前,可参加学校组织的模拟应聘,锻炼实战能力,练习应聘技巧,认识自身不足,补缺补差,以便将来能顺利求职应聘。

12、联合创业。毕业生与在校生联合创业,毕业生为主导,在校生勤工俭学一起参与,借此培养创业能力,了解社会,熟悉客户,为就业或创业打下基础,铺平道路。

13、积极实训。实训中心有先进设备,有富有(下转第32页)(上接第30页)经验的指导师傅,学生可根据自己专业,利用课内外时间积极参加实训,学习操作技能,掌握关键技术,努力使自己成为熟练的技术骨干,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14、假期打工。学生利用寒暑假按自己规划或安排,到相关企业、公司打工锻炼,提前与企业联系,建立人脉关系,学习技术,熟悉公司业务流程,对将来应聘或自主创业大有裨益。

15、心理咨询。就业办心理咨询室,负责日常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毕业生求职应聘前,开设心理辅导讲座,个别咨询随时进行。疏导心理,调适心态,让学生保持乐观态度,勇敢面对竞争。

开展上述活动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主动性,以主人翁态度参与。自信、自强、勇于拼搏,敢于成功永远是创业者的品格。就业压力虽大,却压不垮勇敢者,不经风雨,永远不会成功。

四、建立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有机结合之示范促进机制

学院自身是创业典型,自20xx年始,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高校就业先进集体、就业标兵,20xx年被评为安徽省创业教育示范校。20xx年又被评为全国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院长创业的感人事迹,给学生一种无声而深刻的教育,先创业的学子,行业虽各不同,但创业动机和力量却都来自母校。先行创业的毕业生有的已成行业巨子,企业成为行业龙头,他们又成为后毕业学生的榜样,发挥着示范效应。学院发挥这一优势,形成一种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有机结合的示范促进机制,持续发挥促进与社会助长作用,有效推进后续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工作,同时也带动学院发展。这一机制主要包括:

1、学院自身创业典型事迹,通过校史教育和展览,对每一届学生发挥示范效应和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教育背后,学子心潮澎湃,暗潮涌动,一颗创业的种子即刻埋入心田,待机发芽、生长。

2、先毕业学生创业成功,涌现大批创业典型,对学弟学妹发挥直接的示范效应。身边榜样,激励与启发胜过千遍说教。典型带动,学有榜样,有效促进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工作。

3、创业成功学子,心怀感恩之心,慷慨解囊,捐资助学,援建母校,对学弟学妹成长和母校持续发展发挥助长促进作用,同时激励在校学子,争走创业之路。

4、毕业生创业典型,应邀返校现身说法,开讲座,作报告,举办座谈会和访谈会,说服力强,感人之深,胜过老师教诲,发挥巨大促进作用。

5、早期创业学子,企业规模较大,为扩大生产,每年来校招聘,促进学院的就业工作。

6、学院领导每年都到企业考察,探望联谊,加强交流,增进感情。毕业生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将有关信息提供母校,作为学院教学改革,修订课程体系,安排就业,规划创业的依据。

五、保证扩展体系与实践活动体系效果的措施

创建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有机结合之扩展体系、实践活动体系和示范促进机制,使创业教育和就业辅导融为一体,不断深化和扩展,可成为全院工作的导向盘和助推器。

1、联动运作。此项工作是一个复杂系统,仅靠一个部门难以完成,必须调动全院各部门各系的智慧和力量相互协调,联动运作。

2、措施保证。创业与就业,靠的是实力,学院必须以加强内涵建设,大力改革教学,探索新的培养模式,提升教师素质,加强管理水平,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等措施予以保证。

3、内化机制。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有机结合扩展体系和实践活动体系,对毕业生而言,仅是外部施教与施助,他们能内化到何种程度,则取决于其自身内化机制。因此,要提高实际效果,主要靠启发其自觉性,激励内部动机,自我学习,自我加压,使外因与内因有机融合,促进效益最大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六个结合,全面渗透’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的子课题(项目编号:20101660)。

作者简介:

尹良成(1966―),男,讲师,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办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等。

刘贤利(1957―),男,副教授,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等。

23 477181
");